第一篇:2007年某市节能减排工作建议和措施
文章标题:2007年某市节能减排工作建议和措施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6〕30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方案》(待发)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和
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确保我市今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根据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节能减排工作现状
2006年我市万元GDP能耗预计为0.98吨标准煤,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预计为941.71千瓦小时,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为1.15吨标准煤,分别比去年降低5%、5.5和6.5左右。化学需氧量排放预计11.7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9.83万吨,分别比去年降低4.9%和10.9。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去年省上给我市核算的万元GDP能耗基数为1.03吨标准煤,远远低于全省的水平,因此节能空间较小;二是根据初步预计我市今年万元GDP能耗降低了5左右,但是,距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5的节能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每年平均降低能耗应在5.6以上)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007年我市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是:发挥节能减排等专项规划的作用,以国家支持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为重点,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中心,狠抓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工作,切实完成今年的节能减排任务。
2007年我市节能主要指标(预测)为:万元GDP能耗0.92吨标准煤,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预计为901.38千瓦小时,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7吨标准煤,降幅要达到5.6以上。减排主要指标(预测)为:化学需氧量排放11.1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8.85万吨。
三、重点工作
(一)发挥专项规划作用,指导节能减排工作。
研究制定《**市建设节约型城市中长期规划》、《**市发展循环经济中长期规划》、《**市节能规划》和《**市减排规划》。通过专业人员调查研究,为我市提供一个明晰的、科学的、有项目支撑的规划,全面指导我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围绕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抓好节能项目建设。
利用中欧能源环境项目办确认我市为“提高中国中小型锅炉能源效率”试点城市的契机,适时推广工业锅炉(炉窑)改造工程;积极支持四个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引导和尝试冷热电联产项目;开展水泥行业余热余压的利用;推进西玛电机等企业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支持以建筑垃圾、页岩等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和墙体材料的节能项目;推广路灯、景观灯节能改造等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关带头节约能源;发展太阳能、水电站、垃圾发电、秸秆发电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工程;加强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积极组织上报节能备选项目,争取国家、省上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清洁生产工作。
根据国家、省有关发展清洁生产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细则。组织好重点用能企业、重点排污企业、环保企业及清洁生产有关中介机构的培训工作,了解清洁生产方面的法规、政策、技术及中介机构在清洁生产中的作用。开展清洁生产的认定和审核工作。
(四)抓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一要突出抓好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80家高耗能企业,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和指导。二要坚决淘汰小造纸、小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对保留企业要继续支持其改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保证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三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耗能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
(五)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组织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开发,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拟组织五家企业作为合同能源项目试点,积极支持研发机构对节能产品的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投资力度,通过技术手段达到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减排的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继续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指标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及重点用能企业。坚持能耗考核公报制度。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加大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力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积极组织上报节能备选项目,争取国家、省上的资金支持。二是向市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来弥补相关职能部门资金上的不足。三是市发改委列出一块专项经费,支持节能减排的直接投资项目、平台项目、投融资项目和公共投资项目。
(三)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监测、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依法开展节能减排执法和监察。成立**市
节能和减排监察监测中心,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节能降耗方面政策信息,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采用市场化运作,培育节能减排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交流活动和各种宣传培训活动。
(四)加强统计、计量和能效标识认定管理。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能够反映我市节能减排实际的统计体系。
(五)加强组织领导。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2007年某市节能减排工作建议和措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2007年某市节能减排工作建议和措施。
第二篇:节能减排措施
国家将全力遏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
《方案》指出,中国将抓紧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完善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研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
国家将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汽车产品燃料消耗量申报和公示制度;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提高排放标准,继续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2010年是新一届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能标委)的开局之年。全国能标委将在分析„十二五‟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对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对节能领域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化技术机构发展、标准体系研究、重要研究项目、标准节能减排贡献率等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并将加强与新成立的相关标准化技术机构的联系,协调和做好各领域的分工合作,争取一个良好的开局。”这是记者从2009年12月29日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举行换届会议暨五届一次会议上了解到的。
在全国能标委五届一次会议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全国能标委秘书长李爱仙谈到全国能标委第五届委员会的工作计划时说,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逐渐明晰,标准化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必将承担更多更重的工作任务。
另外,建筑物和交通用能领域将是未来2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并且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全国能标委将与相关的行业和部门积极沟通、配合,参与和组织好建筑与汽车有关节能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2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召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
议。交通运输部部长、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盛霖出席会议并强调,进一步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清楚地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各项任务的必然要求;要把节能减排工作当作一项“硬任务”,切实把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李盛霖指出,2009年,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在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部各司局做了大量工作,政策法规司较好地发挥了牵头、协调、汇总和督促职责,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交通企事业单位也积极行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和部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并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
李盛霖要求,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齐心协力,全力确保完成今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一是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要加强督导,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要认真做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提出“十二五”期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三是要拓宽节能减排资金渠道。
李盛霖强调,要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减排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应对气候变化所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据悉,2010年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工作将组织好“千家交通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推进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建设;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积极推进甩挂运输发展;加快发展绿色航运;进一步做好长江船型标准化工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密切关注和跟踪国际航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谈判动态;大力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及成果的推广应用。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2009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和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要点》。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宏峰、徐祖远出席会议并讲话。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汇报了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和2010年工作安排,部国际合作司汇报了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情况。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延续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改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新的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率比2009年上升2.5个百分点,意味着消费者如购买价格为10万元的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时将比2009年多支出约2137元的车辆购置税。
通知既出,市场反应各异。短期内,一批消费者立即出手购买小排量车。2009年年末,汽车资源紧张状况一度加剧,部分经销商甚至“剑走偏锋”,加价销售。也有不少准车主持续观望,按兵不动。由于新政策缩小了1.6升和1.8升排量车型之间的差距,选择余地增多。
有经济专家指出,长远来看,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延续,表明国家仍将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政策,大力倡导小排量车的发展,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车市由于政策突变而“高台跳水”;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微调,既避免市场对优惠政策产生依赖,也为1.8升及以上车型的恢复性增长提供空间,有利中国车市持续健康发展。
新年首日,工信部网站正式推出“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专栏,首批公布在售国产车和进口车的近6000个车型在市区、市郊、综合三种工况下的油耗数据。据悉,工信部将根据企业报送备案情况每月更新“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通告”,消费者可以随时登录网站查看。
同时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对于新能源车的扶持推广可见一斑,是惠及未来汽车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又一有力新政。,在油价中加入环保税;除了车企为新能源汽车摇旗呐喊之外,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的提案建议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加以补贴:对燃料电池轿车补贴提高到60万元;公交客车补贴提高到160万元的水平,直接出资建设加氢站或对加氢站建设进行补助和政策扶持。
环保作为朝阳产业,相关企业必将在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据国家环保总局初步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0亿元,环保产业可望保持15%至17%的增长速度,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000亿至10000亿元,良好的未来预期将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太阳能行业:短期阴霾 长期必将阳光灿烂
金融海啸冲击太阳能产业已近尾声。2008年德国和西班牙相继降低光伏行业的补贴力
度伴随着金融海啸,严重地冲击了全球光伏行业,行业短期需求严重萎缩,但是支撑行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即对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担忧没发生有变化。市场需求的短期冲击使得产业链上各产品价格大幅修正以及毛利压缩,竞争力差的公司将面临淘汰或者被整合,现金流不充裕的公司也由于融资困难而面临退出市场的压力。尽管太阳能行业在2009年1-4月份面临严重冲击,但是以奥巴马政府为代表的世界各国政府均在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作为世界各国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其宏观发展前景的清晰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目前这种背景下,行业经过重整,集中度以及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从而拉近与常规能源经济性的差距,行业大规模发展的基础开始显现,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产业的微观环境发生改善,目前产业现状就犹如行驶在黑暗隧道中,已经看到隧道尽头洞口的光亮。
中国市场破冰启航更令国内太阳能产业期待。3月26日财政部出台BIPV财政补贴政策,标志着国内光伏市场破冰启航。根据各国经验光伏产业政策应是一揽子政策,其中光伏并网发电收购电价政策是最为重要的政策,目前国内正在制定的新能源规划让我们预计未来太阳能行业还会有许多配套政策出台。
09年各国光伏市场需求有望重启,多晶硅将供过于求。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中国等国家都相继推出新的光伏刺激计划,特别是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太阳能补贴计划,力度前所未有,未来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目前国际光伏市场需求之所以仍未见大幅好转,主要原因仍然是欧美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恶化,短期内放贷能力较差从而导致投资需求被延后,市场的恢复和增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认为随着市场需求恢复,下游光伏企业将会率先受益。短期内全球多晶硅的产能扩张巨大,09年将供需逆转。
平价上网是光伏市场发展的终极目标,太阳能发电经济性已经显现。与传统发电成本相比,尽管光伏发电成本完全实现市场化比较困难,但在目前多晶硅价格75美元/kg的情况下,在中国西北部省市,光伏发电成本已经能够降到1.5元/Kwh以下。
3月26日财政部出台BIPV财政补贴政策,标志着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我们预计对于太阳能行业未来还会有许多配套政策的出台,国内太阳能行业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果政府能够制定适当的光伏补贴政策,那么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将潜力巨大。
具备整合产业链和技术差异化的上市公司享受高估值。从多晶硅、电池/组件、全产业链、薄膜技术的重点上市公司MEMC、无锡尚德、REC和FirstSolar的历史PE、PB水平看,市场给予薄膜电池最高的估值水平,其次拥有全产业链结构的上市公司享受较高估值,然后是电池/组件公司,最低的是多晶硅上市公司。我们认为长期来看拥有差异化技术优势以及全产业链优势的公司能够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今年安排节能减排500亿元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200亿元;安排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亿元。
3月8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题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研究新的机制,推行以奖励代补等措施,鼓励多节能、多减排,将是财政部今年支持新兴产业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财政部在支持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以及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太阳能等方面,建立了财政支持体系:设立支持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的两个专项资金,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好保障。2007年至2009年共安排1020亿元的专项资金推动新能源和新能源示范工作,推动了2.1亿支高效照明产品,500多万台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组织实施了金太阳工程和屋顶计划;在北京等13个地区推行了4700多辆新能源汽车。
加大新能源汽车、节能产品的推广和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今年安排节能减排500亿元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200亿元;安排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亿元。大面积推广节能高效产品,支持风电和光伏产业;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研究新的机制,推行以奖励代补等措施,鼓励多节能、多减排。将支持16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实施;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新政策,努力完善财政支撑体系,确保支持新兴产业资金到位。(金太阳
重点扶持用电侧并网光伏,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其中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
[编辑本段]
推广意义
“金太阳工程”是一个崭新的提法,意味着太阳能产业在政策面上,将会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
此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正在制定当中,有望于近期出台。该项工程的重点内容将是以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计划在近2-3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建立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第三篇: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措施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加强了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跟踪和管理,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企业作为节能的主体,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市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加大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长江、清江、河水质保持稳定,河水质明显改善。中心城区和大部分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生态保护和建设逐步加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一些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的特征。环境违法现象、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矿山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现象仍很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加重。部分县、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
(三)必须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峡库区水质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市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同等城市的前列,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实现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四)主要目标。到期末,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降低率达到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9万吨和5.64万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把宜昌市建设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五)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加强法制、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六)积极推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抓紧制定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突破性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七)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认真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准入制度,有效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同时,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八)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号令),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当前,应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四个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1号),认真落实淘汰小造纸、小水泥工作方案。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重点推进磷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把宜昌开发区建设成为以磷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四、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
(十)强化工业节能。根据《节约能源法》,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督促企业完善节能管理机构,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设立能源统计台帐,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抓好重点耗能产品节能,开展合成氨、烧碱、水泥等重点耗能产品综合能耗,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找差距活动。重点做好与市政府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52家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要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用能现状,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行业领先水平。
(十一)推进建筑节能。认真贯彻执行《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新建工程必须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建筑节能标准,现有建筑改建、扩建时,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同步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加快淘汰实心粘土砖步伐,到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年底,新型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市中心城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自年7月1日起,夷陵区、点军区和亭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提倡和鼓励其他县级市城区使用预拌混凝土,到年,水泥散装率达到43%,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十二)加强交通运输节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公共交通车辆使用双燃料或清洁燃料。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大力推广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技术措施,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充分利用长江水运优势,加强集装箱、能源物资、矿石深水码头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十三)合理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城市灯光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倡导科学消费,培养节约消费行为,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十四)抓好农村节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大力推广太阳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加快农业机械及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促进农机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墙体材料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十五)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各级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带头节能。重点抓好行政办公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及办公设备节能。推动政府节能采购,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应当优先选用节能产品。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
五、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十六)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严肃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定期监测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制定长江中下游(宜昌段)、运河、柏临河、渔洋河等流域及清江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查。
(十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对年底前投运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燃煤电厂,在年底前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加强小火电机组专项治理,对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实施在线监测管理。在宜昌城区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燃煤电厂,禁止新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严格执行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要努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十八)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宜昌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全省城镇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县以上城市必须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运行监管,保证正常运转,确保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目标要求。
(十九)加强乡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各级财政要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农业、农村环保投入。
(二十)强化生态保护。加强对磷矿等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生态恢复。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要统一规划,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积极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土整治、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二十一)加强危险废物监管。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快宜昌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辐射污染源的跟踪监管,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二十二)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燃煤电厂脱硫、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七项重点污染防治工程。认真筛选推荐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确保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十三)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把节能技术、节能新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攻关投入的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二十四)培育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发展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支持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加快发展环保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及环保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七、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二十五)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市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市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二十六)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各级人大、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近期,要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二十七)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各级环保部门要重点检查各项环境监管制度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污染排放情况的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要加强经常监督,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
(二十八)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认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全面开征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备用金制度,促进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积极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允许企业将其持有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权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要认真执行《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认定管理办法》,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九)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CDM项目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严格实行排污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排污费投入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整合市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创新技术项目、新产品推广和开发。各县(市、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
(三十)实行奖励制度。市政府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九、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三十一)加强节能环保管理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节约能源法》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管理。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宜昌市节能监察管理办法》,筹备组建宜昌市节能监察中心,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实现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落实到位,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等能力建设满足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十二)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的领导,充实必要的统计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完善相应的职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建立能够反映本地区能耗水平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能耗统计调查体系。要强化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开展能源计量平衡测试,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三十三)健全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市、县两级要建立环境监控中心,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年6月前,市环保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设市城市要尽快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长江、河、官庄水库、河等重点水域要抓紧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年底前,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形成能够覆盖全市,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十四)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施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市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能耗等指标;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电耗、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每季度对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重点耗能产品单位产量能耗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推进环境保护政务公开,曝光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及时发布污染事故处置信息,公示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情况,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听证和公示制度。完善环保举报制度。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各有关方面都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
(三十五)广泛宣传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各级党政机关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深入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舆论工作,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十、加强组织领导
(三十六)加强组织领导。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监督节能减排工作,审议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十七)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并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要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加强指导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发改、环保、经贸、建设、交通、质监、财政、统计、科技、农业、教育、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加强了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跟踪和管理,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企业作为节能的主体,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全市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加大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长江、清江、河水质保持稳定,河水质明显改善。中心城区和大部分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生态保护和建设逐步加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二)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一些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的特征。环境违法现象、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矿山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现象仍很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加重。部分县、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
(三)必须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三峡库区水质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市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同等城市的前列,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实现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四)主要目标。到期末,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降低率达到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9万吨和5.64万吨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把宜昌市建设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五)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加强法制、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六)积极推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抓紧制定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配套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突破性的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七)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建设。认真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准入制度,有效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同时,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八)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号令),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当前,应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四个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1号),认真落实淘汰小造纸、小水泥工作方案。
(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重点推进磷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把宜昌开发区建设成为以磷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四、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
(十)强化工业节能。根据《节约能源法》,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督促企业完善节能管理机构,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设立能源统计台帐,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抓好重点耗能产品节能,开展合成氨、烧碱、水泥等重点耗能产品综合能耗,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找差距活动。重点做好与市政府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52家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要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用能现状,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编制企业节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力争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行业领先水平。
(十一)推进建筑节能。认真贯彻执行《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新建工程必须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建筑节能标准,现有建筑改建、扩建时,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同步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加快淘汰实心粘土砖步伐,到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年底,新型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市中心城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自年7月1日起,夷陵区、点军区和亭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提倡和鼓励其他县级市城区使用预拌混凝土,到年,水泥散装率达到43%,新建建筑全部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十二)加强交通运输节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公共交通车辆使用双燃料或清洁燃料。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大力推广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技术措施,严格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充分利用长江水运优势,加强集装箱、能源物资、矿石深水码头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十三)合理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进城市灯光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等。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倡导科学消费,培养节约消费行为,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十四)抓好农村节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大力推广太阳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小水电、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加快农业机械及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促进农机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墙体材料在农村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十五)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各级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带头节能。重点抓好行政办公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及办公设备节能。推动政府节能采购,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应当优先选用节能产品。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
五、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十六)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改善农村饮水质量。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严肃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环境的违法行为,定期监测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制定长江中下游(宜昌段)、运河、柏临河、渔洋河等流域及清江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查。
(十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对年底前投运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的燃煤电厂,在年底前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加强小火电机组专项治理,对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实施在线监测管理。在宜昌城区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燃煤电厂,禁止新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严格执行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实施方案,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要努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十八)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宜昌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全省城镇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县以上城市必须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运行监管,保证正常运转,确保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目标要求。
(十九)加强乡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各级财政要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农业、农村环保投入。
(二十)强化生态保护。加强对磷矿等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生态恢复。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要统一规划,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积极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土整治、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二十一)加强危险废物监管。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快宜昌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辐射污染源的跟踪监管,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二十二)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燃煤电厂脱硫、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七项重点污染防治工程。认真筛选推荐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确保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十三)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把节能技术、节能新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攻关投入的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二十四)培育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鼓励发展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支持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为用能单位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加快发展环保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及环保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七、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二十五)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监督,市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每年要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市政府每年要向市人大报告节能减排的进展情况,在期末报告五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二十六)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各级人大、政府每年都要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近期,要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二十七)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设备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情况。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各级环保部门要重点检查各项环境监管制度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者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予以重点查处。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污染排放情况的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要加强经常监督,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八、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保障机制
(二十八)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完善电力分时电价办法,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认真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全面开征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备用金制度,促进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积极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加强污染治理,允许企业将其持有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权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要认真执行《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认定管理办法》,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九)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CDM项目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严格实行排污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发挥排污费投入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整合市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创新技术项目、新产品推广和开发。各县(市、区)政府要将节能减排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
(三十)实行奖励制度。市政府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计入工资总额。
九、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三十一)加强节能环保管理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节约能源法》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管理。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宜昌市节能监察管理办法》,筹备组建宜昌市节能监察中心,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实现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落实到位,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等能力建设满足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三十二)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的领导,充实必要的统计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完善相应的职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建立能够反映本地区能耗水平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能耗统计调查体系。要强化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的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开展能源计量平衡测试,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三十三)健全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市、县两级要建立环境监控中心,健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年6月前,市环保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设市城市要尽快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长江、河、官庄水库、河等重点水域要抓紧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年底前,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形成能够覆盖全市,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应急综合指挥系统,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配备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十四)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实施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市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能耗等指标;每半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GDp电耗、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每季度对重点耗能企业能耗、重点耗能产品单位产量能耗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推进环境保护政务公开,曝光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及时发布污染事故处置信息,公示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情况,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听证和公示制度。完善环保举报制度。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各有关方面都要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
(三十五)广泛宣传动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各级党政机关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发挥带头作用。要深入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舆论工作,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十、加强组织领导
(三十六)加强组织领导。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部署监督节能减排工作,审议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十七)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职责,并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要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加强指导监督,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级发改、环保、经贸、建设、交通、质监、财政、统计、科技、农业、教育、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酒店节能减排措施
酒店节能减排措施
一、[减少能源浪费]:
1.建立能源使用的巡视检查制度
酒店能源使用的巡视检查制度用于发现酒店设备使用和运行中存在的“跑电、冒汽、滴水、漏油”现象,减少能源浪费。例如,酒店公共卫生间水龙头的滴漏、抽水恭桶的水箱漏水等应该及时发现并得到维修;后勤区域的“长明灯”、“长流水”现象通过巡检得以杜绝。
2.建立详细的室内照度标准和开关要求
确定不同区域的室内照度标准和灯具开关制度,严格执行。照度标准和灯具开关制度的建立要满足客人的使用要求。例如,庭院照明灯夏季在早晨5:00关闭,冬季则可在早晨6:30关闭。灯具的开关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
3.减少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
酒店的办公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工作结束后,及时关闭办公室的所有电气设备,不要让办公室电气设备处于待机状态。
4.改进日常操作中浪费能源的操作习惯
酒店所有的服务、操作流程都消耗能源,因此,酒店应积极发动员工,改进服务操作流程,改变服务、操作中浪费能源的习惯,有利于减少能源浪费。例如,餐厅服务员在清理餐厅时,只开启工作灯,关闭装饰灯;前厅员工给客人排房,尽量将客人集中安排,减少空调系统设备的开启。
5.建立正确的设备操作规范
宾馆为每一台设备制定正确的、详细的操作规范。操作规范应包括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存放、交接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员工正确操作设备,既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又可减少能源损失。正确的操作规范能有效避免设备的空转、“带病使用”等问题,也能避免设备滥用现象。
6.减少电梯的使用
酒店积极倡导员工减少电梯的使用。例如:提倡“上下楼梯时,上一层,下两层,采用走楼梯的方式”;不提重物时,尽量不乘坐电梯;员工不乘坐客梯等。
二、[减少水资源使用]: 7.使用节水龙头
酒店在各个用水点,根据用水的要求和特点,使用相适应的节水龙头。例如,在公共卫生间安装感应型节水龙头。房间卫生间则安装限流量的节水龙头,适当控制水流量,以减少水的浪费。冲洗用的水管,如冲洗车辆、垃圾箱的水管,应在出水口加装水嘴,可随时开关。
三、[能源计量]: 8.加强用电设备的维修工作
酒店加强用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检修,可以降低电耗,节约用电。例如,做好电动机的维修保养,减少转子的转动摩擦,降低电能消耗;加强线路的维护,消除因导线接头不良而造成的发热以及线路漏电现象,节约能源,同时也保证供电安全。
9.有效管理照明灯具
酒店应根据使用要求,合理设置照明灯具。可设置顶灯,满足整体照明的要求。衣柜、走廊、卫生间等部位的照明应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在非使用时,处于关闭状态,减少电能的浪费。
11.设置清晰的用能状态标志
酒店对所有的开关、阀门设置清晰的用能状态标志。标志要能说明开关、阀门开启、闭合的方向及位置,照明开关还应显示开启、关闭的时间,对应的灯具等信息,使员工能准确开闭开关、阀门。
五、[建筑节能]:
12.通过有效通风改善厨房内环境
酒店厨房的主要功能区域,包括炉灶区域、物料储存间等区域,为改善厨房的工作环境并考虑食品制作的需要,可设置制冷空调。其他区域应采用排气通风改善厨房内环境,并保持厨房内为负压。
13.酒店积极采用节能型光源
在满足酒店照明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用节能型光源。如采用LED灯,在提供相同照度的情况下,消耗的电量为普通光源的30%;日光灯改用T5灯,节电率在40%以上,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14.酒店对照明系统采用智能节电技术
智能节电技术通过对负载的工作电压、电流进行实时控制,以提供负载时最适宜的工作电压和电流,产生较好的节电效果,并且使灯具寿命大大延长。使用效果显示,饭店的室外霓红灯、外墙照明、室内照明的节电率在15%以上。
15.积极采用电梯节能技术。
统计表明,酒店电梯的能耗占饭店用电量的10%左右,因此,采用电梯节能技术有利于酒店降低综合能耗。酒店电梯的节能技术包括改进机传动和电力拖动系统、制动电能再生利用技术、电梯智能控制技术等。据分析,电梯节能技术的利用将减少电梯的能耗30-50%以上。
16.建立酒店能源管理领导小组
酒店建立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协调能源管理工作。例如,酒店以分管副总为组长,各部门经理为组员,建立领导小组。
17.选择节能环保设备
酒店采购设备,要选择“节能型产品”。“节能型产品”应有相关的标志或认证证明。设备工作能力应与系统的使用要求相匹配,杜绝“大马拉小车”现象的出现。
18.加强酒店设备的维护保养
酒店建立设备的计划维护保养制度,严格实施。加强饭店设备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设备完好,有利于饭店节能。如厨房冰箱门、温控器等的完好,对设备的节能有较大的影响。
19.及时维修、更换故障设备
酒店建立设备故障的报修、巡视制度,及时发现故障设备,及时维修。对于维修在经济上不合理的设备,应及时更换。“带病运行”的设备无法满足需求、存在安全隐患,并浪费能源。
20.建立设备操作规范
为酒店员工使用的每一台设备建立标准的节能操作规范。如冰箱内的存放容积以80%为宜;吸尘器需要及时清理,否则会降低吸尘效率,增加耗电量;厨房灶具、炊具、容器要定期清洗除垢,以免影响热效率。
21.正确使用、操作设备 酒店员工应先培训、后上岗,正确使用,正确操作设备,减少能源浪费。设备操作培训要持续进行。建立设备操作巡检制度,及时发现、纠正操作中能源浪费行为。
22.建立能源管理目标与实施方案
酒店应建立能源管理目标,并将目标进行分解,便于实施。制定与能源管理目标相符合的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方案除了常规内容外,应包括节能技术的可行性评价。
六、节能宣传和培训 23.积极对客宣传
酒店应积极对客宣传,客人的节能行为有利于饭店的节能工作。例如,在酒店的公共区域,如大堂、餐厅等设置节能、低碳宣传角,提高住店客人的节能意识。在内设置宣传卡,鼓励客人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
第五篇:水泥厂节能减排措施
本文出自于:水泥设备网。www.xiexiebang.com 辊压机液压系统的故障特征诊断
我厂于1994年初子生料车间与水泥车间安装使用了3台辊压机,通过近一年的调试,在提高粉磨效率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厂的3台辊压机均采用两辊单独驱动相向旋转,一个辊固定一个辊浮动。浮动辊与液压缸串接,液压缸产生预压力迫使浮动辊压向固定辊,辊压机的整体液压系统为磨辊提供所需的挤压粉碎力,其主要作用是液压弹簧兼液压保护,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挤压粉碎的质量和设备的安全。本文介绍了我厂的3台辊压机近一年来液压系统的故障特征及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
一、辊压机液压系统的故障特征 1.1 液压系统调试阶段的故障
辊压机液压系统调试阶段的故障率较高。其特征是设计、制造、安装等问题交织在一起,除机械电气问题外调试阶段常发生的故障有:
1、外泄漏严重,主要发生在接头和有关元件的端盖处。
2、液压阀的阀芯卡死或运动不灵活,导致执行元件动作失灵。
3、压力控制的阻尼小孔阻塞,造成压力不稳定。
4、阀类元件漏装弹簧、密封件,造成控制失灵。甚至出现管道接错而使系统运行错乱。
5、液压系统设计不完善,液压元件选择不当,造成系统发热,甚至执行元件不动作(我厂有两台辊压机的液压系统均重新设计与改造过)。1.2 液压系统运行初期的故障
液压系统经过调试阶段后,便进入了正常生产运行阶段,此阶段常发生的故障有:
1、由于环境粉尘浓度较大,同事操作者对于液压油对污染的敏感性认识不足,导致液压油质过早恶化。
2、各处油管接头因振动而松脱。
3、密封件型号选择不当,质量差或由于装配不当而被损失,造成泄漏。
4、管道或液压元件油道内的毛刺、型砂、切屑以及装配时带人的纱头屑在流油的冲击下脱落沉淀,堵塞阻尼孔或滤油器,造成压力不稳定或执行元件不动作。
5、由于喂料严重不均或负荷大,外界散热条件差(尤其在夏天),使油液温度过高,引起泄漏,导致压力变化。
1.3 液压系统运行中期的故障
辊压机液压系统运行2-3个月之后,故障率明显降低,运行状态渐入佳境。1.4 液压系统运行后期的故障
根据资料及经验,液压系统运行到后期,液压元件因工作频繁和负荷的差异,易损件先后开始正常性的超差磨损。此阶段的故障率应该较高,泄漏增加,效率降低。1.5 液压系统的突发性故障
辊压机液压系统的突发性故障大多发生在设备运行初期。故障的特征是突发性,故障发生的区域及产生原因较为明显。如由于各部件的干涉、碰撞,元件内弹簧突然折断,管道突然破裂,有异物堵塞流道,密封件突然损坏等。突发性故障大部分是由操作错误而造成的。在我厂目前均为不按操作规程加压或加压过高而导致。防止此类故障的主要措施是加强设备管理维护,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以及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
二、辊压机液压系统故障的诊断
辊压机液压系统出现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常不易立即找出故障部件和根源,因为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不像电气系统的电压和电流那样容易检测。为了避免盲目性,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根据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逻辑分析,逐步逼近最终找出故障发生部件,检测分析故障的主要原因。寻找主要原因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以辊压机液压系统液压缸无动作为例来介绍在我厂诊断故障时最常用的逻辑流程图分析法。
发现液压缸无动作应首先审核液压原理图(如图1),确定每个元件的性能与作用,然后列出与液压缸误动作相关的元件清单,以压力油的走向为主线结合由易到难的程序进行检查。如果一开始就花大力气将液压缸拆下来检查,显然是不可取的,根据流程图首先将可能 1
出现的直观表面易出来的故障排除,再由泵开始检查顺着压力油的走向逐个检查与故障相关的元件(如图2),这样很快就能排除故障。
经验与资料告诉我们,液压系统的故障除了由于设计、制作、安装、调试不当外,剩下的重要原因大都由杂质侵入液压油造成的,随着辊压机设计与液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前者造成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而后者则由于人们不重视、不认识及使用单位管理水平等问题而产生的故障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