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情感与形式》后感
读《情感与形式》后感
苏珊.朗格是符号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观点仍沿袭该派的思想。《情感与形式》是苏珊.朗格的代表之作,它完善了符号学美学体系。朗格与她的老师卡西尔所侧重的方面不同,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卡西尔把符号上升到本体论的位置,认为符号不是反映客观世界而是构成客观世界。符号行为的进行给了人类一切经验材料以一定秩序,符号表现是人类意识的基本功能。而朗格的理论是不仅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而是具体到艺术活动的个别。
在《情感与形式》中,朗格认为人的本能的智力活动就是符号活动,对此她重点探讨了语言与艺术。她认为语言是一种推理形式的符号体系,而艺术是表现符号体系,它包含了多种复杂含义的综合体,必须直接呈现与人类知觉面前。在朗格看来艺术比语言更能呈现符号的最基本功能: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供人们观照、认识和理解。在艺术本质问题上,朗格认为艺术非自我表现,而是人类普遍情感地表现。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艺术家借用具体真实的情感,借助于知觉和想象,进行情感概念的抽象,抽象出的形式使成为情感符号。这是从真实到虚幻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从个别到普遍的过程。朗格认为艺术的抽象不同于语言的抽象--不是概念,也不是某一类相似事物中的共同形式,而是体现情感结构的可感形式。这种可感形式虽然仍是具体事物,但却包含了比现实某物多得多的内容,强烈地透露着人类地情感。通过制造虚象,断绝这个某物与现实的一切关系。
《情感与形式》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这三部分有机地组成一个对艺术问题研究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首先,朗格把艺术问题提升到哲学的角度。然后具体分析艺术符号的创造,这里不仅探讨了某几种艺术的相对独立性,而且也关注到其本身作为艺术的基本统一性。最后,通过艺术符号的表现力及作品与观众的关系的研究,探寻艺术“传达”问题。
朗格在“艺术符号”部分认为:艺术本身的可能性决定它可以发展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在“符号的创造”部分,朗格从意象入手,认为当艺术品作为纯粹的视觉形式与实物没有实际的或局部的关联时,就变成了意象。而意象的实质乃是抽象之物,载着思想。所以艺术是以幻象或类似幻象为媒介的范型化,使事物的形式抽象地呈现它们自身。由此朗格认为艺术分类取决于基本幻象。绘画、雕塑、建筑呈现了“虚幻的空间”;音乐表现了“虚幻的时间”;舞蹈则是一种在连续的“虚幻时间”上可见的“虚幻的力”。因此,她认为艺术创造的关键在于抽象形式。朗格也认为艺术还需借助可感的有形之物使其呈现--这就是形式。当然这种形式并不是静止、呆板的符号,而是与情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生命的表象。
在“符号的力量”部分,朗格是从艺术的影响来说的的。朗格认为一件艺术品的情感价值在于智力水平,而不在于其基本含义。因为艺术品所表现的知觉、情感、情绪的过程,以及旺盛的生命力本身--用任何词汇都难以准确表达。因此,艺术品的各因素,只有在典型情境和动作中,被形象地反映出来时,我们才能经过推理认识它们,我们把它们叫做联系条件。朗格认为它影响了生命的质量,因为它规定和发展了人类的情感。这就是艺术符号的社会功用。
第二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这几天我看了朱自清的散文集,现在由我来介绍这里的文章并附上个人的读后感言。
《背影》这篇散文通过描写父亲送儿子远行的一幕,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匆匆》讲述了时间流逝之快,并且时间不能倒流。朱自清散文告诉我们: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务,只有今天才是黄金,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衬托荷花,描写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而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现在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们为什么只在乎秋天的收获,难道现在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我热爱春天,歌颂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这就是我的感想。
田 慧
第三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素纸浅痕,折出世间沧桑;纤手轻绕,阅出人生百态。
——题记
(一)读红楼,解人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社会的史诗,一段历史的缩影。
思绪在飘飞沉浮,丝丝缕缕地穿过遥远的时光。那竹影疏动的潇湘馆,墨香盈室,书香沁耳的闺房,一脉心香拈花烛的诗情,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画意。惜物怜人,纤感如丝的葬花词„„黛玉——终究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的香魂永逝,宝黛爱情的悲剧。又岂是一首葬花词所能诠释的。这是一个家族由兴到衰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封建社会最彻底的赤裸展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千丝万缕的故事情节。以宝黛爱情的悲剧为线索,以宝黛对独立自由婚姻的追求,对个性的追求同封建礼教的矛盾为线索,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盛到没落的全过程,由此折射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规律。
《红楼梦》最彻底的将不同人的本性和个性完全的展示了出来,黛玉的忧郁与坚韧,宝钗的智慧,宝玉的顽劣与刚柔并济„„而不管每个人的个性多么的迥异,他们都有自己的欲望,我想这是导致这场悲剧最原始的因素,每个人的欲望不同,必然的冲突使得斗争萌芽,由此而来的明争暗斗使得四大家族紧密相连,最后终于都没落在欲望的洪流里。
《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庄子》曰:“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之所物也。然则讵不人人欲其所恶而恶其所欲欤?将其所恶者固不能不欲,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
“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 而每个人却都力争其所欲,所以终究都逃不过苦与痛的折磨,逃不过毁灭于其所欲之物非可欲之物的命运。
人生本不该有太多贪念,而应知足常乐,乐其所得。我想这是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给我最多的启示。
(二)读海子,话生命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去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美好的愿望。可是海子却卧轨而逝,必然在这之前他是经历过痛苦挣扎的,而挣扎的背后却是现实这股胁迫的力量在摧残着一个才子渴望圣洁的心。我心飞翔,却没有广袤的天宇来承载。当海子绝望的写下《死亡之诗》的时候,我们似乎能看见那滑落在诗篇上的两滴清泪,我们似乎能听见他心里深深的在呐喊:“漆黑的夜里有一种笑声笑断我坟墓的木板,你可知道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那是怎样不为人知的凄凉心境,那是多么痛彻心扉的对生活多么热爱却又对现实多么无奈的哭泣。最终,他还是选择而来离去,冰冷的铁轨带走了一个诗人最纯真的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铁轨蔓延,车轮将鲜红的生命延伸在无尽的远方,到达的是另一个最美好的天堂。
这个渴望飞翔的诗人注定死于大地,但是谁能肯定海子的死不是另一种飞翔,从而摆脱漫长的黑夜、根深蒂固的灵魂之苦,呼应黎明中弥赛亚洪亮的召唤? 海子虽然选择归去,但是我们更应该去读懂他的思想,他内心深处最深刻的东西,他是热爱生命的,也是渴望美好生活的,他没有一个精神的支撑力量,而我们有很多的理由去珍爱生命,体验生活的真谛。
(三)读三毛,最动人
她曾说过:“如果我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的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三毛,最终用她的决绝,给无数热爱她,热爱她文字的人们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背影。那朵顽强绽放在撒哈拉沙漠上的奇葩,成了多少人的梦里落花。
世间痴情女子,三毛数最。她曾经写到: “我在心里对你说--荷西,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一句让你等了十三年的话,让我用残生的岁月悄悄只讲给你一个人听吧„„结婚以前在塞哥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心了,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我们无从去寻觅这段凄婉爱情背后更多震撼心灵的故事了,但是我们深刻的记住了这个为爱如此痴心的顽烈女子。的确“天空没有痕迹,但我已飞过。”这就是三毛,我们还未阅尽她的整个人生,她却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最美的悬念。她有着卓越的才华,她写过最美的词章,然而,最动人的是三毛,她才是故事的女主角。我们读她的作品,更多的是读她的人生,读她的内心世界。作品来源于作者的内心,我想三毛的内心不仅仅是她的作品能表达完全的。她本人才是最值得一读的一本佳作。
第四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是刚入职的时候拿到的这本书,厚厚的,沉甸甸的,有点旧。办完入职手续后就拿了回来,放到一边,便好久没再理会。些许是因为有点忙,些许是因为懒得去看,总之是好久没有动过。一份转正的邮件提醒了我,要写读后感,翻了出来,找了一个地方慢慢的读来,随着页数一点点的翻动,我的激情也一点点的澎湃,这不正是我想了解的新东方吗?后悔当初没有早点看,于是便迫不及待的继续下去。随着翻动的页数,我的思绪似乎跟着回到了那个年代,嘴里默念着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一幅幅画面出现在我眼前,当王强因为不满而气愤离开,当宋昊把老俞堵在车前,当一个又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到新东方时,那种感觉油然而生,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困难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有的,那要看我们怎么去面对,怎么去看待。当和你一起创业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伙伴突然有一天说要离开你;当你的事业蒸蒸日上,你的企业以成倍的利益在增长的时候突然收到国际控告,控告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剽窃的时候;当你准备大踏步走下去的时候,突然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好多竞争机构。你该怎么办,怎么办?那个时候的新东方该怎么办,老俞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没人会知道该怎么办,除了新东方内部的几个核心人员外即便是新东方自己的员工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企业将要面临一场生死磨难。有人说俞敏洪是一个入世的哲学家,也有人说俞敏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这个时候有为他难过的,也有为着急的,还有庆幸的。但是老俞知道这个时候担心和嘲笑都没有用,自己一定不能乱,要保持清晰的头脑,相信一定可以度过难关,事实证明正是如此,新东方并没有因为挫折倒下,老俞有这个能力,新东方也有这个能力,排除万敌,一路向前。总之读了这本书后给我的感触很大,我不止一次被书中的人物折服,俞敏洪朴实中透着一股力量、王强衣冠不整中带着幽默、徐小平浓缩的是一种精华。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缘使他们聚集到了一块,又因为什么使他们最后纷纷离开。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都能一次次逢凶化吉,不管是来自国际的还是竞争对手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一种什么样的力量,难道这就是新东方精神:“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市场部罗超
2013年2月4日
第五篇:读 后 感
读 后 感
----四川师范大队附属实验小学
四年级九班郑智轩
我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我知道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个美国著明小说家马克.吐温在(1835年—1910年)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
这部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汤姆.索亚这个美国小顽童的经历。汤姆.索亚讨厌学习、不守教规、打架惹事,小小年纪还恋爱。但他同时又正直、善良、足智多谋,富有冒险精神。在追求自由自在、充满激情的生活时,汤姆.索亚干出了一件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我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汤姆是个淘气、贪玩、好斗、受逃学的孩子。汤姆这些都不是好习惯,但他是他姨妈的好孩子。我还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喜欢交朋友,认识他不认识的朋友。他带着朋友一起去冒险,在冒险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办法来解决困难。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我得到了一个启发,就是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不一定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但决不能做恶毒的事。要做就做一些能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我在学习中也有很多病,如写字写不好,忙着写完去和小朋友一起去玩。遇到不会做的题就想逃避。通过读了这本书后,我想今后一定会把这些毛病改掉的。我们应该好好的学好知识,今后做
一个有用的人材,为祖国效劳,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件难忘的事
----四川师范大队附属实验小学四年级九班郑智轩
去年夏天的天气非常的炎热,我很想去游泳。恰好是个休息日,我和爸爸就来到西昌市川兴镇的游泳池。它是一个天然的温泉游泳池,由大小三个泠水、热水、烫水游泳池组成。而且水里富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常游泳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我来到游泳池旁,把泳裤、游泳镜、耳塞等全身武装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向水里跳去,水面溅起一尺高的浪花。我爸爸也跳进了水中,我一下子就潜入了水中,一起身我就手脚并用乱打,水花溅得到处都是,这就是我的“降龙十八掌”。我想爸爸一定逃不了,可没想到爸爸一游就逃过了水花。我生气了就向四面八方的地方溅起水花,我一看爸爸被淋得像一只落汤鸡了。我爸爸只好认输,投降。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时间过得真快,一会就到了下午。我和爸爸穿好衣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游泳池。这件事真叫人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