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看待苏联模式的成败,结合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谈谈其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启示。
一.如何看待苏联模式的成败,结合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谈谈其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启示。
对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即苏联模式要持辩证分析的态度,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样才能正确汲取苏联解体的教训,才有助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苏联解体后,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70年历史即苏联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大体有两种:一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如戈尔巴乔夫之流。还在1984年,戈尔巴乔夫在会见瑞士记者时,就说这个制度“一切都腐烂了,必须用民主化、公开性的手段促其变革”;一是持辩证分析的态度,既承认它曾经取得的中国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曲折过程,开始时接受苏联模式主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仅仅是苏联模式造成的,也有与我们在学习进程中未能充分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有关。
1苏联模式:斯大林战胜党内三个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列宁开创的新经济政策的道理,形成了后人所称的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2苏联模式的三个方面: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
发展战略:1片面的强调发展速度问题,而忽略经济效益。2粗放型发展方式,而非集约型发展。3封闭半封闭的经济,与外界联系不够紧密。4产业结构上,农业重比例失调,片面强调重工业,特别是军工工业发展。
经济体制: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2经济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忽略轻工业和农业发展。3忽视市场机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1强调专政和国家的镇压职能,忽视民主和法制。2在执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党的领导,以党代政。3各加盟共和国的党,政,经,文大权过分集中于中央。4民主集中制得不到很好贯彻,党的领导体制呈金字塔型,即全党组织和党代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书记处—总书记,斯大林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身,形成了个人集权制和终身制。
3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决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事实雄辩证明:苏联如果不是利用“社会主义计划管理”的优势,就不能在一个落后的国家短期内集中调动国家有限资源实现工业化,打败法西斯侵略,拯救自己的国家。当然斯大林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有深刻教训,对苏联工业化,现代化发展中的这些教训是应认真总结和汲取的。
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地位:
1斯大林模式比较成功的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中,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难度很多的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2苏联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就跑完了资本主义花费了一百年的路程。3由于斯大林模式,是苏联抢在二战爆发之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保存了民族的生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4总之,客观的说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历史上,斯大林模式留下的不是失败的记录,而是成功的骄傲。尤其是当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面临完全危机的时候,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震惊了西方世界。二战后,它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恢复经济,初步建立社会化大工业的基础,也起到过积极示范作用,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在经济方面,它长期只注重发展工业和国防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群众特别是农业的物质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持续的提高。
2在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体制,缺乏民主的监督机制,致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被认为是体现党的领导的正常原则而被肯定下来。
3在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导致学术民主的消失。
4在国际方面,针对帝国主义搞封锁,反对开放,主张封闭,提倡关起门来搞建设。5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危害性还在于,斯大林将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模式绝对化和普遍化。
4当今社会对苏联模式的看法:苏联解体后,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70年历史即苏联模式成败得失的评价大体有两种:一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如戈尔巴乔夫之流。还在1984年,戈尔巴乔夫在会见瑞士记者时,就说这个制度“一切都腐烂了,必须用民主化、公开性的手段促其变革”;一是持辩证分析的态度,既承认它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出其自身存在的严重弊端。
5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对中国发展都是一种有益的启示。认真总结这些启示可以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由少数精英管理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老一代革命家过世,很难保证继承者们不想通过实行资本主义而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我相信,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会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大多数工农群众不仅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劳动的权利,还有直接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样的社会主义肯定比资本主义优越,而且必将作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制度而存在。
关于美国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有人认为,由于里根总统时期美国大幅度增加军费,迫使苏联也搞军备竞赛,结果苏联把自身的经济拖垮了。如果这是里很政府为了炫耀削弱共产主义的政绩,那就无可非议;如果对历史负责,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据美国的资料显示,八十年代苏联军费开支的绝对数虽然增长较大,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五十年代是完全相同的。应该说,对苏联的解体,美国和西方确实起了很良大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不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而是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非常有效地渗透到了苏联知识分子和党的干部的思想中。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苏联经济学家的思想倾向,并将其与英国经济学家比较,发现他们更拥护市场化和私有化。其实,苏联经济学家接受的不过是最简单、最天真的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观点。
同苏联的改革相比,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多数人口在20年间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是把国家的有效控制和市场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但是也要看到,在中国社会群体中,不平等的现象在大幅度增长,失业人数在增加,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所获得的福利在逐步减少。如果说在前进中有什么危险的话,我感到,危险主要来自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扩展,这一思潮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中国的继续发展必须打破政府对资本和商品流通的有效控制,把企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要知道,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不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据我研究,凡是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国家,一旦采纳新自由主义模式,实行完全的市场化和私有化,最多只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现在俄罗斯已经
走上了这条路,我想中国的领导要比俄罗斯人高明,不会成为新自由主义词汇的俘虏,不会重蹈俄罗斯的覆辙。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
中国自由派的“影射史学”:你看,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垮台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行吧……什么,联合国统计2005年俄罗斯各项发展指数才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那…那…那是因为旧势力的阻挠,改革不彻底,普京开历史倒车……反正我们自由派的主张永远是正确的,错误和灾难都是别人造成的。
苏联解体,是个对俄罗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大启示意义的课题。
第一,不能否认,进入1980年代,苏联确实在政治、经济、国防、乃至精神信仰方面,都遭遇了一场深刻的危机。
第二,但是,这场危机,根本无法同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西方大国干涉战争及内战的危机相比,也根本无法同1941年底德国军队打到莫斯科城下的危机相比,这两场重大危机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显示了强大生命力,战胜了危机并都使苏联更加强大。
第三,假设苏联没有解体(虽然历史的假设不成立,本文仅进行纯学术逻辑探讨):达到“不解体”这个目标并不需要什么超人政治家和雄才伟略的大师,更不需要苏联公众付出1917年和1941年时的巨大代价,仅仅需要领导层和公众谨慎行事并进行必要的战略收缩,而不是采取戈尔巴乔夫不计后果的自杀方式,那么,刚刚因为越战失败和经济危机在1970年代陷入困境的美国,是否有力量通过里根经济学巨额负债的方式走出危机,就很成问题了,因为这需要美国拥有对欧洲、日本和第三世界的绝对干预力量,对国际关系常识了解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欧洲和日本已经对美国的经济金融霸权发起了猛烈冲击,而且欧洲和日本,都存在着借重苏联来平衡美国控制的强大政治经济势力。
理论上,只要苏联顶住了这场危机,那么美欧日三边竞争只能更加剧烈,美国走出1970年代全面危机将变得更加困难,中国、印度两个大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使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迅速上升,并给苏联带来转机。
今年同样是海湾战争爆发二十周年,中国自由派把美国对伊拉克的胜利,归结为什么“自由”战胜“专制”,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由派对军事的完全无知:美国利用了苏联解体前夕的瘫痪状态,调动了本土和驻欧洲准备用于同苏联红军打世界大战的军事力量,远弱于美国的伊拉克是毫无机会的,这同体制问题毫无关系,换句话说,当时美国、伊拉克互换体制,战争结果一样毫无悬念,同二战德国击败比利时一样毫无悬念。
没有苏联解体前的瘫痪,美国是难以下决心调动本土、驻欧美军主力全力打击伊拉克的,而海湾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美国控制中东、利用石油美元维护美元全球霸权的力量。第四,苏联解体确实需要从政治、经济、国防等综合因素全面研究,仅仅归“功”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少数几个人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相关论著很多。这其中,意识形态传媒战场具有十分突出重要的意义:归根结底,超级大国苏联没遭受军事侵略,也没遭受全面经济封锁(虽然美国动用了粮食战争、石油战争等手段),它是完全败在了意识形态传媒这个决定性战场了。
在建立了足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力量之外,社会主义苏联——而不是解体后的俄罗斯——建立了全社会的住房、医疗和教育保障体系,苏联1917年后大大缩小,但却没有赶上美国的生活差距。
“只要采用美国的制度,就可以和美国人一样生活,还能享受西式民主自由”,这是苏联解体前,苏共中央失控的、被西化理论主导的各类传媒讨论一切问题的核心。美国是刻意,苏联则是无意识地抹去了一个致命的根本前提:美国拯救危机可以依靠美元的霸权地位或滥发货币或高额举借外债,苏联,包括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这个条件。
受美国资助的苏联各类传媒,极端夸大苏联的社会问题,煽动对1917年以来苏联体制的歇斯底里仇恨,拒绝任何理性谨慎与可控的改革模式,“一起问题,只有推翻现体制才能解决!”
必须认识到,当时的苏联,不仅是知识界、而且领导层和公众的主流,也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这套洗脑传销,广大党员、公众对苏共解散、对主张“全盘西化”的叶利钦等人,违背公众(通过全民公投)保存联盟的民意,使苏联解体,都因为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保持了平静”。
今天的中国自由派,特别是其中的原教旨自由主义者,正在中国重复着当时苏联自由派(“民主派”)的老套路。
第五,评价苏联解体对俄罗斯的影响,标准只有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基本事实数据。
苏联解体的启示
按照西方的观点,苏联解体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巨大错误,计划经济不可行,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苏联的解体,既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优势。它只是证明,这个制度在把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时比资本主义优越,比资本主义有更快的发展,更多的公正。这是被苏联的早期历史所证明了的。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教授也强调了这一更深层次的影响:苏联解体没有使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其经济,社会和民族矛盾的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俄罗斯。如今关于强大的苏维埃帝国解体原因的著述颇多,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三种情况:第一个是苏联由于宪法发条文的局限性,给加盟共和国自由脱离苏联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这就像一颗延时爆炸的水雷,休眠了几十年,在合适的时机引起了轩然大波。第二个原因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改革而引发出“依赖性”这一生产社会的“毒瘤”,在沉重危机的刺激下加速发作,加盟共和国开始后悔向邻居施舍面包而以求自保。在第比利斯和维尔纽斯,人们都在说“为莫斯科干够了”,在乌拉尔有人要求不再“养活”中亚共和国。第三个原因是当时提出所谓的各加盟国自治化,严重削弱了苏共总书记的领导权力。随着中央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削弱,权力开始向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流失”。在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争夺政治领袖地位的角逐中,苏联第一任总统的劣势越来越明显;他只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出,而非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因此,其他位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要低于任何一位加盟共和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