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教育自检报告
丹东市第三中学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自检报告
丹东市第三中学座落在风景秀美的鸭绿江畔,是辽宁省示范性高中。丹东市第三中学始建于一九五四年九月,是辽宁省属八所独立高中之一,当时校名为“辽宁省安东高级中学”,是丹东地区唯一一所独立高级中学。郭沫若先生于一九六二年为丹东市第一中学题写校名。一九七八年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中学。二00五年学校又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
学校现有教职工184人,其中有全国、省、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杰出青年15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3人,一级教师78人。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共有在校学生2730人。
学校占地面积50138平方米,建筑面积14072平方米,绿化面积3832平方米,是一所花园式学校。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校领导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潜力,拓展美术教育的空间和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强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美育和德育相渗透的原则。积累经验、提高水平、抓出成绩、形成特色,不断提高全 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健全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我校是丹东市最早首实施“以美育人”教育模式”的学校。学校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美育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品、学、艺兼优,向社会输送文化、艺术类并重的人才,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显著成效并深得海内外教育界肯定的公办特色高中。我校非常注重“大美育”与“小美育”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从中体现美、感受美,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具备校本课程与教材的条件下加强学生艺术(管乐、弦乐、民乐、声乐、美术、语言)培养的同时,结合美育原理,按照普通完全中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强调美育原理在德育、教学、科研各子模式中的渗透,将美育渗透在校园的文化建设、课堂教学、亲情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团队精神、爱心行动与文体活动中,提倡从学校学习环境与师生心灵环境上“做优”,打造“爱与和谐”的美育氛围;用内化而不是强硬的方式使学生在思想、情感、德性、气质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探索家庭美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确立“学校——家庭——社 会”和谐统一的美育氛围。
学校建立建立了由一把手校长担当组长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一名副校长分管学校的艺术教育,学校艺术教育常规工作由学校学生处主管体艺工作的主任管理,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学期中检查监督落实情况、学期末进行小结或总 1
结,领导和评估制度健全。
我校自1994年以来,常年坚持开足开齐音乐、美术课程。自2006年实施高中新课改后,高一年级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美术鉴赏课,高二年级开设了歌唱课和绘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优化课堂过程,教学方法多变、灵活、富有情趣。艺术教学手段全部实现了多媒体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教学效果明显改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艺术学科评价开始实施过程化评价和等级制评价,注重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大型艺术讲座。我校每年12月份都要组织大型的校园艺术节,艺术节有音乐歌舞演出和美术、书法、摄影等展览。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3—4部优秀影片,并组织相应的征文、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近三年,我校考入本科以上艺术院校的学生每年都在40人以上。
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优化育人环境。学校环境建设体现出“四性”,即科学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教育性,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艺术性,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将学校办成“花园式”单位。校园美化同时突出了学校的特色。校园环境的点缀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教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艺术作品悬挂等。基础年级教学楼前有两个大的校园文化艺术长廊,内容涉及时事、政治、经济、体育、卫生以及学生激励等等方面。学校走廊的文化艺术,基础年级教学楼一楼是学校各种艺术教育活动的照片;二楼是学生自己的绘画、书法、摄影作品,二楼正厅常年举办团委主办的每月一期的学生手抄团报展览;三楼是中国和世界绘画艺术大师的作品。毕业年级教学楼三个楼层分别是古今中外名人画像。综合实验楼各个楼层都有现代科技主题的宣传画,楼梯两旁墙壁上有历届优秀校友的照片和业绩简介。这样的校园文化艺术建设,使学生每时每刻都置身于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2003年被评为丹东市校园艺术化先进校,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校园艺术化先进校。
优良的艺术师资配备,优良的教学设施配备
我校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开设,在时间、地点上加以保证,努力建立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我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艺术课程,音乐、美术各有2位教师,结构合理,学历全部达标,音乐美术各有一位高级教师。我校十分重视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培训。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与师德高尚、技术过硬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一是开展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指路子,二是名师工程,让艺术教育教师有名师意识,三是走出来,请进来,使我们的艺术教师尽快成熟。我校充分利用我市的艺术教育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聘请海燕艺术团的崔维明、杨艳萍和郑瑶分别作为合唱团的指挥、音乐辅导教师和舞蹈队的教练,聘请辽东学院艺术学院的孙希武副教授(著名剪纸艺术家)作为校外美术辅导教师。聘请少年宫的盛文峰为我校的声乐老师。
我校也非常重视提高艺术教师科研能力。艺术教研室自己编写了校本艺术教材。同时,多名教师多篇文章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通过教研,教师们在思想和业务上有大幅度地提高。我校艺术教师富有敬业精神,专业素养较高,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实践,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与业务进修,每个人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几年来,教师有多人多次获省、市教学评比一、二等奖和优秀辅导教师奖,丹东市艺术艺术教育先进个人。音乐教师有一位是入围省级骨干教师、美术教师有一位是市级骨干教师。
我校配备了专用的音乐教室一个,音乐多媒体教室一个,舞蹈教室一个,乐队排练室一个。我校有一个美术教学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一个美术活动室,配备了比较齐全的艺术教学器材,完全能够适应学校音乐、美术新课程的开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
我校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艺术特色建设,在各种系列活动中,载入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施展,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民主精神。例如,学校艺术节的设计时装,编排舞蹈等活动,使思维活动,审美活动,特别是形体、表达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和提高。成立了涓涓艺术团,下设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美术方面有课外活动小组;体育方面有健美操队和课间韵律操。极大地满足了各种具有特长学生的个性需求。在与省市级活动相衔接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每年组织“班班有歌声”、“校园歌手”、“校园乐手”和校歌班歌比赛。本学期还把校园集体舞纳入大课间活动。每年的八一,我校都组织演出队到我校的共建单位摩步一营、舟桥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在每年的新生军训结束,都要组织学生和部队战士的联欢演出。各活动队在参加市级的各项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多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尤其是在校庆的大型文艺演出中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由于大力推进艺术教育,使我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琳琅满目的艺术成果,引起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先后有不少学校来我校参观考察,交流办学经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的音乐、美术器材能基本满足艺术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但距离配备标准仍有一定差距。
2、学校艺术教育的经常性考核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不断通过“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自查整改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查监督,促使学校艺术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近几年来,我校在艺术教育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为提高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离上级行政与督导部门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要依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规范管理,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努力创设具有活力、独具特色、富有创意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第二篇:民族团结教育自检报告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自检自查报告
老厂镇迤德黑小学
我校现有11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24人,学生总数457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到两个深知:深知民族团结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知民族团结教育,并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一次学习就可以替代的,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要把民族教育工作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暗香永留”,让民族团结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规范操作——让领导干部先行一步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我们校领导班子成立了地方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念来稳,副组长:姚西、魏大勇,组员:温荣播及各班主任。我们明确了小组的成立应该辅助以制度的建立。于是我们学校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教育特点,制定了我们学校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地方课教育管理制度。我们组织小组成员先后学习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常规教学管理细则》以及掉课、查课制度。制度的建立、学习,使我们小组成员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这一领域,思想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接下来一系列的检查、督导、反馈中,我们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得到了很好的规范。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内蔚然成风。
二、教师培训、提升理念——让教师踏实推进
学校教育教师是根本。我们让领导小组成员对教师进行了二级培
训,借此提升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结合校本培训,我们有机的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在上学期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民族团结研训。在研训中教师就如何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做了有效地探讨,在座各位教师受益匪浅。我们学校也做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题研究。
教师思想的转变、理念的提升为我们民族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管理、强化细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引领作用 我们严格课程的管理,保证民族教育教学时间。严格执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所以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完成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到渠成。
首先我们重点对地方课程中《民族常识教育》、《中华民族大家庭》作为重点强化。对于他们的备课,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尤其结合我们乡镇特点、我们学校教育特点处理好、利用好教材,让民族团结的概念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让所任课教师上足课时、讲究教法。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进行一系列的跟踪听课予以指导。再次对品德与社会中出现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的章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从备课还是上课方面。与此同时我们有针对性的举行了“民族团结教育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最后深挖其他学科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要求教师在备课上有体现;在课堂上有展示。
四、德育渗透、多点开花——发挥德育的主阵地推动作用 德育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手段,德育的每一项活动都承载孕育着无限的德育内容,他在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愿意把德育的每次活动做成过程性,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
1、升旗仪式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在一周前我们就布置升旗仪式的内容——民族团结知多少。让学生回家自己收集、查阅相关材料,然后再班级选出最好的内容,在学校交流,最后确定最好的在升旗仪式上朗读。这样的举措坚持多次,就让全校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民族团结的只是储备。
2、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优秀主题班会评选和观摩活动
在学校举办的以“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中评选中。我们贯彻这样的方针: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我们只做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自己筹备内容;自己排演节目,我们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在班会如火如荼的准备中,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知识有了了解,民族团结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3、校园广播有效地宣传途径
学校利用中午校园广播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为了准备材料而奔忙的情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成果,岂不是更加可贵!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让学生自己牢固树立起“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4、民族团结“在阳光下成长”主题大队会
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大队会。学生们用自己歌声;自己的绘画;自己的书法,抒发着对祖国的无限崇敬。在多彩的表演中,民族团结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升腾。
5、德育处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
根据学校民族团结计划要求,由学校主办的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主题活动,让广大学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6、板报墙报的设计
“让墙壁说话”是我们学校德育建设的一个亮点,抓住这样的契机我们专门开辟了民族团结教育的专栏“民族精神代代传。”我们利用这个专栏传递民族团结知识。有力的促进民族图案教育的进程。
7、慰问、帮助少数民族学生。
学校认真落实少数民族学生照顾政策,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同时对困难学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救助活动。特别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开展救助活动,体现中华民族大爱无疆的精神。
8、民族精神代代传
结合上级开展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我们将“民族团结”这一主题融入其中。在学校轰轰烈烈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团结教育,也是相得益彰。
德育活动是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亲历过程中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孩子们自己学来的东西,难道
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五、勤于反思、厚积薄发——让经验照亮前方;让失败鉴与后来 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我们想了很多;做了很多。一点经验就是几个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民族教育与教材相结合;民族教育与教学常规相结合;民族教育与教师研训相结合。因为民族团结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不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一项工程。
再实施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1、个别班级对此项工作思想意识不够明确,重视程度不够。
2、个别班级只用几次简单的活动来代替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单
一、实效性不强。
3、资料准备较好,但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今后学校将认真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从小处着手,立足学校未来发展,不断推进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新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2007年教育目标管理自检报告
2008年教育目标管理工作
自检报告
响 水 中 心 校
2008年教育目标管理自检报告
一、学校自然情况
响水中心校现有学校12所,其中1所中心校,11所村小。现有教学班72个,学生1178人。其中中心校有教学班14个,学生563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34人。
中心校现有主体房3栋,面积1800平方米,其中后栋房为教室,中栋房西头是微机室,其余为学生教室。前栋房是办公用房,其中包括多媒体教室。
主体房东西两侧为附属建筑,包括语音室、治安岗亭、食堂、锅炉房、卖店等。现在,学校基础建设全部完成。
二、工作情况
(一)依法治教与教育督导。
为了稳定教学秩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我们做到了依法治教。同时,完善了督导评估制度,保证了中心校对村小进行督导评估。同时,坚持了对学校、领导、教师的三评价工作,并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比如评职晋级,评先选优等工作。
开展了五五普法工作,重点开展了学习和宣传《义务教育法》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做到了学校有记录,教师有笔记。
开展了法律进校园活动,整治了校园周边环境,保障了师生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每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会议。推进了校务公开,评聘职称,评选先进等大事张榜公布,学校帐目定期公布。
(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1、按进修学校部署,开展了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制定了方案、措施,并从抓村小、抓领导、抓教师、抓检查评比、抓成绩考核入手,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开展活动,12所学校成绩均有提高。
2、严格执行了教学计划,力争开全科目、上足节数。在中心校编制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领导兼课,班主任带小科等办法,保证各学科正常进行。同时,加强了教学指导与教学管理,减轻学生负担,做到了上课不超时,平时不加班加点,作业追求质量。
3、坚持开展了控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控流工作方案与措施,做到了工作成绩与控流工作挂钩,奖惩制度有控流内容,严格控制了学生流失。
4、重视了幼儿教育发展。学前班现有学生49人,中心校正在着力争取建寄宿制学校,如果成功,将成立校幼儿园,扩大学龄前儿童招生工作。同时,我们又对民办幼儿园进行了管理,使
适龄幼儿全部入园。
5、建立了德育管理机构,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6、在校内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校外教育活动,建立了校外活动小组,以街道、敬老院等为教育活动基地,定期开展活动。今年,我们开展了“与老人过六一”活动,由中心校教师、学生自编自演了40余个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给老人带来了欢乐,还为敬老院自发捐献鸡蛋1000余枚,这一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并在公主岭日报上刊载。
7、开展了经历教育活动,进行了经历教育指导课、德育学科课和学科德育渗透课观摩活动。同时,以公开课、示范课为载体,渗透德育,一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两次大型的全镇公开课活动,鼓励中青年教师担任公开课任务,在老师的精心准备下,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值得借鉴的课型,老师们受益匪浅。
8、继续加强了教育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语文教学与传美教育》等两项省级研究课题,同时,鼓励领导和教师向《四平教育》和《公主岭教育》踊跃投稿,几年来,先后有十几篇文章在这两个刊物上登载。
9、加强了学校安全工作,尤其是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中心校经常深入各校卖店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卫生。加强了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
10、加强了体音美教学。中心校配齐了艺术教育师资和体育学科师资。保证按标准按时授课。每两年召开一次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越野赛,每年开展一次艺术节活动。
(三)教育投入与办学条件。
1、市财政按时拨付教育经费,并保证逐年增长。
2、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保障,严格按照国家免费标准为学生发放教科书。
3、根据现在学额逐渐减少,教师缺编的现状,我们有计划地进行了布局调整,今年,撤并了四合小学,在两村之间修建了新校舍,教师缺编现象得到缓解。同时,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王烧锅、刘小窝堡两所学校的校舍,校容校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增加了教学投入,为王烧锅小学新购置彩电、微机、VCD教学设备,为平安小学购置彩电,通过不懈努力,村小整体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我们准备在近几年,逐步将教学投入倾向村小,以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1、按要求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组织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及时交纳培训费,根据教学需要开展校本培训,收到了一定效果。
2、坚持开展一评三考工作,结合一评三考每年对教师进行一
次考评,每年开展一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一评三考结果。在职称评聘,评选先进中充分运用。
(五)教育系统稳定与安全。
1、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抓安全工作我们投放的人力最多,投入的精力最大。对各校的安全工作我们不但定期检查,而且根据需要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马上处理。近二年来,没有出现安全事故。
2、几年来无集体上访、集体罢课事件。
3、几年来,我们严格执行收费规定,没有乱收费现象。
4、加大了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力度,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无安全隐患。
响水中心校
2008.11.10
第四篇: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现代舞的发展教育
引言:
在目前的艺术发展中,舞蹈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它能陶冶情操,使自己身心舒畅。锻炼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和肌体的机能。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舞蹈也分为很多种类,芭蕾,古典,民族民间,现代等等,但是目前就现代舞的发展来说,在全国还不是非常的普及,而且在现代舞的教育上还存在有很多的问题。
现代舞的产生:
19世纪末期,欧洲古典芭蕾单纯追求形式与技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整个舞蹈艺术的发展,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发展。内容与题材仍旧停留在神话传说、王子公主的范围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成为舞蹈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大障碍。正是在这种危机中,现代舞应运而生。
现代舞,顾名思义,现代发展的舞蹈,在现代社会中,更多的提倡的是自由和平等,崇尚自然。现代舞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发展的产物,在现代舞的学习中,大家感受更多的是它带给我们的那种自由感和思想上的不束缚,现代舞提倡自由编舞,由思想和要表达的主题来创作舞蹈,它没有固定的动作,没有和别人一样固定的风格,当它被创作出来之后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是靠个人大胆的实践和创新而完成的。这样的意义就是邓肯的“自由舞蹈”。她崇尚自然,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回到自然”的口号。她脱去舞鞋和紧身舞衣,随心所欲地自由舞蹈,给欧洲舞坛带来一股清新纯朴之风,为现代舞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现代舞的生活观是宽容大度,乐观向上,随遇而安;它的艺术观是求同存异。美国现代舞第三代大师默斯-堪宁汉曾说过:“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的作品,那就编一个自己喜欢的好了。”
但是如果没有思想,这样的现代舞作品是不成功的。金星说过:“如果现代舞不跳思想的话,拿他一点价值也没有。”
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能创作出来自认为很好的作品的,格莱姆的“巨匠”桂冠应该说是由无人匹敌的180部舞剧和舞蹈构筑起来的。她的同窗也曾指出:“你想编一个出色的舞蹈吗?那么,先编出100个糟糕的再说吧!”
我所认为的现代舞的发展是不完全的,至少在我们开始接触的时候是盲目的,很多的大学在开始学习现代舞的时候不注重理论的教育,上来就是教你如何去跳,很多时候我们不会理解其中的含义或者是这些动作的作用是什么,是如何去用的。只是一味的重复着老师教的内容而已。
在现代舞艺术发展中,观点上主张形式追随功能,价值观上注重揭示人的价值和尊严,揭示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在艺术创作中,把感情表露意义上的表现作为艺术创作的本领。在艺术思想上主张真实反映世界,不仅反映人性的善,也揭露人性的恶等。在探索上,注重个人风格,并创作出个性化、系统性的动作体系和技术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如下
几个:
一:葛兰姆技巧 Graham Technique
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以“收缩与延展”(Contraction & Release)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著重于收缩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动力,再将此动力发放以延伸动作至更远、更高、更长。地板训练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动作以重心移转、平衡及延展为主;流动组合以走、跑、跳、转以及三拍子的变化为主要的训练诉求。
二:韩福瑞技巧 Humphrey Technique
杜丽丝.韩福瑞(Doris Humphrey)以“跌落与复原”(Fall & Recovery)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以摆荡(swing)与重心转换(weight shift)时所产生的动力为主,形成“起动、滞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动作循环。韩福瑞的动作训练模式,也可以引申至宇宙万物间周而复始的现象,是为舞蹈技巧训练蕴含人生哲学的重要范例。
三:李蒙技巧 Limon Technique
荷西.李蒙(José Limon)为韩福瑞的嫡传弟子,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福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个人的钻研心得。除了保留以摆荡与重心转换的“跌落与复原”基础外,李蒙技巧更加强调动作的圆滑顺畅,以及肢体各部位的分解动作练习,李蒙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四:何顿技巧 Horton Technique
列斯特·何顿(Lester Horton)是著名黑人舞蹈家艾文·艾利(Alvin Ailey)的启蒙老师,在何顿死后,艾利成为何顿技巧的主要继承人。何顿技巧著重肢体线条的延伸、拉长,也试图挑战人体平衡的难度,因此多有单点著地而其它肢体部位朝反向伸张的动作训练。何顿的动作灵感多数来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例如古埃及的二度空间式壁画中之形体,便演变为其基本动作训练之一。
五:放松技巧 Release Technique
发源于60年代的美国纽约市下城,由当时活跃于杰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的年轻人,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肢体的活动型态与动作的动力既不过度使用,也不全然放松,而是任其形成一股延续不断的精力,使得肢体从某一动作延展至下一个或数个动作。活用运动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知识,延展技巧可以使肢体在最省力的状况下,让全身的骨骼、肌肉贯连合一,完成一连串的肢体动作。
六:自由形式 Free Form or Eclectic Style
当后现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于二十世纪的60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除了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通常是从日常生活的基础行动如走、跑、跳、转、蹲、滑等衍进而成。
以上这六大现代舞技巧,如果不在真正接触前去了解它们,那么在学习这些技巧的同时就会显得很盲目,不明白哪一种动作属于哪个派别的技巧,没有办法去参透,更加的不了解。
在我五月份去北京参加现代舞周的时候,我遇见了台湾国立艺术大学的学生们,当他们给我讲现代舞分为很多种派别的时候,我竟然什么都不知道,我一向都是跟着老师,他让我去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对于现代舞的理论方面的知识,我一无所知,包括它的创始人,和发展的过程,我都不知道,当时我就很吃惊,发现这样学习现代舞是一种不明智的教育方式。这样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细节的地方我们注意不到。更不用说去做好这些东西。
还有在现代舞的学习过程当中,应该从最基础的来学习,老师应该根据这些不同的派别来分开教学,比如说格莱姆技巧,它注重的是收缩与伸展,应该从收缩方面单独训练,再从伸展方面单独训练,最后在结合到一起,让学生从这套体系的最基本开始学起,逐步去体会这套体系的精髓,和主要训练的部位,和身体的感受。任何的派别体系都应当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跟理论相结合,然后逐步实践,能够很好的区分开每种派别的风格,和它们各自的训练目的和训练方式,等等。
我认为,不仅仅是对于现代舞来讲,学习任何实践性的东西之前,都应该要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太费劲。因为我们在学习现代舞的时候没有这样去做,所以我在学习起来的时候开始很是不了解,只是看着老师的作品的时候非常的喜欢,自己也像要去尝试,可当真正尝试起来的时候,才发现不是字想象中的那样的,而是非常的吃力,并且不明白很多动作为什么要那样做,之类的很多问题。
这就是我个人所了解的关于现代舞学习方面的问题,就是理论的欠缺,和基础不扎实。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逐步的改善才对。
第五篇:艺术教育中期报告
《走“艺教、德育”结合之路,育全面发展艺术人才》课题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以最富于情感的、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它通过形式和内容的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思想与情感。它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生活、爱大自然、爱师长、爱劳动等方方面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既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能力,又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艺术修养,从小培养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因此,它对儿童茁壮成长、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课题自2012年2月立项以来,我们马上着手围绕课题计划有目的,有系列地开展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收获,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理论充实,促观念更新
“学然后之不足”,对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学习更显重要。本学期,我们围绕课题又一次学习了陶行知教育理论,虽然这样的学习不止一次,但是每次学习与讨论总是能让我们有新的收获。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一再告诉我们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生活,教育与生活是和谐的统一,脱离生活的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小的“书呆子”。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充实更多的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艺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教育更多地尊重与培养儿童个性,实现儿童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因此,学校以“器乐进课堂”为主体,构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逐步形成“班班有乐曲,人人都参与,个个能创造”的生动局面,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健康文明地生 活,达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体”的效能。都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让悠扬的乐声伴随学生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
二、实践探究,渗透于日常
德育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他的开展可以从方方面面进行,可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德育教育的素材,关键是你如何去挖掘,运用怎样的手段,什么是合适而有效的方法等。艺体学科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的实验研究索要进行的就是这样的工作,我们进行了一下几个尝试: 1.环境——无声的教育
创设艺术氛围,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有重要作用。建设高品味、花园式的校园,努力营造艺术教育隐性场,让每一寸土地生情,让每一堵墙壁说话,让每一抹天空挂彩;沉淀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浓郁的育人氛围。2.课堂——灵动的教育
(1)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了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建党90周年,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表达愤怒,从而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2)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
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了充分表现,培养了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3.活动——精彩的教育
玩是人的天性,小学生更是爱玩,玩中学,学中玩,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本学期,我们结合大队主题活动“阳光心情,快乐成长”、“祖国发展我成长,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勤奋也是一种美!”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就说“勤奋也是一种美!”吧,我们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从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例如给低年级的小朋友讲中外名人成才的故事,中年级的学生介绍勤奋的故事,孩子们想到了很多的方式,有的做小报,有的利用红领巾广播向全校师生宣传,高年级则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得失。一时间,校园内学习氛围浓烈,这样实实在在的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4、课程建设——教育的载体
(1)开足开齐课程,规范实施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规范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保证艺术教育的规范性:一是普通性,全员参与;二是“五落实”,即教育落实、时间落实、学生落实、任务落实、考核落实;三是课程的严肃性,严禁课堂教学随意性。抓基础,培养尖子;满足学生兴趣,培养个性;参加校园性、社会性活动,创造艺术美的课程格局。
(2)积极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水平。
①开设器乐课,将器乐教学落到实处;
②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能力的提高做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
③积极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
5、办学条件——课题的保障
开展艺术教育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本学年我们努力完善艺术教育设施,确保艺术教育落实。在当前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直对艺术教育有所倾斜,以保证艺术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三万余元,作为艺术教育专项资金,购置了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器材及相关图书、音像资料;
配备了艺术专用教室,从社会上聘请了高水平器乐老师来给孩子们上课,现在孩子们都能熟练利用手中的乐器演奏处美妙的乐曲,对于艺术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深的喜欢上了艺术教育,人人学会了一门音乐技能。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这半年多的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研究活动还带有强制性质,难以成为教师和自觉行为。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2、我们的课题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参考。
3、课题组成员较少,应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关于细节教学问题的研究中来。
4、学校的研究经费略显不足,用于购置大型器材与组织大型活动的资金紧张。
四、前段课题研究中取得的部分成绩
1、论文:
2、教学设计:
3、优秀案例:
4、优质课、研讨课:
南关小学艺术与德育教育课题组
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