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国崛起第九集观后感(风云新途)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风云新途,这一集的故事远不如其他大国的丰富,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他开始,社会主义的道路似已经偏离原本的道路,他用野蛮的计划经济方式来推动国家发展,将愚民政策和个人崇拜发挥到了极致。1个人,却能主导一个国家的兴衰?
随着斯大林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然而观其后背,却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日夜付出心血,却食不果腹的悲哀。在其实现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违背自愿原则的做法,在执行消灭富农的政策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过激行为,侵犯了中农利益。在为工业化积累资金方面,也曾使农民负担过重,致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纵然最终俄罗斯实现了工业崛起,并且推动了国家进步,虽说任何收获必有相应程度的付出,但这背后的代价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工业化的目的究竟是强国还是扩张领土,这些问题都是无法被忽视的事实。个人以为,凭借大国大党的地位,树立自我中心,对外发号施令,推行大国主义,实质是谋求霸权。他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削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手段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不能在经济制度上贯彻名人民民主集中制,劳动人民对资源和生产资料没有处臵权,对劳动成果没有分配权,背离了共产党宣言和列宁的最初理想,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骗取和利用人民的力量建立起来的封建主义残余制度,他维护的是挂着共产党招牌的新官僚的利益。
2700万人,赢了战争又如何?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好在苏联的工业发展已经到达一定规模,是不可小看的。仰仗这个国家工业化的成果,那些机械工厂得以直接转换成军工厂,可以开始大
规模生产武器。终于,随着自己2700万人的牺牲和对手1000万人的牺牲,他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这个胜利却让人高兴不起来。战争带来了和平,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击败法西斯,改变了世界历史,也改变了世界格局,苏联为此立下汗马功劳被世界铭记,捍卫了自己的国家,但也因此受到重大打击,曾经对欧洲各国的威胁已不复存在。
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对后人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事件的发展规律,吸取经验教训。然而对于历史,即使对于同样一段历史,每个人的看法不一定相同,或由于出发点,或由于角度,或由于格局,但好在我们可以评说并争论,并且,乐此不疲。
第二篇:《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1917年之后的俄国的发展史: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国家也就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苏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其中,纪录片着重讲述了两个伟大的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在俄国建设史上的卓越贡献。原以为最后会有对普京的介绍,可惜没有,虽略有遗憾,但是想了想也就释然了,就像纪录片中说的:对历史的衡量要用大尺度。对一个人,一个改革的评价,仅仅看对当时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从对后世的影响看出。就如同我们现在再看苏联的兴衰胜败,必定和当时不一样。
苏联历史上著名的几个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些经济政策成就了苏联的辉煌,也直接导致了苏联的毁灭。我的看法是,每个政策在带来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必会隐藏着危机。而对这些政策不停地进行改革以使它适应新的形势才会使这个国家保持活力,很遗憾,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做到这些,于是它的僵化摧毁了这个国家。
但是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感受最深的,却是苏联人民的热情。他们在建设国家过程中表现的觉得热情让我大为钦佩,我甚至觉得我自己就处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贫穷,苦难,国际社会的不承认激发了这个国家人民的斗志,他们愿意一切为了国家:把多余的粮食无偿交给国家以支持战斗,忍受工业品价格高出它的价值以支持工业化的推进,在工业化进程中忘我的工作。他们取得的成就让世界惊叹:他们只用了二三十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二战中,他们毫不屈服,抵抗到底,他们以两千万人的牺牲换取世界的和平。这是一个怎样的名族,为什么它具有那么惊人的能量!
广大的俄国劳动者们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应该值得同情的。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候,他们为了国家做出重大牺牲,所求的不过是希望在一个新的国家中自己的地位可以上升一点,可以拥有比在沙皇时代好一点的生活。所以在争取权利的战争中,节衣缩食,他们忍了,但是没想到战争胜利后,掌权者发现余粮征集制是一个快速积累资本的办法,竟然想长期实行。幻想破灭的人民奋起反抗,于是列宁不得不制定新经济政策以保障为国家忍辱负重的农民的利益。可是政策没实行几年,列宁去世,斯大林即位。这是一个态度刚强,野心极大的领导者。他希望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实行苏联的工业化,他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蓝图,这蓝图让俄国人民兴奋不已,即使它的实现是要再次极大损害农民的利益,人民还是决定支持它。人民默默忍受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的极度不合理,忍受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所带来的生活用品奇缺,只为俄国可以富强。可是当俄国在世界上再次拥有一席之地的时候,俄国人民的生活也没有得到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甚至还不如沙皇时代。在苏联富强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为他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这是一个值得被同期和尊敬的群体。
一直很敬佩俄国。敬佩它的民族,高大,坚强,热情,斗志昂扬;敬佩它的领导人:坚毅果敢,态度强硬,不向恶势力低头;敬佩它的文化:外向,充满力量,多姿多彩,历久弥新;敬佩它的......敬佩它的太多太多。这是一个伟大的名族,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的语言无法表达我对它的热爱和赞美。
第三篇:《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读后感
挫折=新的出发
——《大国崛起之风云新途》观后感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国家也就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坦克,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苏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二十年间,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 强国。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的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
因为,对历史的判断,必须用大尺度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
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今天,今天,俄罗斯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四篇:看了《大国崛起—风云新途》后的感想
看了《大国崛起—风云新途》后的感想
在看了《大国崛起》后感触很多,结合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对于国家的发展有一些想法。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许我们现在也是一直在探索,怎样把国家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还是一直在探索中实践。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列宁抓住了这次机会,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但是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信仰者都认为社会主义不适合在苏联实行,包括马克思。列宁开始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他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斯大林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
列宁的勇敢让人敬佩,在马克思认为苏联没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条件的情况下实行社会主义,并大胆的提出新经济政策。对于斯大林来说,他在一些是事情上做得太独断了,如果他没有那么的独断,那么现在这个国家会不会更强大呢。当然他是把苏联带到世界强国的功臣,他的功绩我不能否认,可是也不能对他所犯的错误视而不见。他的经济发展存在那么大的漏洞,经济发展不均衡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我觉得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说只注重军事和重工业的发展而忘记了人民是多么的不能原谅啊,我们说的以人为本是多么的重要,人民的不到满足这个国家早晚是会垮掉的,不可能长期存在。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当时的情况,面临战争的威胁发展军事和重工业没错,可是也不能忘了众多的人民啊。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在当时的成功让人们冲昏了头脑,没办法去思考,对斯大林过分崇拜。这让我想到了我国的文化大革命,这又何尝不是因为大家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呢。这让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对任何人过度崇拜,任何人再成功,再伟大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已,不是圣人,不可能不犯错。过度崇拜任何人只会让我们失去了发现问题的眼睛。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渐渐明朗,但是还是有很多需要继续探索,继续改进的地方,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去学习和吸取教训,加上探索实践才能把它建设的更好。
10临床一系二班
李其蓺 2010221561
第五篇:《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15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1
位于欧洲西北段的英国是一个颇具独特的国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不累颠群岛与欧洲其他地区分隔开,这使英国比较容易防守——只要具备适当的防守手段和坚定的防守意志。
常久以来,英国一直居于文明世界的边缘,文明的进程也多次被外来侵略者打败。正是这样一个在北海惊涛骇浪漂浮的小小岛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却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并且最终成为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此时的世界地图,似乎为他悄悄重新画过,英国从地理边缘变成了世界中心,这样一个小岛国成为了世界现代化的领头羊。
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他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人类进步的潮流,使世界各国争先效仿。1870年以后的英国开始衰落,也是因为它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继续发展,从而慢慢落伍,成为了二流国家。
《大国崛起》观后感2
今天感觉好多了,开了电脑,顺便看了看前段时间下了却没看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再顺便写点感想。
西班牙和葡萄牙主要依靠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走向了世界中心。这是一种勇气,海洋赐予了勇士荣耀,给予了这两个国家黄金。我挺喜欢其中的一句话——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荷兰是不走寻常路的,因为它太小、太贫乏了。荷兰本着制度的创新赢得胜利。证券交易所、银行、信用,现代经济的核心好像被他们创造的差不多了。佩服,由衷地佩服。当然,对他们最佩服的还要数他们对财富的渴望,这几乎就是一切的原动力。想象不出除了他们还有谁会把国家的管理权和安全交给其他人,而仅仅保留追逐财富的欲望。而当追逐财富被阻时,他们又再次揭竿而起。可能只有偏执的人才会有偏执之举,而又只有偏执之举才可能达到不同的效果。为自己争财富就是为国家争财富,胡适这句话或许就是对荷兰有感而发的吧。
荷兰的成功除了他们太太太爱财富之外,一种品质我认为是不能不提的:诚信。海上遭遇风暴却不动委托人的财物,从而将品牌打造成钢板一块。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他们的生意。
《大国崛起》观后感3
我们观看了长达12集的《大国崛起》,分别讲述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和美国这些国家为何能成为大国。
主要都是因为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原因也是各种各样。首先,国家不是分裂的,民族平等独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科技工业经济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国土面积可以不大,但必须要有一个足以领先世界的方面,并扩大优势,提高其它。后发国家为了追上老牌国家,积极革命,改革社会,学习别人的先进科技知识,明确目标,用几十年赶超别人百年!
原因各种各样,科技创新,社会改革,人文精神,顺应时代,答案很多。
今天,在这个时代要拥有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
将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无疑是国家的一次巨大进步。
这就需要我们的努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提醒我们要自强不息。
重视教育,从未听说过搞教育搞穷的国家。美国有4000多所大学,每年都培养出非常多的人才,为美国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我们这一代做起,认真学习,报效祖国,让自己的国家也成为一个大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4
之前说过了,大国崛起讲了九个国家,上次讲的是英国,这次讲的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亚洲国家日本。说到日本,大家都很痛恨曾经抗战时期日本人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可是日本曾经也崛起过,就是老师跟我们讲的百年维新的事情。
有一个著名的码头,叫做横须贺,1853年,美国的将军佩里带着战船来到这里,强制日本打开通商口岸。当时日本政府商议是同意还是与其交战,后来想到强大的中国刚刚败给他们,所以用了近似欢迎的方式让佩里登岸,并演示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爱学习的日本人被其深深吸引,决定了派使团出使各国去学习。
历史学家用了始惊、次醉、终狂来描述这次出访的情形。最后决定学习德国的制度,开始实行了维新变法。但维新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保守派也从中阻碍着进程。大久保利通被刺杀,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不过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日本一跃成为了世界强国。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原子弹的爆炸结束了日本的梦。
明治维新百年之时,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现在,日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经济第三名的国家。
《大国崛起》观后感5
正好在看尼克尔斯的纪录片导论,就来运用一下这一理论。
第一个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纪录片,纪录片是相对于故事片而言的,纪录片表现的主体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这一特性令观众在观看一部纪录片时,往往期待它是写实的,更进一步,就是是获得真相。但是问题在于,观众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获得的只是建立在非虚构影像基础上的对于现实的再现--而不是复制品。
于是矛盾出现了,当观众发现纪录片与真实(或者自己理解的真实)不符合的时候,就认为纪录片在造假。
事实上,只要有摄像机和制作人的介入,纪录片就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大国崛起》不是一部”墙上的苍蝇“式的纪录片,作为一部说明性纪录片,它的”上帝之声“式的旁白让观众感到自己在面对一个权威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所传达的,只是一种看待这些事实或者历史的方式。
关于这个片子是真实或是虚伪或是部分真实其实,其实都是伪命题,因为纪录片的任务只是再现现实,从某个人为设置的角度。
从拍摄手法和讲故事的方法上看来,该片的观赏性相当不错,配乐也很棒。但是如果你期待从一部纪录片中获得全部的真相,那就太天真了--不信你去瞅瞅《意志的胜利》。
《大国崛起》观后感6
沿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上,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北角处从东北至西南分部这一列弧形岛屿,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这就是日本——太阳最先升起地方。
日本历史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这一点与不列颠群岛颇为相似,但日本比不列颠群岛更加与世隔绝。
日本的地理条件并不优越,国土面积仅37万多平方公里,不仅矿产贫乏,而且常遭地震、火山和台风的袭击,同时他又是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典型东方国家,因此日本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在很短的时间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成为成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唯一东方国家,着实令世界为之震惊。
在国家大战略中的地理要素和精神文化因素向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手段选择,就日本而言,地缘政治要素对于其战略影响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常常体现为一种极为严厉的束缚。
日本历来是一个喜欢与强者为伍的国度,在东亚来讲,日本是第一个受到强烈的意识文明冲击而开始现代化并取得大体成功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观后感7
前几日听了先生《中国社经大势与商业大未来》的课程,并进行了课后梳理、总结、反思。然后这两日又回头去看了央视曾经热播的纪录大片《大国崛起》,本片也是和君知识结构中推荐的影视剧。整个影视剧看完之后,颇受启发!
本片对15世纪以来,人类开始全球化贸易一直到今天,可以说是人类从封闭的区域、蒙昧的中世纪、专制的封建时代,走向新生的文明、相互依赖的商业贸易、整体的联结以来,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九个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的兴盛衰落进行了展示,从历史地理的、商业贸易的、经济文明的、制度变迁的、思想文化的、战争和平思考的等多个层次给予观众一个脉络清晰的认知,使观众对于世界整体形势的认知与格局变迁有很好的帮助,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本片基于历史事实进行展示,片中采访了诸多名人,有《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甘乃迪,还有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学家、世界知名大学教授、国家政要,不仅清晰展示历史事实,而且以一种历史、民族、国家、文化、思想的深度,肩负人类发展使命的高度、关注并思考未来的眼光进行展示。
《大国崛起》观后感8
《大国崛起》的.最后一集是试图破坏“大国之谜”的“大道行思”作为结语,我们听到这样的声音:“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明显,经济脆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经济稳定,特别是民众与领导者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军事实力,一定的内部凝聚力。”“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创新。”“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这些都是中外学者的看法,当然,编者自己也有看法,那就是“体制创新”。
纪录片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运用电脑特技复原了大量重要的历史画面,这些画面并不只是为了运用一种新技术到纪录片中而使用的,而是因为运用3D技术复原的重要历史画面可以相当于一种解说词,这些画面本身可以代表一种语言,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繁琐的叙述,让观众一看就能明了。
以上那一句话不对呢?从经济到政治到教育到文化体制,方方面面都包括了,句句可以是经典,句句也可以是废话,谁不知道树立一个国家要从这些方面做起?花那么多的钱,跑那么远的路,就是要让各位专家说这些开水般的白话么?
《大国崛起》观后感9
这个被法蒂玛所庇护的国家——葡萄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在世界各处还充满着战火与硝烟之时,葡萄牙把目光转向大海,开始了它的崛起之路。
人是贪婪的,贪婪可以让他们忘掉对未知大海的恐惧,为了财富,驶向哪个东方的神秘国度。甚至作为国家领袖,致力于航海事业的恩里克王子,一生未曾婚娶,而最终的遗憾的是,他没有等到那支到达印度荣耀归来的船队,便与世长诀了。
接手恩里克王子任务的若昂二世,虽发现了非洲最南端好望角,但却将本属于自己的两个人才,拱手让给了刚刚结束了光复的国家——西班牙。这两个人才:哥伦布、达·伽马,先后发现美洲,到达印度,将西班牙送上巅峰。
葡萄牙与西班牙,凭借航海的巨大领先,殖民地遍布世界,称霸世界舞台近一个世纪之久。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这是属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传说。
《大国崛起》观后感10
巨浪拍打着岸边嶙峋的怪石,海风呼啸在这片荒凉的土地,唯有一座灯塔寂寞地立在萨格里什的海岸上,守望者广阔无限的大西洋与伊比利亚半岛上一座座奢华的教堂。
15世纪的葡萄牙,一个风雨飘摇的小国,土地贫瘠,却又战火不断。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而利润巨大的香料贸易之路被阿拉伯人设卡重重阻拦。这个弱小的国家被逼到了绝境,唯一的选择便开辟未知的海域。在恩里克王子的竭力支持下,葡萄牙人突破了已知世界的尽头,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收获了难以计量的财富。而邻国西班牙刚刚收复失地,完成统一。为了民族生存,西班牙毅然走上了航海之路。在这种清形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到达了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种种壮举,为两个国家带来了无数财富。
然而财富却蒙蔽了双眼,两个国家自持航海发达,财富众多,便不愿去发展新兴的工商业。一座座奢华建筑拔地而起,王公大臣们纸醉金迷,不思进取,全然不知随着工业崛起,历史已将他们淘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西欧两个小国的崛起与没落犹如警钟长鸣,让人在历史的进程中永不停歇前进的步伐。(李佳怡)
《大国崛起》观后感11
沿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上,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北角处从东北至西南分部这一列弧形岛屿,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这就是日本——太阳最先升起地方。
日本历史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这一点与不列颠群岛颇为相似,但日本比不列颠群岛更加与世隔绝。
日本的地理条件并不优越,国土面积仅37万多平方公里,不仅矿产贫乏,而且常遭地震、火山和台风的袭击,同时他又是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典型东方国家,因此日本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在很短的时间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成为成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东方国家,着实令世界为之震惊。
在国家大战略中的地理要素和精神文化因素向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手段选择,就日本而言,地缘政治要素对于其战略影响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常常体现为一种极为严厉的束缚。
日本历来是一个喜欢与强者为伍的国度,在东亚来讲,日本是第一个受到强烈的意识文明冲击而开始现代化并取得大体成功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观后感12
连着两个星期我们看完了《大国崛起》。内容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大国兴衰。
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远航,发现了新大陆美洲,从此,世界格局开始形成。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君权神授”,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也同时推动了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建立帝国,四处远征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德意志统一并强大,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建立起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
大国之谜,至今仍是个巨大的难题,但人文思想与文化的作用肯定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大国”之中并没有中国,作为祖国年轻的希望,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倍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做贡献。
《大国崛起》观后感13
《大国崛起》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纪录片,同时也为观众献上了一席豪华的视觉盛宴,7个摄制组分赴欧、亚、美洲9个国家深入采访、实地拍摄,哥伦布航海日记的手稿、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年的账册、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人权于公民权宣言》的最早印刷和《拿破仑法典》等许多重要文献和历史实物原件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人拍摄的纪录片中。
另外,《大国崛起还拍摄到了许多国家的历史遗迹,法国国家档案馆、巴黎先贤祠地宫、德国国会大厦、二战教堂遗址等等,这些遗迹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录。当然,这些历史文献和历史遗迹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而拍摄的,片中所选的一些历史文物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说讲到二站,解说词中有这样一句:“在今天柏林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保留着一座被战火轰炸得遍体鳞伤的老教堂。”画面随之出现了老教堂的全景,残破不堪,摇摇欲坠。随着解说的进一步进行,画面由全景转向小景别或特写,画面随着解说词的深入而深入。
片中很多历史文献或历史遗迹的选取都是符合纪录片本身的需要的,都能符合解说词所讲述的内容,而不是任何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都能拿来入画。
《大国崛起》观后感14
《大国崛起》讲述九国历史,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霸权的欣赏。例如,第1集谈到葡西远航探险时讲道:“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纪录片称颂: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第12集)第7集不无赞赏地强调:日本“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毕竟亚洲出了一个有能力建立殖民地的国家!第12集讲道:“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请看,霸权国家的功劳多么大!
《大国崛起》不厌其烦地向观众展示:大国“拥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荣耀”和“丰富多彩”的称霸故事。
《大国崛起》观后感15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我们第一个看见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大国的兴衰更替,留下经验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在海洋的世界里,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让欧洲人开始认识世界,他们凭借海洋迅速发展成世界强国。多少人,都不愿也不敢去触及“死亡绿海”大西洋,但正是恩里克,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出现,让西班牙,葡萄牙成为世界王位宝座上第一代“帝王”。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小岛国却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信念征服了海洋,也因此获得了世界。
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宗教信仰和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起来的工商业。因为没有能力做出改变而死亡,不能做出改变而衰落。流水一般涌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了。海洋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称雄了世界,民族国家的兴起,对未知的渴望非常重要。
崛起的必需品就是鲜血,只有不断挑战现存状态,探索未知领域,不囿于现状,不甘于落后,一个国家才能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