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酒店英语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
论酒店英语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高 雄
一、酒店英语项目课程开发意义
中国逐步走向国际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使英语成为21世纪酒店服务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中国酒店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众多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的直接竞争。从发展来看,这不仅是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的竞争,更是酒店人员服务素养和服务水准的竞争。因此,具有较高酒店英语服务技能也成为星级酒店对新一代酒店员工选择的重要条件甚至是首选条件。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届时将是中国酒店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也就是说一直到2020年之前中国酒店业将持续迅速的发展,我们现在培养的酒店专业的学生,将一直处于职业环境的黄金时段,具有较高的酒店英语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将使他们拥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高职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让学生能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关注学生自学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项目课程倡导以能力为本位,将知识型体系的课程内容改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选择并组织的课程内容。这体现终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教育新理念。英语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其中包括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主修酒管专业的学生相对应的专业英语是酒店英语,而高职酒店英语项目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机结合英语语言基本技能与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词汇,句型,对话,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同时,让学生掌握酒店服务核心部门——餐饮、前台、客房、商务中心、康体中心在运作过程所用的英语,服务规范,中西方礼貌礼仪,以培养学生在酒店交际环境中对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应就业以及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酒店英语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高职课程往往是本科压缩型,教学内容多倾向于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学生虽然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因为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所以他们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逐渐地融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过程技能《酒,店英语》以“工学结合,职业导向”为教学理念,以酒店英语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分析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工作模式来进行教学,从抽象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让学生通过参与工作过程,将“用”与“学”整合在一个完整的过程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
三、酒店英语项目课程开发原则
1.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强调实用性原则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习者主要是通过职业能力的学习与掌握为自己获取直接的谋生技能。因而,其在职业教育阶段的所学专业英语,必须要能够满足其在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所需的英语基本技能。
2.以行业规范为准绳,强调针对性原则
许多酒店各部门都会结合各自部门业务活动的特点,要求员工把接待、服务、交往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能用中英文准确地表述出来,英语口语表达要规范,清晰明了,符合语言使用规律。
3.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项目课程开发必须坚持职业能力本位。对职业能力的把握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特点的教学环境,不仅要强调教学形式、教学媒介等的现代性,也要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现实社会,具有前瞻性,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4.以工作结构为框架,强调系统性的原则
酒店英语项目课程体系以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岗位工作任务相关性为逻辑基础,该岗位工作任务体系结构为框架,创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课程开发时,立足通过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划分课程模块、排列课程顺序,以实现课程体系结构从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
5.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程序化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酒店英语项目课程应以工作过程为线索组织知识结构,使语言知识与语言实践运用同步进行。在教材的设计对酒店职业或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专业职业能力构成来组织内容,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这些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的排列顺序为顺序组织教材内容,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对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来安排,同时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强调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的灵活运用。
四、酒店英语项目课程开发方案
1.酒店员工岗位调查与分析
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岗位调查与分析是课程方案的出发点。专业教师应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大酒店进行调研,调查酒店的发展现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岗位工作职责、相关资格证书及毕业生就业岗位等,为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依据,并与企业专家、业务一线人员、课程专家等一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类与整合。
2. 确定岗位工作任务
通过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酒店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岗位群涉及了礼宾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商务中心服务、处理投诉服务等工作任务,而将这些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过程:有客人来到酒店,对客人进行礼宾接待→在前台为客人登记入住信息→引领客人进入客房→接待客人在餐厅用餐→为客人提供会议、宴会、健身和娱乐等商业服务→为客人结账,欢送客人离开。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是职业岗位中相对独立的但又是相互关联的,并且每个工作任务都有其自身的工作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工作过程转化为工作情境,使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相统一,让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操作的同时,就能够体验到来源于真实的岗位工作。
3. 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以工作结构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构建DCPEA教学模式。DCPEA是英文Development-Centered in Professional English Ability的缩写,意为“以职业英语能力发展为中心”。其主要内容为:
一个中心:以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发展为中心。
两种体系:建立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教学体系。
四P教学原则:以4p(profession职业,position岗位,procedure服务流程,point工作要点或服务要点)教学原则组织教学。
五种教学法:情景教学,实践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并存于课堂。多种英语服务能力培养:有效沟通的能力,礼仪服务的得体应用能力,完成实操能力(包括service procedure服务流程),处理投诉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酒店产品的销售和产品销售策划能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服务和创新工作的能力,还有专业英语面试的能力。
两结合两侧重两设计教学策略:将课堂学习和(岗位)实践结合;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服务技能养成结合;侧重听说;将案例演练提高设计在专业英语教学和职业英语
技能的养成中,培养高职学生娴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五、酒店英语项目课程的实施建议
(一)教学活动建议
1.教学内容选择时,应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培养学生口语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力求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紧紧围绕酒店口语的要求合理选择内容。教学内容应渗透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客人的意识,进而养成一种职业道德习惯。还应融入文化意识内容,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2.创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鉴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应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外语大胆地表达思想,与他人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3.强化语言基本知识,提高表达能力。酒店英语表达的规范性包括语音语调的纯正性、语法的规范性、遣词造句的专业性等。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英语交流,力求语言规范、语体得当、表意清楚,能够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与技巧。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口语课上可强化课堂设计,拓宽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教师可采用讲授、示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模拟、陈述、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开展教学,使教学过程形象化、交际化。鼓励学生收听、收看英语广播节目,从而培养学生外语思维的习惯,提高语言应用的熟练程度。
5.教师更应加强和不断自我更新学生所学专业的英语背景知识,成为双师型教师,从而更好指导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二)、学习评价建议
1.建立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2.明确酒店英语学习评价的主体与责任,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合理运用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改进的功能,鼓励学生主动评价自己,评价同学,即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使评价功能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3.酒店英语的学习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职业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种非智力因素,如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还要对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收集和加工信息能力、人际合作交往能力、创新精神进行评价,即采用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法。
4.准确把握酒店英语学习评价的目标,有层次的、有侧重地评价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阶段以及不同学习对象,充分体现学习评价内容的丰富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多导向性的特征。
5.酒店英语的学习评价形式可有理论考核,如测验、作业、书面报告、案例分析;也可有实际操作考核,如同学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考核等。
(三)、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内容的选取
(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酒店英语教材的基本内容以上述提出的课程开发原则与课程设计方案为依据,注意与两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有关内容相衔接。
(2)教材内容要以专业培养目标和酒店管理服务工作为准则,充分体现酒店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3)教材编写时力求合理、新颖、实用,要充分考虑到两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内容应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简明易懂,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4)教材内容中要体现时代气息,融入酒店管理专业的最新理论、知识,渗透德育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并体现逻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材内容的编排
(1)教材的编写要在科学、合理、实用、易学的前提下,根据酒店工作流程与实际情况对具体内容安排、知识逻辑顺序与内容结构作适当的调整或取舍,保持教材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2)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明晰易懂。注意创设酒店会话情景,从酒店服务实例出发,确保内容的实用性以及语言的时代性。
3.教材配套资源的提供
(1)教学参考书:内容包括介绍教材的编写意图,论述教材各单元、各专题的内容要点、教学的重点、难点、重要句型等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配置适量的场景、口语训练题,促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要点及酒店服务口语的基本技能。
(2)教学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与教学辅助设备,如录音、录像、光盘、激光视屏、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充分挖掘相关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共享,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通过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一些成绩,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规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立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的组织协调小组,负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设立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执行实施小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二、以课程开发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科学安排,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流程 1.开发流程即:调查→申报→审核→培训→实施→督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教研组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而后提交《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学校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引导他们逐渐胜任课程的开发工作,最后,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教导处和教科室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2.实施流程即:选课→排课→上课→考核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周五第七八节(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四、安排教师,实施校本课程
1.《校史在我心中,光荣伴我成长》
对象:高一年段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一年第一学段、第二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一第七节、星期二第七节、星期四第七节授课,计10课时。学习形式:讲座,参观学校校史馆。授课教师:饶文福老师。
2.《趣味数学游戏及其原理》
对象:高一年段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一年第三学段、第四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一第七节、星期二第七节、星期四第七节授课,共10课时,授课教师:黄巧燕老师。
3.《中学生心理健康》
对象:高二年段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二第一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心理健康专任教师钟建芳老师
4.《生活处处有语文》
对象:高二年段文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第二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张小茹老师。
5.《中学化学基本思维方法》 对象:高二年段理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地二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黄伟老师。
6.《论语与人生》
对象:高二年全体学生,课时安排:高二第三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共10课时,授课教师:林建平老师
7.《闽南文化概述》
对象:高二年段文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年第四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计10课时。授课教师:陈汉馫老师。
8.《航天与物理》、对象:高二年段文科班学生。课时安排:高二年第四学段开设该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星期五安排1课时,计10课时。授课教师:骆炎平老师。
五.落实管理,加强监控,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来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
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
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测量评价与成长记录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都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3、评价标准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 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出发,研究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教育评价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益。
4、评价过程强调公正性和科学性
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力求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学手段,认真分析全面、准确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数据,并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努力以一种公正、公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排除任何可能干扰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偏见和歪曲的数据统计,以准确得出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可靠结论。
5、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6、评价工作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
我校教师和学生人人都可以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发展性教育评价全过程。积极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真正让评价的过程成为民主性最大的认同过程。学校和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报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认真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四、初步的成果与反思
1、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完善了课程框架,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激发了教师的教研意识,教师敢于打破教材束缚,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效果。
3、通过校本课的实施,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了空间,审美意识,健康体魄得以提升。
4、通过校本课的实施打造了学校品牌,我校学生的文学水平与绘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学生书画作品也多次在全国省市、区比赛中获奖。
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为学校特色发展,体现办学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些困惑。
1、现有校本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教师培训有待加强,人员压力比较大。
2、由于任课教师个人素质发展不均衡,还不能达到以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所喜爱的科目,还存在“紧笼”的现象。
3、学校现有课程编排受限制,校本教材课节与常规市、区要求开齐的科目冲突,没有时间专门安排校本课,只能兼开。
4、校本教材的开发给教师现任科目增大的负担,有的教师身担5――六科的教学任务,备课负担重。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克服一切困难,边反思边补充,要有个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踏实的工作,去积累、去丰富、去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切空间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总结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之一,校长和教师也逐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几年来,在县教育局、进修学校的领导下,我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摆上课改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计划)》而进行的,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地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现将我校几年来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对这个课题不熟悉,学校领导对这个课题也感到陌生。校本课程开发又是每一位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我们从理论学习入手,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艰苦探索。在学习过程中,领导和教师共同认识到:1.校本课程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每周校本课程安排四节,与数学科比重等同,占周课时量的近16%;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设臵可供学生学习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3.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要充分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4.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吸收家长、社会人士的知慧,利用了当地社区的资源。通过学习,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及意义,从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二、努力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是迈出课程开发第一步,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校本课程开发仍感到茫然。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组,先后经过了几次编辑。
我校的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总觉得原有的校本课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1.不同的年段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教材的重复使用,不但学生厌烦,不能激起兴趣。同时也浪费了学生接受乡土教育的美好时光;2.教材的内容单调,不够丰富,学生接受的教育面窄,对家乡人民聪慧、勤劳、奉献的品质得不到深刻的体会;3.教材的编排不具系统性,每个模块的教育主题得不到延伸,学生的动手实践与拓展的能力得不到发展,针对原有教材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大胆地设想、谋划、尝试,对校本教材进行第四次的编辑:在本次校本教材的编辑中,我们针对以前课程中发现的问题,精心组织,设计、编写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民俗、特产等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热爱自已的家乡,学习祖先们艰苦创业的坚强意志,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渗透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挖掘校内的人力资源,我们编写人员的组成中既有中心校年轻的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又有县、市级骨干教师,还有语文素养较高的老教师。首先由中心校的语文教师与教研组长按单元采编、撰写文章,再由市、区级骨干教师按年级进行审稿修改,撰写单元导语,汇编成册,最后由老教师进行多次的修改。在编写过程中,年轻的教师得到了煅炼,骨干教师得到提高,老教师的文采得到了发挥。
三、积极引导,探索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校本课程已经开发,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引导教师把校本课程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活动服务:主要体现在:我校严格执行省颁教学计划,把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统一编排“教学进度表”,保证正常有序地教学。我们还鼓励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填写“校本课程使用反馈表”,提出编写与教学建议,不断地完善。学校每学期还安排一次“校本课程”教学研讨专题会议,不断总结经验。学年化考核。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1.教师的身上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精心组织,相信教师能够胜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2.教师的课程观念得到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开拓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我们身边蕴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就能被开发;3.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能使学生在了解家乡之余,还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收集、处理信息与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平和县五寨中心小学
20130606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
《文明礼仪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
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
2013年7月
《文明礼仪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至关重要。本课程开发,是基于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立足实际、打造文化名校的创新形式。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一、课程开发的社会背景与实施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社会上出现一些道德滑坡现象。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学生学习成绩期望过高,却放松了对子女思想道德的教育。“小皇帝”和“小公主”心中只有自己,不会尊重和关心他人,违反校规校纪现象屡有发生。我校是新校,地处县城西部,也存在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子女教育投入低现象。根据实际,我校创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根据学生需要、教师特长、学校办学特色等情况,经过多方考察和研究,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礼仪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治理之策,礼仪文化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又深蕴着美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青少年学生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条有效可行的德育途径。我校
4、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6、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街道、社区等场所进行,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礼仪课程”开发过程
1、明确目标。通过礼仪教育,学习礼仪知识,训练规范的举止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友好相处,为全面育人奠定基础。
2、确定内容。坚持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通过骨干老师开发编写、教学实验、检查考核等形式,把《文明礼仪课堂》做为首选校本课程教材,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考虑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相结合、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事项。
3、联系社会。课程开发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征求家长建议和意见。
4、编写教材。李敏老师编写“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作为开展文明礼仪课程教学的依据,把文明礼仪教育推向深处。
2、家庭礼仪评价方法:每周评价一次,分学生自评,家长评,邻居评,同样分三个等级。
3、公共礼仪评价方法:每周评价一次,分学生自评,家长评,同学评。
4、社区礼仪评价方法:对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分“积极参加、参加、不参加”三个等级。
八、实施“礼仪教育”课程初见成效
学校在“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各方面工作取得长足发展。通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模式已初步形成、特色明显。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校风校貌也发生喜人变化,文明礼貌、尊师守纪、明礼诚信已蔚然成风,从而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高度信赖,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东平县第四实验小学
2013年10月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东 焦 小 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在教育局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校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结合我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开办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我校的“创新生活教育,建树儿童未来”的办学理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我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校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创更佳的条件。
2、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教师搭建多样化发展的平台,给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科研改革能力。
3、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三、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形成的几个主要理念
1、充分理解“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校本课程应重点发展能体现本校办学理念、根据本校自身条件自主开发的课程。我们认为,凡是能够提高我校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又属本校老师自主开发,均为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学校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课程要以计划性、非学术性、兴趣性、学生个性为主,更重于过程和活动,多给学生自学、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在编写和审核校本课程中,应着重体现: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创新性、活动性、趣味性、民主性、选择性、灵活性等原则。校本课程不应过于“知识化、系统化”,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不能以学科为中心,而应注重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进行实验性,探究性的活动和学习,不能太强求“正规划”,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也不一定先编教材,有时一个讲义也可以,不断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更重要的。
四、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发展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制定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度等。
五、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环节
1.明确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完成一项教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着眼于使每一个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都能有切实的提高;既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既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特长,又要寻找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与优势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新的特长。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2.落实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我们首先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将开发与实施的任务都具体落实到优秀骨干教师身上。我校的付素红、张计英、张卫红、思品组、美术组承担了学校第一轮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尝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办学成果。
3、定期组织学生成果展示,用以推动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六.我校开发与计划开发的主要校本课程目录: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校开发了《小学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并在各年级开设。
同时,针对我校的学校资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在开发和计划开发的校本课程共分为三个系列:
艺术类:我们正在开发布贴画,手工折纸,刊头设计。对孩子进行美学素养的培养和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技类:依托科学学科,进行科技小制作,使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创作,体现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科教学类:我们计划开发生活中的数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的学习价值,另一方面也架起生活化思维和数学思维的桥梁。
国学传承类:我们让书法课和《弟子规》走进课堂,并丰富《弟子规》的学习方式,以“学好弟子规,走好人生路”为倡议,并创新《弟子规》的学习方式,把弟子规的内容融入到学校自编的课间操和校歌当中,让弟子规融入到孩子的意识和行动中去。
七、问题及对策:
1.主要问题:
(1)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2)教师的知识急待更新拓宽,缺乏掌控课堂引领学生的能力。(3)个别学生主动学习不够,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自主建构课程的能力不足的矛盾 2.解决方法:
(1)抓落实,提高教师的课程建构意识。改变教师对课程的单一的陈旧认识。多组织各类培训,使教师首先接受校本课程的理念,在心里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2)促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把课程建构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来抓。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的发展。
(3)一线教师,学校领导和专家学者齐心协力。专家的理念要深入浅出的传达给学校和老师,校领导要全力支持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可能提供好的条件,教师要克服惰性,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发掘自身的特点,努力成长为一名具有课程建构能力的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师。
(4)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事务中。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一个初步的尝试。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主动、稳妥地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东 焦 小 学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