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文章标题: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在当前条件下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澄清在坚持艰苦奋斗精神问题上的种种不正确的认识;教学对象:基层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学提示: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讲话精神,同《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结合起来。重点讲清发扬大庆艰苦奋斗精神与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十六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间:30分钟 前不久,在全党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高潮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率领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同志,专程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我们党和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关键时刻对全党发出的号召,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完成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一次意义特别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是在一个特殊时刻来到西柏坡的。刚刚闭幕的十六大,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和国家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着、奋斗着。在这样一个特殊和关键的时刻,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向全党发出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的号召,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同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一样,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普通民房里,正在召开着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同志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党在伟大的转折时期所面临的工作和任务,并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号召。几十年来,“两个务必”不仅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完成了由“破坏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角色的转变,同时也使我们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带领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两个务必”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自满和不断奋进的精神食粮(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一内容)。
当年,当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时候,我们党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任务,也面临着全新的考验。毛泽东同志把这一切称之为“进京赶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我们,其实面临的“赶考”任务一如当年。如今我们的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完成三大历史任务,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必须看到,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面对这些成就,骄傲和自豪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一部分同志中间,却出现了骄傲和自满的情绪,这就不应该了。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国外腐朽生活方式和沉渣泛起的我国固有的封建残余的影响,使得一些人贪图享乐的思想也在滋长和蔓延。历史是何其相似:同样处在转折的关头,同样面临全新的任务,同样面临“赶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向全党发出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号召,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二、民之精神,党之法宝
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成就伟业的传家宝。在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战胜各种困难和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并培育出了许多包含着深刻艰苦奋斗意义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解放初期革命精神,等等(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三内容)。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
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我们才能赢得群众;反之,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必然会严重地脱离群众,意味着对人民群众的背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影响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我们党内,极少数党员干部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错误思想。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总结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样的结论是极其深刻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写照,对于走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三、必须树立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再提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还有没有这个必要?在我们党内,确实有些同志不能正确理解在我国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意义,心存这样的疑问。在社会上,也确实存在着讲艰苦奋斗的人吃亏、遭人嫉恨、受人孤立等不正常现象。甚至有个别同志把讲艰苦奋斗当成是“左”的东西而加以“批判”。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些同志不能理解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原因确实在于不能清醒地认识我们的国情。
那么,我国的国情又是怎样的呢?这其中,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是我们这个国家突出的国情。尽管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则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当前我们的改革正处在关键的时刻,面临着许多需要我们跨越的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城镇中尚有500多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的人口750万,享受低保人口2000万;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3000万,而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更是多达6000万(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本刊上期有关内容)。这些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了我们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即使这些数字有所改变,即使我们将来真的富裕了,我们也没有理由挥霍国家和人民钱财,也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这个长期不是几年十几年,而是几十年甚至更长。
四、结合新的实际,深刻认识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
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让人们都去当清教徒,去当“苦行僧”,也不是要求大家简单地重复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这样就把艰苦奋斗精神的涵义庸俗化和简单化了。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有着“七情六欲”。我们从不反对也不拒绝共产党员合理合法的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我们反对的是不顾客观实际,不顾群众疾苦,无节制、无限度地追求物质和感官的享受;反对的是只知躺在安乐窝里享受而不思进取、不求贡献的精神状态。
在当前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日渐提高、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条件下,如何赋予艰苦奋斗精神以新的内涵,确实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新的课题。就当前情况而言,考虑到我们当前党员队伍的实际,考虑到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当前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1.坚持执政为民,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板书)。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也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吃苦实干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所在。
要有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的干劲。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就是要埋头苦干,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的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一步步、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干出来的。因此,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积极带领群众埋头苦干,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克服各种困难,与群众一道,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要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勇气。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才能有动力,创新才能有发展。每个共产党员,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有自己的改革点,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都应有一种干劲,一种朝气,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教学提示:结合学员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
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方针。我们国家还很贫穷,经济还很不发达。严峻的现实,不允许我们铺张浪费,追求奢华。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正确地处理好生活与生产、消费与积累的关系,才能避免脱离现实条件片面追求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移风易俗,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2.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板书)。
享乐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我们共产党人所奉行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从现实来看,许多腐败分子走向堕落的深渊,往往就是从追求享乐开始的。因为,一个人一旦耽于享乐,就必然会在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成克杰如此,胡长清如此,许多腐败分子都是如此(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五内容)。从他们的堕落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真理:保持艰苦奋斗这个共产党人的操守,是抵御享乐主义诱惑、防治腐败的最有效的良药。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当年所告诫全党的:“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
不必讳言,在新形势下,极少数领导干部自以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居功自傲,就变得不那么谦虚谨慎了,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就变得晕晕乎乎找不着方向了;有的则视艰苦奋斗作风为过时的旧物,丢掉了,放弃了,开始养尊处优,高高在上,处于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境地而不自知;有的耽于灯红酒绿,醉于声色犬马,生活糜烂,道德败坏;有的权为己用,利为己谋,堕落成人民的罪人。这说明,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时刻,面对着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的重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必须坚持艰苦奋斗。
五、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艰苦奋斗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的作风状况如何,影响深远。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能否保持“两个务必”,也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不能一方面要求下面艰苦奋斗,而自己却可以庸庸碌碌、花天酒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良好风气。因此,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是我们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学习是一个人拥有高尚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如果放松了学习,理论水平、政治水平低下,头脑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必然会减少,享乐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增多。不重视学习,或是只把学习当作装门面的事,思想上就容易出现滑坡,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蜕变,成为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没落思想的俘虏,就能干出许多坏事来。我们要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该从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做起。深观我们党内,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气。比如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拈轻怕重,好大喜功,作风飘浮,脱离群众;在生活上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用公款吃喝玩乐,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甚至堕落到用公款赌博、嫖娼。有些人认为生活作风是小事,是小节,因而放任自己,最后堕落为人民的罪人。事实证明,背离艰苦奋斗,就是走向腐败深渊的开始。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做到顶得住歪理,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要求自己,如此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特别需要我们用好手中的权力。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反对浮躁虚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领导干部、党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第二篇: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在当前条件下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澄清在坚持艰苦奋斗精神问题上的种种不正确的认识;
教学对象:基层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提示:学习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讲话精神,同《二次创业指导纲要》结合起来。重点讲清发扬大庆艰苦奋斗精神与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十六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30分钟
前不久,在全党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高潮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率领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同志,专程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我们党和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关键时刻对全党发出的号召,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完成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有着极其重要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意义。一、一次意义特别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同志是在一个特殊时刻来到西柏坡的。刚刚闭幕的十六大,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和国家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努力着、奋斗着。在这样一个特殊和关键的时刻,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向全党发出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的号召,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同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一样,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普通民房里,正在召开着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同志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党在伟大的转折时期所面临的工作和任务,并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号召。几十年来,“两个务必”不仅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完成了由“破坏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界”的角色的转变,同时也使我们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带领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两个务必”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自满和不断奋进的精神食粮(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一内容)。
当年,当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时候,我们党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任务,也面临着全新的考验。毛泽东同志把这一切称之为“进京赶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我们,其实面临的“赶考”任务一如当年。如今我们的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完成三大历史任务,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必须看到,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面对这些成就,骄傲和自豪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一部分同志中间,却出现了骄傲和自满的情绪,这就不应该了。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国外腐朽生活方式和沉渣泛起的我国固有的封建残余的影响,使得一些人贪图享乐的思想也在滋长和蔓延。历史是何其相似:同样处在转折的关头,同样面临全新的任务,同样面临“赶考”。以胡锦涛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向全党发出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号召,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二、民之精神,党之法宝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在这方面,我们的古人流传下来许多佳话和典故。比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其中,最经典的一句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凝聚着崇俭戒奢精神的警句格言,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座右铭(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二内容)。同时,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成由勤俭”的事例很多,这些事例生动地说明了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价值。当然,在我国历史上,也不乏“败由奢”的反面例子(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四内容)。培育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当前,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所固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成就伟业的传家宝。在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中国共产党人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战胜各种困难和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并培育出了许多包含着深刻艰苦奋斗意义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解放初期革命精神,等等(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三内容)。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
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坚持艰苦奋斗精神,我们才能赢得群众;反之,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必然会严重地脱离群众,意味着对人民群众的背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影响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我们党内,极少数党员干部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错误思想。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总结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样的结论是极其深刻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写照,对于走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必须树立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再提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还有没有这个必要?在我们党内,确实有些同志不能正确理解在我国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意义,心存这样的疑问。在社会上,也确实存在着讲艰苦奋斗的人吃亏、遭人嫉恨、受人孤立等不正常现象。甚至有个别同志把讲艰苦奋斗当成是“左”的东西而加以“批判”。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些同志不能理解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原因确实在于不能清醒地认识我们的国情。
那么,我国的国情又是怎样的呢?这其中,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是我们这个国家突出的国情。尽管经过艰苦的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则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奋斗。当前我们的改革正处在关键的时刻,面临着许多需要我们跨越的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城镇中尚有500多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的人口750万,享受低保人口2000万;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3000万,而徘徊在温饱线上下的更是多达6000万(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本刊上期有关内容)。这些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了我们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即使这些数字有所改变,即使我们将来真的富裕了,我们也没有理由挥霍国家和人民钱财,也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真的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这个长期不是几年十几年,而是几十年甚至更长。
四、结合新的实际,深刻认识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让人们都去当清教徒,去当“苦行僧”,也不是要求大家简单地重复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这样就把艰苦奋斗精神的涵义庸俗化和简单化了。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有着“七情六欲”。我们从不反对也不拒绝共产党员合理合法的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我们反对的是不顾客观实际,不顾群众疾苦,无节制、无限度地追求物质和感官的享受;反对的是只知躺在安乐窝里享受而不思进取、不求贡献的精神状态。
在当前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日渐提高、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条件下,如何赋予艰苦奋斗精神以新的内涵,确实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新的课题。就当前情况而言,考虑到我们当前党员队伍的实际,考虑到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当前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1.坚持执政为民,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板书)。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也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艰苦创业的精神、吃苦实干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更高层次的要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求,也是新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所在。
要有埋头苦干,奋发有为的干劲。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就是要埋头苦干,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我们的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一步步、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干出来的。因此,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积极带领群众埋头苦干,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克服各种困难,与群众一道,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要有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勇气。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改革才能有动力,创新才能有发展。每个共产党员,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有自己的改革点,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在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都应有一种干劲,一种朝气,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在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教学提示:结合学员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
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方针。我们国家还很贫穷,经济还很不发达。严峻的现实,不允许我们铺张浪费,追求奢华。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正确地处理好生活与生产、消费与积累的关系,才能避免脱离现实条件片面追求生活水平提高的现象。只有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移风易俗,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板书)。
享乐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我们共产党人所奉行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从现实来看,许多腐败分子走向堕落的深渊,往往就是从追求享乐开始的。因为,一个人一旦耽于享乐,就必然会在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成克杰如此,胡长清如此,许多腐败分子都是如此(教学提示:此处可参考教学参考之五内容)。从他们的堕落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真理:保持艰苦奋斗这个共产党人的操守,是抵御享乐主义诱惑、防治腐败的最有效的良药。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当年所告诫全党的:“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
不必讳言,在新形势下,极少数领导干部自以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居功自傲,就变得不那么谦虚谨慎了,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就变得晕晕乎乎找不着方向了;有的则视艰苦奋斗作风为过时的旧物,丢掉了,放弃了,开始养尊处优,高高在上,处于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境地而不自知;有的耽于灯红酒绿,醉于声色犬马,生活糜烂,道德败坏;有的权为己用,利为己谋,堕落成人民的罪人。这说明,在当前这样一个重要时刻,面对着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的重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必须坚持艰苦奋斗。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五、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艰苦奋斗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的作风状况如何,影响深远。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能否保持“两个务必”,也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不能一方面要求下面艰苦奋斗,而自己却可以庸庸碌碌、花天酒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良好风气。因此,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是我们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学习是一个人拥有高尚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如果放松了学习,理论水平、政治水平低下,头脑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必然会减少,享乐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增多。不重视学习,或是只把学习当作装门面的事,思想上就容易出现滑坡,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蜕变,成为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没落思想的俘虏,就能干出许多坏事来。我们要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该从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做1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起。深观我们党内,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气。比如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拈轻怕重,好大喜功,作风飘浮,脱离群众;在生活上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用公款吃喝玩乐,出入高消费娱乐场所,甚至堕落到用公款赌博、嫖娼。有些人认为生活作风是小事,是小节,因而放任自己,最后堕落为人民的罪人。事实证明,背离艰苦奋斗,就是走向腐败深渊的开始。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做到顶得住歪理,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要求自己,如此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特别需要我们用好手中的权力。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无论在成绩面前还是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地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反对浮躁虚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领导干部、党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1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分析
⑴学生对于“小康水平”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㈢教学设计
1、用“什么是小康?”,历史上小康的定义导入,由此引出“我党对小康社会的几种提法”(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国情导读
⑴通过比较分析国际舆论和中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以及学生看到的现实中小康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通过江泽民的十六大报告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以“小康生活大家谈”的组织学生:
① 请描绘他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生活。
通过“②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做到什么?③小市民信箱”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不仅能树立小康观念,并能在行为上为小康做自己的贡献。
4、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第四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用我们的话说已经总体实现小康了,但是总体和全面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是很不协调的,内容也很不全面。这些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成就是很明显的,但我们在政治小康、文化小康和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所以我们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戮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如上所述,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们还只是从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优化人民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决定一个执政党政绩合法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关键是它能比后者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生产率。这种更高的社会生产率,必然表现为人民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需要,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贯彻上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把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实践证明,能否立足国情而又面向世界,能否解放思想而又实事求是,能否尊重发展而又不因循守旧,制定一个符合人民愿望、体现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产生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万众一心去夺取胜利的关键。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了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为此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途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体而言,就是要走以信息化带动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就是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就是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
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下几个的解决尤为关键。一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的城市化、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市民化;二是不断扩大就业,缓解体制转轨、城市化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矛盾;三是切实保护产权,发挥产权的长期激励作用,为新一轮改革培育驱动力;四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五是培育国际竞争力,使对外贸易和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发动机,等等。
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而且是其能否实现的重要保证。政治与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表明,离开了政治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难以顺利进行。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以加强党内民主为切入点,推动社会民主的扩大;要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等各种有效手段,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制度经济学的表明,文化、道德作为一种持久的力量,对于减少社会交易费用,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顺利推进其实现的强大动力。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要切实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大力发展和科学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育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另外,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