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警民亲(简报)
苍溪交警立足为群众办实事 着力构建新型和谐警民关系
黑夜里的坚守
四月份,我县三电设施盗窃案高发,为保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警情就是命令。交警和兄弟警种于四月和五月每周星期
五、星期
六、星期日的23时50分至次日凌晨5时在县城四大出口和交通要道处坚守,重点对深夜出现的摩托车载物,面包车、箱式小货车、平板车的载物载人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特别要对身体、衣物上沾有油污或散发变压器油味的及随身携带有钳类、扳手、编织袋、绳索、棍棒、手套等疑似作案工具的人员进行重点盘查。对使用车辆、通讯工具、随行人员,特别是同行2-4人进行重点检查。同时交警还肩负一项特殊任务,因县城大桥年久需维修,只能限量通行,实行24小时值守,值班时间分两班,白班:早上7:00-晚上19:00,晚班:晚上19:00-早上7:00。本该轻松的周末,却变得露宿野外,为了人民的利益,交警们没有怨言,多少个风风雨雨夜晚的坚守,让犯罪分子胆寒,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百姓的利益,保护了三电设施的安全,保证了农忙双抢活动顺利进行,老百姓高度赞扬:苍溪警察好样的,真不愧是人民的守护神。
农田里的劳作
为深入推进“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进一步
和谐警民关系,苍溪大队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最揪心的“烦”事,最期盼的“好”事做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用亲民之举、爱民之心融洽警民雨水情。五月份,大队积极组织志愿者帮扶队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参加双抢活动。5月12日,黄平教导员带队深入河地乡地干村帮助贫困户廖大爷抢收油菜,大家分工协作,有的割,有的背,历时一个上午,4亩油菜在民警的辛勤努力下抢收完毕。5月11日,五龙中队刘书凯队长带领民警在田里插秧,头顶烈日,面朝黄土,汗流浃背,他们坚持为贫困户熊大义插完承包土地秧苗,并与其交流,详细了解他家的生产、生活状况,鼓励他要克服困难,树立信心。5月15日,东溪中队民警帮助贫困户姚芙荣收割油菜和小麦。
民警们时刻惦记着辖区内生活有困难的群众,并通过一件件小事,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提升了梨乡交通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密切了警民关系。此举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好评,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
真情捐助
5月8日,在全县组织的博爱一日捐活动中,苍溪大队民警、职工积极捐款,献爱心,他们的爱心感染了协警员,协警员自发组织捐款,尽管数额不多,却代表了他们纯真的爱心,这一举动受到了在场领导、老百姓的高度赞扬。据统计,苍溪交警捐款近4000元。
5月12日,大队领导带领由部分民、协警组成的帮扶队,为河地乡地干村群众送去急需化肥等物资10余吨,免费送发到农户家中,有效解决了村民大忙耕种的燃眉之急。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一致称赞“人民交警为人民,不愧是人民的好警察”。
这就是苍溪交警为人民群众一心一意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感人画面缩影,真正唱响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时代主旋律。
第二篇:警民亲心得体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来看,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警民关系能否建立,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重要历史使命的成败。笔者结合嘉峪关支队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深刻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是体现党的意志、实现党的要求的重要实践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社会责任中,和谐的警民关系事关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大局,事关公安交通管理事业兴衰成败,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发展观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观点。具体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落实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就是要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有利于正确指导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保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教育引导民警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改善民警的执法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担负起四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社会责任,涵盖了整个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党和人民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的总任务。要切实担负四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离不开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良好的警民关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冲突加剧、执法环境复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正确处理好执法与被执法、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警民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有利于促进自身问题的解决力度和效果,提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服务水平。有利于把有限的警力和无穷的民力结合起来,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为担负起四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奠定群众基础。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三大建设”的战略支撑。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提出的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抓住了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关键,为今后公安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三大建设”不可分割、相辅相成,其中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统一,使信息渠道更加广泛、更加准确。有利于及时准确掌握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的新期盼、新要求,推动执法规范的健康发展。
(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根本保证。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是新形势新任务下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职责任务的准确定位。“公信力和执行力”就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通过构建警民之间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互利双赢的良性互动关系,保证工作机制运行方向和成效。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有利于促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多方面需求。有利于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内涵,提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并支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现既定目标。
二、准确理解和谐警民关系的内涵和主要理念
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提高自身影响力为基点,通过了解社会需求、赢得社会理解、协调群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争取最大社会效益的组织行为和活动过程,最终实现与群众的协调沟通、消除误解、良性互动,进一步树立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良好形象,并赢得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参与和支持。显而易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是公安交通民警热爱人民、尊重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接受人民监督。人民群众爱护警察、拥护警察、支持警察、理解警察、信赖警察、监督警察。
和谐警民关系是以“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以“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为重要理念。这些理念集中体现着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体现着群众工作的立场、感情和方法,体现着理念共享和共同发展的构建目标。
三、全面把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为主线,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影响警民关系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从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入手,借助公安信息化和执法规范化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强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努力构建起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一家亲的和谐警民关系,为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政治社会责任,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实践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一)重视宗旨教育,打牢思想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为民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自觉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提高自觉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完整、准确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构建和谐警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二)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和谐建设。公安机关作为警民关系的主体,要彻底摒弃管理者的陈旧观念,积极主动地与公众沟通,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共建关系,把共同追求的和谐境界引上健康、持久的发展道路。
(三)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发展。要对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进行全面规划,明确共建的主要对象、策划开展方式和具体时机,有计划地加快和谐建设活动,努力使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全面扎实地开展。
(四)营造和谐载体,形式内容统一。要注重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成效,既讲求建设的形式,增强群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要重视建设的内容,使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先导性、建设性、基础性和全局性问题得到切实体现。
(五)完善成功经验,不断继承发展。科学认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创新的同时,结合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对已经过实践检验的工作制度进行不断地充实完善,使之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驾驭全局、统筹各方、化解矛盾的能力,科学学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工作重点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交通工作永恒的主题。针对当前警民关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结合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高度重视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执法为民教育。要深刻认识公安交警队伍中存在的服务意识淡化、对待群众态度简单生硬、执法不规范耍特权、办事不公道伤害群众感情等问题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影响,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存在的思想根源是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执法理念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教育、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再教育、执法为民再教育融入其中,努力使广大民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牢固树立正确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切实弄清“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从源头上解决影响警民关系的问题。
(二)以“苦练群众工作基本功”练兵活动为重点,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的部署下,扎实开展“苦练群众工作基本功”练兵活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练兵方式,使广大民警达到懂群众需求、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切实提高广大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依托,夯实和谐建设的基础。要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按照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从基层民警日常执法活动入手,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活动、执法环节,健全完善相关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要讲究执法艺术,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执法对象的感受,融法、理、情于一体,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通过专业培训、案例点评、为基层一线培养法制员、建立领导干部法制联系点等措施,使广大民警全面掌握执法规范。要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完善案件法律审核把关和个案监督机制,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民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
(四)以改进公安行政管理为重点,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认同。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要完善“一站式”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作风的明显转变。要突破传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封闭形态,建立更加符合发展规律的警务管理方式,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转变为社会参与的“阳光作业”,不断扩大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警情信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亲和力,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
(五)以基层领导干部和民警为重点,强化警民关系建设主体作用。基层领导干部和窗口、一线岗位上的民警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体。要切实加强教育和指导。要把对群众的感情和“群众利益无小事” 作为教育引导的侧重点,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改进工作机制的着力点;把重视群众的感受、积极热情做好群众的“小事”作为关注点;把具备一定的公共交际能力、妥善应对不同阶层、不同人和事作为培养点;使基层领导干部和窗口、一线民警切实发挥好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体作用。
(六)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为重点,形成自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内部监督措施,认真落实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从言行举止、方式方法上规范和改进民警的执法行为。要重视对影响警民关系的督察力度,尤其对不重视、不在乎的态度冷漠、说话随便、办事拖拉和不注意工作小节等影响群众感情、影响公安交警形象的问题,要强化督导检查,严肃依法依纪处理。要重视群众投诉和信访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及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勇于正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对待每一起上访案件,对属于工作不到位、不文明或执法办案程序有问题、处理欠妥的涉法上访案件,要勇于承担责任,从严要求加以纠正,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职业风范,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七)以加强特约监督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要重视特约监督员在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扩大特约监督员的聘任范围和数量,重视研究监督的方式、联系渠道,引导特约监督员正确行使职责,并加强沟通,听取意见,接受监督。要认真总结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成功经验,并成为经常的工作制度;积极探索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有益方式,推进警民关系和谐进程。要重视来自普通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决策在民主协商的推行中更加关注群众的需求。
(八)以加强与媒体密切联系为重点,强化涉警舆论的正确引导。要认真研究信息传播的途径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积极沟通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与新闻媒体建立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发布新闻、建立新闻专栏等形式,有计划地正面宣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扩大和提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要建立形象危机预警处置机制,密切关注社情舆论动态,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涉警负面报道信息,及时控制,消除影响,努力将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按照“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要求,建立健全舆情研判、快速反应和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对于经调查属实的报道,要及时公开处理结果,消除负面影响;对于经调查不实的报道,要及时澄清事实,防止媒体炒作,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舆论环境。
(九)以广泛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增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加强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监察、信访等上级单位和部门的联系沟通,增进理解和支持。精心策划、实施“警营开放日”、“警民共建”、“警民恳谈”等各种专题活动,加强互动,增进沟通,增进感情,密切关系。要重视公安文化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公安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用艺术形式宣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成果,反映新时期公安交通民警的精神风貌和先进模范人物,增进公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促进警民之间的密切联系。
(十)以探索实践活动方式为重点,不断拓宽构建警民关系领域。要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潜心研究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不断创新形式和方法,延伸活动的内容,既要重视对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以及一站式服务、预约服务等已经过实践检验的、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工作制度的充实完善,又要策划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需求、符合“民生警务”和创一流公安交警队伍的新的共建领域和共建活动,努力使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要找准自己的职能定位,主动从岗位职责出发,潜心研究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的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积极组织开展相应的构建活动,努力使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要注视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制度,加强考核,使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
第三篇:警民亲方案
梓潼县公安局石牛派出所
2011年开展“警民亲”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警民亲‛活动要求,根据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县委政法委的总体规划,以及县局的方案,结合石牛派出所的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及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重要批示和省委、省政府、市公安局关于开展‚警民亲‛活动的部署要求,以增强群众安全感、警民亲近感、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着力点,以‚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等活动为载体,以‚改进队伍作风、改善警民关系、塑造良好形象‛三大成果为目标,以强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排查解决重点问题、充分履行公安职能、强化为民服务为重点,迅速行动,形成‚警民亲‛长效工作机制,为实现社会公认、警民亲近的根本目的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成立开展‚警民亲‛活动领导小组,所长任组长,指导员和内勤民警为成员。
三、工作目标
‚警民亲‛活动为期三年,2011年是关键年,2012年是突破年,2013年是深化年。2011年,通过活动开展努力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理念的进一步确立,为民服务
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队伍形象进一步改善,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公安职能作用发挥更加充分,警民沟通平台进一步拓展,‚警民亲‛活动机制初步形成,活动效果得到社会认可,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更加满意的目标。
四、工作原则
(一)领导示范。领导干部要为民警作表率,党员要为群众作表率。
(二)全警参与。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确保民警参与率、受教育面达到100%。
(三)求真务实。着力分析研判警民关系、公安社会管理、公安组织管理现状,抓住关键环节,强力推动整改。
(四)群众满意。充分履行公安职能,创新公安社会管理,积极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安全和平安需求,赢得社会各界对‚警民亲‛活动的认同。
(五)虑及长远。以小促大,着眼发展,统筹研究解决影响警民亲近和公安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7月10日前)
召开动员会,重点抓好上级要求和精神的学习领会、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发动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7月11日——12月10日)
本阶段重点开展‚十二个专题活动‛:
专题一:开展‚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大讨论
以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为抓手,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组织民警开展大讨论,彻底清查和治理影响队伍形象的突出问题,以优良严明的纪律作风赢得群众支持;以‚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为基础,坚持和深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大讨论。每位民警要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
专题二:开展‚警民恳谈‛
集中两个月时间,全面走访辖区特殊利益诉求群体、上访重点人员、重特大案事件当事人、重点服务对象、特邀监督员等,进一步征求意见建议,在职能范围内积极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工作要建立台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走访‛工作长效机制,长期坚持走访活动。
专题三:开展治安清查
组织警力开展一次治安整治行动,归类建立台帐。专题四:开展优质服务竞赛
分警区开展组织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出台一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和高效。
专题五:开展执法规范建设
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加强民警执法素质养成教育,进一步规范执法用语,细化执法流程,严密执法行为,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艺术,增强执法亲和力,确保不因执法不当伤害群众感情和群众利益。
专题六:大力提升民警素质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决定》。二是大力实施民警培训工程,组织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民警基本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和纪律作风训练,掀起全员练兵的热潮。
专题七:开展警民共建和谐家园
9月组织全所民警以‚走进校园,共创平安‛为主题的警民共建和谐家园活动。
专题八:开展公安大宣传
全面落实涉警舆情形势分析研判制度,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引导主动权,增强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的认同。
专题九: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
邀请群众走进警营,切实把‚与民共甘苦,从小处着想‛的理念根植于民警思想中。让广大群众体验公安工作的艰辛和困难,着力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三)总结研判阶段(2011年12月)
总结‚警民亲‛活动阶段性工作情况、归纳提炼经验做法、规划2012年‚警民亲‛活动。
六、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要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运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大力宣传开展‚警民亲‛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成效;要大力宣传公安机关亲民爱民、执法为民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公安工作相关政策、法律和公安工作、公安队伍建设成效,增强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的认知与认同。
三要抓好统筹结合,整体发展。
要将‚警民亲‛活动与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充分履行公安主责,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相结合,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率;要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相结合,提升人民群众的信任感;要与‚创先争优‛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警民一家亲。
二0一一年七月
第四篇:警民亲实施方案
宝兴县司法局开展“挂帮包”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警民亲”活动,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树立和彰显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推动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司法局《关于印发<雅安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警民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雅司委发[2011]20号)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就开展“警民亲”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警民亲”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全面落实“警民亲”八件实事的总体部署,以“服务群众、管理创新”为主题,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在贴近民心、维护民利、促进民和、保障民安、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见实效,达到全面覆盖、警民亲近、社会和谐的效果,实现面貌一新、群众满意、社会公认的目标,努力造就一支“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亲民爱民”的司法行政队伍。
(二)基本原则 ——人人参与,全面覆盖。坚持司法行政干警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受到教育、人人得到提高,确保司法行政干警参与率、受教育面达到100%,实现活动全覆盖。坚持把为民服务贯穿于执法工作的始终,让群众共享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立足基层,服务群众。把每个基层司法所、各股室作为活动的重中之重,引导激励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深入一线、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履职尽责,确保实效。围绕司法行政职能职责,紧贴司法行政工作和执法办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符合司法行政特点的服务群众活动。正确处理严格执法和服务群众的关系,做到既严格、公正、规范执法,又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切实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执法为民带来的实惠。
——掀起热潮,长期坚持。立足当前,把深化为民服务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抓住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迅速掀起“警民亲”活动热潮,尽快见到成效。着眼长远,把执法为民作为永恒主题,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长期坚持,亲民爱民助民活动常抓不懈,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相对稳定,收到“服务一个人,温暖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群体,团结一片群众” 的实效。
——建立制度,形成风气。建立健全司法行政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畅通干警和群众联系渠道,搭建干警和群众互动平台,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警民亲”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形成干警亲民爱民的行为规范,培养亲民爱民的高尚情操,使亲民爱民成为职业操守和自觉行动,促进“警民亲”活动常态化和制度化。
(三)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全体司法行政干警普遍受到深刻的宗旨意识教育,自觉抵制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特权观念,自觉坚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执法为民意识更加牢固,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
——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把握群众工作新特点,探索群众工作新思路,创新群众工作新方法,使广大司法干警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争做群众贴心人。
——司法行政队伍形象进一步改善。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办案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执法不文明现象得到有效遏 制,执法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工作作风、执法作风明显转变,有效防止发生对群众冷漠、生硬、蛮横、推诿现象,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和损害群众利益事件,司法行政队伍形象明显改善。
——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广泛开展爱民、亲民、助民活动,人人争当亲民爱民模范,个个争做群众贴心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使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社会和谐度明显提升,形成“ 警爱民、民拥警、警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二、开展“警民亲”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主动贴近民心。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有效途径,教育广大司法行政干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去执法。坚持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深化“交朋友、结亲戚”、“结对帮扶”、“大下访”、“大走访”、“大接访”等活动,深入基层,进千家、走万户,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忧心事。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换位思考,在执法中体现人文关怀。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与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家庭的联系,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做好“亲情帮教”。要积极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构筑新型警民沟通平台。
(二)切实维护民利。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点工程项目坚持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涉及民生领域的违法犯罪,有效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广泛开展“开门评警”、“案件评查”等活动,强化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执法质量考评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深化干警执法档案建设,建立健全对司法行政领导班子及司法行政队伍执法行为的巡视制度,以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和公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三)有效促进民和。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面向群众、扎根基层、覆盖各行各业的调解员队伍建设,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必送必接和有效安臵政策,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组织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群体学法律,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深入开展集中清理涉法涉诉信访专项活动,下大力气化解老案、积案。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慎重处理涉及民生的各类案件,最大限度减 少社会对抗。
(四)大力改善民生。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力保障和服务上级党委、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群众制度,坚持从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入手,从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做起,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深入开展“促增长惠民生”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新举措,在直接服务群众各股、室、所、处、中心广泛推行首问负责制和亲情化服务,让群众感到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更温馨。改进执法工作,着力解决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加强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法律援助,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三、2011年“警民亲”活动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构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立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网络,使每个法律援助需求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1小时内能够找到一家法律援助工作机构。对未成年人、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维权案件优先提供法律援助。每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每年办理不少于2件法律援助案件。
二是人民调解化纠纷促和谐。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涵盖全县各行业、覆盖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调解机制,积极调处化解各类矛盾,调解成功率不低于90%。
三是建立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等出行不便的群众,实行预约上门公证;对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案件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四是开展“亲情帮教大走访”。广泛走访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亲属,对社区矫正人员亲属走访每年不少于4次,切实做好“亲情帮教”工作。
五是“法律顾问进千村”。在全县推行乡村法律顾问制度,着力健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推动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基层、进农村,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六是“法制宣传进千家”。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法律进集贸市场、进工地、进社会组织、进网络、进公共场所、进寺院、进工业园区活动,送法到千家万户,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深入开展法制县创建活动。
七是坚持“阳光执法”。坚持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定期组织面向社会的司法局长“接待日”活动。
八是开展“外来企业专项服务”。围绕中心,主动服务,积极服务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为在宝企业尤其是外来企业创造优质的投资环境,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四、开展“警民亲”活动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警民亲”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设立工作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加强经费保障。各股、室、所、处、中心负责人为本部门“警民亲”活动具体负责人,要亲自抓,确保“警民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负责人日常抓,牢固树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精心抓好实施。按照省、市、县的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本局开展“警民亲”活动的实施方案,细化开展“警民亲”活动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实施载体和具体措施,组织全体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召开“警民亲”活动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司法干警积极投身“警民亲”活动。
(三)抓住关键环节。立足本职,认真排查和及时梳理社会关注度较高、群众意见较集中、对警民关系和司法行政队伍形象影响较大的关键环节,特别是要将群众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最期盼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作为开展“警民亲”活动的切入点,及时启动,扎实推进,早见效、多惠民。
(四)搞好统筹协调。要统筹安排,努力把开展“警民亲”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与“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与开展解放思 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有机结合,与“促增长惠民生”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我为党旗添光彩、法律援助惠民服务”活动有机结合,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从警的问题,引导激励广大司法干警深入一线、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要把开展“ 警民亲”活动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深化“ 大调解”工作结合起来,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把开展“警民亲”活动与深化教育培训、技能练兵、作风建设“三项制度”建设,认真落实执法巡视、执法公开和作风巡察“三项机制”,扎实开展清理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和案件评查“两项活动”结合起来,切实把各项部署要求体现和落实到司法行政的具体工作中,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和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加强督导考核。把开展“警民亲”活动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县局将成立督导组,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进行全程监督、全程指导、全程把关,统筹安排好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公证处的“警民亲”活动,做到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对工作开展不力的部门,及时通报有关情况,限期整改。
(六)营造良好氛围。要研究制定“警民亲”活动宣传实施计划,突出宣传重点,充分借助报刊、广播、电视、手 机、网络等各种媒体平台优势,围绕活动的特色亮点、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及时宣传“警民亲”活动进展情况,深入挖掘并大力推广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推进“警民亲”活动深入开展。要组织各方力量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生动展示警爱民、民拥警的鲜活事例和动人情景,努力营造警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月份 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通过“挂帮包”和法律惠民活动,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积极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二是完善村人民调解工作相关制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落实法律惠民措施,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四是组织律师进乡村,村法律顾问参与村组重大决策和管理,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多方协调帮助村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一年多来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0万余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解困、帮助村委会改善办公条件。同时市司法局加强思想帮扶把“扶贫更扶志”贯穿活动始终,组织村组干部劳动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200余人次,让村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发展思路,引导他们走科学致富的道路。通过帮扶活动鸹林村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深入,市司法局机关干部党员和法律服务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使“挂包帮”活动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一是组织党员深入贫困党员家中开展调查研究,慰问贫困党员,帮助其寻找致富项目,脱贫致富。并为石桥镇吉祥村3名贫困党员送去慰问金共计600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困难。二是加强同村社干部、党员的沟通交流,共谋致富发展之路。三是认真落实公开承诺,帮助吉祥村两名贫困女童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对与父母失去联系同奶奶一起生活的中学生陈某每学期捐助1000元现金和学习用具、衣物等,对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小学生唐某,每年资助200元现金和学习用具。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全面落实“警民亲”八件实事的总体部署,以“服务群众、管理创新”为主题,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在贴近民心、维护民利、促进民和、保障民安、改善民生上下功夫、见实效,达到全面覆盖、警民亲近、社会和谐的效果,实现面貌一新、群众满意、社会公认的目标,努力造就一支“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亲民爱民”的司法行政队伍。
二、目的意义 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使全体司法行政干警普遍受到深刻的宗旨意识教育,自觉抵制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特权观念,自觉坚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执法为民意识更加牢固。
使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使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社会和谐度明显提升,形成“ 警爱民、民拥警、警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加强认识
一是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处所中心负责人协调配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为“挂包帮”活动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组织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传达学习了领导讲话精神、上级及本局文件精神,让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了开展“挂包帮”活动的重要意义。全局党员及干部职工深化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为有效开展此项活动筑牢了思想基础;
三是紧密结合实际职能,研究制定了开展“挂帮包”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帮扶规划,确保活动扎实开展。
(二)、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是是党支部建设帮扶。通过与村支部过组织生活、交流党建信息等方式,充分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并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村委班子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带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不断增强党支部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二是开展“关爱下一代,倾心助教育”帮扶活动。为贫困儿童筹集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积极为偏远学校的条件改善献言、献策、献资。
三是开展“领导一帮二,干警一帮一”真心帮扶活动。司法局全体干警与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在技术培训、就业、生产发展等多方面优先考虑,始终在扶智和扶志上大做文章,从根本上提高他们治穷致富的本领。
四是法律帮扶,涉及家庭经济困难群众打官司的律师费用一律免费或低标准收取,并保证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和援助,为老百姓维权提供绿色通道。
(三)、保障措施
一是转变干部作风,全力搞好服务。为保证帮扶措施的落实,我局将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与村两委密切配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树立起宝兴县司法局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二是深入基层,查漏补缺。局领导每季度到村调研指导工作至少2次,了解工作情况,查漏补缺,帮助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切实为村民服务。
三是广泛监督,确保实效。邀请1名普通村民代表、1名党员代表、1名困难户代表担任帮扶工作监督员,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附件 宝兴县司法局开展“警民亲”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敖华林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王 静 副局长 成 员:林 宁 综合室负责人
陈宣鹏 公律科科长 朱 红 基层管理科科长 程 珍 法律服务所负责人 苟存能 安帮矫正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综合室,由林宁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主题词 : “警民亲”活动 实施方案 报:县委政法委,市司法局
发:各司法所,局机关各科、室,公证处,会元律师事务所,城乡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 宝兴县司法局综合室 2011年7月27日印
(共印10份)
第五篇:“警民亲”活动心得体会
“警民亲”活动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双司行[2011]167号文件精神后,我体会到要将”警民亲”活动与《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服务群众八件实事》精神相结合起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一下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将”警民亲”活动与人民调解工作结合起来。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每日按时上报矛盾纠纷报表。
二、将“警民亲”活动与开展“亲情帮教大走访”活动,对于刑释解教人员,多次下村走访,关心其生活,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三、将“警民亲”活动与服务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建立法律服务“绿色通道”,要从提高群众满意度、转变服务观念为出发,落实好“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促进“警民亲”活动建设。
四、将“警民亲”活动与法律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场镇人流密集地方悬挂大幅标语,宣传法律“五进”活动等。
虽然通过学习,得到了一些认识,但还够深刻,下一步,我还将进一步加强学习、领会“警民亲”活动内涵,促进司法所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