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讲堂演讲稿
道德讲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登上昆仑,才知道什么叫做高峻;来到虎门才懂得什么叫做雄伟;目览黄河,才知道什么叫做壮阔;游览长城,才体会什么叫做巍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伟大的祖国给予我们如此丰厚的物产,同时以她博大的胸怀哺育了生生不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
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不难忘记: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忧患国难而投泊罗江;童稚时的孔融将最大最好的梨让给长辈的动人故事;三国时的诸葛亮,心胸开阔,七擒七纵孟获;老子在《道德经》中嘱咐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一切的一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所在。社会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弹指一挥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从衰落走向振兴;战胜分裂走向统一;挣脱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但是关于公民道德修养的任务势在必行。因为没有道德的社会,将何其混乱不堪!
同学们!朋友们!你们是否还记得这样一篇报道: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为了一个愚蠢的想法,残忍的将一瓶高浓度的硫酸泼向黑熊的事件。听过这篇报道后,我的心在颤抖,在滴血!我似乎听到了一声声撕心裂肺的惨叫。我似乎看到了黑熊的面孔。那残存的一只眼睛无助的、黯然地望着一切。不!是仇恨地望着一切。它真的不明白,那口口声声称自己是朋友的人类,为什要如此凶残的伤害自己。血不停地涌动着,不时传来皮毛烧焦的“滋滋”声,它愤怒了,它竭尽全力的站起身来,重重地捶打着上锁的铁门,以垂死的挣扎向人类示威。慢慢的,殷红的血浸透了大片土地,黑熊带着满腔悲恨昏厥过去。那一幕幕,一声声,你看到了吗?你听到了吗?你想过了吗?我不断的问自己,这都是为什么?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然会有如此不道德的行为,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社会在发展,知识在爆炸,而人类的道德观念却越发淡薄了。人们置身于高质量的生活中,陶醉于灯红酒绿之下,却忽略了做人的基本原则:那便是德。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是当务之急,克不容缓的。如果人们的道德修养落后于时代,那么这个社会必将停滞不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面对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做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掌握科学文化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那么我要问,对于一个小学生,道德究竟是什么呢?其实道德就是宽容、创造、诚信、勤劳、创新、奋斗!
众所周知,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宽容就是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法国着名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但要真正做到宽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不仅能补先天不足,还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中国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壮大起来的。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是在艰苦奋斗中成就伟业,在困苦中创造辉煌,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立身”
古今中外,无数经验者表明: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
这是一个充满了创造的世界,这是一个呼唤创造的时代。小学朋友们,让我们牢记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勇敢、主动的去开拓、去创造,让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成为托起我们民族未来、祖国希望的脊梁吧!
第二篇:道德讲堂演讲稿
“道德讲堂”第五讲主题词
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欢迎大家来到道德讲堂。我是本期道德讲堂的主持人***。
如果你是个盲人,在漆黑的夜里行走,你会为别人打上一盏灯笼吗?也许你会不屑:盲人何须灯笼!可是你想过没有,正是这漆黑夜中的灯笼,使别人看清了路,看到了你,避免相撞。盲人的举手之劳,在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避开了自己的不幸。没有当初那无心的插柳,哪来现在的绿树成阴?关爱别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关爱了自己。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关爱是什么?是体贴,是电脑桌边一杯浓浓的咖啡;是同情,是乞丐碗中的一枚枚铮亮的硬币;是关心,是病人床头一束幽香的百合;是尊敬,是对长辈们一声亲切的问候。关爱处处洋溢,关爱就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本期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关爱。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在这个大讲堂里,一起聆听道德故事,沐浴道德洗礼,品悟道德力量,让我们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一起构建“德润运管,善行百岛”的浓厚道德氛围。本期的道德讲堂有八个环节,做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鞠躬礼、做善事、送吉祥。
首先我们进入本期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做反省。《论语》中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自我反省,自我改正,是我们不断进步前行的动力。
请大家闭上双眼,用一分钟静静的反思。好的,一分钟的反省结束。
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期道德讲堂的第二个环节——唱歌曲。用歌声传播道德,让文明永驻心间。下面就让我们在优美的伴奏声中,一起唱响这首《让世界充满爱》,请大家起立,请放音乐。
(„„)好,谢谢大家,请坐。
接下来,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三个环节——学模范。请看隐姓埋名无私奉献27年的江阴“炎黄”:张纪清。(看影片)
张纪清,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他化名为“炎黄’,正如他所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应该传承炎黄子孙的精神。炎黄说,做好人,做好事,这都是最简单的事,难的是他把这份简单坚持了二十余载。母亲教导他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正是他的这份单纯与坚持在江阴形成一股能量源,将这份大爱辐射到每个角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叫炎黄!这位不愿接受采访的老人说: “报恩不是崇高的事业,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济贫扶困,不是炎黄子孙的优秀品质吗?”多么质朴的回答,多么真实,多么可爱!颁奖词这样写道: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向涓滴见沧海的张纪清老人致敬!
下面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第四个环节:诵经典 我们诵读圣贤经典,聆听先哲教诲.请看大屏幕,我先为大家读一遍: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2014年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斐济的《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题为《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的署名文章。文章便引用了上文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不积聚不积藏,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反而更觉充实,尽己所有给予别人,反而更加富足。这便是老子朴实无华的辩证法,也是贯穿《道德经》全篇之中上善之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助人者,人恒助之”,奉献不求回报,施舍不求感戴。遵循“得利”而“不害”,“不争”而“得利”的天道和人道,才是高明的境界。现在很多人创业,创过业的人都知道,最关键的不是商业模式或战略,而是团队。有了好的团队,再烂的商业模式,都会被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但好的团队如何建立起来?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就像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自己只留有8%的股份,其他的股份全部分出去了。到了现在,虽然只有8%,但马云已经成为了中国首富。这不正是既以与人己愈多么?
通过刚才的解释,我想大家也对这段话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把这段话诵读一遍。大家来,预备齐!
好,谢谢大家
唱了一首歌,听了一个故事,诵读了一段道德经典,相信朋友们一定有许多感触,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五个环节——发善心。听听大家此时内心的感悟,有哪位朋友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内心的想法,请举手示意。
观众1 好,下面还有哪位朋友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 观众2
谢谢,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分享,同样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
诗人艾青说过:“在寒冷中最先死去的不是没有衣服的人,而是自私的人;只有相互拥抱才能带来温暖。”是的,关爱是何等重要,它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桥梁。关爱他人并不一定要牺牲自己,小小的关爱也是最大的善行。让我们用美丽的心灵,传递人间的真情,把关爱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把关爱放到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成为我们思想道德中的一部分,关爱他人吧。
下面进行第六个环节:鞠躬礼。
立人先立德,有德才有为,“德”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畏道德,崇尚道德,追求道德。下面请全体起立,向前方这个“德”字行鞠躬礼。开始敬礼。
礼毕,请座,谢谢!
下面进行第七个环节:做善事。
道德重在传承,更重在实践。学道德模范,做道德之人,行道德之事。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爱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用实际行动走近道德的有效途径。
今年我局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身公益组织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了慰问驻岛部队官兵、慰问老党员老职工、帮扶结对、敬老院慰问、夏日送清凉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党员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
关爱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关爱是一艘小船,把人们带到爱的彼岸;关爱是一把火,温暖了人们的心。正如歌中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丽的人间!”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会尽心尽力的去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人,传递真情!最后,我们一起进入本次道德讲堂最后一个环节,送吉祥。有因必有果,好人必有好报,道德讲堂衷心的祝愿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本期道德讲堂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再次祝愿大家吉祥如意,谢谢!
第三篇:道德讲堂演讲稿
道德讲堂活动演讲稿
《清稗类钞〃敬信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诚信才是根本,你父亲知道我是个讲诚信的人,才没有告诉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岂能失信呢?”最后还是把黄金还给了他。该故事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所言,借条、契约、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约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诚信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上的“慎独”自律,就可能去钻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臵法律义务于不顾。
人们对道德规范的敬重,人们心目中的诚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严,就是人们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它要解决的是“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应该怎么做事?二是我应该怎么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后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过前者表现出来。道德信仰涉及这两个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个方面。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确认和笃信,是对怎样做人的设定,是对理想人格的设定。道德信仰以人格来证明或显示人性的神圣和尊严,显示人的价值。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的形成,又是对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观念、道德动机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整体,道德信仰又对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矗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作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马衙中心小学:包志强
2012年3月21日
第四篇:道德讲堂演讲稿
道德讲堂演讲稿
老师们:上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找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老师,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对我们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学校我们多多少少都承担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等等。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和听课、读书、作业同样重要的学习。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 1 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以上我谈的就是“每天四问”。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联合小学
贾美芳 2015-5-13
第五篇:道德讲堂演讲稿
道德讲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四年级四班的道德讲堂。道德讲堂是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刘思雨。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点击幻灯片说)本次活动一共有七个环节:自我反省、唱一首歌、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诵一段经典、做一番点评、向德鞠躬。
(过渡语 说)为了给社会营造出“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大家的道德修养。下面,我们进入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自我反省(点击幻灯片)。请同学们默想一分钟,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你的感受是什么?(等大概一分钟)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唱一首歌曲(点击幻灯片)。请大家起立,让我们一起唱《请让我来帮助你》。(点击幻灯片中“喇叭”符号,播放音乐,齐唱)同学们请坐。
(点幻灯片)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看一部短片《学习雷锋精神》(点击“看一部短片”字样,将播放器最大化),(看短片)
(点幻灯片)看完这部短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谁能来谈一谈?(说的好的同学给予掌声)
(过渡语 说)同学们,作为 21 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不怕苦,不怕累,关爱他人的同学,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下面让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诵一段经典。有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第一句话(依次四句话读完)。那让我们全班集体再来读一读吧!(集体读一遍)
(过渡语 说)雷锋叔叔虽然离我们远去,可是在我们身边却涌现出了一位又一位的活雷锋,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了关爱别人才能快乐自己,那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五个环节——讲一个故事,掌声有请我们的宣讲员张延玉同学为大家讲述!(点击幻灯片的“喇叭”,放音乐)(如何停止音乐:鼠标点击屏幕任意位置,到下一页,迅速返回上一页。)
非常感谢张延玉同学的生动讲述。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向故事中的小林浩同学表示崇高的敬意。此时此刻,我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话想对小英雄林浩同学说吧,谁来说一说呢?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希望我们都能向小林浩学习。(点击幻灯片)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做一番点评。(读完课件中话即可)
(点击幻灯片)最后让我们向“德”鞠躬。请同学们起立,请鞠躬。好,同学们请坐。
今天本班的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衷心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