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人生有感(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5:3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平凡人生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平凡人生有感》。

第一篇:读平凡人生有感

平凡劳动,苦难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曾听有人这样评价《平凡的世界》,”这是唯一 一本能真正感动我的书,十年来我都不敢看第二遍,《平凡的世界》十分令人感动,“平凡但不平庸”。在农村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会让人找到方向找到支持„„人生,就是当有一天,你要离去的时候,回首往事,你不会因碌碌无为而后悔„„”。当时的我正值高三毕业,那个夏天的我闷热,狂躁,彷徨,升学或复读的压力让我咬牙成长,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定,我就这样走进了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力量,让我再苦再难也在坚持着。

这部伟大的巨著,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那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

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关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

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关于生活的认识,他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这样表达的:“„„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是的,有什么是撑不过去的呢?有位了不起的人曾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读罢此书,无数感慨萦绕心头,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体会着苦难、劳动、人生。

第二篇:读《平凡而闪亮的人生》有感

读《平凡而闪光的人生》有感

刘三姐中学潘怀善

今年暑假,我通读了《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的故事》。“我爱教育事业,我爱每一名学生”是这本书的主旋律。但其中的《平凡而闪光的人生》的事迹却使我的心难以平静,难以忘怀......当我看到《平凡而闪光的人生》中的周建成老师的先进事迹:一位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山村学校默默奉献了23年的农村教师。在教育生涯中,他“如同春蚕,吐丝结茧,将温暖留给人间;如同蜡烛,燃烧自己,把光明带给学生。”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甚至没有任何荣誉光环的笼罩;直到去世,他也未能亲眼看到自己晋升中级职称和优秀教师的荣誉证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感动是震撼,是自豪是幸福是酸楚……或许一切都有,但是最多的恐怕是自责。

事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他崇高为人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都在向世人表明:他无愧为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他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

在读周建成老师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先进事迹同时,也反思了一下自己。同为人民教师,和周建成模范教师相比我实在太渺小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回顾过去的20多年教师生涯,我觉得自己既没有教好书,也没有育好人,教书时没有周建成老师那样尽职尽责,育人时没有将全部的爱付诸予学生,也没有那样的无私奉献精神。虽然这20多年来我一直很勤奋很努力地工作,也曾获得市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称号,但同周建成教师的付出与收获相比,真是相去甚远。

20多年来,我怀着满腔热情在三尺讲台上,面对台下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也曾暗下决心,我要做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学生一视同仁。可背后总有人说我傻,笑我默默无闻工作。但当时我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我傻在哪。一年一年的过去了,我终于明白别人说我傻的原因了:你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渐渐地,我也变了。变得不再任劳任怨,能应付的也就敷衍了事。

通过学习《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尤其是《平凡而闪光的人生》中的周建成老师,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周建成老师说:“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周老师所付出的一切,是常人做不到的。我又做了些什么呢?我觉得自己很关心学生,很爱学生。可同周老师相比,这究竟算不算爱学生呢?周老师才是真正“把爱献给教育的人”,我决心向模范学习。

周建成老师从教23年,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周老师所做的一切着实让人佩服,更让人赞叹。一般老师很难做到。恐怕作为我来讲,这四个从没有在我身上都有过。“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从这两句座右铭就知道,他一定是一位好老师。他努力以一个教师的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孩子。他教育犯错误的孩子的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他认为,当学生犯错误本该受到责罚时,如果我们以“假如我是学生”的情感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的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 1

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我觉得在学习周老师,爱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为人梯的精神,学习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身边,周老师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不计报酬,只为这山区的教育,为了山区孩子的明天,俯首甘为孺子牛。也因此,周老师的事迹才如此让人感动和敬佩,才会在他短暂的人生中树起一座闪光的丰碑。

作为同行,我们也应该像周老师那样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同时,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像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都能像周老师那样把全部的爱都洒向学生,那我们还担心什么呢?祖国教育的明天定将灿烂辉煌!

最后,我用这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第三篇:读《平凡的人生》有感

读书札记

费了一番周折,终于在图书馆觅得你的踪影。小心翼翼翻启书页,走进你的世界。

你说,你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别人熟睡时,你却清醒。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你的大作《人生》获奖给你带来了喜悦,但也带来了烦恼。没完没了的应酬,疯狂的读者,亲戚朋友的“趁火打劫”将你湮没。你清醒地告诉自己“眼前这种红火热闹的广场式生活必须很快结束”。你不为声名所累,不与世俗同流。你于大漠中禅悟,决定开始一次以青春抑或生命为赌注的命运的“赌博”。于是,你开始了你人生的孤旅。

然而,你不知道《平凡的世界》竟是你生命的绝唱,你的精神感天动地。你用生命铸就了这栋宏伟大厦。无论是汗流浃背的酷夏,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研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阅览1975—1985十年间的数种报纸合订本。“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令你的手指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你只好改用手的后掌继续翻阅。坚韧和梦想支撑着你继续向目标前进。

为了搜集素材,你深入农村。昨天牛棚裹衣而睡,今天热水澡棉被,完全不会因为条件好差而喜悲,只在乎实际工作的大小。创作期间,你与老鼠为伴,忍受着孤独和饥饿。

本可凭着声誉锦衣玉食,舒适地过生活。你却从一座峰顶走下,去攀越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不随波逐流,不理会别人的不解和嘲笑,你与

文坛渐行渐远,倾听心灵的召唤,痴心于梦之塔的建造。上帝是公平的,当你舍弃了安逸,你也就获得了成功。

舍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哲学。从古至今,人们演绎着这一门哲学,诠释这门哲学。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割舍了家人,获得民众的爱戴和中原的风调雨顺。隋炀帝大兴土木,荒淫无道,无视百姓的疾苦贫寒,终尝亡国之痛。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为新中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全国人名的爱戴。舍得,有所舍才会有所得。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罕有人实践。你做到了,你获得了成功。

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周围充斥着各种诱惑,学会取舍,学会放弃才会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你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苏轼曾说过,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从构思到结稿,历时六年,炼狱般的生活没有消磨你的意志,体力不支无法阻挡你的脚步。珍珠之所以光圆玉润,是因沙粒的磨砺;钻石之所以璀璨夺目,是因千万刀的切割。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著红楼;太史公忍辱负重而作《史记》。你,路遥,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六载著长篇。

平凡的世界,你因舍得,坚持而不平凡。

第四篇:读《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有感

近些天,看完了路遥的《人生》,从中受到最大的启发就是“人要有所追求,但始终不能忘本;失去了自我,即使付出的再多,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该珍惜的时候就要懂得珍惜,该放弃的时候要放弃,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自己一时未成熟的想法将自己带上一条不归路,不然就算到时后悔也无济于事!”

接着又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这也是一部很好的书,也能给人带来很深刻的反思。

它让我们见证了我们祖国的成长,虽然是坎坷曲折的,但不是有首歌唱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吗?更何况是我们占有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成功并非易事,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国在没有前人指导、没有经验地自己摸索着前进的路的情况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就应该为之骄傲自豪。虽然在探索的路途中出现了影响深远的错误,但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失败,才会有教训;只有教训,才会有经验;只有经验,才会有成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才能善莫大焉!

它也让我们见证了一批人的失败,还看到了一代人的胜利,更领略了世代贫穷的一家人是怎样走向富裕道路的伟大壮举的!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因为穷而产生的一个很痛心的事实:树倒猢狲散,或许你的初衷是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摆脱贫穷,可当你这个靠山不再可靠时,他们未必还会记得你曾经的恩惠,甚至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处处为

难,步步相逼,在某种程度上,这似乎是人潜在的本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许你不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但残酷的社会不一定容许!因此,它也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不现实,但也不能太现实,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

小说中,孙少安的善良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淳朴,他的坚强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希望,可是他的自卑也让我想到了我自己,一样出自农村的家庭,我又为了我的生活奋斗了多少?当然,我很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否则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本就不会留下我的足迹;我喜欢安逸的生活,那个动荡的年代可能根本就不会有我的立足之地!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那个时候要好上千百倍,可也伴随着斗志的一点点减弱,或许我说不适应那种生活,那只是因为我以现在的思维来考虑过去的事。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都知道:社会存在不同,又怎么可能有一样的社会意识呢?设想:如果自己也被穷困逼到那个程度,暂且不说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但至少自己不可能不为自己眼下的生存做打算!现实的打压,生活的逼迫,怎么可能不会改变一个人本以为永远不会变的特性呢?滴水能够穿石,谁又能保证自己会一成不变?

孙少平也是个农村家庭的孩子,但他跟他哥孙少安的性格却大相径庭,可能是因为家庭角色的不同造就了不同性格的人,他的哥哥必须挑下扶持家庭的重担。其实,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也能看出,他哥内心也很不甘,不然他就不会是他们村思想很活跃做事很精明的一个人,在农村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他已经

看到了它的前景是光明的,但他被种种因素束缚了,无法施展。某种意义上,他比他哥自由很多,所以他才有机会离开双水村出去闯荡。他同样也自卑,但他敢于追求,虽然他的结局是有点悲剧的,但至少他敢于表达自己对晓霞(官二代,后来为了救一个女孩死于洪水下)的爱,而他哥却为了躲避润叶(官二代,开始的生活极其痛苦,后来也走向了幸福的道路)的爱而迅速和其他的女人结婚,尽管他后来夫妻很恩爱,而在过程中,或许是他能够认清自己,不想耽误她的前程,但他确实没有少平勇敢。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思想领悟上,很明显少平的思维要开阔很多,特别是在“兄弟”的理解上,应该是读的书多吧!少平的理解中:第一点要是朋友,第二点才是兄弟!或许这样,自己就不会有更多向别人索取的念头,因为朋友之间是平等互利的!

是的,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我们根本无法要求别人跟着自己的道路走,也正是如此,每个人才有着不同的命运!

说到这,也许我们会疑惑:少平他哥哥的砖厂越办越好,也越办越大,他又那么聪明,绝对是一个很优秀的管理者,在这里他肯定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为什么他不去他哥哥的砖厂帮忙,非要在外面受那种漂泊的罪并且从事着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呢?如果换做是我,我肯定会去砖厂帮忙的,因为我的性格已经决定了我的选择!但我们往深层次想:少安和少平虽然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家庭,可是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那他们就有着不同的思想,所谓思想

决定着行为,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其中的原因了!

我们没法单纯地比较少安和少平谁更成功些,或许他们都很成功,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也或许少安比少平成功的一点就是前者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从小说的结尾以及文中某些部分也能看出:少平似乎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他也似乎离不开来自那个不完美的家庭的温暖与呵护!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都是出自同一个作者,不妨来比较下这两本书,我们会发现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相同的背景——中国最艰难的时期;相同身份的主人公——农民家庭的孩子;甚至有着相同的思想——从课外书中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便不甘心一辈子如此并想出去闯闯。不同的是,他们有着截然相反的结局:《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为了追求最终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是悲哀的;《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安比他幸运点,他也有追求,但是他更理智些,依靠着他妹妹的男朋友完全可以回到大城市里舒服地工作,并且也会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他好朋友金波的妹妹金秀向他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最后他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依旧回到了煤窑,可能那里有属于他自己想要的幸福,也或许那里有等着他的人,不管怎么样,他比他更懂得珍惜!

那么,我们就要明白:追求属于自己的,放弃不属于自己的,过多追求的结局就是最终什么都得不到。更要记住一句话:人要有所追求,但始终不能忘本,否则就等同于玩火自焚!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绝对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五篇:读《平凡的世界》有感:追逐不平凡的人生

追逐不平凡的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1627班 肖则舜

看完《平凡的世界》三本书只用了几天时间,感觉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平凡,而美丽的花朵竞相开放”等语句时常在耳边回响,书中的众多主人公不时在脑海里浮现。

书里的故事是文化大革命后,在饱含沧桑、亟待变革的中国大地上展开的,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懂事的兰香、知书达理的润叶、成熟乐观的玉厚老汉、结实善良的秀莲……通过这些在平凡世界里开放着的不平凡的花朵,我看到了他们身后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众多人物中,我独喜少安、少平两兄弟。他们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同样的热爱生活、勇于担当,却用各自的方式描绘着不一样的人生画卷,他们表现出的顽强与坚韧,展现出的昂扬与激情,令我叹服、催我奋进。

少安是孙家的长子,也是主劳力,虽然高分考取了初中,但面对家庭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他毅然辍学回家。那时只有13岁,可能是因为过早的劳动吧,艰苦的生活将他打磨成了一个坚毅而又有责任感的男子汉。一家七口人给他压下的重担,磨炼出他根植于内心的家庭责任感,这份情感也演变成了后文分家时他痛苦的情思。这份艰苦,造就了他冷静理性的性格,甚至有些木木的傻。当时我很气愤,为什么他不接受润叶的爱情?但后来我发觉他是不愿让自己的家庭拖累润叶时,才又叹服人与人之间爱的伟大。在少安眼中,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有着深深的自卑。但他又不甘让自己活得平庸,想用自己的努力赢得自尊、自信,他目光长远,开办砖厂,一开始便在新式社会里扎下根来,之后虽然初创失败,但毫不气馁,继续创业,最终得以致富。

少平,孙家次子,有着与老大截然不同的性格与经历,他从一开始便不甘于活在平凡的世界中,即便因为环境限制而导致自己的自卑,极大阻碍了他对新世界的探索,但他仍然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带着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不应有的成熟踏上征途。他为人打工,宁愿拿很少的工钱,让一道道伤痕爬上脊背,也不回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村庄,和他哥一起经营砖厂。他带着一股子倔劲站在那个仿佛可以吞下所有人的城市里,辛苦奋斗着。正是因为他比同龄人更加自尊、自立,当他遇到了田晓霞,并与这个干部女娃产生了感情时,与哥哥不同,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一直坚持着。当晓霞帮助他成为煤矿工人后,他在挖煤的同时,更加努力学习,他知道这些知识才是他灵魂的归处,也是他所有的尊严与骄傲。他所关心的生活除了物质上的必需外,更关心自己的内心是否充实、灵魂是否安逸。他保障这一切的方法,唯有读书,读书让他感到充实、满足。也正是这份满足,让他在听闻爱人遇难的消息时,在经历生活的苦难后,依然能擦掉眼泪,继续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自助者天助之,最终上帝看到了他的奋斗,让他结局美满。

他们两兄弟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也是典型的青年代表。他们一个是步步为营的劳动者,既勇于面对现实,又敢于挑战现实,稳扎稳打,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一个是满怀理想的创新者,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敢于选择,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赢得美好。习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们两兄弟都拥有智者的目光,都拥有劳动者的勤劳和善良,这也注定了他们不会平庸地活着。

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为自己奋斗出一片天地,路遥先生像一位看破世间百态的哲人,凝聚毕生精力终得此大作,拜读他的作品,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困难,一样会有新的境遇;面对新的理想,一定会有新的迷茫;面对新的世界,也一样会有新的彷徨。困境里要拼搏,迷茫中要坚持,彷徨时要进取,只有这样,才会有发展,才会有未来,才会在平凡的世界中,追逐属于自己的不平凡人生!

我们,正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们,已然生活在一个美好而又幸福的新时代。反观书中那位历经沧桑的“母亲”,我们现在是多么幸运!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怎能少得了少安、少平这些勇于奋斗、锐意创新的人呢?风华正茂的我们唯有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信念,阔步向前!

我想我们将更加珍惜当下、热爱生活,让自己成长得更好、更快、更健全的青年吧!

(指导老师:陈艳)

下载读平凡人生有感(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平凡人生有感(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平凡世界有感

    读平凡世界有感 没错,在作者那时代世界是多么的平凡,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却涌现出一批不平凡的普通人,一批不甘落后、勤奋坚强,有思想的非平凡人。是的,正因为这使得看似平凡......

    读《平凡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小时代》中曾有一句话:“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没有用惊险离奇的情节来触动人心,没有用惊......

    读平凡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六(3)班杨以晨 无论性别、种族、贵贱、贫富„„每个人都有他的尊严。也许因为生活的不同,人们会在许多地方遇到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面对生活,努力过好......

    读平凡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及其随笔之有感 曾有人说路遥是因为〈〈平凡的世界〉〉而累死的,我听后深表怀疑,然而,当我读完其随笔后,不禁为一位作家如此敬业的精神而震撼,以前那份怀疑的心......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人生就像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在奔向大海的时候,会遇到高山的阻挡,也会遇到沙砾的阻挠,会时而湍急,时而缓慢,可以从高山上一泻而下,感受生命的辉煌,也可以在浅滩上流......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 ——善待失意,选择坚强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

    读《人生》有感

    201005019015 徐建国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最近精力还好,就又开始读了一些书。开始是专业的需要,就自学了《管理学基础》,里面讲的很好,读这种书很轻松,因为基本不用什么基础,用得......

    读《人生》有感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