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与思考
青岛大学
《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
论文报告
题目: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现阶段,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重要政策,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虽然取得了成效,但是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同时,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节能减排现状,分析相关政策,提出对节能减排的思考,对于提高民众节能减排意识与行为,相关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措施及方案有一定帮助意义。
关键字:节能减排 中国 现状 措施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
今年,我国即将迈入“十二五”,研究我国节能减排现状,思考节能减排的问题,对于总结十一五取得的有助于成效,展望十二五,提高全民节能减排素质。
2、研究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的重要内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更是重中之重,节能减排,是我国十一五的重要策略,有利于实现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我国节能减排现状,思考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激励全民减排,对于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有重要意义。
二、节能减排现状
(一)、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07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
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7%以上,而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城乡建设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将从现在的27.6%快速上升到33%以上。我国新建建筑已经基本实现按节能标准设计,比例高达95.7%,而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仅为53.8%。
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06年增长
7.8%。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增幅略有回落,比2006年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庞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二)、“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措施
1、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行业,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头。遏制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当前宏观调控的紧迫任务。
2、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大力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纸、食品等行业落后产能。
3、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期间形成2.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其中今年形成5000万吨节能能力。
4、突出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国家已确定千家企业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五年实现节能1亿吨标准煤,今年实现节能2000万吨。
5、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要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7、完善体制和政策体系。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8、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
9、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法制建设。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10、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三、节能减排的思考—关于节能减排出现的负面问题
1、拉闸限电创造出的第一个副产品——“柴油荒”
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许多地方政府采取粗暴的“一刀切”式的行政管理模式,给企业生产秩序和国民经济、社会安定等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这不仅完全打破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和资源配置效率,又迅速向钢材、水泥等其他原材料市场传导。其结果必然是,在制造“柴油荒”这个副产品的同时,也削弱了企业自我积累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应对倒闭危机创造出的第二个副产品—财富流失和重大事故隐患“柴油荒”直接波及到水路及陆路等商贸物流业、沿海地区禁渔期结束的渔业生产、秋季的农业生产、基建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以及一般加工业,并引起舆论对国有石油企业的诟病。
面对舆论压力和各地柴油供应持续紧张的状况,国有石化企业全力开工炼制原油。其中,中石油的原油日加工量突破40万吨;中石化也宣布了五大措施力保柴油供应,甚至停止了原年底的常规检修维护的计划;并下达文件,专门强调要求下属炼厂增产柴油,并推出炼厂每超计划多生产1吨柴油即可得1000元奖金的奖励政策,以及增加柴油进口等措施。他们采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来应对这种单一产品短缺的畸形的生产和供给的危机。
3、能减排“达标”可能创造出的第三套副产品——经济体受损
有媒体报道,浙江义乌从8月26日开始,全市分片区实行工业用电供2天限1天的政策;温州部分地区颁布了企业每开工1天就要停电2~4天的规定;广东省高要市则陆续对该市50家企业进行限电,限电时间为2010年9月1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诸如此类的限电政策在全国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所产生的负面结果也令人触目惊心。
1.订单和市场丢失。在一些外贸企业,限电致使企业部分订单违约,要支付大笔违约金,因此,企业基本不接新客户。对于老客户,为了不让其流失,有时也不得不发电来完成订单,做亏本买卖。
2.资金链与供应链断裂危机
3.被增加的沉没成本。特别是炼钢企业,在一关一停中,为了维持钢包的温度,每天消耗的维持费在100万元以上,但由此被创造出来的沉没成本,却需要企业自己承担。
4.降低了全国整体能源使用的效率。柴油发电比火电、水电的生产成本都高,而守着电网的电不能用,不仅不能实现节能降耗,相反会造成石化资源更大的浪费。
5.停产造成的短期非自愿性失业。调查数据显示,进入11月份,中国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营加油站因缺油而停业,广东、江苏、浙江等省数量也都高达几百家。这不仅恶化了物流产业的运营环境,数万名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也被迫接受停薪或减薪,处于非自愿失业与半失业状态。
6.居民和公共设施成为被殃及的又一池鱼。一些地方停电波及到了居民和公共设施。不仅因行政手段剥夺了居民消费电能的权利,使居民家停电停水。更甚
者,使公共设施也无法正常运转,医院和公路的红绿灯也幸免不了。所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已经远大于“节能减排”的贡献。
7.行政成本增加。拉闸限电等一系列问题迫使政府增加了检查纠错的工作量和各级政府不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及工作的再调整,进而增加行政成本的支出,浪费了纳税人的税金。
4、下一个可能的更大的副产品
政府强力限电的背后,表面上是为了完成年底节能减排任务,但从根源上考察,则是现行政绩考核指标的单一性,更是政策经济评价体系瑕疵所致。
四、对节能减排的展望及建议
节能减排,本是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题中之义,正成为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共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又有“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45%”的承诺。作为对传统的“双高经济发展模式”的扬弃,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对提高民众福利、降低发展代价、促进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等有显著作用,同时也蕴含着新兴产业革命机遇或时代的到来。这无疑是利国利民、利未来、利子孙的好事。
在节能减排上,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指的就是那些应由政府履行的职能,政府要努力去做,并且做好。“有所不为”指的是那些不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能,政府就坚决不要去碰,特别是能源价格它应该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和科学的能源补贴促进企业和个人自觉、积极地投身节能事业。
同时也要加强民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动员全民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莫神星,节能减排机制法律政策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2008 年7月出版
[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节能与环保 2007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节能减排,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鞍山日报,2007年8月14日,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4] 魏东,马一太,吕灿仁, 温室气体减排与21世纪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能源技术 2001年 第02期
参考网址:
1、2、http://.cn/ny/2010/12-06/2701975.shtml3、http://news.qq.com/a/20080520/002198.htm4、http:///14/1418/141801/news/20101125/090951.asp5、http:///14/1418/141801/news/20101125/090951.asp6、http://baike.baidu.com/view/981515.htm
7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kankun/content-2/detail_2010_12/10/3439763_2.shtml
第二篇: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全市各级坚持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作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以“五节”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进步为关键,积极引导、大力推动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全市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一、近年来我市推进
节能减排的做法
(一)思想重视,组织有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坚持用先进理念指导发展。把循环经济贯穿到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全过程,2003年就开始倡导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点”上指导企业循环式生产,“线”上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面”上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成为全省两个循环经济试点市之一。坚持用科学规划引领发展。聘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高层科研机构,编制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4个总体规划,以及建材工业、盐化工、煤化工、机械加工等7个专业规划。这些规划,都遵循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和深度开发转化资源,既有总体的思路构想,又有详细的市场分析和具体的项目支撑,可操作性很强。在“十一五”规划中贯穿循环经济理念,委托山东大学编制了25万字的肥城循环经济市建设规划,确立了“一二三”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高起点科学规划作指导,为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打下了基础。坚持用高远目标带动发展。在摸清底数、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十一五”节能工作思路目标。总的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加快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根本,以依法节能为保障,构建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的节能工作格局。到“十一五”末,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6%,万元gdp电耗下降25%,万元gdp取水量下降34%。2005年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由经贸局、环保局、建设局等32个部门组成。去年成立由市长任组长,17个部门组成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经贸、发改、环保、国土、建设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出台了《肥城市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和考核办法。我市被列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市和生态市建设试点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5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二)部门协同配合,认真履行职责。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是关键。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外出参观、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等形式,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和企业厂长经理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知度,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邀请知名循环经济专家、省环保局长张凯来我市举办了副局级以上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报告会。2006年宣传周期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成果展暨节能技术产品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在资源节约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有4万多干部群众参观了我市展区,受到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山东省省长韩寓群等领导和参观群众的高度评价,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在市内主要宣传媒体都开辟节能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专栏,新闻报道20多件,《泰安督察》、《山东政报》对我市的节能工作作了典型推广。二是加大激励扶持。在政策导向、信贷扶持、审批服务等方面,对循环经济特别是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替代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如市政府规定,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一次性生产设备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单个项目,贷款部分由市乡财政贴补年利息的三分之一,连补三年;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土地出让金优惠30%,其他能减免的费用最大限度地予以减免;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节能审查,对达不到国家节能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审批手续,不予供给土地;对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实行项目终身负责制,有关部门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加快实施。这些政策和激励措施,激发了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严格检查考核。为把“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和各行业、各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督促分解落实。还组织市大班子领导同志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经贸局、环保局等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对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企业以及落后的工艺设备,采取强制淘汰措施;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一律限期停产治理;对实行强制性清洁审核的企业,加强约束治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组织环保局、经贸局等部门坚决取缔了市内154家地瓜淀粉厂和粘土砖厂,整顿治理了城区燃煤炉灶。大力推广应用新墙体材料,每年推广建筑节能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新型
节能墙体材料使用率超过70%。
(三)突出工作重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把工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重点实施好工业节能“458”工程。即突出抓好“煤电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四大重点行业,确立了50家重点用能企业,培植8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初步形成了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格局。一是各企业循环
式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各企业从清洁化生产入手,在企业内部走循环生态型的发展路子。作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阿斯德公司,建立了煤气化路线制取甲酸、催化胺化法生产甲胺等产品链,各产品链之间既优势互补、又相互支撑。石横特钢公司近几年投资15亿元新上了4个循环经济项目,计划“十一五”期间再投资20亿元,实施以平衡工序能力、调整产品结构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造,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化生产、循环式发展,把这个典型的能源重化企业打造成为工业旅游示范区。石横电厂突出搞好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营造了优美的企业生态环境,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二是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依托项目配套链接产业。新上项目重点围绕煤电能源、冶金机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
“六大支柱产业”的协作配套来布局,围绕优势产品的上下游延伸来实施。2003年以来,全市工业累计投入271.2亿元,其中“六大支柱产业”219亿元,占81%。云宇公司和鲁龙公司作为我市机械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先后新上了先进的精密铸造生产线,把相关的60多家企业组合起来,由铸造企业提供铸件,机械加工企业负责加工,边脚废料再就近回炉铸造,缩短了各企业的原料采购半径,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全力打造高新区、石横、汶边“三大经济板块”,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成。近年来的工业投入,“三大经济板块”投资额占到了80%以上。高新区板块规划了化工、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集中区,资源要素配套共享。石横板块依托石横电厂、特钢公司等大型企业,发展新上了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并按照城市框架搭建载体平台,成为全国10个小城镇建设示范基地之一,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为“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项目”。汶边板块的精细化工和石膏加工、机械加工、有机食品加工发展迅速,提高了产业聚集度。其中,石膏工业已聚集起两家开采企业、13家深加工企业,形成了从开采到加工的产业链条。三是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大循环”体现在工业上,就是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全市粉煤灰制砖、新型建材、矸石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到32家,每年综合利用固体废渣260多万吨。起到了减污增效的功效,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创产值16亿元,利税1.8亿元。如米山水泥公司,近两年新上了150万吨回转窑生产线和水泥磨粉生产线,窑头、窑尾废气用来原料烘干和原煤烘干,生产用冷却水、废渣的利用率分别达到了90%和38%。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粉煤灰、工业矿渣、煤矸石等“工业垃圾”的利用,由原来仅用于混合材料扩展为生料配备材料,年消纳废渣98万吨,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四)典型示范带动,推动深入开展。根据肥城实际,我们培植阿斯德、精制盐厂、石横特钢、石横电厂、米山水泥等企业作为试点加以重点扶持,以最低的资源投入,达到了最高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实现了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创造并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如市精制盐厂,为实现含盐废水全部收集利用,投资260万元建起了一座大型水处理喷淋池,把蒸发制盐后的所有水经降温处理后,通过双向管排回矿区,年节约自来水10多万立方,直接创出效益30万元。另外,锅炉除尘废水经沉淀处理后重新利用;每年生产的10多万方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渣,全部销往建材厂用来生产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等绿色环保建材;副产物石膏经沉淀提取后硫酸钙的含量高达80%,用于水泥生产企业做添加剂。该企业2003年率先通过了省清洁生产认证中心和省环保局审核,成为盐业系统首家“省级环境友好企业”。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系统综合节能项目列入了全省“三个节能100”(100项重大节能技术、100项重大节能装备和100项重大节能示范项目),项目实施后年可减排废气近亿立方,节约标煤1.76万吨,系统生产能力提高30%。特钢公司与焦化厂以煤气“联姻”、石横电厂的粉煤灰治理、肥城矿业集团的矸石山综合利用等等,也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例子。正是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循环”当头的理念渗透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各企业开始意识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断通过技术设备的改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从“产品链”小循环,到让“错位”的“归位”、从集成到共享,竞相踏上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五)实施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企业,企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在技术创新。高度重视科技技术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作用,尤其是重点加大了对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每年技改投入都在20亿元以上,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40多项新技术,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线20余条,淘汰落后工艺设备
400余台套,全面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主要节能指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7家、泰安市级8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63个。阿斯德公司坚持科技兴企,初步建立起了多种高新技术化工产品齐头并进的合成氨—碳—化学的氨—碳循环产业链,基本摆脱了传统氨肥企业“煤气—氮肥”的单一生产发展模式,不仅形成了多种产品共生互补的格局,而且废水、废渣、废气利用率分别达到了95%、100%和98%,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领先地位。尤其是对引进的美国甲酸生产工艺装置进行了重大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酸生产工艺,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投资1.5亿元新上的4万吨甲酸扩能项目投产后产量达到1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吨成本降低200元,煤气利用率95%,基本达到废弃物零排放。通过国家标准委审核后,该公司甲酸生产标准将成为国家标准。金塔机械公司先后取得了酒精生产装置9项技术创新成果,“常压酒精蒸馏塔”性能指标被定为国家标准,综合节能率比同类产品高21个百分点。瑞泰公司狠抓技术创新、技改投入,使工艺流程更短、更快,产品成本降到同行业最低。投资2.1亿元的1.5万吨纤维素生产线9月份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纤维素基地。节能节水指标的降低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行质量,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健康科学发展。
二、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发展得益并赖于丰富的资源,但当前也面临着资源“瓶颈”的制约和产业升级的压力。一方面,人均资源占有量小,资源消耗与日俱增,人均水资源是全国人均占有水平的14.9%(是全省的60%);支撑肥城近半个世纪发展的煤炭储量越来越少,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以能源重化为特征的肥城工业,在生产方式转变上受到诸多限制,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据2005年底统计数字,我们的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98吨标煤和3.74吨标煤,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2.3%和44.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4.7%和73.9%。此外,企业整体装备水平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还较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社会认同度和企业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考核奖惩、政策激励等措施需进一步探索、规范和完善。根据我市节能减排面临的新形势,特别是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压力很大,必须走依靠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总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调度考核,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促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节能减排情况的调度、督促和检查,继续完善能耗公报制度,分析能耗升降因素,预测能源消耗趋势。充分发挥节能监测在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使能源基础管理和基础设备管理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
(二)开展宣传培训,以典型带动促进节能减排。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与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宣传创建节约型社会、节能减排等法律法规和典型经验。重点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节能业务知识培训。引导企业节约型文化建设。
(三)管好存量,重点突破。牢固树立“一个理念”,突出抓好“两大重点”,切实做到“三个结合”。即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把循环经济贯穿到节能减排工作全过程;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上实现突破;坚持把节能减排与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和优化发展布局相结合,以发展带动节能减排。以实施“458”工程为抓手,加大节能减排基础性管理力度,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工业节能全面开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管住增量,做好减量。实施“项目准入制度”,管住增量。要加大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项目的引进力度,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入驻。各乡镇、部门、开发区和各企业在招商引资中,要将项目万元增加值(产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从源头上把住能耗大、附加值低项目的落地关。淘汰高耗能劣势企业,做好减量。
(五)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抓紧健全节能工作责任制,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等指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第三篇:我省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省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李文涛
摘要: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小火电和小水泥关停、循环经济发展等工作,一些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我省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的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将单位GDP 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我省的基本省情是人多地少,以占全国1.7%的耕地承载着占全国7.5%的人口,土地负载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的4.2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尤为突出,环境保护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因此,加快我省节能减排力度,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节能减排的现状
河南省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政策措施,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亲自代言节能、张大卫亲自代言减排,目前节能减排效果初步显现。
2006、2007两年,河南省万元GDP能耗分别较上年下降2.98%、4.11%,两年累计下降6.97%,单位能耗呈加速下降趋势;2006年,在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升的情况下,河南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2005年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05年减排1000吨,2007年两项指标较上年均分别下降3.7%,首次实现“双下降”。2008年,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快。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1%;经国家测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去年下降6.2%和7.17%。2009年10月28~29日,由河南省发改委和郑州大学联合举办的河南省节能减排技术与政策研讨会传出消息,1
“十一五”前3年,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了11.71%,完成了整体
进度的55.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了9.72%和10.66%。
在刚刚闭会不久的2010年河南两会上,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河南省十一届
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河南省要大力加强节
能减排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要求到2010年底,河南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
要分别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0.8%和14%,省政府要求两项指标要分别减排15.6%
和17.4%。经过环境保护部核定,截至2007年底,河南省两项指标实际完成情
况为:化学需氧量减排进度只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总量的34.8%、省定“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总量的24.1%;二氧化硫减排进度只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量的26.9%,省定“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总量21.6%,减排
进度严重滞后。要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要求后三年年均减排
化学需氧量3.95%、二氧化硫4.55%。2008年减肥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
硫排放总量较2007分别减排5.5%和6.2%,较2005分别减排9.06%和
9.73%,减排任务艰巨。城市污水处理厂未能充分发挥减排效能。虽然河南省已
经建成了13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但目前已经验收或阶段性验收的仅93家,还
有39家不具备验收条件。这种状态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着或管网不配套、收水能力不足,或调试运行不正常、无法达到设计的处理能力,或根本不具备调
试运行的条件,在那里“晒太阳”等问题。多年来,电厂脱硫一直是困扰着环保的重中之重事情,2005年,河南省对已建成投产的老机组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要求在2008年底前全部建成脱硫设施。脱硫设施建成的不少,但是,已建成的脱硫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未能发挥减排效能,存在设施有缺陷,5月下旬,河南
省环保局分别对平顶山、洛阳、三门峡市电力企业脱硫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核查,发现个虽企业脱硫设施运行较差,且弄虚作假,隐瞒事实。如三门峡惠能热电有
限责任公司,限期整改到位。
二、河南省节能减排的问题
(一)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观,把GDP增长当
做硬任务,把节能减排当成软指标,企业清洁发展、集约节约发展的意识还不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的意识还十分薄弱。
(二)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
大量的节能减排项目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整个工业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投资
回收期在1~5年的各类节能减排项目。但在这种丰厚的收益面前,企业领导往往
“等一等再说”,等待政府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而无视巨额的能源浪费。
(三)淘汰落后产业产能缓慢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
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还在增加。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难度还很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退出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四)政府激励政策缺少激励因素
对于节能减排,河南政府的激励因素还很缺乏,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
排取得重大进展。必须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出台和实施有
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
(五)企业价格机制不健全
河南省面临的能源价格机制扭曲问题仍较突出。作为产煤大省,煤炭价格由
市场决定,但是电力、成品油的价格尚没有市场化,在当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急
剧上涨的情况下,省内成品油供应不上的情况时有发生。
(六)节能监管体系不健全,执法监管有心无力
节能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节能执法力度不够,节能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得
到及时处理。节能管理、能源统计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节能监督监察任务。
(七)工程减排未发生应有效应
目前,大部分市、县没有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社会资金参与节能减排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形成。受资金制约,河南省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环保技改
项目一直未能及时开工建设。
(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重视
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差距持续扩大,贫困的处境强化了广大农民谋
求发展的动机,在缺少人力资本以及适当发展途径的情况下,很多农民不得不走
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以非持续的方式掠夺性地利用土地和森林资源,从而直
接造成土地退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失、缺水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
环境问题。而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
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这是农村环境污染失控的一个重要背景。
三、我省节能减排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让全省人民建立全新的节能减排理念。一是要人
们认识到节能减排不一定要付出高昂成本,如关闭电源、实行夏令时等;二是节
能减排能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实现,应加强对生产设备家用电器等生产和生活垃
圾的再回收和再利用;三是形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第四,树立典型,发挥模
范作用。
(二)构建节能减排政策体系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还是比较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粗
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构建适合自身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一
是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
系。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能耗准入门槛
2008年河南省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列结构为14.4:56.9:
28.6。其结构不尽合理,正是第二产业消耗了过多的能源。要想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这就要求:一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要对第二产业
中高耗能产业提高准入门槛,限制或降低该产业的快速发展,遏制第二产业过快
发展的势头,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四)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稳步推
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二是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
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河南省县级以上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类科
技资金, 加大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支持力度。政府投资主体要加大
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和产业化示范工程的投入。
(五)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河南省要实现节能减排,政府带头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这要求政府从两
个方面来入手:一是从自身内部减少各种能源的消耗。比如办公设施使用节能建
筑,减少空调的使用,使用节能照明系统,实施无纸化办公,严格实行领导用车
等级制度等等,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模范表率作用。二是从外部进行节能减排,做好节能减排的宣传使者。大
(六)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第一,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快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促进法
配套法规建设。第二,加强对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抽查落实各项
节能减排优惠政策的效果,坚决制止和打击擅自出台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
价、违规乱上高耗能或高排放项目的行为。第三,加快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
核体系建设。
(七)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
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3R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
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地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增
长方式的转变。
(八)要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村地区
工业污染,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就是要抓好农村面源
污染治理。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污染防治,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测土施
肥。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新建规模化养殖场要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三是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 逐步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地堆放、生活污水直接外
排等问题,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状况。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 加强沼气服务
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玉忠、张瑞:节能减排行动在河南,创新科技,2008年第12期。
2、欧阳培: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 2008年第8期。
3、杨秋意: 河南-打响节能减排攻坚战,决策探索,2008年第6期。
4、史济春同志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河南省循环经济网,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1
第四篇:我省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省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李文涛
摘要: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小火电和小水泥关停、循环经济发展等工作,一些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我省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节能减排 产业结构调整 循环经济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的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将单位GDP 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我省的基本省情是人多地少,以占全国1.7%的耕地承载着占全国7.5%的人口,土地负载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的4.2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尤为突出,环境保护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因此,加快我省节能减排力度,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节能减排的现状
河南省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政策措施,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亲自代言节能、张大卫亲自代言减排,目前节能减排效果初步显现。2006、2007两年,河南省万元GDP能耗分别较上年下降2.98%、4.11%,两年累计下降6.97%,单位能耗呈加速下降趋势;2006年,在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升的情况下,河南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2005年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05年减排1000吨,2007年两项指标较上年均分别下降3.7%,首次实现“双下降”。2008年,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快。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1%;经国家测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去年下降6.2%和7.17%。2009年10月28~29日,由河南省发改委和郑州大学联合举办的河南省节能减排技术与政策研讨会传出消息,“十一五”前3年,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了11.71%,完成了整体进度的55.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了9.72%和10.66%。
在刚刚闭会不久的2010年河南两会上,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河南省要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要求到2010年底,河南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要分别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0.8%和14%,省政府要求两项指标要分别减排15.6%和17.4%。经过环境保护部核定,截至2007年底,河南省两项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为:化学需氧量减排进度只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总量的34.8%、省定“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总量的24.1%;二氧化硫减排进度只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量的26.9%,省定“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总量21.6%,减排进度严重滞后。要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要求后三年年均减排化学需氧量3.95%、二氧化硫4.55%。2008年减肥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2007分别减排5.5%和6.2%,较2005分别减排9.06%和9.73%,减排任务艰巨。城市污水处理厂未能充分发挥减排效能。虽然河南省已经建成了13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但目前已经验收或阶段性验收的仅93家,还有39家不具备验收条件。这种状态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着或管网不配套、收水能力不足,或调试运行不正常、无法达到设计的处理能力,或根本不具备调试运行的条件,在那里“晒太阳”等问题。多年来,电厂脱硫一直是困扰着环保的重中之重事情,2005年,河南省对已建成投产的老机组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要求在2008年底前全部建成脱硫设施。脱硫设施建成的不少,但是,已建成的脱硫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未能发挥减排效能,存在设施有缺陷,5月下旬,河南省环保局分别对平顶山、洛阳、三门峡市电力企业脱硫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核查,发现个虽企业脱硫设施运行较差,且弄虚作假,隐瞒事实。如三门峡惠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限期整改到位。
二、河南省节能减排的问题
(一)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观,把GDP增长当做硬任务,把节能减排当成软指标,企业清洁发展、集约节约发展的意识还不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的意识还十分薄弱。
(二)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
大量的节能减排项目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整个工业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投资回收期在1~5年的各类节能减排项目。但在这种丰厚的收益面前,企业领导往往“等一等再说”,等待政府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而无视巨额的能源浪费。
(三)淘汰落后产业产能缓慢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还在增加。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难度还很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退出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四)政府激励政策缺少激励因素
对于节能减排,河南政府的激励因素还很缺乏,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必须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
(五)企业价格机制不健全
河南省面临的能源价格机制扭曲问题仍较突出。作为产煤大省,煤炭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是电力、成品油的价格尚没有市场化,在当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急剧上涨的情况下,省内成品油供应不上的情况时有发生。
(六)节能监管体系不健全,执法监管有心无力
节能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节能执法力度不够,节能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节能管理、能源统计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节能监督监察任务。
(七)工程减排未发生应有效应
目前,大部分市、县没有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社会资金参与节能减排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形成。受资金制约,河南省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环保技改项目一直未能及时开工建设。
(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重视
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差距持续扩大,贫困的处境强化了广大农民谋求发展的动机,在缺少人力资本以及适当发展途径的情况下,很多农民不得不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以非持续的方式掠夺性地利用土地和森林资源,从而直接造成土地退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失、缺水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而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这是农村环境污染失控的一个重要背景。
三、我省节能减排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让全省人民建立全新的节能减排理念。一是要人们认识到节能减排不一定要付出高昂成本,如关闭电源、实行夏令时等;二是节能减排能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实现,应加强对生产设备家用电器等生产和生活垃圾的再回收和再利用;三是形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第四,树立典型,发挥模范作用。
(二)构建节能减排政策体系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还是比较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构建适合自身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能耗准入门槛
2008年河南省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列结构为14.4:56.9:28.6。其结构不尽合理,正是第二产业消耗了过多的能源。要想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这就要求:一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要对第二产业中高耗能产业提高准入门槛,限制或降低该产业的快速发展,遏制第二产业过快发展的势头,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四)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二是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河南省县级以上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金, 加大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支持力度。政府投资主体要加大 4
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和产业化示范工程的投入。
(五)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河南省要实现节能减排,政府带头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这要求政府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从自身内部减少各种能源的消耗。比如办公设施使用节能建筑,减少空调的使用,使用节能照明系统,实施无纸化办公,严格实行领导用车等级制度等等,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模范表率作用。二是从外部进行节能减排,做好节能减排的宣传使者。大
(六)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第一,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快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促进法配套法规建设。第二,加强对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抽查落实各项节能减排优惠政策的效果,坚决制止和打击擅自出台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违规乱上高耗能或高排放项目的行为。第三,加快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
(七)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3R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地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八)要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就是要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污染防治,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测土施肥。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新建规模化养殖场要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三是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 逐步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地堆放、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等问题,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状况。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 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玉忠、张瑞:节能减排行动在河南,创新科技,2008年第12期。
2、欧阳培: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 2008 年第8期。
3、杨秋意: 河南-打响节能减排攻坚战,决策探索,2008年第6期。
4、史济春同志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河南省循环经济网,http://www.xiexiebang.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1
第五篇: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
地球只有一个,资源何其宝贵!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资源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地增加,我国正面临人口不断增长、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竣挑战!
我国虽然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我国80%的电力来自火力发电厂,这不仅要消耗大量无法再生的煤碳资源,而煤炭燃烧释放出的废气又是空气污染及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据统计,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首都北京每年缺水10多亿立方米;大家知道,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130亿吨,仅占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3%左右,我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达到40%......鉴于我国资源现状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等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做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培养的是一大批对社会有用的实践技能型人才,我们理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树立科学发展观,无论师生,都要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建设和谐、节约型校园。
综合几年来的实际经验,谈谈学校在节能减排方面可做的工作:
一、宣传教育,增强全员节约意识
一要大力倡导,宣传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的风尚,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对节约的认同感,增强节约的责任感。
二要发动、组织学生开展“珍惜父母劳动,节省生活费用”、“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生活”“节电、节水、节气、增效”系列活动,倡导“节俭、环保、文明、合理”的消费理念。
三要推广节约方法,发动师生员工查找校园浪费及污染环境的现象,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办法,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与师德建设及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书育人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开展节能减排,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明确学校空调、电脑、照明、热水、办公用品的使用要求,例如:夏季室外温度30度、冬季室外温度10度以下允许开机使用空调,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度,冬季不得高于25度;电脑、饮水机等电器下班时,需关闭电源开关,避免电器处于待机状态等等,可以指定校园日常生活节能措施条例,并定期组织专人巡查,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及其他浪费能源的现象,争取让师生员工养成“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的好习惯。
三、投入资金,对现有用水用电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节能效果。
1、学生浴池常规设置为双管手动调节的热水供应系统,学生买一张澡票进入,热水随便调随便用,所以造成用水及能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走访国内先进的院校,我们把热水系统改为恒温单管系统,并把原来的手动调节淋浴器改为采用电动阀,传感器,射频卡,计算机智能接收、控制及计时收费网络系统等组成的智能化淋浴系统,这种系统运行后,洗浴者插卡流水,卡拔出停水,不需调节水温,淋浴器按时间或流量自动计费,本次改造后,避免了原来固定收费模式下的常流水、学生洗澡时间过长等浪费现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水:改造前生均用水量0。4吨/人,改造后生均用水量0。15吨/人次,效果显著。
2、学生宿舍的用电管理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近几年来,学生自带电器进入宿舍的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学生使用大功率违章电器,如电饭煲、电开水器等,由于学生宿舍年代久远,线路设计负荷较小,且已老化,所以学生大量使用违章电器不单是费电,还有可能造成短路、过载等安全隐患,为此,经走访兄弟院校,对我校学生宿舍进行了“一卡通”智能计量收费用电系统改造,该系统具有计量收费、三防(防止短路、过载、窃电)、识别违章电器、缴费、查询、打印等功能,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用电需求,而且对节约用电(每个房间每月输入一定的免费电量,超过免费电量凭卡缴费使用)、安全用电、科学管理用电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其他相关措施:
1、对校园路灯、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用电进行定时控制,路灯开关时间可根据季节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既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又节约用电之目的。
2、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使用节能灯具,如13W节能灯照明效果相当于65W白炽灯;
3、学校放假期间或用电淡季,及时调整运行变压器负荷或台数,以达到减小损耗,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的目的。
4、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供水压力或流量(调节阀门),以减小因水压或流量过大导致的用水浪费。
综上所述,代表了我们在校园节能减排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我们深知,节能减排面对的是校园内的6000余名学生员工及各个职能部门,要把水、电、汽等各项节能工作都做的尽善尽美,还不太可能,我们还有很多的困难和不足之处,但我们有信心,在党和国家的政策鼓舞及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校园会越来越节约,越来越环保,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