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金大劫案
《黄金大劫案》与“苞米茬子”
已经好久没有看电影啦,看过的也忘得差不多啦,恰逢“五一”档,赶上了几部电影平分秋色的大好时机,淘到了枪版的《黄金》和《匹夫》,对于后者我不发表任何看法,前者还是有那么点感觉的,为什么呢?额„„我准备不再喷国产电影啦,因为拉动内需和一群人要有饭吃的需要,国产电影还不得不有点市场,另外呢,我准备嘴上积点德,换句话说,以后的闲扯都以褒扬和鼓励的论调为主,除非它差的离谱并且赶上我无聊。
这部《黄金大劫案》是那个创造过影坛黑马与票房神话的导演的(大概称之为)转型之作,从《疯狂》系列来看,小民化和低成本的路线没有大的变动,我不说它的剧情有多么扯,道具枪有多么萌,王水有多么假,演员有多么傻,我只说点好的东西,比如说那从一而终的东北“苞米茬子味”!这是看点,也是我得瑟这篇日志的关键。
曾经的曾经,我对“苞米茬子”不是那么敏感,没有从旧社会走过,大概是PARTY的恩泽吧,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90后,不会两句东北话,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学过语文。在《黄金》中“小东北”那一口东北话虽稍显做作,但是味还算正,别的角色不敢恭维,但就普通话普及如此迫切、方言被排挤得求生存的时代,东北话被“赵家班”送到了千家万户并被大众津津乐道,实在是我北方吃大蒜的人民的骄傲呀!
后来的后来,我对“苞米茬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当然那个过程就不必说啦,有点拿不上台面,就说那天真无邪、大气磅礴、振聋发聩、铿锵有力的发音,我都不好意思说,这个东北话呀,男女的发音不同,效果是一样阳刚的!就像那“小鸡炖蘑菇”、“猪肉炖酸菜”、“鲶鱼炖茄子”、“排骨炖豆角”一样纯朴、硬实!虽然小生没能亲口尝到地道的东北人做的东北菜,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东北菜一定是盆大、碟大、碗大、量大。因为广袤的松嫩平原孕育出的都是心宽体胖、虎背熊腰的、满口“苞米茬子”味的东北人!注明,此处都是赞!
现在的现在,我对“苞米茬子”这个名词有了更深的认识,她不再是一种味道。当然,我不会大言不惭的说她是一种文化,因为上升到文化就意味着此后一切言论都没人负责都是扯谈。我的意思是,她不再是唯一的味道,而是包含了方方面面的东嘿,比如说搞笑、比如说耿直、比如说不拘、比如说大气„„我的解释不是很到位,因为得写得含蓄点,放开了容易出问题,点到为止吧,再补充几句,苞米茬子粥总比喝西北风强吧,有西北风喝总比没得喝强吧,若果有糖拌柿子,两者皆可抛。
再回到正题,这个《黄金》呀,里面有几组镜头很有意思,比如“小东北”掌掴女主角,完事儿他说这是爱的表达,够MAN,几天前我的总结是中国式MAN就是老爷们儿关上门打孩子骂老婆,当然这是玩笑,因为会有大量的搓衣板、主板、仙人球啥的候着你;第二个就是匪帮的那句话,只要有钱,装甲车可以开到家门口,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这也以偏概全的充分证明了富国与强军的合二为一;还有一个就是剧情里那段“虎头蛇尾”的爱情故事终篇,应该算是草草收尾吧,是不是预示着以耍流氓为主要动机的恋爱都是曲终人散?是不是预示着所谓的一见钟情都是像王子与青蛙一样只存在于神话?是不是预示着高富美与穷矮丑注定没有结局?是不是红颜薄命完事男主角还脑残志坚只会催生悲情绝恋?求解„„
第二篇:黄金大劫案观后感
黄金大劫案观后感
先复制点黄金大劫案的资料吧 这个电影我挺喜欢的《黄金大劫案》是2012年宁浩导演的一部喜剧、动作、冒险、剧情片。该影片讲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几个年轻人去劫伪满洲国银行金库的故事。此前公布影片将于2012年4月24日全国上映,考虑到《黄金大劫案》高涨的观影预期,小马奔腾宣布,影片将提前六小时,即2012年4月23日超前上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时逢日本人入侵,国人备受欺辱,民不聊生。一个出身贫寒的小混混,与疯掉的父亲相依为命,在伪军和日本人的欺凌下苟活,无意中卷进一桩地下党策划的反日行动,误打误撞,他成为了地下党行动中的重要一员,最终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之下,成为抗击日本人的民族英雄。幕后花絮至于电影的类型,宁浩说,这基本上是一部混搭的电影,里面既有战争,又有打斗,还有爱情和喜剧。如果要给这部电影定一个类型的话,宁浩认为它可以归到剧情片里去。黑色幽默是宁浩的风格,在被问到黄金大劫qvod案是否仍然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宁浩说,其……
虽然这种风格的搞笑方式被各种跟风搞成审美疲劳,不过我这样笑点的火星人,还愿打个7分,考虑到大东北被赵本山黑了多年,再扣2分
看这片的过程中,我一直以为这会是个有点智商或者技术含量的片子,一直期待它所带来的岀人意料,但很遗憾没有。
倒不是说我能一直猜到后面的剧情走向,其实劫黄金和融黄金都算不太常见的段子,但当它们夹杂在一堆老吊牙的情节里,并通过一种模仿周星驰但明显很山寨的无厘头方式讲述岀来时,本该成为高潮的情节却无法勃起了
我个人认为,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必须要先做好定位。它就是一部喜剧片,什么历史、爱情、战争的标签都是扯蛋,这会让喜欢宁浩的人疼得死活来。很多喜剧片的剧本都不是很严谨的,而且宁浩也没打算让这部影片超越《疯狂》系列,顶多他是为了在制作上跨出一小步从而忽视了剧本,又或者是他故意为之,各种原因不明。但如果你真要贴上历史这标签,估计,那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爱情,俗到一定的境界就成了高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现在有哪位女士能堪比这位白富美呢?请自我检讨吧;战争?如果日本人就这智商,我们也不用八年抗战了。对于一部喜剧,咱就不能当史诗来看,丢开那些标签,单纯一点,你会发现,有时候来真得开挂、玩BUG,(不开透视,东北小屌丝会在寻找书房那段墨迹半天,不开加速,你要怎么面对白富美啊亲!)所以,看完一部影片千万别上网搜它的影评,这会让很多水军装B式吐槽影响自己的判断,各有所爱,如果一部电影给你带来的第一感觉是好的,那么对你来说它就是好的。
其实,《黄金》除了幽默,另外一个亮点在于人物的情感,这得归功于演员出色的表演,细致入微;其次,则是剧情,就像是在捉迷藏,不到结尾你是找不到它的,那么多出乎意料实在让我伤不起。如果是看好莱坞的大片,我倒没觉得什么,它们经常把观众玩弄于鼓掌之中,而国产电影却少有做到。
网上很多网友都将这部影片与《匹夫》PK,很明显,《匹夫》败了,无论是从票房上还是从炒作上,同样是抗日题材,一个主打的是喜剧,一个主打的是黄晓明,但是,我没有发现《匹夫》有何亮点,这就需要我后期寻找,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这片想要表达的主题了吧,在主旨上对于爱国情怀的渲染,《黄金》便稍逊一筹了。
这几年,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层出不穷,有的渲染智商,有的渲染爱国,貌似这类的电影电视不会被毙,所以便投其所好?然而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却少之又少,上有广电压着,下面就都不敢做风险投资了?太不讲究了。这个电影黄金大劫案qvod高清 确实感觉不错
第三篇:黄金大劫案 影评
宁浩《黄金大劫案》个人观影感受尤昌甫 如果我告诉你,我看完电影欣喜若狂,止不住说三年了,等待是值得的,那么我骗了你。
如果你告诉我,你看完电影怅然若失,不知道是喜是悲,不知道这算不算宁浩的风格,那么你赢了。
如果你抱着看《石头》或者《赛车》的心情走进电影院去看《黄金》,那么,我们都错了。
从电影院走出来,我一直回味着06年至今,为什么我会跟着宁浩的“疯狂”一下子疯狂了好几年,还记得那年夏天,忍不住吐槽说,被人强拉着去电影院看了《石头》,就好像非常不情愿的去相亲,结果发现相亲的对象是全智贤。三年之后的《赛车》让我相信宁浩是对的,我确乎从他身上看到盖里奇的影子,看到了《大烟枪》的影子,吐槽说,妈的,这货真牛逼!又三年之后的《黄金》,可是这次,没有了当初如获珍宝的感觉,这,这,这货怎么了,我勒个去!
电影中,很多人笑着,即使走出电影院,一个女生对她的男朋友说,多好的电影啊!我却在心里说了一句:俗!!
有人说,宁浩成熟了,妥协了,片子也温情了。
其实,从《无人区》被毙后,我都会时不时查阅一下相关信息,终于确认上映遥遥无期,寄希望于《黄金》。印象中的宁浩,始终是低调的牛
逼着,可是这次无论从宣传还是投资,进步是巨大的。大张旗鼓的拉来韩寒,动辄五千万的投资。黄渤,刘桦,范伟,陶红,郭涛,董丽洁,岳小军,好不热闹,可是......好吧,我怕承认,看完我有些失望,我觉得《无人区》被毙,宁浩好像一下子没了精气神儿。
其实,每个导演的处女座都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过后一览众山小。就像请来的宣传嘉宾韩寒说,一个人只有一辈子,一辈子只有一次青春。趁我们还年轻,定要万水千山走遍。听听,多悬,万水千山啊。而导演宁浩本人曾说过,青春本来就不是冒险,这真是个冷笑话。
其实,生命才是常青树,理论永远是灰色的,在二者之间的暧昧地带,艺术安营扎寨,寨主被我们奉为艺术家。
说到这,不知道为什么,感叹宁浩变化的同时,我忽然想起来姜文,是的,在中国,没有这样的暧昧地方,所以中国电影艺术家有那么一刻,都死了。张艺谋的《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吴子牛的《晚钟》,田壮壮,姜文,甚至谢晋,到《无人区》......被强奸的血淋淋。要说什么呢?兜售着说电影局牌坊立的好,还是某些迎合他们的导演心甘情愿的当婊子?fuck!
客观的说,《黄金》一些地方值得一看。
没有了多线索的盖里奇,没有了炫酷镜头,安安生生的单线讲故事(不管宣传如何说多线索)未尝不可,依然的小人物,依然很“宁浩”。其实节奏慢下来,画面的信息量和质感马上扑面而来,各种温情,各种小
清新,某些瞬间的小感动。“疯爹”救儿子闹哭了好多人,千金小姐和街流子党,死而复生的革命党,甚至天天喝着疙瘩汤的神父,明显可看到影片有别样的感觉,这是以往从不会出现在宁浩的电影里面的。台词依旧搞笑,却少了犀利,仅剩下搞笑:“我大哥常杀人”“哥,我太原人”
方言依旧在,东北是个好地方,语言娱乐了中国大众二十多年。
演员造型依旧十分风骚,个人认为只要有“董姐”在,嘿嘿,绝非攻击。音乐依旧很性感,逮捕革命党时候的钢琴曲着实让我想起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打群架的国际歌。事实上,我认为这是《黄金》这部电影唯一让我想到《石头》或者《赛车》的东西。
哦,对了,如果你还记得宁浩在《赛车》里面恶搞环球的话,那么这次你会看到“你是匹夫吗?”和“大船”。宁浩是在挑衅《匹夫》和《泰坦尼克》吗?
其他的,不敢妄言。
只是真心说一句,这一切,在我看来很山寨,已经不再是处处山寨了,因为处处山寨才是有个性的电影,才是很宁浩的电影。跟很多狗血的抗战片一样,一梭子子弹下去,日本鬼子倒一大片;不再有各种匪夷所思的巧合;八吨黄金换一支枪;悲剧的而俗套的爱情结尾衬托着英雄式的悲壮;一束铁玫瑰挡住了子弹却也跟《赛车》里那个银牌挡住了耿浩的子弹如出一辙。
哎,其实,这不是宁浩的错,你说呢?
如果你硬要说宁浩华丽的转身了,从小众电影牛逼的转到了商业电影,那么我真心觉得强奸了观众。没有听过盖里奇是小众导演,没有听过《大侦探福尔摩斯》是小众电影,没有听过布拉德皮特和汤姆汉克斯要无偿给盖里奇这样的小众导演演一些小众电影。
只能还是那句,中国电影不存在可以供奉艺术家的地带。
如果真如宁浩《黄金》的原著《撕裂成长》的名字一样,那么,我真希望他学学姜文!
如若不然,我宁愿再等三年等来《无人区》。
尤昌甫声明:文中语言没有任何攻击意图,请慎重转载。
第四篇:黄金大劫案观后感
做人要有点追求,否则做条咸鱼也没什么意思,除了齁死人不偿命。不想当英雄的小混混不是好情圣,《黄金大劫案》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宁浩导演不再多线叙事,混大成人后谈谈生与死。弗洛伊德老师告诉我们,性与死是人生的两大冲动。都很容易化为张扬的行为,小东北放荡不羁却是好色而不淫,挖着坑就跳下去了,在舞台上演真爱直到对手死去。当日寇占领东北,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存续就是所有人头顶上的剑,无论是小混混还是影后,再或者是前清义和拳,宁浩这一次,说的是牺牲、价值和救赎。
正如宁浩本人所说的这部剧会让你笑着哭,确实是这样,煽情煽的恰到好处,范伟的出现是这部剧的点睛之笔,他一出现,焦点全部在他身上,小流氓从开始的坏,到后来的昏,再到最后的明,这是一个在市井里混的小流氓经历各种磨难,慢慢的成长起来的一个过程。小流氓心是好的,也很单纯,日本人说的话,他信了!他嫉恶如仇,在看到仇人时的愤怒、无法控制,唐突开火,造成重大的损失,救国会的人全部牺牲。这正是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市井小混混,他懂得什么是时机,他懂得什么是控制,他懂得什么是大局,他就是他,顺其自然因为“他”有了惨痛的结局!
当失望之极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希望”他被救了,他有了改正错误的机会,用黄金换一支枪的戏剧场面,让观众从之前的悲伤中走出来,到之后的施巧计,同奋战,最后取得胜利!
影片最后,轮船起锚后,锚上似乎镀了一层黄金,故事到此结束。
没有人生来就是混混,也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人总是在蜕变,在成长,用一颗爱人的心,爱国的心,虔诚的面对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人就是勇者。
第五篇:《黄金大劫案》读后感
宁浩以多线程的“石头”起家,“石头”让宁浩成为优质喜剧的品牌。如今点“石”成“金”,宁浩带来全新印象的《黄金大劫案》,为了尝试喜剧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大劫案抛开多线程叙事,成了宁浩喜剧换装后的一次华丽转身,温情元素的融入,使得“钢叉玫瑰”成为“宁氏笑料”后的又一个标签。可是当习以为常的事情突然改变总会招来非议,当人们惊呼宁浩转型并危言耸听的说黄金是宁浩之耻的时候,有些事情必须要说明白:多线程叙事只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都算不上是宁浩喜剧的风格,黄金同样还是底层小人物的疯狂史,与石头同宗同源。“黄金”并未因为多线程的缺失而在喜剧效果上贬值,离开了多线程叙事,宁浩同样可以把笑料展示到极致。只要宁浩喜剧中底层小人物带来的戏剧冲突式笑料还在,那么无论是石头还是黄金,都一样是喜剧中的无价之宝。
离开多线并举的叙事结构,剧情冲突也就随之消减大半,确实会在喜剧效果上打折扣。宁浩选择“小品福地”——东北作为故事发生地并让口舌之快的雷佳音担任主角,确实也有用语言包袱代替消减的剧情冲突之嫌。好在故事足够顺畅,黄金劫案的戏码配上东北抗日的大背景,疯狂味道仍然浓厚。个性人物的设置也都不错,在演技派明星参演的保障下,小故事桥段得以展示大魅力。而从宁浩之手诞生的明星们,诸如黄渤、刘桦、郭涛的客串也算是提携新人了。
黄金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离开眼花缭乱的多线程叙事,宁浩可以更为直观的将故事内核展现给观众,人物的情感表达的也更为顺畅,影片中几处情感渲染十分出色,金镖十三郎的死和小东北剧院中的看电影场面表达都足以打动人心,触动人的泪点。这恰恰是能够轻易让人大笑的宁浩之前所不具备的技巧手段,钢叉玫瑰也就成了宁浩温情的符号。
而喜剧从来不会板着脸讲故事,即使是壮怀激烈的抗日活动在喜剧的框架里也得放下架子,神圣不可侵犯的爱情也得搔首卖笑。于是街溜子党和救国会混搭在了一起,街头小混混和富家女产生了爱情;既有救国会全体成员刺杀未果而战死也有小东北这种街头小混混误打误撞消融了黄金,既有鸽子蛋钻石打动不了芳心又有动手动脚之间赢得好感。而且喜剧向来是反对传统的,故事虽然也肯定救国会衣冠正派的知识分子做出的努力,但是给予的最高待遇也就是把他们战死时的悲壮煽情一下,而大英雄的头衔最终落在了玩世不恭的小东北身上。虽然骨子里还是个人英雄主义,但是这个英雄已经是另类英雄了。宁浩对待爱国这件事情上有颇多的调侃味道,反英雄不只是街溜子党党主席小东北一个人,那些救国会中有事没事就“以卵击石”的个性成员也都是一反常态的。宁浩更是把他们拉拢到演艺圈中,让他们在现实中伪装成导演、制片、明星,以致小东北在坟堆上为他们竖立的碑牌写着“制片武某”时,内涵无限外延,既一反传统英雄又揶揄了电影行业票房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