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侵入式英语教学教学法
何谓“浸入式学科英语”“浸入式学科英语”教学法,是指在全英文环境中学习数学、(英)语文、科学等课程,从而让孩子建立“学科英语”思维,帮助其在面对问题时自然而然地用英语来思考和解决,最终形成孩子的英文思维系统。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互动课件、互动白板等高科技教学辅助技术也在“浸入式学科英语”教学法中首先获得了应用。除了英语学习外,“浸入式学科英语”教学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英文环境中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演讲演示能力等未来领导力。据悉,国内首家引入“浸入式学科英语”教学法的瑞思学科英语,只用了短短1年时间,就在全国十余个经济发达城市开办了近30家教学中心,已有数千名小朋友报名就读。在瑞思方面看来,近一年的快速发展并未出人意料。事实上,“瑞思学科英语”课堂给所有中国孩子上课使用的多媒体互动课件,在全球经过了45000所学校近8年检验,荣获美国教育界数十项权威奖项,并被美国50个州列入教材使用目录,同时也被美国教育部指定为公立学校教学用课件。在美国公立小学,每两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使用的是“R?ISE瑞思学科英语”教学体系的DS系列多媒体互动课件。应对国际化竞争需从小积聚“工作英语”能力诳诺闹泄晕蠢慈瞬诺囊螅紫忍逑衷诰哂小肮ぷ饔⒂铩钡墓低芰ι稀?现有英语教学中习得的英语能力,基本上都是生活英语,在工作中有很大的障碍,也就是说,学完以后,仍然不能用英语来进行工作,沟通很困难,如果你在外企是中层管理人员,你需要和上级以及下属进行沟通,需要财务报表,而这些,仅仅利用我们学过的生活英语是无法沟通的。有限的“生活英语”能力同样会限制少儿的教育发展。现在很多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就被送出国学习,英语能力成了阻碍他们与外界沟通发展、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大问题。英语学习必须“生活”和“工作”并重,现在人人都在大谈特谈“国际白领”,但是,怎样才算是“国际白领”?要做到“国际白领”的首要条件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熟练运用至少两国语言!事实上,中国大部分人通过十多年所学习到的英语仅仅是最基础的、满足国际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英语”,真正具有价值的“工作英语”根本无从谈起。谈谈天气、聊聊吃喝是没有问题;一旦遇到项目提案、财务预算分析等真正能在职场创造价值的问题就没招了。“浸入式学科英语”让孩子从小用英文学习数学、文学、自然知识,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从而平衡发展了“工作英语”和“生活英语”。英语学习不能“本土化”现在,很多“70后”家长都在反思为什么少儿学英语这么难,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学英语花费的时间最长,但一到实际工作中,就没法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了。实际上,英语学习是不能本土化的,必须依赖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培养孩子“第二母语”思维。“浸入式学科英语”教学法所运用的多媒体互动教学课件有着标准稳定化的发音、教学方法和理念的一致性,让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去教学过程的“主人”变成了一个教学活动的“助力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极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瑞思“浸入式学科英语”有着丰富的实践场景,重在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互动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真正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极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其“未来领导力”培养计划让学生在校就完成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从英语知识到英语应用能力的转化,获得持久学习的能力。
第二篇:侵入式教学设计论文
英语浸入式阅读教学设计及教学经验总结
司敏
西安兴华小学
西安
710065 摘要:教学设计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基本点的科学设计,它既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又具有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他的具体的可操作性表现为;对教学过程这一系统的各个要素与环节的分析和设计,都提出了理论的依据、操作的内容、方法与程序。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可以概括为回答三个问题:
(一)教什么和学什么;
(二)如何教和如何学;
(三)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其实质依次是目标、策略(途径和方法)、评价三个方面的问题。而浸入式(immersion)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为各学科教学语言(除母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浸入”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从而使单一的外语学科教学与使用外语进行的各种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那么,怎样进行英语侵入式教学设计,怎样让英语侵入式教学在课堂更有效呢?为此,在进行侵入式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项尝试。
关键词: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简洁板书设计
一、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条件与学生的实际而定的。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逐步掌握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1)教学课时的划分。这种划分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如时间、内容的多少、重点和难点的分布等而定。
(2)教学内容应围绕着目标组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
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每一课的文章长短,及课后习题量的多少,来确定课时数,一般来讲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以文章及新单词为主,第二课时以课文和课后习题为主。
二、明确教学目标
编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评估教学的标准。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诸因素的核心,它明确课堂上学生应掌握什么,掌握到什程度。使检测与评估有明确的标。对目标把握的技能应包括如下内容:
(1)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有认知、技能、情意、策略、文化的目标。在教学中全面落实个项目标,使学生的到全面的发展。(2)每节课应根据条件的许可确立适度的目标,即这个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的目标学生达不到,目标过低造成教学的时间的浪费,并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在发现目标不够准确时,可以作出调整。(3)认知的目标具有一定层次性,教师应根据课型与教学的进度,逐步地推进目标的达成。(4)不同的学生,对目标的达成度可以是不同的,对学生的目标达成心中有数,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英语侵入式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一、第一课时,对于英语学习基础好,有一定英语思维习惯的学生,除了要求理解每篇文章的大意和正确认读新词之外,还要达到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复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课后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大意,并能正确认读新词。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就可以了。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英语教学策略也可以说指教师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教学实践证明,不存在任何对达成教学目标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因此,在设计策略时应采取“最优化”的原则,根据教学的具体条件去选取最佳的策略方案,以期达到耗费最小、受效最大的效益。英语是一门语言课,仅仅用口头语言表达,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初学者在掌握一门新的语言知识时,来自于母语的干扰以及缺少语言环境都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对于英语侵入式阅读课来讲,语言的功能体现得更充分。
在进行侵入式阅读教学时,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做法:(一)情境激趣;将讲授每篇文章或者故事时。我先通过自己全英文讲述文章大意,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通过体态语,简笔画等帮助学生对文章有个简单的熟悉。比如学习两只青蛙时,我采用边画简笔画,便用英语解释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都来了,很快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自学找疑。
(二)自学找疑:在这一环节里,因为有老师的提前讲述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比较感兴趣,自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提出了问题,比如说又不认识的生词或者不明白的句子等,这也为下一步的学生解惑做好了准备。
(三)学生解惑,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先放手让学生解惑,也就是你有问题,我来帮你,在这里要求解答问题的同学必须使用英文去解答,对于生词新单词新句子学生们想尽一切办法用他们理解的方法就讲解,这样就锻炼了一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对于讲得好的和能找出问题的学生适当加分或者发小奖品鼓励一下,这样又增加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设置障碍;在这一环节主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熟悉的基础上进行的,我通常会就每一段提出一部分问题,有时候是课后题,有时候自编的问题主要检查学生对学习的理解程度。一般到这时候,学生对文章就有了更生的理解,为下一节解决课后练习题打下了基础。
四、简洁板书
板书上的内容就像演员排练时的“台词提示者”,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板书内容把所学的重点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重点提示,这对于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是十分有益的,如果是语法课,将语法结构板书在黑板上,会减少母语对于学习的影响。如果是一堂会话课,板书内容更能为学生提供语言操练的框架和丰富的替换练习,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趣。我们老师在一节课中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不可能全都写在黑板上,而且写得太多学生也无法分清主次。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黑板上应出世示的内容。应在课前精心设计,不应该随意出示。黑板上的整个布局、内容出现的顺序以及重要内容在黑板上的位置应考虑在内因为是小学生,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插入一些简笔画,让学生把比较抽象的英语语言用几副简单的图来表示,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是那么枯燥,也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把整个黑板画得很多,我们突出的还是英语,简笔画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在进行侵入式教学时,我的板书通常是题目和一些关键词,有时候会伴随一些简笔画等辅助教学,总之,黑板的大小是有限的,展示什么,如何展示教师应心中有数,在设计时内容的详略、去留、布局的调整都应事先考虑。一般把黑板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写重难点为主体部分,左边和右边为辅助部分。辅助部分可以较为灵活,并可以随时擦换,左边可以写课前导入,右边可以写小组竞争或补充材料。这样板书就不会太死板,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是画画得太多,就变成上美术课了
五、经验教训总结:
1、侵入式教学方法、形式有所变化,但还是较单
一、死板,对于比较抽象的文章没有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太多,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输出量不够。
2、对中差生的英语侵入式学习信心不足,比如,课堂提问没有特别注意中等生和后进生。再如课后预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都把侵入式英语阅读当成了副课,没有足够的重视,3、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量太少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4、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预习复习的学习习惯,另外由于小升初考试影响,学生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也不够。
六、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知识的学习,完善教学方案。
2、加强英语口语的练习,多听磁带,观看英文电影。
3、加强侵入式英语教学的课前备课环节,将所教的内容熟记于心,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及语言输出量。
4、多参加侵入式英语教学的听课学习与研讨,多余有经验的老师交流教学心得与方法。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中“联想式”教学法的运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联想式”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联想教学法,是以“联想”为主要手段,指引学习者将抽象的思维、或者生僻的词句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一种方法。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联想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调用、匹配先前已有知识体系,与新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记忆牢固度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联想式”教学法
运用
大学英语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使得大学英语从教者和学习者都处于极大的窘境。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基本处于教师讲解词汇含义、语法条目的结构以及课大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没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无法将庞杂的英语语言体系连接起来。因此,学到的语言知识亦是单独的、支离破碎的词汇与语法。因此,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从未停止,“联想式”教学法应运而生。“联想(association),就是将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联想法是运想象力在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诱发创造性设想的一种技法”。(郭爽,2010)因此,将英语语言体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增添学生学习的信心,学习效果则可以事半而功倍。
联想教学法运用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或想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图片、音乐、语言提示、设疑等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联想的氛围,提出联想任务,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联想与思考,最后要求学生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
一、“联想式”学词汇,牢固、准确,不遗忘。
万丈高楼平地起,词汇积累则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然而,记忆新单词的却让众多英语学习者望而止步。针对普遍存在的情况,笔者将结合具体实例来分析: 没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单词记忆的过程就会枯燥乏味,单词记住了很快就遗忘。即使掌握了单词的中英文拼写以及含义,但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却生搬硬套,或者未能掌握其准确情感色彩,实际运用错误。大部分学习者都会有此类情况出现,“合理联想,学以致用”则是制胜法宝。例如在讲授到“Scandal”一词时,学生课堂上能够准确记忆其拼写与读音,但课后运用该词的机会甚少,很快就会遗忘。因此笔者在讲授此词时,联想到了著名的“Watergate Scandal”事件,援引“Wikipedia”中的对该事件陈述给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在完成一则关于戴安娜遇难的英语新闻听力题目时,遇到了“paparazzi”一词,结合“联想法”给学生简单讲述了戴安娜遭遇车祸遇难的历史事件。通过此方法,首先给学生词汇学习找到了具体的语境运用实例,加强了学生的词汇记忆牢固度,还能扩充一些语言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联想式”学文章,浅显、易懂,领悟深。
篇章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历来研究颇多,前有有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后有现今倡导的任务型阅读法。但是在真实教学环境中,不可能单
一、孤立地运用任何一个教学或者学习方法。以笔者所教授的学生威力,学生语言基础不牢固,更欠缺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篇章理解过程中,困难较大。譬如,综合教程课本里有一篇文章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演讲辞,题目为 “Blood, Sweat and Tears”。该篇文章历来被奉为是经典之作,但文章中的词汇量大,语言修辞运用众多,句型结构复杂,在教授的时候难度较大。因此,在讲授的时候,“联想式”方法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课前进行“主题”联想。课前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设为预习主题,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有小组主题。例如:第一组的“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主题,第二组的“二战主要参战国及其联盟概况”,第三组的“二战的起始时间节点及大事记”,第四组则负责“丘吉尔首相生平及二战中大事记”等。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搜集,课中进行简短总结汇报,全体同学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分享交流相关信息,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相关知识,难懂晦涩的地方也可能变得清晰明了。其次,课中进行语言联想。在课前资料分享完毕之后,结合之前的背景知识,针对演讲稿题目中的 “Blood, Sweat and Tears” 三个词进行语言联想,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学生们则根据词汇谈到了战争的艰辛残酷,英国人民的决心以及世界人民的苦难等。教师引导学生将其答案整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进行不同的下阶段学习任务。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可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模拟演讲口语练习,有欠缺的班级则可以组织关键词,连词成句、成段,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总结等。通过语言联想,学生可以对比自己组织的语句或者篇章与文章的区别,学习原文中的遣词造句的方法,尤其是演讲词中的修辞方法。为加深文章理解带来极大的益处。
上文所述是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会比较深刻运用比较熟练的两点。当然,“联想式”教学没有完全固定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的教学环节。它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形式和讲授方法。只要具备“联想式”教学的基本特点,各种教学形式、讲授方法以及材料媒介都可灵活运用。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和方法,都应该抓住英语教学的核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为新内容做好铺垫和辅助。积极、有效的联想,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将具体英语词句与真实语境相联,由此及彼,便可达到温故而知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爽,联想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
2.刘亚利,联想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第四篇:问题式教学法
摘要】 依照新课标,英语教学改革主要体现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我常采用问题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主,采用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词】 老师设问题 学生思考解决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设置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教师重点讲解与点拨,当堂训练后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的新式教学法。由于这一教学法的开放性,很适合现在正在进行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我在教学中也努力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改革,现将我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做法阐释如下。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具体过程
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细致分析,细化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对应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并下发给学生---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教材,思考教师设定的问题---教师巡回提问学生,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引导与讲解---对学生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寻求正确的解答---教师总结---教师给出针对性强的题目让学生当堂训练---教师讲解巩固---课后师生再进行反思。
二、问题式教学法对问题设置的要求
1、问题的设置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疑难点设置问题,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留下深刻印象。这样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突出了。
2、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也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3、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确实有能力解决。能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不自觉的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再设置几个开放的、思维要求比较高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
4、问题的设置要抓住思维的发散点。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要忘我,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讲解问题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回答为切入点,要充分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予以深化,切不可撇开学生回答的内容,只顾自己解答问题。
2、教师讲解要注意在充分引导的基础上予以阐发。引导是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做法,也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讲解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知识强加给学生。
3、教师讲解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总结概括性。学生的回答毕竟是自己的日常语言,而学科语言对准确性的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语言予以提炼,以使它更精练更准确,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周密性的作用。
4、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他们尝试自主解答所设的问题,敞开思路,积极思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师要根据问题的类型、难易程度等决定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对较容易的问题教师可不必讲解、或一提而过;对一般及较难的内容则需要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启发等方法来解决;对难题通过课堂教师指引,课外阅读参考书等途径来解答,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即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同时还要对重要问题、基本问题进行强调或讨论.以加深印象。
5、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不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而鄙视或打击学生,要耐心引导学生,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同时人格上也得到健康的成长。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主动思考,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对所设问题有一定的理解,此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他们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7、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清晰、明潦的总结。这样做不仅避免了在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过全、过细,而且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这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但绝不是机械地回答所设问题。为了充分地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有关材料,一方面,丰富课堂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从中体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当堂训练后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问题式教学法”的灵魂是师生互动,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这种状态情境下的课堂教
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一种互相学习。通过教学过程中重新生成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耐心引导学生,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第五篇:探究式教学法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 叶天才
新教材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均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新课标强调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究活动已成为物理课堂中的主旋律。课堂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关于这种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应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是深层次的问题,笔者不敢妄语。但在这种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笔者认为有普遍性。现就一些具的问题及相应策略进行分析。
一、关于认识的问题和策略
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都包含有“概念、原理的知识”和“过程、方法的知识”,而且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科学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过程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品质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高。如果学生经过教育的过程之后,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结论并形成了对这些结论确信无疑的心态,那么这种教育不是对个性的发展与解放,而是对个性的控制与禁锢,因此,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新课标倡导这两类知识的统一。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建构过程,达成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和道德水平提高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是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过程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模型构建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究式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必然的。
在策略上,教师应把着眼点由“怎么教?”转移到“学生怎么学?”,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主攻。
二、关于探究式教学过程的问题和策略
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与科学探究有所不同。科学探究中,探究者并不知自己的探究结果会是怎样的,而探究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有着明确探究结果的,虽然这些结果学生并不知晓。如果没有达到这些探究结果,探究教学是不成功的。科学探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远比探究教学的情境复杂,无关变量特别多,而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一般是无关变量较少。大多数科学探究活动都以结论的得出而告终,而探究教学中这一过程并未完结,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挖掘教育的价值。
探究教学的实质是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方式,一般的程序应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每一个步骤中,学生都有若干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在各个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一)提出问题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同时也明确探究的目标。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问题,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在策略上,教师提供问题情境时,要注意做好下面几点:
1.导向性。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能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体现教材中潜在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可知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且必须努力探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太难会导致“启而不发”,使探究过程无法进行;太易则会使学生感到简单、乏味,从而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要适当控制变量的数量,无关变量要尽可能少出现,以免学生对问题情境产生太多的迷惑,增加了探究的难度。
3.程序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循序渐进,且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对于难点的问题设计还要逐层递进。把握好问题的程序性,程序过细,问题过于显露,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开展;程序过粗,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会影响探究的进行。
4.新颖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联系现实生活,注意真实性与生动性,力争开放、新鲜、奇特,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之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猜想,提出假设
这一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问题解决十分关键的一步,在策略上,首先是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若学生的注意偏离了目标,教师可给予简单的提醒,但这种提醒仅仅帮助学生不偏离目标而已,决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符逻辑的猜想与假设。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根据实验所得到的纸带上的点的间距变化,肯定它是加速直线运动,这种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在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进行点评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加速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时快时慢和均匀加速四种情形和从物体只受重力及这个力是不变的角度去思考推断。
(三)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是进行心智技能的学习,即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策略上,教师应以一个参与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个别重要条件可以言语提醒,但不要急于去干涉学生的活动。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实验设备。在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并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必要时,可通过讲评、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这一过程是完成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是探究教学中的难点。策略上,首先,要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间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通过交流,发现彼此间的差异,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因为在很多时候,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很难发现自己的缺陷,而当与别人交流时,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其次,要提醒学生注意到彼此间的不一致,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哪一种结论更正确?通过反思探究过程,反思推断的依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然后达成共识,并把结论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出来。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模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知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通过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学习分析数据的策略,得出结论的技能和进行小组合作的态度和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深远的影响。
三、关于探究式教学特征的问题和策略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1.探究是从问题开始,围绕问题解决展开,以验证猜想与假设为目标。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主线。教师要考虑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触景生疑,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情感是前提和基础。策略上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空间,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验证假设过程是学生心智技能得到发展和科学素养得到提高的关键所在,可锻炼学生的推理及批判思维能力。策略上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解决各种技术上的问题,避免学生盲目的活动,使活动紧紧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
2.开放性和指导性有机结合。探究式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会有怎样的观点,经常会是意料之外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但在探究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建立假设,如何验证假设等,学生不是生而知之的,它只能依赖于教师的诱导,逐步习得和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策略上要坚持开放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诱导,即所谓“变教为诱,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才能使探究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3.学生自主参与是主要形式。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它是通过“思考”、“活动”来学习的。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如观察、实验、讨论与交流、阅读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这种通过多样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策略上教师可将探究的内容问题化,以系列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探究的问题体系,熟悉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做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考虑通过怎样的问题讨论来纠错。
4.合作与交流是主要过程。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实验、讨论、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都是基于已有的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知识背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探究成果的时候,策略上要关注每个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方案和探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感到他的思想和劳动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鼓励大胆质疑。
四、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时间问题和策略
探究式教学,其探究过程是开放性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表明,这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最容易导致课堂结构的分散和课堂教学进度的滞后。因此,如何做好探究时间的分配、控制就成了探究教学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探究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策略上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使探究时间分配更切合教学实际的需要。首先,能把握探究活动的节奏。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探究教学时,要对具体的探究过程心中有数,能够比较精确地预估每一个步骤所需的时间,把握好整体时间的分配,使整个探究活动的节奏加快,转换自然,避免无为的时间浪费。
1.要对学生的探究知识准备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每一步骤中可能做出的反应要尽可能估计到,对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预想和心理准备。
2.要对变量进行控制,过少则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过多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造成探究活动的推迟。对探究活动所需的学习材料,实验器材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争取以最明了,最简练的语言或方式来使学生对问题情境和探究要求有清晰的理解,使探究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节奏进行下去。
3.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醒和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一个探究步骤转入到另一个探究步骤中去。其次,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专注时间。
4.对探究问题情境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使问题含有与学生原有知识的矛盾,引起探究兴趣和内在动力。
5.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气氛。教师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与学生合作,会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民主气氛。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最好让学生能够轮流主持,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探究负责,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更加积极更加专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6.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阶段性督察,对学生的探究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对探究活动能力低的学生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对注意力脱离探究活动的学生予以提醒,使其注意力回到探究活动上来。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目录
1提出
2教学过程 3教学设计 4缺点
5相关内容
1提出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探究式教学含义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四)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1、交流自学成果。
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
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
(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五)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如学习了课文后,我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
(1)自由读你喜欢的段落,抄写课后词语;
(2)摘抄并背诵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画一幅山水画;(3)写读后感或请你当一回导游写一段导游词。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留课外阅读的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课外阅读的作业,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积累词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留写日记的作业。日记是学生畅谈自己喜、怒、哀、乐的广阔天地,是学生诉说心里话、观察社会、评头论足的阵地,学生在写日记时觉得有话可写、乐写、想写。留写日记的作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4、留想象的作业。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后充分发挥想像力。3教学设计
(一)、目的性原则
充分考虑探究内容应达到的目的以及应发挥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科学方法。
(二)、部分探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创造条件选择一些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由于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的限制,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统的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
(三)、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整个实践与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同时,提高对教师人要求。教师应成为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和活动过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要求教师要努力寻找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之间最佳的结合点,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善于将各种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生活情景中的直接经验,并善于使学生将直接经验与所学的知识结合,力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原则
“发展的主体的主动行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主动构建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并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习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要求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并始终坚定“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最大潜能,人从而满足各种水平学生发展需要,使教学过程更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与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组织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进行,使教学具有时效性。
(六)、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原则 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创新。
(七)、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原则
一个可行的、高质量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必须以科学性作保障。科学性是指物理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等是科学工作者的,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的。
教育性原则是指探究活动要有教育意义,寓教育于探究活动之中。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原则要求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教育目的,把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起来。
4缺点
1、多数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在许多大班级实施时难度较大。
2、耗时比较长,在课时比较少的学科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只能够选择性应用。
5相关内容
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