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所中小学加入“典范序列” 英语教育回归“至简大道”
百所中小学加入“典范序列”英语教育回归“至简大道”
新学期开学,本市不少中小学的学生新添了一套英语教材。与传统课本不同,新教材完全由图文并茂的英文故事组成。这就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实验教材——《典范英语》。据了解,本市已有北京小学、清华附小、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北京二中等近百所中小学使用这套教材。学校怎么舍得占用金贵的课时领着学生读故事?理由很简单——较早把《典范英语》请进课堂的学校,已经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分数上,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比同龄的学生高出一大截。更神奇的是,他们并没有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面对实实在在的效果,越来越多中小学校要求加入到“典范序列”之中,寻求英语教育的“至简大道”。
英语学习可以
“一通百通”
英语教育专家曾经形象地比喻:“学英语就像烧开水。烧开水,开了就是开了,不用不停地煮;学英语,通了就是通了,不用没完没了地学。”那么,究竟怎样才算学“通”了?标准就是——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沟通交流。
如果说这个标准会令很多学了十几年、20几年英语的国人汗颜,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国华教授的一席话则更加令人深思:“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小学、初中,最多到高中,英语绝对能过关了。而且,高中阶段即使还要继续学英语,也应该大量阅读原版英文读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学。”
怎样才能把英语学“通”?精通9国语言的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经回忆道,他们年轻时并没有特意学打招呼、问路、点菜,但是遇到外国人的时候可以自由交流思想。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言之有物,“在我两年半的初中阶段,英文课是怎样进行的,我已经忘了,只记得课本是《泰西五十轶事》、《天方夜谭》、《莎士乐府本事》……”可见,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学习外语的方法炉火纯青。今天,英语学习之所以变成了那壶“煮不开的水”,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偏离了英语教育的“至简大道”。
“三个关键词”
突破学习瓶颈
《典范英语》为什么能够把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拉回“至简大道”?英语教育专家霍庆文先生给出了三点原因:
一是《典范英语》篇篇都是生动有趣、百读不厌的故事,吸引了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故事中真正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二是《典范英语》插图精美别致,幽默生动,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爱不释手,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三是《典范英语》改变了传统的费时低效的英语教育模式,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英语教育的路子和方法,让学生以故事为核心,通过整体学习和逐步积累形成语感,回归语言自然习得的本质。
从中,我们不难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兴趣、内容、方法。
英语教育专家认为,这套教材弥补了现行中小学英语课本的短板,从兴趣、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多管齐下,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所说:“《典范英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核心,融语言学习于故事之中,循序渐进,符合儿童自然习得语言的规律,是儿童学习英语的最佳材料。”
百所中小学受益
“典范模式”
从2007年启动《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六年多时间以来,全国已有数百所学校将《典范英语》请进课堂,仅北京就有上百所学校,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事实上,促使越来越多中小学选择《典范英语》的原因,就是《典范英语》实现了英语能力与成绩的同步提高。深圳市育才第一小学在深圳市南山区的一次单元考试中,学了五年《典范英语》的五年级学生平均分达到92.6分(满分100分),优秀率86%,而未学《典范英语》的六年级学生平均分仅为84.8分,优秀率只有62%。此外,五年级学生能认读的词汇量约3000词,而六年级学生仅为1500词左右。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在使用《典范英语》前,中考英语平均分只比第二名高1.3分,使用《典范英语》后,2012年中考比第二名高出25.12分。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使用《典范英语》后,2012年高考,英语实验班平均分比全省高出27分,取得了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
上海外国语大学原校长戴炜栋教授认为:“学英语没有大量的输入产生不了语感,表达时就会缺乏外国味。只学课本远远不够,应大量接触《典范英语》这种真实自然的原文材料,这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英语教育专家霍庆文也表示:“《典范英语》带给大家的不只是一套经典的教材,它还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的教学指导。正是这样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使得众多学校摆脱了英语教学停滞不前或落后的局面,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晨报记者 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