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评估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评估报告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课题组
节能减排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年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企业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体,而且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是企业应积极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十一五”规划已经结束。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企业执行节能减排规划的状况及在节能减排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对于指导和推动企业在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节能减排,完成规定的约束性指标,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国家制定下一步的节能减排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十一五”企业节能减排的总体状况与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高于10%,而能源消费年均增长低于7%,能源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根据国家发改委与环保部提供的资料,过去五年,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少消耗能源6.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19.10%,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和14.29%,其中,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总体上看,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
从企业层面看,通过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应用、开展能耗总量跟踪控制等,建立和深化能源管理体系,对节能减排指标进行分层分解控制,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日常管理,最终实现了良好佳绩,为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总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1.“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取得突出成效
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该活动是指国家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约一千家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其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一半。自“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开展以来,这些企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节能投入逐步增加。通过对千家中953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考核的综合评分,391家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占41%;456家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占47.8%;32家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占3.4%;74家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占7.8%。“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成为推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中央企业是节能减排的领跑者和排头兵
国务院国资委非常重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初期就确定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即到“十一五”期末,中央企业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其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化工、煤炭、建材等重点行业,要力争到2009年年末,提前完成上述目标。同时,国资委确定的30家重点耗能的中央企业,各项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他中央企业要围绕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污染物减排等重点,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为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3.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成果显著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工业占总量的70%左右,工业生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工业的节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十一五”期间,许多传统的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成果显著,不少行业提前、超额完成本行业的“十一五”规划约束目标。例如,电力行业于2009年年底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为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千瓦时降到340克/千瓦时,下降了8.11%。“十一五”前四年,煤炭行业少消耗了4.9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3亿吨。2009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的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15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1.4%。
二、企业节能减排的典型经验
“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大胆创新,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同时,形成了许多先进经验与成功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1.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从多方面着手调整产品结构:一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过快增长;二是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而后更新产品与生产力;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高技术产业。
2.依靠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的潜力非常大,不少企业做到了“三个加快”来发挥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一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二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三是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3.努力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具有能耗低与排放低的特点,被称之为清洁与高效的能源。一些企业通过努力发展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全新的方式降低了能耗与排放,并向社会提供了低能耗与低排放的产品与服务,在更大范围内降低了能耗与排放。
4.强化完善管理体系
着力强化管理、完善管理体系,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有关资料显示,管理节能对全部节能的贡献率能够达到15%,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节能方式和途径。目前,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节能管理的潜力都非常巨大。因此,强化管理、完善体系、落实责任、严格督查,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5.调整能源使用结构
企业在经营原有产品与服务的同时,通过能源原材料的结构调整与替代升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同样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案例。
6.改进生产布局
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横跨不同的区域与产业,而这同样为企业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有些企业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改进业务布局,取得了节能减排的显著成果。
7.推行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成本与质量,在开展节能减排上同样如此。一些企业的做法表明,推行绿色供应链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三、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因素及其评估
“十一五”以来,我国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应该说,节能减排的力度之大世界少有,成效居于各国前列。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与体制环境下,若干因素对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起到了有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行政力量是企业节能减排的首要推动力
虽然我国企业抓住近年来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相对落后。因此,许多企业依然把继续做大作为首要目标,加之高耗能与高排放的外部性质,使得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内部动力显得不足,但目前粗放的发展模式又的确难以为继。站在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现行的体制环境下,政府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节能减排的首要推动力。
为了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文件督促执行。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此后,各省也陆续颁布了相应文件。在行政问责制下,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地方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每年的考核结果交干部工作主管部门,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2.巨大投入是节能减排的直接推动力
节能减排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这方面,政府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巨大的财政资金投入,发挥了“有形之手”的引导功能,以明确的政策导向,减轻了企业的资金投入负担,并为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创造了必要的市场空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投入节能减排资金2000多亿元,带动全国各级政府与企业的节能环保投入,用最保守的数字来说是1.6万亿元以上,比“十五”期间增加了70%。国家科技计划累计安排节能减排研发项目经费超过100亿元,为国民经济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政府投入用于实施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形成2.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大力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4560万吨,普遍建设了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投运的脱硫装置达到4.6亿千瓦,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3.6亿支以上、节能汽车20万辆以及高效节能电机等节能产品。
3.法律法规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制度保障
在目前的经济与体制环境下,我国政府一方面利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同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把行政命令上升为法律法规,借助经济规律的力量推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全国人大于2007年10月28日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了 《循环经济促进法》。我国政府在强化法制建设推进节能减排上着力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尽快把实践中、改革中形成的节能措施和有益经验上升为法律,完善并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切实解决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二是完善标准,制定和完善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机动车等能效标准,组织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制定建筑物制冷、采暖温度控制标准等,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设立节能环保技术准入门槛提供依据。三是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依法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4.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约束力
由于国际市场的环保标准普遍高于国内,因此,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就成为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实行节能减排的重要约束力。例如,2003年2月欧盟颁布了《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在欧美的影响下,各国
纷纷出台产品能效和排放限制性标准,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球性的绿色壁垒已经对企业的能效和排放指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一系列法规、技术标准的出台,在客观上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与此同时,由于中国过去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等节能减排的标准设置较低,造成中国企业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环保标准方面激励不足,高能耗、高污染等环境敏感型行业的初级制成品在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比重。因此,只有采用符合国际贸易中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标准,中国企业才能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 “绿色通行证”。节能减排既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球化时代加快融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我国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地开展了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最终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应该说,“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察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各项动力因素,可以看出,行政机制是最大的促进力量,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确保了行政力量作用的可持续性。巨大的资金投入是节能减排的直接推动力。市场机制在企业节能减排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从长远发展考虑开展节能减排。
第二篇:“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评估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评估报
告
类别:行业要闻 日期:2011-11-21 0: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率:372 打印 关闭序 言
节能减排是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两项约束性指标。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企业是实行节能减排目标的主体,而且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也是企业应积极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十一五”规划已经结束。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企业执行节能减排规划的状况及在节能减排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对于指导和推动企业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节能减排,完成规定的约束性指标,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国家制定下一步的节能减排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十一五”企业节能减排的总体状况与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高于10%,而能源消费年均增长低于7%,能源消费增长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根据国家发改委与环保部 提供的资料,过去五年,我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少消耗能源6.3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约19.10%,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和14.29%,其中,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总体上看,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从企业层面看,通过淘汰高耗能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术应用、开展能耗总量跟踪控制,工序能耗对标找差,建立和深化能源管理体系,对节能减排指标进行分层分解控制,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日常管理等措施,最终实现了良好佳绩,为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总目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取得突出成效
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该活动是指国家对年综合能源
消费量18万吨标准煤以上约一千家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其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一半。自“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开展以来,这些企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节能投入逐步增加。通过对千家中953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考核的综合评分,391家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占41%;456家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占47.8%;32家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占3.4%;74家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占7.8%。“千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成为推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中央企业是节能减排的领跑者和排头兵
国务院国资委非常重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初期就确定了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即到“十一五”期末,中央企业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其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化工、煤炭、建材等重点行业,要力争到2009年末,提前完成上述目标。同时,国资委确定的30家重点耗能的中央企业,各项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他中央企业要围绕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污染物减排等重点,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为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贡献。央企不仅在规模上是所在行业的排头兵,同时成为了节能减排的排头兵,也很好地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3.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成果显着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工业占总量的70%左右,工业生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工业的节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十一五”期间,许多传统的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成果显着,不少行业提前、超额完成本行业的“十一五”规划约束目标。例如,电力行业于2009年年底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为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千瓦时降到340克/千瓦时,下降了8.11%。“十一五”前四年,煤炭行业少消耗了4.9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3亿吨。2009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的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15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1.4%。
二、企业节能减排的典型经验
“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大胆创新,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同时,形成了许多先进经验与成功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1.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从多方面着手调整产品结构:一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过快增长;二是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而后更新产品与生产力;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高技术产业。
2.依靠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的潜力非常大,不少企业做到了“三个加快”来发挥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一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二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三是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3.努力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具有能耗低与排放低的特点,被称之为清洁与高效的能源。一些企业通过努力发展新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以全新的方式降低了能耗与排放,并向社会提供了低能耗与低排放的产品与服务,在更大范围内降低了能耗与排放。
4.强化完善管理体系
着力强化管理、完善管理体系,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有关资料显示,管理节能对全部节能的贡献率能够达到15%,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节能方式和途径。目前,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节能管理的潜力都非常巨大。因此,强化管理、完善体系、落实责任、严格督查,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而迫切。
5.调整能源使用结构
企业在经营原有产品与服务的同时,通过能源原材料的结构调整与替代升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同样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国内企业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案例。
6.改进生产布局
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横跨不同的区域与产业,而这同样为企业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有些企业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改进业务布局,取得了节能减排的显着成果。
7.推行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成本与质量,在开展节能减排上同样如此。一些企业的做法表明,推行绿色供应链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三、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因素及其评估
“十一五”以来,我国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应该说,节能减排的力度之大世界少有,成效居于各国前列。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与体制环境下,若干因素对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起到了有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行政力量是企业节能减排的首要推动力
虽然我国企业抓住近年来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相对落后。因此,许多企业依然把继续做大作为首要目标,加之高耗能与高排放的外部性质,使得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内部动力显得不足,但目前粗放的发展模式又的确难以为继。站在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现行的体制环境下,政府就理所当然地从外部成为了企业节能减排的首要推动力。
为了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文件督促执行。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此后,各省也陆续颁布了相应文件。在行政问责制下,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地方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每年的考核结果交干部工作主管部门,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对千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经审核汇总后向社会公告,并结合评价考核,组织节能减排督察行动。
2.巨大投入是节能减排的直接推动力
节能减排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这方面,政府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巨大的财政资金投入,发挥了“有形之手”的引导功能,以明确的政策导向,减轻了企业的资金投入负担,并为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创造必要的市场空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投入节能减排资金2000多亿元,带动全国各级政府与企业的节能环保投入,用最保守的数字来说是1.6万亿元以上,比“十五”期间增加了70%。国家科技计划累计安排节能减排研发项目经费超过100亿元,为国民经济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政府投入用于实施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形成2.6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大力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4560万吨,普遍建设了火电厂
烟气脱硫装置,投运的脱硫装置达到4.6亿千瓦,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3.6亿支以上,节能汽车20万辆以及高效节能电机等节能产品。
3、法律法规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制度保障
在目前的经济与体制环境下,我国政府一方面利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同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把行政命令上升为法律法规,借助经济规律的力量推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全国人大于2007年10月28日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我国政府在强化法制建设推进节能减排上着力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尽快把实践中、改革中形成的节能措施和有益经验上升为法律,完善并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二是完善标准,制定和完善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机动车等能效标准,组织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制定建筑物制冷、采暖温度控制标准等,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设立节能环保技术准入门槛提供依据;三是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依法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4.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约束力
由于国际市场的环保标准普遍高于国内,因此,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就成为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实行节能减排的重要约束力。例如,2003 年2 月欧盟颁布了《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在欧美的影响下,各国纷纷出台产品能效和排放限制性标准,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全球性的绿色壁垒已经对企业的能效和排放指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一系列法规、技术标准的出台,在客观上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与此同时,由于中国过去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等节能减排的标准设置较低,造成中国企业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环保标准方面激励不足,高能耗、高污染等环境敏感型行业的初级制成品在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比重。因此,只有采用符合国际贸易中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标准,中国企业才能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节能减排既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球化时代加快融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我国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地开展了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最终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应该说,“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是多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考察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各项动力因素,可以看出,行政机制是最大的促进力量,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确保了行政力量作用的可持续性。巨大的资金投入是节能减排的直接推动力。市场机制在企业节能减排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从长远发展考虑开展节能减排。
四、进一步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建议
回顾“十一五”期间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不可否认,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还不充分;促进节能减排的机制还不健全,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企业自身的动力机制还有待增强等。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仍将快速增加,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增速偏快,结构性污染仍将十分突出,给我国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污染减排消化增量的任务相当艰巨。为此,“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二五”规划为企业节能减排指明了方向与着力点。对于企业而言,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切实担负起节能减排的历史使命。要通过研究高效、低耗和低排放的制造技术,开展过程环境友好产品、节能减排等的深度策划和研发,在降低能源环保系统成本、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副产资源循环利用、做好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等诸方面做出新贡献。
有效开展“十二五”期间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最有效办法就是转换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国家要从“十一五”期间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的角色中逐步退出,而出台更多的鼓励性政策与配套资金的支持来引导企业,要更加突出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主体地位。大企业要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更加注重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政府、协会等有关方面要围绕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开展工作,注重制度配套,形成政策合力,实行分类差别监督。从企业自身看,应当把自身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主动积极地开展节能减排。
第三篇:节能减排项目评估报告
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
节能减排绩效评估项目
技术报告
申报单位: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
申报时间: 二O一O年三月
目 录
情况简介 „„„„„„ „„„„„„„„„„„„„„2 1 本技术领域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 „„„„„„„4 2 技术和工艺流程特点„„„„„„„„„„„„„„„„5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或设计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分析„„„„„„„„„„„„„„11 5 鉴定和专利授权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4 6 研究开发、中试和推广应用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4
情况简介
1)企业概况
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三六工厂,创建于1966年,原军队一级企业,2007年初改制成立际华三五三六职业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是四川省最大的职业装研发和生产企业,国家服装行业100强企业,专业从事军队、公安、司法、检察、税务、工商、邮政、铁路等行业职业装、外贸服装的设计、开发和生产,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是我军历次换装的重要供货商,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单位。公司注册资本5523万元,总资产26342万元,年生产能力400万套(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3226.8万元,利税2447.39万元。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我公司生产用燃煤锅炉、供汽管网及附件,是1992年设计和安装的,限于当时的生产模式与规模,锅炉技术等条件,公司配置并联运行的两台燃煤锅炉,一台为2吨,一台为4吨,从1993年开始运行至今已有17年之久,一方面锅炉老化,部分链条、炉排已损坏,耗煤量大,产汽量少,热转化率低,加上供汽管网及附件损坏严重,跑冒滴漏,热损失严重,气量不足,用汽出水等问题严重,既远远不能满足公司生产规模和形式的需要,又造成燃煤能源浪费大;二是公司位于城市市区内的人员居住密集区,燃煤锅炉排放的SO2、粉尘等影响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三是受“5.12”地震的破坏,燃煤锅炉的烟囱发生倾斜,引风机外壳和底座都不同程度的移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通过购置和安装1套WNS4-1.25-Q燃天然气蒸汽锅炉,淘汰原有的燃煤蒸汽锅炉,改造后的锅炉使用脱硫天然气,结合绿色锅炉水处理技术,从而实现SO2和灰分的零排放,消除环境污染,同时也杜绝安全隐患。
通过应用“一 汽三用”技术和“蒸汽节能器”,对供气管网及附件进行全面改造,彻底解决能源浪费和用汽出水的难题。4)项目名称、总投资 及实施时间
项目名称:锅炉及热力管网改造
项目总投资:244万元(其中:锅炉47万元;主管网改造11万元;7个车间蒸汽管网及附件改造186万元)。
项目实施起止时间: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 5)项目实施工艺流程图
燃气锅炉——蒸汽——管网——分汽缸——车间流水线供汽(前段设备)——蒸汽节能器(余汽)——供中部分用汽设备——蒸汽节能器(余汽)——尾部设备——回水箱(锅炉)。
DN100,DN80,DN40,DN32,DN20无缝管及附件。蒸汽自动补偿器,蒸汽自控换压器,蒸汽尾汽控制器。
1、本技术领域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
据统计,欧美日等国锅炉燃气者约占85%~95%,美国有工业锅炉50多万台,生活锅炉130多万台,主要燃料为天然气。我国锅炉以燃煤为主,约占锅炉总容量的95%以上,燃气的锅炉普及率不到5%。国外锅炉用煤炭一般是低灰低硫的优质煤,环境污染相对较小,我国锅炉用煤炭品质低劣,灰分通常高于22%,甚至达到40%以上;硫分一般高于1%,有时高达3%~5%,国内燃煤锅炉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锅炉燃料由燃煤改为脱硫天然气,该项技术既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也是必然发展趋势。
凝结水回收装置和蒸汽疏水阀是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的重点项目。大多数工矿企业都要使用蒸汽作为热源,凝结水排放和回收问题对企业的生产环境、产品质量及生产成本都有很大影响。以蒸汽为热源的热力设备大量排放蒸汽凝结水,这些水既是宝贵的软水资源,又含有大量可利用的热能。系统较复杂,投资改造费用较高,推广难度较大,但作为应用技术,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
根据绿色锅炉水处理技术发展战略,对零排污热水锅炉水处理技术,零排污蒸汽锅炉水处理技术,全循环无结垢锅炉水力排灰方案,零排污无堵塞湿法脱硫技术等加大应用开发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零排污蒸汽发生技术使锅炉蒸汽发生系统运行方式由大量排污情况下运行(开环运行)改为封闭循环(闭环)运行。该技术改变了锅炉必须在大量排污工况下运行的传统模式,是锅炉水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从蒸汽发生的源头上杜绝污染,消除或减少离子交换再生废盐水、溶盐废水、反洗水、冲洗水、连续排污水、定期排污水和污染凝结水等的排放,抑制凝结水回收系统管道金属腐蚀,消除铁离子对凝结水的污染,实现高热值、高品质的凝结水能够回收至锅炉作为锅炉的补水,可明显减少锅炉燃料消耗,减少软化水用量,降低蒸汽生产成本,改善锅炉水质状况。由于锅炉水质状况的改善,大大减少锅炉排污及排污造成的热能损失,提高锅炉效率,使锅炉运行更加安全,回收蒸汽凝结水,还可以提高给水品质,达到零排污。、技术和工艺流程特点
2.1锅炉选型
原煤锅炉设备老化,耗煤量大,热效率低,烟尘排放浓度高,烟气黑度超标,实际产汽不足,且年久失修,无论是从节能和是环保角度都很有必要进行改造。常见天然气的成分是:CH4占88.832%、C2H6占5.567%、C3H8占3.711%、C4H10占1.78%、C5H12占0.054%、N2占0.056%,低位发热值为54391KJ/Kg,天然气燃气锅炉比煤炭锅炉有非常明显优越性,天然气在使用前通过除去固体杂质、脱硫、脱CO2、脱水等处理后再燃烧,美化生产工作环境,几乎可以实现SO2、灰分等污染物的零排放。因此我们首选了节能环保的燃气锅炉,淘汰了老式耗能和污染严重的煤炭锅炉,2.2剩余蒸汽的回收
通过蒸汽管网技术改造即蒸汽热力系统热量回收技术的实施,实现节能降耗,减少能源浪费,减少大气污染,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我们把车间的单个工位疏水阀,改为群式疏水,大大减少了疏水阀,不免了疏水阀漏汽,降低了管网的成本,减少了蒸汽的浪费,在每条流水线是进行了分段疏水,用前段的余汽经过换压器将剩余蒸汽品质提高,用在第二段设备群上,再剩余的尾汽和冷凝结水在由回水管回到锅炉房进行再利用。在生产车间看不见冒汽冒烟的地方,净化了空气达到了环保,这样就大量节约了蒸汽,也就节约了燃料,减少了燃料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或设计参数
3.1节约锅炉设备的投资
由于天然气锅炉一般设计时选用较高的炉膛容积热负荷,使炉膛
体积减少,同时不存在受热面的结渣、污染、磨损等问题,烟速选择可较高,而使对流受热面减少,因而当锅炉容量相同时,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价格较低,锅炉不需配置吹灰器、出渣设备、除尘器等附属设备,这对新设计或改造后的锅炉均可节省投资。对于天然气的锅炉,其燃烧系统中天然气是由LNG站连续供应的,无需燃料堆场和贮存设备,也无需燃料制备系统。3.2在运行、调节及降低发电成本方面有一定优势
天然气的锅炉,各种辅助设备少,从而减少了用电量,同时燃料一般不需要预热,因而节约了用汽或用电。天然气锅炉负荷的适用性强,系统内调节灵活,使全系统经济性好,同时天然气是经过处理的燃料,因此钠、矶、硫等少,锅炉不会产生高温或低温腐蚀,不存在结渣,可以选用较高炉膛出口温度和较低的锅炉排烟温度,而使锅炉效率提高,连续运行周期长,如果采取措施再回收排出烟汽中的水分,可作为淡水资源,解决部分补给水问题。3.3减少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量及费用
由于不会结渣,不会产生高温或低温腐蚀,目其燃烧系统简单,因而锅炉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量及费用大为减少。
在设备投资方面,由于天然气的可爆性,所有天然气管路必须严格密封,并必须有检漏装置;锅炉房也必须有检测漏气的装置及完善的通风设备;锅炉必须有严格的启动顺序控制系统及防爆系统,此外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减压装置及流量调节阀均应装设隔音装置以减少噪音。火焰辐射能力对炉膛设计及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选择与设计起
着决定性作用。各种燃料火焰的辐射能力主要取决于燃料的碳氢比C/H,燃料的C/H值高,燃烧火焰的发光能力就大。
煤的主要可燃成分是固定碳,重油的主要成分是芳香族或环己烷类的碳氢化合物,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丙烷等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二者的含氢量差别相当大,煤的含氢量为4%,重油为12%-14%,天然气则达20%以上,因而它们的C/H值也差别很大,煤的C/H值为12-14,重油的C/H值为 6-7,天然气的C/H值则仅为3-4。在燃烧时,煤粉火焰由于煤粉颗粒在灼热状态下发出连续光谱的强烈固体辐射;重油燃烧时,因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易于游离出氢而裂解成碳粒,其作用如煤粉粒了一样,形成发光火焰;而天然气燃烧时,因饱和碳氢化合物的碳联结紧密,难于裂解而形成碳粒,即使有少量碳粒,其粒度也仅为0.O1-0.08um,因而如果预混效果好时,燃烧火焰为蓝色的半发光火焰,若未预混而燃烧时,则其火焰为黄红色的半发光火焰,两者的辐射能力均很弱,因而在燃烧室中吸热较少,但由于燃用天然气时所产生的水蒸汽较多,在辐射室中辐射则比油炉强烈,因而总体上炉膛总辐射受热仅稍弱于煤粉炉或油炉。3.4炉膛设计的热力数据选择
燃用天然气的锅炉,一般对炉膛型式无特殊要求,仅辐射受热面布置时要考虑其辐射性能而进行一些调整,但一些热力数据选择可以高些。一般设计炉膛时需考虑儿个热力数据:
炉膛面积热流量qv=BQ/V,对于燃用天然气锅炉一般取1046x103-2093x 103W/m2;采用备用重油燃烧方式选下限,一般为1046x103-1465x103W/m2之间。
炉膛断面面积热流量qf=BQ/F,一般选择范围为33487x103-41858x103W/m2;
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一般选择在1100℃左右,同时炉膛一般采用微正压炉膛。
3.5天然气锅炉的安全措施
由于天然气易漏泄、易爆炸的特性,燃用天然气的锅炉特别要重视防爆与安全。采取的措施有:顺序启动与停炉控制、运行火焰检测、安全联锁、管道自动检漏、锅炉周围气氛中可燃气体含量的自动检测与报警。国家对安全与防爆有严格的规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燃用液化天然气的锅炉所要求的安全措施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3.5.1防止可燃气体漏到炉外并发火的安全措施
锅炉周围应采取通风好的设计结构;采用有焊接接头的管道;标定危险区域,包括:设置灭火设备、设置漏气检测与报警设备、采用防爆电器、划定禁火区域等。
3.5.2防止未燃气体积聚在炉内并爆炸的安全措施
防止不稳定燃烧,包括:采用保持最低燃料量的结构、设置监视炉内工况的监视屏、采用合适的燃烧方式、联锁和报警装置、炉膛主燃料切断保护(保证不熄火、防止炉内压力过高、保证最低空气流量等)、压力、流量单独控制、采用燃烧器自动控制(控制一次风档板、设置火焰检测器、采用合适点火装置、采用燃烧器自动进口阀及排放管路的双重结构等);防止未燃气体漏入炉内,包括:采用燃烧器自动进口阀及排放管路的双重结构、采用合适的点火装置、炉前气体管路上设置排气阀、布置主切断阀、炉前燃料管路检漏及启动时自动吹扫联锁等。3.5.3辐射与对流受热面的调整
由于辐射性能的差异,烟速选择的差异,以及炉膛相关热力数据的选择和排烟温度选择等因素,必须对辐射与对流受热面进行必要的计算并作相应的调整。3.5.4燃烧及燃烧系统
燃料在炉膛中燃烧,进行化学反应和能量的转移,同时通过传热实现能量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上述的炉膛设计、燃烧器及燃烧系统的设计均是十分重要的。燃烧器及其系统对能量转换起巨大作用,而在能量转换中需注意儿方面问题:给定气体燃料的种类、特性和状态,燃烧器的结构与燃烧过程所需的动力学特性相适应,气体燃料与空气或氧气之间传质的规律性,燃烧系统的设计。此外,炉膛设计与 10
燃烧器及其系统设计以及其运行方式还需考虑如何减少NOx和SOx的产生。
目前国内外常规天然气燃烧器主要分旋流式和平流式两大类。各类燃烧器又有各种流派。而我们选用的是国家密名优产品太湖锅炉WNS4-1.25.燃烧器在炉膛的布置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有前墙布置、两侧墙布置、四角布置、底部或顶部布置等。在设计和选用燃烧器时,要注意防止燃烧器振动,重视天然气流量的计量与调节,还要注意天然气燃烧时对大气的污染,以及排烟中回收水等问题。
关于燃烧器系统的设计则主要考虑其正常运行和安全防爆问题,一般必须把输气管道内的高压天然气降压,以适应所采用的燃烧器的要求,同时必须有完善的安全与检测装置。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分析
4.1燃气锅炉与燃煤锅炉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一是由于燃气中的灰分、含硫量和含氮量均比煤中的含量低,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粉尘量极少,排放出的烟气比较容易达到国家对燃烧设备所要求的标准,使用燃气锅炉可以大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二是燃气锅炉的炉膛容积热强度较高,由于烟气污染小,对流管束不受腐蚀和结渣,传热效果好,燃气燃烧产生大量三原子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的辐射能力较强,而且排烟温度低,使其热效率 11
明显提高。
三是在节约锅炉设备投资方面:①燃气锅炉可选用较高的炉膛热负荷,从而缩小炉膛体积。因不存在受热面污染、结渣、磨损等问题,可选用较高的烟速,减小对流受热面的尺寸。通过合理布置对流管束,使燃气锅炉较同容量燃煤锅炉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设备投资明显减少。②燃气锅炉不需要配置吹灰器、除尘器、出渣设备和燃料烘干器等附属设备。③燃气锅炉使用管道输送的燃气为燃料,无需燃料储存设备。在供给燃烧前也无需燃料加工制备设备,使系统大为简化。④由于无需燃料储存,节省运输费用、场地及劳动力。
四是在运行、调节及降低供热成本方面:①燃气锅炉的供热负荷适应性强,在系统内调节灵活。②系统启动快,减少预备工作带来的各种消耗。③由于附属设备少,又无燃料制备系统,因而用电量较燃煤锅炉要低。④不需要加热燃料及燃料烘干所用的蒸汽,蒸汽消耗较少。⑤燃气内杂质较少,锅炉不会发生高、低温受热面的腐蚀,也不存在结渣的问题,锅炉的连续运行周期长。⑥燃气计量简单准确,便于燃气供应量的调节。
五是在减少设备维修、保养方面:①燃气锅炉燃烧系统设备简单,因而需要维修保养的项目少。②由于不存在结渣及高低温受热面腐蚀,因而不需要由此而更换受热面的管件及空气预热器的元件。将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 在改造前SO2为452mg/Nm3,改造以后SO2<11 mg/Nm3,含尘量前为206 mg/Nm3,改造后基本为零,改造前排渣量42Kg/t, 改造以后没有排渣量,对运输费用大量减少:对空
气的污染大量减少,由于减少了主体的附属设备和燃料及废渣运输设备对环境的噪声已大量的减少。保护了环境,净化了空气。
对车间的蒸汽用换压器等设备将蒸汽进行更好利用,把单工位疏水该为群疏水技术,根据相关技术资料证明,疏水阀疏水,有相当一部分蒸汽在疏水的同时被疏水带到回水管,蒸汽浪费严重。在国外比如日本也在用群组疏水的方式,将老式的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将疏水该为群组疏水,应是当今服装行业蒸汽系统的主流。
4.2从锅炉运行使用的经济性分析来看,一般使用5年以上的中小型燃煤锅炉已经不具备改烧燃气的价值。我国许多城市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控制中小型燃煤锅炉的建造,被列入拆除范围内的锅炉基本上都是使用年限较长或者是炉型已经淘汰的产品。通过对锅炉的热效率进行检测和剩余使用寿命进行评估,与新上燃气锅炉的经济性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简单地通过更换燃烧器的方式来改成烧燃气的锅炉的方法已不可取。燃气锅炉是燃煤锅炉的理想替代产品。燃油锅炉的热效率虽然也较高,但其排烟对大气的污染远大于燃气锅炉,而且燃油锅炉同样存在着油料运输和储存的相关问题,使其失去了长远发展的优势。
4.3项目投资收回经济指标分析
总投资:244万元。其中:主管网改造11万元;锅炉47万元;车间蒸汽管网改造7个车间186万元。改造前耗标煤108吨,耗电5853Kwh改造后耗标煤78吨,耗电3600Kwh,月节约标煤30吨,月节约电2253 Kwh,按每吨标煤650元计算每年节约23.4万元,按每0.7
元/Kwh元计算每年节约1.9万元,减少主管网热损失每年节约3.9万元,改造后每年共计节约29.2万元;预计8年左右收回投资.4.4项目实施后社会效益分析
将燃煤蒸汽锅炉改为燃气蒸汽锅炉,极大的减少了CO2、SO2及粉尘的排放量,几乎达到零污染排放;同时将单工位疏水,改为群疏水,节约疏水器、止回阀,减少了跑冒滴漏,既节约了原材料又清洁了工作环境,达到了节能降耗,提高蒸汽品质,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鉴定和专利授权情况
该项目暂无专利授权。该技术项目实施后,经公司内部考核,节能、节水与能耗等各项经济指标符合项目预期,排污指标经绵阳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完全符合预期,减排效果明显。研究开发、中试和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实施后,经过公司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本项目符合我国政府当前重点支持发展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且经济效益明显,建设项目投资构成合理,外围公用动力配套齐全,工程规划切实可行,环保、节能等措施落实,且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其技术应用是成功的。
第四篇:衡山县节能减排“十一五”工作总结
衡山县节能减排“十一五”工作总结
衡山县发展和改革局(2011年4月)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十一五“期间,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县围绕工矿企业节能减排和湖南省湘江流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这一工作重点,按照市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集思广益,多方挖潜,周密计划,认真落实,通过5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和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标任务
按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内容,我县到2010年底,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394吨,排放总量在2005年排放2652吨的基础上削减258吨,削减率10%;COD排放总量控制在2814吨,在2005年排放3311.69吨的基础上削减497.629吨,削减率15%。
二、节能减排完成情况
1、工业节能
“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在节能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节能技术改造工程,达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县工业万元产值降低能耗在15%以上。
(1)对工业造汽锅炉进行工艺改造
一是鸿城纸业、宇科纸业、绿衡化工等生产企业,分别对4T、6T、8T锅炉改烧原煤为稻壳,技改投资小,但产生效益明显,各企业节约煤均在7000-9000吨左右,现节约了原煤,又充分利用了废弃料、而且烧稻壳比烧煤的成本节约30%以上,同时还大大减少废气排放量,实现SO2为零排放。
二是金贝尔公司制汽车间以“三废混燃炉”取代原有4T和8T燃锅炉,年节约标准煤12000吨,同时,二氧化碳达到全部回收使用,又减少了烟尘排放480吨/年,年节约成本在1000万元以上。
(2)窑炉改造
三和瓷业成功改造窑炉烧原煤为汽化工艺,投入改造费不足50万元,进行汽化锅改造,现每天节约成本1000元左右(约1吨煤),而且燃烧温度高,提高了瓷器表面光滑度、光洁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效益。
(3)生产节能产品为用户节能
飞鹰新能源科技公司生产的沼气浮罩和节能灶具,就是一个获得国家专利的节能产品,如沼气浮罩的使用,能使沼气完全燃烧利用,提高沼气利用率20%以上。
(4)节电改造
一是绿衡化工、鸿城纸业等企业充分利用电机上增加变频器,降低用电负荷,如鸿城纸业成功将三个37KW电机改
为11KW电机,年节电达57万度,价值60万元以上。
二是广泛推广节能灯具,以降低用电量。“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推广各式节能灯具2万台/套。
(5)实行差别电价
我县重点用电企业的电价问题,已经执行国家相关用电价格政策,如金贝尔公司日用电量在10-11万度左右,现执行的用电价分别为:丰水季节0.28元/吨,枯水季节0.36元/度,平水季节0.32元/度。
2、废水污染物减排
“十一五“期间,我县通过一是新建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是对造纸企业废水污染专项整治,三是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项工作,进行污染治理的企业达到28家,其中包括衡阳莱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湘华厂、湖南省鸿城纸业有限公司、衡山县宇科纸业有限公司、衡山县湘江纸业有限公司、衡山县浩天纸业有限公司、衡山金贝尔化工有限公司、衡山县嘉兴矿业有限公司及后山片矿产品加工企业等。通过对这些企业新建和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做到所有生产废水全部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共完成削减COD6632吨,削减率37.51%。
3、废气污染物减排
“十一五“期间,我县废气污染治理包括金贝尔公司的三废混燃炉建设、造纸企业的锅炉燃煤改烧谷壳工程、嘉兴矿业的锅炉拆除工程、长江水泥厂的立窑废除改建粉磨站、百瑞达公司日用陶瓷生产窑和烤花窑拆除工程。到2010年底,共计削减SO2 440吨,削减率21.49%,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减排目标任务。
4、重金属污染治理
2009年通过对我县所有企业的摸底取样调查,确定我县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名单,并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整治。包括衡山县宏达塑料制版厂和衡山衡顺塑料制版有限公司,到2010年底这两家企业均已完成整治,其中衡山宏达制版厂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废水处理设施,衡顺制版公司整体搬迁进工业园,重新建设了厂房和废水处理设施,做到了达标排放。
二、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精心部署。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召开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及时传达省、市节能减排文件和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我县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县减排领导小组组长、县长周骥亲自安排布置全县减排工作,强调要把造纸、化工企业的治理作为重点减排项目,切实抓好减排工作的落实。县政府、县人代、县政协领导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了多次现场检查和督导,县环保局党组成员对污染治理企业实行包于负责,做到一周一调度,一周一检查,确保污染治理减排项目按期完成。
2、狠抓宣传,强化服务。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
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发放节能减排宣传册,增强了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加强对重点污染物排放大户的跟踪服务,特别是对纳入湘江流域综合整治的造纸、化工企业和矿产品加工水污染整治企业,实行重点整治和跟踪服务,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联合执法,对已通过环保设施验收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堵绝企业停运环保设施和偷排、超标排污等现象的发生。
3、提高门槛,源头控制。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减排工作措施;一是严格把好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关,为此我县对新建项目一律先经县建设项目评审小组审核,对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宁肯牺牲经济利益也不准入。二是在把好环境影响评价准关的同时,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跟踪服务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的落实。
三、存在的问题
1、节能减排投入不足。在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上级财政安排的补助和引导资金较少,与减排任务还不相适应,未能有效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污染减排。
2、节能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体上还处于被动状态。
3、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影响了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普及。
第五篇:节能减排报告
医院节能降耗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院为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医院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医院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建立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使降耗工作不断深入开展,较好的完成了节能目标。现将2012-2014年来节能减排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节能减耗思想学习,促进医院生态文明建设。2012-2014年期间通过医院内网、宣传栏、宣传条幅、科室会议等途径组织人员学习节能减耗思想二十余次,同时我院在门诊、医技、住院大楼公共区域张贴节水节电宣传标语900余份,组织医院节能减耗巡查20余次。
二、落实节能工作。
1、节约用电
(1)优先采用环保、节能型电器和设备,逐步淘汰高能耗和低能效的设施、设备。减少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办公室设备的待机能耗。其中在2012年—2014年中我院新旧院区安装及更换人体感应开关个、程控开关个、室外LED灯带余米、室内LED灯9余盏、显示屏(叫号、宣传屏等)0余面、节能灯 余盏、电子日光灯4余盏;更换变频空调余台、变频冰箱余台。
(2)办公室、会议、诊室、病房等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尽可能少开灯或不开灯,室内亮度足够时不再开灯,离开办公室要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灭,防止“长明灯”现象。
(3)加强用电设备管理: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内温度控制标准,除特殊用途外,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并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非工作时间、节假日不开空调,离开前半小时关闭空调。提倡每少开1小时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定期对空调进行节能清洗,提高空调能效。2节约用水
(1)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其中在2012年—2014年中我院安装及更换感应水龙头、淋浴器等1450余个、感应便池600余个(变频水泵30个。
(2)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机组7台、太阳能管采热面积900㎡,采取定时送热水措施,每天两次专人负责给全院职工和患者供应开水,较好的节约了水资源。
(3)培养节水习惯,随用随关,加强巡查尽量减少自来水管、水龙头滴、漏现象,在用水区域设置节约用水标识。3公务车辆节能
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办法,提倡同一时间、同一方向用车科室拼车同乘,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尽量减少车内空调使用率减少油耗,加强对全院车辆燃料、维修、保养费用支出的检查,阻塞漏洞。
医院节能减排工作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中2012年—2014年我院在同等建筑面积及人员数量使用量计算:单位节水28%,节电31%、公车费用减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