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
只待蓦然回首
在生命的纵横阡陌,踽踽而行,或见落花翩跹衰草盘桓,或经流水人家榆柳娉婷,或恍然听见悠远山谷中传来的黄鹂声声清啼,或一路尘满客袍。在行途的终止,我站定身子,蓦然回首,曾经的舟车劳顿原来是用以抵化一个明媚的春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们或许都曾像格林兄弟,在面对零碎的情节,无法预知它与未来有怎样的串联。对看似白费的努力不免心灰。可是,这联系一直都存在着,如一条透明的丝线纵贯历史的长空,酬我们以璀璨的银河,只待蓦然回首,验证曾忠于心声的无悔。
几时看过《康熙大帝》这壮阔豪迈的帝王史诗,惊羡于作者非凡的叙事能力和渊博的才学。后来才知。作者凌解放,学历尚低。在下放农村的年代里,他用劳动之余研读了许多古文史书。谁也无法理解这样的痴迷能为那个萧艾遍生的年岁带来什么。而就在一次研讨会上,凌解放突发奇想将目光投向那个开创盛世的康熙大帝。以二月河为笔名,那些了然于心的史料经帙真如河流般汇成浩瀚壮丽的海洋。他填被的、又岂只是一个帝王的寂寞?他是为文学的画卷上那空白的一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蓦然回首,那些枯坐灯下的岁月仿佛都充盈了起来,饱满而鲜艳。
人们常常以为,成功多带有偶然性、殊不知,智慧女神的光芒更胜过幸运女神的眷顾。只有始终撇试身外的杂音,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也许《格林童话》的成功就不会来得那样迟。事物的联系与发展总是暗藏奥秘玄机。横陈在我们面前的荆丛,萦绕于身畔的夜雾,甚至由自我衍生的孤独,都是命运的安排。当我们剥落虚无,触摸心壁上的纹脉,点亮梦想,哪怕灯火阑珊,也必定能照亮一寸欣喜的脚印。
当我摊开掌心,无数的掌纹仿佛凌空而起,泛着萤火,交织成神秘的幻象;霎时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古镇,转瞬又融成玉龙雪山的清澈雪水,忽而一面经嶓扬起庄严的图腾,最后耸立起一座孤崖。我临崖垂望。崖下是一面澄静深蓝的湖面。我可以窥见,那一个钟爱诗词,沉醉文学的青衫少女,凌波而来,在历史蓦然回顾中,化羽涅盘……
第二篇: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 只待蓦然回首
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只待蓦然回首
在生命的纵横阡陌,踽踽而行,或见落花翩跹衰草盘桓,或经流水人家榆柳娉婷,或恍然听见悠远山谷中传来的黄鹂声声清啼,或一路尘满客袍。在行途的终止,我站定身子,蓦然回首,曾经的舟车劳顿原来是用以抵化一个明媚的春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们或许都曾像格林兄弟,在面对零碎的情节,无法预知它与未来有怎样的串联。对看似白费的努力不免心灰。可是,这联系一直都存在着,如一条透明的丝线纵贯历史的长空,酬我们以璀璨的银河,只待蓦然回首,验证曾忠于心声的无悔。
几时看过《康熙大帝》这壮阔豪迈的帝王史诗,惊羡于作者非凡的叙事能力和渊博的才学。后来才知。作者凌解放,学历尚低。在下放农村的年代里,他用劳动之余研读了许多古文史书。谁也无法理解这样的痴迷能为那个萧艾遍生的年岁带来什么。而就在一次研讨会上,凌解放突发奇想将目光投向那个开创盛世的康熙大帝。以二月河为笔名,那些了然于心的史料经帙真如河流般汇成浩瀚壮丽的海洋。他填被的、又岂只是一个帝王的寂寞?他是为文学的画卷上那空白的一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蓦然回首,那些枯坐灯下的岁月仿佛都充盈了起来,饱满而鲜艳。
人们常常以为,成功多带有偶然性、殊不知,智慧女神的光芒更胜过幸运女神的眷顾。只有始终撇试身外的杂音,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也许《格林童话》的成功就不会来得那样迟。事物的联系与发展总是暗藏奥秘玄机。横陈在我们面前的荆丛,萦绕于身畔的夜雾,甚至由自我衍生的孤独,都是命运的安排。当我们剥落虚无,触摸心壁上的纹脉,点亮梦想,哪怕灯火阑珊,也必定能照亮一寸欣喜的脚印。
当我摊开掌心,无数的掌纹仿佛凌空而起,泛着萤火,交织成神秘的幻象;霎时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古镇,转瞬又融成玉龙雪山的清澈雪水,忽而一面经嶓扬起庄严的图腾,最后耸立起一座孤崖。我临崖垂望。崖下是一面澄静深蓝的湖面。我可以窥见,那一个钟爱诗词,沉醉文学的青衫少女,凌波而来,在历史蓦然回顾中,化羽涅槃„„
点评:
这是一篇抒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散文。开篇文采斐然,化用古代诗词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接着从事物间的联系谈成功的偶然性与自我发现的意义,从凌解放(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的故事诠释主题。结尾再以诗化散文的手法照应开头。文章语言优美富于变化,作者以文采取胜,善用修辞手法,有些句子采用诗歌“陌生化”手法,富有意蕴,句式灵动变化,议论时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又有散文的飘逸结构,读来爽目,引人深思。
第三篇:“只待蓦然回首”优秀作文及点评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只待蓦然回首”优秀作文及点评
【作文题目】:
材料题: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的假设,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否有联系,最后却求证不了,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再印几万次,发行几亿本,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格林童话》。自己选个角度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
只待蓦然回首
在生命的纵横阡陌,踽踽而行,或见落花翩跹衰草盘桓,或经流水人家榆柳娉婷,或恍然听见悠远山谷中传来的黄鹂声声清啼,或一路尘满客袍。在行途的终止,我站定身子,蓦然回首,曾经的舟车劳顿原来是用以抵化一个明媚的春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们或许都曾像格林兄弟,在面对零碎的情节,无法预知它与未来有怎样的串联。对看似白费的努力不免心灰。可是,这联系一直都存在着,如一条透明的丝线纵贯历史的长空,酬我们以璀璨的银河,只待蓦然回首,验证曾忠于心声的无悔。
几时看过《康熙大帝》这壮阔豪迈的帝王史诗,惊羡于作者非凡的叙事能力和渊博的才学。后来才知。作者凌解放,学历尚低。在下放农村的年代里,他用劳动之余研读了许多古文史书。谁也无法理解这样的痴迷能为那个萧艾遍生的年岁带来什么。而就在一次研讨会上,凌解放突发奇想将目光投向那个开创盛世的康熙大帝。以二月河为笔名,那些了然于心的史料经帙真如河流般汇成浩瀚壮丽的海洋。他填被的、又岂只是一个帝王的寂寞?他是为文学的画卷上那空白的一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蓦然回首,那些枯坐灯下的岁月仿佛都充盈了起来,饱满而鲜艳。
人们常常以为,成功多带有偶然性、殊不知,智慧女神的光芒更胜过幸运女神的眷顾。只有始终撇试身外的杂音,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也许《格林童话》的成功就不会来得那样迟。事物的联系与发展总是暗藏奥秘玄机。横陈在我们面前的荆丛,萦绕于身畔的夜雾,甚至由自我衍生的孤独,都是命运的安排。当我们剥落虚无,触摸心壁上的纹脉,点亮梦想,哪怕灯火阑珊,也必定能照亮一寸欣喜的脚印。
当我摊开掌心,无数的掌纹仿佛凌空而起,泛着萤火,交织成神秘的幻象;霎时是我魂牵梦萦的江南古镇,转瞬又融成玉龙雪山的清澈雪水,忽而一面经嶓扬起庄严的图腾,最后耸立起一座孤崖。我临崖垂望。崖下是一面澄静深蓝的湖面。我可以窥见,那一个钟爱诗词,沉醉文学的青衫少女,凌波而来,在历史蓦然回顾中,化羽涅磐„„
【点评】:这是一篇抒情浓郁,诗意盎然的散文。开篇文采斐然,化用古代诗词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接着从事物间的联系谈成功的偶然性与自我发现的意义,从凌解放(二月河)创作《康熙大帝》的故事诠释主题。结尾再以诗化散文的手法照应开头。文章语言优美富于变化,作者以文采取胜,善用修辞手法,有些句子采用诗歌“陌生化”手法,富有意蕴,句式灵动变化,议论时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又有散文的飘逸结构,读来爽目,引人深思。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第四篇: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
2010年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及指导
作者 张明常 刘曙光
【中考文题】
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请以“听听_________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按要求作文。
2010年1月27日,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他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而成为人们记忆中永恒的“守望者”。在他的生命里,他守望爱情、守望责任、守望淡泊„„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守望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二选一的选题作文。这种作文命题方式,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张扬个性、吐露真情的导向完全一致。它为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展示真实水平,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命题。
第一道作文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先补全题目,然后作文。此题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没有设置审题障碍。“听听”即仔细地听,聚精会神地听,类似题目早已有过。此题要出新,关键是要学会寻找突破口,学会转化,将之转化为自己最擅长且最能驾驭的文体,并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作文。就题目看,本题宜写成记叙类文章。内容安排上可以倾听自然界的声音,如风雨雷电等;可以倾听人类社会的声音,如师长的叮嘱、同学的劝慰、友人的关切、社会的警示等;也可以倾听实实在在的声音,叙写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亲人、对祖国、对生活、对美好河山等事物的热爱之情;还可以虚写,选择几个片段,撷取历史上几个有名的人物,写出对善良、诚信、感恩、宽容等高洁品行的价值判断与追求。
第二道作文题是话题作文,就此题而言,比较宽泛,考生要学会切分话题,将大话题切分为一个个子话题,可以切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如“守望曹操”“守望老舍”;可以切分为写事的记叙文,如“守望童年”“守望初三”;可以切分为写景的散文,如“守望春天”“守望风雨”。同时“守”“望”二字本身是动词,比较实。若照实来写,有时不易出彩,所以考生可以变换角度,考虑实题虚写。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间接铺陈,这样容易摆脱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景,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给读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特别提醒考生的是:对于二选一的选题作文,考生要在宝贵的考试时间内,快速选定题目,不要举棋不定。考生应该以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内容为选题的标准,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高分作文一】
听听吆喝的声音
一考生
我居住的地方历史悠久,所以,一些古朴的吆喝声会时常传入耳中。听着那些吆喝声,总是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并因此充满活力。
小巷子纵横交错,两旁排满了楼房。因为居民很多,所以小摊贩儿、修理工、收购废品的人便特别钟情于此地。
清晨,居民刚起来,小巷中便传来很有韵致的吆喝声。巷子的这边传来一声:“旧铜、旧铁、旧铝卖么!”这是一个衣着破旧但特别和蔼的女人,推着板车,一边吆喝,一边走。虽然板车上装了不少东西,但她推起来却丝毫不费力气。这边的话音刚落,那边又走来一个男的,同样推着板车,板车上放着一些报纸和纸板,吆喝着:“收纸板、报纸哦!”他和前面的那个女人走的是不同的方向,或者说那是同行的禁忌吧,以免抢了彼此的生意,从而伤了和气。
到了中午,便出现了新的吆喝声。这会儿,磨剪刀的推着自己特有的“独轮车”闪亮登场了,这么多的吆喝声中他的吆喝声最具个性。他经常唱一首自编的小曲:“磨剪子嘞,磨菜刀!”一声完毕后,清了清嗓子,接着再唱。这会儿是吃饭的工夫,菜刀不仅要磨,米也是午饭的主要角色,卖米的虽然喊得简单,但声音却特别厚实,“米要不要——米——”
我时常在想,如果所有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会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呢,是不是可以称之为“生活交响乐”呢?
另一个热闹的地方莫过于菜市场了。临近傍晚,快要收摊的那会儿,菜农都铆足了劲儿吆喝。这边传来一声:“大白菜最后两个,五元,五元!”那边也不甘示弱,叫喊着:“山东大白菜,特价四块五,快来买啊!”一浪高过一浪的吆喝声回荡在菜市场的上空,仿佛是山中的汉子在对山歌,令人精神奋发。
充满了古声古韵的吆喝不仅是民俗特色的显现,也突出了劳动人民勤劳的精神和积极奋斗的乐观态度,它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成功启示
这篇文章亮点有二:
一、贴近生活,选择材料。作者所写的都是一些我们常见的小商人,都是一些我们常听的吆喝声,这是多么平常啊,但作者却敏锐地把它们选入到作文中,从而演绎出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好作文。
二、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文章如果仅仅写各种各样的吆喝,那只是流水账,但结尾一段水到渠成地道出了吆喝声背后所蕴涵的社会意义。这不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挖掘出了文章的深意,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文章的“身价”,从而获得了高分。
【高分作文二】
窗儿上的守望
一考生
今夜无月,那边窗棂上,谁在驻足守望,守望心中惆怅,瞬间心跳的感觉;守望内心彷徨,接近死亡边缘的窒息;守望心中的他,情意缱绻的情感„„今夜,注定无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千年前,李清照在守望,守着她和丈夫的最后誓言。她是那么肝肠寸断,刻骨铭心,好似赴汤蹈火,奋不顾身。她为何义无反顾,因为丈夫答应过她,他会回来。然而一年又一年,遥遥无期。
辛弃疾在守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他在守望边关,盼望上场杀敌,守望祖国统一,守望内心男儿自强之心,只可惜,他始终没有盼来。
李煜在守望。一生把自己交给艺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守望灵魂深处的自由,内心角落的平静,可又怎容他,只怪自己身不由己,一辈子在遥望,却始终望不到彼岸的自由境界。
今夜无雪,那片草地上,谁还在守望?守望使人心碎;爱人的一声承诺,望冬日早些过去,春暖花开,望宇宙无垠,神秘莫测„„今夜,不同寻常的夜。
今夜寂寞,失恋的人在守望。内心柔软的角落在滴血,在经历了相识—相爱—分开后,内心最初最纯洁的地方已布满灰尘,心已不再为谁动,守望的人最终还是没有来,是愧疚,还是正和另一个人在另一片草地上相望?今夜,注定心死。
曾经是谁在唱“洛阳城旁的老树根”,这像回忆般延伸;是谁在唱“前朝记忆度红尘,伤人的不是刀刃”;是谁在承诺和你在一起,是谁在愧疚“对不起,我爱你”。时间冲不走回忆,就像漏斗从不因为外界阻挠而停止流动的步伐。
今夜,谁在窗儿上守望?
成功启示
这篇文章亮点有二:
一、事例丰富,分析独特。文中作者截取了几个事例,从李清照写起,一直写到现代,内容饱满。特别是对李煜这一事例的分析,可谓标新立异。这告诉我们:对历史的思考不能囿于陈见,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富有文采,底蕴深厚。作者善于运用语言,不但娴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而且用诗句来为文章添色。巧引古诗,深化意境,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这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平时多读、多背一些古诗词,考场上信手拈来,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
第五篇:成都市中考满分作文-薪尽火传
薪尽火传
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绑在藤蔓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
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一回事,人的骨肉最终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三世乃至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
有位革命者写过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对精神传递最好的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烈士们前仆后继?那一串数不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着革命的精魂。我们的眼前似乎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其实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辈的生命之薪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
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需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传递下去,便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有多少个丛飞?多少个焦裕禄?多少个任长霞?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递给我们以及子孙后代。
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为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
薪尽了,火仍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的生命在世界上镌刻的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个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去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暗。
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传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