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论物质条件是多么贫瘠,爱和友谊都一直存在《草房子》观后感
《草房子》观后感
无论物质条件是多么贫瘠,爱和友谊都一直存在。
——题记,《草房子》是根据曹文轩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在油麻地小学中,老师与孩子的爱和友谊。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把《草房子》中一个个零散的故事给穿了起来,增加了其连贯性,使爱的精神得到了更好的诠释和升华。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就是杜小康家境没落,然后逐渐成熟和桑桑生病这两件事。杜小康原本家境富裕,但似乎是由于商品质量不好而没落了。于是,父亲杜生和没有了供杜小康继续上学的钱,就让他辍学,并且为了谋生,父子俩去远方放鸭。我想,对杜小康来说,最可怕的并不是家境的没落,而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突然摔到了最底层,一个渴求知识的人突然无从获得知识。我知道,这种落差是如此的悬殊,肯定让人感觉很彷徨,很无助,很痛苦。许多人肯定是承受不住的。然而,杜小康却坚强的挺了过来,尽管他也有过哭泣,但最终,他在痛苦的磨砺中变得更加成熟。我一直认为,夕阳下,杜小康捧着鸭蛋的手,是影片中最美的图片。
而桑桑生病这件事一样值得回味。如果说杜小康的事件体现的是个人的坚强与成长,那么桑桑的事就体现出了集体的温暖。在桑桑被认为得绝症的那段时期,各种爱都向他涌来:老师与同学的关爱,父母与妹妹的疼爱……而桑桑在各种爱中,也懂得了坚强。其中的几个镜头,虽然平凡,但让人感到温馨,尤其是最后一个镜头,桑桥接住桑桑棕色的尿液,脸上那开怀的笑容。相信许多人看到这都会会心一笑吧,生活中,父母不也一直这样关心我们吗? 总而言之,《草房子》就是一片爱的交杂,虽然看起来毫无章法,但其中包含的温暖依然震撼人心。
我明白了,爱像阳光一样,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