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乳制剂提高抗肿瘤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范文
微乳制剂提高抗肿瘤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学号:0907110056姓名:张燕平
【摘要】微乳是一种制备简单、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的、液滴粒径小于100nm的特殊乳状液,作为药物载体,能够提高药物贮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并且增加疗效。本文综述了微乳制剂抗肿瘤药进展。
【关键词】微乳;生物利用度;抗肿瘤药
微乳(microemulsion,ME)是由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和水相组成的澄明或带乳光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其粒径多在10~100 nm之间。微乳是一种理想的靶向缓释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制备成微乳制剂,可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不必要分布,同时提高病变部位血药浓度,减小药物毒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微乳的这种分布方式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利用,并具有靶向性。近年来,提高抗癌药物的局部浓度及对癌细胞的选择性,减少全身的毒副反应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
[1]展。
1微乳的微观结构及测定
1.1微乳微观结构微乳是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系,微观上依靠表面活性剂界面膜而稳定的微滴所构成。一般情况下,微乳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4部分组成。
1.2微乳结构测定微乳的微观结构测定,要测定其微观结构和乳液类型,以及液滴的大小和外形及分布,必须借助于先进的分析技术,目前用于研究微乳结构和性质的分析手段和技术有很多。主要包括:电导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NMRFT-PGSE法,冷冻饰记电镜法及散射法等。另外,散射法包括几种方法:小角度核散射法,照片关联能谱法,匀时光散射法。较新的研究方法还有X射线散射、电子显微镜、正电子湮灭、荧光探针法、NMR、ESR、超声吸附、电子双折射等。口服给药
2.1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微乳作为口服给药的载体,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口服给药后可经淋巴吸收,从而克服了首过效应以及大分子药物通过胃肠道上皮细胞膜的障碍,使药物可以直接被机体利用,多数情况下其吸收比片剂或胶囊剂更迅速、更有效。该剂型很适合儿童和不能吞服固体制剂的患者服用。微乳作为药物载体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或蛋白质类大分子药物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5-氟尿嘧啶(5Fu溶液的3倍。注射给药
3.1肿瘤组织靶向
紫杉醇是通过促进细胞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来阻止癌细胞分裂的药物。一般情况下注射紫杉醇,在肿瘤部位和正常组织均有分布,组织选择性差,导致血液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等副作用。李立民等[3]分别以嵌段(聚乳酸聚乙二醇)和非嵌段(聚乳酸)共聚物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包载紫杉醇的纳米粒,与市售注射剂为对照,考察大鼠单剂量腹腔注射7.5 mg/kg后,心、肝、脾、肺、肾、髂淋巴结等组织的药物分布情况,以Re表示在某一器官或组织内纳米制剂与市售注射制剂的药物分布比值,结果表明两组纳米粒制剂的淋巴组织靶向效率均比市售注射剂高。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可明显增强药物淋巴靶向性,靶向效
率Re=7.01,并显著减少肝(Re=0.31)、脾(Re=0.42)等组织的分布,而且Cmax和AUC分别为市售制剂的4.17倍和5.56倍。普通共聚物纳米粒靶向效率Re=
3.49,Cmax和AUC分别为市售制剂的2.83倍和2倍。普通共聚物纳米粒靶向性与微粒对淋巴系统的天然趋向有关;而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纳米粒淋巴靶向性更显著是由于其表面存在亲水柔性外壳,被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吞噬机会减少导致淋巴引流摄取的机会大为增加。
MDDS静脉注射,可延长药物在体循环系统或靶部位停留时间的作用。研究一种新型的聚合脂质纳米粒(polymerlipid hybrid nanoparticle,PLN),采用抗癌药多柔比星为模型药物,将其分散到硬脂酸和三硬脂酸甘油酯中制备PLN,使用实体瘤模型研究了多柔比星PLN、空白PLN和多柔比星普通制剂的药理作用,发现多柔比星PLN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肿瘤生长延迟时间相对普通制剂延长了1倍(P<0.01),并且导致肿瘤细胞坏死,有杀瘤作用,毒理学研究表明采用多柔比星PLN注射给药,药物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因而系统吸收少,毒性较普通制剂大为减小。
3.2缓释作用
朱艳等[4]采用复乳法(W/O/W)制备了胸腺肽α1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微球,1个月的体外累积释放达90%以上,可以达到缓释作用持续1个月的效果。长春瑞滨酒石酸氢盐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癌药,但是体内半衰期很短,细胞毒性大。这些缺点限制了它的临床使用,采用冷冻均质法制备了长春瑞滨酒石酸氢盐SLN。药物释放试验表明药物持续48 h缓慢释放,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窗内,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强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采用PEG修饰的各种微粒体系利用聚乙二醇的长链在脂质体表面形成空间位阻和亲水保护层,能阻止体内免疫细胞对脂质体的识别和摄取,从而延长药物体内滞留时间的研究报道数量众多,如托泊替康PEG修饰长循环脂质体、柔红霉素PEG修饰脂质体[5]和PEG修饰纳米囊。
3小结与展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乳增加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及其靶向缓释性能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微乳是一种理想的靶向缓释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制备成微乳制剂,可达到较高的稳定性,能使药物免受降解,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小药物毒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微粒给药系统的兴起与发展,为攻克肿瘤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在肝癌治疗中,微粒具有很好的肝脏靶向性、缓释性及本身的可修性,可以使药物在肝脏的浓度明显提高,疗效显著增强,药物的副作用也明显减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粒给药系统会成为抗肿瘤靶向研究的热点,为靶向制剂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辟一个新的时代。参考文献
[1] 伍三兰,黄璞,陈华庭.脑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2):1951-1953.[2] 李文浩, 何应.5-氟尿嘧啶口服微乳的制备及其大鼠肠吸收作用研究 [J].中国药房 , 2008, 19(7): 501-503.[3] 李立民,陈庆华.紫杉醇PLA、PEG嵌段共聚物纳米粒腹腔注射的组织分布
[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38(3):185-190.
[4] 朱艳,鲁莹,钟延强.胸腺α1缓释注射微球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7,42(2):211-215.
张华,齐宪荣,张强.柔红霉素长循环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学报,2002,37(4):2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