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行政学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A《史记》)上。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D、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A、欧文)。
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C、威尔逊)。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C、《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B、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A、《行政学导论》)。
1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B、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3.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D、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4.公共行政环境的(C、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B、里格斯)。
1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D、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D、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B、工业社会)。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A、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B、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D、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A、非赢利性)上。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C、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A、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D、上述三者,即ABC)。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B、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D、英国)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A、美国)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半总统制)。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A、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C、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B、德国)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D、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B、特殊型)的行政区。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
点。
38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D、选任制)。39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A、委任制)。
40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委任制)。
41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C、考任制)。
4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决策权力)。
4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44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C、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45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B、部外制)类型。46部外制是(D、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A、英国)。
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中国)。
4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5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D、英国)。
5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C、英)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5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D、2006年1月1日)53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A、临时方案)。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B、追踪方案)。5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D、领导决策系统)。
5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准备阶段)。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B、实施阶段)。
5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纠正偏差)。6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B、横向沟通)。
61(D、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2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A、确定评估对象)。63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A、准备阶段C、实施阶段E、总结阶段)。64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行政协调B、行政控制C、行政沟通E、行政指挥)。
65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A、微观控制D、宏观控制)。66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A、口头汇报C、个人观察D、书面汇报E、统计报告)。
67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A、行政工作人员B、组织绩效C、信息D、工作E、财务)。
68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质量控制B、标准控制C、成本控制D、程序控制E、计划控制)。69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单向沟通C、双向沟通)。70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上行沟通B、平行沟通C、下行沟通)。
71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B、组织结构障碍C、心理与语言障碍D、职位与专业障碍)。72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A、层级结构的协调B、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C、人际关系的协调E、各种资源的协调)。
7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A、社会监督)。7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
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D、跟踪监督)。
75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B、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76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77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C、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78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C、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79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B、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80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分别给予处分。
81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D、中央预算)。
82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税法)。8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A、2003年1月1日
84据考,法治一次是古希腊人(C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85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86目标管理方法是(D德鲁克)于20实际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87从20世纪(C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立法B、司法C、行政)三种权力。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怀特C、汤姆森D、西蒙E、斯密斯堡)。3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时期,也有人称为(A、X理论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C、科学管理时期)。4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离观点的公共行政学代表人物是(B、古德诺D、威尔逊)。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B、魏劳毕D、怀特E、费富纳)完成的。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B、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C、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D、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E、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公共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B、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A、政治制度B、政党制度E、政治文化)。
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A、文学艺术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教育)。
11组织文化包括(B、法律意识C、组织观念D、价值观E、道德感情)。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B、政治统治职能E、社会管理职能)。
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B、文化职能C、社会职能D、政治职能E、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A、无知和非理性B、外部性问题C、公共物品的提供D、市场垄断和专制价E、不平等问题)。
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A、民主职能B、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C、政治统治职能)。
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执行国际经济政策C、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A、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B、奴隶
社会的行政体制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A、中央政府体制B、地方政府体制D、行政区划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B、比利时C、加拿大D、泰国)。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津巴布韦D、阿根廷)。
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A、芬兰B、赞比亚C、奥地利D、冰岛E、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B、自治体地方政府C、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E、行政体地方政府)。
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C、特殊型D、发展型E、传统型)。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A、梅奥B、巴纳德E、西蒙)。
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A、非正式组织理论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D、社会人理论)。
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B、非正式组织理论C、权威接受理论E、组织平衡理论)。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非政府性B、组织性C、非营利性D、志愿性E、自治性)。
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减免税收B、委托公共事务C、辅导监督D、补助E、法律管制)。
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32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B、权力性影响力D、非权力性影响力)。
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奖惩权力B、归属权C、专业知识权E、合法权力)。
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A、社会技能B、智力C、个性D、社会背景E、任务定向)等特质。
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领导作风理论B、领导系统模式C、PM型领导模式D、四分图理论E、领导方格理论)。
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B、莫顿E、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A、民主式的领导作风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E、专制式的领导作风)类型。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A、道德素质B、文化素质C、身体素质D、心理素质E、政治素质)。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部内制B、部外制C、折中制D、党统一领导制)。
40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A、法国C、瑞士E、德国)。
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B、严格考核、功绩晋升C、政务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D、人事分类、依法管理E、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B、职位分类E、品位分类)。
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C、法国D、英国)。
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B、美国C、中国E、日本)。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A、越级晋升制B、考试晋升制C、年资晋升制D、功绩晋升制E、综合晋升制)。
46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A、近姻亲关系B、直系血亲关系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E、夫妻关系)。
47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A、廉B、绩C、勤D、德E、能)。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A、参与政务B、处理事务E、搞好服务)。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奖惩教育工作B、组织实施工作C、协调控制工作D、检查总结工作E、计划安排工作)。50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E、不确定型决策)。51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D、个人决策E、集体决策)。
52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C、非程序性决策E、程序性决策)。
53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经验决策D、科学决策)。
54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A、领导决策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E、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5决策方案一般有(B、临时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积极方案)。56社会监督的主体是(A、公民个人B、各民主党派C、各社会团体D、新闻机构E、政协)。
57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A、事中监督D、事后监督E、事前监督)。
58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C、跟踪监督E、现场监督)。
59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A、临时报告B、综合报告C、专题报告D、年度报告E、工作简报)。60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A、独立审查B、事中审查E、事后审查)。
61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A、检查权B、建议权C、调查权D、行政处分权)。
62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A、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C、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63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A、工作监督B、法律监督D、政治监督)。64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D、地方公共预算E、中央公共预算)。
65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A、政策审核B、体制审核C、指标审核D、技术审核)。66税收的基本特征有(B、无偿性D、固定性E、强制性)。
67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A、单一税制D、复合税)。
68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B、定率税D、配赋税)。
69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A、中央税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D、地方税)。
70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A、国防费B、行政管理费C、经济建设费D、社会文教费E、其他支出)。
71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A、签订采购合同B、选择采购方式C、确定采购需求D、履行采购合同E、效益评估)等阶段。
72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A法律保留:B法律优先:C职权法定:D依据法律:E职权与职责统一)73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B法定程序的审查C 滥用职权的审查 D法定权限的审查 E法定依据的审查)
74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A技术方法B行政程序C决策树法)
75行政方法的特点有(A科学性。B民主性C。创新性。D系统性。E技术性)
76行政基本方法包括(A行政指令方法。C法律政策方法。D经济方法)77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A稳定性。C合法性。D强制性。E简便性)78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A行政计划准备 B决定计划 C考核奖惩 D检查监督 E执行计划)79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分为*(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 中期计划)
80行政方法的基本手段主要有(行政指令手段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思想手段)
81按照行政计划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地方计划 中央计划 资源计划)
82从行政计划的内容上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社会计划 经济计划 资源计划 国防计划)83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ABCDE)84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85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比较法 ;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 行政职能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
86下列属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单位费用测量法; 计件费用测量法; 人均费用测量法)
87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
88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BCDE)89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比德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
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参与管理;对话民主;公民社会;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简答
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
2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答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依法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
3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外部性问题。
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3、公共物品的提供。
4、无知和非理性。
5、不平等问题。
4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5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1、意识形态职能;
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
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6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7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①补助;②减免税收;③委托公共事务;④法律管制; ⑤辅导监督。
8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①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②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③负责制定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④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⑤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⑥做好协调工作。9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构成?①政治素质 ②文化素质③道德素质④心理素质 ⑤身体素质 10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
2、知人善任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4、功绩原则;
5、依法管理原则。
1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
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12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以下要点:(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只有具有特定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才能实施一定的行政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13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14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15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组织、委托组织和公务员;(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16简述法制行政的特点?
1、职权法定
2、法律保留
3、法律优先
4、依据法律
5、职权与职责统一
17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18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19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论述
1试分析政府失效的表现?
1、政府成本过高。政府的大多数的行政目标是模糊不清,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这样使政府和成本和效益都很难计算。而且政府活动的涉及面广,行政目标的变量多,比较复杂,需要的成本具有很大的弹性。政府往往希望多办事情,扩张权力,扩大管理范围,这样就追求扩大财政预算,而效益却无法确定。正因为成本与效益分离,往往会出现行政成本过高的现象,造成浪费。
2、政府的低效率。由于政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定出低质量的公共政策。因为政府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公共政策执行部门执行不力,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等。这些都是造成政府低效率的主要原因。
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资源配置领域,因为信息不完全,政府的配置效率比市场低。
4、寻租。寻租活动不是经营活动,是寻租者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进行寻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寻租者在政府的庇护下获取高额利润,消费者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政府付出了政治成本,社会付出了道德成本。
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政府通过强制力进行再分配也可能出现另一种不公平,就是政府利用强制力将富人的财富转移到穷人的手中,或者将穷人的财富集中在强势集团的手中。政府失效也是经常出现的,不能用一个失效的政府去管一个失效的市场。
2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和管理国家的各种公共事务,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事务,由政府组织和管理。社区建设、扶贫救困、减灾救灾、环境保护、医疗建设、食品和药品的安全、社会保险等、没有政府的组织和管理也是不行的。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另一种公共物品是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这是政府最基本的作用,生存权和财产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他不容被违法剥夺政府执行有关法律,制定公共政策,打击那些以各种手段非法威胁或剥夺他人的生命和私有财产的不法行为,使最基本的人权得到保障。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尽管政治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很快,可是具有主权的国家依然存在,尽管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可以通到全世界每个角落,但是战争的威胁也没有消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然受到威胁,因此政府作为国家主权和领土捍卫者的角色丝毫没有减弱,政府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政府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制定目标,进行规划,制定政府予以规划和引导,进行宏观调控,政府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资源配置,同时政府也是国家经济活动的协调和仲裁者,维护市场的正常的经济秩序为公平的自由竞争提供保障。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和新技术与高效率,这样必然使财富集中在那些有头脑、有技术的人的手中,为了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者或不能靠劳动维持生活,或丧失劳动能力群体的生活,政府对他们进行必要地补助,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为社会提供公平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如果没有社会公平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也就不可能有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了社会公平对发展的重要性。
3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和分部化的基本问题是处理好以效率为中心的层级隶属的程度与部门设置的限度,也就是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层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这是公共组织结构的关键问题。1.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任何国家的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层级化原则设计的,无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都是如此。管理层次的划分必须适当,必须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准则,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管理层次过少,则会造成分工不明确,职责和权力不清,管理过于僵化,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管理层次过多则会造成信息流通不畅,程序复杂,公文旅行,政策执行力不足,难以监督和控制,滋生官僚主义等弊端。更有甚者,会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2.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幅度的划分是行政目标的分解,是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扩大,也是一种行政分权。它的目的是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扩大管理职能,使管理更加有效率。但是,管理幅度过宽,部门或人员过多,管不过来,则会造成难以应付的局面。甚至会出现本位主义,各自为政,部门利益,机构臃肿,权力交叉,互相牵制,责任不清等问题。3.管理幅度过窄,则会造成上级对下属干涉过多,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下属则无法自主地进行工作。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4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第一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行政管理有领导、决策、指挥、执行、协调和监督等环节,但是在所有这些环节中,行政决策是最重要的,是关系到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个行政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行政决策开展的,都是为了落实行政决策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的,行政决策是公共行政的起点,第二,行政决策主导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不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而且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渗透在各种行政功能的运作中,但其他的行政管理功能并没有消失,依然具有其独立性。第三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一言兴邦,一眼丧邦。”就是说一项行政决策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也可以使国家衰败灭亡。一定程度上说,行政决策确定是关系到国家成败和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1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2行政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3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行政管理成效的高低。第四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都必须通过政府予以贯彻执行,政府必须把国家的政治决策转换为行政决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5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行政指挥使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至的重要手段,需要有个部门、各地区和各工作人员的有机配合和协调一致,保证行政执行的一致性,就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行政指挥。第二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行政指挥在执行系统中起着导向的核心作用,行政指挥的角色扮演的如何,决定了行政执行的效率和质量,行政指挥必须利用自身地位和资源的优势,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把各个组织部门和各种执行人员行为引导指向决策目标。第三行政指挥是高质量的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行政指挥必须了解实施行政决策的客观环境和工作环境,充分认识执行决策的限制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坚持决策标准的前提下,灵活地贯彻执行决策目标,不能一任何借口降低决策标准,更不能修改和篡改行政目标。第四,行政指挥使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行政执行活动必须依赖一定的行政资源,如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减少浪费,直接影响着行政执行的效果,行政指挥可以合理调度和使用这些资源。第五行政指挥使衡量行政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政策制定之后,负责执行的行政领导者决定因素,行政执行的过程就是把行政决策具体化的过程,这就要求行政领导者必须由比较高的政策水平,能够准确而 全面的理解和解释政策,并且能够在坚持决策目标和决策标准的条件下灵活的贯彻执行行政决策。6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答:行政沟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第一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发现行政问题,确定行政目标,优化决策方案,都需要掌握丰富真实的行政信息,第二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在行政执行阶段,只有通过有效的行政信息沟通,才能保证执行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才能协调好公共组织和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第三,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行政管理并非仅是少数领导者的事情,所有行政人员都是行政管理的主体,能够获得必要的行政信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工作而且更会使他们产生尊重感和满意感,7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第一依法监督第二自主行使监督权,行政监督机关师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的主体,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它依法拥有自主行使监督职权的权力,第三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重证据。就是注重事实。就是充分收集和掌握证据。第三重调查研究,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环节。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第一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的受法律保护第二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第三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收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是行政监督机关在查处违法违纪 案件等 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行政监督机关师维护法律的专门机构,通过严肃惩处违法违纪者,可以给监督对象以正确的导向,是违法违纪者及其他人员认识到法律是必须遵守的,违反了就要受到惩处,从而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遏制和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行政监督机关必须把履行职责同要达到的目的统一起来。行政监督机关通过监督监督在发现、揭露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对违法违纪者给予应得的惩罚的同时,要通过发现问题、执行法律,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原因,研究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的对策和措施,以改善公共行政管理。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他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行政监督工作的基本保证,人民群众对监督对象违纪执法和工作情况的好坏最为了解,因此,监督机关必须通过各种形式提取人民群众对监督对象的反映和意见,认真受理其控告、检举。从而把行政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行政监督机关应当支持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各种积极性。
8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行政监督在公共行政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监督能有效的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公共行政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行政机关急起工作人员依法、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维护 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行政监督正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对行政机关极其工作人员进行有力地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第二,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行政功能监督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和任务就是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维护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的正确实施,第三,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先决条件是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忽视政治稳定,消极腐败现象泛滥,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和社会动荡,监督机关通过惩治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维护政治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监督。
9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第一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行政效率是公共活动的起点,也是落脚点。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都必须讲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都必须讲效率,不讲成本、不讲效率的政府是没有的。1公共行政首先必须确定行政目标,行政目标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和公共目标。公共行政活动围绕行政目标展开,因此都有人财物时间信息和其他各种资源和消耗,并且尽量降低消耗。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活动一开始就作为重要的因素来指导公共行政活动,高效率就是低成本,高产出,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方面。第二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1公共行政的高效化,是公共行政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通过行政效率可以检查和衡量公共行政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种管理制度和各种手段是否现代化,科学化和法制化2也可以检验和衡量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是否较高,能力是否较强,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人际关系是否协调3还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体制是否科学合理,公共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划分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确层次是否得当,幅度是否事宜,4还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与行动每个环节是否科学合理,行政程序是否精简实用,这些都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5通过行政效率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制度的合理性和行政方法的有效性。第三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只有大幅度的提高行政效率,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一种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创造出较高的劳动的生产率上,体现在整个社会的高效率上,体现在政府有较高的生产力上,即政府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上。高效的公共行政是国家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关系到国计民生。有的外国学者认为,科学技术和管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考的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就是指科学的管理能够优化各种管理要素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一方面要迎接时代的挑战赶上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总之,行政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10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答:第一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行政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次然产物,行政改革必须认清历史给它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于限制条件,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改革,行政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性质、方向、任务和方法同时也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巨性,超越历史的局限性的行政改革必然失败。第二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于制约,行政改革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起着决定作用,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政治体制给予行政体制多大的改革空间,决定了行政体制的改革程度,政治体制的改革程度决定了行政体制的程度,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使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到底,政治体制决定限制和制约行政改革。政治官僚集团对行政改革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政治官僚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决定作用,他们的赞成和反对往往能够决定成败,如果行政改革触犯政治官僚集团的利益或者不符合他们倡导的基本的价值观他们就会公开地进行反对,那么行政改革就会半途而废,无法进行下去。行政改革必须得到政治官僚集团的支持才能顺利地进行。总之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起着决定限制和制约的作用。第三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发对。行政改革是对行政系统进行改革市政府对自己进行改革,当然在行政体统内部会遇到强大的阻力,行政改革是权力在调整也是利益在分配,行政改革如果触犯了上次的行政官僚集团的利益或者使其失去权力和地位,就会形成强大的阻力,他们对行政改革的态度是消极的,被动的,他们往往使其改革政策变形或迟迟不予执行。第四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艰难程度。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规定性,及其特点,传统没有什么好坏,不能说握手比接吻对朋友热情差些,但是历史传统确实有保守的一面,各国传统的保守性则有程度的不同,这决定了具有不同历史传统的国家进行行政改革的难易程度。传统文化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传统文化的强大有非常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应当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保守也同样强大有力,习惯努力是最可怕的努力当行政改革不为传统文化的这种保守性所接受时,它将遇到非常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传统集权的大一统的国家,我国行政改革的阻力不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传统意识,而是从政为官的传统文化,官本位是我国传统文化最落后最保守的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吧从政为官 放在高于一切之上的地位,这对行政改革造成了巨大的阻力。第五用人唯亲和家人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我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但是这种人就关系主要是家族关系,亲戚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将依附性的上下级关系,然而有些部门人际关系是变相的家族关系,一方面是同乡关系同学关系。另一方面是依附性的上下级关系两者都必须接受家长制式的领导讲人情而不讲规则,用人唯亲和家长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规则、用人规则和领导规则。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有抵制作用 和破坏作用,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飞流是排除异己安排提拔亲信,买官卖官严重地破坏了行政改革,这种现象很少被揭露,但是它并不是特殊现象。
11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答:第一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这就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必然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后者必须符合前者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力量,而且是他的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行政体制,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一般政府会进行自我调节,但很少能够自动的进行改革,行政改革一般都是政治推动,尤其必须有政治权威的推动,政治权威对改革包括行政改革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二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经济基础是最活跃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如果行政体制不适应经济基础,公共行政不仅不能够有效的管理经济,反而阻碍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强大推动力,我国行政改革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进行的。第三社会演变的要求,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激进式的社会变迁,社会演变是渐进式的社会变迁,当社会演变到一定程度时,整蛊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这种静悄悄的社会变革,政府的稳定性和行政体制的法制性决定了政府不能随着社会演变而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必须等到社会演变到一定的地步,政府不进行行政改革已不能很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物时,才能进行行政改革。第四,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在历史上,每次科学技术革命也会给公共行政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行政改革正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的蓬勃开展,由于新科学新技术在行政系统的广泛应用,政府无论从形制到内容都必须发送变化,都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深刻改革。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行政改革也必然应因进行,公共行政也面目一新。第五,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新思想、新价值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也是行政改革的动力,行政改革也只不过是把一种新思想、新价值变为现实,没有指导思想、没有价值支持的行政改革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改革,是必然失败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公共行政环境:答 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5市场失效:是指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
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行政区划应该以有效管理为原则,地域不应该过大,人口不宜过多。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11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12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3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14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15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16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17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8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9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20人事行政:人事行政定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1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22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23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4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5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26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27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28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29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30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31舆论监督: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舆论监督的主体为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
32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这个定义是指一般情况而言,不包括某些国家的行政机关内部的再授权。33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4行政赔偿:这里所讲的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35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36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37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38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39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40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4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第二篇:公共行政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是指一定社会组织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部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活动,以及对外部关系进行的处理和协调活动。
行政是政府中的机构和人员为了政府运转的有序化和条理化以及社会运行的稳定和安全而作出的程序化、制度化行为选择的总和。行政管理的概念(P2)
二、公共行政是为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通过制定和实施政府政策,对国家、社会以及自身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这个界定包含如下内容:
• 其一,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系统中的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 其二,公共行政的客体是全社会范围的公共事务。• 第三,公平、公正是公共行政的最高价值取向。• 第四,宪法和法律是公共行政的依据。
• 第五,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方式。
三、公共管理的概念(P6)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P6)
四、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
1、建构阶段
◆行政学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一文。◆古德诺在1900年发表了《政治与行政》一书。◆马克斯•韦伯通过他的官僚制理论的建构,解决了威尔逊思想付诸实施的一切技术性问题。
◆泰勒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对公共行政学的形成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古典管理理论把人视为机械的―经济人‖,过于强调科学因素而忽视人文因素。
◆最早对公共行政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的则是美国学者——怀特和威洛比。
2、行为主义阶段
◆随着行为科学理论被引入行政学研究中来并被人们逐步接受,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入了行为主义阶段。
◆从理论渊源上讲,行为科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的早期人际关系学说。1927年到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Mayo)等人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直接影响了行政研究的进程,许多行政学者开始使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行政现象,其中,以西蒙(H.A.Simon)的行为主义行政学派较具影响。行为科学理论也存在着忽视正规组织的科学因素的作用。
3、公共政策阶段
◆关于公共政策的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 拉斯维尔(H.D.Lasswell)和卡普兰的观点 政治学学者伊斯顿(D.Easton)的观点 政策论研究者戴伊(T.R.Dye)的观点
决策论研究者安德森(J.E.Anderson)的观点
◆在公共政策研究方面,除以上提到的学者,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 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C.E.Lindblom)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德洛尔(Y.Dror)
4、新公共行政阶段
◆新公共行政的理论观点
新公共行政理论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
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
五、新公共管理阶段(重点掌握)
–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新保守主义。
–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突出代表是―重塑政府理论‖。
其理论主要观点: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
(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6)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7)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8)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当前,在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西方国家政府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政府规模缩小、信任危机缓解、财政危机改善,政府已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我国进行政府改革有如下启示:
第一,关于管理―政治性质‖的启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将政治与行政进行分离,他们认为是因为政治过多地干涉管理事务,才导致政府出现腐败、行政无能,因此其极力主张把政治从行政管理事务中剥离开来。可是,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忽视了政治天生具有难以剥离的特性,毕竟公共管理者只有在一定甚至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才能从事具体的公共管理活动。传统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在管理―政治性质‖上的分歧,对特定政治环境下的公共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管理者不但应具备一定参政和行政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这二者不可或缺。
第二,关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部分公共服务走向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它也是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面临困境,合理利用民间资源、整合社会力量,用来补充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一种尝试。其作为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我们可以进行采纳并尝试。
第三,关于―顾客导向‖观念的启示。政府服务的对象即顾客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和评价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建立起政府绩效评价指标,督促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政府形象,真正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
第四,关于―企业家型‖领导者的启示。企业家作为社会的精英,他们是这样一群人:能够将资源进行最优整合,并使收益最大化的创新人士。新公共管理理论告诉我们,应更好地激发企业家的风险意识和创新动力,使资源得到最优整合,使用效益最大,就必须为企业家们创造出更宽松的环境。政府部门领导和其他公共部门的领导,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指引下,也应具备企业家的优秀素质,以企业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达成一定的公共、社会目标,高效地,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社会、公共资源,并充分发挥社会、公共资源的优势,用来解决当前公共资源供给方面面临的困境。
小练习
1.行政学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B)
A.彭德尔顿法案
B.威尔逊《行政之研究》
C.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D.韦伯《经济与社会》 2、1900年,古德诺发表了名著_《政治与行政》__,提出政府的政治功能与行政功能应予以区分。
3、在管理学发展史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4)①史坦因 ②巴纳德 ③梅奥 ④泰勒
4、下列人员属于公务员的有(A)
A、乡党委书记 B、县人大代表 C、政协委员 D、某厂厂长 1.简述行政、公共行政的概念。2.简述公共行政的发展阶段。
3、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第二章 公共行政的组织
★
一、官僚制的概念(p101)
官僚制组织的概念(p101)
二、官僚制组织理论(p102)(1)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组织的结构性要素(专门化权限和任务、层级制、官员选任以专业资格为标准)②组织的行为程序要素(非人格化、规则约束、严格纪律)
③组织行为结果(在上述基础上能实现高效、持续、精确、可预期、专业化和纪律严明)
(2)韦伯提出了分别与三种权威相对应的组织形式
马克斯·韦伯认为,若要维持统治的持久存在,必须唤起合法性的信仰。合法性的最初含义是指国王有权即位是由于他们的―合法‖出身。现在的合法性意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
●卡里斯玛型组织
由 ―卡里斯马‖式人物组建,他披上神性的光环,具有先知、全能的―超人‖魅力
●传统型组织(中国:自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成王败寇)●法理型组织
三、官僚制组织的特征(p104)
四、行政组织的概述
(1)行政组织的概念(p106)
(2)与其他组织相比,行政组织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公共性、政治性、执行性、权威性、法治性。(3)行政组织的分类
①根据管辖的地域范围,行政组织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的、地方的和基层的行政组织。
②按照权限性质,行政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如地方政府)和专门权限机关(政府的职能部门)。
③根据功能和作用的不同,行政组织可以分为领导机关、职能机关、监督机关、辅助机关和派出机关。
(4)行政组织的要素
– 组织成员 ;物质因素 ;职能目标 ;机构设置 ;职位设置 ;权责划分 ;法制规范 ;技术和信息 – 行政组织体制
五、行政组织的权力体制(p145-148)
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是机关内部的权力关系的反映,考察的是行政权力在领导机关组成人员之间的分配。
– 如果领导机关的最高和最后的决策权掌握在一人(首长)手中,并且由此人对行政领导机关的决策负责,我们就将这种行政权力体制叫做―首长制‖;
– 反之,如果领导机关的最高和最后的决策权掌握在两个以上的人(委员会)的手中,并且由他们对行政领导机关的决策共同负责,我们就将这种行政权力体制叫做―委员会制‖。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优缺点
– 首长制的优点有:事权集中,责任明确;决策迅速,指挥统一;有利于保守秘密等。其缺点有:决策失误容易发生;容易形成专权和独断,造成腐败等等。
– 与之相反,委员会制的优点在于:群策群力,决策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强;相互监督,防止权力垄断;合乎民主要求等。其缺点有:协调困难,决策缓慢;责任分散,决策容易冒险;容易造成领导机关的内部矛盾等等。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 行政首长负责领导本级政府或本部门的工作。• 各级政府或政府部门,都有一个行政首长的领导下的领导机关(集体领导,分工负责)。• 本级政府或部门的重大决策,需要经过领导机关全体成员的集体讨论,行政首长要尊重集体讨论的意见。
–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
• 体现了民主决策的特征 • 责任明确
• 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领导效率
– 要求凡涉及―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都按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由分管领导提出,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党政正职末位表态,不对议题事先定调或作引导性发言。
2、集权制和分权制
集权制和分权制是权力纵向配置的反映,是依政府层级而展开的权力线。(2)
集权制指的是这样一种权力体制,其中中央或上级机关掌握最终或最高的决策权,地方或下级只拥有上级赋予的执行权;中央或上级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指挥、监督和干预地方或下级的活动,地方或下级要完全听从中央或上级的命令。集权制的优缺点:
优点:政令统一,目标一致;力量集中,便于处理紧急或大事件;权力完整,指挥灵便;执行效率高等。
缺点:信息环节多,传输缓慢,容易失真;管理单
一、僵化,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忽视地方差异,呆板统一,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忽视下级积极性,造成下级的依赖和低效等。
(2)
分权制则与集权制相反,它指的是这样一种行政权力体制:地方或下级的行政权力来自于法律的授权;在权限范围内,地方或下级有相当高的自决权,中央和上级仅处于监督地位,不能任意干涉。分权制的优缺点:
优点:独立自主,可以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进行决策和管理;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近点决策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缺点: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不易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不利于集中资源,统筹和全面发展;过度分权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
集权与分权是相互对立的:集权的程度越高,分权的程度就越低;反之,集权的程度越低,分权的程度就越高。所谓集权制和分权制,只是对集权和分权两种极端形式的理论概括。在现实中,完全的集权制和完全的分权制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处于两种制度的中间类型。
★
六、行政组织的结构
– 行政组织的结构所指的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
–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层级制:上下层级关系)–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职能制适应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横向分工)现实中国的行政管理是一种“条”“块”结合的矩阵式体制。从横向上,各个部门和机关要接受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从纵向上,各个部门要接受上级党政机关对应的部门的领导或指导。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在规模确定的条件两者关系?规模确定的条件下,二者成反比关系)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领导者直接领导下级人员的人数。
管理层次是指从企业最高一级管理组织或管理职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或管理职务,其间所经过的组织等级或职务等级 ①行政组织层次的高低制约着管理幅度
②下属工作性质及难易程度,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③领导水平与能力直接制约管理幅度 ④被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制约着管理幅度
⑤集权、分权与授权程度,影响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根据杜拉克的理论,管理者的真正定义是让别人做你想做的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无授权才是一个人是否真正走向管理者的标志。授权有四大步骤,分别是:确定内容、选择人选、检查监督、结果评估。一定不能授权的工作包括以下四点:首先是策略与机密事情,如公司战略与价格确定等事务。其次是危机事情,此时管理者一定要亲自出面。另外是与人有关的事情,诸如下属的培养,人际冲突等事情。最后是上司让你亲自办的事情也是不可以授权的,不管这种事情是多么的细小也要亲力亲为。除了这些一定不能授权的事情以外,其它的基本上都可以授权。特别是重复性的事务型的工作;自己原来擅长的工作;专业性的工作,如法律方面的诉讼案件)
⑥下级单位所在地集散的程度及交通、信息状况影响着管理幅度 ⑦技术设备与工作条件,也制约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七、我国的机构改革
(1)现行政府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机构庞大,人员臃肿。• 第二,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 第三,财政不堪重负。
• 第四,政企不分,结构不合理。
• 第五,政府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的问题比较严重。(2)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则
• 第一,机构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 第二,机构改革必须始终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第三,机构改革必须贯彻精简效能的原则。• 第四,机构改革必须贯彻法制原则。(3)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
•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是机构改革的前提。
• 第二,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第三,行政法制建设是保障。
• 第四,妥善安排分流人员是难点。(2013年新华社日前梳理出机构改革四大怪象:一是改出一批吃财政饭的闲人;二是少了正式工多了―临时工‖;三是以―改革‖之名行―涨价‖之实;四是明放暗收、小放大收)• 第五,机构改革的综合配套是必要条件。★
八、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韦伯的科层管理、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他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主要内容是:a.使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b.确定合理的工作量;c.挑选和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标准工作方法;d.实行差别工资制;e.实行职能工长制。
(2)法国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独创的研究,l925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后人把他称为“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提出,管理活动包含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且他给出了14条一般管理原则。
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分别是:
⑴分工。分工不局限于技术工作,而且也可适用于管理职能专业化和权限的划分。⑵权力和责任。权力是下达命令的权利和强使人服从的职权。法约尔把由于担任的职务地位而拥有的正式权力,与由于他的智慧、经验、品质、能力、过去的功绩而产生的个人权力区别开来。这两者是相互补充的。此外,权力和责任也是相互联系的,行使权力就要承担责任,委以责任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力。⑶纪律。纪律建立在尊重而不是畏惧的基础上,纪律好坏关系到企业的成败。⑷统一指挥。“一个雇员不管采取什么行动,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⑸统一指导。同一目标的许多工作只能有一个领导和一个计划指导。⑹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⑺人员报酬。报酬必须公平合理。
⑻集权。根据企业的规模、特点和领导者的能力等具体条件,规定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把集权和分权做到恰到好处。
⑼等级链。从最高的权力机构到最基层的上下级关系要形成阶梯形的权力锁链,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传递消息的途径。为了克服由于统一指导原则而产生的信息沟通方式的延误,法约尔提出了允许横跨权力线进行横向交往的联系板,被称为“法约尔跳板”。
⑽秩序。物资存放有秩序,厂区必须整洁,每个职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⑾公平。善意和公正地处理职工之间的关系。⑿人员保持稳定。
⒀创造性。在一切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富有创造精神。⒁集体精神。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与团结的气氛。(3)马克斯·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1)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 2)归纳了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 3)概括了官僚制组织的结构
★
九、古利克的七职能说
在1937年出版的由古利克和厄威克合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内,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古利克提出的这七种管理职能,以后虽有人加以增减或修改,但基本上包括了到那时为止的有关管理过程的观点,并成为以后有关这类研究的出发点。
案例分析
分析如下两个小案例,指出某市和某县机构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1)据去年的报刊报道,10年前,某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政府仅有政府办、经济局等14个单位(经济局对应上级34个单位和兄弟县市的22个单位);党委仅设党务工作部和市委办。这种改革,使得某市成为当时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5种模式之一。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个―小政府典范‖却重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10年中,该市精简的人员、机构逐渐反弹,机构由14个增至25个,党政工作人员由600人增至1 300多人,再次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仅市委常委就多达15人,正副市长9人。(2)据报道,1992年,只有4万多人口的某县吃财政饭的有3 100人;县委主动向地委申请让该县成为机构改革试点县。改革后,县委部门由13个变为16个,政府部门由44个减为16个,事业单位由94个减为58个,人员减少了800人。但由于―上下对齐、左右对称‖的要求和大环境的局限,1997年县机构设置恢复到改革前;现在的政府事业单位比改革前增加了100多个;到今年7月行政人员比改革前又增加了1 000多人。案例答案:
(1)政府职能未从根本上转变,政府包揽了过多的社会事务。
(2)机构改革需要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的配套,单兵推进难以奏效。(3)缺乏从上到下改革的背景,迫于上面机构设置“对口”的压力。(4)干部能进不能出,进口大,出口小,人员分流困难
复习思考题
1.官僚制含义
2.简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5.试论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关系
(1)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特点是责任主体的单一化。对于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优点是责任明确,事权集中,分工合作,反应迅速,效率较高,这正符合行政管理应该集中、迅速、果断解决问题的要求,因此,行政机关一般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我国宪法也是这样规定的;
(2)行政首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并不矛盾,而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行政首长大多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任命的,要受人民的监督;行政首长行使的职权是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的体现,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行政首行的决定不是个人随心所欲,而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做出的。
(3)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同时要注意加强民主管理: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充分讨论,民主决定,以求真正集中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须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对讨论中出现分歧、无法统一而又急需拍板的问题,才由行政首长决定并负个人责任;提高领导活动的开放程度,扩大透明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实行民主监督,公开监督。
专题一:我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及其治理
一、传统乡村社会的空间的特征
其一、中国传统乡村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家族性社会(封闭性、以宗姓为纽带)其
二、国家统治与乡村社会分治的治理体系 其
三、以儒教伦理为意识形态。
近代传统的政权组织体系分崩离析原因
首先,19世纪的近百年的战乱造成基层政权组织体系的破坏和废驰,国家对乡村的控制能力迅速弱化。
其次,科举制松驰并最终废除,士绅失去国家体制的依赖,作为一个群体而不复存在。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也因此断裂了。
第三,地方军事实力人物的兴起和土匪横行,独立地对强占的地方行使统治权,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被隔绝了。
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建设的三条道路
1、是知识分子主导的―乡村建设运动‖
2、是国民政府主导下的的乡村复兴运动
3、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开展―乡村革命运动‖。
三、新中国乡村管理体制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对乡村的改造
1、用国家政权直接监管取代村落自治 •
2、以阶级关系纽带取代血缘关系纽带
3、用集体合作的经济社区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空间 •
4、用中共意识形态取代儒教道德伦理
(二)改革开放后乡村组织体系
人民公社体制废除后,实行―乡政村治‖的体制。乡镇一级设立农村基层政权,乡镇以下设立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
问题:---两委关系矛盾突出:村委会很容易行政化,成为乡镇政府的―一条腿‖,主要承担的是政府事务。
乡镇运转个案分析:每年常规中心工作:有村村通修公路、计划生育工作、植树造林、综合治理(安全建设与稳定工作)、移民安置、街道整洁(新农村建设的卫生工作)以及秸秆禁烧工作等。
具体个案任务运转:如麦乡通过运动开展的植树造林工作 植树造林工作
1、县将工作按照总数分解成为各乡镇的实施目标,县里下达了植树造林的具体指标与实施任务
2、准军事化的组织构建:创建林业生态乡建设指挥部
3、任务的分解、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奖惩措施的制定
4、动员与再动员
5、协调作为一种策略 6.目标任务的落实 7.自查 8.迎检
如此,植树造林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作为中心工作的植树造林算是基本结束。通过上述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运动式的治理策略成为当前乡镇政权治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与治理方式。
总结:在这一治理实践中,其延续了―总体性社会‖时期的准军事化的组织构架,运用政治化动员的方式使得政治与行政混合运作,同时配以制度性的资源协调术,进而使得预期的目标基本实现。通过运动式治理,地方的基层政权表现出了有效地社会动员能力,并能基本完成上级政权所确立的任务与目标。
三、趋势与展望
观点一:徐勇--乡村治理改革的走向:强村、精乡、简县、强村
实行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取消收费项目,这有助于治理乱收费,发挥民主决策的作用。但是,这会造成两种后果:
一是县级地方有―甩包袱‖的心理,对村的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不愿再承担责任。二是农民交税后,认为村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应该由收税的政府所承担,不愿再出钱。这就使得村缺乏财力为村民办事,村民自治的能力大大削弱,民主自治因此沦为―空壳民主‖,因为没有什么事可以民主决策,也没有多少事务需要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所以,不改变农村治理体制,重新构造县、乡、村利益关系,便难以增强村的财力和自治能力,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精乡:变乡级政权为派出机构
----精乡,首先是精简机构,从体制上改乡级基层政权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乡一级设立办事处,作为县以下的行政组织。其建制相当于城市区级政府下属的街道办事处。
-----精乡,其次是精简职能。其功能一是接受县政府的委派,专事县政府委托,必须由乡行政组织完成的政务类任务;二是指导村民委员会的工作,通过规划等方式协调村与村之间的关系。
----精乡,再次是取消乡一级财政。将乡级行政真正用于必须由行政解决并只有行政才能解决好的事务方面。如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与指导、日常政务的处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治安的维护等。
简县:精简机构与建立责任政府
-----机构的设置应该主要着眼于提供必要和必须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县级机构可以减到20个左右即可,行政人口也可随之减少。简县不仅仅是精简机构,更重要的是构造一个责任政府,防范苛政,建立良政。
-----可从县级党代会和人大常委会制度改革入手。县级党代会设立常任代表,由党代会直接选举,对全体党员负责。县人大设立常任委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条件成熟后,县长也可实行选民直接选举。
------从长远看,随着条件成熟,可将县变为中央领导下的一级地方自治单位。中央可以通过党务、司法、资源分配控制县,县在有限的范围实行自治,向地方民众负责。
观点
二、从乡村改造走向社区重建
1、社区含义:是―基于一定的地域边界、责任边界、具有共同的纽带联系和社会认同感、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当下乡村社区现状:
一是在现代化发展大潮中,维系传统社区认同的纽带联系逐渐失去作用,市场机制日益成为现代人交往的基本规则,利益也已成为维系个体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
二是传统的村庄共同体逐步趋于瓦解,构成社区认同的传统要素逐步消失,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机制逐步瓦解,社区凝聚力及认同感进一步弱化。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逐步弱化。
三是乡村社区已呈现出生活面向的城市化、人际关系的理性化、社会关联的―非共同体化‖、村庄公共权威的衰弱化 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塑造现代农村社区认同的新途径:
1、重塑社区公共性、2、文化重建促进社区认同
3、公共服务引导社区认同
4、培育社群共同体等
专题二:中国的关系社会
一、中国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
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就像一枚石头扔进宁静的池塘,泛起一圈圈涟漪 ,以自己为中心,一层一层向外推,向外扩散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1)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结构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外在的别人、有形的团体或国家为中心。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均等,有亲疏之分。所谓圆圈,便是由自己某层亲密关系们组成的一串点,越是靠近中心,越是亲近;越是远离圆心,关系越疏远。
(3)个人与每一圈上亲疏不同的人际关系,都有特定的伦理规范和各自不同的相处之道,方式规则各不相同。
五种传统社会群体可称江湖:(1)黑社会;(2)官场、生意场、军阀圈;(3)商业流动人口;(4)关系圈;(5)以关系圈为核心的公众社会。
关系网是隐蔽的“组织”
正式组织必须是依法设立,是体制内的机构。它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和相应的机构、职能和成员的权责关系以及成员活动的规范。正式组织是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非正式组织则以私人关系网为代表,不具正式制度,不具组织领导,以各自利益为中心,依无形的习俗惯例相连,辗转传递,交换资源。非正式组织是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由于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共同感情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名集体,并产生一种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但没有强制性。非正式组织的特性
顺乎自然(Naturalness)
非正式组织完全是人们自愿结合而成,故其为顺乎自然无人强迫,亦无人故意安排、设计,完全是由人们在组织之中的相互行为彼此了解、认同之下,产生感情后所自然结合而成的团体
相互行为(Interaction)人们在组织之中彼此往来、沟通、互相了解,因而形成非正式组织。这种互动过程即相互行为。
感情投入(Empathy)
因为人员的相互行为而使组织之中的人员彼此认识、了解,故非正式组织之中的情感较亲密。人员由于彼此之间亲密来往的结果,从心理上把各人在某些方面融合成一个整体,包括同情和相互之间的认同,因而以团体的情感作依据,所以其行为缺乏客观的标准。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
在正式组织之中由于阶层节制或功能分工的关系,人员间多少存在一些社会距离;但是在非正式组织之中,人员的结合是由于相同的背景,故彼此的距离就变短了。
民主取向(Democratic Orientation)
非正式组织成员是自由结合,无法律限制、地位高低,成员于一种平等的原则之下彼此来往;任何的行为皆众人同意而产生,充分表现民主气氛。
用影响力来领导(Leadership through Influence)
非正式组织若有领导这件事,那就是靠影响力,全看其所发生的时机、性质而定。
团体压力(Group Pressure)
非正式组织有团体公认的―行为规范‖存在每个成员心中,即为团体压力。
附着力、统合力(Cohesiveness and Unity)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住要是由人员间有种共同的认知,此种―认同‖的力量把大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正如人在外国在自己的国内团结,因为人在外国产生认同的作用。
成员的重叠性(Overlapping Membership)
正式组织之中的非正式组织数量不只一个,成员亦表现出重叠性。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满足友谊(Friendship)
人类会有友情的需求而去寻找友谊,建立社会关系乃是人的通性,人们既属于一个组织,其生活圈、社交活动范围自然让他们相互来往,最后就形成非正式组织。
追求认同(Identification)
经由非正式组织人们可取得社会地位、得到认同、扮演角色,让人们产生同属感。
取得保护(Protection)
各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们必须藉著团体的力量以维持自身的利益,这种寻求集体力量防护自我的心理,亦促成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因素,但是此动机是消极的、防卫的。
谋求发展(Exploitation)
人们在组织之中还是要谋求发展、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张,但是如果孤立无援就会难有发展,于是人们就要结合成团体,互相援引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此动机为积极的。
彼此协助(Assistance)
人类是群居动物,也只有靠组织的力量方可达成人们的愿望,故人在组织需要互助,为此非正式组织应运而生。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维护团体的价值观
非正式组织成员彼此抱持相同观念、价值,他们为此团结,人员的关系密切而增强团体的内聚力。
提供社会满足感(Social Satisfactions)
非正规组织能够给其成员地位的认同,和与其他人联系的机会,尤其在现代大规模的组织之中。个人地位相形渺小,因此非正式组织应运而生给予成员归属感和地位的满足。
有效沟通
非正式组织可以建立迅速传播消息的网状体系,让参予者可以了解管理当局所做的各项措施的意图。
社会控制(团体拘束力)
此为一种约束成员的力量,包含:
一、内在的控制:引导成员顺从文化价值的力量
二、外在的控制:非正式组织之外的团体所加诸其成员的力量,这种外在压力可促使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团结。
高度伸缩性
非正是组织则几乎不受工作程序的约束,具备高度的弹性。对临时发生的危机,常可以循着非正式途径解决,故可保持组织的完整,不致因为人员盲目服从组织的政策、法规、程序,而让组织缺乏应变能力而瓦解。
分担主管领导责任
主管成员如果和非正式组织保持良好关系,那人员必和主管采取合作,可以自动自发的工作,积极提供意见,这样可让主管不必事必躬亲,节省时间、精力成本,使主管可以有更多时间、精力专注于更重要的工作。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虽有不良的作用,但管理者若能注意其存在而加适当的运用,亦可产生以下的优良效果:
(1)弥补不足——任意一个正式组织无论其政策与规章寂得如何严密,总难巨细无遗,非正式组织可与正式组织相辅相成,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
(2)协助管理——正式组织若能得到非正式组织的支持,则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促进任务的完成。
(3)加强沟通——非正式组织可使员工在受到挫折或遭遇困难时,有一个发泄的通道,而获得社会的安慰民满足。
(4)纠正管理——非正式组织可促使管理者,对某些问题做合理的处置,发生制衡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的危害
非正式组织在管理上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四个:
(1)抵制变革——非正式组织往往变成一种力量,刺激人们产生抵制革新的心理。
(2)滋生谣言——谣言在非正式组织中,极易牵强附会,以讹传讹信以为真。
(3)阻碍努力——工作人员在其工作上特别尽力,必受到非正式组织中其它成员的认识,地是使人不敢过分努力。
(4)操纵群众——有些人员居然成了非正式组织的领袖,常利用其地位,对群众施以压力从中操纵,容易在企业不景气的时候造成员工的流失率升高。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消极型:既不安全,也不紧密。这种非正式组织是内部没有一个得到全部成员认可的领袖,分为好几个小团体,每一个团体都有一个领袖,同时某些领袖并不认同组织,存在个人利益高于组织利益的思想。
兴趣型:很安全,但不紧密。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形成的团体,成员之间自娱自乐。
破坏型:很紧密,但不安全。这种非正式组织形成一股足以和组织抗衡的力量,而且抗衡的目的是出于自身利益,为谋求团体利益而不惜损害组织利益。同时,团体内部成员不接受正式组织的领导,而听从团体内领袖的命令。
积极型:既积极,又很紧密。一般出现在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日本本田公司的QC小组,完全是自发成立,员工下班后聚到一起,一边喝咖啡,一边针对今天生产车间出现的生产问题和产品瑕疵畅所欲言,最后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关系网的三条“有别”原理:
• ―亲疏有别‖:关系社会讲的亲疏,不单指血缘亲疏。(古人讲门生故吏、同年)•
―上下有别‖ :尊尊的差序秩序
• ―内外有别‖:―自家人‖和―外人‖两个概念关涉两种截然不同的伦理体系和游戏规则
关系网的隐形游戏规则
•--没有人情,便没有关系。搞关系就等于做人情,关系往来等于人情往来。
•--关系的建立、运作都依赖于人情交换制度
•--人情的实质是一种以民俗惯例为依托的利益交换。交换是人情运作的内在特征。
二、中国人关系网的建立
1、十四种人脉
2、建立关系的三个要件是:
(1)人脉背景;
(2)面对面的交往经历;
(3)启动人情程序。
3、江湖社会搞(理络)关系的手法十四字:拉、托、攀、套、做、捧、拍、拜、跟、认、串、应、培、袭。
中国人的人情与面子
(一)人情
1、人情的功能
(1)私人关系网络的维持、凝聚;(2)私人间利益交换合作和利益平衡。
2、人情的规矩:(1)主动讲义气;(2)礼尚往来;(3)过量偿还;(4)错开时间;(5)争取债权;(6)忌讳清算。
3、常见人情之份子钱
• 份子钱中包容的人情制度成分:
----凑份子起初带有民间金融互助性质,构成一种互助和交换功能 ;―随份子‖的红包逐渐摆脱了互助的原始意义,而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礼仪,《礼记·曲礼上》就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种互助和交换提高了关系网的凝聚力;更多的成为亲朋好友之间一种维系感情、表达祝福的方式。
•----成为人间人情往来均衡点,交情、利益各得其所;
----成为行贿腐败的面具
讲面子是中国社会的刚性铁律
林语堂称面子、命运和人情为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
1、面子三要素:
荣誉:面子的第一要素当然是尊严
规矩:譬如说场面上敬酒:谁先敬、不喧宾夺主都很有讲究。―面子傻瓜定律‖(说喜话)。要给人留面子,不伤人情面
资信:类似金融的―资信‖功能
透过面子抓里子
透过现象看本质 :―里子‖即利益,银子、欲望、权力、地位。以面换面 ;以面换情 ;以面换利 ;以面生权 ; 面子价值观下规矩:情面第一,事理第二
第三章:公共行政领导
一、领导与行政领导的含义(p210)
二、行政领导权力
行政领导权力就是行政领导者为了实现行政组织目标,在实施行政领导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所施加的影响力、约束力或控制力。
行政领导权力可被归纳为两个具有分别不同性质的层面,即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
(1)强制性权力是基于组织的正式领导职位而获得的权力,也可以称之为法定的权力。法定的权力包括:惩罚权、奖赏权、人事权、监督权、协调权等。(2)非强制性权力,是指非职位的行政领导权力,一般并不是由组织授予的,而完全是因行政领导者个人威信而使部属信服并遵从行政领导的影响力。非强制性权力包括:崇拜性权力、专家性权力、代表性权力。
三、行政领导的作用(p212)★
四、行政领导者(p212——p216)
1、行政领导者的概念
2、行政领导的三要素——职位、职权、职责(课本每段第一句话)
三者之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构成了行政领导者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行政职位及由此产生的职权是必要前提,而职责则是本质和核心。3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p213每段第一句话)
4、行政领导者的素质(p214倒数第四段)行政领导者群体素质优化(掌握)
(一)、思想品德要理想。在我国古代这类标准被称为―德‖ 政治标准要求录用的对象忠实于既定的政治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讲,采用政治标准遴选权力精英是在寻找―可靠的人‖。而―才‖是与政治标准相对的是业务标准,即衡量录用对象是否具备完成政治职责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业务标准是为了选拔―聪明的人‖。
(二)、知识结构要互补。
(三)、专业结构要配套。
(四)、智能结构要齐全。
(五)、气质结构要兼容。
(六)、年龄结构要合理。
5、公共行政领导集体也称为领导班子,是由若干负有特定职责的领导者组成的集体。公共行政领导集体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一般有法律或规章制度规定的任期限制。
五、行政领导方式(p217每段第一句话)
案例分析
某日上午10时许,S省H县某食品厂的5辆汽车载着12 800公斤鲜牛奶陆续返厂,临近厂门口时,被当地村干部设路障拦住,索要过路钱。厂有关领导迅速赶到现场,向村干部陈说利害,言明未经消毒处理的鲜牛奶在高温下只能保鲜6个小时,从农民家中收购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四个小时,如再拖延就会变质。但任你磨破嘴皮,村干部一口咬定没钱不准牛奶车通过。迫不得已,于11‗时20分,厂领导用电话向县政府告急。这期间,两名县级领导和随员都在现场附近,并闻知此事。中午13时30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以没有小车来不了为由,回电话要求镇领导到现场解决。15时过后,镇政府关于通车问题的谈判会开始时5车牛奶已变质发臭;另有5 000公斤鲜奶也因无车去拉,坏在当地农民的手中。食品厂的职工再也无法克制了。他们把臭牛奶倒在了县政府大院。记者采访时,记录了县长这样一句话:‗‗你们把这么多白花花的牛奶倒在了县政府大院,我是喝不完的呀!‖
1.运用行政领导的有关原理分析下列案例,并回答下述问题:(1)县政府有关领导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领导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本案例中的行政领导者最欠缺的素质是什么? 答:(1)县政府有关领导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群众利益无小事,案例所发生的事需要领导者当机立断,迅速决策,拖拉、扯皮会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害。(2分)(2)需要具备政治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1分)本案例中领导者政治素质中最欠缺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县领导应尽心尽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能力素质最欠缺的是创新能力,其具体内容包括: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3分)
复习思考题
1.行政领导者的含义。
2.简述行政领导者三要素(职位、职权、职责)的含义及其关系。3.简述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内容。4.行政领导群体优化的内容
第四章:公务员制度及其行政责任
一、行政人员
行政人员也就可以称为行政工作人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一定的行政体系中的全部工作人员的总和,包括各级行政部门的主管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二是指在政府部门中工作的具体的工作人员。
行政人员在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同时代有很大的差异。
行政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其行为也具有双重性即公民的个人行为、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其角色与行为不一致会出现两种违法现象:一是其以公民角色做出行政行为是为行为失职—无效行为;另一是其以公职权力支持个人行为视为滥用职权)。
划分行政人员个人行为与行政行为的标准。(p57)(1)以单位名义还是以个人名义做出;(2)是否在其职责内做出;(3)其行为是否是执行单位的命令和委托。
二、人事行政
1、概念: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或部门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人事行政的内容(p63): 公共行政人员的录用、公共行政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公共行政人员的保障、公共行政人员的使用。
3、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
• 任人唯贤原则;适才适用原则;唯功晋升原则;
• 互补、结构合理原则;就地取才原则;合理流动原则;奖罚分明原则; • 民主监督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4、人事行政的模式(p63——p64每段第一句话)行政组织通常由四个要素组成:
行政职位
是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行政人员
是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
行政体制
决定行政组织的动作形式。
精神要素
三、公务员制度(P65)
公务员含义:是指在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行政人员(其内涵包括:经过一定程序录用任命;代表国家依法履行职务行为;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1、西方公务员产生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的分工及专业化要求;政治制度多党制;思想文化上主权在民、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等思想。★
2、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征:(1)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2)政治中立、职务常任(3)官纪严明,待遇优厚
(4)人事分类、依法管理(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录用,基本上是将录用对象分为两类:政客与官僚,分别依据不同标准进行衡量——政客以政治标准为主,官僚以业务标准为主。依靠政客与官僚的相互补充与制衡)。
(5)专业培训、素质更新
四、我国的公务员制度
1、我国公务员范畴界定: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2006、1、1实行)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精神 1)、始终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2)、全面体现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 3)、贯穿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法治和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4)、总结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鲜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的有益经验
★
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一)公务员的范围较宽泛。
(二)不搞政治中立。西方文官制度实行政治中立原则是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多党执政制度所决定的,它有利于在多党竞争的政治环境中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避免―政党分赃制‖造成工作混乱和公务员队伍的动荡不稳。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党管干部原则是由我国的特定国情和政治制度尤其是政党制度所决定的,它有助于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公务员没有政务类和事务类的划分。
(五)不搞封闭的管理系统。
(六)我国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
(1)党管干部是我党干部工作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党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自从毛泽东同志在红军进行三湾改编时把―支部建在连上‖开始,我党就一直坚持着党管干部的原则,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够在多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队伍,并且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新的时代,特别是―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提出,确立了共产党成为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历史地位,确立了党组织成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所以只有坚持党管干部,是我党干部工作根本原则。(2)党管干部是我国人事制度的政治特色。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鲜明的政治特色。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与坚持党管干部的人事制度是密不可分的,这种鲜明的政治制度色,保证了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突破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保证了中国人事制度的长足发展。
(3)党管干部是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特征。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由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国家对整个社会实行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因此,在组织人事方面必须按照党的组织路线和德才兼备的要求,建立一支符合时代需要的干部队伍。所以说,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是贯彻党的组织人事制度,实现党对国家的领导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需要。
(4)党管干部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别很大,管理难度较大,种种复杂的国情,如果政治上还多党纷争,相互倾扎,不利于我国政局稳定,老百姓可能长期处于动荡环境之中,所以需要我国各族人民、各地区的人民、各党派人士统一起来,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所以只有坚持党管干部,建立一只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的各级领导班子。
五、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p67_p72)
在基本内容里面重点掌握职位分类制度和回避制度。其中回避制度包括职务回避、地区回避、公务回避。
所谓品位分类,是指以职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以职务或级别高低来确定待遇的人事分类制度。运用品位分类方法进行人事管理的国家,通常先根据职务的性质作比较粗犷的分类,再根据职务的地位、职责与资格条件作广泛的分级,其人事框架结构一般比较简单。
品位分类最大特点就是"按人分‖。公务员的品位是按其个人的资历、能力等因素划分。不同品位的人拥有不同的待遇。而职位分类则是按官职来划分。处在不同职级、职等的文官用不同的待遇。
职位分类通常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以便对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人,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治理,对同类同级的人员用统一的标准治理,以实现人事治理的科学化,做到―适才适所‖,劳动报酬公平合理,是现代人事分类的一种类型。
六、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p72)——了解
七、行政问责与问责制(p79)
1、行政问责的概念
2、行政问责的分类
3、行政问责的意义(p81)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的现状与问题
2003年抗击―非典‖起问责风暴(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长孟学农)开始加快问责制度建设,现状:职责和权限不清,责任不明(上下级、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机构职能交叉重叠,首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之间也存在矛盾);问责文化滞后;问责配套缺失;行政问责法律缺失。
八、责任政府与行政问责制(p82)行政问责的范围、程序和后果
1、行政问责的范围应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决策失误、滥用职权、行政越权、行政失职、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疏于管理和处置不当等多种情形。(昆明书记仇和处理开会睡觉官员)
2、行政问责程序的规范性、可操作性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重要保障。不同的行政问责主体在实施行政问责时的程序应有一定的差异。
3、行政问责的后果是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是落实承担行政责任的种类与形式。问责制度出现信用危机:学者称问题官员几乎100%复出 免职如同带薪休假
例如宜黄拆迁事件中的两名官员,去年201010月被宣布免职的江西省宜黄县县委书记邱建国和宜黄县原县长苏建国,被证实最近分别出任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和抚州市公路局局长。又如三鹿奶粉事件中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鲍俊凯,后复出升任安徽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再如瓮安事件中被撤销一切党政职务的原县委书记王勤,在悄悄复出之后调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还有黑砖窑事件中被处分的山西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俊,进京抓记者被撤职的辽宁西丰县原县委书记张志国……
官员被高调问责,随后又被不经意地发现低调复出,几乎成了现实操作手法的铁律,沿着出事→问责→冷却一段时间→悄然复出→被发现→舆论哗然→解释复出符合规定→不了了之(个别新的任命被撤销)的不算完美但有惊无险的轨迹一路狂奔。
2009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2010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问责官员复出问题尚未在制度上有系统的应对,既有规则不仅短缺,相互之间还存在冲突,而且,这些规则丝毫没有体现对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尊重。例如被引述得最多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除了官员复出的时限要求是一个硬性规定之外,其他条件都非常模糊。
------根据国际惯例,问责一般属于政治层面的安排,那些负有决策及政治责任的官员才是问责的主要对象,如果随意扩大问责的范围,就可能造成问责混乱和不严肃的后果。因此,这些官员对自己的行为负政治责任、道德责任和行政责任时,必须引咎辞职或勒令辞职,至于那些胡作非为而触犯党纪国法的官员,则应该按照相关的纪律处罚和法律法规处理,承担法律责任或纪律责任。-------必须加强人大在官员问责和复出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的官员问责,绝大多数是上级问责下级,党委问责政府,而真正对官员的选举任命有决定权的人大并没有能够发出应有的声音。
练习
1.职位分类的突出特点是(D)。
A.因人设事 B.以人为中心 C.以职务为中心 D.以事为中心 2.最早确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是(A)。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3.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个根本区别是不实行(A)。A.政治中立 B.常任制 C.人事管理的现代化 D.人事管理的法制化 4.我国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是(C)。
A.相互平行关系 B.相互制衡关系
C.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附属机关
名词解释:
公务员;职位分类;品位分类 简答题:
1、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2、为什么西方文官制度实行―政治中立‖原则而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党管干部‖原则? 答:西方实行“政治中立”原则的原因:(1)“政治中立”能够克服政党分肥制度带来的危害(2)“政治中立”有利于建设公正开明的政治(3)“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加强资产阶级对整个国家政治的领导 论述题:试论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第五章: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特点及意义(p162——p164)
二、政府职能体系
– 政府的基本职能
• 政治职能
• 经济职能
• 文化教育职能
• 社会服务职能
– 政府的运行职能
• 决策职能
• 组织职能
• 协调职能
• 控制职能
三、政府职能模式(p167倒数第二段)
1、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含义(p170)
2、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特性(p172)
十六大明确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四、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经济管理、政治管理、文化管理、社会管理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突出了四个重点: 一是推进职能转移,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二是推进职能下放,着力解决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三是推进职能整合,着力解决职责交叉、推诿扯皮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四是推进职能加强,着力解决国务院部门抓大事管宏观不够问题,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
五、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和途径
1、政府职能转变的涵义: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政府职能转变指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发生的重大变化。
2、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1)行政职能转变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的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行政职能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的改革,对原来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职能体系不断进行了改革和调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经济基础的一系列变革,必须要求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与之相配套、相适应,要求政府行政职能的调整与转变。
(3)行政职能转变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建国以来,我国历次机构改革始终都未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老路。机构改革必须抓住职能转变这个关键。如果职能不转变,势必要回到原来的运行方式上去,再次出现机构反弹膨胀,改革就会失败。行政职能转变也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内在要求。
3、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1)职能重心的转变。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职能方式的转变
1、就是从旧体制下的直接管理、微观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宏观调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管,努力做到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该管的切实管住管好。
2、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并辅之以行政手段。
(3)职能关系的转变
1、要理顺中央和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减少审批事项、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等措施,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意味着要向下放权; •
2、理顺政企关系。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还给企业;
3、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合理配置政府职能体系。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则意味着政府要主动―削权‖并斩断或多或少存在的利益链……
4、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焦点在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范围是有限的,它所掌握的资源限于与公共物品的提供有关的资源,而不能任意扩张。―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等,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给各类市场主体松绑,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的积极性。这意味着向市场放权.。•
5、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通过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意味着向社会放权;
(4)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
1、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促动
2、政府职能转变要受观念、利益和旧的行为方式的制约。
六、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基本属性(p190)★
七、民主参与的概念及意义(p193)
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合法性(legitimacy),即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2)透明性(transparency),即政治信息的公开性;(3)责任性(accountability),它指的是管理人员对其行为的负责程度;(4)回应(responsiveness),它的基本意义是,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和负责的反应;(5)有效(effectiveness),主要指管理的效率。民主行政与参与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非常强调公众参与治理的意义,认为公众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只有当公众普遍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才能建立起民主行政的现实形式。
公众参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讲,公众参与即公民在代议制政治中参与投票选举的活动,即由公民参与选出代议制机构及人员的过程,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重要责任,在政治学的表述中,我们也称作为公民参与。而广义上的公众参与除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外还必须包括所有关于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也就是民主行政参与。第一,社会对国家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扩大,主要表现为民众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是指社会普通成员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水平,是衡量政治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社会力量的增长意味着社会自主性的增强,社会可以依靠自身组织建设来满足一些社会需要,如各种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以及第三部门等,这些社会组织的出现为社会赢得了法律许可的较为宽松的活动空间,在社会生活的协调过程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第三,社会力量的增长意味着社会对国家的制约与监督水平的提升。通过社会监督与制约,可以有效地防止国家权力的异化,使之更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维护民众的利益。
★
八、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方式
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是指非政府组织为了影响治理过程而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所有参与行为。
根据参与治理过程的主体性,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可分为直接参与(与政府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与政府特别接近的一些民间组织,如尤其是工商联、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负责人参与政治活动,对政府工作发表意见,提出批评,参与政治选举活动等。)和间接参与(而一些民办色彩较浓、规模较小的学术团体、志趣团体和联谊型团体,由于级别限制,很少有机会直接参与政治,即使参与也是借助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间接参与,如著名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三味书屋等知识分子集中的民间组织,近来在关于中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环境问题上发表了大量政策性建议,试图干预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根据参与治理过程的制度化与否,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可分为制度化参与(即通过合法程序-如听证会)和非制度化参与(如群体性事件)。、根据对治理过程参与的主动性,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分为主动参与方式(如妇联也在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通过组织内的信息沟通了解妇女的生育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计生工作。)和委托参与方式(如受政府邀请参加政策听证会)两种。
根据在治理过程中的联合方式,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可分为单独参与、联合参与以及与政府合作参与三种。
案例分析
案例:―机动车驾驶人协会‖是个什么概念?听起来挺不错,协会嘛,社会组织充分发育,这多好。尤其要考虑到,当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便是政府放权,培育社会组织,鼓励社会自治。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这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成立于2012年5月,大概是以改革之名应运而生的。但实际上,根据媒体最新的调查,这个所谓的―协会‖却极为典型地暴露了一种改革扭曲机制。
机动车驾驶人协会的工作人员这样介绍自家机构的性质:我们是交警支队下属单位,我们受交警支队业务监管,由公安局主管,同样被曝光的,还有山西省长治县的―驾驶员安全协会‖。长治县司机的苦恼在于,他们在当地交管部门年审驾照时,必须出示这个协会的―会员证‖,如果不交钱成为会员就无法办理。这个协会的会费,每年须交40元。看似不多,但长治县有驾驶员3万多人,其中80%以上都加入了协会。一年下来,总金额也达到100万元左右。与牡丹江的情况相同,办理296元的银卡,一年可以帮你处理15条违章记录;500元的金卡则是20条。这笔钱的用途,驾驶员安全协会和交警队都没有给出解释。仅凭交通领域的管中窥豹,便可见行政审批改革的尴尬。公权力退出,社会组织发育,本是正道。但须警惕行政权力扶持出个―儿皇帝‖,所谓的社会团体、行业组织成为―二政府‖,换汤不换药,继续压抑社会活力。这样的畸形结构可能更糟糕,反而毒化了本应该对公权力形成有效制约的社会环境。其后果,便是导致社会组织的污名化,以及社会自治的空洞和虚无化。必须厘清行政权力的边界,不该有的权力让它彻底消失;有必要存在的权限,向社会组织移交时,要立好规矩,确保把权力 真的关进笼子,复习思考题
1.简述政府职能的含义。
2.简述十六大明确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3.评析近代以来政府职能的几种模式模式。4.论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5.简述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特性。6.简述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方式。
第六章:公共行政的过程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特点及类型:(p249)
二、行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
行政决策的原则 :信息原则; 系统原则 ;预测原则 ;择优原则 ;创新原则 ;可行原则; 民主原则 ;动态原则
★行政决策的程序 :
(1)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方法主要是:哲学上的矛盾分析法社会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
(2)集思广益,设计决策方案,充分借助和发挥专家、学者、参谋智囊机构等―外脑‖甚至―洋脑‖的力量和作用,集思广益,初步拟制出多个备选方案。方法主要是:走―群众路线‖而不搞―一言堂‖;可以适当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对演法‖、―决策树‖等方法。
(3)评估选优,抉择决策方案。法主要有: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实验模拟法等。
(4)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三、行政协调的含义
行政协调是协调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
四、行政沟通
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系统在其内部以及行政系统内外之间,凭借一定的传播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五、行政执行概述
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公共政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 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 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 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 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
六、机关管理现代化内容
(一)机构设置的现代化
机构设置的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
2、职、责、权一致的原则;
3、效率原则;
4、分层管理的原则。
(二)办公手段的现代化
(三)机关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规章制度有:岗位责任制、公文处理办法、会议制度、接待制度。
(四)人力资源配备的现代化
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求: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政策理论水平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1987年,关于深圳机场的选址方案有两种:一是在市北建黄田机场;二是在市区南面填海建白石洲机杨。建黄田机场的理由是:客源主要来自内陆地区,不会影响城市的发展,便于飞机安全飞行。建白石洲机场的理由是:与香港共用,争取更多的国际客源。机场到底建在哪里,争论非常激烈。反对建白石洲机场的人认为,机场建在白石洲,妨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机场自身也无扩展的余地,机场的噪音严重影响深圳大学,而且对附近的红树林和鸟类保护区带来破坏性的影响。赞成建白石洲机场的人认为,与香港争客源是最重要的,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安装双重玻璃窗和―驱鸟器‖等措施来解决。最后决定以―白石洲机场方案‖作为首选方案向中央领导汇报,但反对者拒绝在该方案上签字。最后,国务院派出专门的工作组赴实地考察,在多次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否定了―白石洲机场方案‖,批准了―黄田机场方案‖。从深圳机场建成以来的运行情况看,这一决策是正确的请问:
1、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深圳机场选址决策过程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什么?
案例答案:
1、决策的过程主要是:第一阶段,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第二阶段,集思广益,设计决策方案;第三阶段,评估选优,抉择决策方案;第四阶段,局部试点,修正决策方案。
2、启示:重大的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决策过程中应贯彻择优、民主、信息、可行、预测等原则,要集思广益,要使决策能符合现实主客观可能条件;决策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考虑。行政决策:2013年,曾作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2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13年后将面临拆除命运,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阿房宫景区是上世纪90年代规划设计的,当时的文物保护只对遗址本体进行保护。―当时全国兴起主题公园热,农民企业家雷应魁成立了一个民营股份制企业,在遗址旁300多米的一般保护区上租了680亩地,建立了这个历史公园式景区。‖如今,阿房宫遗址上又要破土动工,商业开发与文物保护的难题再次摆在眼前。为了不再重蹈阿房宫景区的―短命‖覆辙,去年管委会还首创―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前期研究‖和―国内外遗址公园比较‖,在慎重的调研基础上才正式启动具体规划。―就为提高遗址公园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让它更长寿。‖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行政决策的含义。2.论述行政决策的程序。
3.行政执行、行政协调与沟通的含义、4.论述机关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第七章:行政监督
一、行政监督的概念: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等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二、行政监督的作用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监督是依法行政的必要保障。行政监督可以起到矫正错误的作用。
行政监督是进行科学管理和民主参与的重要径。
三、行政监督的构成要素
1.行政监督主体: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2.行政监督客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 3.行政监督内容:失范行为和失效行为
4.行政监督标准:宪法标准 法律标准 纪律标准
公共政策标准等
以三公消费为例。即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和公务出国。据专家估计,近年来,全国三公消费总额突破了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越来越庞大的三公消费支出引发民众的不满,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中央政府曾颁布许多文件(或禁令)遏制三公消费,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过一系列举措。不过,其收效并不令公众满意。
原因:一是公共权力长期封闭运行;二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长期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三是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忽视了公众力量。在俄罗斯,公款请客需要履行严密的手续,整个过程需要消耗数月。首先,在请客吃饭之前,需要填写一张详细的―请客吃饭‖清单,具体说明请客吃饭的时间、地点、人数、费用和原因等;其次,这份清单需经三个领导批准;第三,请客吃饭财务报销时,需在发票上详细说明酒菜的品种、数量、价格等。―对于俄罗斯的政府官员而言,公款请客吃饭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能偶尔为之。‖
四、行政监督理论
1、―主权在民‖思想-- ―契约论‖
2、分权制衡思想 3.行政经济人假设
五、我国现代行政监督制度 行政内部的监督 一般监督
专门监督 : 行政监察 审计监督(上海社保基金案)外部监督
一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行政监督 二是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三是政党的监督 四是社会监督
六、行政监督方式
1、质询询问、弹劾罢免、不信任表决(2013年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表决结果显示:政府工作报告获得101张反对票,占投票总数的3.4%;预算报告获得509张反对票,占总投票数的17.3%;最高院工作报告获得605张反对票,占总投票数的20.6%;最高检工作报告获得485张反对票,以及各120多弃权票)
2、检查、调查与视察
3、报告与汇报
4、预算、决算与审计 5.申诉控告。
案例分析
案例1正文
为了加强县文化局的领导班子建设,某县人民政府办公会议决定任命××为该县文化局局长,并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发出了正式任命通知。该县人大常委会认为县政府的任命通知违背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人民政府予以纠正,但县人民政府不予理睬。为此,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了常委会议,委员们一致通过了撤销县人民政府关于任命文化局长的决定。
案例提问提问
请从行政法制、行政监督的角度分析该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是否得当?为什么? 案例答案(1)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文化局长的任命必须经县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县人民政府无权任命。但该县人民政府未经县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便擅自发出任命通知,这是违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的。
(2)宪法明确规定,县人大常委会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因此,该县人大常委会作出撤销县人民政府的任命通知的决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它是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职权,实施行政监督的重要表现。
案例2:―表哥‖者特指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 ,2012 8月26日,陕西延安境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30多名乘客不幸罹难。在新华社拍下的现场图片中,事故现场官员―憨笑‖的照片引来愤怒网友的密集围观。不久,局长杨达才被锁定,进而网友关注点从笑脸及至手表,发现其不同场合佩戴价值不菲的多块手表,―表哥‖始得名。杨达才终被撤职,有关部门称―对调查中发现的其他违纪线索,正在进一步调查‖。南京江宁房管局长周久耕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周久耕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予以追缴并上交国库。
案例3:湖南湘潭市有关部门7日通报称,湘潭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提名免去―火箭提拔‖的徐韬湘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职务,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按科级职务安排相应工作(5月7日中国新闻网)。据之前资料显示,这位副县长徐韬五年七换岗,工作十个月就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一年半就从正科级变成副处,在湖南郴州参加公选却在湘潭被录用,期间还是湘潭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如果之前的―决定‖是科学正确的,应该不惧舆论监督,如果之前的―用人决策‖确有问题,仅仅免掉―提拔者‖却不伤其―幕后人员‖,同样是对问题的姑息。
复习题
1.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内外监督主体对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B)
A.所有行为所进行的监察
B.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监察
C.非职务行为所进行的监察 D.非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监察 2.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主要有(BC)
A.一般监督
B.行政监察
C.审计监督
D.司法监督
E.方法监督
3.秦汉时主管监察的机构是(B)
A.御史台 B.御史大夫
C.御史中丞 D.都御史
4、下列属于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的是(ABC)
A.权力机关监督B.政党监督C.新闻舆论监督
D.审计监督E.行政监察
5.财政部对其他职能部门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属于(A)
A.专门监督 B.一般监督
C.审计监督 D.上下级监督 6.以下不属于政府内部监督体系的有(BCD)
A.一般监督
B.主管监督
C.立法监督
D.审计监
第八章: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
一、行政环境的概念及类型(p347——p348)★
二、行政环境理论 在行政学内部,最早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加以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里格斯将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分为三种模式:
• 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融合型行政模式 • 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衍射型行政模式
• 与过渡社会相适应的棱柱型行政模式
三、行政改革概述
所谓行政改革,是指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行政系统内部的要求而对公共行政的组织、人员、技术、制度和观念等进行的有意识地创新、发展和调整的过程。
狭义的行政改革仅指政府机构改革;
广义的行政改革则是指用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行政管理的诸方面因素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包括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方式改革
行政改革的目标
行政改革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一论述明确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等重大问题,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战略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深化改革的路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还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体系。要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上。
二要规范政府的履职行为。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行政权力监督。
三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省市两级都要列出―清单‖,放权要有规划、有明细表、有时间表。要搭建政社合作平台,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公益事业,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
四要积极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如果说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硬转型‖,那么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就是―软转型‖。要健全综合政务服务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
★行政管理方式改革:
1、政务公开:一般是指政府的公共管理事务或活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让大众了解。
2、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4、政府绩效评估等
行政改革的模式(p358)★
四、行政体制改革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仍不清晰
---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较弱
---政府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协调运行机制时有不畅
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
• 到2020年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二)原则:
•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第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第三,权责一致的原则。
• 第四,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 第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原则。
五、危机管理的含义
– 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可能受到破坏状态,是严重地威胁到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危机管理应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危机管理的模式
– 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式
• 危机的避免、危机管理的准备、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从危机中获利
– 罗伯特·希斯的4R模式
• 缩减阶段、预备阶段、反应阶段、恢复阶段
– 米特罗夫和皮尔森的五阶段模式
• 信号侦测阶段、准备及预防阶段、损失控制阶段、恢复阶段、学习阶段
– 国内学者的四阶段模式
• 监测、预警阶段;预控、预防阶段;应急处理阶段;评估、恢复阶段
★ 政府危机管理体系
–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制定危机应对计划
– 设立危机协调机构,构建危机应对系统
– 增强危机应对意识,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 完善危机管理机制,健全危机管理法制。
深化改革的重点环节(了解)
--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是切实将政府职能转移到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积极建立市场主体自律与社会组织协调机制。应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培育可承接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组织,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的新型结构。
---进一步优化政府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协调的层级体系,是行政权力顺畅运行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二是继续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继续调整、优化不同层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重点,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事权适当向中央集中,由中央统筹平衡各地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适时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体制,理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使政府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推进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严格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程序,坚决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强化对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做到用法律管权、依法律办事。
---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应将事业单位分类作为这项改革的基础,加快形成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新型政事关系。其要点是区分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将事业单位打造成公共产品的生产主体之一,成为政府的助手和伙伴;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实现政社分开,使政府与社会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放权给社会,培育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修复能力。二是大力扶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形成灵活的协调机制,有效维护不同社会群体的合法利益。三是积极探索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类型、方式等问题,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改革,形成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的格局。
第三篇:《公共行政学》
形考一
1、有些学者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三种权力。
A.立法
C.行政
E.司法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
A.西蒙
B.怀特
C.汤姆森
E.斯密斯堡
3、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C.威尔逊
D.古德诺
4、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
B.管理对象
E.组织文化
5、组织文化包括()。
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6、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
B.意识形态
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7、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A.政治制度
B.政党制度
C.阶级状况
D.法律制度
E.政治文化
8、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它包括的因素有()。
A.组织文化
B.组织结构
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的凝聚力
E.管理对象
9、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
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D.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10、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
A.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
B.外部性问题
C.公共物品的提供
D.无知和非理性
E.不平等问题
11、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A.政府与市场
C.政府与社会
D.政府与公民
E.政府与社会组织
12、政府职能的特点是()。
A.普遍性
B.不可替代性
C.服务性
D.系统性
E.强制性
13、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
A.民主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
E.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4、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A.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
B.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C.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E.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15、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E.经济职能
16、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A.传统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17、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
A.中央政府体制
B.地方政府体制
D.行政区划体制
18、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
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
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
D.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
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9、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
A.历史的继承性
B.严格的系统性
C.鲜明的政治性
D.相对的滞后性
E.较强的稳定性
20、下列国家实行总统制的有()。
A.墨西哥
D.埃及
21、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
A.自治体地方政府
C.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
E.行政体地方政府
22、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
A.民族自治原则
B.政治原则
C.有效管理原则
D.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E.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
23、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
A.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B.非正式组织理论
C.权威接受理论
E.组织平衡理论
24、韦伯认为的权力有()。
A.传统的权力
B.魅力的权力
D.法理性的权力
25、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
B.监督市场
C.监督政府
D.中介作用
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
A.非正式组织理论
B.新型领导能力理论
D.社会人理论
27、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减免税收
B.委托公共事务
C.辅导监督
D.补助
E.法律管制
28、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A.梅奥
B.巴纳德
E.西蒙
29、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
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30、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
A.非政府性
B.组织性
C.非营利性
D.志愿性
E.自治性
31、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
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32、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
A.自然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经济环境
E.文化环境
3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
A.特殊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E.约束性
34、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
A.政治统治职能
E.社会管理职能
35、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A.执行国际经济政策
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
D.提高经济效率
E.改善收入分配
36、下列国家实行半总统制的有()。
A.葡萄牙
B.坦桑尼亚
C.奥地利
D.芬兰
E.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37、下列国家实行内阁制的有()。
B.比利时
C.加拿大
D.斯里兰卡
38、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总合。它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规章制度、组织凝聚力和管理对象等。
A.是
39、行政环境具有约束性、差异性、特殊性、不稳定性和公共性。
B.否
40、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B.否
41、政府的政治职能有:1、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
;2、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3、民主职能;4.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B.否
42、政府职能普遍性、强制性、系统性、不可替代性、服务性的特点。
A.是
4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和协调管理职能。
B.否
44、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两种。
B.否
45、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鲜明的政治性、较强的稳定性、严格的系统性、相对的滞后性、历史的继承性。
A.是
46、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政治原则、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有利于发展的原则、有效管理的原则、民族自治原则。
A.是
47、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
A.是
形考二
1、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
B.权力性影响力
E.非权力性影响力
2、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等特质。
A.社会背景
B.智力
C.个性
D.任务定向
E.社会技能
3、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4、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
A.政治素质
B.文化素质
C.道德素质
D.心理素质
5、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6、下列属于行政领导者素质特点的是()。
D.层次性
E.时代性
7、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
B.归属权
C.专业知识权
D.奖惩权力
E.合法权力
8、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
A.高层领导者
B.中层领导者
C.基层领导者
9、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C.莫顿
E.布莱克
10、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
A.政务类行政领导者
C.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11、我国公务员调配的基本形式是()。
A.调任
B.专任
C.轮换
D.挂职锻炼
12、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德才兼备原则
B.知人善任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功绩原则
E.依法管理原则
13、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
A.德
B.绩
C.勤
D.廉
E.能
14、人事行政的特点可以归结为()。
A.法治化
B.专业化
C.现代化
D.职业化
15、人力资源具有的特征主要有()。
A.时效性
B.时代
C.能动性
D.再生性
E.增值性
16、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
A.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B.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C.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D.人事分类、依法管理
17、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
A.品位分类
B.职位分类
18、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
A.夫妻关系
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D.直系血亲关系
E.近姻亲关系
1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
A.部外制
B.部内制
C.折中制
E.党统一领导制
20、我国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
A.初任培训
B.任职培训
C.业务培
E.更新知识培训
21、人事行政的专业化特点主要表现在()。
B.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
C.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
D.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E.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
22、机关行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发动作用
B.枢纽作用
C.效率作用
D.保障作用
E.联系作用
23、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
A.计划安排工作
B.组织实施工作
C.协调控制工作
D.检查总结工作
E.奖惩教育工作
24、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的阶段有()。
A.单机操作阶段
B.数据处理阶段
C.网络运行阶段
D.知识管理阶段
25、一般说来,办公自动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
A.系统需求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维护
E.系统评价
26、机关行政的特征包括()。
B.机关行政的综合性
D.机关行政的事务性
E.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27、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
A.参与政务
B.处理事务
C.搞好服务
28、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A.领导决策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29、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B.经验决策
E.科学决策
30、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D.不确定型决策
31、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集体决策
D.个人决策
32、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程序性决策
B.非程序性决策
33、决策方案一般有()。
A.积极方案
B.临时方案
C.追踪方案
D.应变方案
34、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E.总结阶段
35、根据控制的方式划分,行政控制分为()。
C.直接控制
E.间接控制
36、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
C.下行沟通
D.上行沟通
E.平行沟通
37、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
C.双向沟通
E.单向沟通
38、根据控制的时序划分,有()。
A.事先控制
C.事后控制
E.事中控制
39、按沟通工具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
A.口头沟通
B.书面沟通
D.网上沟通
40、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
A.微观控制
B.宏观控制
41、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
A.层级结构的协调
B.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
C.各种资源的协调
E.人际关系的协调
42、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
A.心理与语言障碍
B.组织结构障碍
D.职位与专业障碍
43、按沟通的确定性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
A.正式沟通
E.非正式沟通
44、行政执行的准备工作应该本着()的原则,既不能准备不足,也不可铺张浪费。
A.必要
B.适当
D.预防
E.节约
45、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
A.计划控制
B.标准控制
C.程序控制
D.成本控制
E.质量控制
46、行政指挥的方式主要有()。
A.书面指挥
B.口头指挥
C.会议指挥
E.现代通讯指挥
47、行政评估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A.确定评估对象
B.明确评估目的C.选择评估标准
D.培训
E.撰写评估方案
48、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包括()。
A.转变政府职能
B.建立社会反馈体系
C.民主参与
49、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
A.行政工作人员
B.财务
C.工作
D.信息
E.组织绩效
50、根据控制的组织机构划分,行政控制分为()。
C.集中控制
D.分散控制
E.分级控制
51、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
A.行政指挥
B.行政控制
C.行政沟通
D.行政协调
52、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
A.四分图理论
B.领导系统模式
C.领导方格理论
D.PM型领导模式
E.领导作风理论
53、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
A.品位分类
B.职位分类
形考三
1、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
A.检查权
B.调查权
C.建议权
D.行政处分权
2、社会监督的主体是()。
A.政协
B.各民主党派
C.各社会团体
D.新闻机构
E.公民个人
3、舆论监督具有监督机关所不具有的特点,它们是()。
B.监督方式的公开化
C.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D.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
E.监督效应的及时性
4、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
A.工作监督
C.法律监督
D.政治监督
5、司法权的特征主要有()。
A.终结性
B.专属性或不可转授性
C.中立性
E.独立性
6、国家审计的强制性特点表现在()。
A.地位上的强制性
B.审计立项上的强制性
C.审查权限上的强制性
E.审计处理上的强制性
7、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
A.权力机关的监督
B.司法机关的监督
C.社会监督
D.行政机关的监督
E.执政党的监督
8、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
A.工作简报
B.报告
C.专题报告
D.临时报告
E.综合报告
9、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
C.跟踪监督
E.现场监督
10、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
A.地方公共预算
E.中央公共预算
11、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
A.经济建设费
B.社会文教费
C.国防费
D.行政管理费
E.其他支出
12、按照公共预算内容的分合程度,公共预算可分为()等子预算。
B.经费预算
C.公共投资预算
D.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3、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等阶段。
A.确定采购需求
B.选择采购方式
C.签订采购合同
D.履行采购合同
E.效益评估
14、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
A.单一税制
C.复合税制
15、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
B.定率税
D.配赋税
16、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
A.中央税
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C.地方税
17、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
A.职权法定
B.法律保留
C.法律优先
D.依据法律
E.职权与职责统一
18、行政方法的基本手段主要有()。
B.行政指令手段
C.法律手段
D.经济手段
E.思想工作手段
19、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
A.行政计划准备
B.决定计划
C.执行计划
D.检查监督
E.考核奖惩
20、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A.地方计划
B.中央计划
D.基层计划
21、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A.短期计划
B.中期计划
E.长期计划
22、标杆瞄准的流程是()。
A.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
B.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C.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D.标杆项目的绩效改进
E.持续改进
23、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
A.基本手段
B.行政程序
E.技术方法
24、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
A.内部标杆瞄准
B.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
C.行业内标杆瞄准
D.跨行业标忏瞄准
E.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25、下列属于行政费用测量法的方法有()。
A.单位费用测量法
B.计件费用测量法
E.人均费用测量法
26、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
A.组织效率
B.管理效率
C.工作效率
27、下列不属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基本内容的是()。
A.经济指标
D.公平指标
28、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
A.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B.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
C.社会演变的要求
D.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E.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29、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
A.参与管理
B.对话民主
D.公民社会
E.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
30、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
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31、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职务犯罪监督、跟踪监督、现场监督。
B.否
32、国家审计具有强制性,表现为:①地位上的强制性;②审计立项上的强制性;③审查权限上的强制性、审计处理上的强制性。
A.是
33、社会监督的主体不包括公民个人
B.否
34、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的类型有: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
A.是
35、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确定采购需求、选择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履行采购合同、效益评估等阶段。
A.是
36、税收的基本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A.是
37、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不包括法定依据的审查。
B.否
38、标杆瞄准的流程是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标杆项目的绩效改进、持续改进。
A.是
39、行政方法的特点有科学性、技术性、系统性、创新性、民主性。
A.是
40、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稳定性、完整性、简便性、合法性、强制性。
B.否
第四篇: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复习指导
单选项(单项选择考10个----占10分)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班这一概念是在 《纲鉴易知录》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欧文。
6、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威尔逊。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常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生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3、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4、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行政权力的划分、公共组织的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稳定性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经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府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市、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 殊型的行政区。
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38、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39、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40、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职务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41、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4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4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4、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5、美国的文官司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46、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同家有英国。
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4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5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5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52、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放行于
53、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对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5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领导决策系统。
5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会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
5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6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横向沟通。
61、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2、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对象。
6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会监督。
6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理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
65、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三十日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五份。
66、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一式二十五份报国务院备案。
67、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68、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69、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检察机关追究武刑事责任。
70、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分 71、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72、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7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74、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7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2年10月1日。
76、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斯最早提出的。
77、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78、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79、从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国家因为
实行市场化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多 项 选 择 题(考5个---占 10分)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司法、b行政、c立法)。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怀特、b汤姆森、c西蒙、d斯密斯堡)。
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约束性)。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11、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观、道德感情)。
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封建社会的行政休制、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比利时、加拿大、斯里兰卡)。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墨西哥、埃及)。
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葡萄牙、坦桑尼亚、奥地利、芬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
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
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西蒙。
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新型领导能力理论、社会人理论。
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
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
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倡导作用、监督市场、监督政府、中介作用。
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免税收、委托公共事务、辅导监督、补助、法律管制。
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组、不受牵制。行动词、简便易行。
3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奖惩权力、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决策权力、合法权力。
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物质外,还应具备:社会技能、智力、个性、社会背景、任务定向。
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领导作风理论、领导系统模式、PM型领导模式、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
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莫顿、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
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部内制、部外制、折中制、党统一领导制。
40、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瑞士、德国。
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人事分类、依法管理。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职位分类、品位分类。
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法国、英国。
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日本。
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越级晋升制、考试晋升制、年资晋升制、功绩晋升制、综合晋升制。
46、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近姻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五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夫妻关系。
47、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绩、勤、德、能。
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
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奖惩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控制工作、检查总结工作、计划安排工作。
50、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系统实施、系统设计、系统维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评价。
5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5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5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
5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行政评估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5、决策方案一般有:临时方案、追踪方案、应变方案、积极方案。
56、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57、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行政协调、行政控制、行政沟通、总结阶段。
58、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微观控制、宏观控制。
59、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口头汇报、统计报告、个人观察、书面汇报。
60、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行政工作人员、信息、工作、组织绩效、财务。
61、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质量控制、标准控制、成本控制、程序控制、计划控制。
62、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63、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组织结构障碍、心理与语言障碍、职位与专业障碍。
64、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各种资源的协调。
65、社会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新闻机构、政协。
66、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事前监督。
67、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跟踪都督、现场监督。
68、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临时报告、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报告、工作简报。
69、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事中审查、事先审查、事后审查。
70、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检查权、建议权、调查权、行政处分权。
71、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72、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政治监督。
73、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地方公共预算、中央公共预算。
74、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政策审核、体制审核、指标审核、技术审核。
75、税收的基本特征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
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尽可能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76、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定率税、配赋税。
77、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78、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经常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其他支出。
79、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签订采购合同、选择采购方式、确定采购需求、履行采购合同、效益评估来进行。
80、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法律保留、法律俦、职权法定、依据法律、权与职责统一。
81、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法定程序的审查、滥用职权的审查、法定权限的审查、法定依据的审查。
82、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技术方法、行政程序、基本手段。
83、行政方法的特点有:科学性、民主性、创新性、系统性、技术性。
84、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政策方法、经济方法、思想工作方法。
85、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稳定性、合法性、强制性、简便性。
86、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考核奖惩、执行计划、检查监督)。87、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
88、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89、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比较法、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行政职能测量法)。
90、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
91、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b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c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d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e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
92、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融会贯通政府模式、科层政府模式。)
93、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参与管理、对话民主、公民社会、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动作的核心)。
名 词 解 释(考4个---占20分)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具体环境: 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4、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5、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6、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7、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8、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9、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0、地方分权制。亦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地方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11、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
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2、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3、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4、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5、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6、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7、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8、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9、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0、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21、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2、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4、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25、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6、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
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27、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8、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29、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30、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32、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33、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34、危机决策: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35、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3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37、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38、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39、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40、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41、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42、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43、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44、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45、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46、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47、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4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9、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50、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51、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52、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53、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54、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55、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56、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7、标杆管理技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58、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59、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60、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61、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6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63、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简 答(考2道----占20分)
1、公共行政的特点。(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2、公共行政学的特点。(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3、公共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公共行政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层次、多结构的,是非常复杂的。
2、约束性。公共行政只能在公共行政环境所提供的空间和各种条件下进行,不能超越它所提供的各种限制条件,必然受到公共行政环境的约束。
3、特殊性。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4、不稳定性。
4、组织文化的特征。①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②团队精神。③对人的关心程度。④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⑤风险承受程度。⑥民主程度。⑦报酬标准。⑧重视结果。⑨控制程度。
5、政府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
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
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
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不可替代性,是指政府职能只能由政府来行使才有效,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不能替代,或者即使能够替代它也不可能管理好。
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6、政府干预市场应该遵循的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政府对市场失效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但是,政府在进行干预时也应该讲究成本效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7、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8、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1、意识形态职能;
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
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9、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第一,外部性问题。第二,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第三,提供公共物品的失灵。第四,无知和非理性。第五,不平等问题
10、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较强的稳定性;
3、严格的系统性;
4、相对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
5、历史的继承性。
11、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①政治原则;②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③有利于发展的原则;④有效管理的原则;⑤民族自治原则。
12、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有多种,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1)按管理职能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每个行政部门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们各自有自成体系的行政职能、业务范围和权力与责任。(2)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在一定的地域空间里进行。(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13、非营利组织的特点。①组织性;②非政府性;③非营利性;④自治性;⑤志愿性。
14、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l)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4)归属权。
15、行政领导责任分为四种:①政治责任;②法律责任;③行政责任;④道德责任。
16、行政领导责任的内容①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②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③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④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⑤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⑥做好协调工作。
17、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①政治素质:坚定信念,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②文化素质: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③道德素质: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个人修养。④心理素质: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⑤身体素质
18、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1)选任制。选任制是指行政领导者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产生的行政领导者。(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3)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聘任制。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19、人事行政的特点。
1、法治化。法治化是现代民主国家推行法治行政的必然结果。根据法治行政原则,人事行政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并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
2、专业化。专业化来自现代政府行政事务的复杂化、多样化和规范化的趋势,为此,政府管理体制必须相应地部门化,政府行政人员也必须实现专业化。这可作如下分析:(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3、职业化。职业化即政府国家公务员职业的终生制或永业制。
4、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人事行政适应公共行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的改变或更新。
20、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
2、知人善任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4、功绩原则;
5、依法管理原则。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就一支优秀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
22、机关行政的特征。
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
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
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23、机关行政的作用。
1、发动作用;
2、枢纽作用;
3、保障作用;
4、效率作用;
5、联系作用。
24、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管理;
2、会议管理;
3、公文与档案管理;
4、行政经费管理;
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25、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
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26、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
2、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满意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6、公平与民主原则;
7、法制原则;
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27、行政决策体制的内容。所谓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体系。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1、领导决策系统。领导决策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3、专家咨询系统。
4、信息支持系统。行政决策体制的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领导决策系统是核心系统,它决定是否设置其他三个系统,决定它们如何发挥作用,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协作。
28、行政决策程序。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
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拟定决策方案。
5、分析方案。
6、选择方案。
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
8、评估决策。
29、行政监督的特点。(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30、舆论监督的特点:(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31、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32、行政执行的特点。(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33、行政执行的原则。(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34、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①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②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35、行政协调的原则。(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36、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
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
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37、公共财政的职能:
1、优化资源配置职能。其内容主要有:(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稳定经济增长职能。(1)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使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2)调节经济结构,使其具有协调性和合理性。
38、法治行政的特点。
1、职权法定。
2、法律保留。
3、法律优先。
4、依据法律。
5、职权与职责统一
39、行政立法的原则。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这一原则包括的内容有:(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在行政立法中,除了权利原则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原则:①依法立法原则;②民主立法原则;③科学立法原则。
40、行政法规具有的基本特征有:(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41、行政规章具有的基本特点:(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级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42、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1)基本手段。具体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工作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43、行政方法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
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
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
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44、标杆瞄准的类型①内部标杆瞄准。②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③行业内标杆瞄准。④跨行业标杆瞄准。⑤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45、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46、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这是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的数量作为评价行政效率的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
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
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47、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分析包括哪些内容。(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48、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49、行政改革的取向。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50、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注意哪些问题。(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1、行政改革的原则。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
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
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52、行政改革的对策。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
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
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53、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我们要从以下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
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
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54、行政改革的阻力。
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55、行政改革的动力。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
3、社会演变的要求;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论述题(考2道题---占40分)
1、公共行政的作用。(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公共行政环境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适应、互相作用的关系,是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宏观形态,是公共行政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行动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
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如果公共行政不适应公共行政环境,也就是政府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
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公共行政可以利用公共行政环境提供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合实际的公共行政目标,确立科学的行政关系。通过达成行政目标而达到改善公共行政环境的目的。
3、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彻底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1)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2)要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行政向民主行政的转变;(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5)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
4、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处理好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5、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政府干预也非万能,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第一,政府成本过高。第二,政府的低效率。第三,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第四,寻租。第五,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6、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
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它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权力划分与配置,涉及到政府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涉及到政府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权力划分与配置;
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
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7、行政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
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
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8、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政府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是国家政治统治的主要机关,是管理各种公共事务的主体。
2、社会性;
这是由公共组织位了稳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的目的决定的。
3、服务性;政府要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
4、权威性;政府凭借行政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干预和管理。
5、法制性;主要表现在依法设置机构和依法行政上。
6、系统性。此外,中国行政系统服从中国共产党的系统的领导和指挥。
9、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10、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1、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
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
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
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12、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应变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就是指专业能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处理专业行政管理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
13、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职权的统一。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
14、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15、行政执行的作用。(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6、行政指挥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的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
17、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18、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19、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具有的作用:(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20、行政监督的原则。(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①依法监督;②自主行使监督权;③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①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②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③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21、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22、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委托监督主体。(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所谓整体性,包含三方面:一是方法和技
术的多样化;二是行政监督的双重性;三是行政监督结果的综合性。(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
23、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
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注意:简答和论述只是给出了答题要点,考试中还要具体展开论述,否则只能得到一半分(特别是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第五篇:【公共行政学】
电大天堂【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
A.普耳 B.斯密 C.欧文 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
1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
4.公共行政环境的(D)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C)。
A.前资本主义 B.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7。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A)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9(B)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行政学原理》 B. D.《行政学》
10(A)的行政区。
A.特殊型 B.发展型 C D
三、多项选择题
1A.法律制度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2(BCDE)等几种形式。
A.综合培训 B C.任职培训 D.业务培训 E.初任培训
3(AD)。
A.墨西哥 B.德国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麦
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ABCDE)。
A.四分图理论 B.领导作风理论
C.领导系统模式 D.领导方格理论 E.PM型领导模式
5.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ABCDE)。
A.计划安排工作 B.组织实施工作
C.协调控制工作 D.检查总结工作 E.奖惩教育工作
四、简答题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有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就是在同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
传统的前提下,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区别。(2)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素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行政效率高低等方面。
2、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机能制的优点是:①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②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③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机能制的缺陷是:①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因而会造成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后果。②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的后果。
五、论述题
1、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你认为政府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要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就必须正确确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事业单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管理的目的和宗旨(3)正确处理动,因为行政权力进入市场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必然造成垄断。(5(6)正确处理政立自理。
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处于一定的职位,具有一定的职权,就要承担国家所委托的一定工作任务,并对国家负有责任,这就是行政领导者的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行政领导者决不仅仅是掌权者、管人者,而首先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负责,忠实于自己的责任,以工作成绩和贡献表明自己的责任心,表明自己对工作的胜任,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完成工作任务,也是对国家应当承担的一种义务,对渎职、失职和不称职的行政领导者要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必要的处理,在行政领导者中树立起责任观念。
作业二
一、案例分析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行政问责暂行办法”、“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2004年4月,中央又批准实施丁《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作了严格规范。
最近,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这一《暂行办法》通过18种问责情形和7种追究责任,对行政首长追究其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任,小到诫勉、批评。大至停职反省、劝其辞职。问责的情形主要包括5种:效能低下,执行不力;责任意识淡薄;违反法定程序,肓目决策;不依法行政或治政不严,监督不力;在商务活动中损害政府形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官员问责”制给中国4 000多万名各级干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变成了—种风险职业。这就要求政府官员转变观念,从“当官有权”到“当官有责”。
请你运用行政领导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重庆市政府通过的《暂行办法》实行官员问责制度的内容,主要体现了行政领导者的哪方面责任?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行政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有哪几个方面?本案例中欠缺的责任是什么?
3.结合行政学原理简谈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益处。(回答此问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1导工作责任的具体内容有:(12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
2.行政领导者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机关以及对公众负的责任。(2(3政责任是一种管理责任。(4到的谴责和制裁。
3“能上不能下”的陋习;有利于整肃吏治。
(两种观点都谈或任选其中一种观点500字。答:“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有语:“学而优则仕”。去创业则是从商。概言之,如果说西方国家人们的观念是“学而优则商”““”的话,那么,优秀分子大都集中在商界和经济管理领域的社会就可以称为“”了。一般地说,当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时,维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统治力量以保证社会稳定日益降低。所以“”往往是与传统的农耕社会相适应的,而“经济精英社会”只能是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主要任务也必然要由政治管理向经济管理演化。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民生活日益多元,创业机会日益增加。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学而优则仕”的热潮?这既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之深,更说明了目前我国企业家的创业环境还不容乐观。操作手续烦琐、技术设施不先进、法律金融环境不完备等等都成为创业者的“拦路虎”。另一方面,公务员的“高含金量”有越来越趋高之势。与其他行业相比,公务员在获取公共信息资源、话语权、工资外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机会更大,而他们需要承担的风险却是相对较低。于是,竞考公务员被许多人认为是“最优选择”,“考公务员热”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国竞争力高下的区别,从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来讲,往往就在于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做的事不一样。竞争力相对强的,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制度环境,使得社会中最优秀的人去创业;而竞争力相对弱的,往往是最优秀的人都挤着往做官的路上奔,社会缺乏创业精神。怎么让人们的观念从“学而优则仕”更多地转向“学而优则商”?如何促进这个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C)。
A.协调阶段B.总结阶段C.实施阶段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D)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
A.中央预算B.县级预算C.省级预算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B)A.15B.30C.45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A)(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B.事中C.事后D.全面
6.从20世纪(C)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B.60C.70D.80
7(D)。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D)。
A.信息支持系统BD.领导决策系统
9D
A.明确评估目的BCD.确定评估对象
10(A)。
A.横向沟通BD.网上沟通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A.地方计划C.国防计划D.基层计划E.资源计划
2(BD)。
A.印花税BC.房产税D.配赋税E.耕地占用税
3.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ABCD)。
A.法定依据的审查B.滥用职权的审查
C.法定程序的审查D.法定权限的审查E.权力腐败的审查
4.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B)。
A.程序性决策B.非程序性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直觉决策
5.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ABCDE)。
A.计划控制B.标准控制C.程序控制D.成本控制E.质量控制
四、简答题
1、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如下步骤:(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
决策。
2、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答: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有:(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五、论述题
1、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合力”。
2、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理解行政改革,应注意:(1(2)行政改革的目(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有重点地开展,而不能盲目进行。(4作业四
至2007年61亿辆,其中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也将此事称之为“”0.7辆车,北京已步人汽车社会。中国人民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这是2007年大专辩论赛众多主题中的一个,请你也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
一、简单调查一下当地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范围可以选取你所在地城市、城区或社区等;
二、根据你调查的情况,拟定个人讨论提纲;
三、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小组讨论意见;
四、形成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宁波私家汽车拥有情况调查:目前城市家庭私人购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已具备了巨大的购买潜力。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生产厂家如何根据地区市场的差异性,分析研究并准确的制定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定位、价格竞争策略,对企业的市场开拓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城市调查的范围涉及到宁波各区,代表100多万城市家庭,600多万人口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调查样本抽取的数量为100户。
家庭拥有汽车数量:
一、总量:在625万户城市家庭中,拥有汽车总量的置信区间在69.9万—92.6万辆之间,置信度为95%。城市居民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总保有量的6%-8%。
二、数量差异:从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拥有汽车的情况来看,月收入在三千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与月收在一千至三千元之间的中等收入家庭和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的低收入家
庭在汽车拥有率上差异非常大。高收入家庭拥有率为6%,是低收入家庭拥有率 0.7%的8.6倍,是中等收入家庭拥有率1.2%的5倍。
家庭购买汽车价格:
一、总体购买价格: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所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1.9万元/辆。在所调查的家庭中,欲购汽车的平均价格为12.0万元/辆。
二、收入水平的价格差异:高收入家庭购车平均价格为17.8万元。中等收入家庭平均价格最低。高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18.0万元。中等收入家庭的预期价格为7.6万元。
家庭拥有汽车的消费特征:
一、色彩特征:本次调查显示,宁波居民家庭购车多为鲜艳的颜色,最多的颜色是红色,占已购汽车的31.3%;其次是白色,再次是蓝色。这三种颜色占已购家庭汽车总数的64.4%,已接近三分之二。黑、绿、灰三色合计只占到城市家庭汽车总数的16%。
二、家庭驾车人性别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现阶段宁波家庭的实际驾车人员主要是男士,占到80.4%。女士实际驾车比例为19.6%。但女士驾车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三、排量特征:本次调查显示,目前宁波居民家庭汽车以低排量为主。其中1升以下的占36.5%,1.0—1.5升占20.5%,这两档合计占到家庭汽车拥有量的一半以上,而排量2.5升以上的仅占9.35%。
讨论提纲:购买意向:
一、总体情况:轿车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前几个品牌是桑塔纳、奥迪、宝来、标致、别克、红旗、夏利、奔驰。其中桑塔纳的总体知名度是所有轿车中最高的,将近85%40%60%以上;夏利、奔驰、富康、捷达的知名度均超过了50%分别为77.9%、68.4%、43.6% 归纳小组讨论意见: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8%。
二、到2010万辆。
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家庭拥有率将达到5%
三、城市家庭未来预期购车的平均价格为1
2120人拥有1辆汽车,而美国是1.31人1辆,日本是2人1辆,全世界平均是8人1辆。中国如果1.6亿辆,相当于目前汽车产量的80多倍。再看家庭收入状况。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1%,3—10万元的富裕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20以上的轿车150万辆;富裕型家庭约18006—20万元的车360万辆;小康型家庭约1.65亿个,估计其中年收入310%,即1650万个,这部分家庭如有五分之一购车,便可消化价位在6万元的轿车330万辆。3—20万元价位的轿车840万辆,相当于全国轿车产量的8.4倍。另外,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4.35%转化为购车消费,即可消化售价在20万元的轿车107万辆,或10万元的轿车215万辆或5万元的轿车353制约,如准购证、停车泊位、附加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