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困境中的城池——读《一座城池》有感
困境中的城池
——读《一座城池》有感
暑假的时候读了韩寒的《一座城池》。贯穿着这本书的,是韩寒的幽默,与其说是幽默,不如说是黑色幽默,讽刺。以简洁而近乎平民化的语言诉说着平民的声音,充斥着荒诞,也不乏幽默的调料,起初似乎搞笑,然后沉重,沉淀后又觉得是我们表面浮华下最真实的生活。
作品就像一个梦境,“我”,从一开始就充满荒诞地赶命到一座莫明其妙乌浊混乱的城池里去和健叔会合。“我们”没有身份,是逃犯,也正因此才能以底层人的视角窥视社会的每个角落。小说中主角们没有鲜明的个性,可以是任何人,而他们的几双眼睛悄悄地潜入了时代的缺口。作品对每个场景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刻画,作者的笔如同隐匿的刀锋,不动身色地剖开了社会的截面。在这张截面上,作品夸张而逼真地勾画着种种现象,没有太多主观对现象的注解,把诠释的权力留给读者,这是与以往荒诞现实小说最大的不同。把真实用扭曲的方式给你看,是本小说的特点。而小说梦幻般的荒诞也就在这张梦的截面上进行,游离在现实与荒诞间。
以“我”的眼睛,写在城池里第一场化工厂爆炸引起的火灾的荒诞所见——人们变得异常激动,买完菜的家庭妇女都像夸父追日一样朝故事方向跑去。如果有个刚睡醒的打开窗肯定会以为中国连2012年的奥运会也拿下了。很快我们骑车经过工业大学门口,看见里面忽然拥出不下五十辆自行车,并且在出校门的一号弯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我喘着气说:“疯了疯了,这些人都疯了。”健叔在前面半米处骑得聚精会神,屁股已然离开了坐垫。一时间情景壮观难言。虽然几百人骑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几百人冲向火场肯定是一辈子只能看见 1
这么一次了,或者抽象点说,看见几百只凤凰在骑车,真是让人生充实不少。这使我联想到了交通事故时发出啧啧赞叹的人群;大学中情场纠纷,男子将女友慢慢杀死而周围的大学生默默旁观;某大厦发生火灾,无数人聚集一起仰头观看,以致于有小偷这时偷钱无人发现。
作品相继写到梦中抓住买了电视的“我”的那些以公谋私的警察,给健叔看病的医生,在大荣公寓下的店铺着火时救火的老太太遭到人的鄙夷以及消防员说的话,呼唤和平友爱的行为艺术家阿雄被人们冷嘲热讽,朴实单纯的同桌最终跳楼,无望的小客栈和路面结冰后在桥下欢欣鼓舞的人们和吊车师傅都是社会不同层面的缩影。此外,文中插叙了几个人物,“我”过去的两个女友,一个带着小资的虚荣,在金钱至上的“上流社会”鬼混,精神不入流但却属于上流社会,一句“你就没有上流社会的命”充分显现其有着阶级优越感,对中下层社会不屑一顾,笑贫不笑娼,这又是一个社会阶层间矛盾的缩影;另一个是典型的房奴,带着浓厚功利的爱情,这一切现象都渐渐造就了真情的荒漠。而小C是个微妙的人物,她无知而善良,就如苍天注视下的小花,还未来得及受污染。“我”真可悲,小C是“我”眼中难得单纯,能让我感受到美好的人,却并不了解我,也不懂得爱,因此我们没有缘分一起飞翔,“我”更多出于保护和她在一起,不让她受伤害。至于王超,只是千万个没有理想的大学生中的一个,可以代表一群人,也无须太多笔墨刻画其个性,他的出现,道出了流行在大学里变质的速食爱情。
“我”经常喜欢穿越楼下的树林,可能是面对黑夜中大自然能够找到自己吧。在黑夜中穿树林时的心理感受就是“我”内心的潜意识。此时,“我”感受到晚上则完全是一个黑洞,虽然你背着身子,向前迈着脚步,却感觉后背被什么东西吸着,每一步都是退向后方。大荣公寓是“我”惟一能看见的有灯的建筑,“我”的脸正向着它,走的每一步也是无比的坚决,但感觉离它的距离渐渐遥远。突然间,仿佛穿过了空气中的什么障碍,大荣公寓出现在了眼前一百米的地方,脚步也终于变得实在了。其实这个森林,也是社会的缩影,写的是一个人在社会里面,看着这个社会,但也永远逃离不了,“我”在森林里面不断地跑,不断地找出口,也写出了,社会里面的人,我们所有人的无助和无奈。
与阿雄合作的那段,让书中的“我们”看到了莫名的希望,居然做起了不切实际的发财梦。随着去接永久妹妹途中王超的车损坏、“我”再一次在夜里进入树林时碰到了墙、健叔太高报价被拒绝等等,在韩寒的笔下,命运的起伏没有戏剧性,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平凡人一丝希望的熄灭,然后,化为百无聊赖。生活仍将继续,对多数普通人或底层人而言,命运就像漩涡,你不停地旋转于其中;生活就在希望忽明忽灭的循环中,显现其本来面目。现实不会因为你的希望而改变。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随着个人希望的破灭,一场更大的火灾开始了,主人公们的命运没有下文,也无须下文,他们已卷入了一场浩劫狂欢的洪流中,人们骤然撕下面具,露出狰狞的一面,大规模的打砸哄抢,尽显世间百态。人们既在内心的深度不安中不可终日,却又敢在莫大恐惧中去变态狂欢。“我”和永久妹妹,两个还算正派的人物在逃,没有参与其中,而“我”还怀疑长江宾馆的善良老奶奶也是打砸抢的一员。所有的矛盾因一场爆炸而立即爆发。
靠近结尾处:“在我的记忆里,似乎这条路有一条平行的铁路。不幸的是,在现实里,它交错了。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不牢靠,我们生存所必需的阳光和温度都来自一个距离我们亿万公里远的大火球。也不知道这个火球什么时候会灭掉——它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并不像放在桌上那样让人感觉放心塌实。它灭了,我们也灭了。
找的太阳公公啊。”
一切多么不牢靠,我们的光和热都要靠身外的遥远的“太阳公公”?那我们的太阳呢,我们心中的太阳在哪里,我们的信仰和理想在哪里?速食爱情泛滥,离婚率居高不下,寒窗苦读进大学的学生最后流连于网吧,错对日渐模糊,只有输与赢才是真。有多少父母在高中用残酷的方式禁止子女恋爱,而到大学恨不得把她嫁掉,还要嫁有房子,有身份的?没有信仰的年代,一切会变得功利,标准渐渐混乱;没有信仰的年代,规则会堕落成动物世界里的弱肉强食;没有信仰的年代,短期利益会成为真理,社会阶级矛盾会加剧。在这样的年代,我们的幸福是如此脆弱,会因一根导火索一触即崩,就像作品最后的那次**,就像波音坠机永远会发生在将来的某一刻。最后随着车队的到来,将一切回归如常,这是必然。忽然,“我”感觉身上暖了很多,“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温。“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纵使世界再悲哀,人间温暖仍然在,在巨大的悲伤过后,一丝温暖悄然升起。
《一座城池》透过种种怪诞,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日子?这本书的一大特征,就是它能极具多棱放射力。它就不写你身边的绝对真实,可就能让你立即折射联想及身边的点点滴滴。作品的创作视角敏锐而锋利,也总是怀着贴切温和并隐含着巨大悲伤。将当今众多城池中隐匿着的种种不安全感与危机心态,在开放的想象与虚构之中呈现得出色甚至超前。
第二篇:一座城池 读书笔记
一座城池
同济1202班于济彰
我选择韩寒的《一座城池》完全是因为心中对韩寒的崇敬,对于他犀利的文风和敏锐的洞察力深深打动。小说《一座城池》正如它的英文名称一样,用一群极为虚幻的人与一些极为典型的极讽刺的事成就了一座ideal city。
书的开篇并未急于介绍小说的背景,而是展开的描述。“坠机是一定会有的事情,所以每一批坐国航飞机的人只是在无限地逼近这个时刻而已。”开篇这一句伤感却又有一些道理的话未能让读者预料到这一处与后文坠机的照应。此时的韩寒是一个宿命论者,心中颇为无奈,而事实上这是对社会上诸多不公的无奈。
开篇的故事是主人公与逃窜同伙联系的波折,由于人生地不熟,主人公接连被市话比长途贵的杂货铺老板,赖账的黑心东北司机痛宰一顿;见识了钉子户的旅馆大妈用气派的钟表抢揽生意,在简陋的旅馆里定居后的奇遇。作者借助一系列的或惊险,或诙谐的闹剧映射出社会上的各种肮脏弊病,其中刻画的旅馆大妈不愿拆迁,对故土有很深的情愫,但是旅馆条件只有墙上挂的钟比旁边酒店的气派,一方面她不顾停水停电,坚持与政府周旋,是个十足的“刁民”;另一方面,她对顾客亲切,甚至不要房钱并亲自护理病了的旅客,这是她又变成了一个雷锋一样的好人。这巨大的对比反差从一个市民的角度暗示了政府与人民孰对孰错,即挑战政府道义上的所谓“权威”。
韩寒在开篇站在了普通百姓的角度讽刺了政府许多荒谬的不正之风,同时又站在时代的高度揭露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几百人疯狂冲向爆炸现场围观,趁着大雨高价倒手偷来的自行车等我们似乎经历过但又没有经历过的夸张冲突。
在主人公与“逃窜同伙”建叔“逍遥法外”的日子里,两个人意外结识了将建叔意外弄骨折的王超。王超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在小时候充满抱负与理想,但在当今大学体制下终日混日子,心中有许多喜欢的女孩并且幻想有一天能与她们交上朋友。王超是当今诸多大学生的一个缩影,终日虚度着光阴,但是感觉任何人都比不上自己,是活生生的中国式大学教育弊端的畸形产物。
两人与王超开始租房度日。两人生活无依无靠,本最亲近信任的人也都联系不上了,生活顿时变得凄惨。但两人意外的买彩票抽中了大奖,最终三人住上了一间远离闹市区的残破别墅中。
主人公三人简单的布置了房间后就开始了新的生活。主人公在梦中被警察无理取闹的“敲诈”了一笔,去王超大学惹恼了心仪的女孩并偷走了她木讷男友的两只鸡。半路汽车坏了三人假装黑社会吃了一顿霸王餐,三人这一出闹剧极强的反应了社会上的黑暗——公安以权谋私,黑社会、暴力横行霸道,此时三人是弱者,任人宰割被人欺负;但是反过来三人又去假装是强者去欺负别人毫不留情。如此循环,可笑又可怜。
主人公记起他当年的同桌,是个淳朴的特长生,却被流言蜚语所左右最终跳楼自杀,可笑的是当年他喜欢的被冤枉为盆腔炎的女神仍为处女之身,而当年散布流言的丑陋女生早就堕过胎。世间有许多这种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所捏造掩饰的事情,真相总有一天会被拆穿,但是在这过程中不知会经历多少曲折。同时有许多人听信小道消息,听信不知道哪里道听途说的消息却不去证实。
最终在建叔有难时,王伟终于坦言自己是公安局长的儿子,而他就是因为怕给父亲抹黑才不愿告诉大家。此言一出,不免让人心生怜悯与敬佩。可想当时王伟心中的委屈与无奈。在楼下杂货铺发生火灾时,全楼的居民都眼睁睁的看着火势从猛烈到最后几乎灭掉最后
一个老太太用一盆水扑灭仅剩的火苗,每个人都是怀着愉悦的心情看待别人的痛苦与无奈,并齐声谴责那个妨碍他们看热闹的救火老太太。三人接下来的生活便是只有平淡无趣,生活的绝望使他们卖掉了本来坏掉的电炉子,省吃俭用,聊聊自己毫无希望的未来。
三个人找到了那个木讷的男人并与其合作开了一个网站,虽然其访问量都是他们找人代理刷的,但是仍取得了大公司的垂青。但最终由于建叔的贪婪网站并没能卖出。三个人冒雪开车出门,结果遭遇了围观群众等着看车子掉入沟中的热闹而被坑了一笔,一切都是混乱无序的。
本文以一场大爆炸结尾,一处有政府有公安的地方发生了大爆炸,而市民看到爆炸没有去逃跑反而冲去出事地点看热闹,而留在市区的人借机敲开街面上的街上的商铺夺取财物,这本书也在这个疯狂与荒诞中结束,这座城池也因此变为废墟。从虚幻到虚幻,这本书同时给书名赋予了新的涵义。
韩寒在此书中反复提到了提到公寓旁边的一片阴森的树林,树林中有一座环形的围墙,他总想去翻墙看看墙那边的世界,但是最终无功而返。有一天,他冒着大雪,竟发现那座高高的墙消失了,他行走于那树林多时才发现自己被围在围墙之中,最终爬过一棵奇异的大树才发现围墙外的世界是那个常出现于梦中的荒谬的景象。
其实,这便是全书的梗概:主人公从前幻想着逃离喧嚣纷乱的生活,心中想着有一天可以归于平静,归隐于自然,那种生活像那片围墙外的世界一样深深吸引着他,他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误入红尘,而又借助一个奇怪的大树,即这次杀人事件偶然逃到理想的国度,虽说是逃窜,但也是放松。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全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俯视全篇。韩寒通过一个市民的眼睛向我们展示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那股“劣”。对于别人的冷淡与嘲讽,凡事的自私与急功近利。然而,他也塑造了热心的老板娘、低调的王超等让人感到欣慰的角色,在批判的过程中也不忘褒扬。同时,韩寒也在书中解释了这类现象的原因与危害。但韩寒用笔去引导大家而非单单批判社会时,韩寒便是与中国人一起成熟了。
第三篇:《一座城池》书评
一座城池,围住了谁?
一部没有序言和后记的小说——《一座城池》
一个极富勇气和智慧的作者——韩寒
韩寒再次延续了他一贯的批判风格,以简单而忧伤的小幽默搭建了一座所谓“干净”的城池,然后以极富戏剧性的方式在这座城里贴满了有关“外边的世界无比肮脏”的宣传海报。终于,迎来了一大批愤世嫉俗的读者在城的里边高声赞叹,为自己的“深谙世事”燃放烟花。终于再次迎来了半辆法拉利和“满城烟火”。
之所以赞叹韩寒同学的勇气,并不是因为他站出来骂了政府骂了群众,而是他敢站在风口浪尖去骂那些同样文笔犀利的文人们。
文中“我”上学时的后排女生似乎深明世事,告诉并告诫“我”的同桌一切有关“盆腔炎”女生的肮脏历史。而自己却仿佛无比圣洁,并觉得自己的初恋一定要给一个“会开飞机的、贵族的、英俊的、中英的混血儿”并且这混血儿的爹不仅要富贵,娘也得高贵。可之后的事实竟是“盆腔炎”女生干净无比,而后排那有着无比崇高爱情理想的女生无比肮脏。读后确实让人苦笑不得,这种感觉就像是演讲的人突然变成了小丑,而被骂得蜷缩成一团的人突然张开了翅膀变成了天使。被称作时代良心的文人们就这样被韩寒扒下了洁白的衬衫,露出了破烂的T恤,所谓高瞻的言论顿时滑稽不堪。可是颇让人厌恶的一点就是那T恤可能破烂得还不够明显,于是韩寒同学就给洒上了几许黑色的墨汁,又多番撕扯造出了几个醒目的小洞。这样或许能更明确的展示了破败,可是也给人另一种感触,就是“无比破败”!
然而对于韩寒同学的智慧也是我一直喜欢的。社会的开放造就了无数骂街者,无数的骂街者又造出了无数烂俗的垃圾话,而这些垃圾话却也成就了韩寒。
韩寒的《三重门》里便称自己是个半俗不雅之人。这便很难让那些批判家们抓到故作高雅的小辫子,从而也使得韩寒能在之后的文章里大用并不垃圾的垃圾话。
文章里年轻女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本可以大骂不要脸、下贱……可那是九流写手的作风。所以韩寒便用了“宝马妹妹”“奔驰妹妹”“丽都豪庭妹妹”以及一系列校园场景来讽刺。而人们空虚爱看热闹愚弄别人的心理,本也可以大骂没人性败坏、道德沦丧……可韩寒同学再次用了颇具喜剧性的三个事件去表达:
1. 城市发生爆炸,众人骑上自行车争先恐后的赶去现场看热闹。
2. 小卖部失火,人们围看,并生怕火熄了,看不到救火车灭火的精彩,甚至阻止别人的救火行为。
3. 雪天里,成群的人静静等在隐蔽的壕沟前,期待着小车一个一个掉下去,然后兴奋的发出欢呼声。
而在文章的最后这类场景得到了升华,从工业区厂房的爆炸,到政府瘫痪,从人们在大街上哄抢婚纱店,到后来人抢人,从身先士卒的男子被扒得只剩下一条红色内裤,到人群末尾的时尚女郎扒下男子的最后一条内裤……直到最后确是让人想起了梁晓声的《浮城》,政府瘫痪下丑恶人性淋漓尽致的展现,动作细节以及心理细节的描写处处渗透着令人忧伤的幽默。通篇来看,一座城池,是一座充满忧伤的城池。城里虽然有着许多有笑脸的人,可作为城外的人却看着城里人的笑脸想流泪。而这泪还不能一个劲的让人流,于是韩寒就为这杯黑色的巧克力奶茶里加了几粒晶莹的布丁。
类似C女友样单纯的女生,王超那并不算罪恶的警察局长父亲至少证明了这污浊的城池里还有干净的楼房。阿雄那类似让世界和谐的信仰和艺术虽然被包过“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人所笑话与不屑,可却赢得了“永久妹妹”的青睐。这就再一次说明了真正高贵的存在,以及对高贵的信仰与赞同的存在。
文章的最后,我拉着永久妹妹一起朝着城外奔跑,可最后却还是转身……说不清原由或许根本就没有为什么。从进入这座城池开始,“我”就被这城池给围住,即使没有半点禁锢。
这《一座城池》其实也就是韩寒自己的城,而且他还为这城盖上了幕布,让原本墨绿色的护城河变成深黑色。让人感觉无比的压抑和沉重。
从一开始我便认为韩寒是一个偏激的人,即使他犀利的笔锋揭露了无数的现实,可他的文章却达不到真正文人的高度,因为他笔下的“现实”并不能是“真实”。就像高档的发动机,却没有高档的阀门。抽出了大量可贵的石油可装满油罐后却无法关上,以至于泄漏出来的污浊染黑了原本并不污浊的海水。
韩寒或许被关进了“一座城池”,一座他自己的城池。他看清楚了这座城池的每一条道路,却没法让自己从这城里走出。
《一座城池》里的所有人和”一座城池“里的所有人,还有那块上海大金子——韩寒。我相信终有一天会走出这座城,因为这座城池从并没有围住谁。只是读者和作者仍需思考——一座城,围住了谁?
第四篇:《一座城池》读后感
取个这样中学作业似的标题,可能是一个理工科学生对逝去的语文课的一种缅怀吧,《一座城池》读后感。
先说我是怎么读完这部小说的——用了四天时间,每天晚上用手机看它的电子版。
虽然未来将要从事IT方面的行业,但是要说读书,还是喜欢读纸质书。本来用手机看《一座城池》的时候,只想先看个开头,然后再去图书馆借书的。但看了个开头后,被吸引住了,一有时间就看,于是还没也没去找纸质的书了。
后来别人告诉我,看韩寒的小说,很容易被他的思路带着走,还有点“跟不上”他。这种说法倒是挺有意思的,想来,韩寒同学的书这么畅销,应该和他的行文风格有关系。很多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其中“语言简练,不罗嗦,言之有物“最为读起来不费力,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男性读者。要是再能幽默些,那就更见作者功力了。
《一座城池》就给我这样的感觉,言之有物。且说这“物”,乃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我们的这个时代。
我们是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因为一项国家大计——计划生育。而我们成长的时代又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小说中,“我”的女友在听说“我”永远不打算买房子后,就消失了。我就在想,等毕业了,我一样要面临这个问题。女友和我多次表态,她愿意跟着我,不管我是不是有房。但是她没有考虑到的是,我未来的丈母娘是不是也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和这么个没有房子的小伙子结婚。这是个硬件问题,我暂时无法从技术角度解决它。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孤单,有很多人已经因为这个问题,被拒绝在了神圣的婚姻殿堂门外。
虽说姑娘们不是要嫁给房子,但有房子似乎成为了现在新郎的必备条件。说到这些,不免很苦恼。韩寒在书中,很明白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为什么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买一堆瓦砾?
再说大学生,韩寒没有读大学,这一点曾被李敖抨击过,不过李敖先生抨击韩寒的观点倒是非常的“在理”——“读过大学,受过系统的教育,层次就是不一样”,小说中的三个主人翁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典型代表,那层次,呵,妥妥的,读后感《《一座城池》读后感》。说回来自己,我和小说的主人翁在对时间的利用这一点上,倒是不相上下,可以一觉睡几天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虽然小说以三个年轻人的荒唐经历作为线索,但是,这些经历何尝不是现在每天发生的事情呢?所以说,不是我太疯癫,只是现实太荒唐。其中的众生相,仔细读来,确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各个或猥琐,或邪恶,或丑陋,或扭曲的人脸。
被韩寒拿来一搅和,这些本来平常的事情,就显得那么有意味起来。或许是我读的高雅装逼文学不够多,我总是能从韩寒简单幽默的字里行间读出些不和谐的东西来。我们这些年轻人,虽然每天都做着不对国家有贡献的事情,但求不给国家添麻烦,但是我们也关心这个国家,还是会放到心里想一想的。即便在祖国的眼里,我们这些小屁孩儿太幼稚,我们也喊不出自己的观点。
另外就是爱情了。“我”高中同桌和“盆腔炎”的爱情,在小说里,是两个重点描写的爱情之一。不能说这样的爱情真实,它带着一点青春期的荷尔蒙味道,但这荷尔蒙味道很正,很纯,没有一点情欲的媚俗。想不出还有怎样的青涩爱情是这样的,除了《朗读者》里的那段爱情。所以我说,这段以悲剧结尾的爱情,美。
再有就是“我”勾搭未成年小萝莉的那段了。韩寒不算怪叔叔吧,但是把那个卖萌小萝莉写得各种可爱,让我想起我妹妹小时候的样子。其实每个男人在他的有生之年里,都希望有这么个小萝莉,把他当作偶像偶下一样来崇拜,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找到这么个小萝莉做女友,那就会期待着自己有个小萝莉小女儿。我也不例外。对自己的崇拜者的感情,算得爱情么?
最后就是小说的结尾了。其实《一座城池》的结尾多多少少让我想到了村上春树的小说。村上先生很多小说都是不知从哪里开始,结尾又不知道怎么就结束了。这一点上,韩寒和村上春树还蛮相似的。结尾“我”和艺术家的女友抱在一起,在两人的对话中就结束了。当时我就想,是不是我下载的电子书不是完全版,于是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就去网上验证我的这个电子书是不是完全版。得证后,我就感觉——恩,这才是韩寒。
到现在就看了韩寒两部小说:《1988》,《一座城池》。挺喜欢韩寒的,喜欢他这个人,顺带着欣赏他的才华。得空了,再看他的其他小说。
完。
第五篇:《一座城池》读后感
从他出道一直到现在都是喜欢的,喜欢他的叛逆,他思想的天马行空。从他的文字中不难发觉,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对这个世界有他独到的领悟。
这些年,他在不断的成长,他的文字不华丽,却很能刺伤人,用幽默的笔法去讽刺这个世界的黑暗,世人的荒缪。
不断得做他想做的,让我们这些有着和他相同的叛逆,却没有勇气去背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父母,我们那些坚守着的原则的人对他羡慕不已。
可韩寒他有的并不只是这些,他一直在追求,追求他的梦想,在追求他的生活方式。正如他在《就这么漂来漂去》写的,人有喜欢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
他写作,他赛车,他一直在做他喜欢的事。
在他这本新书里,一座城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首先想起的是他一直崇拜的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钱老是韩寒喜欢的一位作家。有时候能在他的文章里看出一些钱老的影子,钱老号称过目不忘,是一位思维敏捷的作家。韩寒的思维也很敏捷。
一座城池看过来,韩寒所要表达的,我想他个人也不清楚,他只是写,把他这些年来的感悟写出来,这些感悟无法用言语来述说,只能把它们穿插在这个有些沉重的故事里面,人性中丑陋,中国现实社会中不均衡,一些年轻人的盲目,一些官员的腐败,一些社会的病态,在他的这部新书里都表露了出来。
看过了,明白了,很沉重,很沉重,像心里某个一直坚守的东西一下坍塌,那个城堡垮了,像他书里最后那一声巨大的爆炸。将人性中所有的丑陋释放出来的爆炸,只剩下茫无目的的奔跑,想逃避,逃避生活,逃避这个病态的社会。
宣传时说这是他写作的一个里程碑,我想大概也是,这些年来他成熟了不少,他不会再那样赤露的去批判什么不好,什么好,毕竟他已经23岁了,不小的年纪了,更都是感悟,对生命的感悟。
他在书里描述的爱情,大多都是与金钱挂钩的,可是他并没有就这样认为所有的爱情都是不纯洁的。
在书中的主人公与c的那段的讲述中,他描述了一个单纯的小姑娘和一个有点傻的小子,故事是那样的单纯,读来让人感动。
还有他的同桌“男排”和“盘腔炎”的那段爱恋,也是一种纯洁的爱情。
韩寒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悲哀的,林雨翔,铁牛,还有那个小和尚,以及这本书里的建叔,“我”,王超,可以说整本书的人物都是带悲剧色彩的。
人的悲哀在于你处于悲哀之中,你还什么也不知道。
韩寒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这种样式的,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社会中有许多。他笔下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个缩影。
一座城池,大概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两个误认自己犯罪杀了人的“逃窜犯”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段生活,然后经历这个城市里的人生百态,看到这座城池里的黑暗。
整个故事大概就是这么简单的情节。
可是蕴涵着的那些是永远无法言诉的,幽默下的沉重,让人捧腹大笑的时候,更加多的是沉思。
尤其是结尾,虽然显得有些仓促,但是对无政府主义的描写,也有些深刻.人是不能脱离规则而存立的,失去了束缚那么世界就会乱套.韩想表达的也许是,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可言,绝对的自由并不能存立,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本性里有这样适应自由的基因,如果给他们绝对的自由,那么他们所做的事情,所带来的后果是不能预计的.如果看完了也只是一笑而过,那文学的意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就没有必要了。`
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社会的弊端。
我们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要怎样才不让这个社会不是病态的。
韩一直在揭露我们的社会,我们教育,我们的人生追求,我们这个社会上一些自私自利人的丑态,很形象的把它们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都生活在自己的城池里面.每天都有许多的事情发生,都有很多的问题去面对.人活着的方式都有所不同,那么我们该怎样活,混沌着,堕落着,亢奋着,还是前进着,我们需要不断的去询问自己.韩的这本书,他也许只是把他心里想写的都写下来,并没有想到要告诉我们什么.可是我们要从文学作品的本身看到我们自己的生活要怎样,那么这样一篇作品的意义才能更为深刻.喜欢台湾导演,蔡明亮的一句话,说,一个导演要是知道自己拍的是什么,那么这部片子就不是好片子.我们写文章写小说,是自己内心的审查,是写给别人来看的.也许读者看不到我们要表达的东西,但是他能从作品中找到他自己需要的东西,那么这片作品也就具有意义了
年轻的看到盛开,年老的看到衰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被误解,也是好的.我相信大家看过这本书后,多少都会有些感想.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也许就是给了我们个机会去审查我们的内心,思考我们的世界和生活.一座城池,这是怎样的一座城池,各种各式的人,自私是人的本性,在这个城池里,在韩寒的笔下都一丝不挂的裸露出来了,血淋淋的,让人心情沉重,这本书好笑的情节言语不少,可是怎么都让我沉重。一个畸形社会的缩影。
个人认为韩寒的这本书是他所有的书里内蕴最丰富的一本书。
我希望我爱的韩寒能在以后的写作和赛车方面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希望每个看过这篇文章的萌友,能够在自己的生活里,做出更好的事情.不要混沌的过日子.不要过于自私,有些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