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供应链融资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6:5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供应链融资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供应链融资对策研究》。

第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供应链融资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供应链融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彭 萍 焦德杰 宫爱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代经济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和力量,但其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产生根源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供应链融资等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约束 供应链融资

自20世纪末期以来,新的科技革命使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中小企业也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正变得日趋重要,从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48.2%,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已占到75%。然而,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所做的“五城市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显示,44.7%的中小企业认为融资比较困难,超过七成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必须以高于基准的利率水平借贷,超过七成的企业认为竞争太过激烈和资金缺乏是遇到的最大困难。由此可见,虽然经济结构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但由于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使其发展面临着融资方面的诸多障碍和约束。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及产生根源

(一)内源融资能力匮乏。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长期融资的重要来源,在企业初创时期,企业难以获得外部充裕资金,也难以支付高昂的资金成本,一般选择内源融资。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占其融资总额的50%以上,美国甚至达到80%以上,并且比例不断上升。而我国中小企业中,国有、集体和民营三种类型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比率都不到30%,可见其自我“主动积累、自我约束”意识不高,再受到产品、规模、市场、产业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内源融资能力匮乏,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间接融资不受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间接融资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借贷型融资,通常随着企业生存期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张,企业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然而在我国,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2年底,金融机构共发放短期贷款74247.9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1058.8亿元,占比1.43%。从有效需求来看,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有的金融资源不超过20%。究其根源在于政府和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明显的规模歧视,“四大”国有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使最了解中小企业经营情况的分行、支行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充足有效的信贷支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与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很少;而中小企业由于可作为信用担保物的实物资产相对较少,银行出于风险与成本的考虑,极易出现“逆向选择”。因此,中小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支持取得贷款。

(三)企业债券融资门槛高、比例低。我国在整个发债结构中,长期以国债、政府债券及

有政府信用的金边债券为主,企业债的发行是审批制而非核准制;国内目前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发债主体资格的要求十分严格,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缺乏信用等级,缺乏发行债券担保等原因,无法进行债券融资。在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企业债券占整个证券市场比重的65%以上,而我国到2001年底,企业债券占整个证券市场比重仅为4%。

(四)股票融资受到政策限制。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保证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股份制改造)和筹集资金,行政干预现象突出。这种政府对股票市场的隐性担保方式在资本市场建立初期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逆向选择”现象,这种现象被描述为“绩劣国有企业驱逐了绩优的中小企业”即:能进入股票市场,筹集到大量资金的是绩效很差的国有企业,而资产、绩效优良的中小企业却迫于某些政策性的人为限制,无法进入股票市场筹集发展资金。截至2006年11月,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89家,总市值1636亿元,加上已公开招股的11家企业,累计总数才100家,在2006年11个月中,中小企业板共融资141亿元,仅占证券市场全部融资总额的8.9%,这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比,极不匹配,资本市场配置于中小企业的资源比例仍然过低。

(五)高成本的无序的民间融资不规范。民间借贷属非正规借贷渠道,不受国家规定利率制约,是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常用的直接融资方式。借贷利率一般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据调查,民间借贷的月利率平均为8‰-15‰,最高的甚至达30‰。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相比,其规模较小,利率较高,融资成本高昂,容易造成公司破产,扰乱金融秩序。而且民间借贷融资是不受我国现行法律保护的行为,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受到惩罚。因此,民间融资的无序性和不规范性使得民间的资金难以大量地转化为资本,难以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处于规模扩张时期,仅靠初创时期原始积累、民间借贷以及集资入股等方式的资本投入已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资金供需双方的极度不对称,造成了融资结构与潜在经济增长结构的不对称性,最终将限制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所以,我们必须拓宽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对策

面对融资方面的诸多障碍和约束,笔者认为要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应借鉴国际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内外兼修、共谋发展。

1.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素质,培育内源融资能力。为使中小企业获得广泛、持续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首先,通过培育员工、引进先进人才、更新技术与管理理念、研究市场需求和资金运作方式、以诚信为本、打造企业的信用形象和信用品牌等方式来大力提升企业的整体信用等级。其次,对于初具规模的中小企业,应努力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逐步提高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以增强筹集资金的能力;第三,应强化信用意识,积极努力在融资活动中树立起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总之,提升中小企业素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

2.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已不能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当务之急是建设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其一,适时开放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启动债券的融资功能。债券融资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诚信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权益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有助于降低公司的加权资本成本;增强中小企业持续融资的能力。一方面希望能降低债券发行的门槛,逐步放宽限制,允许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进行融资;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组合,扩大规模,来启动债券的融资功能;其二,推动中小板创新与发展,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目前中小板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已上市公司89家,待发行11家,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小板公司主营收入平均增长35%,净利润增长13%,可见中小企业板已经催生了一批快速成长、自主创新突出的中小企业。但在中小企业板的未来发展中,仍应注重监管制度的创新,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加强对保荐机构的监督等措施,以倾力打造诚信之板,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3.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民间融资”虽然不受法律保护,但目前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2000年以来,全国企业间直接拆借或借贷的金额每年不低于1000亿元。在这些城市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80%左右来自民间融资。据中央财经大学的调查表明,民间金融的规模在7400亿元至8300亿元之间,相当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增加额的近30%;花旗银行则估计,仅在2004年5月到10月期间,银行居民存款流失额在9000亿元左右,这些资金都用于自己投资或民间融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部分官方数据也表明,民间金融的规模相当于被调查各省当年融资增量的15%至25%。对于这部分资金,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保证民间金融有合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对贷款利率进行政策限定,引导民间融资向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商业银行的委托贷款业务,由商业银行充当中介机构,开展针对具体企业、具体项目的多方委托贷款,为出资方、资金使用方服务。

4.开辟融资新途径——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在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信用实力掌握的基础上,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为产业链风险管理,在帮助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通过这种模式融资,银行可以灵活评估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推出原材料融资、存货融资、装船前/后融资、进出口保理和信用保证等多种产品来解决公司的不同需求。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2005年23%以上的中小企业遭遇现金流困扰,但全国中小企业却有近11万亿元的存货和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的作用就是把这些闲置资源盘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符戈.中国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7-36,64-130.[2]“构建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课题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3, 7:27-30.[3]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四川省467户民营企业融资情况为例”[J].西南金融, 2003,11:12-16.

第二篇: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模型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模型研究

高峰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掣肘,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融资市场的两个“不匹配”,通过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函数曲线,提出政策建议,有效改善上述“不匹配”的现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模型构建;对策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1].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现象,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掣肘。本文拟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模型构建,寻找破解之策。

1.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与融资困境

通常情况下,大企业具有资金和行业技术整合的优势,通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并购,不断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如世界路由器的巨头思科,著名的医药公司辉瑞,以及西门子、飞利浦等公司,都是在不断集成中小企业技术成果中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而中小企业更愿意承担风险,具有技术创新的先天优势,熊彼特的研究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方面有着组织结构灵活、竞争压力下更易于接受创新、在创新效率和创新时间上明显优于大企业的特点[3].相关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人均技术创新成果比大企业高2.5倍,新技术投入市场的时间却比大企业少1/3,美国学者谢勒等的研究也表明,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大[4].事实上,我国专利的66%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4%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2%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5],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既有赖于大企业在研发上的雄厚基础与实力,但更依赖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敢于突破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并作为引擎带动整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所言:“中小企业不强壮,发展新兴产业只能是一场虚火。”

但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瓶颈,表现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比例极低,仅占全部中小企业的10%左右,在美国这一比例为33%;约1/3的中小企业需要从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约5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依靠外部融资解决资金问题。2008年,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仅占其贷款总额的0.8%[6].中小企业资金的断链直接影响到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的潜在掣肘。

2.新兴产业融资困境根本原因与对策模型

对于新兴产业培育的融资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国内学者从不同层面做过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在我国现行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下,一是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柠檬市场效应,导致借贷市场的萎缩;二是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过高;三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四是融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但是鲜有人对造成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做过探讨,缺乏通过模型构建对现有投融资对策给予理论解释并以此为基础寻求对策。本文拟尝试从融资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对上述研究工作的缺失给予补充。

2.1融资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在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存在着中小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三种主要力量。金融机构作为科技金融体系的主要供给方,其核心利益为在融资体系中实现资本增值,取得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这是金融机构参与科技金融市场的主要动力。企业作为融资方,其核心利益在于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企业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所需资金。政府则通过致力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并为金融中介提供风险可控的业务平台,进而产生提升就业率、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稳定发展等社会的正外部效应。

很明显,作为借贷双方的企业与金融机构,是融资市场的核心,融资市场能否繁荣关键在于企业与金融机构能否实现各自的目标,达成双赢。即金融机构能否获得与所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收益,企业能否以低廉的成本获取融资两方面。任意一方的需求不能得以满足时,必然会造成融资市场的不振。同时,金融机构的收益可以近似认为等价于企业付出的融资成本,而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也可近似等价于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因此,融资市场的规模可以认为取决于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风险与金融机构的收益。当企业的风险过高或金融机构的收益过低时,融资市场便会逐渐萎缩。风险与收益正是融资市场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出发构建模型,很容易对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作出合理的解释。

2.2造成新兴产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与模型构建

造成新兴产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体现为融资市场的两个“不匹配”。一是中小企业的风险过高,而银行的收益率过低,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企业存活下来的概率极低。在美国,新办的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4年存活率大约为50%,8年存活率仅为30%,即使在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中,也大约仅有20%最终能够获利生存下来。学者们认为,这些数字在我国将会更低。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达11.6%,同期企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则仅为2%.同时,受金融管制的影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体系的收益率受到严格的限制。自由市场中,金融机构需要对风险进行定价,以实现供需平衡,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对利率和收费限制较严格,规定了基准的贷款利率,而且贷款利率浮动的范围非常有限。在无法实行市场化利率的情况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很难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对等,从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矛盾,造成了金融资产的无法最优化配置。在我国山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民间金融(俗称高利贷)的活跃从侧面说明了利率上限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而近期央行考虑放开民间贷款利率,实现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更是对这一问题的佐证。

风险与收益的矛盾造成了并非所有的高风险企业都可以从融资市场上进行融资,只有那些自身风险与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企业方有可能从市场融资。我们把这种融资可能性的集合称为市场融资潜力。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第二个根本原因是一定风险的企业与一定的金融机构存在“匹配”即达成借贷的可能,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难以实现“匹配”。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当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风险在融资市场某一金融机构的承受范围内,但金融机构无法筛选和识别出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企业,造成这些企业难以实现融资,或是只能以更高的成本进行融资。由于不能实现一定风险的企业与一定的金融机构“匹配”,这就造成了并不是所有可能融到资的企业最终都可以获得融资,只有那些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企业,最终可以以合理的成本获得融资。我们把最终实现了以低成本获取融资的企业的集合称为市场融资能力。这样,实际的融资市场规模,要小于图1所示的潜在融资市场规模。对应的函数参数将发生变化,如式(3)所示。实际融资市场规模如图2所示,为不连续的实体柱状图。

3.破解新兴产业融资难的方向和政策选择

通过上面的分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无外乎有两条思路,要么增大市场融资潜力,要么增强市场融资能力。对应于图形,即要么增大曲线所围面积,要么增加黑体实线的面积和。有三种对策。

一是函数自变量取值由a到m延伸为a到m',对应图3中增加一条曲线(虚线表示),扩大曲线所围面积。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在金融管制不变的前提下,引入风险偏好更高的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可以承受与m到m'点所对应的风险,包括引入政策性银行,引入重点支撑种子期企业的天使基金和VC,大力发展担保与再担保机构,适当提高担保的杠杆比率等。同时,可以发现引入高风险的金融机构从而扩大市场潜力与既有融资机构扩大市场潜力相比,其边际效益更加显著。因此,加大对风险投资机构的培育,引入更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战略投资者,加大高风险金融产品创新,可以有效扩大融资市场的潜力。二是放开或放宽金融管制,使得现有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风险进行区别定价,从而达到扩大融资市场潜力的目的。包括放宽利率管制,使原有金融机构可以差别定价,放宽金融准入,民间资本阳光化,盘活民间资本,三是实行混业经营等几种模式。

二是函数应变量取值整体或局部向上平移,既提高曲线的高度,扩大曲线所围面积。对于一定风险的企业的某一次融资行为,金融机构必然会获取与之相适应的收益,提高函数应变量值,即提高一定风险下的金融机构收益率。但这部分收益的负担,不应由企业买单,否则即形成融资市场的柠檬效应。而是应该由政府出资设立相关基金对金融机构贷款予以补贴或奖励,补贴金融机构存在很大的可能性要优于政府对企业的贷款贴息,这是因为贷款贴息只是针对个别企业更为有效,可以降低该企业的负担,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为这种超额利润而产生竞争,于是融资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金融机构会竞相发现和挖掘好的贷款项目,从而盘活整个融资市场。即政府补贴金融机构具有更高的杠杆效应和边际产出。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对金融机构进行贷款鼓励,增加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并考虑贷款贴息的使用是否最优。如图4所示。

对于使式(1)与式(2)的自变量取值范围重合程度增加,增加实体部分的面积,增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匹配,关键在于消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或是第三方机构获取完全信息或者大部分信息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作为公益机构的政府部门,应当承担起调查、存储和发布信息的责任。或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促进融资市场的发展。一是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加强组织各类推介会,建立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信息库,定期组织发布技术路线图,对关键技术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评估等,增进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了解。二是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打包贷款、引导基金等对社会资金的杠杆调动效应。三是发展信用担保中介机构,强化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建设。四是创新金融产品,如发展各类新融资租赁业务,加强对贷款流向的监督管理。如图5所示。

4.结论与展望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不匹配”,本文通过构建函数模型,寻找破解融资难题的途径,结论归纳如下,一是引入高风险偏好机构或是放宽金融管制,二是补贴金融机构的风险行为,三是加强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未来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定性研究,即在上述思路和方向下,创新金融产品;二是加强定量研究,通过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对定性产品进行定量分析,给出具体的调整参数。

参考文献:

[1]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European Commission Enterprise and Industry.http://ec.europa.eu/enterprise/policies/s me/index_en.htm.[2] 李春成。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J].战略研究报告,2010(4)。

[3]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1912.[4] 赵昌文,陈春发,唐凯英。科技金融[M].2009.[5] 万钢。积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2009.6.6,http://.[6] 杨硕。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与融资体系研究[D].2008.[7] 乔治。阿克尔洛夫。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D].1970.[8] 张丽,孙长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0.2,p:185-187.[9] 徐义国。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 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科技投资,2008(5):64-66.[10] 斯坤。新兴产业落地,要靠中小企业[J].新经济导刊,2010(6):35-40

第三篇: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模型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模型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掣肘,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融资市场的两个“不匹配”,通过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函数曲线,提出政策建议,有效改善上述“不匹配”的现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模型构建;对策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1]。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现象,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掣肘。本文拟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模型构建,寻找破解之策。

1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与融资困境

通常情况下,大企业具有资金和行业技术整合的优势,通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并购,不断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如世界路由器的巨头思科,著名的医药公司辉瑞,以及西门子、飞利浦等公司,都是在不断集成中小企业技术成果中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而中小企业更愿意承担风险,具有技术创新的先天优势,熊彼特的研究表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方面有着组织结构灵活、竞争压力下更易于接受创新、在创新效率和创新时间上明显优于大企业的特点[3]。相关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人均技术创新成果比大企业高2.5倍,新技术投入市场的时间却比大企业少1/3,美国学者谢勒等的研究也表明,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大[4]。事实上,我国专利的66%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4%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2%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5],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既有赖于大企业在研发上的雄厚基础与实力,但更依赖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敢于突破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并作为引擎带动整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所言:“中小企业不强壮,发展新兴产业只能是一场虚火。”

但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瓶颈,表现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比例极低,仅占全部中小企业的10%左右,在美国这一比例为33%;约1/3的中小企业需要从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约5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依靠外部融资解决资金问题。2008年,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仅占其贷款总额的0.8%[6]。中小企业资金的断链直接影响到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成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转型的潜在掣肘。

2新兴产业融资困境根本原因与对策模型

对于新兴产业培育的融资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国内学者从不同层面做过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在我国现行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下,一是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柠檬市场效应,导致借贷市场的萎缩;二是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过高;三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四是融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4,7-10]。但是鲜有人对造成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做过探讨,缺乏通过模型构建对现有投融资对策给予理论解释并以此为基础寻求对策。本文拟尝试从融资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对上述研究工作的缺失给予补充。

2.1融资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在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存在着中小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三种主要力量。金融机构作为科技金融体系的主要供给方,其核心利益为在融资体系中实现资本增值,取得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这是金融机构参与科技金融市场的主要动力。企业作为融资方,其核心利益在于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企业研发、转化和产业化所需资金。政府则通过致力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并为金融中介提供风险可控的业务平台,进而产生提升就业率、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稳定发展等社会的正外部效应。

很明显,作为借贷双方的企业与金融机构,是融资市场的核心,融资市场能否繁荣关键在于企业与金融机构能否实现各自的目标,达成双赢。即金融机构能否获得与所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收益,企业能否以低廉的成本获取融资两方面。任意一方的需求不能得以满足时,必然会造成融资市场的不振。同时,金融机构的收益可以近似认为等价于企业付出的融资成本,而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也可近似等价于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因此,融资市场的规模可以认为取决于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风险与金融机构的收益。当企业的风险过高或金融机构的收益过低时,融资市场便会逐渐萎缩。风险与收益正是融资市场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出发构建模型,很容易对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作出合理的解释。

2.2造成新兴产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与模型构建

造成新兴产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体现为融资市场的两个“不匹配”。一是中小企业的风险过高,而银行的收益率过低,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企业存活下来的概率极低。在美国,新办的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4年存活率大约为50%,8年存活率仅为30%,即使在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中,也大约仅有20%最终能够获利生存下来。学者们认为,这些数字在我国将会更低。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达11.6%,同期企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则仅为2%。同时,受金融管制的影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体系的收益率受到严格的限制。自由市场中,金融机构需要对风险进行定价,以实现供需平衡,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对利率和收费限制较严格,规定了基准的贷款利率,而且贷款利率浮动的范围非常有限。在无法实行市场化利率的情况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很难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对等,从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矛盾,造成了金融资产的无法最优化配置。在我国山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民间金融(俗称高利贷)的活跃从侧面说明了利率上限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而近期央行考虑放开民间贷款利率,实现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更是对这一问题的佐证。

风险与收益的矛盾造成了并非所有的高风险企业都可以从融资市场上进行融资,只有那些自身风险与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企业方有可能从市场融资。我们把这种融资可能性的集合称为市场融资潜力。如图1,横轴表示企业风险,纵轴表示金融机构收益,设企业的风险为x,理想情况下,根据风险由小到大将企业排序,则对于每一个给定风险的企业的某一次融资行为,必然会寻找到并对应一个能够承担相应风险的金融机构,设为y,完成融资。这样便形成一个一一映射的关系。即函数

当假设横轴上任意点所对应的企业数量恒定为q,企业的每笔融资额固定为p 时(该假设不影响问题的分析),图1为根据式(1)和式(2)作出的潜在融资市场函数曲线,所围面积即为市场融资潜力。其中o 点到o'点为中小企业的系统风险,o'点到a点表示普通风险的中小企业所承受的风险(实际情况存在非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风险要远远大于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情况,但从整体上来讲,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风险要大于普通的中小企业,作为理想模型,此处忽略这种例外),a点到m点表示可能获得银行融资的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风险范围,该段所对应的分段曲线,即为承受该相应风险的金融机构所获得的收益,m点以上表示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之外的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所面对的风险。

函数对应曲线所围面积的大小,可反映融资市场的潜在规模。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第二个根本原因是一定风险的企业与一定的金融机构存在“匹配”即达成借贷的可能,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难以实现“匹配”。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当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风险在融资市场某一金融机构的承受范围内,但金融机构无法筛选和识别出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企业,造成这些企业难以实现融资,或是只能以更高的成本进行融资。由于不能实现一定风险的企业与一定的金融机构“匹配”,这就造成了并不是所有可能融到资的企业最终都可以获得融资,只有那些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企业,最终可以以合理的成本获得融资。我们把最终实现了以低成本获取融资的企业的集合称为市场融资能力。这样,实际的融资市场规模,要小于图1所示的潜在融资市场规模。对应的函数参数将发生变化,如式(3)所示。实际融资市场规模如图2所示,为不连续的实体柱状图。

第四篇: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中小企业被称为“国家经济的脊梁,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重要支柱。据相同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是的98%以上,中小企业给国家的就业方面有约80%的贡献,其经济总产值和营销利润分别占据全国总产值和利润的60%和40%,因此也可看出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经逐步提升,在吸纳就业,发展经济,缓解社会就业紧张局面,提高综合竞争力,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证我国中小企业的健稳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十分关键。

中小企业存在一个特点就是企业力量相对较小,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来源相对较为单一,而企业的资金是否丰裕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张至关重要,因此保证中小企业的资金融资过程顺利进行十分重要。然而在我国当前特殊的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国家和社会的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体制尚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也不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不足等原因,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一个融资难的问题,这也是遏制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屏障因素之

一。如果不能良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将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现状及深层原因展开分析的研究,并借鉴外国发达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验和对策,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特点、社会特点、法律扶持力度特点等方面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全国整体经济的良好运转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

论文拟从两个方面开展:从国家或地方政府融资的政策支持,市场融资渠道选择和特点,市场经济环境,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等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相关对融资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国外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的经验和对策,结合国内一些中小企业成功融资并发展的成功案例,提出相关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融环境和制度体制的建立,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强化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论文提纲:

1、绪论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存在的意义

2.2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概述

2.3 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的研究现状

2.4 国外发达国家就融资难解决的策略介绍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3.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介绍

3.2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3.2.1 企业自身内部因素

3.2.2 企业外部因素(政策、融资途径、市场环境、信用担保机制等)

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及建议

4.1 提高企业自身经济结构和融资能力(信用、融资结构、财务制度等)

4.2 优化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加大银行支持,建立风险基金,融资渠道多样化)

4.3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系统

4.4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系统

4.5 完善政策法规支持力度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1] 梁冰.我国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J].金融研究,2005,(5):120-138.[2] 林毅夫.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35-44.[3] 王海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与改革思路[J].战略研究,2005,(12):25-26.

[4] 张维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0,(12):18-22.[5] 杨秀.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J].经营与管,2010,(12):26-28.

第五篇: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录

一、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3

(一)重庆市中小企业特点„„„„„„„„„„„„„„„„„„„„„„„„„3

(二)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4

二、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原因分析„„„„„„„„„„„„„„„„„„„„„„4

(一)政策制度的影响„„„„„„„„„„„„„„„„„„„„„„„„„„„4

(二)金融机构存在的原因„„„„„„„„„„„„„„„„„„„„„„„„„5

(三)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的原因„„„„„„„„„„„„„„„„„„„„„5(四)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5

(五)中小企业内部问题„„„„„„„„„„„„„„„„„„„„„„„„„„6

三、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对策„„„„„„„„„„„„„„„„„„„„„„„„„„7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7

(二)建立良好银企关系„„„„„„„„„„„„„„„„„„„„„„„„„„7

(三)加强培训,提高中小企业人才素质„„„„„„„„„„„„„„„„„„„7

(四)创新融资方式,完善金融服务„„„„„„„„„„„„„„„„„„„„„7(五)优化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8

(六)实施多元化融资渠道„„„„„„„„„„„„„„„„„„„„„„„„„8

(七)改善企业内部管理„„„„„„„„„„„„„„„„„„„„„„„„„„9 参考文献„„„„„„„„„„„„„„„„„„„„„„„„„„„„„„„„„„„9

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引言

中小企业是创新、就业、市场的主体,其发展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重庆直辖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但融资渠道窄、融资过程难也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针对重庆市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拓宽其融资渠道已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

一、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重庆市中小企业特点 1.规模小,风险大

就重庆市而言,其主要支柱产业中部分企业特别是众多的配套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规模,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知名度不高且自身能力不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盈利能力不高,都增大了企业的信用危机,使其难以获得充足的信贷支持,融资途径与过程也变得更为艰难。就中西部小微企业而言,主要通过抵押和担保获得资金,但为了尽快获取资金,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以朋友担保作为首选方式。目前担保行业的成本从原来的1.5%上升到3%,甚至更高,这对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融资成本的提高,最终会转变为投资风险的不断扩大。

2.数量多,缺乏系统性管理

截止2011年末全市中小企业达26.9万户,比年初新增7.6万户,增长39.4%;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3520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市经济总量三分之一。根据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发布的《重庆中小企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至2015年,我市中小企业数量将突破50万户,增加产值达7300亿元,投资超过20000亿元,但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内部管理机制还不健全,数量众多也使其融资过程变得更为艰难。

图1重庆市中小企业数量增加图

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中小企业发展也受其制约。调查显示,重庆渝北区814家中小企业中,仅有36%的企业得以进入园区。园区外,不少中小企业用地以租赁集体用地为主,面临着土地使用属性改变的风险,一旦土地属性改变,中小企业将可能失去生存空间。此外,租赁方式取得的土地上新建的厂房,也无法取得合法的权证,从而使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不能提供资产抵押。

(二)金融机构存在的原因

第一,银行的准入门槛高。一般来说,国有商业银行对要进行信贷投放的企业设置的准入界限为单笔贷款金额人民币100万元以上。换言之,虽然大多数银行都对外宣传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倾向于做大客户和批发业务。第二,贷款手续复杂。从银行角度而言,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一般都不是大额贷款,由于其资金周转频繁,银行在对借款企业进行调查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借款企业内部管理、产品市场信息和行业情况等相关信息,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提供相对完善的贷款材料;而从企业角度看,银行反复向其索取有关资料,增加了企业贷款手续繁杂程度及融资困难。第三,现今担保制度的不完善和民间借贷的不规范等原因都给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尚未出台完善的民间借贷法规政策以确定借贷主体、规范借贷行为,致使温州“高利贷”现象发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

(三)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的原因

在各种资源中,高素质的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尽管重庆市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较高,但是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较低,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不足两成。2004年上半年,被调查企业拥有从业人员181912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31382人,占17.3%,从业人员整体学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各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差异较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重最高,为72.7%;其次是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分别为40.4%和34.8%;再次是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为23.0%和21.6%;工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重最低,分别为15.6%和14.3%。

3.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间从业人员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私营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重较高,分别为25.4%和24.0%;其次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20.9%和18.8%;再次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为16.8%和14.4%;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重最低,分别只有5.6%和8.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重庆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整体学历较低,近年来高学历人才外流严重,如何吸引高学历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所用,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四)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重庆市六成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资金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重庆市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一、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国有、集体企业最为突出。在被调查的283户中小企业中,65%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状况,59%的中小企业年内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国有、集体企业因为一些历史呆账的影响,贷款阻碍较大;又由于经营业绩相对较差,原始资金积累不够,资金短缺问题最为突出。调查显示,86.7%的集体企业,79.4%的国有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此外,混合所有制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中,68.7%的有限责任公司资金短缺,比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普遍认为股份公司一般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然而,重庆市60.6%的股份公司也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总之,资金短缺在重庆市中小企业中比较普遍,朝阳产业也不例外,此次调查的7户IT企业均表示资金短缺。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到来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重庆市的一家电炉生产企业因机械冶金行业复苏,产品十分畅销,订货需求量大。但是,由于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企业有订单不敢接。只能心急如焚的看着失去市场。而且这种情况在其他一些中小企业同样也存在。

第二、中小企业申请贷款量大,且资金缺口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调查显示,2003年1-6月,重庆市49.8%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需求缺口,户均短缺资金为877万元。到今年上半年,重庆市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扩大到了65%,户均资金缺口达到1346万元。可见,短缺资金的中小企业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资金需求缺口也在扩大。据我们分析,有两点主要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呈扩大趋势。一是持续几年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经营环境改善,重庆市中小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对资金需求量增大。2003年,重庆市中小企业户均申请贷款金额累计为2270万元,2004年上半年已达到1566万元。分别比浙江、天津高出700万元以上,比湖南高出1000多万元。由此可见,重庆市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之大。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支持并未明显增加,而且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不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

第三、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规模扩大和技术设备更新。调查显示,65%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规模扩大;18.5%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生产设备更新。其中分别有近四成的集体与国有企业认为资金短缺对其技术设备和产品更新改造影响较大。调查还显示,重庆市中小企业投资资金需求量大。64.3%的中小企业表示目前有追加投资的需求,户均需求资金量高达2241万元,约为户均固定资产原价总额10%。

(五)中小企业内部问题

第一,投资方向的错误。如今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把其投资方向定位于服装、纺织、酒店等传统产业,较少放眼于投资长期的、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市场走向等的思考和把握。第二,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人员存在着素质较低,没有积极的团队与合作精神;加之产权不清、组织结构和管理混乱的影响,都带来了其制度的相对不稳定和管理的乏力,经营水平和盈利性弱。第三,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偏低。据有关调查,重庆市中小企业60%以上信用等级是3B或3B以下,而为了规避风险,银行新增贷款的80%都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且在具体操作中,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少、负债能力低,缺乏足够的抵押资产,导致申请贷款的抵押物不足,至使不能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

目前,重庆市正在组建一个由政府信用担保的三个百亿元贷款工程,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所谓的“三个百亿贷款工程”是指重庆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由开发银行未来三年给重庆放贷100亿元;全市30多个开发园区,利用自有资产为中小企业贷款100亿元;重庆工商联、重庆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担保为中小企业贷款100亿元。实际上,这是采用政府信用进行担保模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是企业融资的一个软肋,“三个百亿贷款工程”的实施应当尽快。但是能获得此项担保贷款的企业面毕竟有限。所以还应当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建立融资租赁市场;开展合同抵押贷款;实行工程项目按进度贷款等等。

第二、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

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款。开发中小企业在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要。银行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制定内部激励与处罚机制,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基层行、信贷人员的贷款权限和责任,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授信政策和授信程序,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另一方面活跃民间资本,规范民间融资。相比金融机构,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方便快捷,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对借贷双方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风险隐患,需要政府规范,使其成为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优化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

近几年,我国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高于部分发达国家,但是地区间市场环境等“软环境”的差异对中小企业融资和经营发展影响较大。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支持”方面,后者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其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所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完善软环境。

一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鼓励中小企业诚实守信;二是坚决制止针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等行为,保障中小企业良性发展;三是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投资各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益,融洽银企关系;四是不断规范和发展资本金市场,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实施多元化融资渠道

一方面拓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尽快推出类似于“创业板市场”的中小企业股票市场,为高科技、高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鼓励股民积极参与,相信并购买该股,帮助企业融通资金,从而转移风险。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业绩采用一定的指标进行评估,以发行债务等方式使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尽早融通资金而投入项目之中进行自我建设。第三,建立国家级统一信用平台解决信用贷款难题,通过工商、银行、法院等各部门共享数据,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统一的、可靠的信用平台。只有建立这样的网络,信用贷款才可能成功,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的融资问题才可能得到根本地解决。

下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供应链融资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供应链融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2009-4-1 9:47 殷翔龙【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从企业、银行和政府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是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是其中的瓶颈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分......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五篇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亦是当今我国一个热门话题。不管是就业还是创新,对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学号:1104070229 姓名:王典 1.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它是构筑在雇员人数、企业资产总值、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摘要

    摘要 改革开放34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统计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量的99.17%,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劳......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表课题类别社会科学学科类别经济学课题名称漳州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黄阿醒负责人所在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填表日期2014、04、18......

    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摘要】近期,国家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陆续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多数商业银行也相应制订了为中小......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由于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融资难、赍全短缺一直束缚着中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