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学反思藏戏是流行于西藏地区的一个剧种,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藏戏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这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他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以优美的传奇故事为线,向我们讲述藏戏的由来、发展。特点。教学本课,我们既要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又要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戏的文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这个传奇故事太优美了,又能向我们传递正能量,需要我们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老师工作时间一长,大多都成了人们所说的“书浴子”,尤其是教语文的为甚,教学中面面俱到,唯恐那一点儿没说到,孩子们不懂。其实这样做的结果还是误了孩子,在讲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他们永远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要让学生按照阅读要求去自学,包括把课文读熟,能认读课文中所有的字词,之后,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弄清文章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藏戏的形成与发展,并且能说出藏戏有哪些特点。在教学中还要不适时宜的传授戏曲知识。孩子们本来对戏曲知识了解甚少,对我们内地的剧种都了解的不多,别说那么远的西藏啦。藏戏有着与其他剧种更不同的一面,比如;带着面具演唱、演出时没有舞台,极其简单的伴奏,更没有豪华的服装,豪华的舞台设备,每出戏演出多长时间也不固定,完全取决于观众。藏戏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掌握。
第二篇:《藏戏》语文教学反思
《藏戏》语文教学反思
《藏戏》语文教学反思1
《藏戏》一文浅显易懂,是适合学生自学的文本。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文本让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
由地方戏剧猜一猜,谈一谈,导入到藏戏。给出导学案让学生自学交流。导学案如下:
1、读熟课文,弄清藏戏的由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从文本中体会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的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到一定的时候下,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这时老师只起个学习者,引领者的作用,说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去展示,去质疑,去补充。如有学生在展示说藏戏的由来时,说得有点啰嗦,学生就敢于质疑,可以这样说就简练了,他就说上了。说到藏戏的特点,学生更是兴趣十足纷纷展示着,仿佛自己就是藏戏的研究者。在交流展示中我分明感受到藏戏就在班上开演着,学生就是藏戏的主人。
多热闹的展示啊,老师有疑问,文章开头三个文句,是什么文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读一读,就展示说出,是反问句,起引起读者注意,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
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没错的。
《藏戏》语文教学反思2
本组的几篇课文都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藏戏》一文,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对本节课的反思随手写下来,可能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界同仁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随提随时解决掉,然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收集的欲望。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包围。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语文教学反思3
今天上了《藏戏》一课,和我预料的那样,这篇课文教起来十分费劲。
在根据连接语的提示分好段落后,接下来的教学就如老牛拉破车,怎么拉都拉不动。没辙,只得花费唇舌自己来讲:
藏戏的形成过程大部分是我讲的,形成之所以被称为传奇则是我讲一半后一半让学生来填。
藏戏的特色部分,则由我提示学生,让他们先看第一至三自然段,看看文章前面部分写了它的`什么特点,接着在第三部分找对应的内容,然后看看文章还写了藏戏的什么特点。
至于《藏戏》和《北京的春节》在写作特色上的比较,变成了我出示相关的内容,读给学生听了。
就是这样,我还是用了两节课才把这篇文章教完。
我个人觉得,还是这篇文章太抽象了,要求学生理解难度太大。教学时,如果我把形成过程概括一下,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填,降低难度,学生学习起来应该会好一些。至于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传奇,其实只要教师小结时点一下就可以了。我要求学生说出它为什么是传奇,难度太大了。对于《藏戏》和《北京的春节》在写作特色上的比较方面,我对自己的处理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还是认为:比较写作特色实在太难了。今天先学了《北京的春节》,这主要是因为课后第三题要求“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凡是“可以写一写”,老师们自然会要求学生写一写,而要写的话,还是趁热打铁吧!
在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体会老舍清浅俗白的语言风格;再让孩子们自由读、体会;接着安排了小组讨论;最后是集体交流,孩子们谈到了:1、按时间顺序写了开始——准备——高潮——结束,2、有详有略,3、抓住人物的不同特点来写。虽然整个学习过程孩子们有些吃力,但经过努力,最终达成了目标。
《藏戏》语文教学反思4
《藏戏》是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单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藏戏》一文没有接触之前,说实在的,我也不是太了解这样的剧种,于是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教材,学在学生前面,与学生一同学习,虽然“藏戏”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但本课条理清晰,内容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一、入“戏”
课前,我以京剧引入,问:“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戏剧吗?”引出藏民族的传奇剧,它叫藏戏。接着,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抓住“形成”、“特色”给课文分段。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
二、说“戏”
1、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雄谢巴”,请学生来当雄谢巴抓住关键词:那时候于是就这样来复述藏戏形成的故事,最后教师小结:复述课文只要抓住文章当中的关键词,然后用上文章当中的精彩语句,向他们那样,再加上自己的表演和投入的情感,整个故事就能复述的绘声绘色。
2、了解藏戏的特点:学生归纳后,教师提问学生哪个特点最吸引你?大部分学生都选择藏戏用面具演出这一特点。于是,我出示课文中的7个面具,让学生来猜一猜,代表谁?然后出示课文中描写面具的段落。让学生读一读,谁能发现这段话里有意思的地方?还出示了黑色和蓝色的面具,猜猜面具的含义。这一环节如果能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来写写,学生的收获可能会更多。另两个特点:藏戏没有舞台及藏戏演出的时间,我精心设计了两个练习题:
()作背景,()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只要有观众就行。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观众在()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大家(),(),()。
让学生从所填词中谈谈感受,最后播放了藏戏的视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篇:六年级课文《藏戏》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本册第二单元选文关注多元文化,将视界投诸民风民俗,《藏戏》一文就是对藏戏传统剧种的生动阐述,可以放手让学生朗读,并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资讯,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对各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形式、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第一环节的设计,我依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声光色的冲击,电子媒体的包围,已经让他们远离了传统的戏剧,对那些距离自己更为遥远的戏剧形式自是一无所知,先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有名的剧种开始介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藏戏的认知欲望。
同时,在本堂课的设计上,我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是最基本的学习前提和根本指向。不忽视优等生,不漠视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发展。扎扎实实地引领他们读书,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文字的快感,受到美的熏陶。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藏戏》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藏戏》说课稿
南卫小学 郑义涛
一、说课标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会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说教材
现结合《藏戏》一文的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藏戏》一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课文,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备课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和教参,对本课的情知因素进行充分挖掘,在教学时,我一改传统教学中经常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努力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课文中蕴含的内容、表达的思想。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读书、思考、说话时间。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了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在《藏戏》一课教学时我主要运用了默读、自由度、齐读等朗读形式。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这种朗读方式最适宜略读课文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藏戏》一课时,我根据本篇课文的课型特点及学生学情情况,引入本课课题后,让学生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然后带着课前导语中的要求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学生在默读中最易集中思考问题,很快学生就交流出了问题的答案,自学了文中的字词,学生在默读中放飞了阅读理解的思维,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藏戏》一课,课文开头前三个自然段用反问和排比句式概括强调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表达方法新颖独特。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学生交流理解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后,播放一段藏戏视频让学生欣赏到了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之后,我又让学生齐读课文开头三个自然段、结尾21自然段,用这样的朗读气势再次感受藏戏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二、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与文本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如教学<<藏戏>>一课时,当我让学生自主研读了课文4—7自然段阅读了藏戏的传奇形成,了解了一个年轻的僧人唐东杰步带着仅有七位姑娘组成的班子劝人行善积德,为民修桥造福,没想到竟然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藏戏的感人故事后,孩子们被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义举深深的打动了,借此良机,我在此教学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促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朗读出了七位姑娘的善举,教师根本不需做过多的人文内涵的挖掘,学生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已非常到位。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了实处。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藏戏》一课后,回顾课堂教学,我也发现不少问题,例如,忽视了对朗读内容的设置与指导。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致研读,见课程标准中没朗读指导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学完成。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藏戏形成后,我就把不少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藏戏特色部分,如此一来,语文课的味道淡了。如果让我对教案内容进行再修改,我相信学生会对藏戏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效,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形式的研究上。我相信在教学后只要不断地及时反思和改进,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像藏戏一样更加独具特色。
我作为一名文科教研组组长,一名朗读研究课题的直接执教者,我一直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推动教师读书上,因为我始终深信:一位热爱读书的老师才会像勤劳的农人一样,在孩子纯洁的心田播下一粒粒热爱读书的种子。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持续不断地感染和影响自己的学生,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声音美、神韵美,从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一定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就一定能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朗读中尽情地放飞。
第五篇:藏戏(六年级下册教案)
《藏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
1.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
1.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教法:讲授、练习、游戏、讨论
五、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具学具(教学准备):
七、课时安排(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新课标第一网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附: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