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荷塘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6:2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野荷塘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野荷塘教学反思》。

第一篇:野荷塘教学反思

《野荷塘》教学反思

文/王少男

《野荷塘》是长春版教材第五版块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写的是祖国北方的边陲小镇野荷塘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塞北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本课的阅读重点之一就是抓住野荷塘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分明,对野荷塘有独特的观察和描述,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值得借鉴。教学本课时,我重点抓住第二部分——作者白天欣赏到的野荷塘,引导学生读文。感悟体会荷花的茂盛,领悟到荷花无拘无束的生长,以此体现荷塘的“野”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文章第三部分9、10自然段。

在品读赏析,指导朗读7、8、10自然段的重点部分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荷塘中荷花、荷叶、荷香、水珠的独特美及作者的惊奇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出,竞相媲美。”和晚上荷塘的景色“荷叶荷花相映成了淡淡绿影,平静的水面上倒映出金色明月,对岸的水面上反射出一抹橘红色的霞光。”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观察细致、描写逼真,7自然段呈现局部的细致美;10自然段感受整体的意境美。两次描写荷塘却给人不同的感觉,让人充分感受那野荷塘的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导读第八自然段猜想的两句话:“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粒莲子,不小心遗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子,小心地播种在这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续编,并采用“也许……也许……”这个词说话,学会使用联想的表达方式。同时在读中体会这塘野荷花坚强的生命力,要读出对荷花品格的赞美之情。

这一环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静思默想,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二小)

第二篇:《野荷塘》教学活动设计(预案)

《野荷塘》教学活动设计(预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体会野荷塘的美。

3、从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中体会野荷花的坚强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体会野荷塘的美。教学过程

1、我们以前在学习写景文章的过程中,学习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本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野荷塘》,运用这种方法,感受野荷塘的美。板书:野荷塘

2、在没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3、出示习题。

(课件)①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磨盘

恶劣

一抹

锤炼

②下面加点的字可不要写错了。

祖国

空隙

茂盛

③补充下面的词语

沁()心()

晶()剔()光()四()

挺()而()竞()()美

心()来()(小结)同学们对本节课的词语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野荷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景物特点,相机进行感情朗读。

句子

“两个男孩子领着我们走过一片草甸子,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

刚走过一片草甸子,还没看见荷花,却闻到了荷花的芳香,这清香是从哪里飘逸出来的呢?你们想象一下,不远的野荷塘是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从“沁人心脾”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清香)闻到荷花的清香后,心情一定很舒畅,谁能带着舒畅的心情再读一遍这句话。

句子(课件)

“又走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

荷塘是绿色的芦苇,蒲草围绕,这充分说明了荷塘的位置比较隐蔽,不容易被路人看见。湖面上是怎样的景象?从“布满”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荷叶多

板书荷叶)那么多的荷叶漂浮在水面上,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荷叶的样子)

(板书:形状

大小)作者写荷叶的形状和大小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这个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形状美)你能把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吗?

句子

“浮在水面的圆圆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密密层层”属于哪种句式,说几个AABB式的词语,从“密密层层”这个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荷叶多)那么多的荷叶上布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到这奇妙的景观时,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板书(样子)

句子

“荷叶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点缀”一词可以换成“生长”吗?“点缀”一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呢?既让我们感受到菱角的数量不多,又衬托出野荷塘的美丽(板书颜色)

句子

“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生,竞相媲美。” 从“挺拔而生”一词中体会到荷花的勃勃生机。同学们想一想哪句诗句是写荷花的勃勃生机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池塘的荷花富有生机,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周围的环境如何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周边的景象吗?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从“竞相媲美”一词中可以体会到荷花的姿态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小结)

作者用他独特的观察,独特的描写,勾画出了野荷塘的美丽风光。抒发了作者对野荷塘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带着对荷花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课件)放录音,哪位同学能试着背诵这一自然段。

当作者看到野荷塘的美景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找生读第8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笔画出作者想象的句子。

请把你画出作者想象的句子读一遍。

(出示课件)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料莲子,不小心遗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子,小心地播种在这里。

师:这两句话都是作者看到荷花的美景后,产生的联想,荷花能在我国赛北的环境中出现,可能是这两种情况,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还会有哪种可能?

(过渡语)

满塘的荷花虽美,但并不稀奇,对此作者却拍手称奇,令作者拍手称奇的,仅仅是荷花美丽吗?(不是的)那又是什么呢?板书:(坚强的品质)

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荷花坚强品质的?(出示课件)

历经长长的岁月,经过无数个寒冬,那野荷花没有在恶劣的气候中死去,却锤炼得更坚强,越繁衍茂盛,把边锤的池塘,装扮成一个荷花万朵,香飘天外的世界!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顽强生命力)

(过渡语)

白天的野荷塘美不胜收,那傍晚的野荷塘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却欣赏那里的荷塘月色。

老师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傍晚的野荷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淡淡绿影”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清楚、模糊)作者写荷塘月色美景时,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写的。由荷叶、荷花的绿影、明月和霞光形成一道夜幕风景线,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这幽美的夜景,在虫儿歌唱的相伴下,会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看到这幽美的景观后,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因为作者看到了模糊的景象,所以产生了朦胧的想象。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吗?把你要说的话写在练习本上。

(过渡语)

作业一

由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常被诗人和作家所称颂,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作业二

完成下面的表格

填一填,比一比。

课文

地点

描写景物

叙述

颐和园

水乡 野荷塘

第三篇: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陕钢子校:王雅琴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和小伙伴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从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淳朴善良的农村孩子。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荷塘的景色之美,第二部分是作者回忆童年发生在荷塘那些美好的人和事。从而体现人情之美。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熟读了课文,品味了荷塘美景,本课时我教学的重点是旧事部分,在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的基础上去感悟体会生活之美。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和探究点

一、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

美丽的景色是“我”怀念的“旧事”的一部分,荷塘是主人公们生活、活动的自然环境,这样美丽、朴素的自然环境,养育了淳朴善良的下一代,也是“我”受到心灵熏陶的地方,因此,在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荷塘的自然之美。然后,重点讲发生在荷塘的人和事。在朗读指导中我通过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教师的感情范读更好体现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最好体现。

二、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预学案,在预学案中出示探究点,分小组进入课文的研读。探究点设计三个:1.作者回忆了荷塘的那几件旧事。2.你喜欢哪件事?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为什么多年之后那那荷塘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三、自主读书,勾画批注,小组交流后,指定小组号数展示汇报,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教师见缝插针,牵引认知,教给理解课文的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上课中力求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

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等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则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

四、创设情境,以“访”促“悟。

我创设了“溺水获救”的情境,有助学生直观理解“手拉手铁链般”把作者拉上岸的情景,通过对表演同学的采访,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小伙伴们的勇敢、机智和对“我”淳朴的爱,从而突破难点

五、教师小结。

在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但可是由于是公开上课,心里过于紧张,没有完全放开。由于时间上的把握不够准确,及老师过多的“不放心”(学生回答完后老师总是喜欢再复述一遍)以致于学生在交流“狗刨比赛”及“打水仗”这两件事时,时间比较紧张。另外,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比较欠缺。板书字迹也不够美观。

经过这次教研我更清楚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努力的方向了,总之,以后每一次教学都要注意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在设计时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入,有情况要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和小伙伴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从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淳朴善良的农村孩子。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荷塘的景色之美,第二部分是作者回忆童年发生在荷塘那些美好的人和事。从而体现人情之美。在第一课时,已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熟读了课文,品味了荷塘美景,本课时我教学的重点是旧事部分,在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的基础上去感悟体会生活之美。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美丽的景色是“我”怀念的“旧事”的一部分,荷塘是主人公们生活、活动的自然环境,这样美丽、朴素的自然环境,养育了淳朴善良的下一代,也是“我”受到心灵熏陶的地方,因此,在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荷塘的自然之美。然后,重点讲发生在荷塘的人和事。在朗读指导中我通过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教师的感情范读更好体现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最好体现。在指导朗读“打水仗”情境时,主要引导通过词语的重读来体现情感。如:读“急速的水线”部分时语速要稍快,读出激烈、紧张;“小鸟也被惊骇”部分声音要轻悄悄的,还要读出受惊的味道。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帮助孩子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等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则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

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

三、创设情境,以“访”促“悟”。

我创设了“遇溺获救”的情境,有助学生直观理解“手拉手铁链般”把作者拉上岸的情景,通过学生、师对表演同学的采访,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小伙伴们的勇敢、机智和对“我”淳朴的爱,从而突破难点。

可是由于是公开上课,心里过于紧张,没有完全放开。从教学基本功上看,教态略显稚嫩,对课堂驾驭能力缺少锻炼,板书字迹不够美观

总之,以后每一次教学都要注意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在设计时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入,有情况要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从而讴歌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

在这节课里我注重了 “美读课文”这一环节。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在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如:作者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作者巧妙而生动地运用比喻向我们再现了荷塘的美景。让学生在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可是由于是公开上课,心里过于紧张,没有完全放开。从教学基本功上看,教态略显稚嫩,对课堂驾驭能力缺少锻炼,板书字迹不够美观,由于疏忽还错将 “旧事”写成“趣事”。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课后有些老师向我提出意见,经过我的一番反思,觉得:在分析小伙伴们性格特点时由于时间掌握不好,前松后紧,没有时间分析具体透彻,使得本课重点没有突出。应该让学生充分品读文本,深入挖掘,使他们能深刻感受到这些趣事给作者留下美好回忆原因。还有一点,也是我的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自己没有融入到课堂里,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过与凝重。今后,我要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仔细设计问题,一定要尽快改掉这些毛病,争取更大的进步。

总之,以后每一次教学都要注意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在设计时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入,有情况要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采用让学生小组交流,品词品句,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体会,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游泳嬉戏时荷塘的“闹”,和发生意外时的“险”入手,通过抓住一系列动词、形声词感受荷塘的喧闹。“边缘线”是文章中的关键词,表面上是分隔深水区和浅水区的线,其实是城市孩子与乡下孩子心中的隔阂,通过溺水前后,感受“我”心里变化,对乡下孩子的转变,让学生感受怀念荷塘,不但是怀念那美景,更是怀念那淳朴的人,怀念那人性之美!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脉络清晰,围绕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从荷塘的美”、“人类淳朴的爱”两方面展开描写。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本文2~5自然节,着墨于景物描写,其他篇幅均为叙事,没有过多的表现技法。但质朴的叙述饱含着怀恋深情。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通俗地讲,就是景美人更美。

怎样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小组交流,品词品句,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由于在教学《三峡之秋》这一课时运用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很是精准,令我欣喜不已。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

荷塘的美与旧事之间是截然分开的两部分呢?还是有机相连的整体呢?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怎样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这一写作技巧呢?我觉得这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题目的中心词是“旧事”,作者为什么这样生动具体地描绘荷塘美景呢?如果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写作技巧通俗地知道就是起到“景美人更美”的作用。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继续采用以上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在朗读指导中我通过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教师的感情范读更好体现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最好体现。在指导朗读“打水仗”情境时,主要引导通过词语的重读来体现情感。如:读“急速的水线”部分时语速要稍快,读出激烈、紧张;“小鸟也被惊骇”部分声音要轻悄悄的,还要读出受惊的味道。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一、比较朗读,感受比喻的好处。

景物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更为形象生动,单靠读学生可能未直观感受到比喻的好处,在这个重点的突破中,我引导学生把比喻的句子删去后再读,比较前后的感觉,通过直观的比较,教会了学生一种逆向思维,也真正感受到比喻的魅力。

二、小组交流,品词品句,读中感悟。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帮助孩子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等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则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

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

三、创设情境,以“访”促“悟”。

我创设了“遇溺获救”的情境,有助学生直观理解“手拉手铁链般”把作者拉上岸的情景,通过学生、师对表演同学的采访,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小伙伴们的勇敢、机智和对“我”淳朴的爱,从而突破难点。

四、多样朗读,入情入境。

通过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教师的感情范读更好体现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最好体现。在指导朗读“打水仗”情境时,主要引导通过词语的重读来体现情感。如:读“急速的水线”部分时语速要稍快,读出激烈、紧张;“小鸟也被惊骇”部分声音要轻悄悄的,还要读出受惊的味道。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第四篇: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荷塘旧事》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作者既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也叙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并在最后一段点明文章的中心。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景物描写的学习,既要讲明什么是景物描写,又要交代景物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从课题明确本文是一篇写事的文章,然后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二、精彩片断

(一)描写荷塘美景部分

这部分的重点在理解几个比喻句中。如:

1、又有人叫它“月牙泡”,因为它的形状像月牙。

2、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

3、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4、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包和荷花,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轻纱跳舞的少女。

5、恬静的塘面便想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

6、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提问:“从哪些地方看出荷塘的景色很美?”学生很自然找到这些比喻句。紧接着我让学生理解这些比喻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给你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荷塘的美丽景色并加以朗读训练,使学生想象我们在荷塘中快乐玩耍的情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

(二)描写荷塘旧事部分

这部分中抓住孩子们玩的游戏,说说他们是怎么玩的,来体会孩子们玩的快乐,烘托那种沸腾的场面,体会孩子们童年的快乐,天真的性格。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我因为爱逞能的个性和骄傲的个性最终落水的部分,使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心理,我难受的样子。抓住朗读训练使学生读出我难受的感觉。然后过渡:“就在这生死关头,小伙伴们是怎样救起我的”。学生很快可以找到是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排,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的。从中可以看出小伙伴们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善良的心。“当我上岸后,他们是什么态度?从中你体会出什么?是在嘲笑我吗?这是一种怎样的笑?”这是一种淳朴的笑、憨直的笑、善良的笑。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村孩子的天真、淳朴与善良。

回到授课开始,说说什么是和谐的美和淳朴的爱。这里的美不仅是荷塘的景美,更是这里的人美。学生对美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淳朴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

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只有善于研究和掌握提问艺术,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生搬硬套,搞形式主义的提问,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的作用,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小学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少”的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其课堂“提问”的不当,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只有苦心研究,精心设计,提问才有实用价值。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疑,设疑必答疑,这种师问生答的方式,构成了课堂教学教和学的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因此,提问对教与学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现代教育信息观点分析,提问是信息的输出,学生解答问题过程是输入信息的处理,回答问题是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教师,因此,提问在教师教学中具有传递信息,反馈信息的调控教学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提问起到了激发情趣,促进思维,发展语言等作用。我在本课教学中是这样设计提问的:

一、开门见山

在讲授本课一开始,我出示课题后对学生说:“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写的是在荷塘发生的以前的事。”我接着说:“文章的题目就是题眼,可以让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以后你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这样运用。”听了我的述说,学生一下明白了题目的重要性,写作方法的指导潜移默化的进行其中。这种开门见山的提问,使学生了解了写作方法,明确了写作中题目的运用,为学生学写作文做了铺垫。

二、设置悬念

在讲授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问学生:“通过这件事作者有哪些感受呢?”学生回答:“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紧接着我提问:“这里说的‘大自然和谐的美’是指什么呢?”学生回答:“是荷塘的美景。”同学们这样的回答是我早就想到的。因为这篇课文的层次非常清楚,课文前面主要写的是荷塘的美景,后面主要写的是在荷塘发生的事,学生自然而然会说出这样的答案。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设计一个悬念:“这里的和谐的美是就指荷塘的美景吗?让我们看看课文,通过深入的学习你会有更深的理解。”悬念的设计使学生对学习文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他们都想看看这个‘大自然的和谐的美’指什么。因此在下面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讲到课文的最后一段时,我问学生:“现在你们知道大自然和谐的美指什么了吗?”此时学生明白了这里的真正含义。

三、发挥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着形象形成的过程。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如果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生动的语言,就象“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学生的想象将永远停留在直观、表面的水平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如讲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时,引导学生对这一“泻”字细加咀嚼、推敲,又以“流”和“淌”字与之比较,学生意识到用“流”与“流水”有重复之病,用“淌”又会引起有声的感觉,而月光是无声的,这里的意境是极宁静的,所以,用“流”和“淌”都显得意味不足,唯有“泻”字生动而传神地将那片清澈的月光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五篇:荷塘旧事反思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为了很好的实施教学,在备课组老师的的帮助下,结合这对新课标中高年级课堂教学目标的解读,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文中所记趣事刺激、惊险,孩子们一读就被这些事情攫住眼球。而描写月牙泡的文字虽然也是文章的重点,和事情比,却没有那样吸引人,所以教学本文切忌以“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部分”这样的问题

进入文本。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为了很好的实施教学,在备课组老师的的帮助下,结合这对新课标中高年级课堂教学目标的解读,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

以下几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细节描写的写法及其作用,学习细节描写。

3、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心的爱。

怎么样更好的落实这些教学目标呢?在这一点上我犯了难。过分的强调细节描写,就有可能上成一节写作课;阅读指导的多了,写作指导可能就上不透。怎么办?郁闷了整整一周,一个个的教学设计被枪毙了,但是始终找不到很好的教学方案。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真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是终日的思虑感动了什么,竟然得于一个茅塞顿开的深夜偶然。于是没有再进行试讲。我就大胆的走进了研讨课的课堂。有了充分的备课作为基础,对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就为我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课堂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真的能进入学习状态,真真切切地与文本对话,学生有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师生间的对话就达到

了融洽自然,真的是水到渠成。

总之,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课堂上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沟通与交流,试想如果一节课,学生与老师不配合,教与学完全脱节,那就是一节失败的课。作为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时刻在三尺讲台,把握教学命脉的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和谐才能创造美”的课堂,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会继续为追求“和谐创造美”而努力奋斗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基于波斯纳的这个观点和众多教育专家的见解,许多一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反思方法,教师往往就事论事,导致反思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度,反思效果大打折扣。怎样使教学反思从浅层走向深入,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实在值得反思。

一、围绕问题反思

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不针对问题的反思是没有实效的反思,因此基于问题是反思走向深入的前提。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怎样从教学现象中提出问题。个人觉得,可以采用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对数学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挖掘隐藏在数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找出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共性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反思。比如,我们时常感到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可反思即知,这种情况可能是我们的教学行为失当造成的。怎样避免重复提问?怎样避免重复学生的回答?怎样做到精讲?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深入探究。再比如,我们经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答非所问,针对这种现象,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提问内容的设计、提问对象的确定、提问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师的引导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地、理性地反思。主动捕捉典型的教学问题,用心感悟、用心反思,反思才有深度。

二、基于理论反思

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支撑,基于理论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才能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缺乏理论的支撑,反思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致使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针对问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理论,围绕问题学习理论。站在理论高度去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可以避免反思在同一水平上反复。比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运用理论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理论进行反思,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而且使教师更加理智地、全面地、辩证地看

问题,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通过对比反思

反思,顾名思义,可解释为自我省察。而自古就有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可见,反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当局者能够跳出自我,另眼看“我”,做清醒的旁观者,做明白的自知者。比如,在观摩优秀教师课例后,教师应分析优秀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以后教这一课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对比反思,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我们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自己以往听过的名师课例或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进行一番比较,找出问题和差距,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求解决策略,在比较中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我们在听完一堂好课后,对人家精彩的教学设计羡慕不已,有时不禁困惑:自己也天天在研究教材教参,也能把文本读得非常通透,为什么就不能上出精彩的课呢?反思之后,我们才明白,这里还有个人的阅读积累问题。一个教师所呈现出的每堂课都与他自身的文化积淀有关。学识浅薄,无以支撑。自然会和优秀课例产生差距。还可以将自己的看法与专家的点评加以比较,想想专家为什么会这样说,说得有没有道理,有比较才有鉴别,把别人的点评与自己的判断比较一下,收获肯

定会更大。

四、在合作研讨中反思

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研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践证明,教师专业成长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交流与探讨反思。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以期得到支持和帮助。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到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合作反思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五、以写促思

反思的最好方式,就是诉诸文字。写反思笔记,可以使散乱无序的想法上升为较集中、较理性的思想观点。在反思笔记中,可以写自己最深的感受,可以写获得的启示,可以写自己的困惑,可以联系自己的实践写想法。比如,使自己喜悦的教学现象、满意的教学效果当中,自己实践了怎样的理念?以后的教学应该奉行什么样的理念或者做法?实际的教学现象、教学效果与自己预想的情形、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怎样的差距?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学生的原因还是教师的原因?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怎样的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今后的教学中,要解决这个(或这一类)问题,需要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作怎样的设计?等等。通过撰写教后反思,追问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具体问题的成因,总结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

法,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不少教师面对“教学反思”不是不想为,而是不会为、不能为!面对这种现状,一方面学校要对教师的反思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指导或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反思能力,让每一位教师不但想反思,而且能反思、会反思;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强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教后反思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之目的。

本文转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www.edudown.net)原文链接:http://www.edudown.net/teacher/xinkecheng/200810/22418.html

下载野荷塘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野荷塘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是北京版课改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张家界索溪峪的自然......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1 一、成功之处1、朗读声情并茂:课文通过描述索溪峪的山、动物、游人、水四个方面的内容,写出了索溪峪的美是一种纯天然的,不经人工雕琢......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1 前言:我上公开课《索溪峪的“野”》时,本着一种理念:追求“丰实”,引导学生品读出文中的优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课堂中体现“......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1 这是一篇比较老的课文,这篇课文,透过描述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情绪。文......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1 这学期,进修学校组织教导主任评课比赛。前些天在县城一小听了林老师执教的《索溪峪的野》,感触颇深。《索溪峪的野......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1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脉络清楚,采用了先综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文章篇幅比较短,......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1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我本人是很喜欢的,因为身临其境的感受过张家界的山水和动物,自己在那大自然的情境中返璞归真了,所以决定......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有序地描写出了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重点是品读山野这一部分,感受山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学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