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5
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5.txt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了。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委员时精辟地阐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确立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党的理论创新也在不断加快。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针。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导向。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旗帜鲜明地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也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目标。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丰富,也是对20世纪后叶以来国际社会关于 “发展”是“人的发展而不是物的发展”的思想成果的吸收。但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一定社会形态条件下,人的发展的内涵又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在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人应该怎样发展?向什么样的方向、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正是通过对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优良道德风尚的弘扬和尊崇,以及通过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不良思想行为的反对和贬斥,非常具体地为我们确立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发展什么、反对什么的时代标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导向。
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是在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真理性认知的知识体系;荣辱观则是在实践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个人或群体)进行道德评价和行为取舍的内在标准。从本质上讲,科学和道德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都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科学和道德常常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尤其在社会领域内,丧失了道德支撑的所谓“科学”,最终必将被逐出科学的殿堂。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真理性认知,而这种正确的认知,必须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支撑。我们所说的科学发展,必须是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发展;必须是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发展;必须是依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获得的发展;必须是体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符合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和道德要求的发展。反过来说,为什么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那种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讲诚信、甚至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的丑恶行为?为什么会有一些官员,不惜以牺牲环境、耗竭资源为代价搞那么多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什么在个人或小集团利益驱使下,一些人不惜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出了完全丧失国格以至人格的行为?归结起来,就是这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了问题,从根本上模糊了荣辱的标准。可见,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就不可能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更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和基本的行为准则。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党在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准确把握整个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并对“和谐社会”的内容以及如何实现“和谐”的途径和方式都作出了清晰的论述,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科学界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社会和谐必要的思想前提。《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由此可见,“和谐”其实是不同事物间的一种关系的体现。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社会关系的和谐主要表现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法律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等关系的和谐。显然,要实现这种和谐就要求社会的大多数成员要建立起具有共同价值认知的荣辱界限,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的思想前提。没有对法律、纪律的高度尊崇和对违法乱纪行为的鄙薄,就不会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公民的法律自觉,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无序;没有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负责和热爱,没有对劳动和艰苦奋斗的尊重以及对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坚决抵制和批判,就难以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没有人民间的团结互助和诚实守信,损人利己和见利忘义的丑行就会泛滥,也就根本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没有科学的底蕴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就难以破除愚昧无知的偏见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就不会有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也就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现实实践途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国历史上就曾经有过不少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主张“和为贵”;墨子希望建立一个“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动人场景;18世纪以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把建立一个“和谐与自由”的社会作为追求目标。但是,传统的和谐理念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大多只是停留在一种理想追求的层面上,既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更缺少现实的实践基础。在存在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旧制度条件下,他们的和谐理想大都以失败告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则是在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更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明辨是非、扬善惩恶指明了方向,确立了一个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具体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实践途径。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弘扬“八荣”、唾弃“八耻”,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和谐社会。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生活的根本价值导向,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精神文明建设即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思想道德建设。而道德建设的关键又在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道德和文化价值选择,会对这个国家和民族产生无可估量的重大影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中,一向非常重视社会群体的价值选择,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具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即人们基于某种道德价值选择而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或羞耻感和屈辱感,将决定着这个社会主流的思想文化选择和道德行为的发生。荣辱观从根本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继承了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道德精华,如爱国、团结、勤劳和艰苦奋斗等,同时又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比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就不仅仅只是一个道德要求,同时也是搞好经济活动的必然要求。这表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已经历史地成为当前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的主题,理所当然地也就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和重点,都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而有所侧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当前形势下的迫切要求。面对当今由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所引发的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市场经济给人们思想和生活行为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确实出现了不少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是非、善恶、美丑的荣辱界限完全被模糊甚至被颠倒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大行其道;某些人对背信弃义、见利忘义、蔑视崇高、亵渎高尚的言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严重毒害了社会风气特别是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对这些现象和行为如果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加以彻底的纠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具有了更加紧迫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要把“建设”作为整个精神文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贵在落实,务求实效。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旗帜鲜明地具体地提出了我们要倡导什么、弘扬什么;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具体地提出了我们要反对什么、抵制什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定了明确的建设之道。我们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唯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以持之以恒的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去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
“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践行“八荣”、抵制“八耻”,要做到人人有认识、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人人有贡献。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导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将谱写出新的壮丽篇章!
第二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03009532郑卫东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人民的生活已逐步达到小康水平,然而在高速的经济建设中,也同样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道德理想的失落,内心深处羞耻感和罪感意识的淡化,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意义。
只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指导,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观念才能得以全面正确塑造。
只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时刻以热爱祖国为荣,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以作为认为人民公仆为荣;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探索科技奥秘,时刻以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为荣,才能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以辛勤劳动为荣;
价值观是一种思想,是一种自我意识,一种自我提醒与督促。思想、意识为行动指引了方向,当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的方向都已出错,何谈能够在人生的征途中保持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一些优秀的品质,来真正做到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奋斗终身。更多的可能是以损人利已、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荣,而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如果每个人都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真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怎么又会出现赖昌星这样的狡猾分子,怎么又会出现这么多的刘志军、李嘉廷、胡长清、成克杰、程维高、刘方仁、郑筱萸„„如果每个企业都能以“八荣八耻”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依据,怎又会出现那么多的三聚氰胺、毒血旺,怎又会有那么的染色馒头、地沟油,那里又会出现臭水沟捞来的麻辣龙虾,农药高残留的菠菜,福尔马林泡过的火爆毛肚。
“八荣八耻”的提出,为我们划出了一个评判是非的标准,同时这一标准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为塑造具有崇高道德
修养的社会主义公民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指明了方向。2011年的两会已圆满召开,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也呈现在我们面前,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开辟道路的征程中,每个人应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激发全体公民的崇高精神追求与真情价值观的树立,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只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动指南,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社会首先是稳定的,我们不期望一个像利比亚,像埃及,像突尼斯那样动荡的社会,我们也不愿意有一个充满核辐射的国家,也不希望社会中再出现“我们爸是李刚”、药家鑫等形象,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利益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社会。面对这样一个让人神往的社会,我们不禁要思考怎样建设和谐社会。“八荣八耻”提出的“八耻”也正反应了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一些弊端,一盒天价月饼、一顿天价年夜饭,使勤俭节约教育变得软弱无力;盗版、虚假广告、考试作弊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人们的诚信良知,作秀成风,使人难辨真假,这不是和谐社会。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共同的价值尺度,引导和帮助人们自我约束、提升境界、宽容谅解,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取向,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动力.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原则理应得到弘扬,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理应得到强化.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和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其鲜明的是非标准和明确的价值导向,指导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提高了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增强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文化基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都混淆不清,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不能做到旗帜鲜明,整个社会的和谐就失去了前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进而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营造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只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举措,才能培养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关系21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看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如何,关键是看现在的青少年的面貌。青少年的成长,不仅仅是青少年本身的问题,其背后是千家万户、亿万民众,祖国未来。然而近来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青少年本身价值取向问题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一些问题和现象较为突出,需要我们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区别对象,分类指导,在增强荣辱意识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上下功夫。“八荣八辱”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进一步发展,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对于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举措,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价值观建设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荣辱观是影响人一生的重要观念,而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必要。总的来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的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而且正在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然而目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今大学生在面对价值多元化,面对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的新形势,面对社会的深刻变革,思想意识都存在着无所适从的尴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样一些在老一辈人心目中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观念,然而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淡漠了。他们思考更多的也许是个人利益的得失,而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却思考得却少之又少;一些同学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哪
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奉行享乐在前吃苦在后,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对政治活动少有兴趣。在大学生荣辱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妨碍到他们的成人,成才,成功,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牢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在实际生活中切实做好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自觉弘扬,是对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发展,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是培养新一代有激情,有活力,有创新人才的有效举措。
第三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吉林大学宁波群
内容提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丰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使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真正树立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是传播文明和创造和谐的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重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需要,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当前,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广大教职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创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全面提高广大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由于高校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其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道德要求。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把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根本任务,摆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
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出色完成这一任务,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未来的问题。而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这不仅因为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起着主导和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道德建设中,既是倡导者、组织者,又是带头实践者,还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示范来培养人格,以灵魂升华来塑造灵魂。实践证明,教师如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以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修身育人、克尽职守、乐于奉献的道德行为教育、感染、陶冶学生,就会使学生在教师良好师德的感召下,加强自身修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思想上的先进性,代表新时期职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要走在时代的前列,要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广大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树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当前,对“八荣八耻”这一道德规范,我们在普通群众中只能积极宣传和倡导,而对高校教师来说,则不仅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加以确定和履行,而切在教学工作中做“八荣八耻”的模范,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学生。因此,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属于新时期社会的先进道德,它不仅影响学校的道德建设,而且还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它关系到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同时也会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学校的教育对象来说,起着典型示范作用。教师的的天性是教书育人,要教书育人就要为人师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模范的职业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由于教师职业道德的鲜明特点,使得它与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密切相关。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高,必然会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广大学生成为建设者后必将推动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二、结合高校教师的自身特点和需求,不断丰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内容
高校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内容内容十分丰富,但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结合当前学校教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要结合学校教学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切实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以学生为本,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武装头脑指导行动。
一定的道德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特别是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基本要求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侧面,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高校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因此应将为学生服务、集体主义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灵魂。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需要有教师在那里从事育人的平凡劳动。教育事业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自觉地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爱、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具有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因此要求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较高的精神境界对待国家、人民、集体和工作。由于知识分子劳动的特点以及个人因素在求学、治学、取得精神成果中的重要作用等原因,为什么人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在高校教师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以及掌握知识为了什么。要联系实际抓住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个人的作用,摆正个人的位置,自觉抵制个人主义名利观、道德观的侵蚀,树立植根于祖国,回报祖国取之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来源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道德观念。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以教书为重点,把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的内容,既具有相互统一的共性,又具有相互区别的特殊性。高校教师首先是教师,教师不同于其它行业的职业特点,这也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身心处于发展状态的学生,劳动的产品是人,劳动的主要工具也是人。教师的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的内容要比很多行业要广,要求要高。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应包括思想、信仰、作风、业务等多方面的要求。高校教师职业又有其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中小学生和高校学生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高校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的学识水平、思想意识、品德作风等方面的要求应更高,在职业道德中所占的分量更重。另外,高校是整个教育出产品的最后工序,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应具有丰富性、深刻性、思想性和全面性特点。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整个过程即育人过程。“教书育人”是一个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无论是传播思想道德还是传播科学文化,教师都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基本职责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因此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总之,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其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全面发展、和谐施教的师观,知行统一、教书育人的师能。
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公德为基础,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教师是社会大家庭中的成员,其职业道德建设应以“八荣八耻”为社会公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实际,职业道德规范应含有如下内容:一是协调人与人正常关系的规范,做到尊师爱生,礼貌互让,干群团结,合作育人。二是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公正,廉洁从教。三是维护公共秩序的规范,做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注意公共卫生,保护公共安全。四是文明礼貌的规范,做到礼貌待人,整洁文雅,谦虚恭敬,和睦互爱。五是营造优美环境的规范,做到爱护校园,保护环境,创建优美育人氛围。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师德传统的同时,充分体现和谐发展时代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师德思想,需要我们很好传承,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师德建设又必须赋予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的内容。如平等竞争、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探索教育规律等精神和观念,是符合时代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应该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充分反映。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创建和谐育人环境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和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条例和办法,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做到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需要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自我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思想道德规范的要求进行自觉的自我内化,在教学活动中高标准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形象。学校教育就是各级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教师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自我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和最高境界,是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针对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教育,使教师明白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弄清道德是非,为自身道
德建设确立正确的认识前提,另一方面广大教师要进行道德的自律,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认识,对照职业道德规范找差距,由”自觉遵守”变为自觉行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使自己的道德行为达到较高境界.2、做到道德约束与行为规范相结合道德约束与行为规范二者相辅相成,道德约束属于一种人的自我调节,其明显特征是非强制性的,一旦这种自我调节行为无效,就必须采取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作为重要补充。结合高校教师实际,道德约束就是要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引导、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教师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社会的表率。行为规范主要是结合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与职业道德规范相配套的考核制度,以此为教师的职务聘任、评职晋级、实施奖惩等管理手段提供依据,逐步实现以法治教。
3、做到表彰奖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表彰奖励就是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教师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树立起广大教师坚持原则、任劳任怨、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做有准则,在舆论的倡导、榜样的激励、荣誉的鼓舞下,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责任感,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批评教育就是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进行教育和劝戒,对教师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起到约束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有的高校教师在工作上不负责任,精力不放在教学上,讲课不认真,应付了事;有的高校教师在价值取向上追求名利、收受学生钱物、考试透题、评卷给人情分;有的高校教师在生活上不检点,和学生拉拉扯扯,作风庸俗等,给党的教育事业造成很大损失,在师生中造成极坏影响。对这样的教师一定要认真教育和查处,严重者要清除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推动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
宁波群吉林大学工会主席研究员
第四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不久前结束的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问题,提出了“八荣八耻”——这一公民道德准则。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虎门硝烟的林则徐,从乐于助人的雷锋到一心为民的任长霞,我们从来就不缺少榜样!“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荣耻观,正是一个人道德、信念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延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它让我们知道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现实与理想,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集体与个人,当它们发生冲突或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胡总书记“八荣八耻”的提出无疑向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依据,对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的确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附中历来倡导的,就是“先学会做人,再学做学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成绩优异,更要有良好的品质。德才兼备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附中人。附中向来以“校风严谨,学风正派”而著称,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还有少数同学,不太注意自身道德品质和修养,身上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良风气。就说这刚刚结束的艺术节,学校为我们创建了一个展现自身才干的平台,这本是件好事。但有个别同学,没有很好地权衡个人和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明白参加艺术节的主要目的是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锻炼;更没有真正理解校艺术节以艺术展示为主,以评比排名为辅的运行宗旨;误把艺术节的平台当成个人秀。因此,当自己没有达到目的时,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肆意吵闹造势,指责工作人员,甚至在网上对评委进行恶意的攻击。实际上,任何竞技比赛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都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我们既然参加了,就必须遵守规则。这既是个人服从集体的体现,也是遵纪守法的具体表现。在荣誉与挫折面前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冷静思考,多看别人的长处,找寻自己的不足。即使结果有争议,也只应该通过老师向领导反映,而不应采取上述的一些偏激的做法!因为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更不利于团结。除此之外,日常行为中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个别同学在犯错之后,不是主动承认,而是无理取闹,拒不接受批评教育,顶撞老师和家长,一些同学,没有养成入校及午间出校主动出示校卡的习惯,保安人员出面管理,他们拒之不理,个别人甚至恶语相加,大打出手。对于学校公共财物,有的同学根本不加爱护:卫生间的冲便器被踩得磨损严重;墙上常有各种球印;走道上的安全出口灯箱常被破坏;教室桌椅,被刻画得面目全非;校园内,有同学乱扔东西。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一些同学进入营业性网吧,学校费尽心思,但仍有一小部分同学屡教不改,个别甚至私自外出,夜不归宿。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正常作息,也影响了学校的管理。是极不负责的表现。上述现象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同学个人注意膨胀,以我为中心,平时不注意自身思想改造,不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法治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总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他们不知道,这些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学校的名誉,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损坏了附中人的形象。我们希望,这些同学通过学习“八荣八耻”,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及时觉悟,明确这些做法的危害性,把自身的不良风气彻底消除!最后,我代表校团委、学生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呼吁:全校同学行动起来,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把它作为一面镜子,不断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身不良习气,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荣辱观,彻底杜绝不良风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附中人。
演讲班级:九年级
2012年9月10日
第五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先知道荣辱观,它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树立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阐述。它概括精辟、内涵深刻,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自觉弘扬,是对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它对于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展以人为本,立德以人为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主体的人,应该是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人,是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人。以人为本与以德立人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情操,又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尺度。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共同的价值尺度,引导和帮助人们自我约束、提升境界、宽容谅解,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迫切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影响。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也确实有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文明社会风气极不协调。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源上来说,缺乏正确荣辱观的引导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八荣八耻”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此,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
可以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各种荣辱思想的精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是当前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因而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