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现状及对其建议

时间:2019-05-15 06: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现状及对其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现状及对其建议》。

第一篇:2012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现状及对其建议

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现状及对其建议 前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转变发展阶段。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农民收入增加来源从过去主要依靠农业转向越来越依靠非农产业,但农业的基础地位非但没有削弱,反而越来越更加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优化新兴农业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蒙阴镇经济开发区不断发展,并且在工业园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蒙阴镇经济开发区的农业也逐步加快发展,村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蒙阴镇经济开发区以前以粮食种植为主,现在转换农业结构,蔬菜大棚新兴起来。因此,本人针对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现状展开调查。

一、调查时间:2012年1月27日至2月20日

二、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网上查阅,文献查阅

三、调查地点:临沂市蒙阴县蒙阴镇经济开发区

四、调查过程:对经济开发区的部分村民分别以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形式展开 咨询,调查蔬菜大棚的发展现状。

五、调查结果:蒙阴镇经济开发区的蔬菜大棚不断发展,蔬菜大棚数量急剧增加,蔬菜大棚结构也不断完善,尤其部分蔬菜大棚采用二层塑料膜的方法,这样不但没有阻止阳光的照入,而且增加了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在冬天防止蔬菜被冻,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因此,有些村民凭借蔬菜大棚不断发家致富。但是就总体而言,蔬菜大棚的发展仍有不足之处。以下是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及对其发展的建议。

六、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机械化水平低

农业现代化是保证农业丰产丰收、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机械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技术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机械化水平低,尤其是在建立大棚初期及管理上,有些蔬菜大棚体型比较大,因此给其加盖塑料膜时,人工难度比较大;而且在灌溉方面,采用漫灌方式,因此降低了劳动生产力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2、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规模效益低

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蔬菜种植品种杂,尤其是秋季,一个种植户一次竟种植十几个蔬菜,且品种规模小,区域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生产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品种结构方面,品种多,面积小,优势主导产品未形成规模,规模效益未发挥出来。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和加工品种优势。

3、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蔬菜产销脱节,营销体系不健全。

由于蒙阴镇市场环境、流通秩序、信息服务和中介服务组织等还不够完善,因此还没有设立无公害蔬菜专销区,实现优质优价。除此之外,蒙阴镇经济开发区与省内外大市场衔接不紧,与工矿企业、超市的配菜供应脱节,于是只能坐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而且对蔬菜产销趋势预测不够,缺乏总体供求信息的引导和推销手段,于是使村民处于被动地位。

4、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蔬菜延伸增值能力低且服务体系不健全

当前蒙阴镇经济开发区的蔬菜生产以初级产品居多,名优拳头产品少,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尚属空白,因此,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而且服务体系不健全,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备。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农户的服务指导力度不够,技术、信息、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求。

5、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蔬菜商品一致性较差,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带动能力弱,大部分仍停留于一般购销关系或松散的联合层面。

七、对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发展建议

1、蒙阴镇政府加大对开发区农业的合理投资

针对蒙阴镇经济开发区的蔬菜大棚大力引进并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发区蔬菜大棚的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种植水平。如采用大中型耕作机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采用机械深施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采用喷灌技术、滴灌及低压管灌等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自动化水平,除此之外,还可引进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改善产品质量。逐步实现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操作机械化、灌溉管道化、产品标准化、环境生态化的符合国情的农业现代化。

2、优化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布局,推进蔬菜大棚蔬菜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蒙阴镇经济开发区地势平坦,耕地集中,可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原则,推进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重点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确定优化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的骨干品种与专业连,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并且进一步建立集约化程度高、规模适度的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生产基地,将现在的个体户分散种植改为连片种植,集约经营管理,促进蔬菜大棚蔬菜的规模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3、健全完善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蔬菜的营销体系,疏通蔬菜的销售流通渠道

首先,蒙阴镇经济开发区应组建成立的配菜中心,运用现有运销企业、大户、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和运销渠道,集合蒙阴镇等地零散的农民经纪人,在蒙阴县各个城镇组建蔬菜销售网络。其次,开发区的菜农与蒙阴县内的工矿企业和综合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实行无公害净菜专柜上市,并签订蔬菜产品的销售合同,根据产品订单指导菜农安排生产,严格兑现合同,保护菜农利益。最后,组建蔬菜产业协会,组织蔬菜运销、市场、种植区农户及团场有关部门成立产业协会,开展技术信息交流服务,开拓蔬菜市场,提高蔬菜质量、生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形成优势,促进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4、蒙阴镇经济开发区应依靠先进科技,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首先,调整蒙阴镇经济开发区的蔬菜品种结构,推广优势品种,同时提倡使用农业、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提倡施用有机肥、复合肥和生物农药,实行合理轮作,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水质积累性污染,提高蔬菜的质量。其次,在蒙阴镇经济开发区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洁净蔬菜生产技术,尽快做到净菜上市。最后,改善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的采后贮运方式及方法,采用塑料保鲜袋法等,努力提高上市蔬菜商品质量和档次,延长货架期,提高蔬菜产后处理水平。

5、增强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蔬菜的加工转化能力,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

采后处理和加工转化一直是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产业的薄弱环节,因采后处理跟不上,蒙阴镇经济开发区的鲜菜损失严重,又因加工转化量小,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少,蔬菜产业综合效益流失巨大。为此,蒙阴镇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技术和资金,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创立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以市场为依托,发展加工型和速冻型蔬菜,实现蔬菜产品增值。其次进一步优化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加工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改善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加工“小、散、粗”的状况,要重点突破加工、保鲜、贮运的薄弱环节,促进蒙阴镇经济开发区生产与加工、保鲜、贮运的同步发展。

八、总结

当前,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农业基础地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蔬菜大棚的不断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推动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蒙阴镇经济迅速发展,这对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而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也将对蒙阴镇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篇:关于赣州发展大棚蔬菜的几点建议

关于赣州发展大棚蔬菜的几点建议

于都县委农工部余智盛

赣州是江西省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之一,人口之多,地域辽阔,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有名的红色旅游之都,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腹地,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为此,发展赣州蔬菜生产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富民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抓好这一产业的建设是各级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探讨一条适合赣州大棚蔬菜发展之路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在眉睫,本人通过多年的专题调研,就此,谈点个人建议,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目前赣州大棚蔬菜种植的现况

1、大棚的使用面积不大而且还不集中,大都是零星分布为主,成片上百亩以上规模的占比较小。

2、大棚的材料也以简单易取的材料为主,如:毛竹、杉木条等,很少有使用镀锌钢管的。大棚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3、大棚的类型也以单体中小型为主,一般都以6X30、8X30规格的主要产品,很少有连栋大棚。

4、大棚内的生产设备也较简单,除少数安装有喷、滴灌设备外,几乎没有其他什么设施。

5、种植的品种也较单一,技术层面不高,工艺简单。

6、生产标准体系不健全,没有严格的生产标准,品牌创建的意识不浓。

二、发展赣州大棚蔬菜的几点个人意见

1、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赣州蔬菜大棚的主要功能,我认为不是为了保温提早上市和纯反季节的要求,因为,就目前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境界,再说,就赣州的气候条件而宜,也不需要花更大的投入来改变自然环境,从而达到一个所谓的反季节栽培模式。所以,我个人主张,在大棚选型方面,考虑以“避雨”式栽培为主,这样就可以克服以下不足,一是改善气候恶劣的环境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大大减少雨水、风雪、霜冻等恶劣天气的直接危害;二是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多个单棚的自由组合,连接成一简易大棚群,既减少投入又扩大了土地利用率;三是可以大大地改善大棚内空气环境质量,由于大棚内空间的变大,使得棚内小气候环境得到改善,加大了通风排气量,降低了湿度,从而减少了因高温高湿导致病虫害的大发生,对提高蔬菜品质和效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倡大量使用自制有机肥,一是改善土壤条件,不断提高地力;二是改善产品品质,向有机生态产品生产标准看齐;三是减少菜农投资成本,经我们初步测算,可减少成本约30%,我们建议广大菜农试用:木屑+鸡粪+微生物菌,进行堆沤发酵而成的有机肥。

3、种植模式上建议采用菜间套种技术,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利润,三是进行作物间的生理互补互助,如:食用菌同蔬菜套种的模式。

4、科学安排种间轮作,克服连茬障碍。

5、提倡大力推广有机无土栽培技术,解决品质产量的同时,提高效率。

第三篇:沈高镇双星村发展大棚蔬菜工作情况汇报

沈 昌 宽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双星村位于姜堰市沈高镇,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597亩,辖21个村民小组,1016户,3213人,沈高镇双星村发展大棚蔬菜工作情况汇报。从2001年起,我村从探索种植大棚西瓜开始,积极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上了高效农业发展之路。2008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村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调高发展目标,提出打造“姜堰市高效农业第一村”的口号,经过考察研究,成立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发展大棚蔬菜,取得了初步成效,亩均收益5000多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96亩。下面,就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下汇报。

一、我村为什么要发展大棚蔬菜简单地来说,我村发展大棚蔬菜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探索、发展高效农业作出的科学的必然选择。2001年之前,我们双星村农业和其它村一样,是传统农业,每年稻麦两熟,农民种田的收益很少,依靠种田已很难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所以大多数农民都进厂务工、出外打工,部分还走上了创业之路。农民种田积极性降低,农田抛荒现象比比皆是,最高峰时,全村抛荒半抛荒农田达近500亩。为了不让农田抛荒,同时也保护农民利益,我们在1998年曾尝试找人代种,但代种的人交纳农业税等税费及种子费、农药化肥钱之后,所剩无几,甚至还要倒贴本。因此,我们认定,找人代种并不能解决农田抛荒的问题。但如何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呢?经过村两委干部的四处求证和讨论,大家共同意识到,要解决农田抛荒,及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的矛盾,关键要提高土地的收益。当然,靠种稻麦,走传统的农业之路,肯定无法让农民增收,要想提高土地收益,只有种植收益高的农作物。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苏北部分地区种植西瓜,收益是种粮食的好几倍,于是我们迅速行动,带部分党员和农户到射阳、东台三仓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又找相关部门科技人员到村化验土质,论证双星村是否可以种植西瓜。结果令人欣慰,双星村的土质适合种植西瓜。但接下来,我们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因为西瓜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双星又从来没有人种过西瓜,沈高镇农技部门也没有相关的技术人员。为了发展西瓜种植,我们召开了全村党员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种植西瓜,为了让苏北的西瓜“嫁”进双星,我们又多次到东台三仓访请能人,最终请到两位种瓜大户到双星承包近30亩土地种植西瓜,当时的所有村组干部每人也承包了5亩左右土地,边学边干,给群众做示范。为了让本村农户学到西瓜种植技术,经村里协调,外地能人和村干部种西瓜用工,全部雇用本村村民。2001年当年,我村西瓜种植获得了大丰收,并全部卖光,亩均纯收入达4000元。到了2002年,全村西瓜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180亩。为了防止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带来销售问题,村里选出一名村干部跑市场,这一年,双星小兰、小凤、早春红玉等品种西瓜又被一抢而空,亩均收益最高达近5000元,双星西瓜在市场上开始小有影响,到2003年,双星西瓜已不用人再跑市场,每到西瓜上市季节,瓜贩子都会主动把车开到双星田头卸西瓜,双星西瓜在市场上开始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种植西瓜效益这么好,都要求加入西瓜种植队伍,到2007年底,双星村西瓜种植面积已达600多亩。为了防止新增瓜农技术不熟导致失败,同时为了规范双星西瓜种植,保护瓜农利益,我村还成立了瓜果协会,注册了“双禾”商标,由协会负责统一供应种子、肥料、农药物资,统一指导技术,统一安排配套设施。我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向来有种茨菰的习惯,而且有一定规模,但以前因是常规种植,收益并不高,后来有人看到双星西瓜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就是因为双星西瓜属早熟西瓜,所以就设想,假如双星茨菰也能错开大批量上市的季节,卖价必然会成倍上翻,所以2003年在村两委的推动下,由一户进行试点,种植了3亩早茨菰,当年这3亩早茨菰纯收入达21500元,亩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早茨菰继西瓜之后成为了双星人第二大“土里生金”的种植项目。2004年,村两委组织几十户农户,召开现场会,让种植早茨菰成功的试点户现身说法,当年全村早茨菰种植发展到100多亩。其后,村里又有能人尝试种植晚茨菰,也获得了成功,到2007年底,全村早、中、晚茨菰种植面积达到了近500亩,亩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但是无论是西瓜种植还是茨菰种植,村干部和广大农户都遇到了一些新的难题,那就是这两项种植都需要轮茬,也就是今年在这块地种了西瓜或者茨菰,今后最好两年时间不能再种。虽然当年种植西瓜或茨菰后还能再种一季稻或者其它作物,但第二年就必须换到其它地方种植,原先流转的土地只能还给原有农户。这样,一户人家的土地今年流转,明年又不流转,甚至上半年流转,下半年又不流转,给农户带来了不便。好在双星民风纯朴,老百姓都比较支持村里的工作,但是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所以村里就考虑是否可以把农户的土地长期流转下来,避免给群众带来麻烦,但是西瓜和茨菰种植之后该怎么办呢?由村里种植肯定也不是办法,经过多方论证和考察,我们发现种植大棚蔬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近年来,反季节蔬菜效益可观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发展大棚蔬菜被提上了村两委工作日程。2008年,在沈高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农民代表先后赴山东寿光、泰兴市南新镇、华港镇等地参观,经过参观学习,我们一方面深感自己选择种植西瓜和茨菰的路是对的,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有些坐井观天,不知道全国高效农业发展的态势是如此火热,水平是如此之高,因此,我们果断地提出了要打造“姜堰市高效农业第一村”,并力争在泰州有位置,在全省有影响。为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和考虑到做大做强大棚蔬菜产业,我们很快成立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式开始了双星大棚蔬菜发展之路。

二、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具体做法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村发展高效农业已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我们没有种过大棚蔬菜,但是我们凭借工作经验和多方求教,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规划,全力加以实施。一是政策先行。尽管双星村村民都知道,我们的西瓜种植、茨菰种植都是经过摸索并获得成功的,但是毕竟双星村谁也没有种过大棚蔬菜,所以大家对面临的各类风险有许多的心理障碍,而且此次发展大棚蔬菜,我们定位比较高,计划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样慢慢探索,所以一开始就要进行许多的投入,加上搭建大棚本身费用就比较高,每亩需要上万元,这些费用如果让群众承担,肯定没有人敢挺身而出。在这种情况下,给足政策,让老百姓先吃上定心丸,是必须的。首先,对土地流转农户给足利益。新成立的双星双禾蔬菜土地股份合作社,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农户口粮田的家庭承包经营性质,鼓励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每亩为一股,农户的土地入股后,直接参与合作社的利润分红,如果合作社效益不好,则合作社每年给予不低于700元标准的土地流转费用,从而保证了土地流转农户的利益。土地入股后,由合作社统一与客商进行磋商洽谈,签订流转合同。对于大棚蔬菜基地规划地以外的其他村民的土地,在大棚蔬菜生产合作社便于统一经营管理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享受同等待遇。其次,对大棚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倾斜。我们对这些区域的水、电、路、桥、闸、站等进行了综合改造和全面配套,增强旱涝保收能力,改善高效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第三,对大棚蔬菜种植农户进行扶持奖励。我村制定出台了《双星村高效农业奖励意见》,对新发展的标准钢架大棚以及连片生产基地并当年投入生产的,2.5-5亩奖励3500亩,5-10亩奖励4200元,10-15亩奖励500元,15-20亩奖励5300元,20亩以上奖励5800元。被奖励农户须具备两个条件:①钢架大棚要求内径达6米以上;②奖励对象必须在示范园区内种植。奖励资金分三年返还到位,第一年30%,第二年30%,第三年40%。经过争取,沈高镇政府为扶持本村发展大棚蔬菜,特制定了鼓励农户种植大棚蔬菜的相关文件,规定农户种植大棚蔬菜5亩以下每亩奖1500元,5亩以上每亩奖2000元,10亩以上每亩奖2500元,20亩以上每亩奖3000元,大棚必须按标准搭设,规格宽6-8米、中高2.5米、边高1.3米。对种植简易大棚蔬菜也作了相应规定,规定种植简易大棚蔬菜5亩以下的,每亩奖300元,5亩以上每亩奖450元,10亩以上每亩奖600元,20亩以上每亩奖750元,大棚规格标准参照钢架大棚执行。奖励实行申报制,在农产品生产期间,由农户向合作社提出申请,统一汇总上报到镇农业部门,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核实,并填写种植面积验收确认单,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奖金在年底前统一发放。过期不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奖金分二年付清,第一年付60%,第二年付40%,如果不在这期间种植并停止生产活动,则停发当年及以后的奖金,工作汇报《沈高镇双星村发展大棚蔬菜工作情况汇报》。二是逐层推进。种植西瓜和茨菰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产业如果要想产生广泛的影响,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一个地方的产品要想吸引采购商上门采购,必须要有几百亩,甚至上千亩的规模。因为规模太小,都无法满足采购商一次或几次采购的需要,那么这个地方的产品肯定会对采购商失去吸引力。双星西瓜之所以具有现在这样较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双星西瓜有了规模,在双星西瓜上市季节,每天都有许多瓜贩子到田头卸瓜,他们就认准了这里。所以我们在规划发展大棚蔬菜时,就认定了必须把双星大棚蔬菜发展出几百亩,甚至上千亩,乃至与周边的村联合联动发展。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发展几百亩上千亩,所以在推动中,我们采用了三个层次逐层推进。首先,引进外地能人示范种植。在学种西瓜之初,我们引进了东台三仓的种瓜能人,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能较快培养本地技术人才的手段,因为引进来的能人是这一行的行家里手,并且经考察确有多年的成功经验,因而,引进能人其实也是引进投资和技术。所以在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还要从外地引进一户或多户大棚蔬菜种植能人。最后,我们从张家港引进了一户从事大棚蔬菜种植10年的菜农,为了让外地菜农到双星村安心生活、放心创业,我们规定,外地菜农到双星村创业享受与本村村民同等的政策待遇。尊重外来的土专家是双星村的一贯做法,我们一直没有像有些地方“学到本事就忘了师傅”,把人家的技术学到手,就把人家轰走,那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也会让自己丧失信誉,当你第二次需要外来能人时,可能人家就不会再买你的帐了。所以到目前为止,双星村还有两户原东台三仓的种瓜大户,另有几户因轮茬问题虽然不在双星村,但还在沈高镇,当他们遇到矛盾需要我们协调时,我们依然全力以赴。这次邀请外地菜农到双星种植大棚蔬菜,我们唯一的条件还是他需要用工时,必须安排本村村民到他的基地打工,同时,他要义务指导本村村民种植大棚蔬菜。我们的条件,外地菜农欣然接受,很快他就带家人到双星创办了自己的基地。其次,党员干部带头种植。我们双星村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创业,向来不是只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应付应付检查。姜堰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发出“富民创业”的号召后,我村一大批党员干部开始了创业,本人投资50万元创办了姜堰市征华塑料厂,去年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党员张如意创办了姜堰市如意电磁开关有限公司,年产值近2000万元。在村党员干部的推动下,虽然双星不是老工业集中区,也不具有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但我们村已拥有工业企业30家,数量排沈高镇前列。种植大棚蔬菜,不管风险如何,党员干部又一次冲锋在最前面,村党支部副书记单金美挂帅担任了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董事长,他一人种植大棚蔬菜6亩,本人种植了5亩。为了做到村干部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村里规定,每名村干部每人种植大棚蔬菜不少于5亩。首批申请流转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的15户中,有8户是村干部,也就是说,所有村干部都站了出来,与群众共担风险,为双星人民群众发展大棚蔬菜打头阵。第三,大户带动竞相种植。不管是引进外地能人示范种植,还是党员干部带头种植,最终的目的还是让本地村民种植,让大棚蔬菜成为双星群众的富民项目。但是万事开头难,任何事开始总有一个摸索阶段,这一阶段也是风险最高的时候,大棚蔬菜投资大,一般农户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风险,弄不好一点点挫折就会让一户家庭的经济陷入困境,所以刚开始我们注重选择家庭经济实力较强又有事业心的农户。丁昌根以前在外面做瓦工工头,一年能赚近十万元,听说村里要搞大棚蔬菜,他有意回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我们认为他做事踏实,这些年也积攒了一些钱,所以我们就动员他多弄一些地,最后他共搭建大棚22亩。(吴怀东)三是全程服务。首先是支持资金。值得庆幸的是,双星村发展大棚蔬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关心,特别是沈高镇党委、政府,不仅出台支持文件,党政负责人每人还筹集3万元,农口部门负责人每人筹集2万元,我村村干部每人也筹集1万元,由镇政府统一借给双禾蔬菜生产合作社,支持农户搭建钢架大棚。另外,流转农户土地,按双禾土地生产合作社的制度,每亩给付农户不低于700元的流转费,但菜农给付的租金一次性流转10亩以内给700元每亩,20亩以上仅每亩500元,每亩差价200元,这部分差价不用菜农承担,也不用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双禾土地股份合作社承担,全部由村里承担,保证了各方农户的利益。其次是提供技术。当年我村种植西瓜学用技术几乎全部是靠东台三仓的种瓜能人边干边教,这种教学一年只能影响几个人,加上各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真正能独立创业的就更少,好在双星村民风纯朴,村民之间都能够互帮互学,从没有村民因技术难题而导致种植失败的。但是想尽快发展壮大大棚蔬菜,靠这种方法肯定不行,所以在发展大棚蔬菜中,我们将技术服务作为最重要的事情加以重视,不仅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讲学,还专门聘请了一名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多年的土专家驻村指导。为请专家,也费了许多周折,刚开始请的是外省专家,但是不久后发现他对我们当地的土质、水质、气候、市场不熟,后来经多方考虑,又从本市华港镇请了一位土专家。现在这名土专家24小时驻村指导,2008年大棚蔬菜种植成功,也证明了邀请本地专家是对的。第三是帮助推销。双星大棚蔬菜刚开始搞,还没有知名度,而且种植的新品种还没有被姜堰市场认可,对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双星大棚蔬菜在市场上产生影响,从而将菜农们的蔬菜推销掉,我们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向媒体求助,邀请《泰州日报》、姜堰地方媒体及本镇宣传报道工作人员到村里采访,利用各级媒体向社会宣传双星大棚蔬菜及蔬菜的品种、品质等,《泰州日报》、姜堰电视台、姜堰人民广播电台、《姜堰新闻》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村发展大棚蔬菜及部分蔬菜收获的新闻,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村干部全体动员,跑姜堰各菜市场、机关学校,双禾蔬菜生产合作社社长单金美从来没有跟菜贩子打过交道,但为了帮助菜农把菜卖掉,有一段时间他每天一大早就到曹安市场找菜贩子,终于把菜贩子找到田头,菜贩子又以各种理由声称不相信菜的品质,单金美又千方百计说服菜贩子,有一次茄子成熟了,菜贩子到了田头,对个头硕大的新品种茄子的味口表示质疑,单金美说这茄子虽然个头大,但味口很嫩,菜贩子还是不相信,单金美随手摘了个茄子就放进嘴里咬了起来,让菜贩子感动万分,他想不到村干部为了帮助村民推销蔬菜会有如此举动,他二话没说,当即订了一棚茄子。

三、我村发展大棚蔬菜遇到的问题2008年,我村大棚蔬菜种植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少人对发展大棚蔬菜的前景还抱质疑态度。由于这些年传统农业收益的减少,现在大家都把发家致富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业和三产上,认为种田没出息的大有人在,即使本村西瓜种植、茨菰种植已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作为本村新兴产业的大棚蔬菜由于刚起步,目前还广受质疑,而且从事农业比做工人要苦,生活没有规律也让许多人产生了畏难情绪,因此,在当前要想迅速扩大规模还有一定难度。二是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农业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品质风险等,有的风险经过努力可以避免,但有的风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可抵御的,由于没有健全的防御风险的机制,不少专业大户在规模投入上心有余悸。为了尽可能降低农户风险,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落实农业保险以减少损失。三是发展高效农业资金筹措难。推进大棚蔬菜种植,初期需要一定的投入,虽然政府已经对农业贷款有所倾斜,但仍是杯水车薪。对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纯农户,由于自身积累不足,加上金融信贷难度大、手续繁,即使想致富,启动资金还是第一大难。四是农产品产后加工流通环节还比较薄弱。发展大棚蔬菜面临着很大的市场压力,比如茄子成熟后必须采摘,但采摘后的储运困难,保鲜难度也大,但如果对茄子进行加工转化,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又可促进农民增收。不过由于茄子保鲜、精深加工等技术未取得重大突破,茄子产业仍面临着市场的考验。五是人才、技术与高效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于二、三产业发展较快,收入的周期相对较短,年轻人都转移到非农岗位,村里务农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劳动力技能单一,加上缺乏专业技术和经营头脑,导致农业新技术、新信息接受慢、推广慢。

四、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下一步打算近来,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也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2009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是“三农”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但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依然具有一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强化“三农”工作有良好的氛围,各级政府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二是加快“三农”发展有难得的机遇,国家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增加“三农”投入提供了重要契机。三是挖掘“三农”潜力有很大空间。四是我国应对风险挑战有丰富经验,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结合泰州市高效规模农业“5218工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目标,根据姜堰市大力推进“12310工程”的工作部署,我村将继续加快高效农业规模化步伐,推进高效规模农业产业发展。今后,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做起:一是着眼发挥比较优势。始终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从本地资源出发,因地制宜,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取得市场竞争的先发优势。未来一年我村将重点做大高效农业示范方3个,大棚蔬菜种植园1个,发展高效农业种植总面积25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1.37%,种植大户141个,扩大钢架大棚蔬菜种植面积200亩,大棚西瓜种植面积900亩,乳黄瓜及豇豆种植面积150亩,大棚茨菰种植面积200亩。二是坚持以质取胜。农产品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市场的竞争力上。没有竞争力,也就得不到市场份额,也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着眼于市场细分,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坚持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农业产业的发展,一靠投入,二靠政策,三靠科技,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增加对产业发展的多方面投入,来增加产业发展的后劲。未来我村将加大农业投入,制定更多有利于农户的优惠措施,鼓励农户投资,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坚持产业化整体开发。我村将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创新经营机制,注重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兴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五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合法生产资料,我们要化零为整,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作用,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更多的农户以土地入股,增加收益。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十分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汇报我村发展大棚蔬菜的工作情况。虽然2008年我村大棚蔬菜种植取得了初步成功,但要想做大做强大棚蔬菜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座的有许多都是农村农业发展方面的行家,我真诚地邀请大家有时间到双星走一走、看一看,为我们发展大棚蔬菜多提宝贵意见,同时也请大家帮我们多宣传宣传双星的大棚蔬菜,让更多的人知道双星蔬菜,让更多的客商关注双星蔬菜。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篇:对平关镇畜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平关镇畜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作者:李成平任广东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8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平关畜牧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影响和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科技含量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科技;生产

平关镇地处贵州盘县西部,与云南省富源县接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土地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其中宜林、宜牧地面积为8771亩,具有丰富的农作物桔杆及块根,块茎类饲料,平关镇海拨2060米,年平均气温为14.3摄氏度,气候温和湿润,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平关镇畜牧业基本情况

平关镇现养殖业主要从家庭养殖为主,人们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以“养鸡为吃盐、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传统习惯。在生产方式上不能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没有形成生产方式专业化。生产者没有先进的养殖技术,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品种改良,疾病的防治及饲养管理。这就使得生产成本较高,饲养饲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没能争取用尽可能少的饲料,得到尽可能多的肉、奶、蛋高效益的发展畜牧业生产。

养牛以役用、多种牲畜深坑圈混养,全牧饲养为主,在繁殖配种上以野交乱配为目的,不能改变衰老死亡自然淘汰为适龄育肥屠宰肉食或出售。养猪养肥肉型一至二年的大猪,采用“呆架子”方式进行养殖,采用单一饲料饲养。对羊群不采取优胜劣汰方式,对繁殖母羊不加以合理的饲养管理,对春产羊羔在放牧的基础上不补饲精料,强化肥育使之不能当年出栏。不定期给羊群进行预防注射和投药驱虫。在养鸡上专养老品种本地鸡“长寿鸡”,粮食囫囵撒养,不能定期采取预防措施。

二、平关镇畜牧业存在问题

由于平关镇大部分行政村都远离城镇,造成人们生活文化素质的落后,信息不灵、人口增长过速、土地贫脊、栽培、养殖、管理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现实条件下,畜牧养殖必然走向恶性循环。农户把各种家畜深坑圈混养,牛、羊用全放牧、干粗料饲喂,猪以肥肉型、吊架子后催肥为主,这样生产成本相对提高,造成养猪不挣钱,养牛为耕田的意识;各种秸杆内、藤薯类饲料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饲养水平较低,以传统的养殖方法为主,要在科技推广上下功夫,积极认真地推广“四良、四改”三提高。各种淘汰的种猪育肥后都是卖给屠户,进入市场,大部分效益被别人拿走。信息不畅,生产产品不与市场接轨,经济效益差。

三、平关镇畜牧养殖前景分析

虽然平关镇在养殖上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但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表现为:政策优势。我县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市场优势。平关镇与云南接壤,平关镇农村养生猪的市场占有率只占35%左右,65%的市场被川猪、云南大河的新品种猪所代替,应通过结构调整,挖掘潜力,提高我镇畜牧业的发展。我镇拥有占年产30万吨的大型煤焦化厂和洗煤厂等各种货场,需求量大,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对外可向云南省出境。资源优势。我镇剩余劳动力多,为发展养殖业提供情了稳定的人力资源,市场竟争优势比较明显。平关镇是农业大镇,具有充足的秸杆、块根、块茎类饲料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四、平关镇畜牧业发展对策

按照盘县提出的把建成贵州省畜牧大县要求,实现年存栏大牲畜35万头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的战略目标,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采用政策优势、资金扶持、技术指导、行政服务等措施,加快我镇畜牧业的发展。

1、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品种改良。

平关镇现具有种牛品改点到为3个,年平均配种新品种黄牛350头左右、猪品改点7个,存栏能繁母猪1049头,年配种率达96%左右、羊品改点4个。我镇现引进新品种,种羊200只、能繁母羊3200只,现配种率达87%左右,现有规模养殖场7个。当前要重视对各场带头人和当地农户的技术培训,着力在推广科学适用技术,指导农户搞畜圈改造,科学饲养、人工管理、防疫等工作上下功夫,让当地农民能掌握对品种的鉴定,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的操作,劣种淘汰等常规技术的运用,使农户真正学到并能规范应用科学养畜配套技术。

2、建立专门从事防疫工作队伍。根据盘党发[2003]28号文件精神,在全县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名村级畜兽医人员,专门从事本村的治疗、疫病防治、统计、疫情监测等工作事项。这样一来,既充实了平关镇村风防疫队伍,又使畜牧部门与村一可以随时联系,便于掌握各村畜禽发展动态,有利于制定有效可行的畜牧发展规划。

3、改变深坑湿圈饲养为“畜、沼、厕”三结合建干平圈饲养。改变一至二年杀大猪为养七、八月杀“小猪”。

平关镇只有畜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才能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将畜牧业打造成为实现全镇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撑,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与调整目标[J].肉品卫生.2003(06)

[2] 方琳.乡镇如何开展畜牧科技培训工作[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06)

[3] 杜学勇,刘朝旭.河南畜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10)

[4] 罗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09)

下载2012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现状及对其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蒙阴镇经济开发区蔬菜大棚的发展现状及对其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