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强调内因的根本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强调外因的促进作用,建立健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要树立和实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还必须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三观”实际上也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蜕化变质、腐化堕落,从根本上讲,就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在权力、地位、利益问题上混淆了是非荣辱的界限。因此,各级党组织应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努力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使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自我教育,一刻也不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做到为民造福,决不以权谋私;勤奋工作,决不贪图安逸;廉洁奉公,决不贪污腐化;无私奉献,决不争名夺利;公道正派,决不结党营私;实事求是,决不弄虚作假,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干部评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考核评价干部的标准,特别是为组织部门更加准确、全面地衡量干部“德”的表现提供了重要依据。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应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工作,完善干部评价体系,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各个环节。必须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使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无所作为、好大喜功、荣辱不分、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引导各级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来,把感情倾注到关心群众上来,把本领用到促进发展上来,真正形成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甘于奉献、踏实苦干的良好风气,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政绩。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依靠党员干部的自觉,又离不开必要的监督。党员干部是否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应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作为党员干部述职述廉的一项重要内容,让群众了解党员干部的表现,让党员干部接受群众的监督。坚持关口前移,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分析研究党员干部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提高监督的有效性。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继续健全和完善信访举报制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各级党组织和纪检部门应注意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通过民主评议党员、基层评议机关等形式,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对群众反映的领导干部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对待、认真处理;对侵犯举报人权益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切实加强舆论监督,揭露丑恶现象,鞭挞歪风邪气,逐步形成一个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方面的有效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选人用人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改进干部考察工作、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选人用人标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重在认真贯彻落实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以道德品质、工作能力、业绩贡献、群众公认为标准,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标准。应把是否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采取有力措施,深入考察了解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政治纪律以及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情况,考察了解干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考察了解干部勤政廉政、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求真务实方面的情况,等等。同时,改进干部考察方法,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坚持用科学的机制选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决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篇: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责无旁贷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明确指出何以为荣、何以为耻,精辟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赋予具有当今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正确鲜明的价值取向,在全社会树起一个全面、崭新的道德标尺体系。所以,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全州人民时不我待的责任与义务,党员干部更是责无
旁贷。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应首先从党员干部入手。党员干部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社会影响力很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定性的作用。目前,群众最关心和在意的是“八荣八耻”能否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起作用;能否改进或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能否使领导者和国家公职人员廉洁奉公、遵纪循法、自律守德。因此,要转变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知荣辱方能辨是非、明美丑”,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八为荣、八为耻的基本道德座标体系,才能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正确行使,才能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鞭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进一步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各级领导干部应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当模范、做表率,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做一个品行端庄、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普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使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绝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俯下身子做人民的公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切实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积极认真地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应自觉增强践行“八荣八耻”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要认真总结各地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典型,并利用各种新闻媒介进行广泛、深入、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同时,应将成功做法坚持下去,注重保持“八荣八耻”理念的长期性,建立健全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应着力加强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要采取集中学习或举办演讲会、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青少年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知道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让“八荣八耻”成为每个公民做人的基本准则,成为社会大众自觉自愿参与的行动,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好公民,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目前,我州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经进入活动成效检验——群众满意度测评阶段,党组织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把握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并身体力行、率先模范、带头践行,把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衡量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农村党员荣辱观教育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朝气蓬勃、锐气昂扬和正气浩然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加大整改工作力度,上下联动,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党组织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好基层农村党员的春耕生产及其他各项工作,切实做到“两不误”,确保“先教”活动和荣辱观学习教育在基层农村取得更大实效。
总之,我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应带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促使我州社会风气得到更大更好转变,推进我州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第三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吉林大学宁波群
内容提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丰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使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觉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真正树立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是传播文明和创造和谐的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重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需要,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当前,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广大教职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创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全面提高广大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由于高校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其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道德要求。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把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根本任务,摆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
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出色完成这一任务,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中华民族未来的问题。而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这不仅因为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起着主导和率先垂范的作用,而在道德建设中,既是倡导者、组织者,又是带头实践者,还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示范来培养人格,以灵魂升华来塑造灵魂。实践证明,教师如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以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修身育人、克尽职守、乐于奉献的道德行为教育、感染、陶冶学生,就会使学生在教师良好师德的感召下,加强自身修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思想上的先进性,代表新时期职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的道德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要走在时代的前列,要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广大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树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当前,对“八荣八耻”这一道德规范,我们在普通群众中只能积极宣传和倡导,而对高校教师来说,则不仅作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加以确定和履行,而切在教学工作中做“八荣八耻”的模范,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学生。因此,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属于新时期社会的先进道德,它不仅影响学校的道德建设,而且还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它关系到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同时也会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学校的教育对象来说,起着典型示范作用。教师的的天性是教书育人,要教书育人就要为人师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模范的职业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由于教师职业道德的鲜明特点,使得它与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密切相关。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高,必然会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广大学生成为建设者后必将推动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二、结合高校教师的自身特点和需求,不断丰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践内容
高校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内容内容十分丰富,但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结合当前学校教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要结合学校教学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切实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以学生为本,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武装头脑指导行动。
一定的道德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特别是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基本要求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侧面,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高校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因此应将为学生服务、集体主义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灵魂。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需要有教师在那里从事育人的平凡劳动。教育事业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自觉地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爱、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具有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因此要求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较高的精神境界对待国家、人民、集体和工作。由于知识分子劳动的特点以及个人因素在求学、治学、取得精神成果中的重要作用等原因,为什么人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在高校教师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以及掌握知识为了什么。要联系实际抓住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个人的作用,摆正个人的位置,自觉抵制个人主义名利观、道德观的侵蚀,树立植根于祖国,回报祖国取之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来源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道德观念。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以教书为重点,把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的内容,既具有相互统一的共性,又具有相互区别的特殊性。高校教师首先是教师,教师不同于其它行业的职业特点,这也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身心处于发展状态的学生,劳动的产品是人,劳动的主要工具也是人。教师的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道德的内容要比很多行业要广,要求要高。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应包括思想、信仰、作风、业务等多方面的要求。高校教师职业又有其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中小学生和高校学生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高校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的学识水平、思想意识、品德作风等方面的要求应更高,在职业道德中所占的分量更重。另外,高校是整个教育出产品的最后工序,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应具有丰富性、深刻性、思想性和全面性特点。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整个过程即育人过程。“教书育人”是一个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教师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师教书的根本宗旨。无论是传播思想道德还是传播科学文化,教师都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基本职责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因此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总之,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其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全面发展、和谐施教的师观,知行统一、教书育人的师能。
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公德为基础,争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教师是社会大家庭中的成员,其职业道德建设应以“八荣八耻”为社会公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实际,职业道德规范应含有如下内容:一是协调人与人正常关系的规范,做到尊师爱生,礼貌互让,干群团结,合作育人。二是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公正,廉洁从教。三是维护公共秩序的规范,做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注意公共卫生,保护公共安全。四是文明礼貌的规范,做到礼貌待人,整洁文雅,谦虚恭敬,和睦互爱。五是营造优美环境的规范,做到爱护校园,保护环境,创建优美育人氛围。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师德传统的同时,充分体现和谐发展时代理念。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师德思想,需要我们很好传承,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师德建设又必须赋予符合时代需要的新的内容。如平等竞争、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探索教育规律等精神和观念,是符合时代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应该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充分反映。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创建和谐育人环境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和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条例和办法,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做到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需要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自我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思想道德规范的要求进行自觉的自我内化,在教学活动中高标准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形象。学校教育就是各级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教育是教师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自我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和最高境界,是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针对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和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教育,使教师明白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弄清道德是非,为自身道
德建设确立正确的认识前提,另一方面广大教师要进行道德的自律,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认识,对照职业道德规范找差距,由”自觉遵守”变为自觉行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使自己的道德行为达到较高境界.2、做到道德约束与行为规范相结合道德约束与行为规范二者相辅相成,道德约束属于一种人的自我调节,其明显特征是非强制性的,一旦这种自我调节行为无效,就必须采取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作为重要补充。结合高校教师实际,道德约束就是要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引导、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教师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社会的表率。行为规范主要是结合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与职业道德规范相配套的考核制度,以此为教师的职务聘任、评职晋级、实施奖惩等管理手段提供依据,逐步实现以法治教。
3、做到表彰奖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表彰奖励就是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教师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树立起广大教师坚持原则、任劳任怨、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做有准则,在舆论的倡导、榜样的激励、荣誉的鼓舞下,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责任感,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批评教育就是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进行教育和劝戒,对教师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起到约束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有的高校教师在工作上不负责任,精力不放在教学上,讲课不认真,应付了事;有的高校教师在价值取向上追求名利、收受学生钱物、考试透题、评卷给人情分;有的高校教师在生活上不检点,和学生拉拉扯扯,作风庸俗等,给党的教育事业造成很大损失,在师生中造成极坏影响。对这样的教师一定要认真教育和查处,严重者要清除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推动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作者简介
宁波群吉林大学工会主席研究员
第四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不久前结束的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问题,提出了“八荣八耻”——这一公民道德准则。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虎门硝烟的林则徐,从乐于助人的雷锋到一心为民的任长霞,我们从来就不缺少榜样!“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荣耻观,正是一个人道德、信念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延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它让我们知道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现实与理想,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集体与个人,当它们发生冲突或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胡总书记“八荣八耻”的提出无疑向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依据,对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的确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附中历来倡导的,就是“先学会做人,再学做学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成绩优异,更要有良好的品质。德才兼备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附中人。附中向来以“校风严谨,学风正派”而著称,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还有少数同学,不太注意自身道德品质和修养,身上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良风气。就说这刚刚结束的艺术节,学校为我们创建了一个展现自身才干的平台,这本是件好事。但有个别同学,没有很好地权衡个人和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明白参加艺术节的主要目的是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锻炼;更没有真正理解校艺术节以艺术展示为主,以评比排名为辅的运行宗旨;误把艺术节的平台当成个人秀。因此,当自己没有达到目的时,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肆意吵闹造势,指责工作人员,甚至在网上对评委进行恶意的攻击。实际上,任何竞技比赛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都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我们既然参加了,就必须遵守规则。这既是个人服从集体的体现,也是遵纪守法的具体表现。在荣誉与挫折面前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冷静思考,多看别人的长处,找寻自己的不足。即使结果有争议,也只应该通过老师向领导反映,而不应采取上述的一些偏激的做法!因为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更不利于团结。除此之外,日常行为中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个别同学在犯错之后,不是主动承认,而是无理取闹,拒不接受批评教育,顶撞老师和家长,一些同学,没有养成入校及午间出校主动出示校卡的习惯,保安人员出面管理,他们拒之不理,个别人甚至恶语相加,大打出手。对于学校公共财物,有的同学根本不加爱护:卫生间的冲便器被踩得磨损严重;墙上常有各种球印;走道上的安全出口灯箱常被破坏;教室桌椅,被刻画得面目全非;校园内,有同学乱扔东西。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一些同学进入营业性网吧,学校费尽心思,但仍有一小部分同学屡教不改,个别甚至私自外出,夜不归宿。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正常作息,也影响了学校的管理。是极不负责的表现。上述现象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同学个人注意膨胀,以我为中心,平时不注意自身思想改造,不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法治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总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他们不知道,这些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学校的名誉,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损坏了附中人的形象。我们希望,这些同学通过学习“八荣八耻”,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及时觉悟,明确这些做法的危害性,把自身的不良风气彻底消除!最后,我代表校团委、学生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呼吁:全校同学行动起来,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把它作为一面镜子,不断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身不良习气,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荣辱观,彻底杜绝不良风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附中人。
演讲班级:九年级
2012年9月10日
第五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先知道荣辱观,它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树立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阐述。它概括精辟、内涵深刻,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自觉弘扬,是对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它对于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发展以人为本,立德以人为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主体的人,应该是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人,是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人。以人为本与以德立人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情操,又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价值尺度。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共同的价值尺度,引导和帮助人们自我约束、提升境界、宽容谅解,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迫切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影响。总的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当代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上也确实有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文明社会风气极不协调。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源上来说,缺乏正确荣辱观的引导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八荣八耻”明确地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此,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
可以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各种荣辱思想的精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是当前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因而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