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局:促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时间:2019-05-15 06:0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叶局:促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叶局:促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第一篇:茶叶局:促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茶叶局: 促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2012年,县茶叶局立足“把茶产业作为我县率先跨越的重点产业发展”这一目标,紧紧围绕推行“四个选好”,实现“四个转变”,坚持做到“五位一体”,严格执行八个不能栽的工作要求,全力促进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2012年度,全县计划新发展茶园面积3.4万亩,茶园补植补造

1.4万亩新建茶叶生产加工企业18家,修建茶青交易市场5个,茶叶加工能力达到15000吨,茶叶产量5600万吨,实现产值4.049亿元。抓好幼龄茶园管护,搞好幼龄茶园套种,全县完成幼龄茶园套种辣椒、花生、蔬菜等6万亩。

为推进全县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12年,我县打破区域界限,围绕展示带建设的要求,切实提高茶园基地建设质量;加快加工厂房建设,积极申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品牌打造和管理,对基地建设、茶园管理、生产加工严格执行等级评定标准、卫生标准、计量包装标准要求,确保茶叶品质和安全;积极参加茶事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我县茶叶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落实两家千吨茶叶加工企业落户**;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切实搭建展示、推介、信息平台,推进品牌、市场建设发展奖励政策、措施的出台,引领企业建立市场渠道、积极拓展市场,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150名乡镇抓茶干部和50名茶叶辅导员开展2次以上的茶叶技术培训,增强茶产业科技支撑能力。细化对乡镇茶叶发展的工作考核,实行综合考核和阶段考核相结合,严格落实考核奖励政策,确保茶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第二篇:论文:四川茶文化建设促茶产业发展的构想

四川茶文化建设和茶产业发展的构想 本文旨在通过对茶文化和茶产业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四川茶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构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提出茶文化的概念,分类及与茶产业的关系,得出茶这种最具文化特质的农产品,其产业发展必须赋有强大的文化内涵的结论。论述如何实现茶的产业经济与文化的有效互动。

其次,论述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对茶产业的影响,把茶文化做成茶产业的灵魂的重要意义。

再次,对四川省茶叶发展优势和劣势,存在问题与国内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以生态低碳茶叶种植为基础的,绿色加工流通为保障的茶业实体经济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经营战略规划。同时,针对当前四川茶产业实际,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实施名优茶叶品牌战略,强化信用风险防控提高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一)、茶文化在茶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茶产业的灵魂。

(二)、生态低碳茶叶种植是茶产业的基础,绿色加工流通是保障,二者是的茶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四川茶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政策建议

5.1.加强政策引导。一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的调研,做好区域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鼓励各市州结合当地辖内实际,平衡优劣,合理匡算辖内茶叶产业的发展规模,防止盲目扩大化发展出现产业过剩现象,走“以质取胜”的科学化发展道路。二是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等不合法不合规的竞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竞争层次。三是构建茶业发展信息渠道。建议有关部门搭建信息平台,发挥专业信息优势,对我省茶叶产业的市场情况、发展现状,定期向各金融机构披露,便于金融机构判断行业风险,有效拟定金融服务方案和措施,切实提高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茶叶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5.2.实施名优茶叶品牌战略。一是确定重点发展品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自上而下对各地品牌进行整理归类,确定重点培育对象。二是加强对茶叶文化的宣传。建议由政府主导,举办和参与茶叶博览会、品牌推介会、招商会、交易会、展销会、茶文化等活动,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手段,以旅游产业为载体,提升四川茶叶产业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建立健全销售渠道。鼓励川内实力雄厚企业以开设单个品牌专卖店、连锁店,或几个实力相当品牌生产企业共建销售专营店,或以开设网店等形式,完善广阔的市场营销网络,提高品牌销售比例。四是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技术。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在茶叶集中优势产区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初精制加工茶厂,加大现代化、清洁化、自动化茶叶加工生

产线的引进和创新力度,促进茶叶加工升级换代;加大科研力度,扩大发展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生产规模,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用品、茶机械、茶包装等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加粗延长茶叶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集群。

5.3.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法人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紧紧抓住地方政府推动茶叶产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商业化运作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责任感,帮助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加工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在茶产业弱势区域、弱势群体中有效扩大信贷投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要培育一批对农村有感情,熟悉茶园、茶厂、茶农情况的高素质信贷人员长期活跃在信贷支农一线,深入基层,了解茶农的实际需求与经营状况,实时解决问题。四是把握重点,实现高效分类投放。结合企业规模、种植茶叶质量等指标,对茶业企业、茶叶种植农户、加工个体户制定相对应的信贷准入标准,鼓励企业做大规模、茶叶种植高产优产、加工企业提升加工层次。五是保险部门要适当降低保险费率,减少投保人的投保成本,扩大投保面,提高茶叶生产保险全覆盖率,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六是要在深入调查与研究信贷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如适时推出茶叶基地抵押、茶叶地使用权抵押、大额交易订单质押等金融产品。七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政府、保险、担保公司的沟通合作,探索出有益于解决农户及茶企抵押物不足、贷款难的路子,做到真正地惠农、扶农。八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行业市场变化的研究,及时落实

各项风险防控措施。

5.4.强化信用风险防控。一是银行业机构要与食品卫生等质量监测部门及时沟通,及时了解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防范由于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导致的茶叶销售渠道不畅,进而影响银行资金回收,产生信用风险;二是银行业机构要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可定时定点派驻信贷人员到茶厂检查库存情况,以设定的库存量为标准,低于库存量时收缩相应的信贷量;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模型提前预测茶叶价格波动趋势,及时引导企业止损,避免信用风险;三是培养一批既懂茶叶生产加工各环节又熟悉信贷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业务人员,加强对茶业种植户与加工户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庄楚《茶业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中国茶叶文化研究杂志2010第1期)

2.洪涛《弘扬茶文化 促进县(市)域经济》(商业文化2003年第6期)

3.段建真《茶叶生态经济》(茶叶通报2006年3期)

4.龚永新《西部茶产区区域经济合作》(新西部2010.08期)

5.张莉齐桂年《雅安市茶叶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张泽岑 陈昌辉 余宗国 齐桂年《雅安市茶叶区划设计研究》(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第三篇:奇韬镇实施“四个化”工程发展茶产业

信息

奇韬镇实施“四个化”工程发展茶产业

(1)“规模化”工程。目前全镇共有4大茶场,7家茶叶加工厂,已有茶叶种植面积1560多亩,今年计划新建茶园1000亩、改造低产茶园300亩,建设百亩标准化茶园示范片3个,预计红茶年产量达120吨,茶叶总产值4800万以上。(2)“专业化”工程。积极落实各项扶助政策,支持、鼓励茶企业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进行无公害茶、绿色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帮助岬顶茶场成立岬顶峰生态茶叶研究所、岬顶峰茶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3)“生态化”工程。集茶文化展示、茶园观光、休闲、品茗、购茶为一体的大丰山生态茶园示范片,规划总面积360亩,分两期实施,采取统一开发的模式。目前,一期已开挖平台120亩,将按照现代生态茶园建设标准进行建设。(4)“产业化”工程。建立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重点培育绿源、友缘、岬顶、东阳4个茶叶生产龙头企业,力争培育出2个县级茶叶加工的龙头企业。引进茶叶企业、食品饮料企业等联合开发茶多酚、茶饮料、茶食品,延长产业链,提高茶业综合经济效益。

(奇韬镇党政办王名乙)

第四篇:龙岗镇抢抓全国东茶西移机遇加快茶叶产业发展

日前,开阳县龙岗镇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龙岗镇茶产业发展的安排意见》并召开动员大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继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全镇茶叶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切实把茶产业做成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龙岗镇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建设标准化茶园、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为重点,紧紧抓住全国东茶西移和省、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茶园基地为基础,龙头企业为支撑,富硒特色、有机品质为方向,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按照“一年快速启动、两年重点突破、三年初见成效”和“扩规模、重标准、建市场、重品牌、育支柱、增收入”的要求,强力推进茶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和茶旅一体化建设。

按照全镇“茶叶上山,牧草下地,蔬菜进田”的农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连片开发、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到今年5月,龙岗镇将完成新建茶园基地8000亩(其中标准化示范茶园1000亩),茶叶生产总面积达2万亩,正常投产茶叶产量达560吨以上,产值达9000万元。新建茶青交易市场1个,力争2至3个。新建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茶区道路修建15公里,小水窖2000立方米;培育1—2个知名品牌;新引进1至2个茶叶专营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把龙岗镇建成贵阳市重要的优质绿茶大镇和开阳县名优茶基地。

龙岗镇要求全镇各部门加大对茶区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涉农部门要在农村公益性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石漠化治理、“五小”水利工程、农村机耕道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强农惠农项目政策上向茶区倾斜,进一步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镇党委、政府把茶产业发展工作纳入相关村和帮村部门的目标进行单项考核,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选择好文件搜索范围,如图11所示

石福茶叶_安溪铁观音产地直销|铁观音|金骏眉|大红袍|西湖龙井|正山小种|茶叶批发|茶农批发价http:///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 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

皖政〔2012〕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我省是茶叶生产大省,产茶历史悠久,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传统名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由于我省名牌茶叶生产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带动力弱,近年来全省茶产业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下降,与周边产茶省份的差距逐渐拉大。为充分发挥我省茶叶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安徽茶产业。

2.主要目标:在进一步提高茶叶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名优绿茶、红茶优势,加快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产品和加工品。力争“十二五”末,全省茶叶一产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1 达10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达300亿元;全省茶农人均茶叶收入翻一番,茶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提升。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名牌茶做大做强

1.加强四大名茶建设。加大扶持和统筹协调力度,构建名牌茶发展、推介、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推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四大名茶做大做强。各茶叶主产区也可结合实际,选择1-2个品质好、市场知名度高的名优茶重点培育。

2.建立健全名茶标准体系。切实强化标准意识,四大名茶要按产品系列化开发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标准的品牌,要加快制定标准。要强化标准的延伸,加快制定名牌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的标准。大力推进QS等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证。

3.规范品牌使用范围。对传统历史名茶主产区已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证明商标)的,在尊重历史、科学合理、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规范相关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品牌的行为,对核心区域重点保护。品牌使用范围由省农委牵头,联合省工商、质监等部门依法划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对相邻产区有扩大产区范围要求的,本着产区相连、自然生态环境相似、历史文化相近、质量标准统一、权益人协商许可的原则,在市域范围内的由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属相邻市的由省人民政府牵头协调,合理划定产区范围,严格按标准、按程序规范使用品牌。鼓励品牌商标持有者发挥品牌商标作用,品牌商标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政府给予适当补贴。4.严格品牌管理保护。要充分认识茶叶品牌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加强茶叶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管和依法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加强品牌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安徽省著名商标、申报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对品牌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企业管理实行标准化,做到品牌质量有标准、程序有规范、销售有标识、市场有监督。

三、以四大名茶为引领,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1.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聚集要素,重点扶持市场带动力强、规模大的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引进大型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省内企业通过联合、股份合作、并购和重组,组建大型龙头企业。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担保、贷款、上市模式,加快培育上市企业和国内、国际品牌龙头企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育1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3个超5亿元、10个超亿元的茶业龙头企业,培育2个茶业龙头企业上市,2个茶业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2.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方式。支持茶叶行业协会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作用,鼓励生产同一品牌茶叶的龙头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间的联系与协作,共同做大做强品牌。3.积极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按照市场化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营销主体。支持茶叶专业市场建设,鼓励重点产销区建立各具特色的茶叶购销交流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实现茶叶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有效连接和高效运转,大幅度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

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夯实品牌茶发展基础

1.组织开展茶产业科技攻关。发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机构在茶产业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重点围绕名茶,开展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茶树良种的选育和繁育、栽培技术综合配套、茶叶采摘、加工机械化和清洁化加工技术、茶叶精深加工、茶食品等系列产品研发和夏秋茶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联合攻关,促进我省茶产业转型升级。

2.增强龙头企业科技竞争力。茶业龙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支持茶业龙头企业构建研发体系,推动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与企业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企校(院、所)共建。鼓励和支持名牌茶龙头企业在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包装、创造市场需求和茶文化等方面加快创新步伐。支持名牌茶生产、加工等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完善茶业科技创新机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合作。落实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

4.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和规范使用,严禁超范围使用农药,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安全关。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及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步伐,扩大覆盖面,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在茶叶生产企业全面推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大力推进产地标识、条码制度。瞄准国际市场质量标准,加强茶叶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充实检测力量,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

5.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栽培科学化、生产机械化的标准茶园,力争“十二五”末,无性系良种比重达到40%,新增标准化良种茶园50万亩。加强茶叶技术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对农技推广人员、龙头企业技术骨干、茶叶生产大户和茶农的培训,提高茶叶科技队伍素质。强化基层公益性茶业农技推广服务,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鼓励教学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农户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承担茶叶科技推广项目,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培育茶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社会化服务有效方式。

五、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茶产业发展 1.努力拓展名牌茶国内市场。引导企业更新营销理念,发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新型流通业态。鼓励茶业龙头企业在省内外构建茶叶营销网络,支持企业在大中城市,尤其是在国内一类城市设立 5 品牌茶销售连锁店、专营店、加盟店,进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等,加快提升我省名牌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2.努力扩大茶叶出口规模。在巩固和扩大大宗红绿茶、名优茶对欧美、独联体,大宗绿茶(眉茶)对非洲、中亚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祁门红茶对欧洲、北美的出口份额。支持茶叶企业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不断扩大名茶国际知名度。通过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国际茶博会、贸易洽谈会等方式,建立国际市场营销网络,通过多种途径拓展新的国际市场。

3.加强茶叶出口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设高标准的出口茶叶生产、加工基地,提高单产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加工能力水平。支持出口基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支持按照进口国和地区的安全卫生标准建立生产监测控制体系,支持建立和完善茶叶出口质量可追溯、检验检测及安全监控体系。

4.提高茶产业招商引资水平。强化交易会平台和政策导向,以名茶建设为重点,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进入茶产业。鼓励国外企业、大型茶业企业新建生产加工基地。对引进的大型企业,集中资金重点扶持。充分消化、吸收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做强茶叶品牌,放大品牌效应。

六、保障措施

1.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专家咨询、社会参与”的茶叶品牌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省建立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茶叶品牌 建设及产业化发展的统筹协调。重点产茶市、县(市、区)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加以推进。

2.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将茶产业纳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扶持范围。积极整合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茶产业发展专项、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支持茶叶名牌建设。省财政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招大商及培育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与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及老茶园改造、高标准现代茶园建设等。各茶叶主产地财政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茶叶品牌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引导金融资金向茶产业投放。

3.强化宣传推介。搭建品牌茶宣传推介平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农产品交易会、茶博会、推介会、茶文化节等茶事活动,加强品牌茶叶的宣传和推介力度,鼓励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艺文化表演交流及茶乡游、生态游活动,形成全社会“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

4.落实工作责任。各茶叶主产市、县(市、区)要将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举措。要结合实际,制定加快茶产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具体措施与相关配套办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下载茶叶局:促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叶局:促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