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草房子》
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草房子》
厦门市康乐小学徐丽红
四年级正是需要大量阅读的时期,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热情,我给学生推荐了20本图书,并开展了和他们一起读《草房子》活动。
曹文轩的小说语言朴素耐读,是我喜欢的风格类型。小说写的是中国五六十年代时期少年的故事,那时正是中国最贫困的时期,但作者笔下没有满眼的荒凉,没有满野的饥不聊生,没有人性的龌龊,而是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困难面前的坚毅、毫不妥协,和人们互爱互助、纯朴善良的人性美。这正是今天的孩子们缺少的,因此,我选择了此书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我和孩子读书,读什么呢?读书中的小伙伴,读他们身上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看看自己到底像书中的谁呢?又可以从故事中学到什么?并写下读书笔记。
孩子们读了,并写下了他们眼中的一个个感人的小伙伴故事。
细马,一个过继过来的孩子,本不招邱二妈的喜欢,可是在邱家遭遇水灾一无所有而他被送走的时候,他又独自一个人回到油麻地,因为他想到:在水中藏起来,二叔找不到时的慌乱的、带着哭腔的叫声,想到邱二妈待人的温和和善,想到临走时车开动之后他转身看到的二叔枯瘦的驼背、枯黑的脸色和一双凄苦的目光,他知道邱家正需要他,他毅然决然地回来了。接下来邱二爷病倒,他不顾严寒和手裂口鲜血直流的疼痛,艰难刨挖出大半筐白嫩白嫩的柳须做药引子。邱二爷去世,邱二妈精神恍惚走失,细马一走七天到处寻找,带回干干净净的邱二妈,并且卖掉所有的羊到县城治好邱二妈的病。他完全长大了成熟了,幼小的肩膀承担起了这个连遭厄运的家庭,他成了一个真正的牧羊少年,他站在了夕阳照射下的土红色砖堆顶上。
杜小康,一个曾经“蒸蒸日上的红门人家”的养尊处优的孩子,“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一船家底被水淹没,红门成了空壳,父亲病倒,杜小康失学。为倒下的父亲治病,和孱弱的父亲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养鸭重振家业,鸭群误吃鱼苗鸭和船被扣,一腔心血付之东流,父亲再次倒下……杜小康承受了常人、成人所不能承受的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一切一切的困扰、折磨,他咀嚼着灾难带给他的美丽和残酷,他稳稳地坐在雪中的“草房子”树下做起了买卖”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还有纸月。纸月,那么一个楚楚可人的纤弱的小姑娘,和奶奶相依为命,但是却那么坚定,一个人来去几里路坚持上学,风雨无阻,不连累他人,又用一颗幼小稚嫩而善良柔韧的心默默给人以力量,她的关注的眼神,她的一篮篮新鲜的鸡蛋和青菜,都给挫折中的疾病中的桑桑带来莫大的安慰,注定纸月有一个坚定的人生。
桑桑,小说中一个贯串始终的主人公,他的独特,他那种隐隐的普爱之心处处给苦难中的朋友以无形的力量。他,支撑起油麻地孩童世界的一片天空,注定他在“一大片金色”的草房子中走出疾病,走出油麻地……
孩子们读着、交流着,他们读懂了故事中的小伙伴,为秃鹤为了学校而不顾自己的尊严而扮演伪军长的角色而流下感动的眼泪;为纸月孤独地走过了一段又一段山路去上学而捏着一把汗;为桑桑教训欺负纸月的刘一水而喝彩;为细马在毫无遮拦的原野上顶着肆无忌惮的北风艰难地割草、放羊而心疼;又为杜小康在荒芜人烟的芦苇荡中养鸭而感叹命运的变化无常……也读懂了故事中的小伙伴在困难面前的毫不胆怯而是相扶相助、相互理解、相互安慰,这厄运中人性的脉脉温馨,让我们感动着、收获着,也一路成长着。
一本好书,感动一生。读着《草房子》成长起来的孩子,也许更明白什么叫童年,什么叫人生。最后我们还相约以后都要记住《草房子》,经常读《草房子》,并用它来时时告诫自己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第二篇:我读《草房子》
我读《草房子》(七年级十一班张木翠)
为了扩大我们的知识与视野,学校在七年级开设了阅读课。最近几周我们读的是《草房子》。
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草房子》这个名字,对它也没有太多兴趣,老师让读就读呗,应付一下。可当我真的拿起《草房子》看完序言,顿觉它应该有点意思,都下去吧。一口气读完了它,感受自我感觉还是有那么一点的。
《草房子》里的人物很多,有自信坚强的秃鹤、聪明文静的纸月、勇敢不屈的杜小康、懂事精明的细马、善良细心的温幼菊、捣蛋鬼桑桑„„各式各样,各色人等,可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是那么的善良和纯朴。
秦大奶奶应该是主要人物里面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秦大奶奶和她的丈夫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买下了一片土地,他们省吃省穿,没有严寒与酷暑,可土地改革他们的土地没有了。在属于她的那片地上建起了麻油地小学,在小学的角上最矮的才房子成了秦大奶奶的家。为了能要回属于自己的田地,秦大奶奶和油麻地小学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政府给她建了新房,可她打死也不搬,只好叫人把秦大奶奶清醒抬进了新房子,可没等大家安稳,秦大奶奶已经又回到了麻油地小学。没有办法人们只好拆除了秦大奶奶的草房子,可是她就躺在苗圃上。每当上边来人检查或听课时,秦大奶奶就安排她的“士兵”,耀武扬威地冲进教室,公然地拉屎撒尿,冲撞校长,然后“嘎、嘎、嘎”地大摇大摆地走出教室。一时间,校园里乱了套,也就是从这时起,人们觉得拿这个奶奶真的没有办法了。
可是人们对秦大奶奶的转变还是从那件事开始的。那天秦大奶奶正在散步,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不管三七二十一,秦大奶奶奋不顾身跳下池塘,把小女孩托了上来,刻字机却无力再能上岸。当人们把秦大奶奶救上岸时,她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此时,人们不再是默默和冷眼,而是轮流来照顾她。她在人们的严重也不再是那么不可理喻,她一下子就在桑桑的眼中变得那么高大,她的心里原来是那么的善良。
一场大雨来了,水流直冲下一棵即将成熟的南瓜。秦大奶奶看见了,就毫不犹豫地去拉那南瓜秧。本来她的身体就没有恢复好,加上坡陡脚底打滑,一个人滑进了水里,瞬间整个人沉入了水底。麻油地小学的老师轮流守灵,那天送葬的队伍是油麻地最庞大的。她的墓地就在秦大奶奶最喜欢的那片地里,长满了艾草,而且她的棺木里桑校长还特意放了一束艾草。
一生的沧桑,一生的牵挂,没有离开这片艾草地。没有后人,可是这么多人来送她,她也没有什么惊人的举动,可她在人们的心里是那么的善良,那么地纯朴。
这就是《草房子》里给我印象最深一个,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个。我不会忘记油麻地小学,不会忘记那座草房子,更不会忘记这个“秦大奶奶”!
第三篇:读《草房子》
1读《草房子》有感
初读《草房子》是在先锋书店,实在觉得好,就央求妈妈买了下来。寒假里再次“细嚼慢咽”,竟然又读了整整一晚,心满意足的合上那被翻折了的书页,睡梦中还去了油麻地校园,与桑桑、纸月、陆鹤、杜小康一起去看秦大奶奶„„
这本书语言平实,细细读来总令我感到淡淡的忧伤。活泼、善良还有些鬼点子的桑桑;文弱恬静的纸月;热爱学习、惨遭家庭变故的杜小康;光头、倔强的秃鹤;有孝心的细马;可怜的秦大奶奶„„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些喜怒哀乐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桑桑周围的人,我最欣赏杜小康。他虽然身在豪门,却一点也不傲气,成绩总是很好。特别是在红门愈渐冷清时,他对学习深深的热爱,令我感动不已。杜小康曾经家境富裕,又是班长,因为父亲出事,他小小年纪就遭遇了人世的起伏,只得含泪辍学,跟着病弱的父亲离开油麻地去放鸭子、摆小摊。可是他却在生活的艰辛与贫困中成熟起来,心里时时刻刻都怀念着油麻地小学的桑桑。杜小康在养鸭子的生活中,因为心存信念,他战胜了恐惧和孤独,更加成熟。芦苇荡里的一场暴风雨让杜小康感受了一场生死的洗礼,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妈妈总说我不够稳重,应该向杜小康好好学学。重温这个情节,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如果我能象杜小康那样,细致、稳重、成熟,一定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抄错题”现象,也不会经常“丢三落四”。杜小康的失学,让我想到了自己,我每天都能快乐的去学校,每天都能与好朋友一起玩耍,假如突然有一天自己的这些幸福消失了,我会变得坚强吗?我会有这样的学习欲望吗?可能一样东西只有失去了才会真正明白它的珍贵吧。我真想钻到小说里和杜小康做个好朋友,去感受那一片油麻地,感受那一片空阔的芦苇荡,感受一个坚强同伴的内心。
是《草房子》,更是杜小康让我懂得了坚强,懂得了珍惜。
2读《草房子》有感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故事由9个小故事组成,似乎可以独立成章但它们内在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的一切都油麻地这个地方有关,都和桑桑这个小主人公有关。故事的一切都围绕着他们展开。桑桑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小男骇。在他六年的小学生涯中,做的好事多不胜数,但是闯的祸也不少。比如,他把蚊帐 1
改成渔网来捕鱼,砸锅卖铁买鸽子,把碗柜改造成鸽子的“高级别墅”„„这一切,不得不使我边看书边笑。
但是,在《药寮》那一章,又让我多次流下泪水。在那章,桑桑被诊断为患了绝症,桑桑的爸爸走南闯北,四处寻访名医,但是又一次次的失败,我为桑桑这样短暂的生命流下了泪水。在几乎要绝望的时,温幼菊老师带桑桑到她的药寮里,为他熬药,鼓励他。终于,桑桑的爸爸访到了名医。当看到桑桑的病痊愈的时候,我高兴得又一次流下了泪水。从此,随着时间的流动,桑桑懂事了许多。说到病难,我有深切的体会。由于自小瘦弱,常常被父亲用车载着去看各种各样的医生。第一个本命年的那个春天,跟桑桑类似,我的脖子右侧长出了一个红疙瘩,初时很小,越来越红肿。父亲带着我走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打了无数的消炎针,吃了数不清的消炎药,都没有结果。不知从哪里得到一个偏方,说要用黄连根和茅 草根煮水,一遍一遍地热敷。父亲便每天背着筐到野地里寻黄连树、挖茅草根,但效果甚微。后来终于打听到六十里外的西乡有一个姓陈的老先生最会看疮,父亲用 车载着我天不亮就去了。由于我的脖子疼,不能受到震动,父亲看到路不平时就下车推着我,这样骑骑推推,推推骑骑,一直到中午才到。老先生看了看,说:“不过是大点儿的火疖子,不碍事。”老先生用刀割开肉皮,把里面的脏东西很仔细地挤出来,把一个蘸了药沫的棉球塞了进去,包扎好。又给了两包普通的消炎药。说七天后就有效,但要隔七天来换一次药,坚持七周就好了。父亲连声感谢,要给他钱,老先生坚决不收,说药粉都是自己做的,没什么费钱的地方。七天后红肿果然消退不少,年逾花甲的父亲笑得竟像一个孩子。第二次去看时,给老先生带了许多烟酒点心。没等七遍药换完,我的病已然痊愈。但前后将近半年的折磨让我第一次体验到了生命的磨难。十几年过去,那个老先生不知还在不在人世,如果在,也一定老得不能再老了。
回望过去,每一个人的回忆都是不连贯的,然而在那些近乎支离破碎的片断里,喜乐是美,忧伤是美,欢聚是美,离别也是美,甚至连同印在脑海里的病难也都充满了美的特质。曹文轩说:“那里的每一粒沙尘,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是可以进入到文学世界去的。”在喧嚣的都市里,读一读《草房子》,想一想乡野纯净的 天下,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懵懂的少年奔跑在夕阳里,那少年是你,是我,是我们心底永恒的美丽„„
第四篇:读《草房子》有感
勇敢地面对一切
———读《草房子》有感
《草房子》是讲述的60年代初一个水乡小学的故事。故事里有欢笑,也有少年人的忧郁,有大喜也有大悲。很多地方读起来令我回味无穷。当我读到其他同学都嘲笑陆鹤同学的秃头的时侯,我感到很愤怒;当我读到秦大奶奶为了就一个失足落水的女孩而昏迷的时候,我又感到很感动;当我读到桑乔为了治好桑桑的病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我很佩服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当我看到最后桑桑告别了生活十四年的草房子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书中最令我佩服的人物是杜小康,他原来是油麻地的富翁杜雍和的儿子,学习成绩也是班级里最好的。可由于家庭的意外破产,他被逼迫退学,卖光了家里的家具,和父亲一起去离家乡很远的地方放鸭子。杜小康必须忍受大水、狂风、暴雨、孤独、忧伤、伤病、寒冷、饥饿的困扰和折磨。但是,杜小康并没有绝望,他在逆境中学会了怎样坚强,学会了怎样勇敢地面对一切。
书中的主人公桑桑,也拥有着与杜小康一样的精神——坚强、勇敢。他由于脖子上起了大肿块,饱受皮肉之苦:苦药,他不知道已经喝下了多少碗;甚至勇敢地接受了火针,一根那么长的针,烧得通红,向他脖子上的肿块扎了下去„„在寻医问药的路上,桑桑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他一路上总是能想到文弱的温幼菊老师对他说的两个字:别怕。正是这两个字,让他有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正是这两个字,让他有了忍受痛苦的神秘力量;正是这两个字,也让他能勇敢地面对
一切;也正是这两个字,使他最终战胜了病魔。
我们在漫长人生旅途中,也要不时想到“别怕”这两个字。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真心在烈火中练就,勇气在困难中培养。”正如桑桑和杜小康一样,只要我们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挫折、坎坷,面对一切,我们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第五篇:读《草房子》有感
读《草房子》有感
最近,我利用空余时间读完了《草房子》这本书。《草房子》是着名作家曹文轩写的,故事描述的是个叫桑桑的小男孩在油麻地小学里六年的生活,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经历、目睹的一件件令他终生难忘、刻骨铭心的事情。
故事的主角是小男孩儿桑桑,他的父亲是小学校长。桑桑调皮、捣蛋、聪明、善良,他有很多小伙伴:秃头的陆鹤、朴实的陆小康、坚强的细马------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桑桑,因为他总喜欢做出一些不平常的事情,比如他看到人家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拿走做网,结果当然是免不了受父母的一顿责骂;他发现冰棒在棉衣里不断融化,就穿着棉衣在校园里到处跑,看看是否有奇迹发生,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书中另外一个人物也很可爱,那就是陆鹤。他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从小就秃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他的爸爸特意给他买了一顶白色的帽子戴,可同学们恶作剧地把他的帽子传来传去,最后挂在了旗杆上,读到这个场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们平时嬉戏打闹时的情景。在一次活动中,陆鹤为了弥补他之前的过错,在文艺演出中扮演了秃头伪军连长的角色,演得非常好,为学校、班级争了光。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伙伴之间的友情和家人之间的亲情是弥足珍贵的,书中人物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值得我们。
五年级:qian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