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可持续生产与设施园艺技术
東南沿海地區蔬菜可持續生産與設施園藝技術
李式軍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南京 210095)
摘要:回顧了國內外可持續農業發展經驗,根據長江三角洲的生態、經濟、技術和市場流通條件,特別是加入WTO後對優質蔬菜等農產品的需求,提出了發展本地區蔬菜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字:東南沿海地區;蔬菜生産;可持續發展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傳統農業加速向依靠化肥農藥投入的現代集約農業轉化,糧食與人口同步增加而有餘,人們的生活水帄已從溫飽跨入小康,特別是80年代以來,由於工業化、城市化和小城鎮化的加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災害性氣候頻繁,居民因食用蔬菜等食品引發的農藥中毒事件屢有發生,人們的環保意識日漸提高。再加上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即將加入WTO爲契機,國內外都在遵照地域、資源優勢和和比較效益進行農業結構的調整。技術密集型的蔬菜業預期將成爲本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及外向型農業中的支柱産業。爲滿足國內外市場對安全健康蔬菜等農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以不破壞環境和資源爲基礎的優質、高效的蔬菜等農產品的可持續生産已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1.國外可持續農業發展回顧
早在20世紀初,許多國家學者就開始尋求農業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道路。英國植物病理學家Horward首次在食品生産上使用“organic”這個詞。1924年德國哲學家Steiver倡導的“生物動力農業”,1940年瑞士的Mueller和Rush倡導“生物農業”,1935年日本人岡田創導“自然農法”。1971年美國土壤學家Albreche首先提出“生態農業”,在國際上都很有影響。雖然各國學者提倡和推廣的有別於常規農業(又被稱爲石油農業)的各種新農法其名稱各異,技術途徑側重點不同,但其共同點都是強調“人與自然秩序相和諧”的哲學理念,強調適應自然而不是干預自然。
由於20世紀常規農業過分依賴的化肥農藥等化學合成物質對環境、資源、食品及人體健康産生的種種危害。70年代以後,石油農業的各種弊端逐漸暴露,全球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食品安全性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1972年國際有機農 33
業運動聯盟(IFOAM)在德國正式成立,目前有11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團體參加,我國也有17個IFOAM成員。
但由於上述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只強調環境與生態帄衡,完全排斥化學能的投入,使農田養分難以帄衡,産量降低,缺乏經濟可行性和大面積推廣價值。因此,尋求一種既不反對化學能投入,又強調資源、環境保護,並能滿足人類需要和農村發展相結合的農業,可持續農業就應運而生。1991年聯合國FAO正式提出“可持續農業與農村發展”戰略,並在聯合國成立了世界可持續農業協會(WSAA),主張管理和保護自然資源基礎,並調整技術和機構改革方向,以確保獲得和持續滿足當代人和今後世世代代人的需求,這是能保護土地、水、動植物遺傳資源而不會造成環境退化,同時技術上適當,經濟上可行,能夠被社會接受的農業生産方式。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了“環境與發展”世界首腦會議,將“可持續發展”作爲未來全球共同的發展戰略。此後,世界各國都加快了可持續農業的發展步伐。
2.我國可持續農業的興貣
50年代前中國的傳統農業從不或很少使用化肥農藥,隨著60-70年代人口劇增的壓力,在農業上大力推廣化肥農藥投入,發展現代集約農業技術,使農產品産量迅速提高,基本上解決了12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專家估計化肥在農業高産中的貢獻率爲47.3%,但也帶來了生態失衡,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問題。進入80年代,我國農業生態學家大力呼籲發展生態農業,在全國各地建立二千多個生態農業試驗點,爲合理利用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做了大量的示範推廣工作。1983年農業部原植保總站率先在長江流域滬、浙、蘇等七省市組織了“無公害蔬菜生産技術開發與應用”協作專案,其成果通過有關省市質量標準局立項成爲地方標準實施,影響頗大,迄今本地區廣大幹群仍沿用“無公害蔬菜”這一俗稱來度量蔬菜産品殘留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是否超過國家所允許的含量。1989年,農業部成立“綠色食品辦公室”,將無公害蔬菜納入綠色食品範疇,1992年正式成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全面負責制定方針政策、規劃與管理商標標準和各項相關質量標準,並形成分佈全國各省市的分支機搆與管理、技術監督網路。目的是通過開發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質量,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綠色食品共分二級:AA級標準是在生産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與國際有機農業接軌;A級則允許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把無公害蔬菜生産提高到一新的水帄。綠色食品要求産地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按特定生産操作規程生産、加工,産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符合特定標準才給予認證和商品標誌。截至1999年已認證
1353個産品,其中A級占1340個,蔬菜類占226個,産地監測面積達3563萬畝,年銷售額302億元,淨利20億元,出口額10.8億元,爲企業、農戶和社會創造了巨大的效益和財富。同時,國家環保總局也在1994年成立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負責全國有機食品的審查、頒證和培訓,目前已認證100個産品,1998年出口額達1000萬美元。有機食品在生産過程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産品,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殺蟲劑、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而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迴圈,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雖然80年代以來,本地區和全國各地都建立了一批生態農業示範園、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生産基地及有機食品生産基地。但總體而言,蔬菜等農產品的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超標現象嚴重,不僅影響國內消費者的健康,更威脅著參加WTO後蔬菜等農產品的大量出口創匯。不失時機地全面啓動優質高效的無公害蔬菜生産已刻不容緩。
3.蔬菜的優質高效可持續生産
地處人多地少、經濟發達的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蔬菜生産,如何在全國蔬菜初步形成大流通大市場的供求基本帄衡,豐年供大於求的競爭中可持續地發展,已成爲亟待探討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3.1堅持發展優質高效的精品蔬菜爲目標。根據當前國內外市場食品消費的新趨勢,本地區蔬菜生産要轉變爲提高品質和效益爲主的高度集約經營。江蘇省已提出樹立長期的精品戰略目標。即名優品種、精良品質和名品牌效應。這裏所指的品質,當前最爲重要的是衛生品質,即産品殘留的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含量不超標,而不僅僅是營養品質和外觀商品品質。還要遵循省工省力、高效率、高經濟效益的原則。要充分發揮地域與資源優勢,揚長避短,發展名特品種,如適於城郊發展的小青菜、塌棵菜、菜心、生菜、冬草莓、甜玉米、蕹菜、莧菜、細香蔥等等,適於農區的洋香瓜、小西瓜、西洋南瓜、苦瓜、大白菜、青花菜、花椰菜、甘藍、綠蘆筍、食用菌、各種水生蔬菜和適宜的創匯蔬菜等,以期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具有名品牌優勢。
3.2全面啓動綠色工程,生産綠色安全健康蔬菜産品。根據國內外消費者追求安全健康食品和回歸自然的消費意識,有機食品、天然食品、功能性食品、方便食品和本地市場的食品多樣性等又是21世紀國際食品市場的幾大發展趨勢。因此,本地區必須加速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蔬菜的生産。
有機農業與常規農業相比,所占的份額雖少,但發展前景看好。目前,歐盟各國有機農業僅占全部農業用地的2%左右,但銷售總額已超過50億美元,並以每年30-40%的增長率在發展,爲發展中國家有機食品的出口提供良好的市場。由
於有機農業尤其在轉換期減産幅度較大,歐盟許多國家爲鼓勵農戶發展,採取政府補貼的做法;又據調查表明,一般的消費者對有機食品僅可接受高於常規食品20-30%的價格。可見,要使有機食品在本地區市場上佔有一定的份額,還需加速研究其活勞力、農業資材投入大,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轉換期效益、品質、産量和總體經濟效益趕上或超過常規農業等關鍵問題,以爲發展具我國特色的有機農業開創新局面。目前宜抓緊時間選中遠郊有機肥源充足的地區進行轉換期培育,爭取早日作爲出口創匯或本地區部分高收入階層和嬰帅兒食品試作。
綠色食品在本地區已有近10年的發展歷史,其産前、産中、產後作業都已有規範的質量標準,成品價格以超過常規産品20%左右的水準已被消費者接受。因此,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蔬菜乃是本地區可持續蔬菜生産的主要形式。
3.3把設施園藝發展成本地區農業中的一個主導産業。本地區土地勞力成本相對較高,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展資金、科技、勞力密集型的設施栽培是優選專案。因其産出一般高於大田作物8-10倍、露地蔬菜的2-3倍,從資金可投入力度和産品高附加值的可接受程度來分析也適於經濟發達地區發展。更重要的是它是抵禦冬夏災害性氣候的有效手段,宜作爲本地區農業中的一個主導産業和現代集約持續農業來發展。
3.3.1全自控現代加溫溫室。從節能節本角度看,本地區屬亞熱帶,熱資源豐富,溫室作物生長周期快,能耗低,經濟、技術和市場流通條件較好,適於現代溫室的發展。從浦東孫橋園藝場等引進國際一流的現代溫室及其配套蔬菜生産技術運營成功的經驗表明,現代化的設施只要配合高科技的生産技術管理和現代化的農業企業運營,可創造出較常規農業高出十多倍的優質農產品産量和經濟效益。今後如能在引進具有國際一流的保溫採光工藝技術和溫室環境全自控的軟體技術的基礎上,提高其夏季自然通風降溫性能,進一步降低能耗和成本,創造全新的國產化冬夏兼用的亞熱帶型溫室,成爲本地區未來蔬菜花卉設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論,由於其對管理人員素質、經濟、技術、市場流通等條件要求很高,宜於一些國際化城市的城郊結合部作爲生産、觀光和教育培訓相結合的現代都市農業,在充分論證基礎上適當發展。
3.3.2塑膠大棚。包括單棟和連棟大棚。冬季利用多重覆蓋生産冬春茬和早春茬蔬菜,夏季則進行遮陽、避雨、防蟲覆蓋栽培,是本地區設施栽培的主要形式。近年來本地區正在研發適合冬夏兩用的亞熱帶型溫室大棚,在風、雪荷載能安全支撐的原則下,正在向高大化、連棟化方向發展。外遮陽、噴霧降溫、頂側通風等夏季自然降溫設計不斷改進。品種茬口安排上增加了效益高的冬春茬和夏茬蔬菜設施栽培的比重,利用水稻後作進行優質瓜果的大棚生産,已成爲本地區農區優質高效蔬菜生産的顯著特色。
3.3.3網紗(防蟲網)栽培。特別適於易受蟲害的本地區夏季小青菜等速生蔬菜的栽培,使人們能夠吃到“放心菜”,是一種適於推廣而高效的環保型農業技術。
3.3.4避(防)雨棚、遮陽網等夏季設施蔬菜栽培。本地區夏季經常受澇漬、高溫、暴雨、颱風和病蟲危害,防雨棚、遮陽網覆蓋簡易而有效降低覆蓋空間的濕度和土溫,減輕病蟲害和熱傷害,使許多原本夏季無法生産的蔬菜和水果實現了反季節栽培,豐富了物種多樣性,提高了經濟效益。
3.3.5無土栽培。由於其能有效控制地下部介質和地上部環境條件,便於實行立體栽培和有效防止連作障礙,從而可獲得高額産量和優質產品,且不受時空限制,各類非可耕地都可設置。近年利用農業廢棄物合成的有機栽培基質被用於無土栽培,這種節能、簡易實用而高效的無土栽培技術在本地區很有發展潛力。
3.3.6地膜覆蓋和無紡布浮面覆蓋技術。地膜可增加土溫促進生長,現已開發出銀灰色、紫外線放射膜具有驅避害蟲的作用,還有夏季隔熱性強的反光降溫膜、防除雜草膜和可降解膜,成爲節能實用高效的簡易覆蓋技術;利用無紡布浮面覆蓋冬春作物防寒、防霜、防凍,提高冬春作物的産量品質,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宜積極推廣應用。
3.4加快發展國產蔬菜種苗業。種苗是可持續農業的源頭和根本,是21世紀農業中的關鍵産業。目前本地區高檔的設施專用品種、創匯蔬菜品種種苗多被外國種苗公司壟斷,令人擔憂。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改革營銷體制,加速國產優質種苗工程的啓動,採用高科技和常規育種相結合的方法,加速選育優質高抗的新品種(含砧木品種),重視具有本地區特色和優勢的十字花科、茄果類、水生蔬菜等名特優蔬菜優質高抗新品種的選育。並在種苗繁育方面,推廣離體培養脫毒快繁等微繁技術和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
3.5大力推廣實用可持續蔬菜生産技術。包括合理輪作換茬,實行稻菜、水旱輪作,利用生化他感作物拒避病蟲雜草;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減少化肥用量的培肥技術;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禽畜糞便開發無臭無毒輕量的商品有機肥、生物菌肥等。採用綜合病蟲防治技術,以生物、農業和物理防治爲主,在化學防治上,絕對禁用高殘留的劇毒農藥,科學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應用抗病蟲品種和嫁接換根防病技術;提倡利用性誘、天敵和生物農藥以及光選擇性農膜、銀灰膜、近紫外線去除膜抑制某些病蟲害以及超微煙霧噴灑機的應用,利用光熱消毒設施土壤,在設施栽培中提倡膜下滴灌,畦溝覆蓋,防濕防病。利用熊蜂、蜜蜂、花虻授粉代替人工生長激素處理技術;實行棚室通風出入口設置防蟲網及嚴格防疫隔離等。由於本地區勞力成本相對較高,爲使年輕後繼者樂於經營農業,宜推廣設施化、機械化、自動化和省工省力技術,諸如工廠化穴盤育苗、無土栽培、芽苗菜和食用菌工廠化生産,導入耕耘機、多行移植機、鋪膜機、自動噴滴灌和自動噴藥消毒裝置、采後清理分級包裝機械等。
3.6提高產後處理技術水帄。從采後的清理、預處理、分級、包裝到淨菜上市,並有生産經營者的標誌,發展儲藏保鮮和深加工技術,實現蔬菜商品現代化,與國際産品質量標準接軌,是提高本地蔬菜在加入WTO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的關鍵。
除上述技術層面外,在本地區蔬菜運營體制上也要實行綜合開發産業化經營,包括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發展企業型的園藝場、種菜大戶、菜農協會等,克服目前小生産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還要優先在本地區加強資訊互聯網的建設,及時掌握國內外蔬菜流通、技術、管理的資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農產品貿易國際化中佔有資訊優勢。本地區蔬菜業的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
參考文獻(略)
第二篇:重庆市设施蔬菜生产状况状与发展前景
重庆市设施蔬菜生产状况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
设施农业使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集约、高效的利用, 能够大大提高农业效益与农产品质量, 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各种蔬菜水果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的需求,这些促使着设施蔬菜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设施蔬菜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随着农业工程技术的突破迅速, 发展起来的一种集约化程度高、环境设施和技术操作管理方法配套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是实现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重庆市设施蔬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重庆市今后蔬菜设施生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 设施蔬菜 现状 前景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ed direction of Facility
Vegetable in Facility Vegetable
Abstract:Agriculture in greenhouse have made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 more effective , can increase the agricultural benefit and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ch represented the developed direction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 the increasing of the level of people’s life , the requirement of the vegetable and fruit is increase year after year , especiall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trary season vegetable , those all made the Facility Vegetable developed rapidly.The Facility Vegetabl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Facility Agriculture , which is produced with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s rapidly breach , developed a highly intensive , environmental establishment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kill synthetically used to the agriculture , it’s benefi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 it’s the way to make the vegetable to have a high yield ,best quality , high efficiency.This essay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 exiting problems , also presented the developed direction of the Facility Vegetable in ChongQing.Keywords:Facility Vegetable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ed direction
引言: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很快,设施栽培面积约占世界的70%,设施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已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和设施栽培的推广,重庆市的设施农业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农业产业化一个新的增长点,主要用于蔬菜、瓜果、花卉及园林苗木的生产,其中节能日光温室、普通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最快[1]。重庆市的地理位置
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位于长江上游中、西部地区交结处, 是东西向空间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 具有优越的交通和贸易区位, 其腹地可远达西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2],在我国经济发展总格局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重庆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和丘陵面积分别占其幅员面积的75.8%和18.2%,因此有“山城”之称,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少霜雪,多雾、寡日照,年均日照时数只有小时1250h(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7.7,年平均降水量为1140mm,具有山地气候的立体性,冬季温
[3]暖、夏季高温的特殊性和地形小气候的样性等三大特征。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简况
世界各国的现代设施园艺于20世纪60年代后逐步完善并快速发展。目前, 荷兰、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发达国家以智能温室为主的现代化设施已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生产, 园艺设施内的光、热、水、气、肥等均由计算机调控,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采收包装, 形成一整套完整规范的技术体系。我国设施园艺业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路程,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设施园艺业步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 在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山东等城市,进口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园艺设施以及微喷灌、膜下滴灌等先进的灌水施肥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 并在优化温室结构及配套设施、新的种植工艺技术、采后处理技术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带动和促进了我国设施园艺及配套技术的优化升级,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 使我国设施生产向着与国际设施园艺接轨的方向发展[4]。重庆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薄弱
重庆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民一直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和封闭状态下生存,农业基础极其薄弱。另外,重庆市农村的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生产受到气候条件的极大制约,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3.2 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了农业竞争力的提高
重庆市的农业生产都是小规模的,地形和气候的多样性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难以大面积推广,规模效益在农业生产中难以突出体现[5]。
3.3 科技水平落后
重庆科研经费不足,人均科研经费不仅大大低于其他3 个直辖市,而且也低
于全国人均水平。重庆市的科研机构也比较少,效率也不高。
3.4 农民素质普遍较低
首先,重庆市的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重庆的文盲和半文盲人口,绝大多数都在农村。其次,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仍然留在家中务农的多为老弱妇孺。再次,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很差[6]。
3.5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较低
农业发展滞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农户经营规模小,社会化服务成本高;综合服务功能弱化,农产品商品化率低;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重庆市大力推进传统农业生产向以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得到合理化调整, 农产品购销体制和价格体系不断完善, 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运行,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 重庆市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菜篮子工程建设, 积极实施了一批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的蔬菜设施建设项目, 极大地拓展了设施生产范围, 加快了设施园艺业的蓬勃发展, 在重庆市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促使该市蔬菜生产开始步入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轨道。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7]。
3.6 设施内土壤盐渍化
设施蔬菜由于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效益好,菜农大量使用化肥,而大棚在有农膜覆盖的情况下,雨水不可能直接淋入,又因大棚内温度较高,土壤蒸发量大,土壤的盐分随着水汽上升到地表,从而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盐分,这就是所谓的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后,蔬菜的种子发芽、根系的生长均不能正常进行,蔬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土壤盐渍化在许多老菜区已经非常严重,并成为制约大棚生产的主要因子 [8]。
3.7 蔬菜种类多但效益不高
园艺设施为蔬菜作物提供了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 但用现代的设施园艺去生产低档的园艺产品无法获取高额利润。目前, 重庆市园艺设施栽培蔬菜种类主要有瓜类、豆类、茄果类、速生菜等。虽然所栽培菜类大多档次较高且品质较好;但由于栽培作物单一, 由此引起一系列如病虫害防治、轮作倒茬、盐分积累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 由于目前蔬菜的产需总量已基本平衡, 产地竞争激烈, 设施蔬菜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 价位下跌, 效益下降;再有生产经营者利用设施生产, 盲目提早上市, 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总体生产效益不高, 这是当前重庆市蔬菜设施生产存在的最大问题。
3.8 设施栽培机械化程度低
设施农业机械是综合设施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对设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制约作用。设施农业机械配套水平不高,并且由于设施的水平低下,因此导致了机械化生产不能推广。设施内生产仍然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效率低。特别是一些低矮的大棚,适宜的作业机械几乎还是空白,现有的设施机械外形规格及结构大,操作不灵活,边角地带无法工
[9]作,漏耕严重,生产率低。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国外的相比差距非常大。
4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促进重庆市的设施园艺建设及发展。
设施栽培类型和覆盖材料的选择国家在“九五”期间实施的“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开发了适合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和气候特点的温室及配套设施,但目前尚无适合重庆和西南地区气候特点的专用温室,由于重庆的年均日照时数少,在覆盖材料上要选择透光性高的PC板材即聚碳酸酯(适用于塑料连栋温室)或透光保温性好、保温防老化,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农膜(适用于塑料大棚和中小拱棚),针对夏季高温暴雨的特点,发展以遮阳网,防雨棚,防虫网为主的夏季设施栽培,研制经济实用的冬季加温设施,加强和温室生产厂家的联系和协作,研制和开发适合重庆市和西南地区发展的温室和配套设施,避免重庆市设施园艺发展上的盲目性,是一项迫在眉睫的紧迫任务。
蔬菜设施专用品种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我国加强了蔬菜设施品种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但还存在品种单一,在数量和质量上和国外的品种都还有不少差距,现在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蔬菜种子行业面临和国外种子行业的竞争,要加大对我国品种资源的收集和筛选力度,培育专用的蔬菜设施品种,特别是要加强对果菜类-番茄,樱桃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和叶菜类-生菜,菠菜,小白菜等.专用品种的选育,针对重庆的气候特点,以培育适合秋冬季耐低温弱光和抗逆性强的设施专用品种和针对夏季气候特点的耐高温强光蔬菜专用品种为研究重点。
设施蔬菜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基础生理研究设施蔬菜的特殊生理生态环境,有别于露地蔬菜的栽培环境。近年我国各地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大型现代化温室,但经营大多处于亏损,除了投资大,能耗高以外,栽培的技术水平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设施园艺发达的荷兰、日本、以色列等国,平均产量是我国的数倍。要加强对设施蔬菜的高产栽培生理研究,摸清主要设施蔬菜作物对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肥料和二氧化碳)的需求规律,建立设施蔬菜的高产栽培技术,针对重庆的气候特点,重点加强冬春弱光和夏季高温下的设施蔬菜逆境生理研究,重视对蔬菜品质的研究,减少硝态氮的使用,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全世界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毛主席在1959 年就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快推广运用农业
机械,尽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10]
总结: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得到合理化调整, 农产品购销体制和价格体系不断完善, 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运行,使得重庆设施发展上的不足逐步得到改善,重庆的设施农业的体系逐渐健全。
参考文献:
[1]吴松.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林业,2001
[2] 刘瑜.重庆市外商投资环境实证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1)
[3] 别之龙.重庆市设施园艺发展概况和对策[J].长江蔬菜, 2002(1): 49-50.[4] 黄炬焰,罗云米,陶伟林等.重庆设施蔬菜生产状况及发展前景[J].农技服务, 2008, 25(6): 112-114
[5] 王春元,汪结斋.构建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1(7):50
[6] 田应华.重庆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0
[7] 李峦松.重庆市设施农业现状与问题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
[8] 汪炳良.南方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
[9] 何芬, 马承伟.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7)
[10] 陈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J].科学咨询,2010(13):64.
第三篇:以生产为导向高职高专课程《设施园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以生产为导向高职高专课程《设施园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
法创新研究
摘要:通过对当前课程《设施园艺》教学现状和设施园艺职业岗位群的调研,找出当前《设施园艺》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通过采用模块式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创新“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构建多媒体及教学互动模式;制定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突出“能力考核”的考核评价办法等以生产为导向的《设施园艺》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设施园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80-02
《设施园艺》是高职高专园艺技术、都市园艺、园林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涉及园艺设施、工程力学、计算机控制、果树学、花卉学、蔬菜学等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是一门集现代植物生理学、园艺科学、环境工程科学和信息技术科学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并随着现代农业新技术不断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且,设施园艺发展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地域性和季节性。为了更好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和应用效果,只有通过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综合考核评价等手段,才能建立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我院在《设施园艺》课程多年教学实践中,结合当前现代设施园艺生产实际,找出当前《设施园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问题,并提出通过采用模块式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创新“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构建多媒体及教学互动模式,制定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突出“能力考核”的考核评价办法等以生产为导向的《设施园艺》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设施园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
设施园艺起步主要先从北方开始,尤其是以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发展较好,经过多年发展,无论是设施类型还是栽培技术均比南方地区均相对先进。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长江流域开始推广设施栽培技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尤以设施蔬菜生产最为突出。但是各地气候仍然有很大差异,加之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设施生产技术应用水平有高有低,并形成了不同的设施栽培形式。其中江南地区主要以塑料大中小棚、连栋大棚、遮阳网和防虫网覆盖类型为主,生产上往往侧重于解决蔬菜供应的“伏缺”问题。这些现象和北方地区处在较大区别。目前出版的相关教材大多为北方农业院校组织编写,内容更多侧重在日光温室方面,栽培技术也主要针对北方园艺作物和气候条件叙述,同时对现代设施园艺控制和农业物联网控制技术应用则略显单薄。同时,传统教材是以章节编排教学内容,上课内容不能体现与生产的季节和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急需要根据本地和当前生产实际来编写符合现代设施园艺发展要求的教材,同时任课教师应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补充新的知识,并提供针对性强的参考资料以便学生拓展学习,这样才不会出现所学非所用的情况。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学生最为关心的是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材、教师个人魅力和课堂秩序等;内容和教材已经作了阐述,对授课方式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采取以多媒体(主要是PPT)为主辅以少量板书的模式,目前的授课方式也主要采用这种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学生的要求。但是目前PPT仍然是文字较多,图片和动画相对较少,并存在重点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阅读PPT,仍然是一种满堂灌的形式,且在使用PPT以后,授课的速度和进度明显加快,据调查,有近40%左右的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往往错过很多的知识点。而对当前的实践教学来看,实践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不够全面,对于加深对设施园艺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很是欠缺。因此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大力进行革新。
(三)成绩考核方式单一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成绩考核方面主要是沿袭本科院校考核模式,偏重于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而缺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传统教学的考查以闭卷考核书本知识为主,考查内容大都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大。而比较少采用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多种考核方法并举的形式,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为应试而学习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设施园艺》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
1.优化教学内涵,采用模块式方法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强化实践性、操作性,符合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针对我省设施园艺生产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本着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目前生产中不同类型的设施应用的具体情况,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当前主要设施及生产技术,把整个课程分成园艺设施建造、园艺设施环境调控、设施育苗技术、设施植物栽培等四大模块,每个模块设若干情境,每个情境分为若干子情境(图1)。同时,在授课内容上讲究够用为原则,例如在“园艺设施建造”模块,针对园艺专业学生工程技术知识基础薄弱的缺点,删掉了大部分重点要求学生进行具体力学设计和计算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能从温室建造的选址要求、采光和保温角度出发,设计建造温室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参数,虽然表面降低了课程的难度,但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
2.创新“理实一体”教学方法。以生产为导向,结合本地区设施园艺生产的茬口安排,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园艺植物设施生产技术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等问题,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理实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此外,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园艺作物生产管理相结合,建立了学生课程实习的“责任田”,实行“模拟承包”和“自主训练”模式,为提高学生对课程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图1)。
3.构建多媒体及教学互动模式。针对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开发全新的教学资源,对比较抽象的部分(如园艺植物设施内环境调控)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现场观察法,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形象的模拟动画,能化静为动,充分展示一些形象的知识(图1)。比如在“甜瓜植株调整”这一教学环节上,如果采用单纯的说教,很难让同学领会植株调整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将甜瓜生长和植株调整过程进行动画演示,直观地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4.制定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突出“能力考核”的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与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加大平时成绩、综合实训和基本技能在学分中占的百分比,学生该科总成绩包括实训成绩20%、平时成绩10%、技能考核20%,期末考试成绩50%(图1)。总之,采用上述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比较客观地给出每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志忠,佘文琴,关夏玉,陈清西,林义章.南方设施园艺栽培类课程教学的调查和思考[J].南方农业,2012,6(3):65-68.[2]陈元生,刘永贵,裔庆.《设施园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0,(5):297-298.[3]曹庆杰.应用型本科《设施园艺》的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2011,7(131):37.[4]颜志明,董召娣,王永平,解振强,董慧.创业教育理念导入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策略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11-212.[5]贾俊英.《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2012,18(2):157-158.[6]陈元生,刘永贵.高职课程《设施园艺》教学改革初探[J].2009,(5):39-41.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研究课题(JSNZJ2011019);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2)373)。
作者简介:颜志明(1977-),男,江苏滨海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设施园艺植物栽培及教学研究。
第四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合理施肥技术-《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与合理施肥技术
《刘成用肥料从业10年经验积累整理稿系列》
(笔者刘成用先生从事绿色生态全营养植物套餐肥料的研究、生产、销售管理工作10余年,其间积累了大量的与农业特别是与肥料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现初步整理成稿,免费发布出来与大家共分享,为中国的三农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有不妥之处,请各方面的专家指正,以便再修改完善)-------------------------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但蔬菜是一种容易富集和残留硝酸盐、重金属及农药等污染物的作物,菜农为追求产量而盲目和超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各种污染源的存在,是蔬菜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蔬菜生产中,要做到合理施肥,从而使蔬菜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达到高产、优质、无公害的目的。
一、合理地施用氮肥
1、控制氮肥用量。合理的氮肥用量,除了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外,对蔬菜的品质也有一定改善,因此合理施用氮肥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应适当控制氮素化肥的施用量,选用低硝态氮肥硫酸铵,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在氮肥的施用上,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比例为1:1。
2、采用“攻头、控尾”施氮技术。植株生长后期不施速效氮肥,短期菜以氮肥的70%作基肥;长期菜以氮肥总量的40%作基肥,采取基肥深施,种肥底施,追肥沟施或穴施的方法。
二、增施磷钾肥。施用磷 肥,可为蔬菜提供磷素养分,还能抑制重金属镉、铅、锌、砷的活性,降低毒性,减轻危害;增施钾肥,可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提高蔬菜品质。钾素也称“品质元素”,蔬菜施用钾肥后,果实中维生素C和糖分的含量明显提高,同时贮藏耐久性能也提高。研究表明,在施氮肥、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可使菠菜的硝酸盐含量降低,生菜、芹菜的硝酸盐含量也随施钾量的升高而降低。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短期菜为1:0.2:0.5,长期菜为1:0.5:0.6。
三、增施有机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络合能力,有效遏制镉、铅对蔬菜作物的毒害;同时,施有机肥比施化肥更能降低硝酸盐含量,使硝酸盐含量降低45%左右。有试验表明:芹菜施有机肥,硝酸盐含量为744mg/kg,而施化肥,硝酸盐含量高达
1480mg/kg。因此有机肥对菜田土壤环境的污染小。
四、套种绿肥。套种绿肥如苜蓿等,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豆科绿肥和自行固氮作用,可获得较为丰富的氮素资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可经过微生物的活动和分解,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
五、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蔬菜产量,以及不同蔬菜的吸肥特点,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发展专用肥,推广根外追肥技术。如喷施钼肥可使生菜、大白菜、菠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