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十二
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十二
1.对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患者采用静脉输液治疗的目的是A.补充水分及电解质B.补充营养,供给热量C.输入药物,治疗疾病D.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E.改善心脏功能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等病人。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经口进食等病人。
3.输入药物,达到控制感染、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各种中毒、严重感染等病人。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抢救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病人。
5.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2.静脉输液时,茂菲滴管内的液面自行下降,原因是
A.输液瓶挂得太高B.输液速度过快
C.环境温度太低D.患者肢体摆放不当
E.滴管或滴管以下导管有漏气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在为患者输液过程中,会有茂菲氏滴管液面逐渐自行下降的现象常见的原因有:(1)输液装置有裂隙或连接不严密;(2)加压点滴时观察不严密;
(3)该组液体已滴完。
3.使用前需放在37℃温水中提温的血液制品是
A.普通血浆B.干燥血浆C.冰冻血浆D.新鲜血E.库存血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血浆:血浆是指全血经分离后的液体部分。主要成分为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也无凝集原,且保存期较长。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新鲜血浆:包含正常量的全部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2)保存血浆:适用于低血容量、低血浆蛋白的病人。
3)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保存在-30℃低温下,有效期为1年;应用时先放在37℃温水中融化。
4)干燥血浆:使用时可加适量0.9%氯化钠溶液或0.1%枸橼酸钠溶液进行溶解。
4.患者大量输入库存血后容易出现
A.低血钾B.低血钙C.低血磷D.高血铁E.高血钠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枸橼酸钠作为血液的抗凝剂患者大量输入库存血后,枸橼酸纳的摄入也增多抵抗了血液中的钙离子引发低钙血症。另外大量输入库存血后也容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因库存血随保留时间的延长,会出现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升高)。
第二篇: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八
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八
1.高热患者应给予
A.流质饮食 B.普通饮食 C.软质饮食 D.低盐饮食 E.低热量饮食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流质饮食适用于病情危重、高热和各种大手术后的病人,以及吞咽困难、日腔疾患和急性消化道疾患等病人。
2.不需要记录排出量的内容是
A.胸腹腔吸出液
B.胃肠减压液
C.胆汁引流液
D.呕吐液
E.汗液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每日排出量内容:包括尿量、粪便量,以及其他排出液,如胃肠减压吸出液、胸腹腔吸出液、痰液、呕吐液、伤口渗出液、胆汁引流液等。
3.长期鼻饲者,定期更换胃管的时间是
A.1天
B.3天
C.7天
D.10天
E.14天
参考答案:C
4.甲状腺吸131I测定,检查前7~60天,可食用的食物是
A.海蜇
B.紫菜
C.海带
D.淡菜
E.淡水鱼
参考答案:E
第三篇: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五
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五
1.骨科某护士对本科室油纱条进行灭菌,应该实行的灭菌法是
A.燃烧法B.干烤法
C.光照法D.熏蒸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燃烧法用于: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且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
干烤法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在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
压力蒸汽灭菌法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如各种器械、敷料、搪瓷类、玻璃制品、橡胶类、某些药品、溶液、细菌培养基等的灭菌。
熏蒸法常用于室内空气和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
2.新洁尔灭与肥皂同用,影响其消毒效果的原因是
A.降低浓度B.拮抗失效
C.引起分解D.引起污染
E.吸附作用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因为新洁尔灭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而肥皂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同用发生中和反应,降低了消毒效果。所以说新洁尔灭与肥皂同用,影响其消毒效果的原因是拮抗失效,此题为记忆性题。
3.适宜用于黏膜和创面消毒的是
A.过氧化氢B.戊二醛
C.碘酊D.碘伏E.乙醇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过氧化氢: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置物、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以及漱口、外科冲洗伤口等。
2%戊二醛:用于浸泡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如内镜等。
碘酊:用于注射部位、手术、创面周围等的皮肤消毒,作用1分钟后,用75%乙醇脱碘
碘附:用于皮肤和黏膜等的消毒。
乙醇:用于皮肤、物品表面、医疗器械的消毒。
此题为记忆性题。
4.浸泡消毒金属器械适宜选用
A.过氧化氢B.漂白粉C.戊二醛D.碘酊E.碘伏参考答案:C
第四篇: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十五
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十五
1.尸斑通常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 B.4~6小时 C.6~8小时 D.8~10小时 E.10~12小时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尸斑通常出现在死亡后2~4小时,此题为记忆性题。
2.临床上进行尸体料理的依据是
A.呼吸停止B.各种反射消失C.心跳停止D.意识丧失E.医生做出死亡诊断后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尸体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确认患者死亡后,由医生开具死亡诊断书,护士应尽快进行尸体护理。
3.判断患者临床死亡期的主要指标是
A.肌张力减退B.瞳孔对光反射消失C.桡动脉搏动不可触及
D.机体新陈代谢障碍E.身体温度接近室温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死亡过程的分期
死亡不是生命的骤然结束,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期:
1.濒死期 又称临终状态,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此期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而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生理功能趋于衰竭,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处于抑制或丧失状态,死亡即将发生。此期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抢救,生命仍可复苏。
2.临床死亡期 又称躯体死亡期或个体死亡期,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由大脑皮质扩散至皮质下部位,延髓也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临床表现为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短暂而微弱的代谢活动。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5~6分钟,若时间过长,则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此期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病人生命仍有复苏的可能。
3.生物学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此期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终止,出现不可逆变化。此期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而且,随着此期的进展,会相继出现一些尸体现象,如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
4.生物学死亡期的特征是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身体温度接近室温D.各种反射消失E.意识不清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从大脑皮质开始,整个神经系统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出现早期尸体现象(尸冷、尸斑、尸僵)。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降低,大约24小时左右,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
第五篇: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十
2014年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知识课后习题
十
1.患者女性,43岁。中暑,体温41.5℃,遵医嘱灌肠为患者降温,正确的做法是
A.选用0.1%~0.2%肥皂水
B.用4℃的0.9%氯化钠溶液
C.灌肠液量每次<500ml
D.灌肠时患者取右侧卧位
E.灌肠后患者保留1小时排便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中暑患者应用4℃冰盐水作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液量成人每次用量约为500~1000ml,小儿用量约为200~500ml;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以顺应肠道解剖位置,使溶液能借助重力作用顺利流入肠腔;降温灌肠时,应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30分钟再测量体温并记录。
2.插导尿管前,再次消毒女性小阴唇的顺序是
A.自上而下,由内向外
B.自上而下,由外向内
C.自下而上,由内向外
D.自下而上,由外向内
E.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女性病人导尿:
1.初步消毒,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外向内。顺序是:阴阜、两侧大阴唇、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最后一个棉球消毒尿道口至肛门,每个棉球只用一次。消毒完毕,脱去手套,将弯盘及治疗碗移至床尾。
2.在两腿间打开导尿包,按无菌操作将内层治疗巾打开,戴无菌手套,铺好洞巾,与治疗巾形成无菌区,按操作顺序摆放用物,润滑导尿管前端放好备用
3.以左手拇、食指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持止疵钳夹消毒棉球再次消毒,原则是由上向下、由内向外。顺序是: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尿道口,每个棉球只用一次。污染物放于床尾弯盘内。
3.患者男性,60岁,患失眠症。遵医嘱给予10%水合氯醛20ml,9pm行保留灌肠。正确的操作是
A.灌肠液的温度为28℃
B.嘱患者右侧卧位
C.液面与肛门距离35~40cm
D.将臀部垫高10cm
E.将肛管插入直肠7~9cm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灌肠的正确操作:
(1)温度以39~41℃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将臀部抬高10cm,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10~15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嘱病人舒适卧位,尽可能保留1小时以上,使药物充分吸收。
所以此题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
4.患者女性,56岁,近日来出现咳嗽、打喷嚏时不自主排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压力性尿失禁
B.反射性尿失禁
C.急迫性尿失禁
D.功能性尿失禁
E.部分尿失禁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急迫性尿失禁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引起该类尿失禁的病因很复杂,需要作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