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试中如何巧妙谈薪水
面试中如何巧妙谈薪水
来源:东西南北大学生 日期: 2009-08-21
薪金问题是求职中一个敏感但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坐在考官面前谈薪金,求职者常是战 战兢兢——既怕委屈了自己,又怕失去了机会…… 知己知彼 如果你在与用人单位探讨薪金之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在面试中,你就可能谈出自己满意 的薪金。一家外资的数码公司招聘一名技术开发人员,在面试时考官直接对前来求职的小佟说: “你应聘我公司的那个职位,按照我们公司的薪金制度,基本工资每月只有 1500 元,有问 题吗﹖”小佟笑了笑说:“尽管这个薪金不算太高,但据我所知,贵公司对高级人才有另一套 薪金架构——每月奖金最高大概在 500 元左右,每年还可以发 16 个月的工资。工作一年后 工资翻番。我本人拥有研究生学历,又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完全符合高级人才的标准,我希 望自己能享受这套薪金制度的最高标准。如果那样的话,我非常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考官 笑了笑说:“看来你是有备而来啊,我们的薪金制度的确是这样,你也符合高级人才的标准。欢迎你加盟本公司” 点评:小佟在前来面试之前已经了解了该公司的薪金制度,算是知道对方的情况,而对 自身的情况,小佟更是了如指掌——自己有研究生学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自然是自己与 用人单位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根据自己事先了解的该公司的薪金制度,小佟准确地提出了 自己期望的待遇——即高级人才的最高标准,虽然这个要求看似不低,但实际上也是符合公 司规定和小佟自身情况的,对于这样一个睿智的人才,公司又怎能不喜爱?小佟得到满意的 薪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含蓄表达 在与招聘单位探讨薪金问题的时候,如果要价过高,可能让招聘单位反感,要价太低自 己又不甘心。遇到这个难题的时候,可以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让招聘单位给出一个相 对合理的薪金待遇。一家家具公司招聘一名市场策划,前来应聘的人很多,在经过了面试之后,考官都要问 求职者一句:“你希望的薪金是多少?”很多求职者都用不同的数据回答了面试者的这个问 题。只有小王回答道:“我期望一个比较合理的薪金待遇,就学历而言,我是统招本科,高 于您要求的大专学历; 就专业而言,我是市场营销专业,与您的需求相当对口; 就成绩而言,
我在班级能排到前 5 名,专业知识很扎实;就能力而言,我在大学时是优秀学生干部,组 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都还不错。我如果加入贵公司,一定会给您带来不错的效益,而我个人也 期望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我希望得到一个不低于该职
位现有员工标准的待遇。不知道我 的请求是否过分﹖”考官听到此话,笑着说:“不过分,不过分,既然是人才,我们就应该适 当提高待遇。你的要求我们可以满足。” 点评:当考官问你希望拿多少薪金的时候,最好慎重回答,因为这表明考官已经有意招 你加盟,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面对这个问题,小王不露声色地把话题由薪金的多少转 到展示他的实力上——展示自己的学历、专业、能力等优势,让考官觉得值得为他付出比较 高的薪金。这样的回答很自然地回避了敏感的问题,使自己从被动的位置转移到主动的有利 位置。最后,当小王提出一个比较含蓄又比较合理的薪金要求——即不比现有员工低。这个 要求看似不过分,其实却是不低的,因为老员工工作多年,已经经历过加薪,所以薪金待遇 比初入公司的时候要高。小王一进公司就达到这个标准,自然已经是高于其他新人,这样的 待遇对于初入公司的求职者来说,也很不错了。善用概数 含蓄表达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招聘者一定要你说出期望薪金的数额,不妨用概数来 回答,这样既可以表达自己大致的薪金要求,也不至于因要求太离谱而招致考官的不满。小赵应聘上海一家公司的企划岗位。面试的最后考官问:“你期望的月薪最低标准是多 少﹖”小赵回答:“我希望贵公司能根据我的专业能力、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业绩来 决定应付给我的薪水。我相信贵公司一定有一个完善的薪金制度。”“那从现在开始的两年时 间内,你的薪金目标是每月多少钱﹖”小赵笑了笑说:“我的学历和考试成绩您都看过了,我 对自己还是比较自信的,结合上海地区的工资水平,我希望我的月薪可以在 4 千到 5 千之 间。”招聘人员笑了笑表示,尽管略有些高,但还可以商量,于是决定录用他。点评:小赵在回答考官月薪标准这一问题的时候,用 4 千到 5 千这样一个较大的区间 来回答。月薪 4 千基本是符合上海地区工资水平的,但 5 千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 又略有些偏高。小赵这个回答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让考官觉得可以接受,还为自己留出 了讨价还价的空间,实在是明智之举。如果他直接提出是 4 千,恐怕有些低,如果直接提 出 5 千,又让人觉得过高。所以,首先了解该公司所在地区的大致薪金标准,然后尽可能 提供一个你期望的薪金范围,而不是具体的薪金数,这更容易让考官接受。巧留后路
在谈薪金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提出薪金要求却不能被用人单位接受的情况。如果能在洽 谈薪金的时候为自己先留好后路,那既可以在用人单位允许的限度
内最大程度地提出薪金要 求,又不会丧失工作机会,正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学习旅游专业的张同学毕业后来到一家大型的旅游会展公司面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 是一家非常有名气和实力的公司。在面试中,张小姐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当面试官问及她期 望的薪金的时候,她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薪金要求。担心面试官不能接受,她便强调说:“薪 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公司学习、工作。”由于她提出的薪金要求和该公司 提供给新员工的薪金差距较大,面试官明确表示:这样的薪金要求,本公司不能接受,但既 然张小姐认为薪金不是最重要的,不妨再商讨一下双方都可以接受的金额。张小姐的“缓兵 之计”很好地缓和了“谈判局势”,使即将结束的面试得到转机,也使张小姐最后求职成功。点评:在提出薪金标准之前,张小姐巧妙地为自己留好了后路,她表示薪金并不是最重 要的,能在该公司学习和工作才是她最重视的。这样一来,即使后面考官对她提出的薪金不 能接受,她也可以再提出降低薪金标准,这将可以避免失去工作。果然,考官拒绝了她的薪 金要求,当面试即将陷入僵局之时,张小姐在前面为自己留出的后路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最终张小姐通过退让缓和了气氛,既不失风度,又得到不错的印象。
第二篇:如何在面试中谈薪水问题
如何在面试中谈薪水问题
不少人会问,面试的时候如何谈薪水问题?相信很多人都面试过,那么大家是怎么谈薪水问题呢?我们中国人都比较好面子,尤其在工作当中,不好意思谈薪水问题,那么今天让西安齐力铁路技术学校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如何在面试中谈薪水问题?
一般情况下,找到工作的时候,心里都非常喜悦,从某种意义上讲,谈论薪水是求职者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如果你总说诺诺不语,那么这样会给面试官一种错觉,那就是你缺乏胆量,或者对你的能力引起怀疑。但是也有一种观点,如果你太过于计较薪水问题,会让面试官认为你其实关注的不是企业,而是薪水,也会给你造成影响。那么如何开口谈薪水既能很好的达到解决目的,也能避免发生不该有的弊端。
面试的时候,首先不能直接进入主题,谈薪水,在面试中谈薪水,是不能“就薪水谈薪水”,要把握适度合理的原则。告诉自己的面试官,薪水不是重要的,你更在乎的是职位本身,你喜欢这份工作;告诉公司你希望公司能了解自己的价值。
第三篇:面试中如何谈论薪水问题
在宝贵的面试机会中谈薪资是一种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给别人一个拒绝你的理由。所以职业顾问不主张在面试时主动和老板谈薪水。但在有些面试中,即使你一再避免谈薪水,面试官还是会要求你正面回答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如果还一再推脱,恐怕就要使自己显得软弱了。
在回答薪金问题的时候,不能乘匹夫之勇乱答一气,要有准备,要有策略:
策略
1、把期望值放到行业发展的趋势去
考虑你的专业是什么?人才市场对你这类人才的需求有多大?留意一下你周围的人:你的同学、你的朋友、和你找同一个工作的人,他们能拿多少的薪水?结合公司的情况,取他们中间的一个平均值来考虑你的期望薪资,同时还应该多留意新闻中和本行业有关的报道。
策略
2、谈薪水的时候不要拘泥于薪资本身
在面试中谈薪水,是不能“就薪水谈薪水”,要把握适度合理的原则。告诉自己的面试官,薪水不是重要的,你更在乎的是职位本身,你喜欢这份工作;告诉公司你希望公司能了解自己的价值。这样,就能将薪金问题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将有助于你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学会给自己留后路
旅游专业的张小姐毕业后来到一家大型的旅游会展公司面试,在业内人事看来,这是一家非常有名气和实力的公司。在面试中,张小姐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当面试官问及她期望的薪资的时候,她开出了一个较高的薪水,和该公司提供给新员工的薪水差距较大。面试官明确表示:这样的薪水,本公司不能接受。眼看着面试陷入僵局,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要失去,张小姐又不想自贬身价,于是她一方面先是告诉面试官,薪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希望能在公司学习、工作;另一方面,她又拿出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并结合会展业的前景进行分析。这个“缓兵之计”很好地缓和了“谈判局势”,使即将结束的面试得到转机,也使张小姐最后求职成功。
第四篇:面试的时候怎样和你的老板谈薪水
求职面试时,对用人单位提出薪酬要求难于启齿,或支支吾吾,词不达意,甚至不知道该怎样谈薪酬。我以前就有过惨痛的经历,因为自己不知道一般工资的底线,老板问我对工资有什么要求的时候说少了,结果老板发工资的时候是按我自己说的那个数,同来公司的同事工资要比我高一些。所以我特意请教了在HR机构(中国LED人才网)里工作的一些朋友,关于怎么和老板谈高薪的诀窍。
1、了解公司的薪酬的幅度
应聘者谈薪酬是有一定技巧的。首先是要了解对方可以提供的薪酬幅度是多少,而了解这些的话可以通过自己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如他们公司的赢利,对这个职位的重视程度,或者如果有朋友在那里工作的话也可以通过朋友那了解。事先还应该了解下该地区的平均工资是多少,这样会有个参考。当然这些都不是比较直观的方法。比较好的方法是要善于发问,让对方多讲,从中了解足够的信息。当经过一番交谈后,面试官会问应聘者:“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吗?”应聘者就可问:“像你们这样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薪酬体系,请问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面试官一般就会简单介绍一下,如果介绍得不是太详细,还可以问:“贵公司的薪酬水平在同行业中的位置是怎样的?除了工资之外还有哪些奖金、福利和培训机会?试用期后工资的加幅是多少?”从对方的回答中,你再对照一下市场行情心里就有底了。第二步是根据以上信息,提出自己的期望薪酬。如果对自己想提的薪资还是把握不准,那也可以把问题抛给对方:“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以我现在的经历、学历和您对我面试的了解,在公司的薪酬体系中大约能达到怎么样的水平?”对方就会透露给你准确的工资水平。
2避实就虚,乾坤转移
假如面试时老板问你目前拿多少钱,这个问题你千万要谨慎回答。你可以这样回答:我过去的工资数是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我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是不是贵公司所需要的。这样你不露声色地把话题由薪金转到展示你的工作经历及专业背景上。更何况如果你目前薪水太少,那么,直接回答不仅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说不定万一你的“开标”开出个低得自己难以接受的价,岂不是自己给自己吃药。切记一点,你过去的工资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展示你以往突出的工作绩效、你自身综合的素质能力以及你能为公司做的贡献。当语失的时候,学会弥补面试中的出错。我就是吃了这点的亏啊,实事求是的说了准去的数目。所以各位一定要注意这点
3、多争取额外工资
如果你对该公司开出的薪资标准不太满意,就可以尝试用探讨式、协商式的口气去争取提高一些:比如“我认为工作最重要的是未来发展,薪酬是其次的,不过我希望能够满足我的基本生活,如果不是让您太为难的话,您看这个工资是不是可以有一点提高?”这时要看对方的口气是否可以松动,松动的话则可以再举出你值更高价的理由。如果对方的口气坚决,则可以迂回争取试用期的缩短,或者说多争取一些奖金、福利等额外工资。为了保险起见,应聘者最好让对方在接收函上写明薪酬、试用期限、上班时间等,这样可免去日后口说无凭的纠纷。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和老板谈高薪的方法,希望大家在面试的时候有用,毕竟我们出来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但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讨生活,为了挣钱而来的。
第五篇:面试中如何巧妙回答离职原因
面试中如何巧妙回答离职原因
“你能否描述一下你离开以前所供职单位的原因?”这类问题在 面试 时经常会被问及,招聘单位能从中获得很多关于你的信息。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该集中精力。
像“大锅饭”阻碍了发挥、上班路途太长、专业不对口、结婚、生病、休假等等人们都可以理解的因素,是尽可以如实道来的。可是,有些因素谈起来就要很慎重了,比如:
人际关系复杂。现代企业讲求团队精神,要求所有成员都能有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你对人际关系的胆怯和避讳,可能会被认为是心理状况不佳,处于忧郁焦躁孤独的心境之中,从而妨碍了你的从业取向。
收入太低。这样回答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单纯为了收入取向,很计较个人得失,并且会把“如果有更高的收入,会毫不犹豫地跳槽而去的”这种观念形成对你的思维定势。
分配不公平。现在企业中实行效益薪金、浮动工资制度是很普遍的,旨在用物质刺激手段提高业绩和效率;同时,很多单位都开始了员工收入保密的措施。如果你在 面试 时将此作为离开原单位的借口,则一方面你将失去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你会有爱打探别人收入乃至隐私的嫌疑。
上司有毛病。既然是在社会中存在,就得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假如你挑剔上司,说明你缺乏工作上的适应性,那么,很难想象你在遇到客户或与单位有关系的人时会不会凭好恶行事。
领导频频换人。工作时间,你只管做自己的事,领导层中的变动与你的工作应该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你对此过于敏感,也表现了你的不成熟和个人角色的不明确。
竞争过于激烈。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同行之间,竞争都日益激烈,需要员工能适应在这种环境下干好本职工作。
工作压力太大。现代企业生存状况是快节奏的,企业中的各色人等皆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生存状态下,有的单位在招聘启事上干脆直言相告,要求应聘者能在压力下完成工作,这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向。
案例:姚先生在武昌某广告公司工作5年多,业务上是一把好手。但因与上司长期不和,姚先生忍无可忍,终于选择了跳槽。
在朋友的推荐下,姚先生 面试 了好几家企业。无一例外地,招聘人员都问到了跳槽的原因。刚开始,姚先生直言相告,却都没能应聘成功。朋友打探后告诉姚先生,对方觉得他业务能力不错,但“与上司不和”这一点,却一票否决了姚先生——与领导关系都搞不好,可见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于是,姚先生吸取教训,将离职原因改为“收入太低”,可应聘的几家单位却仍不敢要他。朋友打听后告诉姚先生,对方怕被他当作“过渡”单位,一有更好的单位挖墙脚,就可能会再次跳槽。
姚先生头疼地说:“„为什么跳槽‟真是个难解的谜,怎么回答,都有可能被招聘单位抓„小辫子‟。”
高级职业指导师张少雄:尽量淡化敏感答案,不给招聘人员留下猜测的余地。曾有调查表明,目前在面试中常见的离职原因包括:人际关系不好处理、收入不合期望、与上司相处不好、工作压力大等。但从企业招聘方来看,这些原因都或多或少包含求职者本身的因素,可能影响将来的工作发挥,如与同事及客户的人际关系、薪水问题、不能承受竞争等。因此不建议采用此类原因。
推荐:尽量采用与工作能力关系不大、能为人所理解的离职原因,如为符合职业生涯规划、上班太远影响工作、充电、休假、生病等。
注意:避免敏感答案,并不意味着欺骗,如招聘人员问及细节问题,应如实回答。否则求职者的诚信度可能大打折扣,成功可能性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