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南康市蔬菜市场保供稳价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06:4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南康市蔬菜市场保供稳价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南康市蔬菜市场保供稳价调研报告》。

第一篇: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南康市蔬菜市场保供稳价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确保市场价格稳定

--南康市蔬菜市场保供稳价调研报告

近期,南康市物价局根据赣市价字[2011]3号文件精神,召开专门会议,组织调研队伍,对我市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市场、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经营户进行座谈,掌握了解我市当前蔬菜生产、销售、供应及价格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蔬菜生产情况

1、全市蔬菜生产情况

2010年,全市春夏季蔬菜播种面积4.66万亩,总产量5.13万吨,总产值6156万元,其中商品蔬菜2.25万亩,总产量2.475万吨,按中心城区人口(含流动)25万,人均每天消费0.5公斤计算,城区蔬菜需求量为2.62万吨,供需缺口1550吨。

2、商品蔬菜基地情况

全市现有规模1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9个,总面积2066亩,总产量8834吨。主要是:

1、唐江镇唐西村蔬菜基地300亩,年产量1800吨,以黄瓜、茄子、包菜等为主;

2、唐江镇横江、平田村蔬菜基地400亩,年产量2400吨,以豆角、萝卜、荞头等为主;

3、唐江镇九驳桥村蔬菜基地150亩,年产量900吨,以丝瓜、瓠瓜、茄子等为主;

4、唐江镇油树村蔬菜基地200亩,产量600吨,主要种植冬季萝卜、包菜等;

5、蓉江街道桥口村大棚蔬菜基地120亩,年产量720吨,以番茄、茄子、西葫芦、大白菜、花菜等为主;

6、农科所大棚蔬菜基地100亩,年产量600吨,以番茄、包菜、大白菜等为主;

17、太窝乡南瓜基地300亩,产量1200吨;

8、三江乡新江村蔬菜基地200亩,产量260吨;

9、龙岭镇下坝村蔬菜基地236亩,产量354吨。

3、常规蔬菜种植成本分析

现以南康市龙岭镇下坝村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包菜和茄子为例进行剖析。包菜生长周期为70—90天,一年可种植3季。茄子生长期为5个月,一年可种植2季。每季生产成本、产量、损耗、收益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亩)

【每亩纯收益=亩产值×(1-10%)-种子费用-人工费用-土地费用-肥料费用-农药费用-地膜费用】

(二)蔬菜流通销售情况

1、蔬菜批发市场情况

南康市蔬菜批发市场尚未完全建立,目前政府正筹划建立市蔬菜批发市场,以促进我市农产品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市农产品批发主要集中在中心农贸市场和东山农贸市场。现以中心农贸市场为例进行剖

析。中心农贸市场位于我市中心地段,占地面积为4718㎡,平均日吞吐量23吨,其中大众蔬菜以自产为主,特色蔬菜以外调为主,主要品种有:大白菜、黄瓜、萝卜、茄子、豆角、西红柿、胡萝卜、青椒。

2、蔬菜销售网点情况

我市城区目前固定和临时农贸市场共有8个,分别为:

1、中心农贸市场,占地面积4718㎡,蔬菜摊位50个;

2、南门综合市场,占地面积2200㎡,蔬菜摊位50个;

3、城西农贸市场,占地面积690㎡,蔬菜摊位14个;

4、东山农贸市场,占地面积3600㎡,蔬菜摊位43个;

5、家具城临时农贸市场,占地面积2500㎡,蔬菜摊位30个;

6、教育成临时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300㎡,蔬菜摊位12个;

7、北门临时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200㎡,蔬菜摊位12个;

8、南水临时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200㎡,蔬菜摊位9个; 以上各销售网点均有流动摊点,并且流动摊点随季节和蔬菜成熟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为春季流动摊点多,大众蔬菜成熟期时流动网点多。流动网点越多时,自产蔬菜也就越多,外调蔬菜也就越少。

(三)扶持蔬菜生产情况

1、南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蔬菜产业列为我市四大区域特色产业之一,编制了2009-2013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每年都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相关文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市里2009年安排120万元,2010年又增加了6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蔬菜产业,专项用于扶持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和补助基地种植大户。

2、重点扶持规模商品蔬菜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奖励措施。(1)对年内新建大棚连片种着蔬菜100亩(钢架棚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按钢架结构大棚补助3000元/亩;水泥预制件大棚补助1200元/亩;竹木结构大棚补助800元/亩。(2)对年内新增连片露地商品蔬菜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补助200元/亩。(3)优惠用地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对年内新增连片种植蔬菜100亩以上的乡(镇、街道),给予200元/亩的土地流转及基地建设补助;对种植的大户因生产需

要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可以先建后批,免缴有关规费,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

3、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千方百计引进市外企业和个人投资规模开发,拉动产业发展。对在我市投资兴办蔬菜基地的客商,可以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

1、技术指导力量薄弱、服务滞后。市农业局经作站只有1人;乡(镇、街道)懂蔬菜技术人员缺乏,难于为全市大规模发展蔬菜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从现状看,完全钢架结构、水泥架结构大棚基本没有,反季节蔬菜生产极少。从事蔬菜生产的种植户大多为小老板。

3、规模小且品种单一。从调研情况看,单一种植户100亩以上的还没有,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的没有。从种植结构上看品种单一,而且缺乏主打产品。因此,难以形成强势竞争力。

4、蔬菜生产量小,销售市场萎缩。从调研情况看,全市蔬菜无法自给,昔日销往四大矿山及赣州市场和比邻县市市场火爆,如今,城区部分蔬菜需要从外地调入。

5、成本高、且准入门槛过高,招商引资难。我市土地资源紧缺,交通便利的城镇附近,土地租金普遍较高,土地流转困难。加上我市家具、成衣产业发达,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价格偏高,农民种菜热情不高,因此,成本相对较高。市里的扶持政策要求过高,且难以兑现。

6、没有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目前,我市大部分蔬菜处于自产自销状态,加工企业少,及时大规模发展生产,也无法适应市场。

7、蔬菜流通环节加价过高。从蔬菜种植户出产到市场销售,由于市场经营户摊位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批零差价率达60—100%。

综上所述,是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三、几点建议

1、搭建政府平台,强化蔬菜信息体系建设

搭建政府平台,建立覆盖主要蔬菜品种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严肃查处捏造、散步虚假信息行为。

2、通过政府引导,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

通过政策扶持,发展蔬菜生产合作社。引导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产地蔬菜生产合作社、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直接对接,促进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3、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给蔬菜产品上保险,积极引导菜农投保。但是,蔬菜产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蔬菜“丰产不丰收”。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大量蔬菜足够供应市场需求,导致质优价廉,没有价格优势,形成“丰产不丰收”;其次,自然风险影响大。遇到灾害天气不说,即便大雨多个两三天,就会引起减产。最后,蔬菜质量安全难以保证。蔬菜植株脆嫩,抗性差,病虫害的放生和危害不但频繁,而且严重,防治极为困难,安全用药的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市财政对蔬菜基地建设的反哺难以面面俱到。

4、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为调动业主的投资热情,推动蔬菜基地的顺利建设和蔬菜产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蔬菜育苗大棚建设、无公害蔬菜规范化、生产化建设及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的补助。财政扶持资金应突出重点,切勿撒胡椒面。

5、健全服务体系,搞好产销衔接

(1)农业部门要广泛推广应用病虫综合防治,平衡配方施肥和深沟高厢规范化栽培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要定期发布蔬菜虫情监测报和印发防治工作简报。在各基地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农资专供点,并对新品种、新农药的使用可在基地免费尝试;(2)建立蔬菜生产营销协会,安排适当的协会工作经费;加强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交流服务;(3)抓好

蔬菜交易市场建设,在南康范围选择适当的地点建设一至二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4)营销队伍要立足南康,面向全国,队伍建设要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做到产销结合。

总之,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稳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蔬菜市场供应紧张、价格畸高的格局,既有政策性的因素,也有市场导向的因素。破解这类难题一是扩大生产,二是搞活流通,三是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蔬菜价格平稳有序,有效控制通胀预期。

调研组人员:曾静萍伍振发 邓艾钟宏正2011年3月15日

第二篇:蔬菜市场条码追溯调研报告

蔬菜市场条码追溯情况调研报告

1.我国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立

长期以来,我国肉类蔬菜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监管难度大,安全隐患多,尤其近年来,出现死猪肉、滥用违禁农药事件,在消费者中引发了普遍的担忧,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然而北京、广州等城市很早以前就一度推广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其中北京推出的“奥运食品可追溯系统”,奥运会期间广受好评。然而,由于这一体系涵盖的食品价格普遍较高,令多数消费者难以承受,几年下来,不但市场上“可追溯食品”寥寥无几,而且一些“可追溯系统”的设备闲置、信息陈旧,系统几乎名存实亡。

不能不说,“可追溯系统”的高成本导致“可追溯食品”的高价格。为此,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先把体系框架搭建起来,从源头上降低体系成本。当然,企业除了获得政策优惠和财政扶持,主要还得依靠自身努力,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控制肉菜产品价格,在市场上争取消费者。

我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考虑到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大,涉及面广,我们采用了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在一些有条件的城市进行先行先试,逐步推广到全国。2010年,确定了上海、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及无锡市等10个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并要求各地按照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规程的“五统一”实现跨区域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如下图为全国试点城市分布图:

2.我国蔬菜条码追溯调研情况 2.1 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构成

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由5个子系统构成,共同完成追溯任务。⑴农产品生产履历中心管理系统

农产品生产履历中心是产品追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主要用于对农产品生产单位生产履历信息的统一管理,履历中心内记录农产品的产地信息、生产者信息、田间记录、监测信息、流通环节信息、消费者意见和建议等构成追溯管理的基础数据库。管理部门通过履历中心,可以查阅与产品有关的生产、加工、销售、检测等各类信息,实现对农产品全链条的质量追溯。⑵追溯码的生成及标签打印系统

追溯码是采用EAN.UCC 128码编码规范编制的条形码,系统采用了通过国家商业密码管理办公室认证鉴定的编码加密机制,对产品进行追溯码的编制。该编码可以实现数字化加密,实现一个包装条码标签对应唯一的一个产品追溯码。通过使用该编码方式进行信息承载,可关联产品、生产者、生产时间等各类信息,并且可伴随产品的流通不断加载增量,便于追踪回溯信息。该种数据编码技术有相当的可控性,可以按量发放、注册生效、到期失效,同时该种编码技术有很强的防仿制功能,数据编码进行加密处理,批量无法仿制。

追溯码生成后,通过专用的条码标签打印机打印,可随时产码,随时使用。农业管理部门在系统后台对条码标签打印机进行管理,记录条码标签打印机的发放和使用单位,做到从管理人到直接管理机器。

⑶IC卡授权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非接触性IC卡技术,经授权的IC卡内记录生产经营主体的信息、产品信息。生产经营者申报了生产履历信息或主体经营信息并通过认证后,将获得对应的授权IC卡。IC卡加密集成了生产者信息、产品信息和授权信息等,在产品流通过程中,IC卡加载和传递生产主体信息、产品信息和经营者信息等,经营者通过条码标签打印机在对授权IC卡进行验证后就可以按照需要生成条码和产品追溯码标签。

⑷追溯信息的识别及传递系统

主要用于IC卡或追溯码内信息的识别与累加传递,通过专用读码设备,读取产品上家的主体和产品信息,并将信息累加后向下家传递,形成完整的信息传递链条。在信息读取累加的同时,该系统将累加后的信息传递给生产履历中心,使追溯系统及时掌握产品动态,实现监管和追溯。目前该系统已经开发了IC卡的手持移动式和车载式读写设备,条形码的扫描读写设备,无线信息传输设备等信息识别及传,递设备。⑸信息查询平台

信息查询平台是以生产履历中心数据库为基础开发完成的,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触摸屏、电话和手机短消息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平台的后台软件系统设计了查询管理数据库,详细记录系统的查询信息。通过查询平台,可以进行产品的产地信息、生产企业信息、检测信息、交易信息等相关信息的查询,实现了前期生产与最终消费之间的信息追溯。2.2 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

⑴向下(基地)和向上(超市)扩展追溯试点的覆盖范围

向下延伸到企业生产基地的农户,将基地的生产信息和生产档案电子化,完成对生产农户个体单元的信息记录和可查询化,与追溯系统对接。向上延伸到超市环节,鼓励企业带有条形追溯码的产品上市。计划选择部分超市,使其经营的蔬菜全部实现带有质量安全追溯码上市,达到净化超市的目的。⑵增加投入,不断完善追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

目前追溯系统内运行的企业数量还比较有限,硬件及软件条件距离全面运行还有一定的差距,需不断增加和完善。一是生产履历中心设备的扩充与完善。增加生产履历中心的运行服务器、安全防护等硬件设备,以满足追溯单位增加后的运行需要。二是软件的开发与完善。针对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系统的软件,适应试点单位逐渐增多的要求,为追溯系统的全面运行奠定基础。三是为试点单位配备相关设备。包括为生产者配备IC卡,为企业和协会配备IC卡及读写设备、IC卡识别及标签打印设备,为超市配备触摸屏查询设备等。⑶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

加大追溯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让蔬菜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逐步了解和认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增强消费者购买可以进行质量安全追溯的食用农产品的意识。要充分利用追溯系统的查询平台和查询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从而从市场角度上反向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参与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另外,开展试点单位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追溯系统在试点单位的顺利运行。

2.3 农贸市场的施行情况

⑴安装电子台账管理系统,食品将实现全程可追溯

各地区食品经营者正陆续安装电子台账管理系统,将实现食品流通渠道从生产到供应的整个渠道链全程可追溯。同时,将从推进商标战略、加强业态调整、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严格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市场监管体系等方面加强工作。

要求规定,电子台账必须将所有食品进货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商、进货日期等相关信息录入专门的软件系统。在电子台账普及后,不仅消费者可根据销售小票找到商户,商户也能根据电子台账找到提供食品的厂家,从而完成食品安全追溯过程。

在北京,这套软件系统将免费为经营者安装、维护,如果临近食品保质期、或有工商部门公布的下架食品,经过相应设置后,电脑会以“跳动的红色字体”提示经营者。

市工商局副局长张风平介绍,通过专门的软件系统记录经营食品的基本信息,既能使经营者完成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等法定义务,又能使经营者完成自身的食品进货、销售、库存、盘点、财务等内部进销存管理,同时满足工商执法人员对经营者的监管要求,其目的是最终实现流通领域食品可追溯。⑵新型“电子秤”的使用,凭小票可查肉菜“身世”

2012年9月,杭州下沙各农贸市场推广使用追溯电子秤,这张买菜小票,能一路查到原产地。这种新型电子秤,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秤并无两样,却能吐出一张小票,这张小票可以让你查出从哪里买的菜,摊主叫什么名字,如果查原产地和流通环节,在网上输入小票上的交易码就可以了。

在电子秤的操作面最上面,有F1到F5一排五个按键,表示这个电子秤能同时对5位客户进行算账结算。电子秤上还有两个数字键面,右边为普通的价格键,左边的数字键面有48格,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一种蔬菜,比如1号代表青菜,2号代表芹菜,3号代表菠菜。结算后打出的小票,上面有市场名、摊位号、卖家、买家、交易时间、交易品种、交易码和投诉电话等信息。

根据小票,在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上输入20位交易码,就能追踪到所购买蔬菜的一系列信息,包括在哪里生产、走过了哪些销售渠道,让市民了解蔬菜的第一手资料。

在云水苑农贸市场的一个菜摊,记者抓了一把小青菜进行试验,打出来的小票显示:这把菜是在云水苑农贸市场7号摊位上购买的,摊主叫隽朴银,单价为8元/斤,共计1.3元。由于目前追溯电子秤在下沙的菜场属试用期,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上只能查到该批蔬菜的分销信息,尚不能查到完整的销售环节。

⑶电子登记系统和巡查机,摊主须刷卡提供进货信息

电子秤主要供菜摊、肉摊使用。在杭州,肉摊经营户去进货需要携带一张绿色的杭州市肉类蔬菜流通服务卡,在批发商那里刷过卡才能进货,进货后在市场办公室专业机器上读卡,进货信息就登记到了杭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上。

除了电子登记系统,菜场办公室还配备了一个黑色的巡查机,能检测是否走过了刷卡流程。

目前,蔬菜经营户至少要有10个以上品种在进货商处刷过卡才算合格,而肉类经营户只有刷卡后才能拿到分销信息凭证。

2.4超市的施行情况

⑴产品追溯码

部分超市的一些进口蔬果和精品蔬果外包装上有特殊的标识——产品追溯码。只要用手机在追溯码上一扫,就可以扫出产品的源头、生产信息等。据了解,这一技术今后有望在全市超市及商店推广。

我们走访麦德龙超市,发现一些包装精美的蔬果及干货上贴有两个条形码,除了常见的购物条形码之外,还有一个标注为“产品追溯码”的条形码。在追溯码上方,还注有公司名称、生产基地,另外还有电话以及查询网站的网址等信息。

我们用手机上的查询软件扫描一蔬果包装上的产品追溯码,手机上不仅显示了产品的价格,还出现了生产基地、公司名称及电话等信息,甚至还有负责该蔬果生产的农户编码。超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产品有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凭追溯码找到产品的来源。

⑵ 产品追溯终端机

同时我们看到两台产品追溯终端机,借助机身的扫码机,贴有“麦咨达”商标的商品可通过一个由17位数字组成的可追溯条形码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记者随手拿过一袋水果,在终端机前扫入17位数字“身份证”号,界面显示这带水果的信息

但是看到有些市民出于好奇拿着食品扫码,扫完码后并没有放入购物车内。确实,相比同种类的产品,可查询“身世”的食品价格普遍较高。比如产于栖霞市某村的苹果,贴可追溯条形码的每斤13元多,比其他商场同品质的苹果贵了三四元。

⑶二维码

在沃尔玛超市的进口水果外包装上看到,除条形码外,还有一个二维码。在扫描二维码后,手机上不仅显示了产品的价格,还出现了生产基地、公司名称及电话等信息,甚至还有负责该蔬果生产的农户编码。超市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产品有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凭追溯码找到产品的来源。“通过产品批次,我们就可以追溯到该批产品的源头。”工作人员说。如下图所示:

⑷这些追溯码仅局限于精品果蔬。

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超市果蔬都有追溯码,即使有,也很少。据了解,一般只有进口和精品蔬果以及干货上标有上述追溯码,而且产品价格普遍都比较高。随后,记者走访大润发、家乐福等超市,发现虽然这些超市没有查询机,但都有贴追溯码的食品,市民可以通过网站查询食品来源。但可追溯食品的售价普遍比一般商品高出10%到20%。

常年为大型超市提供水果的一位果商称,贴上追溯码的产品一般包装良好,势必要选择品相、口感好的产品,一般价格比较高,愿意做这类精品生意的商家并不多。

第三篇:镇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三夏镇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三夏镇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条主线不动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日光温室蔬菜已成为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经济作物。

一、基本情况

三夏镇位于**市区东南25公里处,全镇行政总面积67.1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2010年底农业总人口2733人、936户,耕地面积5340亩。

二、发展现状 截至2011年全镇共有日光温室199座、279亩。主要以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西瓜为主。亩收入在2.5万元左。

三、存在的问题

1、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主要是生产单位分散,蔬菜生产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连片联合生产,导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到目前为止,蔬菜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小型分散生产为主,农户优先追求土地生产率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2、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一是日光温室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没有加温、增光、增施二氧化碳等措施,整体水平低下。二是新品种少。优质特色品种、耐低温弱光品种等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地方特色蔬菜。三是安全、生态的意识不强。无公害、有机蔬菜高效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

集约化种植模式推广力度不够。四是设施比较简陋。部分日光温室构造不够科学,采光和保温性能较差,几乎都没有加温设施,冬季生产受制约多。

四、建议及对策

1、做好标准化生产与示范点片建设。充分利用省、市、区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按绿色、有机标准组织生产,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加速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的制定,抓好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镇蔬菜生产的上档升级。实现对农户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配备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推向市场。并搞好现场指导与督查,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组织生产。

2、切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加大设施蔬菜和名优稀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积极引进适合多样消费的蔬菜品种,发展观赏蔬菜、天然野生蔬菜、保健蔬菜、香料蔬菜等。

3、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高日光温室蔬菜综合管理水平,重点推广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化学促控、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增施堆肥、沤肥、厩肥、绿肥、作物秸秆肥、饼肥等有机肥料,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生物、物理、农业等无害化防治措施,应用生物源和矿物源类农药,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确保蔬菜的安全性。

4、发展“一村一品”。以“一村一品”为主导,积极探索蔬菜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加强蔬菜生产的组织和宏观调空,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连片联合生产、发展定单农业、共同承担风险。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如果我们仍停留在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水平

上,很快就会被市场经济淘汰。

5、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大力扶持蔬菜协会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它是农户自发组织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蔬菜产、供、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协会的组织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蔬菜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延伸产业链条,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拉动、带动作用。完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带薪创办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基地、优质生资供应、产品远销等科技型服务实体。建设集贮藏、销售、包装材料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逐步使我镇成为河西地区蔬菜流通的主要集散地。扶持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储、运、销等问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争取项目立项,建立蔬菜冷库、气调库,提高蔬菜的商品性和安全性,缓解上市集中的压力,确保农民增产增效。

第四篇:关于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寿光市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同时注重发挥农业类院校大学生志愿者的知识技能优势,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在前期必要调研联系的基础上,选择蔬菜生产大基地——寿光,通过下乡举办农业知识讲座、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了解并尽力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现状

1.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

一是多渠道增加对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投入。199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安排资金5000多万元;落实贴息贷款2亿多元,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各镇(街道)都从实际出发,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形成了成方连片的无公害蔬菜大棚生产带。

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无公害蔬菜发展。突出抓了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洛城镇绿色食品蔬菜示范基地等五大示范工程。其中,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已累计投资1.8亿元,新建成了高标准大棚3000个、333.3公顷,辐射带动蔬菜面积6667公顷。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工厂化育苗室、催芽室、组培室、穴播室,被确定为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并被列为全国首批农业科技示范园试点单位。规划发展了以孙集、洛城等乡镇(街道)为重点的21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各村也发展了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样板。其中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文家、洛城、三元朱村、钓鱼台村等5处蔬菜基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

三是健全基地运行机制,促进无公害蔬菜健康发展。在基地建设管理上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配备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注册商标。

四是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及商标注册工作。目前,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6处,面积2.4万公顷,认证无公害蔬菜97个品种,并注册了“乐义”蔬菜、“欧亚特”蔬菜、“洛城”特菜、“圣珠”西红柿、“王婆”甜瓜等20种蔬菜商标。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了“寿光蔬菜”集体商标。

2.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组织市内蔬菜、食用菌等12处科研机构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难题进行攻关,与高等院校联合组织实施了国家“十五”重大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于寿光蔬菜示范区项目开发,发展番茄、胡萝卜等绿色食品基地1万公顷。同时,依托蔬菜博览会和国内科研单位以及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外资农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了大棚滴灌、电动卷帘、生物病虫害防治、立体栽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技术100多项,推广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蔬菜名优品种600多个,提高了蔬菜科技含量。

二是提高蔬菜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中心设在寿光,2006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成立。

三是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市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和贡献率达58.6%。

四是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普及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间隔期,尽量减少用药量和使用次数,保证了农药残毒不超标。

五是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先后举办无公害蔬菜技术培训班3000多期,参训人员40多万人次。目前全市有8.9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2.4万农民取得“农民技术员”资格,130人获“农民科技专家”称号,与50多家科技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建设了山东农业科技人才市场,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农业专家语音平台”,建成了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

寿光市投资建设了遍布全市的农副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室面积1600平方米,配备了气相、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贵重设备。中心检测项目全、覆盖面广,具备土壤、肥料、蔬菜、产地环境(包括大气、水质、土壤)、农药等七大类200多个项目的检测能力,于2006年1月全部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认证。中心的检测经费主要依靠市财政解决三到目前为止,开展了包括土壤、水质、化肥、蔬菜在内的质量检测工作。各乡镇(街道)、村也筹资200多万元,建设了21处无公害蔬菜速测室,实现了场所、仪器、人员三到位。检测体系主要负责对全市无公害蔬菜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和相关栽培技术、产后加工处理及市场质量管理等全过程实行质量监测。

二、村庄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具体地了解寿光市菜农们在实际蔬菜种植方面的需求与困难情况,我们调研小组下乡来到稻田镇宋家稻庄三村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查。在此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1.蔬菜种植技术的交流与“继承”问题

由于交流条件和观念的限制,农户之间关于种植技术和经验方面的交流较少。而且经走访调查得知,稻庄三村村民以蔬菜种植为生的85%以上都是35或40岁以上的“老辈”村民,而对于中青年人,从事蔬菜种植的很少。而且寿光市蔬菜种植又大、又快、又好的技术很多都是村民们通过多年来的自身种菜经验总结出来的,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继承,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2.菜农们对肥料与农药的选择问题

一走进稻庄三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各式各样的肥料与农药的宣传纸。而且在我们走访入户的第一天,在一条街道上就有三家肥料公司同时进行推销宣传。经询问得知,因为我们调查的时间正是寿光市菜农最清闲的时候,各大经销商也抓住机遇加紧销售与宣传。肥料与农药厂家有时会请像中科院教授等的蔬菜种植专家对菜民进行技术指导,但由于其目的性,势必会给菜农们带来一些倾向性与盲从性。经调查,很多农户在肥料与农药的选择上都采取“尝试与借鉴”相结合的办法,这种方法虽然实用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菜农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3.菜农们有时对技术指导的“伸手不可及”

由于发展阶段等的特殊原因,寿光市很多蔬菜种植村庄缺乏常态化的专业技术指导。村庄内并无驻地技术员,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大都定驻于镇上,虽然也会定期下乡考察并给予建议与指导,但有时也会产生“远水救不了近火”的负面影响。同时,菜农的知识基础有限,有可能不能完全领会与按照指导进行蔬菜种植,这就需要技术指导人员的密切关注与及时订正。

4.蔬菜品种单一,覆盖时间短,经济效益有限

虽然寿光市为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已引进多种不同的蔬菜品种,但受到技术和传统保守观念的制约,村庄农民长期受传统粗放农业生产的影响,加之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从事蔬菜产业中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难以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影响着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村庄蔬菜种植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常规蔬菜品种。蔬菜品种单一,覆盖时间短,势必造成经济效益的有限。

5.供销一体化程度低

蔬菜产业技术服务力量薄弱,县、乡、村一体化技术服务体系没有形成。蔬菜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依靠科技。由于村庄农民知识文化低,长期从事传统农业,所以技术服务成了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稻田镇镇、乡、村三级蔬菜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蔬菜站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随着全镇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对蔬菜技术服务的需求更加突显。鉴于村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的不足,供销一体化建设进程受阻,这也成为制约农户经济收入快速增长的一大因素。

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的解决办法

1. 发展蔬菜产业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全村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树立发展蔬菜产业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就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扩大蔬菜产业规模上,要加快土地的流转,实行企业化、规模化经营,打破乡、村界线,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统筹有利于发展蔬菜产业的资源,加大产供销一体化建设,用新的工业化、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生产理念加快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2. 兴办蔬菜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

蔬菜加工增值的空间很大,通过深加工其附加值可以提高5-6倍。要促使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招商引进和兴办蔬菜深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品增值。辐射带动该产业的快速膨胀。这样既能解决农民增收后农产品积压的恐慌心理,也能减少农产品廉价收购坑农现象的发生。同时可吸引更多的中青年人加入科学种菜的行列中来。要积极有针对性地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引导农民种植适宜深加工的蔬菜品种,使镇及村庄逐步形成深加工就地消化和畅通外销渠道双轨发展模式。

3. 对肥料与农药的统一试验与管理

肥料与农药的选择问题是关系到蔬菜质量与产量的关键问题,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进村的肥料与农药可进行统一试验后再决定放行与否。菜农需要权威的引导与建议,肥料与农药这个关卡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4. 建立村庄科技普及班,抓好技术推广普及

要千方百计地加强菜农们自身的科技与技术水平,通过进行品种展示,设施展示,技术推广和病虫害检测等方式不断推广科学种植与监测的方法。探索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新途径。按照“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原则,培育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域,强化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食品认证,为实施绿色有机食品工程,积极创建蔬菜通许绿色品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开展蔬菜种植管理科技入户活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推行蔬菜科学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广蔬菜良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此带动全县蔬菜生产科技化水平的提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5. 不断引进新品种,同时兴办农村合作社,完善供销一体化机制

依托蔬菜博览会和国内科研单位以及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泽拉等外资农业示范基地,不断将蔬菜新品种及其生产种植技术带进村庄。同时,多方面拓宽销售渠道,真正做到保销售,保增收。要进一步按照“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在产业中的作用。鼓励通过农民合作社,将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加快土地流转,建设棚栽业生产基地。由农民合作社给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生产模式。

第五篇:禹城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灵璧县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一、全县蔬菜生产情况

全县蔬菜生产形成了大棚西红柿、拱棚西瓜、大蒜、盖韭、西芹、食用菌等六大特色,总面积3万亩,瓜菜菌总产18万吨,年销售收入1.8亿元

(一)菜农生产积极性高涨。近年来蔬菜行情看好,价格持续上升,县蔬菜局千方百计为菜农提供技术、物资等全方位服务,菜农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二)市场建设取得突破。以灵璧县、渔沟镇、尹集镇、冯庙镇、黄湾镇等蔬菜批发市场为支撑,形成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主、集贸市场为辅、产销紧密衔接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蔬菜集散运销体系,呈现出“大输出、大流通、大繁荣”的良性循环,全县蔬菜产销率达到100%,外销外运率达到90%以上。

(三)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广大菜农注册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四)科技兴菜意识不断增强。在电台、电视台开辟蔬菜专栏,举办科技讲座和培训班,到地头进行现场

指导,深受菜农欢迎;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立了一批实验推广基地;技术人员与菜农一道总结生产实践,创新种植模式,提高了蔬菜种植效益;组织种菜大户参加蔬菜洽谈会、博览会,开拓思路,学习新技术,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种植规模仍然偏小且发展不平衡。各乡镇、各村对发展蔬菜生产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蔬菜总面积不到200亩,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技术力量薄弱。蔬菜局只有2名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对全市蔬菜栽培、病虫害预防进行全面指导。

3、土地资金成为制约瓶颈。发展蔬菜生产尤其是种植效益相对较高的大棚蔬菜,单棚占地2亩以上,而目前我市农村地块普遍较小,达不到生产要求。同时,建大棚投入比较大,农民个人难以承担。

4、农产品检测不到位。蔬菜局没有检查职能,蔬菜检查室空白,无法对产品进行无公害认证,直接影响蔬菜产品市场销售。

5、蔬菜种子市场混乱。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加大选产。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蔬菜生产,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增强各级发展蔬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大力宣传蔬菜的增收作用,适时召开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热情。

(二)科技服务,助农增收。一是举办各类科技讲座,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让菜农成为种植能手、蔬菜科技明白人。二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创新大棚蔬菜种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尝试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使科技推广工作更加形象、直观。

(三)破解难题、改进生产方式。加大旧棚改造、新棚建设力度。采取联户调整、户间对换、租赁承包等调地方式,增加大棚蔬菜用地。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科技培训等措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四)加强引导,提高产业化水平。完善四季青、禹石等十余处市场的管理运作体系,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集中经济区。发挥禹城市蔬菜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协助蔬菜生产片区建立蔬菜协会,成立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注册蔬菜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多措并举,扩大生产规模。一是老基地完善提高。对已形成的县中街道办事处早春西瓜、黄湾镇花生等6个集中生产区,进一步膨胀规模,完善提高,培植形成蔬菜亮点。二是新基地膨胀扩展。对已初步形成规模的黄湾镇花生基地、渔沟镇蔬菜基地等新的蔬菜基地,进一步膨胀扩展,辐射带动,力争形成新的蔬菜发展区。

下载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南康市蔬菜市场保供稳价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确保市场价格稳定--南康市蔬菜市场保供稳价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蔬菜及果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蔬菜及果品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蔬菜业和果业是我区两大主导产业,蔬菜和果品的生产安全不仅关系到我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更与我们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