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绍彦之演讲稿
知荣明耻树新风共建和谐新昌宁
昌宁县勐统中学于绍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来自 “鹭乡”——勐统,今天,在新中国六十年华诞来临之际,能和大家一起畅谈“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这一主题,我感到非常激动和兴奋。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荣明耻树新风,共建和谐新昌宁》。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两千多年前的先人们就提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有“宁可毁人,不可毁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的古训。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无不把荣辱看得比生命更珍贵,五千年的风雨吹不去热血丹心,八千里黄沙埋不了忠肝义胆!一曲《精忠报国》唱出了多少英雄气概,一首《过零丁洋》演绎了多少荡气回肠!这一切都印证了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荣辱是一座道德高山,是一面精神旗帜,更是一座灵魂丰碑。荣辱一直在民族的血液里奔腾,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用浩然正气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之歌。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史的伟大实践证明: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了“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今天,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昌宁这片土地上 “八荣八耻”犹如一声号角,吹响了整个昌宁的浩然正气;“八荣八耻”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昌宁儿女的荣辱之心;“八荣八耻”更像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了昌宁各族人民的振兴之路!达丙河奔流不息,奔腾的是昌宁人民知荣明耻的凯歌!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共产党人形象,让我们看到了昌宁人民褒荣抑耻的精神风采。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个是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另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知荣明耻,是为人之道;知荣明耻,是正世风之道。只有践行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每个人才能活出一种价值,活出一种精神,活出一种气概;我们的家乡——昌宁才能彰显出“新田园城市”和“千年茶乡”的无穷魅力。怎么样才能做到知荣明耻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公民将“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光荣之事,拒耻辱之行。我们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勇气,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毅力,时时惕惧,时时警醒;时时实践,事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成一个“人”的人格升华。进而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举全县之力实现把昌宁建设成为云南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和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中心的“三大目标”,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新昌宁。
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前进,昌宁在发展。今天的昌宁,已与过去的闭塞和落后告别,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又像朝气蓬勃的青年壮志飞扬。新昌宁正踏着现代文明的节拍,在又好又快的康庄大道上欢快地走着。可以预见,当“三大目标”成功实现以后,“亦边疆之雄也”必将再次成为世人对昌宁区位和作用的评价,而“游子恍疑是故乡”也将成为和谐昌宁新田园城市给人们的感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代在召唤,热血在奔腾,朋友们,我们即将迎来祖**亲六十年华诞。让我们携起手来,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到底,将社会和谐、温馨的花朵洒满昌宁3888平方千米的土地。把家乡建设成为一流的新田园城市,作为祖**亲的献礼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1—
第二篇:于绍彦教师节发言稿(模版)
庆祝教师节大会勐统中学教师代表发言稿
于 绍 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参加今天勐统镇庆祝第25个教师节大会暨教育工作会,聆听领导的谆谆教导,感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已经十分荣幸了,又能作为教师代表在会上发言,表达我们的心声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心情倍感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勐统中学全体教师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勐统镇党委政府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和我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道一声:节日快乐!
回想两年前,我从大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毕业后以一名特岗教师的身份被分配到勐统中学,到校后我担任了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无论是平时教学、做学生思想工作,还是进村入户去找返流失学生,我都感受到了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教学中的种种困难和沉重的压力,我犹豫过,也彷徨过,刚开始工作时甚至有过“周围什么都是热的,但心是哇凉”的感受。但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很快的度过了适应期,并把青年山作为我梦想起飞的地方。在这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这个职业的艰辛和崇高,我也明白了教好书,是我的天职,育好人,才是我追求的目标!
两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我在时间的雕刻下已消失了昔日那分明的棱角,溶解了往日几许青春的冲动。现在我逐渐明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真正含义,教师这一职业实为一种奉献。然而这两年我也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使命。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学生的情感是真挚的!学生的天空是浩瀚的!老师始终是他们模仿的榜样!老师始终是他们尊敬的楷模!老师始终是他们成才的基石!老师永远是他们人生的明灯!因此,为人师,需要我们用真心去爱每一个学生,需要我们用宽大的心胸去原谅学生的错误,需要我们用细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
现在每当看到学生们纯真的笑容或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或是听到一声“老师好”这样的问候,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这证明了我所有艰苦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老师们!全镇的父老乡亲尊重我们,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在这里,我想代表广大教师用我们自己的良心和责任表个态:
一是在工作中关心爱护学生。师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清泉。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慈母之心,而且要有严父之爱,我们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并鼓励他们发表独立的见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是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教师的教育过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进而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三是要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懈追求真才实学的楷模。我们只有具备了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学生。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除了拥有丰富的书本知识,还应该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着学生,从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老师们!
让我们过去努力,现在努力,将来更努力!
让我们为新的开始而激动!
让我们为新的成就而拼搏!
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勐统教育美好的明天。
最后,我再次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第三篇:党史学习感想-于绍义
党史学习感想
九龙镇龙王小学:于绍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翻开中国党史,追溯到1927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啦!她像一盏明灯冲破漫漫长夜的黑暗,像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华夏神州带来希望和曙光。从此,全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引路人——中国共产党。曾几时,泱泱大国,浩浩神州,却是昏暗无日,列强入侵,硝烟四起,全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历经硝烟炮火、转折沧桑,把劳苦人民从苦维中解救出来。在残酷的斗争中,有多少革命先烈,其英勇之举使人荡气回肠;有多少英雄儿女,无名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眸历史,追昔抚今,心潮随着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成长而澎湃。举手宣誓在党旗下,坚定的是矢志不渝地追随中国共产党,投身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英明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是日新月异,到处是欣欣向荣,繁荣发展的新景象。但我们应当看到,社会发展的井然有序,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一刻也离不开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千万个优秀党员舍身忘己的无私奉献,更离不开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发展就是硬道理”和“一国两制”理论的诞生,更是显示了我们党的无穷智慧和理论创造精神。在党的率领下,祖国的巨变是世界瞩目。
从儿时开始便对英雄故事情有独钟,身材矮小的董存瑞可以创造伟岸的奇迹,他是英雄悲壮女子江姐宁死不屈,她是英雄坚毅战士邱少云舍身顾大局,他是英雄.妈妈告诉我英雄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这个神圣的名字便深深的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回顾我党的发展,她已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它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也经受了长期的历史检验并坚定的走到了现在.它见证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蒸蒸日上和祖国繁荣富强的全过程.当我初次接触那段历史时,既悲壮又不可思议,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鸦片战争爆发,腐败的清政府陆续被迫签订了1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极端贫困毫无民主权利的生活,残酷的环境下涌出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终于,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为黑暗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有了一个先进的阶级和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有了一个先进的指导思想,也有了一个新的革命前途.这使得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党自身也从一个狭小的组织成长为一个群众性的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中国人民真正当了家,做了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全心全意为为人民服务,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出发点没有变.新时代出现了除暴安良的任长霞,有了下不怕,难不倒的缉毒英雄明正琳,有了舍身为人的铁人王进喜„„诸如此类英雄故事广为流传,共产党员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也激起了时代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尊重和迫切想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执政地位,到建设和发展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已成为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中央要求把党史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三个重点学习内容之一。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一部中共党史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各个时期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的智慧结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鸿篇巨著,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关键看你是否真的想学,想学什么,怎么去学。
其一,要“求真”。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实践表明,如果缺乏了认真精神,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削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89年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求真务实的教科书。学习党史,一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忌不求甚解、不求真解,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一定要认真、系统的学习,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其二,要“求深”。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能常驻人心的常常是一个个并不恢宏的小细节,而那恰恰是历史的魂魄、历史的精髓。它传递出的情感价值,温润着一代又一代;它传达出的信仰力量,激励着一辈又一辈。学党史,知党史,需要深入学习、深入思考、深入应用。要由许多“小细节”里品出“大关节”来。要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深入研读、深刻体会、深刻理解、深入应用,全面系统的学习党的历史,切忌“一曝十寒”、“虎头蛇尾”,要坚决做到学不深入不放手。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常学、多学、深学、学深、学精、学透,要立足于研究性地学,而不是应差式地看,而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反复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深刻地认识党史、客观准确地借鉴运用党史。
其三,要“求实”。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党史,也必须秉承这种传统和精神。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党的宝贵经验,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总结,才能使党史有效发挥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一要联系实际学,不能像读天书一样,不入心、不进脑;二要注重实效用,要注重发挥学习党史对理论创新、资政育人乃至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要把党史工作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深入认识和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更好坚持科学发展、谋划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同时,要充分借鉴党史经验,解决好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打好党的组织的坚实基础。
其四,要“求新”。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不是教条,切忌照搬照抄。我们今天学习党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重点在与时俱进,在改革创新党的建设。历史之树常青。党的历史是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历史,就是要从中吸取成功的宝贵经验,防止失败的教训在当前重演。要通过党史的学习、借鉴和运用,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理想信念上有新增强。
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
一、业务精一点
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光讲大道理不行,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先锋和模范作用也就显现不出来。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入手,进行有效备课模式,放开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利用好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奉献多一点
做一个优秀的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奉献比别人多一点。我们讲奉献,是指为了党的事业、集体利益,不计报酬,不在乎金钱、地位和荣誉,发自内心地去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事。谁能真正做到奉献比别人多一点,谁就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和肯定,他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同样,作为党员教师要把爱献给学生。对学生的爱是多方面的,在他们的生活需要我们的关怀,他们的学习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克服,对学生的关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去做,就一定会成为学生的心目中的好老师。
总之,作为党员教师,要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就要在业务上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比别人精一点,工作效果比别人高一点,贡献也就会多一点、大一点。
龙王小学
于绍义
第四篇:郑绍俊演讲稿
演讲稿
大家好,我叫郑绍俊,我是10级本机制一班的学生。经过上学期一个学期在秘书部见习,我清楚的了解到了在这里帮忙要很细心,而且有时候会比较忙,工作也会比较辛苦。但是我认为这些正是我们现在要一边学习一边锻炼的能力。作为学生会的一员,我清楚地知道细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我也存在不少的缺点,但是我会努力的去克服。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对于老师交待的每一件事情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些事做到最好。高中时,班主任也因为这样而让我负责班级的各种事情,比如体育节的方队训练,同学们的毕业档案等。在以后的日子,我会更加的努力积极工作,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我保证不会影响我的学习成绩,做到两不误。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第五篇:王绍光演讲稿
转型与治理
---王绍光
许戈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家好,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许戈辉。从今天开始我就要主持这个节目了,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大讲堂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领略到更多的声音,也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我们今天就开始第一讲。
整整二十五年前,中国打开了封闭的大门,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二十五年过去了,不论是经济上的发展,还是政治上的进步,都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不过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面临了种种的新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先了解我们国家真实的国情,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必然的。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强烈的呼吁,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基本制度的保障的话,经济建设或者是民主进程的推进,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些强烈呼吁的声音当中,有一位格外的嘹亮,那就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绍光教授。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下他的简历。
王绍光简历
王绍光,1954年生于湖北武汉,1982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之后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继续深造,先后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而后又在耶鲁大学教书育人十年整,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教授。
1993年,王绍光和著名学者胡鞍钢合著《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这场报告推动了中国整个分税制的建设和分税制的改革,被国外媒体称作“王胡报告”。此后,王绍光与胡鞍钢合作撰写了1995年的《中国地区差距报告》、1999年的《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2000年的《政府与市场》、2003年《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等著作。
1993年迄今,王绍光共出版著作二十余部,在中英文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余篇。
王绍光: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今天我要讲的内容不多,三个方面。第一个叫做成就与挑战;第二个讲良治的基础。良治就是良好的治理的基础,现在国际上,包括世界银行和联合国都在讲良治的必要性,但是我们觉得讲必要性是重要的,但是还要讲良治是什么样一种制度性的基础;第三方面结合中国的实际讲一讲,在中国进行国家制度建设或者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这么三个方面,闲话我就不多说了。
我就开始讲第一个方面,成就与挑战。成就,其实不用多讲,我就给大家看一张表,你能看到中国的成就。这张表是中国和世界上其它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两个算法,一个是1975年到2000年,一个是1990年到2000年。我们看到即使从1975年算起,文革还没结束,到2000年,中国的人均GDP或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是8%,高于世界上所有其它的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我们经常会去讲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讲它们的经济奇迹,其实我觉得在过去二十五年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才是真正的经济奇迹。中国是一个12亿人的大的经济体,能够在二十五年的时间里边,连续以这么高的速度,8%的速度增长,人类历史上空前,而且我还想加,也可能绝后,因为12亿人的国家也不多,印度今后能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我们不知道,很可能是空前绝后,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所以成就,我就讲这么一张图,不多讲。我今天主要要讲的是,即使是成就也会带来挑战,我想讲在经济方面,在过去二十五年,中国发生了六方面的变化,这每一方面的变化全都是好事,但是我也会分析这每一方面的变化都会使政府治理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的麻烦,具有挑战。
那我就先讲经济方面的变化。第一个,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知道传统中国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在经济学里边叫第一产业,逐步地向第二产业转移,就是工业,再往后是逐步向地向第三产业转移。那么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粮食为主,这个经济是不需要监管的,不需要太多的监管。但是一旦把它变成工业化就比较麻烦了,进入工业国家就开始要规定,比如说劳动条件要进行监督,产品的质量要加以规范,如果一到第三产业,中国目前就在尽量的发展第三产业,一旦到第三产业我们就会出现远距离贸易,什么叫远距离贸易呢?不是面对面的贸易,不是像秀水街那样子,拿着计算机算按一按就行了。它是远距离,我刚去过甘肃,可能是把甘肃的产品运到广东,运到香港,可能从甘肃到纽约的Syracuse,我们不知道,它可能很远,人见不到面了,这时候就出现信息非常重要。同时,比如说金融、保险、咨询、保健这一系列第三产业的行业,它都是有很多的这种信息的问题,就是信息出现一个叫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什么叫信息不对称呢?就是交易的双方有一方面知道很多事,我知道我的产品好不好,我卖给你,你不一定知道,尤其是保险。举个例子,我的身体很不好,我要买你的保险,我买了以后我就病了,然后你就赔我,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像这些第三产业一发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出来了。这个监管跟监管农业是非常不一样,那么产业结构的变化就带来了治理的挑战。
王绍光:再来看资源配制。改革以前是国家用计划来配制资源,就是说哪些东西应该到哪,钢铁生产以后发放到哪个厂家,哪个厂家然后再做什么事,都是国家(分配)。现在中国的资源配制方式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管理系的同学可能了解更多一点,供求关系以市场来调节。那么到现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当然跟有些国家比不了,但是跟比如说前苏联国家,很多转型国家,我们的市场化水平已经高于他们。那么市场化以后,市场会带来很多奇迹,但是往往也会引起人们对市场产生一种迷信。
实际上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完全靠市场,这里我就想到一件事。1990年的时候,东欧国家刚刚开始进行转型,这时候哈佛大学有一个教授叫加尔·布雷斯,他去匈牙利讲演,他讲完了以后,底下匈牙利听众就说,怎么回事,教授您讲这么长,怎么没有提Hayek,国内现在很时髦的海耶克这个人的名字,没有提其他几个自由派经济学家的名字?加尔·布雷斯回答就很简单,他说,他们期望的那种完全市场来操纵的经济,历史上没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如果存在的话,你们会痛苦不堪。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经济必须有市场,但是不能由市场来垄断,还得有国家的监控。中国在过去吃计划经济的苦吃了不少,所以中国政府在了解政府失灵方面,中国的学者都有很深的体会,都有很多的教训,但是市场失灵怎么来调控,我们的经验并不足,怎么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这也给国家的治理、管理经济带来挑战。
第三方面,所有制结构的变化。1978年以前中国没有私有制,所有制结构非常简单。但是到今天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呈现非常大的多元化,有国有、有集体、有合作制、有三资企业、有私营企业、有个体户,各种各样你想得到的所有制,中国都有。当经济主要以国有为主的时候,它每个企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改革以前每个企业创造的利润交给上级,你缺钱了,上级拨钱给你,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不用去管我的经营状况。但是现在的私营企业他一定要管这个东西,我能不能赚钱,我不能赚钱我干这活干嘛,累死了。即使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它也变成独立的主体,政府想让它干什么事,它觉得这不赚钱,它会想方设法的逃避,它去做别的事。所以,所有制改革的一个后果就是所有的经济实体,都变成有很强的自主性,不会再听从国家的指挥棒来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就要从直接的操控,改革以前的直接操控,你干什么,你从哪里进原材料,你卖到哪里,要变成间接的调控。
另外一个方面的变化,就是经济实体的数目剧增。我简单有一些数据,比如1978年的时候,全国只有人民公社53000个,生产大队69万个,生产小队482万个,那么农村就是这么400多万,不到500万个实体,比较容易控制。1983年公社一解散,中国的农村就变成了2亿多个农户,数量的增加使管理就变得非常麻烦。另外一个更麻烦的是,改革以前如果有一个实体,比如一个工厂,它1950年建的,到1978年这个工厂还在原地方,它的产、供、销、人、财、物这些东西都非常固定,那时候的人很少调动工作,你在这地方工作了,你就在这地方退休,你的孩子还顶替你,全都在那块。今天的实体完全不一样了,今天的实体今天成立了,明天衰败了,后天搬家了,然后就破产了,它的产、供、销、人、财、物这些所有的链条,在不断地变化,这就使你监控它们变得非常非常的麻烦。
再下面一个变化是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改革以前中国基本上是关着门的,对外贸易非常非常小,外资没有。那么现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你把进口加出口除以国内生产总值,是将近40%,将近40%是什么概念呢?你把日本和美国算一个相应的数,它们可能就是15%,16%,绝对不会超过20%。换句话说,用这种方法计算的话,中国的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已经可能比这些国家还要高,当然这里边有些计算的技术问题,我就不去讲了。总之,在一个大国对贸易的依赖达到这么高的比例,世界上也没有。
再一个是外资。外资最高的时候是1994年,外资进来的钱相当于我们GDP的6%以上,这个你去找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也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高比重。有些人会讲四小龙依赖外资,其实这是个完全错误的概念,四小龙经济发展中间除了新加坡比较依赖外资以外,其它都不太依赖外资,它们主要靠内部资本。那么依赖外资和对外贸易对治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七十年代,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冲击得一塌糊涂,但是在中国生活在七十年代的人,在座的如果去问你们的父母,他们会对这两次石油危机,除了在《参考消息》上看到消息以外,没有任何感觉,因为我们是封闭的,你爱怎么乱怎么乱,中国岿然不动。但是今天就不一样了,如果现在世界上再出现两次石油危机,中国经济会非常非常麻烦,因为我们中国的能源对外依赖度已经很大,这样对外开放的程度扩大以后,就使国家在开放的情况下来治理本国经济,变成一个非常高超的一个技术才行,非常高超的技能才行,所以这也使中国政府治理经济的能力是一个挑战。
最后经济方面的变化,是信息与通讯革命。我们可以想一想,1978年的时候中国有几个电视台,一共是93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就更少了,电视台当时只有32个,32个电视台不是全天播的,一天播几个小时,每个电视台就一个频道,现在怎么回事?现在是360多个电视台,一个电视台可能有十个频道,五个频道,八个频道,这个没法比,平面媒体也是一模一样。然后还有通讯手段的革命,中国1978年的时候,全国有192万电话,当时打电话是非常非常麻烦,那时候是传呼电话,你住那个楼,你的传呼电话在这,老太太拿着喇叭喊,几楼几号的下来接电话了,是那样接电话的。家里有电话的人是极少,绝大部分是办公室电话。现在中国的电话拥有量,我们以前想,可能很难增加,现在中国电话拥有量,手机好像是世界第二,固话可能已经是世界第一。通讯变得异常的方便,然后加上互联网每年都是非常高的增长速度,现在互联网用户中国已经是第二,很快应该变成世界第一,这就使信息的流量加得非常快。那么信息流量对改善我们生活,使我们生活便利,使我们了解世界各种情况很有好处,但是也有另外一个问题,你们也许听说过这么一个人,就是Joseph Nye,以前当过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现在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院长。他讲美国力量强,强在哪,不是硬力量,而是软力量,不是hard power是soft power,软力量是什么?好莱坞的电影,CNN的24小时新闻,这些是软力量。在开放的条件下,中国的软力量就很麻烦了,一个国家变成一个强国,不仅仅是理论,经济增长率是多高,还有你的软力量有多强。在开放条件下,我仅仅举这个例子使政府要做这件事变得异常的困难。
那么讲了这么多的话,我们可以有这么几条小结,就是在这第一方面,改革改变了我们周遭的一切。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已经和改革以前大不一样,那么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以后,如果你们学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都会知道一个(概念),别的都记不得,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这个是有道理的,这些都发生变化以后,政府治理国家的这种模式,以前的模式过时了,新的模式就得出来,没出来就会有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批人,刚刚出了一本书的标题叫做《第二次转型》。我们第一次转型是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说要从搞阶级斗争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我们社会上有大量的矛盾,我们现在提出来要进行第二次转型,要以国家基本制度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完全准确,所以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王绍光:那么面临这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挑战,能不能实现良治?中国能不能实现良治,良好的治理,如果要实现良治它的制度基础是什么?我们通过两年的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和历史的经验,我们总结良治有八项制度基础。我不能详细讲,我就一样样简单的介绍。
第一方面,强制能力。一个国家的最基本的特征,这不是我说,西方所有的社会科学家都会告诉你,最基本特征就是有强制能力。对外要能保家卫国,保卫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对内要维持社会秩序。强制能力,这个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
第二叫汲取能力。保家卫国和维持社会秩序是很费钱的事,你要养军队、养警察是很费钱的事,这就需要你有税收。另外,国家的每一项事,国家的任何职能都需要公共财政来支撑,教育也罢,公共卫生也罢,道路的兴建也罢,都需要公共财政支撑,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不能从社会汲取足够的财政收入,它就不能做事情。
第三叫濡化能力,或者叫教化能力。中国社会是非常讲究教化的,从孔夫子的时候就开始讲教化,这个教化使大家把一套价值观念内化,变成你自己的行为,这样治理国家比较容易,仅仅靠军队和警察的暴力来治理国家,成本昂贵,所以每个国家都要有这个教化能力。教化能力我们强调两样东西,第一个叫国家认同,就是你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人,绝大多数95%认同你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第二件事就是要有一套核心价值,你不要看美国、西欧那些国家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的多元,但你看那个根的话,他们都有一套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为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所认可,有了这套核心价值的话,大家如果内化这套核心价值,你的行为就会自我规范。所以,这两样东西都需要教化,国家要有这方面的能力。
第四个方面,监管能力。这个濡化、教化是讲人们用自己的信念自我管理,监管是讲要规范人们的外部行为,就是你自己的行为,不是你怎么想,而是你怎么做。那么监管呢,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必要,我们可以想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但我把它归纳为两个理由,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叫做信息不对称,我刚才已经讲到了信息不对称;第二个观念叫权力不对称。什么叫权力不对称呢?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老板跟打工仔,权力就不对称,打工仔希望工作条件好一点,老板为了节约成本就不愿意改善工作条件,我们最近老听说哪个地方矿井瓦斯爆炸了,哪个地方矿井冒顶了,就死人,这个条件改善不了,因为有一个权力不对称。
统合,是下一个。统合是指什么呢?就是政府要能管住自己的人,管住自己的工作人员,也管住自己的国家机关,使他们能够做到工作人员要非常专业化,有专业知识、专门训练。国家机关要统一协调,如果国家机关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这国家就乱了,每个单位可能都很有权力,但整个国家就乱七八糟了,所以要有统合。
第六个方面,再分配,再分配是指国家在不同的社会集团之间,对稀有物资进行权威性的调配,稀有物资最重要的就是钱的调配。它的目的很简单,一方面,要保证社会中所有人的经济安全,就是基本的温饱,要保证。第二方面,要缩小社会中间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我没说消除,我是说缩小,缩到多小,要看这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但是这都需要再分配,那么第七个和第八个方面把它一块儿讲,什么叫吸纳?这个词也许不太准确,我要表达的意思是讲,社会中间有各种各样的势力,政府应该有能力把所有的社会势力引导到制度化的渠道里边来表达意见、参与政治,不要让它在体制外去表达意见,参与政治,因为那样就乱套了。不要用非正规的方式,示威、游行、烧车那样的方法来表达。但它的前提是政府要有制度内的渠道,你没有这个渠道的话,它很可能就用制度外的方法来表达了,这是叫吸纳的能力,你要有能力吸纳就好了。
整合是什么意思呢?社会各个团体他这个意见表达了,他也参与了,但他们的意见是很不一样的,是互相矛盾的,你要有一套机制,使他们互相矛盾,甚至尖锐冲突的要求,能够得到协调,加以整合,最后变成政府的公共政策。
就是这八个能力,我们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历史,我们叫做国家基本制度,不是所有的制度,但这基本的制度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个其它的东西都免谈,都不行。好,这八个能力方面,前三个是所谓的近代国家,就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以前的国家都具备这些东西,后五个基本上是二十世纪以后的现代国家必须具备的能力。
那么最后我就讲一讲,为什么在中国目前进行能力建设或者国家基本能力重建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最重要的是毛泽东时代建立的那一套国家制度,在当时的条件下,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可以治理当时的中国,但是今天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那一套在今天就不适用了,就需要有一套新的治理方式。由于我们国家基本制度的建设,我觉得是比较滞后,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八个方面都有问题,但我今天仅仅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强制能力的问题。我们的国防实力跟自己比加强了,但是你拿到国际上跟别的国家比,尤其是跟我们的邻国,可能对中国有这种威胁的国家比,我们相对能力不是加强了而是下降了。这张表格你看,1960年——2000年中国、日本、印度、美国,我们跟美国的差距一直很大,但是你看,1960年的时候,日本跟印度跟中国的国防实力是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到2000年他们几乎已经接近中国的能力,如果中国再不注意,很可能就赶上了。为什么中国在八十年代能力下降呢?很重要是当时军费给得比较少,财政拨给军队的军费大概能保持60%的开支。所以小平同志讲,军队要忍耐,结果忍耐了十几年以后,我们的相对国防实力就付出了代价。
强制能力对内来讲,我们的警察占人口的比例是非常少的。你看这张表是1997年的情况,中国每1万个人里边,有9.6个警察;香港的社会秩序比较好,为什么呢?它每1万人里边有60个警察,全世界你看发达国家大概是20多个,30个警察,中国如果警察比较少的话,有些时候就得雇二警察,但是二警察那个管理水平,可能大家还得要管他才行,因为有些比土匪还坏呢。那么由于这些方面,中国的犯罪情况,这是一个统计,你能看到是持续的上升,所以我们感觉不安全。中国的城市都看着跟监狱一样,因为一层楼、二层楼、三层楼、四层楼全是铁栅栏,进了家门先要过铁门,强制能力不够。
好,汲取能力也不够。这张图给你看的是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从1978年一直下降到1995、1996年,然后最近几年有回升,但那个水平,我不用比别的地方比,就跟美国比,美国是一个非常分权的、讲究市场的国家,但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3左右,我们现在是不到20%,去年是18.5%,收入来讲。再看尤其是中央政府,这个表太细,我就不去多讲了,你看黄颜色那条线,那条线是真正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中国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这个到2002年刚刚达到了40%。这都是规律性的,你看别的国家也一样,所以中国是非常例外的,在这两方面,我们当时叫两个比重比较低,财政方面有问题,所以中央政府现在每花100块钱,其中60块钱是借的,发国债,这个借的钱是要还的,还是要付息的,所以中央政府每年的那个支出里面,有很大一块儿是还本付息,这个不能维持太长时间。好,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监管方面的问题。我这是看了报纸,然后去找假,有什么假,这仅仅是最近找到的假,什么都有。我最近看到最奇怪的说有假鸡蛋,壳也不知道什么做的,里面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连鸡蛋都有假的,这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他知道是假的,你不知道是假的,你买了就上当了。一般的假倒无所谓,他就是赚了你的钱而已,但是有两样东西假的话就是致命的,一个是药,一个是食品掺假。假药2001年,中国有将近20万人死于假劣药品,20万人什么概念?一个县城。假食品每年中毒的10万到20万人,很大的概念。另外,监管不力的一个例子,就是交通事故。这是2002年全国发生77万起交通事故,死了将近11万人;今年头六个月,交通事故是33万起,死了48000人,将近5万人。如果跟世界其它国家比,我有133个国家的数据,就是每万辆车交通死人率,中国在1996年的时候,每万辆车大概要死50多人,最低的是多少呢?每万辆车死人0.7个人,我们是它的上百倍。
再来看工伤情况。中国因为工作受伤的这个数量,是十分惊人的数量,放到世界上也是。那个红色的代表中国,全世界每年工伤死的这是2001年的情况,中国占21%,整个死人率里面占21%,这个数量是相当的惊人,矿山、煤矿现在变成中国最危险的行业。中国的煤矿产量跟美国的差不多,但是中国每万吨煤死矿工的数量是美国的100倍,也许有人说美国比较发达,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倍,这你能看到我们在规范这方面的问题。
最后我要讲的就是统领问题。政府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工作人员,但是我们的腐败状况,我不用给你数据你也知道非常严重,我给你数据就是告诉你,中国的腐败在全世界排在哪儿?你可以看到从1980年的时候中国还行,10分是完全清廉,0分完全腐败,中国那时候评5点多,还算不错,到后头最差的1995、1996、1997就是几乎排到世界上最腐败的地方去了,这几年情况有所改善,但这个改善有一个情况,就是这个调查加的国家越来越多,加进来的这些国家,都是比较小,比较穷、比较落后、比较腐败的国家,这样跟他们一比,中国相对排名就稍微高一点,但是腐败依然十分严重。那么这四个方面我今天举例子,还有四个方面没讲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我现在不讲了,仅仅举例子,就是中国的国家基本制度建设的滞后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所以现在到了非进行重建不可的时候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要进行第二次转型,要以国家基本制度建设为核心。
好,最后稍微总结一下,就是中国需要进行国家基本制度建设,根据我们对其它国家经验考察,国家基本制度建设,既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立法治和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而且国家基本制度的建设,依我们看必须先于大规模的民主化,但是在国家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间,又必须不断地加大其中的民主的色彩,尤其在我讲的最后两个能力吸纳和整合的地方,要更大范围地允许民众,各阶级、阶层的民众参与这个国家基本制度建设这个进程,所以,这样子才能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中国、一个法治的中国、一个民主的中国、一个自由的中国。这是我们的一点心得,希望听到大家的批评意见。好,谢谢各位。
许戈辉:您能不能用一句精炼的话概括一下,国家基本制度的建设对于目前的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王绍光:没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设,就不能实现长治久安,就不能实现民主,就不能实现自由。
许戈辉:好,谢谢王教授。谢谢。也感谢在场的电影学院的和从外边的学校赶来听王教授演讲的所有这些师生们,谢谢大家。记得下周同一时间,继续收看我们的大红鹰·世纪大讲堂,再见。
安徽霍邱龙潭湖畔
【原创】霍邱临水中心小学新教育园地
教育在线论坛每周热议(5):我的一个很好的小点(法)子 户胡镇中心小学馨梦班
2013'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 专贴汇总 课堂实录
21世纪是我们的世纪 雷雨 课堂实录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实录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13日有本人的讲演,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