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镇关于县人大常委委员会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审议意见的整改报告

时间:2019-05-15 06:1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水镇关于县人大常委委员会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审议意见的整改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水镇关于县人大常委委员会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审议意见的整改报告》。

第一篇:温水镇关于县人大常委委员会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审议意见的整改报告

温水镇关于县人大常委委员会

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审议意见的整改情况报告

尊敬的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

药品是人的生命安全之保障,我院在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对我镇的药品市场进行了规范管理,现就我镇贯彻实施《药品管理法》情况的审议意见整改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加强法制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和药品从业单位的法律意识,营造依法治药的社会环境

《药品管理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因此,搞好法律宣传,增强涉药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是贯彻《药品管理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药品监管工作的基础。我院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利用“六一”重大节日,组织人员,通过设点咨询、印发传单、广泛宣传《药品管理法》和识别假劣药械的基本常识,发放宣传单3500余份,接受上千人咨询。积极配合县药监部门举办了培训班1期,参训人数30人次,从药人员受训率达到98.5%。,全镇药品从业人员都通过了县药监部门的严格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二、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逐步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近期积极配合县药监部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其它违法行为,不断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于2010年8月14日对全镇18家药房,31家

村卫生室和1家私人诊所的药品进行检查,对药品的进购途径、药品的摆放、储存情况及假劣药品和过期药品进行抽查,发现药品摆放凌乱3家,药品未明码标价销售的7家,查处过期药品8瓶,并进行现场销毁,对违规药品从业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其每月上报进药渠道,品种、经额。及时上报药品副反应情况。

三、大力推进“两网”建设,打造农民用药安全屏障

调整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药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重新明确了2名卫生人员任药品协管员,和12个村成立药品信息员,形成了乡、村两级协管网络,对村级信息员开展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信息员职责,使其成为药品监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目前,覆盖全镇的监督网络已初步形成,辖区内一旦发现假劣药品,信息员会迅速举报,以便执法人员及时查处。

四、存在问题

一是乡镇药品协管人员无处罚权,打击力度不强。二是市场主体的守法意识不强。一些药品经营单位不是把公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守法经营意识淡漠。有的经营企业不重视提高管理水平,而是千方百计逃避监管,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三是假劣药品还没有绝迹,一定程度上还在威胁居民健康。

五、今后打算

(一)我们将配合县药品管理部门坚决对制售假劣药品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及时反馈制造和销售假药、假冒名优新特药品等违法犯罪信息;进一步完善“两网”运行模式,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两网”

在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程序中的作用,切实保障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二)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法》的宣传和药品知识的普及;增强涉药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第二篇:人大审议意见整改报告

关于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区就业再就业

工作审议意见的整改报告

2009年12月28日,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后,区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区人劳局和相关部门对报告和审议意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下,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基本落实到位。现将有关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刘印生区长立即作出批示,责成区人劳局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抓好整改。区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听取区人劳局工作汇报,针对目前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专题研究推动整改事项的落实,要求全区上下,特别是就业工作部门要把抓好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把抓好整改工作、做好促进就业和扩大就业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好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区人劳局牵头召开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研究整改方案,对人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做到“三个落实”、“四不放过”。即逐条落实责任人,逐条

1落实整改措施,逐条落实整改时间和具体要求;情况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处理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切实把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意见落到实处。

二、全面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不断完善促进就业

长效机制

一是尽快制定《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为了全面贯彻《就业促进法》和国家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区政府要求区人劳局牵头制定我区就业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区人劳局正在调研之中。二是规范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管理。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构实行认定和授牌,定点确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为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提升劳动者素质、缓解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有力保证。三是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鼓励措施,对积极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培训机构、接收企业,结合我区实际给予适当的补贴。具体规定是:对推荐介绍和培训农村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按实际人数一次性给予人均300元的补贴;对50周岁以下的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本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500—800元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四是进一步深化扶持政策。今后,在我区劳动力密集的用工单位中建立一批就业基地,给予政策重点扶持,并逐年发展扩大。同时,通过政策推动、资金拉动、典型带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自主创业,发挥小

企业大就业、小贷款大效果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措施

一是落实对零就业家庭的援助。把解决零就业家庭作为政府部门促进就业的一项公开承诺加以落实推进,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网络,加强现有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管理,定期更新网站内容,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创业就业政策、用工信息,方便群众查阅。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社区延伸,促进职介用工信息与社区就业需求的结合,提升就业工作的实效。三是继续开展创业就业“四进四送”活动,把创业项目和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使创业、用工信息与社区就业需求相结合,提高职业技能匹配程度,提升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效。四是创新就业援助方式。认真选择帮扶就业困难人员规模就业的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办法,举办项目招投标活动,抓好项目建设,扩充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容量。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使用办法,对镇办、社区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和新增岗位,实行用人申报制度,确保优先聘用就业困难人员。五是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日常管理。研究制定就业困难人员的调查摸底、申报认定、登记造册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就业困难人员审核认定程序,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确认和退出机制,完善就业困难人员信息网络体

系,逐步实现全区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共享,对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四、以创业促就业,帮扶失地农民和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

一是紧紧围绕全民创业计划,积极盘活闲置营业房、厂房、空地等资源,破解融资难题,营造独具特色休闲、购物环境,进一步充实玉泉东路“休闲购物商业街”、人民西路“家居建材商业街”、团结路“电子通讯商业街”、秦都科技产业园等创业就业基地,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增强创业载体平台孵化功能和集聚效应,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果。二是加快培育孵化初始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实现扩大经济总量与创业促进就业共赢发展。安排本级财政资金设立创业基金,重点扶持失地农民、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大中专毕业生等自主创业,最大限度的激发全民创业的潜能和活力,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致富。三是发挥全区人力资源市场网络的作用,开展求职登记、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指导、就业援助等“一站式”服务,集中开展有组织的就业服务。四是成立“失地农民创业者协会”、“大学生创业者协会”等社团组织,建设创业者沟通、交流、提高平台,不断提升创业者素质,提高创业能力,凝聚创业力量,打造我区懂管理、讲诚信、会经营的创业者队伍。建设秦都区创业明星宣传一条街,进一步扩大创业明星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五是扎实做好就业扶持政策

对象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在财政投入、工商登记、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方面逐项落实、逐人兑现,促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六是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见习活动,为毕业生送政策、送服务。

五、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职业培训的实效

一是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预测分析制度,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设置和调整培训方向和专业、重点、时间及方式。使劳动者通过培训适应市场需求。在培训重点上,根据地域特点及劳动者年龄、文化层次、岗位技能、就业需求各有侧重,实行“三定(订)”培训,即定点、定向和订单培训,制定了《秦都区农村青年中长期培训计划》。对“4050”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实施“再就业培训援助工程”,尽量减小培训的盲目性。二是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农村、社区组织开办职业培训班,使有培训需求的群众能够就近就地参加培训,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晚班,最大限度地方便劳动者。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将培训后就业率作为今后选择职业培训机构的重要指标,督促、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培训水平,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性。四是推行大中专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6-12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积极筹建秦都区大中专学生网店创业孵化园,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大中专学生进行网店实体创业。认真解决沣东工业园和科技产

业工区高科技企业用工问题,按照辖区企业用工计划及工种和数量,尝试面向社会招工,以缓解其用工难题。

六、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公平就业

一是通过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方式,组织精干力量对辖区民办职业中介组织进行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查处各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职业中介管理,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二是建立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对城乡劳动者实行公平待遇,对登记求职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实行免费的信息咨询、职业登记和职业介绍。三是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相关规定,扩大监督覆盖面,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农民工工会依法监督、依法维权的作用,充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四是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承包、农民进城务工落户培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为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城镇稳定就业创造条件。

感谢区人大常委会多年来对我区就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监督、指导。今后,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成绩、寻找差距、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盼,为推动我区就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三力秦都”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对县人大常委会对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处理方案

关于对县人大常委会对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处理方案

在接到人大常委会对法院行政审判工作的审议意见后,我院立即组织行政审判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行学习和讨论并认真分析,制定如下研究处理方案:

一、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努力增强法制观念和行政诉讼意识。加大对行政审判和依法行政的宣传力度,加大对行政执法机关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行政首长的法律意识,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建设法治政府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牢固树立执法有保障、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的法制理念,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开创依法治县新局面。

二、提高司法水平,完善审判机制。一是严把立案关,对行政诉讼和行政非诉执行在立案前严格审查,安排专人向 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释明行政诉讼相关规定;二是严把审限关,对行政诉讼和行政非诉案件进行统筹计划安排,安排好审理时间,严格做到在法定审限内审结;三是严把质量关,要求案件承办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查明案件事实,依法公开审判。将案件质量和岗位目标考评责任制奖惩挂钩,以制度约束保障办案质量。

三、加强联系沟通,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行政审判工作机制。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与联系,通过通知、提示、诉前指导等措施,着力消除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为难情绪,着力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应诉意识和能力。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联系,实现与行政机关的良性互动。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特别要针对行政案件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一些容易忽视的程序问题,做到以案释法、讲深讲透,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建立和完善重大行政案件联席会议制度,对征地拆迁、整治“三违”等容易引起群体事件和激化矛盾的行政案件,要坚持联动司法,加强与政府及其他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建立行政执法与诉讼信息共享机制和化解矛盾纠纷长效机制,避免引起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四、加强行政审判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审判人员的法律 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行政审判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公正司法观念和人民法官的良好职业形象。针对行政审判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特点,要加强行政审判工作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拓宽行政审判人员的知识领域,增强审案实践能力,提高办案质量,注入新生力量,保持行政审判队伍稳定性,提升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行政审判工作的整体水平。

2015年10月14日

第四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对全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情况的报告(书面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对全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情况的报告(书面)——2011年3月29日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省科技厅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充分肯定了我省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必将对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将贯彻落实审议意见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抓好规划衔接的问题

(一)关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国家规划对接问题。去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下一步还将组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待国家规划出台后,我们将认真进行对接,做好我省规划修订工作,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发改委牵头)

(二)关于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十二五”规划相衔接问题。“六个一”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六个一”工程的中心任务。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时,已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进行了衔接。我省目前正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其中,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要内容之一,将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今后,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将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进程,对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发展、持久发展。(省发改委牵头)

(三)关于加强新兴产业高端战略性研究问题。目前,我省正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合作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研究,探索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同时,还将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加强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省科技厅)

(四)关于各产业进展不一,部分设区市发展方向不明,要尊重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问题。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等部门将根据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对各设区市及时做好指导工作。各设区市重点发展方向详见第四部分。(省发改委、省工信委、各设区市政府)

二、关于做大、做强、做全产业链的问题

(一)关于延伸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大力发展中下游产品的问题。今年2月24日,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国防科工办印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包括:光伏、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铜、钨和稀土、非金属新材料(有机硅)、非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部分)、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等11个子规划,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创造了良好条件。(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国防科工办、省农业厅、省文化厅)

(二)关于着眼长远、着眼于高附加值,加强科技创新和“六个一”工程的内部协调配套,发展技术含量高、价值链高端、有整体竞争力的整机产品和相应服务业问题。自今年7月份以来,我省先后召开了12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推进会,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今后将围绕“六个一”工程的内部协调配套,瞄准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有整体竞争力的整机产品或能形成相应服务业的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

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其服务“六个一”工程的能力和水平。(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国防科工办、省科技厅、各设区市政府)

三、关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问题

(一)关于政府产业政策或产业激励政策应重点支持企业科研,对取得科技成果转换的项目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问题。2007-2010年,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重点推进”的原则,省政府整合现有财政资金7亿元,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机制,支持119个省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省级安排的科技三项费70%以上用于企业进行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支持企业科技进步。下一步,还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进一步发挥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

(二)关于防止有些科技企业在得到优惠后转移末端产业到外省,而把前端有污染、高耗能产业链留在我省问题。下一步,将由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专门研究制订具体措施。(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人行南昌中心支行)

四、关于加强资源整合的问题

(一)关于“六个一”工程其余“五个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核心来部署、配套和配合问题。“六个一”工程实施以来,在省领导的高位推动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要求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创新型企业培育、研发平台、特色基地和创新团队建设,都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下一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加大重点突破与系统推进力度,更好地统筹新兴产业、拳头产品、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创新平台、特色基地和创新人才,调动各方积极性,使各方资源进一步集中到促进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来。(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省农业厅、省文化厅)

(二)关于各地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形成特色问题。省政府明确规定,各地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突出1-2个重大产业,实行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其中重点支持新余、上饶、南昌、九江等市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支持赣州等市发展钨和稀土精深加工高新产业、现代电子信息服务产业。支持九江、南昌、景德镇、萍乡等市发展汽车、先进制造业及装备业。支持宜春、新余、九江等市发展新能源及锂动力电池产业。支持南昌、吉安、鹰潭等市发展半导体发光材料及绿色照明产业。支持南昌、九江、景德镇等市发展航空制造产业。支持鹰潭、上饶、新余、九江、萍乡等市发展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景德镇、宜春等市发展非金属新材料产业。支持吉安、南昌、赣州等市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支持抚州、吉安、宜春、赣州等市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产业。支持萍乡、南昌等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省工信委、省发改委、各设区市政府)

五、关于引进科技人才的问题

(一)关于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问题。我省历来重视科技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近三年来共引进博士以上的国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1000名左右。下一步将重点实施“赣鄱英才555工程”,面向海内外引进500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来赣创新创业,柔性引进500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顶尖水平的高端人才为赣发展服务,立足本省选拔5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认真实施好《江西省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试行办法》等人才政策,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

(二)关于重视培养产业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问题。目前,省人保厅正在组建省高级技师学院,同时对全省在校技工生补贴3000元。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三)关于把高校面向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建设纳入“六个一”工程范围问题。我省高校已全面介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下一步,将做好十大战略新兴产

业人才需求状况的摸底,做好高校招生专业及人数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尤其是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结合。(省教育厅牵头)

六、关于启动新的科技专项的问题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评审立项机制问题。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一是调整评审专家库,增加企业专家和经营管理专家,专家总数由300余人扩充到500余人;二是改善专家形成办法,细化专家分组,按项目领域及专家比例,分别随机产生评审专家,保证专家的代表性,并严格保密工作;三是进行项目现场评估,剔除不具备建设条件或申报条件的项目;四是以专家评分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现场评估情况,形成拟扶持项目,报领导小组审议。(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委)

(二)关于适时启动新的科技专项问题。2009年省财政安排2200万元资金,实施3个重大科技专项。2010年省财政安排了5000万元,用于支持3个新的重大科技专项;2011年新增安排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基金8000万元,重大科技专项资金2000万元。(省财政厅、省科技厅)

下载温水镇关于县人大常委委员会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审议意见的整改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水镇关于县人大常委委员会对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审议意见的整改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