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必知点
初中物理必知点
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15c)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 m/s
c.水的密度:1.0×10^3 kg/m^3d.水的比热容:4.2×10^3 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 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5.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
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6.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 直线传播形成的。
7.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8.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9.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1倍 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11.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12.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3.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4.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
磁感应原理。
15.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第二篇: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易错点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易错点
1.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具有动能;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使分子间存在分子势能。
2.、P5页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实验中在用测力计将玻璃拉起时,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不能将玻璃浸入水中,防止浮力对实验产生影响。
3.P5自我评价2。一块橡皮,可以压缩,也可以拉长,很有弹性。请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外力克服橡皮分子间的斥力(表现为斥力,实为合力),使分子间距变小,橡皮被压缩;外力克服分子间的引力(表现为引力,实为合力),使分子间距变大,橡皮被拉长;一旦撤去外力,橡皮将在分子力(引力或斥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表现为很有弹性。)
4.内能和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
5、热值的含义:例:q酒精=3.0×107
J/kg的含义:1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3.0×107
J的热量。热值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无关。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6、比热容的含义:C水=4.2×103
J/(kg.℃)含义: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4.2×103
J的热量。
7、海陆风的形成: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在同样的阳光照射下沙石升温比水快。陆地上方热空气上升,海面上冷空气过来补充,形成海陆风。陆海风的形成: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沙石比水降温快,海面上的热空气上升,陆地上的冷空气过来补充,形成陆海风。
8、P15页自我评价2。沸水温度高,会向汽车散热,起不到冷却的作用。沸点高的甘油吸收汽车热量不能用时散失,只能使自己温度提高,因而也起不到冷却的作用。
9、瓦特改进、完善了蒸汽机,发明了冷凝器、蒸汽汽缸等部件,设计了通过活塞直线运动带动飞轮圆周运动的连接装置,解决了动力的传输问题,才使蒸汽机成为带动其他机器运转的动力机器。四冲程内燃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圈。完成四个冲程。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气缸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气缸的只有空气。
10、P5页家庭实验室“热风车”从能的转化角度解释:燃烧的蜡烛加热空气,使空气的密度减小,热空气上升对风车做功,空气的内能转化为风车的机械能。
11、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改善燃料燃烧环境,使燃料充分燃烧;加润滑油减小机械部件摩擦。(注:热机效率不同于能量的利用率。对冷却水和高温废气的再利用是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12、磁体周围有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出来,回
来南极。内部相反。
带电体周围有电场,电荷间的相互做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13、P43页: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构成。电子绕核旋转就形成了环形电流。因此每个原子都可看做一个微型小磁针。磁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体内微型小有磁针按顺序“整队”的过程。强烈的敲击或加热,磁性就会消失。
14、P34页家庭实验室。要会画不同磁场的磁感线。
15、P40页、奥斯特实验的方法:将通电直导线平行的放置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是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16、P41页。《从直线电流的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认识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能动态、形象地研究物体的变化过程,揭示过程的本质。
17、P5页.同学们发现节日的小彩灯烧坏一只,整串灯泡全部熄灭了。原因是这个小彩灯是____联的。我们可以将小灯泡两个两个地并联,再把它们串联起来。这样做的不足是:制做的成本高;耗电量大;连接麻烦④如果一个灯丝断了,与其并联的那个小灯泡也容易被烧坏。
受这个方案的启发,同学们向生产厂家建议在一个灯泡里并联两个灯丝。这样的灯泡串联起来,即使一个灯丝断了,也不会整串熄灭。请问: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请你对这个同学的建议进行评价。同学们能够积极开动脑筋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值得学习。但两一个灯泡内接两个灯丝相当于两个灯泡并联。会增大整个电路总功率,耗电量增加。同时制做成本高,一根灯丝烧坏另一根也容易烧坏。
18、常见的电流、电压、功率值
空调大约5A、1000W电冰箱、电视约0。5A、100W-200W 电饭锅约4A、800W台灯约0。2A、40W教室中的日光灯为40W19、电视、收音机上调节音量的电位器的作用与滑动变阻的作用相同。
第三篇: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P=U2/R;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难点”成因的调查研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常挂在教师嘴上的一句话。那么,究竟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对于前者,各学科课程标准表述的十分清楚,而对于后者却没有明确的“标准”,物理教师常常把“难”归结于概念的抽象性、规律的复杂性和知识运用的多变性,强调知识本身“难被接受”的绝对性。为了弄清教学中的“难点”形成的原因,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寻求更有效的突破方法,笔者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小范围调查,并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如何突破“难点”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把本校469名八年级学生、520名九年级学生和邻近4所学校的41名物理教师(包括本校被试学生的任课教师)作为被试对象,调查材料采用苏科版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的章节为测试项目,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将学习内容编号,编制成问卷,采用师生问卷调查方法,问卷中采用外显化认识层次描述,让师生直接在这些学习内容中选择自己认为是“难学”的项目。
以班级为统计单位,把每个章节认同为“难学”的人数除以班级被试总人数,再把得到的商折合成百分比,作为该章节学习内容难度的认同率。认同率低于20%,认定该学习内容比较容易;认同率在20%~40%之间,认定该学习内容为有一定难度;认同率在40%~60%之间,认定该学习内容为有较高难度;认同率超过60%的,认定该学习内容为有很高难度,即所谓的“难点”。物理教师认同率高于80%的章节,认定为“难点”(教师的认同率计算方法与学生相同)。本文讨论的就是有关“难点”的教学问题。
笔者配合问卷调查,还采用了相应的师生访谈和课堂随机观察的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访谈和课堂随机观察的情况,逐一对学生学习“难点”的成因
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有以下特点:
1.学生认同的“难点”少于教师认同的“难点”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认同的学习“难点”占初中总章节数的36.2%,而学生认同的学习“难点”只占初中总章节数的20.0%。落差16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在某些章节,师生的认同率落差较大,如下页表2所示。在九年级师生认同率落差较大的几项中,各项落差水平都在40个百分点以上。究其原因,问题出在师生对“难点”认同的标准不一致。教师看重的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概括性、抽象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难易判断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直接感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认同的“难点”与笔者30年前刚人职时认同的基本相同,而且教师对“难点”的认同极为一致,在教师认为29个难学的章节中,有21个章节的认同率达到100%,认同率最低的章节也达到85%以上。也就是说,教师认同的“难点”,近30年(甚至在更长的时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现在的学生和30年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可同日而语,一些原来的学习“难点”,现在已不成其难。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重新思考,在教学中究竟该突破哪些“难点”?说白了就是教师再也不能以知识本位去组织教学,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引领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2.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绝对”的难点
笔者以八年级学生调查统计情况为例分析学习内容的难度,认同率最高的学习内容也不超过85%。在学生认同的九个难点中,没有一个章节的内容被所有班级一致认为是难点。比如,九个章节中,难度相对较小的《光的折射》的难度认同率,最高的班级为73.2%,最低的班级为52.3%。再比如,传统意义上的难点——“压强”,最高认同率的班级为83.7%,最低认同率的班级也只有58.1%。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绝对”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如果得当,搭建合适的台阶,完全可以化“难”为“易”。笔者对本校3班和4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堂课进行观察,发现教师突破教学常规,学生精确测定光源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过程中的几组
物距、像距、物高和像高,采用Excel工具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柱状图,学生从图形中直观地发现像高、像距随物距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很容易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样的方法,该教师在《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自制学具组织学生进行定量探究来发现、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极佳。一句话,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极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教,而不是学习内容本身。
3.师生关系可能是影响学习“难点”形成的一个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化解学生学习“难点”的一个积极因素。反过来说,师生关系不良,也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对当前的学习会感到困难。从表3中我们看到,3班、10班与同类班级比较,“难点”相对少,究其原因在于物理任课老师就是该班的班主任,由于师生课内课外互动多,关系融洽,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高,深得学生的信任,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高、兴趣浓。
综上所述,不可否认,学生当前学习的知识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就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但是,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是否得当,往往成为学生能否顺利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方法得当,即便是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相反,教学方法欠当,教学艺术运用不得法,原本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也会成为学生认知的学习“难点”。
三、“难点”突破的教学建议
鉴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是否得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笔者提出下列几条教学建议:
1.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分解
指望一堂课就能解决一个知识点教学的所有问题,是不切合实际的。将课程标准提出的“终极目标”合理地分为新授、单元、学期和学年等阶段性目标,在每个阶段控制教学难度,为学生设计小坡度、低台阶的教学进度,通过有序的反复”,不断地提升同一知识点教学的难度,是突破“难点”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地把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当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认知过程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像“浇注钢筋混凝土”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凝固”。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常把突破“难点”的标准定位于学生是否能解决习题训练中的问题,能不能应付各级各类考试。于是,突破“难点”的过程就异化为题海战,“熟能生巧”成为教师“机械重复训练”的托词。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件困难又枯燥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也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一项创造性教学活动。但是,这绝对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插科打诨来取悦学生,而是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来实施教学,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组织学生尝试、体验、探究,让物理课堂充满好奇,学生才能情趣盎然地专注于物理学习。
3.注重课堂讲解
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探究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课程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之一。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忽视教学最基本、最常态的方法——讲授法。物理概念的诠释、物理规律的归纳,离不开教师的讲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是必需的,也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最基本技能。但是,在校学生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学习每一个知识都得去走探究之路,实际上大多知识的获得,还是来自于间接经验的传授,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讲解的重要性。教师讲解不等于“满堂灌”,问题是看教师怎么讲。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言语系统里遣词造句,变学科专业人士的思维方式为学习者的思维方式,课堂用语既要体现启发性、生活性和激励性,但又不失科学性和规范性。生动活泼、正确精炼、机智幽默的语言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最基本功力之一。
4.注重真探究活动
预知了探究结果的探究活动是流于形式的假探究,这不但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会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顺利地突破“难点”,必须而且很有必要组织学生的真探究活动。有一定难度的定量探究,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逻辑推理,对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旦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学习活动时,那么学习上的“难点”就会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活动中迎刃而解,因为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从同伴那里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物理的策略。
5.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平衡,在这个年龄阶段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学生面对一个教育威望不高、不被学生信任的教师时,学习积极性会低落。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爱屋及乌”,喜欢这门学科,所以物理教师不仅仅是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良师,而且应该在课内课外主动去做学生的朋友。为此,我们要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恰如其分地多讲他们喜闻乐见的话,创造性地多做他们爱做愿做的事,师生就有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教师就能跨越师生间的“代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物理课堂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学才能真正地获得高效。可见,人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与学二力合成最大合力的因素之一。
四、调查给予的启示
通过这次调查,笔者有三点体会,一是要研究学生,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教师不能以知识本位去组织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初二物理组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它不仅仅是换了教材,还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去改变,去实验。而有效教学就成为了新课标的显著特色。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高效、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时感到很累,当看到学生那紧锁的眉头、疲倦的眼神,教师常常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效甚至无效。现结合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课堂低效的几种表现以及他们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问题一:师生间缺乏情感的交流,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讲台上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可学生却呆若木鸡,毫无兴趣,只是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题、看书,一堂课上完,收效甚微。
原因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法单一,信息载体单一,一讲到底,就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和乏味的感觉,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即使教师不停地传递信息,效果也不会理想。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武汉大学演讲。他拿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行知松开手,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自己吃起米来。这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如果我们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信息载体,如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具、板画等,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采用的教法也多种多样,如实验法、探索法、讨论法、发现法、讲授法,教无定法,灵活运用才是根本法。除此以外,生动形象的类比、幽默风趣的语言、挑战性的问题,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使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问题二:上课的节奏掌握不好,教师从头到尾不停地唠叨,语调没有轻重缓急,不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接受不了这么多信息;或者开始上课时节奏很慢,简单概念反复讲,使学生昏昏欲睡,到结尾时越讲越快,完不成任务还要拖堂,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原因及解决方法:学生在一节课里能够接受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教师在上课时要少讲精讲,注意控制教学的节奏,不要拖沓冗长。相比之下,我们更提倡节奏较快的教学,因为它能培养学生快节奏的思维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来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一节好的物理课,教学过程要有高潮起伏,要有张有弛。教师围绕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一环扣一环,环环围绕重点、难点展开,每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能够持续不断地集中。由于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会有一个短暂的疲劳波谷区,教师还可以想办法设计一个教学高潮,像物理课常用的制造悬念、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轻松幽默等方法,都可以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帮助他们渡过波谷区。只有控制好节奏,才会使信息更快地为学生所接受、所内化。
问题三: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和听课方法造成上课效率低下。由于物理课的开放性较强,造成一些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只关注实验的趣味性,不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还有的学生由于没有预习,造成听课无重点、无准备,一旦遇到障碍,无法跨越,就不想听了,长此以往,成为了学习物理的困难户,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原因及解决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听课方法。比如做好课前预习,就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只有学生预习了,才能知道将要学习的知识中,自己感到最困难处在哪里,从而可以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发问,然后依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而学生已经弄懂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这样上课,教师的讲解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也会事倍功半。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课能力的学法指导。在物理课上,除了听课,还有实验观察、动手操作、发问讨论等活动形式。无论学生参加什么活动,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抓住观察的要点和关键,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科学习惯。在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更要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角色交换,避免一些学生只做旁观者却不动手去做或者操作不认真,实验草草收场,敷衍了事。总之,我们要努力追求一种活而不乱、活中有实的课堂氛围,做到开放性和实效性的最佳结合。问题四:复习课上,学生忙于应付大量的练习,题海无边,效率低下;而教师布置的习题,大同小异,不具有代表性,做完题后,教师又没有从解题方法的高度给学生以点拨指导,使学生反复地进行机械训练,解题的创造性得不到提高。
原因及解决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致使学生进行机械训练,再加上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让学生大海捞针一样去学习知识,点拨指导又没有到位,使学习物理成了单调乏味的事情。学习中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习题要精选精练,并及时反馈。教师应选择能起到揭示规律作用的例题,讲解时切忌面面俱到,要把解题的思路交给学生,培养他们解题的技能、技巧,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练习也应该精心选择,所选习题应联系实际,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能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课堂教学只一种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除了以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外,还要遵循特定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另外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如: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的渲染,学生会急切地想知道鉴别的方法,从而引入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密度。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我们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生问题。这样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将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适应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课题(1)通过实验引出课题
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做一个实验:向盖子紧盖的热的薄铁皮桶淋冷水,原先形状规则的铁皮桶发出阵阵响声变扁了。实验有声有形,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期待,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
(2)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以师生讨论的方式引入课题。例如:教授“电磁感应”时,可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电可以产生磁,那么磁是否也可以产生电呢?”由此引起思考和讨论,引入课题。
二、运用实验手段拓清误解,明晰概念和规律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意义。
1.由于惯性思维的局限,学生在理解某些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对这些概念或规律有一些错误的认识,通过一些与学生的预期结果相左的实验,引发思维冲突,经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结论,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不仅纠正了原来的错误认识,而且能使相关概念或规律的记忆保持更久的时间。运用实验手段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十分有趣”,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取一支挤光了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要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牙膏管会沉到水底,教师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对的,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教师应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可以自己将这支牙膏管展开成薄片,做成一只“铝片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不能仅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可能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提高了学生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这个问题的积极性。又如:在将装有水的纸制的锅放在酒精灯上烧,教师问学生:“纸锅里的水能烧开吗?”学生往往认为这样不可能将水烧开,他们以为加热时纸杯先烧坏了,当他们看到经过一段时间,锅内的水竟然会沸腾,惊奇不已,印象将非常深刻,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这样学生对“水沸腾会吸热”和“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100℃不会改变”的记忆将能永久保持。
2.满足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进而引起和保持“学”的注意。多数学生对永磁铁都很熟悉,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一定有磁铁,教师告诉学生,铁钉上绕上漆包线,漆包线通电后,原来没有磁性的铁钉就会有磁性,学生知道这样能使普通的铁钉变成磁铁,都会很兴奋,恨不得自己马上试一试,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做“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学生兴趣盎然,即使是平时学习最没劲头的学生,也会很认真地做这个实验。
三、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对教师偶象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调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忽视自身情感投入,缺乏激情,主导情绪状态平淡、低落,表现贫乏无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显得干涩、枯燥、表面化,教学内容中原有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得不到良好的展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能够感染学生的。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