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得觉思清”——读董必武文章有感

时间:2019-05-15 06: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书有得觉思清”——读董必武文章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书有得觉思清”——读董必武文章有感》。

第一篇:“观书有得觉思清”——读董必武文章有感

作为我们党的“五老”之一,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内的饱学之士。他博览群书,即便到八九十高龄,仍然“此身不惯闲无着”,“老去愈知学不足”。1965年3月董必武的《八十初度》诗有云:蹲点未能知老至,观书有得觉思清。此身不惯闲无着,外语重翻读九评。这是他酷爱学习的真实反映。彭真称赞他“读书是他平生的一大嗜好”;江泽民同志赞扬他“深思好学,酷爱读书”。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董必武的这一学习信条贯穿一生。每一次离京外出,他首先考虑的是书:带什么书,如何装,一到目的地,先把书清理到书架上,再去放置其他生活用品。为了工作的需要,董必武晚年用了很大的精力继续习读外语。在学外语的过程中,他拜身边懂俄文的秘书为师,请她在要学的书上标出重音,自己再在另一本同样的书上逐字标出,如发现秘书标错了,就划上横线,打上问号,重新标音,提出同秘书商讨,一丝不苟。由于年岁太大,记忆力有所减退,董必武就制作了大量卡片,正面写外文生词,反面写汉语意译,不论在家或外出,不论在火车上或飞机、轮船上,他一有空就一边翻阅,一边口诵手画。通过刻苦钻研,并持之以恒,终于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英、日、俄三种文字。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学出来的”

董必武在很多场合和文章中都讲到了学习问题,有的论述学习对于领导干部的重要性,有的指出学习的方向和方法。他把学习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不二途径。董必武指出:“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不够的,必须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解决新的问题……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学出来的。”1936年6月,董必武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时,除担任苏维埃政权建设课程的讲授外,还经常到学员中了解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发现问题,就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讨论研究,立即改进。同时,董必武认为学习又不是只钻书本,“只有在群众斗争的活生生的事实中去虚心领会,去刻意追求,去脚踏实地地试验,才会得到成果的。”也只有不断地和群众一起在实践中学习,才能领导群众前进。1944年7月,董必武在《群众》杂志上发表《党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一文指出,党成立以来,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的。除了学习马列主义,主要是向广大人民——工人和农民学习,也向其他阶级的人民学习。文章指出:“二十三年来党的成绩是伟大的,党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中的决定因素。这是因为党是不断地和群众在一起学习而进步的。”

“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

董必武秀才出身,留过洋,是同盟会的元老,也是国民党的元老,更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和高级领导人。他总是能够站在历史运动的前列,直至取得革命胜利。原因何在?这与他重视理论学习不无关系。董必武总结辛亥革命“革命功成,革命党消”的悲剧,非常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尤其重视理论学习。无论是在苏区领导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还是在延安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他都适应革命需要举办各种训练班,抓机关干部学习,并亲自授课,熔文、史、哲于一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把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与世界观改造结合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经常叮嘱党员和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56年他在《七十自寿》诗中写道:“革命重理论,马恩指出早”。1957年 9月,董必武写信给儿子,希望他“在学习专科时,必须常常学习政治”,“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年事愈高,他愈加感到学习马列理论的重要性。1961年他有诗写道“未因迟暮衰颓感,毛选诸篇读尚勤”。1971年他又在《八六初度》诗中指出:“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1975年在他逝世前不久所作的《九十初度》诗中,还说“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他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读林 觉 民《与妻书》有感-爱的真谛

爱的真谛

读了林觉民的《与妻书》,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真谛,我感觉把它评为“中国第一情书”当之无愧,读完《与妻书》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没有完美的爱情,只有经典的爱情”!虽然他们的爱情如此短暂、如此悲惨,却足以令世人为之流泪!

不会不记得那一篇写在白手帕上作别的遗书,好男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奔赴刑场的前夜,用最浓的情意,写下对妻子全部的爱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每每读至此处,喉头便被噎住,忍不住眼眶就红起来,通篇都是“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缱绻情长,在血色腥风中,开出一朵绝美的情花。

不是不爱,是太爱,爱到不能同生共死。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陈意映之前是尽知丈夫的危险,不舍得独活的,然而,她终究还是孤独的活下来,为了林觉民留下来的那个遗腹子,一个人,在剩下的岁月里,将短暂的欢爱,咀嚼成苍白的回忆。她的余生,永远被定格在1911年3月11日的一篇《与妻书》,是林觉民人世的绝笔,是陈意映苦难的开始,她的一辈子,从此就延伸于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中,永生永世,为那个名字辗转不眠。想来,陈意映不是没有怨的。若能与林觉民同赴黄泉,对她而言该是件幸事,至少也是种解脱。而她不能,她只能将青春一 点点放于寂寞中褪色、老去,把缱绻的一时,当作被爱的一世。寂寞越深的时候,回忆就越清晰,残酷就是这样冰冷的一把刀、一根刺、一张网、一道墙,生生将灵魂抽离,看青丝变白发,红颜成黄花。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又怎能道得尽一个女子少年丧夫的苦痛和凄凉呢?我那方面不行已经很久了,前几个月我在徽||亻言上加了一个老中医来调理,他的号是msdf003,请他配了1个月用量的方子,效過还真的很不错。以前我一次作2-3分钟,现在能达到20-25分钟了。

当然,林觉民也不是没有痛的,有谁会知道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的灵魂在那一晚上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有谁会知道他在那一晚上的复杂心情?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的到!但是,从一篇《与妻书》中足可以看出那晚上他经历了生不如死的痛苦,也可以看出一个青年革命者多情的一面。在没读《与妻书》之前,可能大多人会觉得林觉民就是一个一心为革命、根本不在乎自己妻子的勇士,当读完了《与妻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那样一个人,他也是一个有亲情、懂爱情的人,只是他太爱了,以至于上升到了对全中国人民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荆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从中已经把他对全国人民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怎能不说他是一个多情的人? 乱世中的爱情,终是不忍独善其身,也方显其爱之深,相思之切,然而最终却无法两全,国家不幸,个人之安逸又来自于何方?这是必然,但又是无奈的,生活在乱世之中,身为一名中国人,又能如何,为了革命纵使烦乱又怎样,倾吾所有又何妨?于是,为了全国人民能够安康,为了所有情人能够幸福,他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起救国救民的重担!当然不只是林觉民一个人,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革命者,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他们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

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他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要结束!历史一页页的翻过,那么多的名字,轻轻蒙上了薄尘。然而,终究会有一个名字不会被我们忘记,有那么一段血色的爱情,冷凝成黛色的泪滴,挂在长满青苔的石头墓碑,见证血雨腥风中,两个人的生死契阔。只看那百年黄昏,褪色成黯淡的一页薄笺,空庭夜冷,十丈红尘转瞬就落成了青苔的记忆。

陈意映读书不多,但把手帕承载的情却读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能够体悟明白,人生有一段这种哭不出来的情,掩饰在作者生前死后已经交割清楚的前提下,我想二十四岁的生命一夜就会成熟,在刑场上的林觉民内心肯定出奇的平静,人格也无比伟岸。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体现了革命者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相貌如玉,然而肝肠如铁,心底光明如雪,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愿意为之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还记得黄兴说的:“我们就是要用我们的血去浇灌自由之花”。林觉民也曾说过:“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起义,必不远矣。”于是广州起义,于是武昌起义,于是辛亥革命,以至于新中国的诞生,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全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拯救了中国,是他们拯救了整个中华民族!古人说“人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们的死又岂是一座泰山所能衡量的!他们肩负了光复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是他们使九州大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是他们使九州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是他们使九州大地又充满了活力!他们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功臣!

第三篇:作文 观书有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作文 观书有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海伦.凯勒,她出生在一个小城镇,在她出生的第十九个月因一次猩红热被迫失去了听力和视力。在黑暗和寂寞的世界内她选择了自暴自弃。指导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出现,才将她从黑暗中解脱出来。使她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去克服生理缺陷造成的精神痛苦。

三天的时间对正常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在我们的眼里那只不过是短暂的几天,或许我们只会像平时一样做着日复一日的事情,读后感《作文 观书有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而对于海伦来说,却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可以去仔细看她的老师、亲人、朋友;可以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仰望壮丽的曙光;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在日常的世界中度过一天。她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而与此同时,我们却时常忽略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的美。

海伦说:“苦难对于天才只不过是一块垫脚石。”这种磨难练就了海伦坚强的性格。在老师的帮助下有着甚至是超过了常人的健康心理。她不去抱怨命运给她带来的不公,不接受他人的怜悯,而是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去造就一个新的自己,勇敢的面对现实,接受命运的挑战。

卡赞扎基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单凭一个强壮的躯体。”

上海普陀区曹杨二中附校初一:黄偲麒

下载“观书有得觉思清”——读董必武文章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书有得觉思清”——读董必武文章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