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根据我国森林、海洋资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对策和要求
一、根据我国森林、海洋资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对策和要求。
(一)森林
据相关调查研究,我的森林资源有如下特点:
1.森林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齐全,气候的地域地带分异极
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形成了我国森林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的特色。
2.绝对量大相对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汇编的《世界森林资源状
况1997》,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位居全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但因为中国人口多,占到世界总人口的约22%,从而使人均占有量小,而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
3.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各林种比例现状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的要求不
相适应;二是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
4.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我国的林业用地利用率仅为50%左右,而一些林业
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美国、德国、芬兰等国都超过90%;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8.06 m3/hm2,相当于世界平均114 m3/hm2的68.5%。而且各省林业用地占土地面积比重差异大,残次林的比重也较大。
5.人工面积大,但质量有待提高。建国以来我国人工造林成绩显著,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保存的人工林(不包括进行了采伐利用部分)面积达4667万hm2,约占现有有林地面积的30%;人工林蓄积10.13亿m3,仅占森林总蓄积的10%。全国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还不到整个林分平均水平的一半,质量有待提高。
6.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一、林种结构:我国(未含台湾)林种结构按林地面积分,用材
林8384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4.0%,防护林1000万公顷,占8.8%,经济林1128万公顷,占10%,薪炭林369万公顷占3.3%,特用林130万公顷,占1.1%、竹林320万公顷,占2.8%(表4)。从实际情况分析,用材林面积过大,防护林和经济林面积偏小,不利于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二、林龄结构:全国林分面积为9883万公顷,其中幼龄林3345万公顷,中龄林3474万公顷,成熟林3064万公顷,它们分别占林总面积的3.8%,35.2和31%;林分蓄积量880111万立方米,其中幼龄林69962万立方米,中龄林268660万立方米,成熟林541489万立方米,分别占总蓄积的8%,30.5%和61.5%(表5)。从全国来看,这样的比例基本上是合理的。但成熟林大部分集中在东北和西南的边远山区,如四川、云南、西藏、黑龙江和吉林5省区占全国成熟林的4/5,而人口多和工农业发达的华北和中原地区的成熟林却很少。南方9省集体林区用材林基地的幼、中、成熟林面积比例大体为5∶4∶1,中幼林占绝对优势,近期可供采伐的森林资源不足,木材供需矛盾突出。
7.林地生产力低。我国林地生产力低主要表现为,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残次林多、单位蓄
积量少和生长率不高等。全国有林地面积只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2%,有些省分甚至低于3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是残次林地,除台湾、西藏东南部和大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神农架等山区有成片的原始林地,大部分地区的森林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演替成次生林,单位蓄积量很低,平均每公顷为31.6立方米。并且森林的破坏仍在增加,仅在1977~1981年的五年间,全国疏林地增加了10%,现在疏林地已占有林地的14.9%。
8.单位蓄积量少和生长率不高。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为9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
数的81%。林分生长率2.88%,每公顷年生长量只有2.4立方米。
9.可采森林蓄积比重少。全国用材林蓄积量为770460万立方米。其中成熟林蓄积475053
万立方米,占用材林总蓄积的61.7%,在用材林的成熟林中,西藏有5亿立方米,近期尚无条件进行开发性采伐,其余的成熟林的病腐、风折和枯损比重大,林分自然枯损率
高。此外,有相当部分的森林分布于江河上游地区,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作用,应作防护林来经营,不宜过多采伐。另一部分因位于深山峡谷,交通不便,难于开发利用。估计可采伐利用的森林仅占70%左右。
根据我国森林特点提出的开发利用对策和要求如下:
1.分类经营,分区突破。对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一定要分类经营,并加快实施
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由于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且各具特点,因此就全国而言,必须分区突出重点,不搞“一刀切”。
2.保护和发展并重。一方面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尤其是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和重点生
态工程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另一方面还必须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建立起以商品林基地为核心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提高单位产量。一方面要加强资源管理,依法治林;另一方面要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发
展速生丰产林,增加对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4.提高林地利用率。要使森林覆盖率逐步而稳定地提高,重点是要提高林地利用率。首先
要加强对宜林荒山荒地的人工造林,保证迹地及时更新;其次是加强对低产林、疏林和灌木林的改造。
5.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坚决制止一切毁林开垦行为,对已开垦的陡坡地必须按计划逐步退
耕还林。这一方面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海洋
据相关调查研究,我国海洋资源有如下特点:
1.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我国是世界上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据初步
统。我国拥有海洋资源种类2万多种,浅海滩涂生物约260种,资源总量达1000万吨。
2.海洋矿产资源丰富。由于海域环境的原因,我国沿岸海水拥有丰富的甸、钠、锂、锶、轴、铷、镁、锈等多种化学元素,在浅海大陆,还有多种金属矿物,如金、铜、铁、锡、钴、锰、金刚石等,总计海滨砂矿达60多种。在我国的大陆架浅海区,还蕴藏了相当丰富的油气资源。
3.海洋动力资源蕴藏能量大。初步统计,我国海洋的能源资源总蕴藏量约为4.31亿千瓦。
此外,我国朝滩资源的数量也较大,位于理论基准面上的约有199.8万公顷。
4.海域分布不平衡,绝大部分分布在浅海大陆架海区,有利于开发利用。我国海洋资源的大多分布在浅海海域,便于进行海上捕捞还养殖作业,对于海洋能和海底油气的开发利用来说能减少海上作业的难度,降低成本。
5.地区分布不均,与陆地资源分布有呈反相关的明显趋势。我国海洋资源地区分布遍及近
海各个海区,但以东海和南海更为集中。而在陆地上,我国的东部和南部恰恰是能源的缺乏区,这种海洋能源分布格局,正好弥补了陆地资源的分布缺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提出的开发利用对策和要求如下:
6.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坚持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和加工并
举,坚持“因海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以经济、生态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政策和法规的作用。
7.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综合管理,突出渔业资源保护和增值,建立并发展渔
工商内外贸一条龙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农牧化、产业化和工程。对现有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应加强管理、监测,使其补充类群有足够的空间和充分时间养息,资源持续利用才有可能。
8.全面贯彻“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要加强海洋生物
科学的研究与技术开发。主要发展的科技领域包括海洋生物遗传工程技术、海水养殖、增殖技术、超声波生态遥测技术和生物加工技术(如海洋药物的研究、提取及合成技术),提高大面积人工放养经济鱼类和贝类技术等,以满足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
9.积极推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S一体化在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强资源的动态监测,以实现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动态发展和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和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支持。
10.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防治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大力增强海洋意识,增强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要严格控制过度捕捞,保护近海、浅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外海、深海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需加大海洋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要在现有的少量海洋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增建一批海洋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系列和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系列等
11.加强政策与法规的保障作用。建立健全海洋生物资源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海洋生
物资源资源开发的协调与管理,应首先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逐步建立起国家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