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6:0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及反思》。

第一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及反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

【教学流程】

一、【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

学生议论纷纷,甚至有夸张流口水声的。

【师】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叫——(学生齐答:荔枝)。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

【学生】大笑: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荔枝!(特别是几个男生)

【师】(看见荔枝干,灵机一动)我今天荔枝没有,但荔枝干有,给几位同学尝尝,告诉我们荔枝干有什么特色,这和你看见的荔枝图片有什么不同?

把荔枝分给几个比较活跃和几个不太活跃的同学。

【丁铭铭】不用给我了,其实我是吃过荔枝的。我来说吧!

【师】我们丁铭铭突然想起吃过荔枝,那么就由他来介绍一下,大家仔细听了!(全班笑)

【丁铭铭】荔枝有一层外壳,是红色的,壳上面有突起物,壳上有一层膜,里面的肉很白,然后里面有一个核,荔枝上面有很多水!

【师】什么上面有很多水?

【丁铭铭】壳上啊,买来的时候就有很多水。就这样,没有了。

(全班笑)

【童杰】方老师,我有意见。

【师】示意其发表。

【童杰】首先我觉得丁铭铭说的不够准确。他说荔枝壳师红色的,其实还有绿色的。第二,他说的时候一点味道也没有。荔枝的图片那么美,我觉得课文中讲的比较好。里面有一句:“瓤肉莹白如白雪”那才叫一语中的。

(全班鼓掌)

二、课文分析

【师】童杰说的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是一篇说明文,或者可以称为——

【学生】科学小品。

【师】对了,童杰已经初初比较丁铭铭的介绍和贾祖璋对荔枝介绍的不同,那么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如何评价说明文呢?

【胡泽东】说明文就是说明文,有什么好评价的。

【师】说明文这种文体,大家以前都接触过,还有同学记得么?

【沈海波】《中国石拱桥》

【叶能】《祖国的大豆》、《隆冬话竹》等。方老师,我觉得说明文说理性很强,又具有科学性。还是很有味道的。

【胡泽东】可是我就觉得说明文很单调,干巴巴的,枯燥乏味。没什么好上的。

【许燕萍】我觉得一般的说明文就像丁铭铭介绍荔枝那样的无趣,让人一点食欲也没有了。但今天要上的课文却还是很不错的。

【师】当然,这同样是一篇如假包换的说明文,但为什么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或者说,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改变了说明文一向单调乏味的状态?

【许燕萍】如童杰说的那样,课文介绍的时候用了很多诗句。什么“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什么“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等。

【师】说的很好,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典故。我们学过很多种说明方法,掰着指头数一数,总共学过哪些?

【学生】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

【朱明敏】方老师,打比方和比喻是不是一样的?

【师】朱明敏提出了一个问题,有谁能帮他解决么?

【高鑫枫】这个我知道的。打比方是说明方法,而比喻是修辞方法。

【师】很好。那么多是说明方法在我们这篇课文当中大放异彩的是那一种?

【学生】引用喽。

【师】对。就是引用。下面就请各位同学从课文中找出所有作者引用的诗词典故,在下面划上横线或者波浪线。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其作用。(约4分钟)小组(1)金祥、方佳恩、金锋华、许燕萍

【金锋华】方老师,我们全部找了一遍。需要说一下么?

【师】很好,你可以把找到的说出来。

【金锋华】1.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2.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3.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4.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5.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6.荔枝十花一子。

7.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8.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9.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10.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金祥】还有一句。“南州六月荔枝丹”。【金锋华】我们组最喜欢第一句。因为刚才丁铭铭介绍荔枝的时候很单调,但白居易《荔枝图序》说的,却让人馋涎欲滴。而且非常的形象。放在文中,不仅贯穿全文的介绍,让人情不自禁往下看。

小组(2)金灵杰、卫梦昭、陈玲、张佳丹

【陈玲】我们组最喜欢标题。一句诗七个字,但是却讲了很多东西:时间、地点、事物、颜色。简洁明了,符合议论文的特色。而且用诗句作标题,让原来枯燥的议论文显出一丝幽雅感。

【师】多了一丝文学意味,所以感觉幽雅,分析的相当合适。

小组(3)陈飞丹、朱燕华、郑金波、沈海波

【郑金波】我们组觉得“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运用的很好,因为这不仅补充说明了白居易诗句中提及的荔枝不耐贮藏,还说明了古代封建君主穷奢极欲,民不聊生。

【师】非常好,你们其实已经很好理解了两个诗句的作用。

小组(4)朱伟刚、熊燕、施润、谢超锋

【朱伟刚】我们认为最后苏轼的诗句运用的也很不错。不仅说明了人们对荔枝的喜爱,也表达了我们应该更好的因地制宜,发展荔枝生产。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吃到荔枝了。

【师】很好。我发觉大家讨论的都很深入。由于时间关系,接下去的诗句就请同学们结合幻灯片一起来分析。

幻灯片一:丰收季节的荔枝林,并配以字幕:“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学生】说明荔枝多、颜色非常的艳丽。

幻灯片二:荔枝的壳和膜。“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学生】这说明荔枝膜的颜色非常的柔美,非常轻盈。

【师】那么宋徽宗和和文征明的诗句及《三山志》引文呢?

【葛秋娇】我觉得这只是为了说明荔枝移植很困难而已。如果作者直接说,荔枝移植很困难,或许我看过也就算了,可他引用了古诗文,我就觉得看上去有意思多了。

【师】大家的回答,实在出乎我的意料,非常棒!我现在可以很轻松地对引用的作用作一个小结:这些引用确凿可信,并且极富有韵味,给原本单调的说明文增添了亮色,使其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三、信息筛选

【师】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地通读全文,筛选各段关键信息,有的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引用的作用分析过了,有的还没有分析,但信息点也比较明显。请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将其用“——”串成一条直线,写在课前请大家准备好的白纸上,字写认真些,写大些。

请最先完成任务的同学举手示意,历时最短的三位同学决出之后,我们将投影他们的阅读成果,由同学们评出一名“阅读能手”,他将得到由老师我个人赞助的荔枝干若干,一饱口福。

最先举手的三名:张岳东、叶能、楼佳杰

【师】好,陈汀、叶能、楼佳杰三位同学脱颖而出(学生笑)。我呢,首先奉上荔枝若干(学生笑),那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位同学的更好一点。或者我们从比较中得出最佳答案。

【张岳东】质疑——壳——色——形状——大小与重量——膜——肉——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

【叶能】引文——壳——色——外形——大小——膜——肉——贮藏——核——花——历史——载书——产地——发展

【楼佳杰】疑——外壳——色——形——大小与重量——膜——肉——藏——核——花期——产地——种类——移植——发展

【最终讨论答案】质疑——外壳——颜色——果形——大小及重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品种(图谱)——移植——发展前景

【师】我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的概括(幻灯片)

形态外壳

颜色

荔枝的生态形体

大小

果实贮运

产地

品种

荔枝的生产移植

发展

【师】我发觉,其实同学们概括的比我好的多。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我这个图表中发现一个规律?

【郭炯杰】这个很简单,比如说明荔枝的生态的时候是由表到里。现说果实的外部形态,再说果实的内部构造的。在说明果实的内部构造的时候,又是由外到内的。

【师】很好,我补充一点:从全文来看本文的说明顺序又是先主后次的。先讲荔枝的生态,再介绍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核建议。阅读说明文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把握其说明顺序。

(下课铃声响起。)

【师】已经下课了。给大家布置三个作业。

1.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2.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性文字。

3.课外阅读《语文读本》上的“生命的旋律”这一章节的数篇科学小品,(包括《螳螂猎食》、《天鹅》、《葵与向日葵》、《马铃薯》),体会其科学性、文学性。

好,下课!

四、【课后补记】(学生的缩写)

下面摘录了几位同学的缩写,较有代表性。

【陈玲】荔枝是我国中药的蜜源植物。花期再二到四月,成熟期以七月为盛。荔枝的形状多变,直径约三四厘米,重量在十到二十克左右,不耐贮藏,属亚热带果树,北限低。

荔枝壳表面有一层龟裂片,上有片峰,呈深红徽紫色。内有白色薄膜,肉呈白色半透明。味甜宜生食,种子长圆形,面光棕褐色。

【方佳恩】荔枝壳粗糙,肉滑、雪白。外壳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大笑约直径三思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克。呈心脏形、软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小。荔枝不耐贮藏,核就是种子。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特产。属于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应因地制宜,努力发展荔枝生产。

【楼佳杰】荔枝壳是粗糙的,上面有许多的龟裂片。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红色或紫色。七月是荔枝的盛期。荔枝是心脏形、软形或圆形的。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克,其壳内有一层膜。荔枝的肉大多数是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荔枝不耐贮藏,在1℃—5℃可贮藏30天左右。荔枝的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有许多种荔枝。荔枝性喜温暖,在我国荔枝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

【金锋华】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荔枝呈心脏形、软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荔枝大笑,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克。荔枝壳内有紧贴内壁的白色薄膜。它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而且它不耐贮藏。它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少数荔枝品种为绿色。荔枝的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荔枝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讲荔枝的书籍和文章。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建是它生长的北限。但随着科学发展,荔枝北移也许是可能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当天其实上了两个班:高一(16)班和高一(18)班。两个班的课,我都是用数码录音机录下来的。比较之后,只录用了高一(18)班学生的活动情况。高一(16)班情况差不多,没有显著差异。

整理记录之后,观照课堂实录和教案,发现两者出入其实很多。以前是喜欢按着教案上课,往往会出现学生要发散,而我死命的想将其扯回我固有的思路,故往往是前半节课热热闹闹(因为有背景的补充和介绍),而后半节课就显得枯燥无趣。而此次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却让我清醒认识到,一个教师,光是备课是不够的,需要教学机智!如原本在我的设想中,由荔枝诱人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带出我的问题,即学生是否曾品尝过荔枝,由此让学生来介绍比较,然后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让学生自发的去寻找作者以及相关的文章特点。可以让学生逐步去理解文章思路和作者情感。把认知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结合起来。但学生的回答却是截然相反的。他们抱着一种玩笑的心态,全班集体说“没有吃过!”幸好当是手中准备了荔枝干,急中生智。由此逆转情势。可当我要引入文中之时,童杰举手要发表意见。心急口快的他在举手的同时,人已经站起来。于是,课堂通过评价丁铭铭的描写而直接转入了关于说明方式和引用作用的小组讨论。而把作者介绍、字词正音给直接跳过了。同时因为看到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就补充了一个小组讨论,代替了原来的教师幻灯片展示。

同时,荔枝干这一小道具的运用也激活了课堂气氛。虽然和原来的预计有所差别,但总算物尽其用。

应该说,本次课堂教学,与我所准备的教案还是有较大出入的。但通过教学反思,我却发现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感觉。虽然在我的教学设想中,希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在实际的教案编写过程中还是限于条条框框,限于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绍、字词正音。其实现在看来,既然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课堂上并没有非讲不可的理由。从此堂课,学生的自我见解和对说明文论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见其是花了精力和时间去预习的。因此,通过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包括字词,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也是我这堂课所得之一。的确,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预设的教学流程只能参考,不能死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机智处理。

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学生的一句结束语未能行成。作业布置时也未让学生写一句感想,这样会更直观。至少我可以明了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受。觉得很遗憾。但学生对缩写的认真完成至少让我感觉到了一点: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可以的。以后这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但从丁铭铭的口头表达来看,是需要着重培养的。他属于班里语文中等水品。应该可以反应一部分同学的水平。以前曾经尝试过课前演讲,但后来因为学生的反应冷淡而中止。现在看来,这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在两个班中进行调查,选择一种学生比较喜欢的口头训练方式。

让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作备用的办法很好,有利于以写促思,细化、深化学生的阅读,我觉得以后在一些情感性比较强的课文中尤其可以尝试。这同时也可以带动学生的书面表达。这次教学实录中的相关补记其实也得益于学生的纸上记录。但也发觉有些学生在写的时候并不是很认真,草稿纸上如同画符。需要引导。

让学生以情去理解说明文等使用类文章是不是容易背学生接受?很难说。抽空需要作个调查。

【小记】以前上完一节课也反思,不过总是大致想想,很难得细细致致的去考虑、记录。所以教了大半年书,总也没有进步。第一次把自己的课堂语言录下来,发觉是如此平淡无味。颇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现在开始,应该还来得及吧?

第二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总之,这是一篇介绍荔枝知识的科技小品。既有丰富的知识、很强的科学性,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

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采用了从主到次,由表及里德说明顺序。从总体上看,主要介绍荔枝过时的形体特征,次要介绍它的生产情况。在说明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表及里的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清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引用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可以使说明更加清楚具体,使文章趣味盎然而富有文采。本文在引用上更有它自己的特色:一是引用古诗确定全文的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二是引用的诗文多带比喻,能很好地说明荔枝的主要特征。三是引用资料,说明荔枝的栽培历史,增强文章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本文在运用引用说明的同时,还运用了比喻说明、举例说明、数字说明等多种说明方法。

就这一课,我当天其实上了两个班:(高一)、计算机38班(高一)。两个班的课,我都是用数码录音机录下来的。比较

之后,情况差不多,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但幼师班的课堂纪律要好些,计算机班有几个男生讲小话。

整理记录之后,观照课堂实录和教案,发现两者出入其实很大。以前是喜欢按着教案上课,往往会出现学生要发散,而我死命的想将其扯回我固有的思路,故往往是前半节课热热闹闹(因为有背景的补充和介绍),而后半节课就显得枯燥无趣。而此次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却让我清醒认识到,一个教师,光是备课是不够的,需要备学生,需要临场发挥,需要教学机智!

如原本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准备由荔枝实物激发学生兴趣(为此,我特意到市场买了荔枝),带出我的问题,由此让学生来比较介绍,然后再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让学生自发的去寻找作者以及相关的文章特点。可以让学生逐步去理解文章思路和作者情感。把认知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结合起来。但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职校的学生很调皮,同时,他们也是抱着一种玩笑的态度,见到有吃的东西,都来抢着吃,结果三颗荔枝还没有完成使命就进了学生的肚子,当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活跃气氛的作用,几个平时打瞌睡的男生也兴奋了一节课。幸亏我还准备了几幅荔枝图片,可以代替荔枝实物。可当我要引入文中之时,吴雅琪同学举手要发表意见,心急口快的他在举手的同时,人已经站起来,把她对荔枝的了解及对荔枝的疑问和盘托出。于是,为了答疑就直接进入了课文内容,而把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正音给直接跳过了。不过,也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已经预习了一

节课,一些问题也断断续续地解决了。同时因为看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就补充了一个小组讨论,代替了原来的教师幻灯片展示。

应该说,本次课堂教学,与我所准备的教案还是有较大出入的。但通过教学反思,我却发现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感觉。虽然在我的教学设想中,希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在实际的教案编写过程中还是限于条条框框,限于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绍、字词正音。其实现在看来,既然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课堂上并没有非讲不可的理由。从此堂课,学生的自我见解和对说明文论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见其是花了精力和时间去预习的。因此,通过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包括字词,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也是我这堂课所得之一。

的确,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预设的教学流程只能参考,不能死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机智处理。

比较可惜的是:应该把“写作题”放在课内完成。写作题是:运用四种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先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再用五分钟的时间分享学生的作品,当场点评。当然由于时间的问题,未能在课堂内完成写作训练。最后学生的一句结束语未能行成。至少我可以明了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受,觉得很遗憾。但学生对缩写的认真完成至少让我感觉到了一点:学生的概括能

力是可以的。以后这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

以前上完一节课也反思,不过总是大致想想,很难得细细致致的去考虑、记录。所以教了十来年的书,总也没有进步。第一次把自己的课堂语言录下来,发觉是如此平淡无味。颇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第三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以及大量引用诗词典故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首先由一幅鲜美诱人的荔枝图片导入。学生对于这种水果并不陌生,于是我就先请学生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说出了一些荔枝的特点和形态知识,然而也有很多说而不明的地方。就此教师激发学生去学习本文是如何做到“说得明白的”。

接下来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引用诗句作为标题的好处,概括课文每段的大意,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明确了说明顺序之后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体会本文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尤其是引用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再出示一些重要语句,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以来学生就明确了本文能将荔枝“说得明白”的重要原因。最后我设计用多媒体出示一段东坡肉制作的视屏,让学生看了视屏之后当堂写一篇介绍东坡肉的制作的短小说明文,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关于说明文写作的一些知识。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基本上能够使学生在这节语文课上“动了”、“活了”、“笑了”。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经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目标、任务指向明确,使学生学完课文以后真正有所得。

在备课时,我设计的本文的学习目标就是学习本文恰当使用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准确地使用说明语言的写作手法。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也都紧紧围绕这样的学习目标展开。有学习有练习,让学生在这堂课上真正体会到说明文应该怎样写才算成功。

二、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只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上多是满堂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课教学中,我就注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让一名学生介绍荔枝。虽然学生对于这种水果并不陌生,然而真正让他们说的时候,大多学生都会感觉有些为难。这时我在启发学生去探究课文时如何“说得明白的”。这样以来学生自己在文中找、自己总结,印象就非常深刻,课堂的效率也就高了。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时,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合作探究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前,我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了六组,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就一些难点疑点进行讨论探究。如对于课文中第八自然段引用杜牧的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何作用这一问题,学生中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讽刺封建帝王的的穷奢极欲,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我让学生小组之间合作学习,自己去讨论探究。学生很快就联系本文的写作主旨,明确原来是为了说明荔枝不耐贮藏。这样学生就对这个知识点理解且记住了。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授本课时,我首先出示几幅鲜美诱人的荔枝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用图片展示荔枝的切面图,使学生对于荔枝的内部构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课堂练笔的时候,我又通过视频展示东坡肉的制作流程,然后让学生就此写一篇小的说明文。这样以来就避免学生因生活知识储备不足,而在练笔时无从下手。

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进步,然而静下心来想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课堂控制能力不够,时间分配不够恰当。

这堂课上完之后,我就感觉到时间很是仓促,尤其是在最后那个环节,让学生看完视屏后写一篇小的说明文,很多学生都来不及写完。后来同过反思,我觉得这是自己课前备课不充分的原因造成的,课前备课不仅要备课文还要备学生。对于单招班的学生来说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作用是较容易的事情,而他们对于怎样在写作时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使用说明方法、使用准确的说明语言则有些困难。因此备课时,我应给后面的练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练笔中加深对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作用的理解,并且切实地提高自己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中要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教学中我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然而我也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一些外向、活泼的学生思考、活动得多一些,从这堂课上“得”的也多一些。而一些平时较内向的学困生则是被其他学生携裹着前进,自己没有真正的思考,从这堂课上“得”的也就少。为了促使全班学生都能从课堂上有所得,共同提高,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那些沉默的学困生,多鼓励他们。

三、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时要明确

本课教学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概括每段内容,画出课文的结构示意图。然而 课上检查时却发现有的学生将课文的第二段内容概括为粗糙的,第三段内容概括为绚丽。如果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要求学生概括段意要用名词,要用整齐的语句,这样的错误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第四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反思

覃塘高级中学语文组 林锋

整理记录之后,观照课堂实录和教案,发现两者出入其实很多。以前是喜欢按着教案上课,往往会出现学生思维要发散,而我死命的想将其扯回我固有的思路,故往往是前半节课热热闹闹(因为有背景的补充和介绍),而后半节课就显得枯燥无趣。而此次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却让我清醒认识到,一个教师,光是备课是不够的,需要教学机智!如原本在我的设想中,由荔枝诱人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带出我的问题,即学生是否曾品尝过荔枝,由此让学生来介绍比较,然后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让学生自发的去寻找作者以及相关的文章特点。可以让学生逐步去理解文章思路和作者情感。把认知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结合起来。但有部分学生的回答却是相反的,他们抱着一种玩笑的心态,有小部分甚至说“没有吃过!”幸好当是手中准备了荔枝,急中生智,由此逆转情势。荔枝由此可见荔枝这一小道具的运用也激活了课堂气氛。虽然和原来的预计有所差别,但总算物尽其用。

优点:应该说,本次课堂教学,与我所准备的教案还是有较大出入的。但通过教学反思,我却发现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感觉。虽然在我的教学设想中,希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在实际的教案编写过程中还是限于条条框框,限于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绍、字词正音。其实现在看来,既然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课堂上并没有非讲不可的理由。从此堂课,学生的自我见解和对说明文论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见其是花了精力和时间去预习的。因此,通过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包括字词,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也是我这堂课所得之一。

的确,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预设的教学流程只能参考,不能死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机智处理。

不足: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与学生的一句结束语未能行成。作业布置时也未让学生写一句感想,这样会更直观。至少我可以明了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受。觉得很遗憾。但学生对课后练习的认真完成至少让我感觉到了一点: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可以的。以后这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练,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以前曾经尝试过课前演讲,但后来因为学生的反应冷淡而中止。现在看来,这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介绍荔枝是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荔枝其他知识,如生产情况。

总之本课教学程序的设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有利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第五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1

教学目标:

在学生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脉络,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培养学生对说明语言的感知能力,领悟科普说明文的科学性、知识性、形象性、可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艺术美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

在学生初步掌握说明文特点的基础上,以学习自主学生为主,以学生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类容和脉络,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第一课时

一、引导新课

荔枝,自古以来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其香淡雅,其色绚烂,其味鲜美,千百年来,达官显贵一直对它推崇备至。《荔枝歌》曰:“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总第一。”索性把它奉为百果之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祖璋写的《兰州六月荔枝丹》。(老师板体)

1,作为“百果之王”的荔枝生态结构怎样呢?生产培植上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和问题呢?哪一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发言。(学生自由发言)

2,《兰州六月荔枝丹》这个标题透露出本文的什么信息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参考:

(1)这是一篇说明文。

(2)介绍荔枝的产地是兰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是六月(公历7月);鲜果的颜色。这个题目一句话就讲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

(3)文章题目引用诗句富有文采

3,那么这类富有文学性的说明文是什么体裁呢?(多媒体显示)

本文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4,文章的.作者是谁呢?(学生介绍,然后多媒体显示)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是我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语》、《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有《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

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二)默读课文,明确课文当中生字生词的含义(多媒体显示)

1,正音:

紫绡酪龟裂粗糙绛囊贮藏

萌蘖雌雄瓢醴缯

2,解词:

龟裂幅员劳民伤财不了了之逼真

绚丽渣滓造化因地制宜

(三)认真研读课文,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并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

1,文中写到了荔枝哪些方面的特点?用图表示出来,各组拿出最佳结果。

2,依据课文,每个同学画出心目中的荔枝形象,评出最好的在班里展示。思考并讨论。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能画得这么逼真?

参考:

(1)说明顺序的恰当安排。

(2)注意古代史料的引用。

(3)纠正了有关历史资料中的误。

(4)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

(把全班分为四组各讨论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回答得最完整。)

要点:

(1)说明顺序。

由主到次: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形态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

由外到内:说明果实时,根据荔枝的结构特点。

壳—膜—肉(假种皮)一核(种子)

观察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点时,按照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

其他顺序:设疑—解疑—建议;过去—现在—将来等等。

归纳为: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顺序。

迅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在写说明文是应如何安排说明顺序?

参考:

1,最便于把事物说准确、说清楚的顺序是最好的安排。

2,说明一种事物的顺序不是惟一的,更清楚地说明一种事物往往要好几种顺序配合交织在一起。

3,顺序应符合事物本身的条理。

4,顺序应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和认知规律。

(2)史料的引用(略)

(3)文章在介绍荔枝有关知识时,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文体要求,这表现在使用历史和现实的具体数字(确数或概数)来说明问题等方面。也表现在既重视引用古代诗文作依据,又注意纠正古代有关知识不确切的地方。如举例出白居易文不确、不妥的地方及原因。

“壳如红缯”:之所以说壳如光滑的丝绸是由于作者仅着眼于二者颜色相似,用的是比喻手法。但事实上荔枝壳是粗糙的。

“膜如紫绡”:这个错误是由于观察不细造成的。

“瓢肉莹白如冰雪”:瓢肉实为假种皮,这是当时科学水平限制导致的错误。

(4)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等。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荔枝的生产、培植情况,感受到作者的科学、求实精神,同时使我们受到美得熏陶。

(五)作业设计。

课下人人动手,依据课文结构独立设计一幅形象的荔枝知识图谱。

教学反思

在科学实践中,我发现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层层深入地解决提出的问题,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引导,使课文结构较清晰易于学生把握。把板书放在第一课时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然后第二课时进行交流论辩,这个课堂设计达到了使学生把握文章脉络、提取文章有效信息的预期效果。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切实体现了新课程改理念,在教室的引导过程中,做到了重点突出,又兼顾了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脉络清晰,主次分明。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荔枝的结构、生长等知识。

2、领悟作者引用古诗文典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4、尝试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说明文。

二、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难点应放在对荔枝知识的了解上和一些生动手法的运用上,而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初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用文艺性笔调写作,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对作文要求不应过高,能会一些方法与技巧就行。

3、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4、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教师提问:你吃过荔枝吗?你对它了解吗?

学生可能答:吃过。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教师明确:学习本文,了解荔枝。

二、教师明确文体知识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

3: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投影打出作者简介,学生阅读了解。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浏览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

2、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

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后可得:

1、⑴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成熟期六月——阳历七月。

颜色丹——红色。

⑵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荔枝的重要信息)。

2、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

壳如红缯——错(粗糙)

膜如紫绡——错(误作)

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甘酸浆液如醴酪——对

五、文中还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荔枝的有关知识,要求细读课文,读后以小组形式讨论探究,完成学案上的图表。

讨论探究后,师生共同可得:

外壳:块状裂片、粗糙

外部形态颜色:深红色、紫色

(表)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

果实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

(主)

内膜:白、薄

内部结构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里)核(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无核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长

生长产地我国

(次)习性喜温暖

六、要求一学生概述荔枝的有关知识,其他同学思考:文中除了有这些知识,还多了那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概述后讨论以上问题。

答案可能为:

1诗文,作用

《荔枝图序》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说明荔枝的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一)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2掌故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说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点

3比喻作用

绛囊、红星、珊瑚珠说明荔枝颜色红的特点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说明荔枝成片林的绚丽美景

教师小结: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得文章生动了许多,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本文中的诗文。

2,你认为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何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诗的背诵情况。

二、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说明特例,并思考如果去掉这些特例,效果怎样?

1、特例

⑴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⑵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2效果

内容不够丰富,说明不够周密、严谨、准确。

三、其实本文的准确还体现在语言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何处?

师生讨论后可得:

1、明确的科学术语。

⑴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锐如出刺,这叫做片峰。

⑵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

2、适当的数量表述。

⑶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⑷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3、恰当的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⑸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⑹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四、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合作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完毕后回答。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什么科学道理?

2、这篇文章的'生动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彩霞的故事

豆豆是大海中一个极普通的小水滴,今天有机会游到了水面。“啊!外面可真美呀!”豆豆不禁感叹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小鸟在飞,如果我能上天那该多好啊!”一束阳光射到她的身上,她全身暖洋洋的,真是舒服极了。渐渐地她感到困意越来越浓,再也无心看那美丽的天宫,她伏在小伙伴们的身上睡了过去……

忽然,她觉得身上越来越热,就像传说中的神仙一样,变成了一丝青烟,从海面向上慢慢飘去。“豆豆,欢迎你来天宫作客。”不知是谁在与自己说话,豆豆向四处望去。啊!有这么多的小伙伴和自己飞向天宫。她飞呀飞,飞了一天又一天,可是还没见到天宫的影子,她心中有些着急了。

正在这时,一阵风吹过,豆豆不禁打了个寒颤,她感到全身几乎凝固住了。她试着飞,可就是飞不起来,她已还原成了一滴水。她还没来得及看看四周,只觉得身体一沉,落了下去。一想到自己将摔在地上,变得四分五裂,她就怕得发抖。“救救我呀!救救我呀!”她使出全身的力气叫喊着。“豆豆别怕。”灰尘大姐拍了拍豆豆的肩膀说道:“你们这些小水滴要想变成云,就要遇到上面的冷气与下面的热气,因此你们时而成水,时而成气,这就是你们上升和下落的原因,过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变成云了。”“啊?”豆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要变成云吗?”“很有可能。”听到这,豆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渐渐地她又感到身上暖烘烘的,也轻盈起来。她睁开眼睛,看到无数小伙伴用自己的体温把她弄热,她十分激动,又一次和小伙伴们向上飞去……就这样,不知上来下去多少次,她终于成了云的一分子。

早晨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照在豆豆和她的小伙伴身上,把她和小伙伴的周身染红了。当她正欣赏自己的衣裳时,听到下面的人们,赞道:“看!彩霞多么美啊!”“彩霞?难道我变成了美丽的彩霞,难道彩霞就是我这样的小水滴组成的?”想到这儿她高兴地跳起来喊道:“我成了彩霞!”可她的小伙伴在旁边叹道:“我见到的彩霞总是变来变去的,可咱们一点也没变化,一点也不好!”听到小伙伴的话,豆豆有些伤心地低下头自语道:“彩霞是怎样游动呢?”她的话音未落,一阵风吹了过来,风好大,吹得她再也站不住了,她失去了知觉,随风飘去……

一阵说话声把她吵醒:“看到了吗?彩霞刚才在动呢,现在的形状多像只火鸟呀!听到这,她忘了痛,高兴地喊道:“彩霞动了!”“豆豆姐姐!”站在旁边的一个小伙伴拉了拉她的袖子说:“彩霞为什么只是金黄或红色,而不是绿色呢?”“这——”这突来的问题使她有些不知所措,这时那颗灰尘又飞到了她的身旁。“灰尘姐姐!”她忙叫道,“问您一下,彩霞为什么不是绿色的呢?”灰尘笑道:“你向外看看,在彩霞与太阳间有无数的东西,有灰尘、水气和气体分子,他们使阳光散射,散射后的剩余色光(黄、红)才落到你们身上,所以你们只是黄色或红色。”豆豆终于明白了彩霞所有的秘密。

没过几天,豆豆又变成了普通的水滴,随着雨水回到了她的家——大海。晚上豆豆做了个梦,梦到了她变成彩霞的那段故事。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1,雨的形成过程。

2,生动性

⑴生动的描写:

①忽然,她觉得身上越来越热,就像传说中的神仙一样,变成了一丝青烟,从海面向上慢慢飘去

②早晨太阳出来了,金色的阳光照在豆豆和她的小伙伴身上,把她和小伙伴的周身染红了。

……

⑵拟人的手法:

③豆豆不禁感叹道,“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小鸟在飞,如果我能上天那该多好啊!”

④晚上豆豆做了个梦,梦到了她变成彩霞的那段故事。

……

⑶精彩的故事:

豆豆变成雨的经历……

五、小结“文艺性笔调”的特点

㈠文体上,可编织故事。

㈡内容上,可穿插诗文、掌故、传说……

㈢在表达方式上,可有生动的描写、巧妙的比喻、个性化的拟人……

六、布置作业:

用文艺性的笔调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的一种水果或其他特产,力求写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

附:古代咏石榴的诗文。

1、燃灯疑夜火,辖珠胜早梅。 ——梁元帝《咏石榴》

2、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 ——白居易《山石榴》

3、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

——潘岳《安石榴赋》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3、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引用的诗歌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背诵:

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导语设计:

由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差异,使得气候、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南方有一种水果——荔枝,这种被称作“果中珍品”的水果北方是没有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二、作者及文体:

作者简介: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文体介绍: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它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字词正音:

缯zē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瓤ráng(瓤子)醴lǐ(甜酒)酪lào(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囊náng(口袋)勃bó(烟起貌)莆pú(福建莆田县)

2、词语补释:

龟裂:jūnliè呈现许多裂纹。(龟甲guījiá)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完成。了(第二个):了结、结束。

逼真: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四、强调引用这一方法的重要性。

1、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表达一下对这种文体的直观感受?

明确:知识量大、说理性强、条理清楚、平实、

单调、乏味。

2、这篇文章有干巴巴的感受吗?

明确:没有。

3、当然,这是一篇如假包换的说明文,但为什么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明确:文章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典故,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感觉清新活泼。

4、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等。

引用就是其中一种,在本文中更是大放异彩。当然作者并没有一味的只使用引用这种说明方法,其他方法也都有使用。

五、由说明方法入手具体分析文意,学生从文中找出引用的诗词典故。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一)引出说明对象

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

荔枝果

果实:壳膜—瓤肉—特性—果核

(二)荔枝的生态

荔枝花花期—花形—花色

(三)荔枝的生产:产地—树谱—移植—产销

六、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试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明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

七、布置作业:

1、诵本文中的诗文。

2、认为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何处?

八、板书设计:

(一)引出说明对象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

荔枝果

果实:壳膜—瓤肉—特性—果核

(二)荔枝的生态

荔枝花花期—花形—花色

(三)荔枝的生产:产地—树谱—移植—产销

下载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小品的一般特点。2、分析本文综合运用引资料、插图、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3、认识科学小品的文学......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教时,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篇1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2.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3.从课文引......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六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教学目标】 1.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理清思路,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特点,理解说明文的顺序; 2、理解科学小品是一种用文学来介绍科学知识的文艺性说明文; 3、体会作品中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 酒泉职中 刘德林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 《......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南州六月荔枝丹》说《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 (第一教时) 合水职专石惠芳 2013.4.1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教时,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