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发“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的通知”的通知
转发“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的通知”的通知
各教育管理中心、直属中小学:
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今日教育杂志社“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的通知”(见附件1),现转发于各教育管理中心、直属中小学。各教育管理中心、直属中小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本次大赛。2013年11月20日前按要求(见附件2)把论文上交荣昌县教师进修学校伍朝彬老师处。
联系电话:***
荣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第二篇: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激发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良方
王虹电话:***
重庆市南岸区川益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怎样才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取得实效呢?我认为激发兴趣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都非常希望学到很多知识。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加大知识信息量,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则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在教学课文内容之前先有目的地简要介绍作家老舍的创作生涯、文学成就,让学生产生由衷的敬佩
之情。同时把大泉晶莹活泼,不知疲倦;小泉多姿多彩,有如珍珠摇曳凸现出来,知识点具体而鲜明,制造了悬念,激发了求知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当然,激发求知兴趣,决不等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用知识点燃的兴趣之火,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去获得知识,那样的兴趣才是深沉的、持久的。
二、多媒体手段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
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再如在低年级教学识字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一节课可教6—8个生字,而利用了电教手段,则可达到12—14个生字,效率提高了,因为电教手段可以使新授课时间缩短,练习时间大增,练习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幻灯出现的象形子的“象形”,能帮助记忆,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利于他们识记。
三、巧设提问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设提问关键是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上,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教师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处提问,如教学《草船借箭》的难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时,巧问当时如果不是大雾弥江,而是天空晴朗,诸葛亮敢轻兵逼寨吗?诸葛亮是神仙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非常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便于学生思考。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巧问: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呢?为什么又耐心呢?让学生对这矛盾着的词语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要学生“跳一跳”才能真正理解的目的,这样也就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绘画激发兴趣
教师还可以采用绘画这一手段激发兴趣。例如:教古诗《幕江吟》,诗中描写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美这一特点,先展示蔚蓝天空,水平如静,岸边柳树倒垂,池里荷花开得正艳的背景图,再画上日落的太阳,水面一半红一半绿,在荷叶上画晶莹透明的露珠。构成了一幅形色兼备的风景图。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脑海里浮现一幅美丽的图画,进入了诗人描绘意境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用死记古诗,硬背诗意及中心,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可抓关键的情节,故事的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五、引向课外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内教学效果不及课外进行,让学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呀,观察实物呀,听别人讲解呀,兴趣就更浓了。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如描写一景物,让学生到室外指导他们观察,就比在教室内让他们自己想象好多了。再如指导学生写《校园春色》时,如果组织学生去欣赏校园的春色,他们写起来就有话可说。从课内走向课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对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我们教师要想实施素质教育,要
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它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第三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
课堂教学反思
——李双琼 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十年之久了。在这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一路走来,感慨颇深。在教学中应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动手能力,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应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现将本人在平时的教学点滴记录如下: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动力,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学习问题所在。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所以经常有老师感慨“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快学生”虽然我对本句话不完全认同,但是如果所有事情都被老师代办了,学生肯定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没机会参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积极性。比如,《鲸》这一课我把有关鲸的相关信息全都搜集来,制作成幻灯片,结果部分学生欣赏后根本说不出与鲸有关的内容来。这说明学生没动手,没亲身体验的知识记起来印象并不深刻。我在第二次上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提前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与鲸有关的资料,学生信息大增,并且在课堂上还要私自较量,看谁了解得更多,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时学生一定会提出很多不同于教材而又很实用的方法,学生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的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上几点仅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个有见解,如有不足之处望各位同行指正。
第四篇:征文大赛通知
关于“美德在我身边”征文大赛通知
为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响应我校“讲文明,树新风”校园文明建设的号召,加快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丰富我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根据期初校长室和教学处计划安排,决定在全校范围内举办“美德在我身边”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美德是每个同学必备的品质,感恩是一种美德,孝顺是一种美德,帮助也是一种美德,美德随处可见„„为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广大学生明理修身、团结友爱、勤俭自强,同时检验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
二:征文的主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中学生如何践行以“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新风尚。
2,创建和谐校园。结合学校建设,已经自己实际谈谈自己对于创建和谐校园的理解,中学生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如何做贡献等。
3,培养良好学风。结合自身实际,和身边的真实事例,谈一谈你对美德的理解,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心美身正的当代中学生。
4、体裁不限,文体不限。三:征文要求
1,要紧扣活动征文活动主题,结合自身实际,定题成文。
2,征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题鲜明,观点正确,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3,征文要立意新颖,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文风朴实,有较强的针对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4,征文字数要求800字左右,使用黑色钢笔、中性笔,标准信笺纸。
5、要真实,可信,出自自己的杰作,严禁网上剽窃。网上抄袭按作废处理。四:征文的组织和评选
1,各班高度重视本次征文活动,切实把本次征文活动组织好。每班上交十篇,每篇记录基础分一分,优秀征文每篇额外记2分,统计完后按一定比例纳入班级考核之中,总分获得前四名的班级学校给予奖状奖励,上交的作品按20%给予奖励。
2、征文作品请于2016年5月20(本周五)12点前由班主任或班长上交教学处王向阳校长处,过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3、评审组委会 组长 宋贵生 王向阳
委员: 杜军 王玉文 韩玉侠 吴少敏 李静颖 祁建新 五:奖项设施
一等奖5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土门子镇中教学处 2016年5月16日
第五篇:第十届新华书店杯征文通知
“新华书店杯”征文通知
各中小学:
现将市第十届“新华杯”读书征文工作做如下安排,望各单位积极组织、安排,将征文纸质稿、电子稿、统计表于2013年9月15日前交教办。
说明:
1、根据教育局要求,在本着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将学生所需书目统计好(阅读书目见附件),订数于7月4日(周四)以前报教办李登文,由新华书店负责送书上门。
2、征文上报数量:
初中:学生组每校语文、英语各30篇,教师组语文、英语各20篇。
小学:学生组四至六年级,语文每校每年级每班上报3篇;英语四至六年级每校每年级每班上报3篇;教师组语文、英语每校各3篇。
2、征文格式要求:
征文一律用A4纸,word方式打印,封面格式统一为:第一行正文标题,第二行学校、班级、作者姓名(或工作单位、作者姓名),第三行辅导教师姓名;正文格式统一为:第一行题目,第二行开始写正文(正文内不出现学校和工作单位及姓名等信息)。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各小学要注意对征文题目的拟定研究,不要简单地定为“读XXXX有感”等,要以读后感或思考内容拟定题目,如“倾听花开,喜莫大焉—-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幸福,离我们并不远——读《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有感”。
4、根据征文获奖情况,记入学校量化管理。
各单位要把好筛选关,稿件严禁抄袭下载,在上报的表格中备注是否原创。如有违反,通报个人和所在学校。
xx教办
20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