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茶叶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茶叶生产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祥和的春风里,城里人带上相机,去茶园拍摄几张充满生机的画面,累了到农家泡上一杯香茗慢慢品尝,日子是这么的惬意和美好,可是这时候的另外一个群体却在为了一年的生活在忙碌、劳累着。他们每天工作十几甚至二十小时,每天风吹日晒就是雨淋,这样下来每年的几千或者上万的收入却让茶农很是欣慰。但是认真的算上一笔帐,茶农每年的施肥、挖茶棵及其他茶园管理的投入,再加上人工投入,这样的收入实在不算高。如何提高价格,促进茶农增收,这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了当地执政者的面前。
一、当前茶价一直上不去的原因
1、标准不一。最终到市场上的干茶来自千家万户,每家采摘的大
小不一样,制茶的标准也不一,这样,每家每户做成的茶叶存在的差别较大,很难批量进行宣传、包装、销售。造成各个企业难以扩大规模。
2、卫生难以保障。由于干茶是每家每户小作坊似的进行加工制
作。而且制作过程中有用手直接搓、揉等程序,况且农户家的制茶灶具大部分在猪圈旁边,造成了制作环境脏、乱、差,制作过程也存在很多不卫生因素。
3、缺少知名度。茶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传统名茶:主要是历史上的贡茶,持续生产至今,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等。二是恢复历史名茶:是指历史上曾有的名茶,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而消失,近现代才重新恢复名声的名茶,如徽州松罗茶、蒙
山甘露茶等。三是新创名茶:近现代新创的名茶,饮用者共同喜爱,有着与众不同的风味,如江西名茶、高桥银峰等名茶。但是像流口当地的茶,既和历史不沾边,现在宣传力度也不够,饮用群体也不多,因此,缺少知名度的茶价格低也是一种必然。
4、市场不规范。在农村的茶叶市场上存在的一直是不合常规的“买方做主”的市场。对于茶农没有控制价格的权利。甚至有的收购市场存在打压价格、缺斤少两的现象。在以前农民工中存在“讨薪难”的问题,后来经过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现在“要茶钱难”仍旧是茶农每年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如何改变现状,提高茶农收入
1、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集中管理和生产。流口当地茶叶是主要收入,而且家家户户都有茶园。因此,可以发展壮大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功能,并依靠参与新安源茶叶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的知名企业如黄山风雅茗洲有机茶有限公司、黄山市新安源迪贝曼茶叶有限公司、黄山市松萝茶叶有限公司、黄山市科兴茶叶有限公司等的带动作用,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制作,统一销售,这样可以加强对厂房的管理以保证制作过程中的卫生以及标准,还能减少茶农的劳作时间。
2、做好生态文章,加大宣传力度。在“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流口可以充分利用“有机茶园”的名片,做到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做活有机文章,倡导绿色消费,重塑品牌
建设,把流口的牌子树起来,把新安源的牌子打出去。
3、改变销售方式。流口当地多年的销售模式是小作坊式的生产,然后通过不断转手进行销售。要提高茶价,改变销售方式也是关键。可以积极应用电子商务、网络服务等现代营销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减少中间销售环节。
4、规范茶叶交易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定期对茶叶市场进行监督整改,并设立举报电话,对出现不公平交易或者打压茶价的不良情况进行严厉打击,保证茶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流口只有立足良好的生态和茶叶种质资源,实施好“品牌战略”、“标准战略”、“现代营销战略”,走“优质茶叶”发展之路,定能够让茶农在经济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流口村村主任助理 方美娟)
第二篇:茶叶产业化调研报告
积极接轨杭州茶都 努力打造淳安“茶乡”
我县是浙江省的产茶重点县,茶叶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传统骨干产业,产茶历史悠久,鸠坑茶唐代既为贡品,我县也是国家“十大茶种”之一“鸠坑种”的原产地。我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县有茶园面积14.5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2万亩,2004年全县茶叶产值实现2.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690元。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5.8%,茶叶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2004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积极把杭州创建成为中国茶叶展示中心、茶叶信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茶叶贸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游中心。我县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产茶县,茶园面积占杭州市的32.4%,产量、产值分别占杭州的12.4%和26.4%,在实施“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中,我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应积极响应和主动接轨这一战略,充分发挥我县茶业资源优势和千岛湖生态环境、旅游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茶叶产销规模,积极实施“千岛玉叶”品牌战略,努力引进培育茶加工企业,拉长茶产业链,强化千岛湖鸠坑茶文化宣传,开发茶叶生态观光游,把我县建设成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真正实现“杭为茶都,淳为茶乡”。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
第三篇:茶叶生产实习报告
茶叶生产管理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一方面,本次实习在于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培养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希望将来与社会沟通,更加顺利融入社会。
另一方面,本次实习是自己希望了解茶叶的生产管理的工作包括生产组织工作;生产计划工作;生产控制工作等。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得学生了解所在实习的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容、生产管理的主要模板、生产管理的目标、生产管理的方法、绩效考核和基本业务,从而运用生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运用生产管理的理论以及借鉴国内外企业相关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问题分析,对策及可行性建议。
二. 实习内容
1.优质茶叶栽培
自然条件最好在山区丘陵,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需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而大棚覆盖栽培是今年来为满足早生名优绿茶市场需求,促进提早茶芽萌发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其优点是能明显改善茶园小气候,使棚内增湿增温。茶树树冠培养与修剪使茶树改变原来的自然生长状态,形成良好的树冠,更新复壮生长势,促进新梢生长,调节光照条恶件,除去病虫枝叶以及打破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平衡等,通过修剪实现茶叶的高产优质。肥料是茶叶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应该经济,合理,科学的施用肥料,做到因时,因地,因茶树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施肥方法,达到施肥的最大效果。
2.机械化加工
名优绿茶加工的基本工序可分为: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毛茶整理等六个基本工序,每一种名优绿茶都离不开这六种工序的作业原理,所以名优绿茶种类繁多,有条形茶,扁形茶,针形茶,卷曲形茶和球形茶等,而应用机械加工制作,使用的机器设备种类形式也较多。
3.茶叶包装和贮藏保鲜
包装是促进销售的工具,优良的包装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不单要研究包装的形式,还要研究包装的策略。包装的功能有保护,美化商品,促进销售,增加利润,便于携带,贮存和运输等,在营销中占重要地位。名优绿茶是含有较高的生化成分,受环境条件影响,名优绿茶的品质变化比中低档查更加激烈,而国内外实践证明,采用低温冷藏是解决茶叶保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三. 实习总结
作为一个学习工商管理的大学生,平时在学校学习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很难与实践挂钩,而暑假期间的实习生活就像一块试金石,它检验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同时,也将我学校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践生活中。我觉得这关系到我们将来能否在社会中立足,迎接这个充满机遇与竞争的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人际关系,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无论做什么事,离不开人际关系,而我认为创业就是一个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过程,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就应该开始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我们能够拥有更早的起步。
当然,在实习过程必须需要认真与努力的态度,热情与激情的兴趣,这样才能在实习的过程学到一些知识和经验。
第四篇:茶叶调研
茶叶产业调研报告
一、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县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000亩,其中,采摘面积2000 亩,待改种面积1000亩。年产茶叶鲜叶40万公斤。全县现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 1个,拥有各种加工设备3 台(套),从业人员50 人。2009年共加工生产茶叶 10 万公斤,其中:加工红茶8万公斤,绿茶 2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0万元,销售收入近20万元。
二、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茶叶种植以农户为生产主体,生产分散,未形成规模化种植,茶园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给科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科技意识差,管理滞后。我县茶农科技意识不强,病虫防治、修剪和培肥管理工作跟不上,茶园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滞后,茶农凭据多年的经验进行管理,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三)茶叶品种单一,茶树品种严重老化、退化。我县种植的茶叶品种为70年代从福建引进的群体品种,经过30多年的采摘,茶园已老化,品种退化严重,茶园普遍产量低、品质差、抗病虫能力弱等问题,亟待进行茶园改造和引进新的品种进行改良。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县茶叶生产原管理机构——茶科所,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已是人散破,不能全面掌握茶叶的生产发展情况。
企业主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经营上,无人顾及生产管理工作,导致茶叶产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管理和加工人才,茶叶加工水平低。我县茶叶加工设备大多数是70—80年代陈旧落后的产品,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只能加工一般红茶,使茶叶只能成为外地茶叶商的原料基地。精品品牌的茶叶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的技术质量和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布局,形成规模化种植。我县等乡镇森林覆盖率高,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土壤呈酸性,土质肥沃,具有进行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我县优质茶园建设将重点布局在九里、文家使之形成规模,促进产业化经营。在认真抓好现有茶园改造管理的同时,把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者组织起来,实行弱弱联合,强弱联合,强强联合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
(二)加强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加强茶园建设管理,根据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一是对树势衰老的茶树实行台刈,重新培养树冠:二是对树龄老化、放荒和生长不规范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促使茶树迅速生长;三是加强培肥管理,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增产素,提高茶叶产量;四是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多用生物农药,把我县茶园培育成为生态茶、有机茶的原料基地。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县委、县人民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科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对茶叶企业的扶持:一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吸引外资,对陈旧、老化和淘汰的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水平;二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设备进行独立、联合、开发;三是转变家庭作坊式加工为现代化流水线加工,提升茶叶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五是加大优良品种的扶持力度,对茶叶种植专业户,尤其是优良品种的种茶专业户,从资金和物资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加快优质茶叶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四)开发名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我县茶叶开发种植力度,坚持走“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路子,对整个茶叶市场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动态,按照“生态、保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利用本地优质茶原料,引资开发“”等系列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不同风味和功能的茶叶新品种,如:降糖茶、降压茶等。同时,提升传统产品的档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开发精品名牌。通过提高质量创立品牌、名牌宣传拓宽市场,带动我县茶叶生产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县茶叶走向辉煌。
第五篇:茶叶基地产业调研报告
1.确立新战略“杭为茶都、淳为茶乡”这一战略的提出和付诸实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一要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全县上下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茶叶协会要围绕打造“淳安茶乡”这一目标,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全面接轨杭州“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战略的准备,综合各方力量,不仅要做好茶产业领域的文章,还要在旅游、文化、休闲、市场等诸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营造“茶乡”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涉及茶乡打造的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首先要全面规划,茶乡的打造,不仅涉及茶产业的发展,还包含茶工业、茶旅游、茶文化等诸多方面,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经贸、宣传等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对产茶自然环境优越、生产基础扎实的区域实施重点扶持,在城镇、旅游设施建设进程中,应充分考虑茶馆、茶休闲购物等茶叶休闲区的规划,同时,利用我县一流的生态旅游环境和茶文化遗存,科学规划好1~2条茶业旅游线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三要强化领导,协调发展。“接轨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以县委、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农办、农业、供销、旅游、城建、计划、文化、财政、茶协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各部门经办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对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游基地、茶研发基地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协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夯实茶基础 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希望。一要继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无性系良种在名茶生产中发挥的效益已日益凸现。通过发展,力争使良种茶园所占的比例五年后增至60%。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新建基地的标准化,品种选择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与高质的协调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园改造力度。我县茶园总面积14万亩,其中经省级认定的无公害茶园7.1万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近千亩。因自然条件、培管水平的差异,尚有2万亩地势环境较好的茶园处于荒芜和半荒芜状态,急需对这些茶园进行改造,提升茶园基础水平。同时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三要全面推进茶厂的优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项目的契机,积极开展我县的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整合现有资源,鼓励扶持有条件的茶叶生产大户进行茶叶加工厂无公害标准建设和改造。并通过标准化加工厂的示范带动,推动我县茶叶生产的无公害标准化进程,培育茶叶加工大户和企业。
3.强化茶开发 一是强化普通茶类的多种类开发。在全面提升千岛玉叶、千岛湖银针、鸠坑毛尖等现有名茶质量的基础上,并积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适时地进行适合机采名茶的开发,以实现全面应用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名茶质量,增加茶叶生产效益;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千岛湖的知名度、优质的一级水体、“工业兴县”的浓厚氛围,依托鼓山、坪山等工业园区等载体,积极引进、扶持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蒸青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开发。我县的黄金茶、苦丁茶很有开发潜力,要有意识地利用区域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培植特色茶基地,创新开发机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区茶农收入。
4.加强茶研发 首先要强化合作,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利用淳安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全面加强与在杭“国”字号茶叶科研、学术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依托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积淀,建立茶叶研发中心,力争在茶叶生产、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叶科技推广网络。我县茶叶在这几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全县茶叶科技推广队伍为提高全县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所做的努力。县财政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等方面,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使茶农、经营者能有效地将先进科技应用于生产;三是要建立国家级茶叶科技示范场。以县茶叶良种试验场为基础,以实施农业部项目“茶树良种科技示范场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相应的生产、教学设备,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的茶叶科技示范场,为全县茶叶科技的试验、示范、应用推广提供支持。
5.激活茶贸易 我县的茶产业是市场主导型的产业,要进一步激活茶贸易,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市场网络。抓好新千岛湖茶叶市场的建设,努力将之建设成为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茶叶交易、茶叶休闲于一体的省内一流茶叶市场,全面提升市场的档次和品位。同时以此为基础,扶持乡镇产地市场、茶叶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基地+农户”、“市场+订单+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搞活茶叶流通;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淳籍在外茶叶经营者和外地茶叶市场的联系,收集市场信息和营销经验。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并在互联网上设立千岛湖茶的网站,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掌握可靠、及时的市场信息,更好地指导茶叶生产;三要鼓励经营者在外开设茶庄、门店。对在大中城市开设茶庄、门店,销售千岛湖茶的经营进行奖励扶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宣传推销我县的茶叶,提高千岛湖茶的市场占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个产品能经久不衰的源泉,没有品牌的支撑,产业的发展很难健康长久,茶叶产业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尤为明显。一是要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千岛玉叶”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十余年打造,已是浙江省着名商标,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非凡,各乡镇、部门、企业要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打响“千岛玉叶”品牌,将之打造成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岛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蓝宝石”;二是要加大宣传促销。依托杭州茶都这一龙头,利用千岛湖的生态旅游优势,扩大宣传,积极促销。县财政应逐年增加茶叶品牌宣传资金,用于千岛湖茶的品牌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机会在我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来淳,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千岛湖茶;三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7.弘扬茶文化 我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要积极接轨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筹建三大中心:茶艺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组建茶艺表演队,寻找一套适合千岛湖茶特点的品茗茶艺,在茶艺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岛湖茶的风采;挖掘、收集整理我县茶历史、文化遗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游人、客商介绍我县茶叶文化,提升千岛湖茶文化内涵;建立千岛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设置推介载体,向外推介我县茶资源、茶产品、茶企业、茶贸易,提升我县茶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8.发展茶旅游 我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千岛湖,为发展茶文化、茶旅游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做优做强茶旅游文章。一是要开发茶旅游产品,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创新营销模式,与旅游紧密结合,即促进茶产品的营销,又提升旅游内涵;二是要开辟1~2条茶旅游观光线路,依托千岛湖强大的旅游优势,在茶叶生产、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关注茶叶,宣传茶叶;三是开发休闲观光茶园,选择交通较便利、茶园景观秀美之地,配套相应的供游人采制设备、品茶休闲场所,积极拓展茶园休闲观光游;四是推进茶馆业的兴起,千岛湖镇作为“休闲度假胜地”,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味浓、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馆,增添城市休闲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