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发)

时间:2019-05-15 06:0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发)》。

第一篇: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发)

国土资源部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

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为了探索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用地的科学布局。合理利用土地,更有效地保护优质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拟在部分省(区)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为规范推进试点工作,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试点目的和意义

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是指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或片开发利用条件的低丘缓坡荒滩区域,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的用途、规模、布局和时序。

促进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和农村新居民点建设中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来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和大部分县市地处丘陵山区的国情出发,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政策:是在新形势下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因地制宜保障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减少工业、城镇及农村新居建设占用城市周边和平原地区优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重要举措;是统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充分开发未干利用土地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

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重要保障。

二、总体要求

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荒山荒坡荒滩土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创新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探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未利用土地规范、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试点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加强领导、周密组织。要把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纳入所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成立工作班子,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以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规划为指导,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科学编制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合理确定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用途、规模和布局,根据区域条件和建没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分期进行场地平整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坚持节约集约、规范管理。严格遵循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和评价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和限制、禁止用地目录,提高项目用地准入门槛。试点工作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须按规定程序报批,切实做好安置补偿、严格土地权属管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要坚持生态优先、保建并重。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必须将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优先地位、结合相关规划和设计,做好地灾危险性评估、水土流失评价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定防治措施,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对宜建区块。要结合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合理确定开发规模、布局和强度。

三、试点工作程序及要求

(一)制订试点工作方案。试点省(区)根据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和前期工作基础。制订试点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市县和项目、明确开发利用规模、各试点项目范围和建设期限,提出保障措施。备省(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3个首批试点市县,各试点市县明确1-2个试点项目。试点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编制完成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不占用耕地、林地和草原,区块面积较大,适合集中成片开发;政府重视,群众支持,土地管理工作基础较好。试点工作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土资源部批复实施。

(二)编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试点项目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按照批准的试点工作方案,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调查成果认定地类,做好试点项目范围内土地的勘测定界,对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进行核实和确认,权属存在争议的要依法做好调处工作,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在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水土流失评价和地

质灾害评估等工作的前提下,组织编制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建设开发、农用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科学划分用地功能区,结合建设开发需求,合理确定用地整治工程建设,提出实施保障和环境保护措施。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抄送相关国家土地督察局。

(三)组织试点项目开发建设。在市、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下,按照建设总体设计和单体建设项目设计。及时组织实施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整治,依法对试点项目用地进行征收,做好安置补偿,涉及农用地转周的,同时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和标准,做好土地供应,涉及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必须严格执行招拍挂出让制度,确保建设项目合法合规用地。

(四)严格试点项目实施验收考核。试点项目所在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进行专项管理.对规划计划、批地供地、开发利用、资金收益等情况进行专门统诗、封闭管理、每年向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出专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每年要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了解研究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办法。总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研考核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试点项目实施到期后,由所在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逐级上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正式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四、试点工作的适用政策

(一)根据需要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列入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的地方。可同步开展土地利用总述规划评估修改试点,经评估需要调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要依据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城镇常住人口及用地标准合理确定,并依法定程序修改和报批。增加的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分解或已批准的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报国土资源部审核同意后可适当予以追加。

(二)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国土资源部在批复试点工作方案时,下达低丘缓坡荒滩等来利用土地建设开发控制规模;在分解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时,根据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实际需要,专项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三)完善土地审批管理方式。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建设开发,应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的要求,依据部先行下达的控制规模。在实施场地平整前依法办理土地征收和农转用审批手续,根据实际进展在办理土地供应手续前核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试点项目范围内保留的地貌景观和生态保护用地,不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可只办理土地征收。

(四)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确权登记。开发前须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开发后要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做好衔接。试点项目范围内的土地,对为实施建没而进行推填平整的,按建设用地认定并变更。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试点项目所在市、县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要求、加强与发改、财政、环保、农业、建设、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二)做好资金保障。发挥市场化运作机制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实施动态监管。试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项目区数据库,及时将项目区规划审批、指标使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权属调整、验收考核等情况上图入库,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实施全程动态监管。

(四)建立评估机制。建立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工作评估制度、适时对试点项目实施中的土地开发和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估,改革完善试点项目土地整治和供地用地政策,保障和促进丘陵山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彝良县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彝良县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和大理现场会议精神,有效推进我县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提供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基础资料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土地供需紧张的实际情况,物制订彝良县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根据云政发【2011】185号文件要求,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集中精力,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对本区域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资源,逐宗组织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查清坡度在25度以下低丘缓坡荒滩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状况、适宜用途等情况,根据“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对每块低丘缓坡荒滩图斑的可利用状况和规划开发期限进行认定,为编制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打下基础。调查摸底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调查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各乡镇政府 1

作为调查摸底的实施主体要负总责,县国土资源和农林部门要加强指导、配合,及时提供相关图件和资料,指导、协助各乡镇政府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二、加强领导,合力推进

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涉及产业布局调整、城镇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此,为切实加强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建立县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官银福任组长,赵泽聊、农业、林业、建设任副组长,统一协调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由赵泽聊兼任办公室主任,朱绍华、左廷栋、刘登和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协调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重大问题。

各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本次调查摸底工作,并抽调若干懂业务、会测绘、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集中办公,确保本次调查摸底工作必需的人员和力量。各乡镇分成五个工作小组:

第一小组:牛街镇、柳溪乡、洛旺乡相关工作人员和规划编制单位人员;

第二小组:龙安乡、钟鸣乡、两河乡、小草坝乡、龙海乡相关工作人员和规划编制单位人员;

第三小组:角奎镇相关工作人员和规划编制单位人员; 第四小组:洛泽河镇相关工作人员和规划编制单位人员; 第五小组:龙街乡、奎香乡、树林乡、荞山乡、海子乡相关工作人员和规划编制单位人员;

县发改、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建设、财政等部门要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尽力为各乡镇提供业务指导、相关图件资料和工作经费,努力形成合力,确保本次规划编制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讲究方法,分步实施

以国务院及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合理、规范为前提,坚持“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依据本县具体情况,做到“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

(一)主要技术路线

1.收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国土资源、交通、能源、水利、农林、旅游等部门的建设项目与规划资料。

2.将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全县低丘缓坡荒滩等图(由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处理得来)与农林部门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图的相应部分合并作为调查底图。

3.通过查阅前期有关资料及现场调查,查清相关地块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状况、适宜用途等情况。

4.依据外业调查记载,对地块进一步科学、合理利用规划,并清绘到新的调查底图上。

5.利用相关计算机技术进行规划成果汇总,并按步骤提交项目组、质检组及专家组验收评审。

(二)工作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1年12月4日——12月12日)

(1)制定工作方案;

(2)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业队伍;

(3)开展技术培训;

(4)资料准备和物资准备。

2.外业调查阶段(2011年12月13——2011年20日)

(1)全面外业调查;

(2)质量自查;

(3)质检组检查。

3.内业成果汇编阶段(2011年12月21——2011年12月28日)

(1)资料录入、电脑计算、成果图绘制;

(2)资料编汇、形成成果;

(3)成果审查(包括内部审定与专家评审);

(4)上报成果。

(三)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

选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实施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组成外业质量检查组,不定期对外业工作小组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外业调查任务。

各乡镇要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精、身体好的技术人员参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并对质量进行把关。

2.制度保障

(1)责任追究制

整个调查工作由技术负责人负总责,各工作小组对其调查范围内的调查质量负责,发现问题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汇报交流制度

每天各工作组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相互进行交流。技术负责人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纠正,保证调查工作按照指导精神与实施方案进行。

3.物质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落实全县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所需经费,保障调查、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篇:湖北省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 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暂行办法(讨论稿)

湖北省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 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暂行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保护耕地,转变城乡建设用地方式,拓展城乡建设发展空间,构建保障跨越式发展用地新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全省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呈报《<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构建保障跨越式发展用地新机制的意见(送审稿)>的请示》(鄂土资文„2011‟294号)、《湖北省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方案(送审稿)》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以下简称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指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和农村新居民点建设中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成片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形高差相对适中、坡度一般在6°—25°之间的山坡地和可利用的荒滩区域。山坡地地类一般为荒草地、残次林地、园地及劣质耕地等类型。劣质耕地在低荒地中比重应小于30%。要按照“三少一无”,即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无基本农田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选址。

第三条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优质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加强生态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林业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科学确定开发利用范围、规模和时序。

(二)节约集约、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土地利用条件制约机制,以政策激励为举措,引导企业集约用地。

(三)生态优先、保建并举。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环境恢复治理、水土保护,变低荒地开发利用为“绿色开发”。

(四)稳步推进、滚动开发。开发过程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开发利用规模和时序,防止盲目推进。

第二章总体安排与工作机制

第四条全省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范围安排在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黄冈市、孝感市等行政区域内,试点单位应选择本区域内具有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人地矛盾突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的县(市、区)。

第五条按照稳步推进、滚动开发的原则,全省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近期实施期限为2012年至2016年远期定位2017年至2020年。省国土资源厅根据试点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各地开发利用总规模和逐年实施规模。

第六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全省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组织管理;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辖区内试点单位相关工作的协调落实和质量监督;试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第七条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原则,县(市、区)人民政府是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各试点县(市、区)应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城建、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落实工作经费,并对具体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成立以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住建部门和林业部门专业人员为主、发

改、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专班,负责编制工作方案、专项规划及其项目实施方案等各项具体工作。

第三章工作内容与程序

第八条试点县(市、区)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二调成果为基础,以乡镇为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为单位调查低荒地的分布与现状,查清本地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并形成本地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图件与台账。为编制本地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第九条试点县(市、区)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调查成果,编制本地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并做好与城乡规划、林业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的目的、任务、主要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该县(市、区)基本概况;拟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位置、适应性及开发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范围、规模、开发时序和开发利用方向;拟定近期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水土流失评价;重点针对耕地保护、生态安全、组织保障、经费安排等方面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分布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规划编制工作报告及其它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相关文件、图件等。

第十条试点县(市、区)依据专项规划总体要求,在完成地类认定、勘测定界、权属确认、环境影响评价、水土流失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等相关工作的前提下,组织编制具体项目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建设开发、农用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科学划分用地功能区,结合建设开发需求,明确项目实施的范围、规模、时序、工程设计方案、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并提出实施保障和环境保护措施等相关内容。

项目实施方案提交资料主要包括:该县(市、区)人民政府请示;实施方案;环保、林业、规划等部门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水土流失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权属证明;项目区勘测定界报告;项目区现状影像资料;该县(市、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现状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该县(市、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规划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该县(市、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坡度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该县(市、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区土地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在低荒地开发条件较充分的地区,可以同时编制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与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可进行项目的前期开发。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必须纳入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报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初审,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再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抄送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

第四章项目实施与监管

第十二条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应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集中连片、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区域条件和建设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分期进行场地平整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三条项目实施前,应对拟开发利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进行核实和确认,做到地类、面积准确,界址权属清楚,开发后要与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做好衔接。对于为实施建设而进行推填平整的土地,按建设用地认定并变更。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实施前,必须依法履行用地报批手续,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

偿和拆迁安置工作,严格土地权属管理,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尽量避开耕地、优质林地、果园等,保留项目区内的景观、人文、生态用地,切实保障项目区生态环境安全。

第十六条省国土资源厅依据各试点县(市、区)编制的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全省项目备选库,及时将项目区规划审批、指标使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权属调整、验收考核等情况上图入库,实施全程动态监管。

第十七条试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项目的监督与检查,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推行项目工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使用资金,加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建立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评估制度,建设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和生态保护的评价体系。

第十八条试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项目进行专项管理,每年向上级国土资源部门作出专报。省厅每年要对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项目实施到期后,由试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逐级上报省厅组织正式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项目实施方案执行情况;项目区实施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工程质量;档案管理情况;工程管护措施。

项目申请验收应提供以下资料:县(市、区)人民政府申请验收的请示(附初验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项目区范围内土地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建设总体设计和单体建设项目设计方案;项目竣工验收实测资料(含图、表);项目实施前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影像资料。

第五章政策支持与衔接

第十九条试点县(市、区)根据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需求,衔接好林业和城镇规划,适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并按规定程序报批。从省级预留机动指标中,对开展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试点地区,统筹调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

第二十条省国土资源厅对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地区实行计划单列,在分解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时单独增加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地区土地的开发建设。

第二十一条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时需要实施农用地转用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涉及征收的,应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对于使用低荒地发展城镇和各类工业项目的,可适当降低建设用地容积率和建筑系数,实行建设用地征转分离审批,即先行办理征收手续,进行前期开发造地,再适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项目区范围内保留的地貌景观和生态保护用地,可只办理土地征收,不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对使用低荒地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最低标准可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5%—50%执行。使用开发后土地的工业项目,严格执行足额提取土地出让金的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其中30%上缴省级财政、70%地方留存,用于低荒地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基本农田保护等。对前期开发建设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免缴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第二十三条项目实施期间,该项目用地的开发利用不纳入土地卫片执法范畴。第二十四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地位作用,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投资、间接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以贷造地、以地生币、币再造地”的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融资方式。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湖北省行政区域内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直颁布之日起实施,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湖北省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暂行办法(讨论稿)6

湖北省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 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暂行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护耕地,转变城乡建设用地方式,拓展城乡建设发展空间,构建保障跨越式发展用地新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全省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呈报《<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构建保障跨越式发展用地新机制的意见(送审稿)>的请示》(鄂土资文„2011‟294号)、《湖北省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方案(送审稿)》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以下简称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指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和农村新居民点建设中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成片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形高差相对适中、坡度一般在6°—25°之间的山坡地和可利用的荒滩区域。山坡地地类一般为荒草地、残次林地、园地及劣质耕地等类型。劣质耕地在低荒地中比重应小于30%。要按照“三少一无”,即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无基本农田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选址。

第三条 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优质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以加强生态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林业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科学确定开发利用范围、规模和时序。

(二)节约集约、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土地利用条件制约机制,以政策激励为举措,引导企业集约用地。

(三)生态优先、保建并举。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环境恢复治理、水土保护,变低荒地开发利用为“绿色开发”。

(四)稳步推进、滚动开发。开发过程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开发利用规模和时序,防止盲目推进。

第二章 总体安排与工作机制

第四条 全省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范围安排在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黄冈市、孝感市等行政区域内,试点单位应选择本区域内具有建设用地需求量大、人地矛盾突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的县(市、区)。

第五条 按照稳步推进、滚动开发的原则,全省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近期实施期限为2012年至2016年,远期定位2017年至2020年。省国土资源厅根据试点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各地开发利用总规模和逐年实施规模。

第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全省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组织管理;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辖区内试点单位相关工作的协调落实和质量监督;试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第七条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原则,县(市、区)人民政府是低丘缓坡荒滩等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各试点县(市、区)应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城建、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成立以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落实工作经费,并对具体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成立以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住建部门和林业部门专业人员为主、发改、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专班,负责编制工作方案、专项规划及其项目实施方案等各项具体工作。

第三章 工作内容与程序

第八条 试点县(市、区)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二调成果为基础,以乡镇为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为单位调查低荒地的分布与现状,查清本地区低荒地

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并形成本地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图件与台账。为编制本地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第九条 试点县(市、区)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调查成果,编制本地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并做好与城乡规划、林业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的目的、任务、主要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该县(市、区)基本概况;拟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位置、适应性及开发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范围、规模、开发时序和开发利用方向;拟定近期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水土流失评价;重点针对耕地保护、生态安全、组织保障、经费安排等方面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分布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规划编制工作报告及其它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相关文件、图件等。

第十条 试点县(市、区)依据专项规划总体要求,在完成地类认定、勘测定界、权属确认、环境影响评价、水土流失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等相关工作的前提下,组织编制具体项目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建设开发、农用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科学划分用地功能区,结合建设开发需求,明确项目实

施的范围、规模、时序、工程设计方案、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并提出实施保障和环境保护措施等相关内容。

项目实施方案提交资料主要包括:该县(市、区)人民政府请示;实施方案;环保、林业、规划等部门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水土流失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专家评审意见;权属证明;项目区勘测定界报告;项目区现状影像资料;该县(市、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现状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该县(市、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规划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该县(市、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坡度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该县(市、区)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区土地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

在低荒地开发条件较充分的地区,可以同时编制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与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可进行项目的前期开发。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必须纳入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 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报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初审,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再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并抄送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

第四章 项目实施与监管

第十二条

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应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集中连片、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区域条件和建设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分期进行场地平整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三条 项目实施前,应对拟开发利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进行核实和确认,做到地类、面积准确,界址权属清楚,开发后要与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做好衔接。对于为实施建设而进行推填平整的土地,按建设用地认定并变更。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实施前,必须依法履行用地报批手续,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和拆迁安置工作,严格土地权属管理,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尽量避开耕地、优质林地、果园等,保留项目区内的景观、人文、生态用地,切实保障项目区生态环境安全。

第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依据各试点县(市、区)编制的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全省项目备选库,及时将项目区规划审批、指标使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权属调整、验收考核等情况上图入库,实施全程动态监管。

第十七条

试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项目的监督与检查,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推行项目工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使用资金,加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建立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评估制度,建设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和生态保护的评价体系。

第十八条

试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项目进行专项管理,每年向上级国土资源部门作出专报。省厅每年要对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项目实施到期后,由试点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逐级上报省厅组织正式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项目实施方案执行情况;项目区实施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工程质量;档案管理情况;工程管护措施。

项目申请验收应提供以下资料:县(市、区)人民政府申请验收的请示(附初验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项目区范围内土地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建设总体设计和单体建设项目设计方案;项目竣工验收实测资料(含图、表);项目实施前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影像资料。

第五章 政策支持与衔接

第十九条

试点县(市、区)根据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需求,衔接好林业和城镇规划,适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并按规定程序报批。从省级预留机动指标中,对开展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试点地区,统筹调剂新一轮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

第二十条

省国土资源厅对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地区实行计划单列,在分解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时单独增加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地区土地的开发建设。

第二十一条

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时需要实施农用地转用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涉及征收的,应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对于使用低荒地发展城镇和各类工业项目的,可适当降低建设用地容积率和建筑系数,实行建设用地征转分离审批,即先行办理征收手续,进行前期开发造地,再适时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项目区范围内保留的地貌景观和生态保护用地,可只办理土地征收,不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对使用低荒地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最低标准可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5%—50%执行。使用开发后土地的工业项目,严格执行足额提取土地出让金的15%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其中30%上缴省级财政、70%地方留存,用于低荒地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基本农田保护等。对前期开发建设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免缴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期间,该项目用地的开发利用不纳入土地卫片执法范畴。

第二十四条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地位作用,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投资、间接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以贷造地、以地生币、币再造地”的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融资方式。

第二十五条 项目适用本办法。第二十六条 厅负责解释。

第六章 附则

湖北省行政区域内低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本办法直颁布之日起实施,由省国土资源

下载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