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生养萤火虫七夕卖2.7万只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今晚是七夕夜,武汉一群网友相约偕恋人在武大举办活动,优胜者领养萤火虫一只。萤火虫从何而来?网友说,是找萤火虫养殖专业户扬帆买的。
28岁的杨帆,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当年与女友吵架,杨帆抓了一只萤火虫,让她破涕为笑。一直在寻找创业机会的杨帆灵光一现,何不饲养萤火虫,恋人的需求就是一个永不枯竭的大市场。
2007年6月,杨帆的首批萤火虫开卖,至今销售额70余万元。他在汉川租下20亩地,聘用3名专职养殖人员,每年投入近10万元。
“总共2.7万只萤火虫,22日前全部订完,七夕期间的销售额相当于平时一个月。”杨帆说,这段时间电话打爆了,客户来自深圳、成都、云南、乌鲁木齐,情侣、酒吧、婚庆公司、景区和农家乐公司都有。武汉网友24日才打电话过来,他只好从其他客户那里每家减几只,给他们凑了50只。
城里人见了萤火虫,老人、小孩都会激动得不得了。杨帆说,近一个月,汉口江滩和中山公园的摊贩们才联系他进货,萤火虫生意是先应远,后应近。杨帆介绍,萤火虫售出后不吃不喝有一周的存活期,卖给外地客户一般空运,用可透气的塑料瓶装起来,里面放些树枝叶,可喷水,不能积水。
杨帆说,目前国内没有成型的陆生萤火虫饲养技术,主要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一部分技术来自国外,通过电子邮件咨询外国专家。
第二篇:毕业求职做个网页“卖”自己
越来越多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抛弃了传统的书面简历,转向在因特网上推出个人求职网页或网站介绍自我。
中山大学的李海平从去年9月就忙着筹划自己的求职网站。进入他的“如你意世界”,蓝色主调的界面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环绕流动;打开个人简历,就像在翻阅成册的求职书。某校小朱的网站名字叫“蓝色频道”,是他去年11月20日,连续10个小时滴水未进,将自制网页推上网的。有趣的是,不少求职网页越做越大,由网页做成了网站,由求职变成了展现个性。小李的“如你意世界”里,还有网络知识、IT市场行情、电脑游戏经验切磋等等。而 “蓝色频道”俨然是新闻频道,介绍委内瑞拉“美女是怎样炼成的” 一文被列为头条。
据了解,制作求职网页在高校已越来越普遍,学生们普遍认为,网上求职是展现个人才华和特色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有学生从经济角度出发,认为网上求职效率较高,费用较低。
第三篇:北大硕士张天一: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
北大硕士张天一: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好,用心去做,最后都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
导读:十几年前,北大毕业生当街卖猪肉的新闻曾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当时人们不理解甚至是为当事人的人生遭遇感到一阵唏嘘。时光流转,被贴上北大标签的准毕业生又一次占据了人们的视线。这次的主人公变成了90后,卖的东西从猪肉变成了米粉。由生到熟,争议依旧。
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
2014年我即将结束在北大的硕士学习生涯,也面临着毕业的选择,我选择了开一家米粉店。就亲友的期待而言,我或者应当去律所(律师事务所),或者应当去机关,或者应当出国。从6岁上小学开始当学生一路过来,评判我个人价值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考试与得分,所以我思考的问题大多关注在是什么,即标准答案是怎样的,而很少放在为什么上。
现在即将进入社会了,我发现自己的身份不再是学生,我同时也发现过去事事都有标准答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很多人生选择如果不问个为什么,你就无法为它找到合理性基础。比如有的朋友告诉我,他要留在北京,要通过奋斗在北京有车有房,我便疑惑,要有车有房而不是当国家主席,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机会成本在北京实现这一在任何一个三线城市都很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时朋友便会抛出另外一个论点,北京的机会很多。可是在我看来,北京的机会是有门槛的,比如在没有户口之前,北京的一切福利都和你无关,所以这里面还是存在着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
连续着问了无数个为什么后,我开始畏惧每天挤两个小时上下班的律师生活,也畏惧循规蹈矩的公务员生活,最后简直不知道自己去干什么好。持续了大半年后,我想通了,因为这么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去驾校学车,和驾校的教练聊天,对话如下:
教练:你们大学生都好找工作吧?
我:嗨,不好找啊,形势不好啊。
教练:你们一毕业出来工资水平大约是多少?
我:七八千差不多吧。
教练:嘿!那工作还不好找啊。我小学毕业,觉得全国就业形势好着呢,到处都是工作机会。这也是我图舒服,当驾校教练,原来开出租挣得多。就是我啥也不会,去工地搬砖,还一天300管吃饭呢。怎么工作就会不好找呢!
这件事情让我忧豁然开朗之感,如果找工作的定位仅仅是谋生手段,那我发现我的谋生手段有一万条更多,而绝不仅限于这么两三条。当然,道理想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就像北大的那位卖猪肉的校友,哪怕已经做成企业了,演讲词还是要一个劲地说对不起母校,给母校丢人。人毕竟是社群动物,都得在乎家人、周围人的期待和目光:是大学生,就得做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给我触动更大的一件事,是我的导师吴志攀先生给我的教导。在我的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里面,我曾经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无论未来如何,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验过程而非结果,生活着而不是生存着。纵使将来去扫大街,若能获心安,也自认是人生大温拿。这段话在我看来,是表达了我的关于人生的想法。结果先生看到以后,就批评了我。他告诉我,环卫工人和其它职业一样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我的表述有问题。这时我才想起先生经常对我们的一句教诲:岗位无高低,只是分工有所不同。
通过这件事情,我读出来了事情根本就没有是大学生做的和不是大学生做的的区别。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好,用心去做,最后都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
我的另外一个顾虑,是学习了六年的法律,却从事和法律没有关系的工作,好像有一些浪费。但很快我也就想通了,法律在我看来,除了具体的条文,背后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和思维。六年法律学习带给我的,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法条我早已忘记了大半,更主要的是我由此敢腆颜地说自己掌握了一些法律、法学的思维与做事方式。用一种思维去做事情,我觉得行业就不一定那么限制了,就像互联网思维,你可以拿它去做互联网,也可以拿它去做金融、房地产、餐饮。这样看来,假设世界上有一种法律人思维,那我拿它来做餐饮,似乎也可以。
心理的负担都七七八八卸下得差不多,我开始认真考虑开餐馆的问题。我开始问我自己,我的理想是什么?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岗位无高低,分工有不同这句话,道理每一个人都懂,可是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大概这也是小学文化的驾校教练觉得工作好找而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觉得工作不好找的根源所在,不是不好找,而是很多工作看不上。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不再以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当保安这样的新闻当炒作和噱头,我们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尊重每一个职业岗位时,我们的这个社会才算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或许我们很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至少,大学生就业,不会如此困难了。这就是我的理想,去开一个餐馆,坚持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就像《寿司之神》里卖了一辈子寿司的二郎,因为尊重职业,所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大概我的人生目标,就算是实现。我最后联系了三位朋友,和我一起来做这件事情,这也让我很受鼓舞与感动。这个团队里,有硕士、有MBA、有公务员,我们经营米粉,也经营一种生活方式。
我究竟想开一家什么样的餐馆?本科时已经经营过两家小餐馆,开小餐馆的经验是有了,这一回能不能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雕爷牛腩、黄太吉这样风头正劲的用互联网思维操作的餐厅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与启发。但在实地吃过雕爷100元一碗的牛腩饭和黄太吉十几块钱的煎饼果子后,我却发现前两者运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只是通过强营销提高了顾客的期待,却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善顾客体验,同时顾客还需要为营销成本付账单。互联网思维做产品本质上是一个快的、爆炸式的东西,而餐饮实际上是一个慢慢积淀的东西。这两者综合在一起,快慢之间,便容易脱节。黄太吉的名声是大了,可是产品却未必改进得那么让人满意。在餐饮业和互联网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关键在于卖什么产品:有没有一种容易标准化操作、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口味、蕴含了我们的文化传统与内涵的食物?
最后,我想到了常德牛肉米粉。米粉是南方人的一种主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和北方的面条对应。而我的家乡常德,正是把米粉当做每天早餐主食。常德的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这样的米粉店:十几张桌椅,五六个小炖锅,锅中,汤水翻滚,牛肉飘香。煮粉的水、牛头汤头、始终保持着小小的沸腾,香料的多层次味道、牛油的醇味、汤头的鲜味、辣椒的香味、牛肉的肉味,俱在慢火熬制中盘旋蒸腾,纠缠不休。若有客人进店,一碗千呼万唤的米粉在滚水中沸腾一二,浇上汤头、牛头油码,撒上几撮香葱,滴上数滴香油,抹上一二胡椒粉,红、白、绿三色交融,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更重要的是,常德米粉的准备工作主要在前期,牛肉、牛骨汤需要提前约十小时熬制好。而等到真正操作的时候,从煮粉到出餐,全部过程不超过30秒。长时间的熬制,复杂的配料,是中餐的灵魂与哲学,但极快的出餐速度,又使得这种食物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标准化操作的可能性。如果说有人可以把煎饼果子、肉夹馍经营成中国的汉堡、热狗,那我想米粉这种有着巨大的地域代表性的食物最终被经营成中国的意大利面,也可以展望定。从2014年2月份开始筹备,回到常德,走街串巷地吃遍了常德的每一家米粉店,一天吃一碗是享受,一天吃十碗则是噩梦,我的一位合伙人和我开玩笑说,吃米粉已经吃得菊花冒火。最后,我们选了一家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经历了拜师、学艺一系列的过程,又进行了标准化提炼,买了一把小秤在无数个夜晚里面一小勺一小勺地称量每一种中草药、配料的分量,又通过常德餐饮协会邀请到当地最有名的几家米粉店的主厨品尝,最后才制作出这几张配方。
2月中旬回到北京,开始找门面,走遍了北京城,最终蜗居在了金台夕照的环球金融中心。再把相关手续的时间算上,4月4日正式营业。这个速度应该是神速了,因为为了这件事情,已经搭上了大学所有的积蓄,不尽快营业,吃饭的钱都成问题。在筹备开业的时候,为了挣生活费,还干着不用坐班的三份兼职,一个意外之喜是体重轻下来了将近15斤。
在写字楼里面开餐馆,有的时候忙到半夜,可是心里面却充满愉悦。
伏牛堂是我一个小小的试验平台。这家店里,不设服务员,我们有三个垃圾桶,顾客用完餐,自己收碗,将垃圾按照残汤、塑料碗、筷子纸屑的顺序分类好。作为一起履行环保责任的奖励,我们则回馈一份水果。这个试验对我们而言,意义十分重大,我希望探索一种店铺和顾客双赢的模式来做这件事情:一方面通过垃圾分类保护了环境,一方面顾客享受了餐后水果,而店铺则节约了人工。
或者未来这家店能够像美国的快餐店一样,本来需要四个人来运转,最后只需要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搞定。节省出来的成本,用于提高员工待遇,为员工提供培训、职业发展,如果能够形成模式,或许餐饮业会慢慢吸引来更多的大学生,做米粉成为一种艺术,餐饮业也会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吧。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不靠谱心愿。此外,伏牛堂还做了很多我感兴趣、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和绿色和平的合作,和参差计划的合作等等,他的未来就像一个操作系统,有着无限可能,可以加载许许多多的APP。我尊重我的米粉,尊重餐饮业,所以我们看了将近十次《寿司之神》,力求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做到极致。在尊重的前提下,我们也想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昨天,有人问我有没有想过事情失败了会怎样。我想了想,从这家餐馆开业的第一天起,或许对我自己而言,我就已经成功了吧。我觉得,外在的东西,没有可以再争取,不难,难得是打破自己内心的条条框框。
第四篇:那个北大毕业去卖猪肉的陆步轩,如今都50岁了吧,不知他近况如何?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了吗?
那个北大毕业去卖猪肉的陆步轩,如今都50岁了吧,不知他近况如何?实现了自己的追求了吗?
陆步轩,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骄子。这样的介绍,人们眼前浮现的应该是儒雅的教授,稳重的官员或者是精明的成功商人。然而,陆步轩都不是。陆步轩是一个“屠夫”,是个卖猪肉的,命运并没有给他一帆风顺的人生。陆步轩本以为考入北大就可以跳出农村,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但现实的残酷终将令他的理想破灭。经过无数次拒绝和心灰意冷,他最终选择当屠夫,卖猪肉。此事一经媒体报道,“北大屠夫”的名号被人所知,之后他如愿在地方上做起了公职人员。然而13年后,他却主动辞职,重新当起了屠夫。被誉为中国最长情“网红”的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如今正在在宁波吆喝卖土猪肉,慕名而来的市民排起长队买猪肉。这回他带领一群高学历的“猪肉佬”和中国知名土猪品牌“壹号土猪”登陆宁波。曾为生活所迫卖猪肉,两年后赢得名气1985年,陆步轩以531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陆步轩从北大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长安县的柴油机厂工作。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复杂,陆步轩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他曾经先后做过多种职业,开过化工厂,也做过不少小生意。然而,“下海”破产,前妻离去,求职未果,“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踏错脚,步步赶不上,为生活所迫,被逼上梁山”。迫于生活,2000年,陆步轩租了房子开起了肉店,文弱书生操起了切肉刀。两年后,名气越来越响,最多的时候雇了7个伙计,一天要卖十几头猪,每天的生活是早晨四点起床,忙到下午三点才能吃早饭。从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转型到了猪肉佬。2003年,他开始以“眼睛肉店”老板的身份卖猪肉,被媒体广泛关注,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陆步轩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从事屠夫这个行业,他内心一直渴望从事学术类的工作。即使是社会褒奖他,他仍然感到自卑。不过在这个最黑暗的时期,陆步轩却把卖猪肉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准”。他从来不卖注水肉,一个档口他能卖出十二头猪。而且即使陆步轩觉得自卑,感到绝望,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依然是认真的对待他的生活,他的生意,在猪肉生意之外,他也笔耕不辍,还写了一本《屠夫看世界》。觉得一年8万多收入少,辞掉公务员再次“下海”2003年,陆步轩的事情被媒体曝出后,“北大才子西安街头卖肉”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媒体开始讨论人才环境、用人机制等问题。舆论给地方政府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不断有人邀陆步轩回体制内工作。当时陆步轩的肉店营利早已超过公务员工资,但是他依然选择到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进入体制是为了完成他的夙愿,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身份认同的问题。陆步轩在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了12年,作为主要力量参与编纂了两部年鉴、一部地方志。2016年9月19日,陆步轩再做惊人之举:放弃几经周折才当上的有编制的公务员职务,重新操刀卖肉。对于为什么会把曾经辛苦求来的公职放弃,陆步轩有他自己的想法。“过去,想当公务员应该说是一种情怀。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国家统招统分,而且是名校,应该有不错的归宿;但我运气不佳,以致沦落到街头卖猪肉。公职比肉摊的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而且受人尊重。”“公务员的工资到去年了我一个月5100元,一年拿到手最多8万多。觉得要过好生活还是很难。”陆步轩说得很坦诚。于是,他决定辞职。打造“壹号土猪”,成为土猪肉第一品牌在陆步轩卖猪肉的同时,有一个和他极为相似的人,正在远方注视着他,并向他伸出手来。他就是陈生!陈生是陆步轩的师兄,198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广州市委办公厅。然而不到几年时间,不安现状的他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毅然辞职下海,摆地摊、种菜、做房地产、卖酒和饮料,成为一名商人。真正让陈生和猪肉联系在一起,是媒体曝光陆步轩以后。“当时所有人都在不可思议和批评,只有北大的许校长说了句‘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这句话在我脑海里种下了颗种子,所以当我决定卖猪肉时,我说一定要卖出北大水平。”陈生回忆说。陈生决定和陆步轩联手卖肉,做符合高端猪肉需求的品牌猪肉。陈生和陆步轩自己养猪、自己卖猪。他们卖的猪,除了品种土,猪场还拒绝采用现代常用的定位栏,取而代之的是半开放式的大空间,让猪自由活动,猪场里还设有音响,专门给猪听音乐,因为他说猪和人一样,只有心情愉悦,才会长得又肥又壮。陆步轩凭着自己多年屠夫的经验,和陈生合伙开办了培训职业屠夫的屠夫学校,他自己编写讲义《猪肉营销学》并亲自授课,填补了屠夫专业学校和专业教材的空白。学校越做越大,每年,“壹号土猪”都会招聘应届大学生,经“屠夫学校”40天培训,学习猪肉分割、销售技巧、服务礼仪、烹饪等,再前往档口工作。此外,他还结合自己当屠夫的经历,写出了不少屠夫学校的教材。2015年,两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销量超过10亿,在国内成为响亮的土猪肉第一品牌。那些命运给他的磨难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财富,成了他的立身之本。陆步轩再也没有自卑感了,他说了:将卖猪肉做到极致,“应该也不算给母校丢人了”。抓住互联网机遇,“壹号土猪”登陆天猫2016年,北大屠夫又出手了!陆步轩再次起飞!赶上了互联网的大潮,壹号土猪登陆天猫,将成为第一个“出栏”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互联网 猪肉品牌。这次,陆步轩要赶猪肉上网卖,做北大屠夫做的事情!这一年,陆步轩50岁,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逆袭,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陆步轩自信从容,他想得更多的是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50岁的陆步轩,已经从“抹了黑”的羞愧,变成“不丢人”的激情;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到今天的“屠户大王”,这样的人生,充满了成长的正能量,在京12家店铺的“大排场”,更是引来众人驻足喝彩。回顾12年的公职生活,陆步轩意识到有抱负没际遇的人并不适合在体制内工作。当初他受到《白鹿原》里修县志的朱先生影响,才选择进入长安区档案局,后逐渐认清在中国修志的十几万人中,自己很难青史留名。如今,壹号土猪在全国已经有了1000多家连锁专卖店,建立了从育种、养殖、屠宰、配送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管理体系,陆步轩在2003年曾构想过的事业蓝图变成了现实。如果你的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你想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陆步轩不喜欢回答假设类的问题,因为他觉得生活不是自己选择的,只要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做到善始善终、尽善尽美就不错了。回望此生,却惊觉天命之年已至,他心中所想,唯有再拼一把,再拼一把。就像《老人与海》里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只要坚持奔跑,最终赢的总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