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11.8控制增量 盘活存量 提升质量 虞城县走出产业集聚区集约利用土地新路子(推荐)
控制增量 盘活存量 提升质量 虞城县走出产业集聚区集约利用土地新路子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陈文河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以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综合挖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为重点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截至目前,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4.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60家,综合投资强度达231万元/亩,容积率达到0.83,单位土地创利税30万元/亩,标准化厂房比率达86%,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明显。近日,虞城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十大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之一。
严格入园条件,控制用地规模。对申请入园的项目,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投资强度、建设规模、容积率等进行前期论证,规定投资额度5000万元以下的不再单独供地,项目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80万元/亩,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8,综合建筑密度不得低于60%,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对符合产业政策达不到入园标准的小项目不能单独供地,县政府统一安排,根据产业性质进行整合后进入标准化厂房区。对2亿元以下投资项目,按照产业性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统一规划,集中布局,以节省企业(项目)之间的交叉用地,仅此一项就可节省用地10%以上。
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建立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建设机制,采用BT、BOT等投资模式,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型企业进入标准化厂房进行生产经营,鼓励入园企业建设高标准多层标准化厂房,并对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进行奖励。目前,产业集聚区内标准化厂房面积已达到149万平方米,其中二层以上厂房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今年,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又规划了20万平方米双层标准化厂房的五金电子工业园二期项目,计划整合入驻12个五金电子类项目,总投资达13.5亿元,目前工程设计、施工设计等各项前期手续已经完成,近期即可开工建设。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项目退出机制。加强对产业集聚区内土地的管理与监控,对达不到容积率标准的要求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和私自改变土地用途造成土地闲置的予以收回。虞城县产业集聚区用地一律实行公开挂牌出让,从项目建设开始就严格审核用地标准,认真把好土地征用关、用地定额关、投资强度关,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同时,加强批后监管,实行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制度,对没有按约定的土地使用条件进行开发建设的限期整改。
建立土地收储平台,做好土地收购储备。按照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建立了虞城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为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土地储备。一是严格落实项目退出机制,对长期不投产或效益低下或改变土地用途的项目,坚决收回土地,作为土地储备。二是加大集聚区内村庄搬迁改造力度,综合整治土地,2011年年底前为集聚区整治项目建设用地500亩以上。三是招商项目与各乡镇的土地整治指标挂钩,乡镇整治出的土地指标,集中用于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
本篇文章来源于商丘网 原文链接:http://epaper.sqrb.cn/sqrb/html/2011-11/08/content_137972.htm
第二篇:产业集聚区创新能力建设之土地集约利用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土地集约利用分析报告
近两年,在项目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上,我区始终按照“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注重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把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作为破解工业发展难题、实现我市新跨越新崛起的重要抓手,积极努力地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前进。
一、概况及发展理念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作为省级产业集聚区,位于焦作主城区南部(位于大沙河以北,高压走廊以南地区)。产业集聚区总规模2630公顷,其中起步区面积1120公顷,发展区面积700公顷,控制区面积810公顷。
焦作经济开发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产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为指导,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轴,整合、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资源合理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行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有机协调和统筹共赢,建设高新型和生态型产业区,使生态型、循环型发展理念在焦作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河南理工大学的入驻和建设,为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走高新技术、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厦工机械、中轴、迈科冶金、科瑞森、中国兵器产业园、卓林数码、蒙牛乳
业、卓立烫印等骨干企业,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提升了集聚区产业层次,发展了先进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光电及新材料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雏形。这些特色主导产业必将进一步优化我市的工业结构,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根据国家土地宏观调控的要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开始呈现出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国土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这一状况在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全集聚区范围内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未建成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不可建设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为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管委会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专门下发了《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开展创建“土地管理模范村”活动;将土地执法队伍延伸到了村,在全区23个行政村各聘任一名土地协管员;建立了由检察院、法院、公安、国土、规划等部门共同执法的联动机制,多次开展“打击违法违规占地行为”专项行动。对违建行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有力的遏制了
违法占地行为;为了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我们还相继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的通知》、《高新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文件。在一系列工作措施的推动下,全区上下的国土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二)强化用地保障,优化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供地实行“有保有压”,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发展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矛盾。在向上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注重内部挖潜,通过空间、转让、置换、挂钩等盘活方式,使闲置的存量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去年我们盘活了210亩的存量用地,保障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们已经盘活了三宗187亩用地,全部通过挂牌进行了出让,实现土地出让金近7000万元,其中两宗地是原存量用地,两宗工业用地通过空间置换进行了盘活,既合理规范使用了土地,又保障了项目建设需求。近期,我们还将对一宗通过旧村拆迁改造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一系列积极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
(三)强化机制建设,促进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严格执行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在对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工业项目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项目供地标准,新建工业项目投资不得低于规定的每亩120万元。上半年,我们对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典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10家已建成投产的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投资强度为165万元/亩,高于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强度要求;2010年在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家,平均投资强度达260万元/亩;
严格执行“划拨用地范围”和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同时,积极探索社会事业用地的有偿供给,用经济手段压缩土地需求,努力缓解用地紧张矛盾。
二是为了从源头上有效预防拖欠土地出让金和违约闲置土地行为的发生,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划拨和出让用地管理的意见》。意见中,不仅明确严格对闲置土地实行收取土地闲置费和闲置土地收回制度,还规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用地的竞买保证金不得低于起始价。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土地受让方必须按照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的20%另行向高新区管委会交纳建设履约保证金。待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按期竣工验收后,返还全部建设履约保证金,逾期将不再返还。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出台“国十九条”规划,土地出让时竞买保证金不得低于出让最低价的20%,比之前的规定翻了一番,而我们的政策就是100%,更严于国家政策。
三是建设土地利用监管信息化平台,对土地利用实施动态跟踪监管,重点监管建设项目是否改变用途,布局、建筑系数、绿化率是否符合集约使用的要求。利用焦作经济开发区评价调查成果,正在逐步建立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期更新补充数据,为挖掘用地潜力,提高产业集聚区土地科学管理水平奠
定基础,提供依据。
(四)改革创新供地与地价体制,灵活供地方式
对工业项目用地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积极推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保障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同时,减少了项目一次性用地成本的投入。同时,从实际出发,集中优势财力扶持重点工业项目和产业园,保证聚集效益,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档次和规模,减少重复投入,降低开发成本。建立工业项目的地价成本补贴机制,每年从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工业用地成本调节资金,专项用于调节降低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的地价。
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载体,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速发展的增长点。立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职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有效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的同时,力争把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建成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
第三篇:豫政办〔2011〕43号 关于转发河南省创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河南省创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
实施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 〔2011〕4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河南省创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八日
河南省创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实施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14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豫政〔2009〕6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豫政〔2010〕34号)精神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1〕10号)要求,为推动全省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现就创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的新要求,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不断完善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作为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不断总结推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经验、做法,建立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和全社会的共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全省区域经济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使产业集聚区做到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突显土地产出效益,努力提升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水平。
二、创建标准和评选程序
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纳入正在开展的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创建活动范围,与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活动同时开展。
(一)创建标准。根据全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将各省辖市按区域分为两类,一类区域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济源市;二类区域为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市。
1.一类区域创建标准为:
(1)产业集聚区的工业用地建筑密度高于60%。
(2)产业集聚区的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大于1.2。
(3)产业集聚区的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达到4200万元/公顷,单位土地面积平均产出达到6240万元/公顷。
(4)产业集聚区的用地结构。市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比例高于50%,县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比例高于60%。
(5)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面积。市级产业集聚区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占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25%,建筑容积率高于1.6;县级产业集聚区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占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36%,建筑容积率高于1.3。
(6)产业集聚区的单位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单位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技术方案进行测算。
2.二类区域创建标准为:
(1)产业集聚区的工业用地建筑密度高于60%。
(2)产业集聚区的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大于1。
(3)产业集聚区的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达到3240万元/公顷,单位土地面积平均产出达到4200万元/公顷。
(4)产业集聚区的用地结构。市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比例高于50%,县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比例高于60%。
(5)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面积。市级产业集聚区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占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25%,建筑容积率高于1.4;县级产业集聚区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用地面积原则上占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36%,建筑容积率高于1.2。
(6)产业集聚区的单位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单位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由省国土资源厅另行制定技术方案进行测算。
一年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大于或等于100亩,且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10%的产业集聚区不得申报示范产业集聚区。
(二)评选程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实行申报评选制,各产业集聚区每年自愿申报参加评选。对申报的产业集聚区,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初审,初审合格后报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评审认定。经评审认定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由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进行表彰。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土地评价结果的排序位次向社会公示,并作为产业集聚区申请土地利用计划奖励指标或扩区升级的依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创建方案,突出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做到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二)制定措施。制定具体的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管理办法,严格禁止类、限制类项目用地,划定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区,大力推动企业进驻标准厂房开展生产经营。积极推行差别化或分期供地方式,盘活用好存量土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三)建立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四)实施奖励。对评审认定的示范产业集聚区,颁发“河南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奖牌,在全省产业集聚区综合考核时给予加分并进行奖励。(五)动态调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每年评选一次,对获得奖牌后不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收回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