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襄城区探索实行“五法命题制”开展选调生调研活动
选调生调研活动命题制经验浅析
深入调查出真知 引导实践助成才
——襄城区探索实行“五法命题制”开展选调生调研活动
2008年7月,《在实践中扬帆——襄城区选调生调研文集》编印成册,为襄城区委组织部自2007年10月首次尝试开展的选调生调研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少选调生,一些区直职能部门负责人,有的兄弟县(市)区和外地组织部门陆续到组织部索要文集,襄樊市委党校秋季培训班上每位学员人手一本,调研活动产生了始料未及的影响。
一、围绕中心,注重实践,在调研方式上统筹指导
组织选调生开展调研活动是为了襄城区委组织部全面提升选调生的能力素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选调生教育培养的一次重要举措。
一是突出重点抓贯彻,领会精神促实践。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襄城区委组织部及时组织全区选调生开展“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共谋襄城发展大计”调研活动,鼓励和安排选调生采取“三进、三讲、三促”方式,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讲“十七大”精神、讲有关政策、讲相关法律法规,促稳定、促改革、促发展。2008年10月,在总结上年调研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根据区委四届五次全会关于“把襄城建设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的主题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继续在全区选调生和选聘生中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把襄城建设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做贡献”调研活动,大力倡导跳出襄城拓思路,自足襄城谋发展。
二是多方努力齐配合,广泛宣传造声势。选调生调研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襄城区各级领导和单位的广泛支持,选调生也积极响应欢迎访问选调生网 http:// 投稿邮箱 zmr@cnxds.com
并踊跃参与。区“四大家”领导对这项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区各乡镇、办事处和区直相关单位也积极为选调生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对选调生开展调查研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配合。例如:为指导2004届选调生施朝华完成调研课题,檀溪街道办事处在配合省市党委、政府完成檀溪城中村改造工程过程中,在繁重的任务量下,仍对其论文的事例予以充实,数据予以核对,使其论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说服力。区综治办负责平安建设的同志还为2007届选调生张晓昕热心提供全区平安建设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并积极建议其选取农村治安形势比较复杂和有代表性的两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调查分析,使得其调研报告既有典型性,又能反映全区农村平安建设的实际现状。与此同时,选调生自发地建立起襄城选调生QQ群和襄城选调生博客,相互交流调研心得,积极对上、对外推荐经验。《组织人事报》、《襄樊日报》、襄樊党建网、襄樊机关党建网先后对选调生调研活动予以宣传报道。
二、结合实际,立意命题,在研究课题的确定上做好参谋
选择调研课题的方向和质量直接决定着调研的成效和水平,选题问题是调研成败的首要前提和关键环节。襄城区委组织部注重选题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敏感性,对选调生调研活动进行了精心谋划和缜密组织,并通过“五法命题制”,将区“四大家”领导点题、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部门“一把手”出题、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设题、“襄城党建”网公开征题、组织部门供题相结合,在调研课题的选定、调研方法的选择,调研报告的形成与修改等诸多方面对选调生予以指导。
一是区“四大家”领导点题,增强研究课题的前瞻性。区“四大家”领导能够站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较为准确地把握区委的工作思路,我们请区“四大家”领导就他们需要调研的项目给选调生出题,就是希望选调生能够通过课题研究,较为准确地把握领导的思路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动态。在两次选调生调研活动中,区“四大家”领导共为选调生提供了50多个备选课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五大类别,使选调生调研活动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很高的起点上。
二是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部门“一把手”出题,增强研究课题的全面性。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各部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开展工作,向党政负责人征集到的题目,符合部门工作性质,密切结合部门职能,能挖掘出很多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此外,很多单位恰好有选调生参与具体工作,让这些单位负责人出题,更加能够从岗位特色的角度给选调生开展调研提供帮助,以免他们走弯路。三是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设题,增强研究课题的实用性。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对上级政策的落实情况,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最有发言权。向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征集到的题目,更加符合社情民意。很多好的经验作法都是从基层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然而,基层往往缺乏“笔杆子”提炼思路,总结推广。与此同时,选调生恰恰需要到基层一线深入调查,掌握真实的数据和事例。因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献题,既为选调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又为基层总结经验提供人才支持,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是“襄城党建”网公开征题,增强研究课题的广泛性。“襄城党建”网自投入运行以来,得到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2008年又进行了全面改版和扩容,目前,点击率已超过3万人次。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覆盖面广、传播迅速等优势,将征集调研课题的函发布在网站的醒目位置,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好建议,既宣传了活动内容,又能广泛征集课题。
五是组织部门供题,增强研究课题的针对性。区委组织部跳出就组织工作看组织工作的传统思维模式,通过积极思考和谋划,紧紧围
绕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组织选调生调研,有意识地引导选调生参与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有目的地引导选调生在调研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加深对全区经济社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增强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让选调生们在调研中提升素质,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碰撞思想。
三、加强辅导,言传身教,为调研报告的撰写、修改做好服务一是组织讲座,传授经验,对选调生调研活动各个阶段进行专业辅导。活动期间,专门组织了两次专题讲座,邀请区委政研室主任周金智同志分别就如何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如何修改调研报告进行了专题辅导,并通过组织交流、讨论活动,让选调生们在调研中提升素质,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碰撞思想,确保了本次调研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及实效性。
二是实地走访,核对数例,不断完善调研报告,确保真实性。活动期间,选调生为了不断充实、完善课题论文,有的邀请所选研究课题方面的专家学者予以指导,有的重新深入调研单位核实数据从而确保真实性,有的泡在图书室翻查大量书籍仅仅为了找到一个观点的理论依据。例如,2007届选调生曾波在撰写与所学专业紧密的调研报告时,就专程奔赴武汉,找到在校学习时的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苏晓燕教授,就报告中的具体事例和个人观点进行探讨,从而提升自己调研报告的学术价值。
四、提高素质,展示风采,为研究成果的转化铺设桥梁
一是选调生团队通过调研活动整体素质得以提升。通过开展调研活动,选调生们近距离地接触了基层实际,进一步了解了区情民意。不仅在调研过程中夯实了专业知识,发挥了自身优势,还掌握到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相关知识,培养了学习研究的能力、拓展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了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了做群众工
作的能力、提高了沟通协调的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和文字综合的能力。调研活动充分展示了选调生独特的视角和系统综合、分析提炼的能力,展现了选调生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对选调生个人而言,通过实践锻炼也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基层、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
二是调研成果建言献策成效明显。调研文集印发之后,里面的诸多理论观点被相关职能部门吸收并予以印证,部分调研文章对相关部门工作的借鉴作用初步显现。如,2006届选调生嘉波撰写的《襄城区怎样承接产业转移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文对襄城区如何承接产业转移、开展招商引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其中关于打造招商平台、加快园区建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改变招商重点和方式等建议已被区政府予以采纳并应用到招商引资的实际工作当中.本文来源自【选调生网】, 作者:田丰
原文地址:
第二篇:朱虹副省长到江西师大开展“五访纳谏”专项调研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朱虹副省长到江西师大开展“五访纳谏”专项调研活动
作者: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年第09期
7月31日上午,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虹在省政府办公厅巡视员蔡玉峰,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彭世东等陪同下,在江西师范大学开展“五访纳谏”专项调研活动,就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朱虹强调,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协同创新,狠抓学科特色,不断提高学校竞争实力,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让师生员工满意的效果。
在调研座谈会上,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田延光汇报了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总体情况,特别是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所采取的扎实举措;校长梅国平介绍了近一年来学校改革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及本正在开展的特色工作,并提出了学校发展中需要省政府继续支持的几个请求。同时,来自学院及机关的12位教职工代表也在座谈会上踊跃发言,谈看法,说感受,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实验条件、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党建思政、廉洁教育等事关学校发展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近3个小时的座谈中,朱虹听得仔细,记得认真,并不时插话,与发言者亲切交谈互动,气氛民主而热烈。
悉心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朱虹作了总结讲话。朱虹指出,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学校来说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活动和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双促进、双丰收。学校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管理,始终把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摆在突出位置;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做强特色学科,形成一定数量的特色学科群,打造自己的学科优势,争取若干重点学科进入全国前列;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和优秀的学生人才,通过引进和自己培育建设一支有全国影响的名师,围绕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培育更多的成功毕业学子;要始终关心群众生活,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让师生员工满意的效果;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防腐防变的能力。
第三篇:《开展少年儿童体验教育活动的探索与思考》的调研报告(共)
《开展少年儿童体验教育活动的探索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在《关于动员和组织少先队员在实践中体验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引导和组织少先队员在实践中体验是少先队服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体验是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亲自经历的-种心理活动,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是教育过程尤其是德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引导队员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为心理体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识、明理和发展。第五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实践作为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着重组织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旗帜鲜明的提出“在实践中体验”这是少先队教育思想不断深化的新标志。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那么,在少先队开展的各项体验教育活动中,怎样才能使教育活动的目标潜移默化为队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
体验教育是一项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它尊重、满足了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要使他们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题,就是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体验教育中,让我们的队员真正地成为主体,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活动主动权。但在给孩子以真正意义的主动权,让孩子的这个主体得以回归,我认为我们还做的远远不够的,首先我不禁要问:是否真正地交出了“孩子个体发展的主动权”?是否诚心诚意地把少先队员视为活动的主人?是否充分信任了我们的队员?
通过对我市四所城区小学近七千名少先队员的调查研究,对少年儿童体验教育活动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与思考形成此报告。许多优秀教师带领的孩子还在各项比赛中屡获殊荣。这些都无疑反映出我市在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虽然我市在教育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些不足,特别是体验教育这一块还比较薄弱。
(一)铁力市少年儿童体验教育活动现状和做法
一、在少先队体验教育中注意培养队员自主意识。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我教育的组织,少年儿童自身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少先队教育活力的源泉,也是实现少先队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以往的少先队教育大都侧重于认知,把队员看成是一个认识体,忽略将他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来看待。体验作为一种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别人所无法代替的。体验教育是一种由教育对象亲身经历,自我作用的过程,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教育者完全没有机会“说教”、“灌输”或包办代替。由于体验教育突出了队员的主体作用,就会让队员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使其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以“我”为中心的自主意识,从而奠定队员自主发展的基础。
我们的少先队活动一方面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让队员在体验中树立和增强自主意识。比如,在环保调查体验活动中,让队员参与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状况,写调查报告,讨论制定环保措施,积极向环保部门提出自己的环保意见和建议。通过让队员体验现实,感受污染的环境,使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我建议……”“我觉得应该……”等自主性思维,增强自主意识。
在活动中基本上都强调了队员的自我意识,让每个队员在队活动队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各个学校大队部设立的红领巾监督岗、环保卫生岗等多个义务岗,鼓励队员自主当家做主人,引导全体队员人人参与体验教育活动。又如“手拉手”活动中队员自愿捐款、捐物,数目不限;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走进社区开展义务劳动,都是队员自己报名,是“我要去”。还要帮助队员在队组织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超越。重视队员动机、情感和个性方面的发展,容纳队员个人发展的独特性。
二、在少先队体验教育中加强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一个人要具备这种素质,首先必须要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任何活动,只有“心灵”的参与才是其最高境界,才能体现活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教育的最根本作用点就是心灵,因此体验是培养队员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
这种体验的载体是组织开展一系列科学创意活动,让队员们大胆地去“异想天开”,想得越新奇,教师越是要给予肯定。各个学校组织队员进行科技制作比赛,从而感受科技的神奇,发现创新的奥妙,激发队员创新的兴趣。是让队员到因特网上去神游,让他们从网上了解并下载世界科技最新信息,与远在世界各地的“网虫”交流,让队员体验网络的无穷魅力和科技创新给人类带来的无限生机。如:一小、二小举办的“科技节”,为队员的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在“科技节”期间,指导队员发挥丰富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科研活动,撰写论文,搞发明创造。
三、在少先队体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过程。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对于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起始阶段,他们的成长成才尤其需要不断地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需要主体的参与和积极的内心体验。
实践是少先队教育的优势,是少先队教育的特征。要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就要重视少年儿童积极的内心体验这个环节。辅导员老师都能根据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从日常生活、家庭、社会等方面,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广泛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各种体验活动,要按照少年儿童的特点,引导他们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劳动,接触现代科技,接触大自然。每个学校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使少年儿童在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识,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在社会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1)引导队员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如三小学的家庭体验活动,家庭是队员体验最多的场所,引导学生把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扮演一天爸爸、妈妈的角色,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具体事务,根据父母的工作情况跟父母进行一天的工作劳动,体验父母的辛苦和紧张,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二小学组织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家庭帮困助残活动,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培养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2)引导队员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学校是队员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老师们大多在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把为教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把当一天辅导员、老师、班委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项工作的重要性,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师的道理,养成热爱学习的品质,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
(3)引导队员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每个人都要接触社会,进入社会生活。一小学和四小学根据本地具体的社会实际参与实践,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把当一天工人、农民、售货员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情感、工作完成后的情绪和收获,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明白做一个合格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学会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本领。,二小学、三小学到消防大队去参加体验活动等。
(4)引导队员在大自然中体验。几所学校都结合自然知识、生物知识,引导队员开展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探秘、远足、野营、旅游等活动,鼓励他们多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同时,懂得在大自然生存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学会自我保护、互相救助的本领。
(一)铁力市少年儿童体验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体验教育活动缺乏,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求。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相对于我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而言,铁力从事青少儿体验教育活动的机构和场所的建设与发展是滞后的。而且体验教育活动的普及性也不强,不能较好地满足广大青少儿的需求。
2、体验教育缺少家长的关注与参与。铁力是一个经济处在发展阶段的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使很多家长缺少了对孩子教育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是少之又少。形成体验教育活动缺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细心呵护他,让他健康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地走出心中的那片误区,给孩子一份晴朗的天空,给孩子一份自由的空间,给孩子一份梦想的天地。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少年儿童体验教育活动是一个道德认识的过程、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道德实践的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少先队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的,通过少年儿童亲身参加实践而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自我教育。这种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室,不为空间所困,不为时间所限,它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需要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以此来熏陶和启迪他们,把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转化为内在品质,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基本素质。体验教育是活的教育,它引导少年儿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成长。只有体验,思维才能产生飞跃;只有体验,获得的思想情感和知识技能才能刻骨铭心;只有体验,才能加速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只有体验、教育目标才能化为少年儿童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