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掘写作素材

时间:2019-05-15 07:4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发掘写作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发掘写作素材》。

第一篇:如何发掘写作素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如何发掘写作素材

作者:郝勋

来源:《学苑创造·A版》2011年第08期

瞧,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在小朋友们的笔下却变得这么有意思!秘密在哪里呢?嘿,那可不简单哟,得先要练出一双“火眼金睛”呢!别急,教你几招,马上搞定!

首先,做一个“有心人”。要做一个有心人,就要带着“心”去观察(ɡuān chá)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可以先把观察到的现象或者感受记在一个本子上,最开始不要急于写成文章,即使是几句话也可以记下来。咱们还可以阅(yuè)读一些文学鉴赏(jiàn shǎnɡ)类的文章,揣摩(chuǎi mó)大作家是怎样观察生活的,找到他们观察的奥妙(ào miào)。也可以和伙伴比赛观察图片,看看谁观察得更仔细(zǐ xì),把伙伴的观察结果和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慢慢地,当这种观察成为一种习惯(ɡuàn)的时候,咱们寻找写作素材的本领就会不知不觉地提高啦。

其次,要善(shàn)于发现。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有难忘的事情发生,所以咱们要多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写作素材,比如李莫楠小朋友写观察流星雨,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发掘的写作素材;蒙小说小朋友写和爸爸演(yǎn)手影戏,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yàn)中发掘的写作素材。类似(lèi sì)这样可以发掘的写作素材还有很多,比如快乐的感受、读了一本书后的感受、第一次尝试(chánɡ shì)做某(mǒu)一件事情等。

最后,在观察时融(rónɡ)入自己的情感,逐渐(zhú jiàn)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dú tè)感受,这样的素材就有了情趣和味道了。再然后,只要你用流畅(chànɡ)的语言,并运用恰(qià)当的描写把它记录(lù)下来,这就是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啦。

第二篇:《鸿门宴》素材发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鸿门宴》,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部语言机制,转化为动态的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带领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多向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正确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邦、项羽胜败的原因。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形成正确的交际观。

教学重点:

分析两大集团胜负原因,联系实际找出相关的作文话题。赏析并能摹写相关片段。

教学难点:

发散思维,挖掘并运用作文话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发生于两千年前的“鸿门宴”可算是我国政治史上的一盘大棋,它不仅是楚、汉双方日后逐鹿天下的一次预演、一场彩排,也是楚、汉双方核心领导团队第一次面对面的集体亮相与角力。从结果的角度来解读,“鸿门宴”一役,手握一把好牌的项羽团队最终将它弄成了一盘臭棋,而棋势屡处下风的刘邦团队不但是毫发未损、全身而退,而且还能颇有斩获,成功地实现逆袭。当然领导性格是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作为一个团体,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团队是否有凝聚力。

二、文本再现

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范增示意”,第三件事“项庄舞剑”,第四件事“樊哙闯帐”,同学们,“鸿门之宴”可以说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那么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一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些转化的趋势?看出了项羽失败的预兆?

点拨:

①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② 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③ 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

④ 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三、素材激活与联想

在鸿门宴棋局中,汉军的领导团队由刘邦、张良、樊哙三人组成,其中,刘邦是名至实归的领导核心,张良与樊哙二人,一文一武,系其左膀右臂、得力助手,三人之间,以刘邦为核心,以张良、樊哙为基干,等级森严,上下有序,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是一个相当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汉军领导团队之间的关系与楚军领导团队中脆弱的平行关系迥异,它是一种垂直型的领导结构、领导关系。这样的领导团队不但有效地避免了楚军中存在的内耗与低效,而且充分地调动了全体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汉军的完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团队精神”“团结的力量”

刘邦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决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者。”俗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邦集团之所以最后成就千秋大业,在于他有一个齐力协力的团队。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以退为进,组织了一直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沟通、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漏端倪。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相关谚语:

“双拳难敌四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扩散思维,激发联想:

有关科学实验证实,在雁阵飞行时,当第一只雁展翅拍打时,其他雁即刻循序跟进,整个雁群依次借者固定队形飞升、翱翔。这是雁独特的“团队操作”。当领队的头雁疲倦时,他会自动退居到侧翼,由另一只雁接替上升,照常飞行。而且,飞行在最后的两只雁会不约而同地有节律地发出叫声,和前面的同伴和头雁保持沟通……不知是告慰、安慰还是激励。而更令人惊奇和赞叹的是,当某只雁生病或受伤,不得不脱队时,必定有两只雁自行留下来,跟随它陪伴它,提供帮助和护理。它倆将与病(伤)雁患难与共,跟随它沦落地面、山涧、湖泊等任何水深火热里,直到“康复”或死去。

解读雁阵的团队精神,一如解读社会和人生。

四、片段赏析

(一)芸芸众生,世间万物,一切皆有优劣,难以改变。然弱者能与强者共处于地球之上,弱者还能战胜强者,只因其不只依个人,而居于群体。这样弱者也能成功,即使它只是一颗无名的小草。

(二)也许……

是由于周武王有姜尚为师父、有周公旦为辅佐,君臣一心;有士兵一鼓作气,众志成城。商落周起。

是由于蔺相如忍辱谦让,廉颇负荆请罪,后同舟共济,成刎颈之交。赵壮秦退。

是由于民拥友助王匡掀起“绿林赤眉”,一片刀光剑影,留下壮烈沙场。王莽卧倒。

如果……

吕布和张飞能够多多礼贤下士,上下一心,和气致祥,也不至于人头落地。

钦宗不愚,奸臣不奸,李纲不革;良君忠将,北宋何以覆焉?

“天东南冀”没有同室操戈,太平天国也不会亡于1864。

幸好……

安史之时,前郭(郭子仪)后李(李光),义勇镇乱——留得身前身后名。

威海卫沸腾的海面上,有一只“致远”——永驻江魂。

满江红激荡起一群岳家军,筑成金城汤池斩兀术——“**”不改将军誓。

五、练笔

下课后以“团队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用上本课的素材。

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不够用,下午第一节上课学生比较困,下次需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在生活中发掘写作的源泉

在生活中发掘写作的源泉

作文就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的能力。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就算是成绩很好的学生,一提起作文也是绞尽脑汁,而笔下言之无物。这是因为学生对于生活缺少观察、体验。离开了生活来谈写作,就犹如“镜中花,水中月”。所以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信心,就必须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了生活这口“活水”,何愁没有写作的材料?

本人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小小的收获:

一、贴近生活,留心观察,描景细致。

任何成功的作品都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是写出有血有肉、生动具体的习作的源泉。然而,许多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觉得生活在农村见到不是山山水水就是大片的农田,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生活。其实这片土地就是学生写作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写出自己的见解、感想。

在指导写“自己熟悉的景物”时,许多学生总抱怨没有内容可写,不是写校园一角,就是写教学楼,笔下文字总是那么几个很熟悉的句子。今年春天到了,学校里的木棉花开了,金凤花开了。我建议那些每天走大门的同学抬头看看,那些不用走大门的同学绕一次路,看看这一季的花开得怎么样。第二天的课堂上,比平时热烈了许多。有的学生说:木棉花开了,样子像和尚庙里的“钟”;有的学生说,木棉花原来有很多种颜色,有深红的,还有橘子红的,这是为什么呢?有的说,金凤花一开,远远望去,整棵树就像一把红色的伞,风一吹,红花落得满地都是,地上像铺了张红地毯„„

在自然的世界中孩子们发现到了以前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作文真是有“源”了,作文不难写了。只有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周围的景物后,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写他们看到的事实。

二、关注生活,抓住时机,激发愿望。

突发事件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捕捉写作的灵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前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下午第一节我正教授新课时,突然阴云密布,下起暴雨来。刹时天色暗下来,学生忙着关窗户。眼看,这一节课上不下去了。我乘机让学生好好观赏这一场暴雨。大雨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观察到的,许多同学都有独到之处。有的注意到了远处一片朦胧,什么都看不清了;有的说窗户旁边的小树被吹得乱摇乱摆;更有的学生说,刚才老师跑去关教室门时,一阵风吹过来夹着雨丝,把老师的眼镜给蒙上了„„因为学生的观察点不同,所以各自的感受也就不同了,这就是个性化思考的充分展示。

三、体会生活,激发想象,巧编故事。

小学生认知事物以形象、直观为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领域,在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捕捉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信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路,打开“话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写,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的点拨引导,学生下笔成文定能达到“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效果,怎么会再愁“巧妇难无米之炊”呢?在第八册教材中有写“科幻故事”这个内容。许多学生开始一接触,都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入手。本人抓住了小学生爱看动画片这个特点,引导他们谈谈《多拉A梦》中的故事情节。其中有一集讲到叮当猫带着大雄回到了大雄妈妈的时代寻找钻石戒指„„许多学生听到他们熟悉的话题,兴趣来了,纷纷加入了讨论。许多学生本来脑中虚无飘渺,空无一物,现在被许多有趣的人物占据了。“愿写、想写”变成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创作愿望。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下,我随机点拨,收到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写出了离奇曲折的科幻故事,如《我与老虎在一起的日子》、《我家的机器人》、《海底历险记》„„

四、感悟生活,激发情感,自由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最好办法。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善恶美丑皆有。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内容,抒发健康、乐观、向上的真情实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乐意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敢于自由表达。例如“写自己家的星期天”时,鼓励学生想想以前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有哪些值得回忆的事:是高兴,快乐,哀愁,悲伤,愤怒,无奈„„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都纷纷动笔。有的以《烦恼的星期天》为题,写出了作业繁重,而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自己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的烦恼;有的以《一个悲伤的星期天》为题,回想起两个月前,爷爷去世时,全家人悲痛的心情„„

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过,所以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来,让自己的个性,性情在文中尽情张扬,读来真切感人。

所以,指导习作,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让生活这口“活水”永远滋润着学生心中那棵创作的小苗,尝到“我口说我心”的习作乐趣。

(本文获镇三等奖)

第四篇:在细微处发掘写作金矿

◎赵克明

胡志红

一般人认为,在写作时选取大事件、大场景最能吸引人们的眼光,引起轰动效应;其实,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细微处,一句话、一蹙眉、一举手、一投足、一瞬间,倒更能彰显生命力度,更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给读者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可以说,细微处是含金量很高的矿藏。那么,我们如何来发掘这一写作金矿呢?

不妨从“小”处着眼,发现生活细枝末节的情感“含金量”。

最浓最真的情感往往藏在细节里,就像人们所说的,母爱藏在儿时吮吸妈妈乳头尝到的甜甜的乳汁里,藏在寒冬时穿着妈妈精心编织的暖和的毛衣里,藏在下雨天妈妈踏着泥泞送来的雨伞里,藏在时时听到的妈妈絮絮不休的唠叨里,藏在离家远行时回望到的嵌着妈妈凝望面庞的窗框里,藏在妈妈箱子底珍藏的你从儿时到长大的照片里„„因而,我们在写作时尽量选取“小”材料,凸显极能产生情感震撼力的生活细微处。

例如,写“亲情”话题,有位同学就抓住了外婆“打眼罩儿”的细节,写作时便聚焦于此,他在作文中写道:“终于登上距姥姥家不太远的圩堤了,一眼就望见姥姥正站在房前的空地上,左手掌挡在眉前,朝着堤上张望,我知道她正在望着我。姥姥的这个动作已经很经典了,记得小时候,她就常常在太阳地里这样望着我,我似乎就是在姥姥这样的望中长大了,长高了,长胖了,而姥姥却在这样的望中渐渐变矮了,变瘦了,变老了。后来,我读书在外,又成了姥姥家匆匆来去的‘过客’。此刻,看到了姥姥这打眼罩儿遥望的姿势,我一下子呆住了,钉在圩堤上„„”这样带有泥土味儿的生活细节,满含着作者的真挚情感,会勾起人们温暖的回忆,让人在感动中欣赏其文,如同欣赏一个鲜活跳动的生命。

又如,在写“生活处处有爱”作文题时,一位同学捕捉了一个独特的细节——妈妈不穿漂亮的高跟鞋。文章大意是这样的:儿时看到幼儿园阿姨穿高跟鞋特美气,回去翻找鞋柜发现了一双精心包装的高跟鞋,心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妈妈从来都不穿这么美的高跟鞋呢?”在“我”的再三央求下,妈妈试穿了高跟鞋,而且对着镜子欣赏了好一阵,最后还是缓缓地脱下了。一次,爸爸和妈妈要同时外出聚会,爸爸穿上笔挺的西服、锃亮的皮鞋,而妈妈只穿一双平底鞋,“我”赶紧拿出高跟鞋让妈妈换上,妈妈却笑着说“穿平底鞋舒服”。“我”正埋怨妈妈的固执,可突然发现不穿高跟鞋的妈妈和爸爸并肩走在路道上正好比他矮一点点。原来妈妈放弃心爱的高跟鞋是为了衬托爸爸的“高大形象”啊!这不为常人发现的超乎寻常的爱,真的让读者为之动容,为之击节赞叹。

不妨在“点”上下足功夫,彰显生活细枝末节的魅力“含金量”。

细节的魔力在于“点”上功夫,选好材料中最动人、最精彩、也最扣题的一个或几个“点”,并不惜笔墨加以描写,精心打造出“魅力点”“震撼点”,这样也会使全文增色生辉。以“不褪色的细节碎片”为题写作,一位同学写小时候家境贫寒,开学了无法交学费,父亲感到很无奈,其中写了父亲卖血归来后醉酒的细节:“又到了8月30日,交学费的日子。我和妹妹早已做好的暑假作业很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然而没有钱交学费。看着别的孩子雀跃着去学校,我和妹妹忍不住站在窗边哭泣。父亲一言不发,他的脸色灰暗得像一片腌菜叶子。我们哽咽着催父亲去借钱。父亲去了很长时间,回来依旧两手空空。我们觉得一万个委屈,便不停地哭。太阳落下去了,家中十五瓦的电灯拉亮了。父亲做好了饭,给我们放好碗筷,喊我们,我和妹妹一声不吭。父亲无可奈何地坐下来一个人吃,他甚至喝了一点酒,那是烧菜用的极廉价的黄酒,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我们起先不知所措,后来哭着劝父亲别喝了。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簌簌地掉在碗里,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来小时。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钱,拿去报名!’我和妹妹想笑却笑不出来,泪水也更汹涌地哗哗地下落。”这个细节“点”具有穿透力,透过父亲“流泪”“醉酒”,“摸出”卖血换来的学费,“很响地打在桌上”等描写文字,人们看到了父亲在艰难的境遇中支撑家庭的毅力和痛苦,看到了父亲对子女的负责和关爱。可以说,一篇文章如果有了这样催人泪下的“点”,就会以真情打动读者,甚至让人潸然泪下。

要凸显细节的“点”,用笔就不能太匆匆,而要在选准“点”的前提下用“慢镜头”来表现。有位同学在反映“和谐社会”主题的文章中就写了这么一个小镜头:

军用大衣,毛皮帽子,胶鞋,一身很不合时宜的打扮,但看样子很能御寒;两鬓斑白,胡子拉碴,一副很有些沧桑的面容,他大约年岁够大了吧。他蹬着一个小三轮,车前绑个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卖豆浆——!热豆浆——!”。听到这“热”字,觉得很温暖,便习惯地把自行车踩到他跟前。

“买豆浆吗,学生?” “嗯!”

“学生,这都是热乎的,随便拿一个吧!”

我顺手拿了一个,不料太烫了,手一松,豆浆滑掉了,落地的声音应该不大,却发出很大的声响,原来夹在三轮车旁边的一只小板凳摔在了地上,摔得七零八落。那杯豆浆并没有落地,而是在老人的手上冒着腾腾的热气。我分明看到他的手红肿着,是被板凳碰的,还是被豆浆烫的,我吓得不自觉地倒退两步。

见我惊讶地看他的手,他赶紧将手往后缩了缩,忙问:“学生,没烫到你吧?你可稍放一会儿再喝呀!”说完用另一只手从车上取一杯豆浆放到我车篮子里。我递钱给他,他又习惯地用那只受伤的手来接,可能是硬币触到了那疼处,他的手一颤,钱掉落了。我下意识地弯腰去捡,可他的左手比我快了一步。

“你的手没事吧?”我有些歉意地问。

“没啥事,经常的。学生,快走吧,该迟到了!”……

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与卖豆浆老人相遇的片段,写了老人的装扮、面容、吆喝、举动,尤其是那和豆浆一样温暖的话语。人们读罢不禁慨叹:正是这样的小人物创造了这个社会的和谐,给生活带来了正能量!这样有生命感的文章也定会赢得读者的喝彩。

不妨往“深”处钻探,发掘生活细枝末节的内蕴“含金量”。

记叙文写作细节化,不是为细节而细节,而是突出寻常细节所蕴含的深意,通过琐细的生活材料反映出深刻的内蕴来。例如:从习惯去菜地看母亲精心侍弄蔬菜的细节,悟出了自己也是在母爱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道理;从一个差生上课为打喷嚏而痛苦忍受的细节,悟出了差生的受歧视以及教育的不公正;从家乡小河的消逝忆及儿时河边快乐的玩耍、洗衣女子的说笑、村民引河水浇田等细节,悟出了现代文明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出深深的忧思。这样对生活细节材料深入钻探,悟深悟透了生活的细微处,写出的文章便可彰显出细节的力量。

有位同学以“变”为题作文,其主体部分是这样的: 斑驳的墙——

多年的风蚀雨淋斑驳了它的形体,墙角的裂缝处每到雨后总是长出杂草青苔,如果在刘禹锡的陋室前倒也恰到好处,可这里的人们没有古代文人的雅兴。墙体上到处留下岁月的痕迹:有顽皮孩子们的涂鸦,有来往车辆的刮蹭,还有形形色色的小广告、寻人启事等,如同顽固的牛皮癣,甚至还有人畜的便溺。路过的行人最多在上面抹一把鼻涕,或蹭蹭踩上脏物的鞋底,谁都不愿意多看它一眼。

偏偏墙的拐角因为避风,被一个剃头匠相中了。每逢集日,他便雄踞此地,撑起遮阳的大黄伞,操练他的“绝顶功夫”。于是,墙上更是平添了几个铁楔子。每当集散人空,地上就会留下或灰、或黑、或白的乱发,混着地上的糖葫芦杆儿、冰棒袋、烂橘子皮,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垃圾,满目狼藉。墙,就这样被人们漠视着,糟蹋着,而它一言不发。

亮丽的墙——

突然有一天,据说要来一个检查团,这面墙时来运转。

墙面被粉刷一新,墙角的碎砖乱瓦被清理得一干二净,那些杂草更是踪迹皆无。墙面上,还专门请人画了寓意丰富的宣传画:有宣传交通安全的,有赞美文明守信的,有警示节约用水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的图景吸引了行人驻足观望。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几天后,一溜黑色的轿车停在学校门口,一群衣着光鲜、面色红润的人下得车来,面对围墙或颔首,或评赞,或拍照,或指指点点。一阵喧闹过后,登车绝尘而去,留下一股股汽车尾气在空中升腾。

老去的墙——

喧闹过后是沉寂,这段墙重又落寞下来,如同昙花一现的超女明星。

一场暴风雨,墙上的宣传画模糊了,“老演员”又纷纷返场,似乎只是经历一个幕间休息,它们的“人气”永远不会低落。墙脚上的草木又开始滋生,瓦砾也渐渐多起来,墙面上的“牛皮癣”又重新复发,剃头匠的黄布伞也准时撑了起来,赶集的人又开始在上面抹鼻涕,蹭鞋底,谁都不愿意多看它一眼。

通过一堵墙变化的的细节针砭了不讲文明的积习与弄虚作假的时弊,实在是振聋发聩,发人深思,再加上漫画般的细节描写,讽刺性的艺术手法,读来耐人寻味,使人解颐。如此在细节中见深意,会使文章内蕴深厚,活力四射,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与内心的冲击力。

第五篇:写作素材

日本成功人士本田宗一郎1974年在密执安获得博士学位时说:“许多人梦想成功,对我来说,成功只有在多次失败后和对失败进行反省才能取得。

法国安格尔说:“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得到报酬”。千年铁树会开花。只要坚持,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靠的就是坚持。坚持是力量之源,坚持是胜利的保证。

如果司马迁在狱中不坚持写作,就不会有“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如果曹雪芹没有“披沥十载,删减五次”的坚持精神,怎么会有字字看来都是血的《红楼梦》;如果贝多芬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谱曲,那就不会有流传世界、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

毅力。英国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坐高峰”。有一付对联这样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兵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不可能利用“美人计”,卧薪尝胆,一举将吴国灭亡。李清照称赞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认为项羽是一代豪杰,但我以为项羽没有毅力,倘若在乌江项羽不要自杀,保存实力,到了江东之后,发展壮大自己,则胜否难料矣。正如前人所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可惜自杀了,只能是彻底失败。

耐心。荀子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当数量达到一定地步,才能引起质变。成功要有一个过程,只有当你付出的辛劳、汗水、智慧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有望成功。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生活不是速度竞赛,只有你脚塌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没有哪条路是走不到尽头的。

吃苦的精神。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在年轻时,吃点苦,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而且锤炼人的性格。吃苦耐劳是苦涩的,然而它的果实是甜蜜的。正如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写作素材

1、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了写作《月球探险记》,就认真阅读了500多种图书资料。他一生之中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读书笔记达二万五千本。

2、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下载如何发掘写作素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发掘写作素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第四周: 作文:题目:到亲戚家作客 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提示:去亲戚家作客是常有的事,每个小朋友也都曾作过客,因此,一般都有话可写。问题是我们要善于从多次作......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让人难以理......

    写作素材

    一、勇气 「名言」 没有不冒风险就能克服的风险。——皮布里吕斯让 诺安 虽然危险并未临近,而迎头邀击比长久注视其前来的好,因为如果一个人注视过久,他是很有睡觉的可能的。—......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一、名言 ●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一、人物类 孙膑、伯牙与子期、韩愈、曹操、项羽、刘邦、唐太宗、李煜、孟尝君、阮籍、李白、孔子及门徒、魏征、比干、杨修、正经、屈原、谢玄,勾践、秦始皇、马谡......

    写作素材

    古希腊: 1.荷马,古希腊盲诗人。公元前873年生。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

    写作素材

    社会责任感 There is a large inequality in the means and roles of different entities to fulfill their claimed responsibility. This would imply that different ent......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不朽之作《人间词话》中曾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或说是三个过程: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