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京胜诉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刘京胜诉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上传时间:2007-9-
4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0〕二中知初字第128号)
原告 刘京胜,男,44岁,汉族,山东省胶南县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班牙语部翻译,住北京市石景山永乐西小区依翠园17号楼1106号。
被告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外大街7号光华长安大厦2座15层。
法定代表人 张朝阳,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 徐彬,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刘京胜诉被告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搜狐爱特信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刘京胜、被告搜狐爱特信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徐彬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刘京胜诉称:被告搜狐爱特信公司开办的搜狐网站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其1995年出版的译著《唐吉诃德》以三种版式在网上登出,供人阅读下载。该行为侵害了其享有的著作权,故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1、立即停止刊登上述作品;2、在搜狐网站的显要位置和《北京晚报》上公开致歉;3、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搜狐爱特信公司辩称:该公司从未将原告的作品在网上登载,网上确有原告作品的三个版式,经过不同的访问路径发现,在www.shuku.net、www.cj888.com、www.chenqinmyrice.com等网站都登载该作品,搜狐网站只是与这些网站有链接关系。法律并未规定链接是一种侵权行为,因此,原告的指控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应依法驳回其请求。
在本院11月23日开庭审理中,原告明确要求被告立即停止链接其作品,但被告以法律并未规定链接是一种侵权行为为由,拒绝其请求。11月30日,被告的律师向法院提交了一份“说明”,表示被告决定停止对前述网站的链接。
本院经审理查明:原告刘京胜在1995年发表了其翻译的译著《唐吉诃德》。2000年10月,刘京胜在上网访问搜狐网站时发现,通过点击该网站首页上“文学”栏目下的“小说”并继续点击“外国小说@(5064)”、“经典作品(86)”、“唐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译本序言”后,可在页面上看到其翻译的作品《唐吉诃德》。10月18日,经原告申请,北京市公证处对以上操作过程和路径,以及终端监视器上显示的页面内容进行了公证。11月6日,被告亦在北京市公证处申请按照原告上网的过程和路径的操作过程进行公证。15日被告再次向北京市公证处申请在该处对上www.cj888.com、www.chenqinmyrice.com、www.yifan.net网站访问《唐吉诃德》中文版的过程和路径进行公证,以证明:1、该作品不是被告上载,亦不在被告网站的网页上;2、直接访问www.yifan.net、www.cj888.c 1
om、www.chenqinmyrice.com网站即可看见以原告作品为内容的页面。以上两个证据可以说明,因搜狐网站与上述三个网站有链接关系,所以通过搜狐网站,能够访问这三个网站上以原告作品为内容的网页。在法庭上,被告再次按原告所提交的公证书中载明的过程和路径上网进行了演示,当屏幕出现“《唐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刘京胜译”页面时,该页面的地址栏中不是搜狐网站的地址,而是其他网站的网址。
以上事实有北京市公证处(2000)京证经字第31995号、32409号、32657号公证书和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上的陈述和演示记录在案佐证。双方当事人对以上证据均无异议。被告对原告享有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的译著《唐吉诃德》的著作权的主张无异议。
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是搜狐网站对其上述链接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被告这种链接行为本身是否构成侵权。链接是在互联网上实现快捷的传递和获取各种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互联网的重要功能。网站的经营者利用这个技术,将网站甚至是各网站的信息内容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极大的方便了上网用户。本案被告开办的网站是以提供信息内容为主的网站,他通过设置搜索引擎,建立与其他网站的连接,使上到其网站的用户可以快捷的搜索并进入到其他网站获取信息。本案双方当事人提交的公证文件载明,当显示器上出现“《唐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刘京胜译”页面时,该页面的地址栏中并不是搜狐网站的地址,而是其他网站的地址,这一事实证明,被告提供的只是分类搜索引擎链接服务。被告网站仅是利用这种链接技术,将用户引导到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网站。从直观的表象上看,访问者是通过被告网站上网,并浏览到信息,被告是信息提供者。但是从技术角度讲,被告网站仅是提供了搜索服务的工具,引导用户利用这个工具到其他网站或网页上去浏览相关的信息。此时这些信息并未存储在被告的服务器上,而是在上网用户自己的计算机内,临时生成被链接网站所载信息内容的临时复制件。因此,被告提供链接服务并不是将原告作品直接上载的复制的行为,也不是传播。此外,由于在互联网上网站之间具有互联性、开放性,网上的各类信息内容庞杂,数量巨大,要求网络服务商对所链接的全部信息和信息内容是否存在权利上的瑕疵先行作出判断和筛选是不客观的,网上的信息内容有权利上的瑕疵时,主要应由信息提供者或传播者承担法律责任,仅提供网络技术或设施的服务商,一般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本案被告设置链接的行为不侵害原告人的著作权。
其次,原告人明确提出停止链接被侵权的作品后,出链者未积极作为,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本院认为:本案原告对1995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译著《唐吉诃得》所享有的著作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其作品,是对其著作权的侵害。当得知侵权行为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任何与该侵权行为或结果发生关系的人,都有义务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侵权行为结果扩大。本案原告在发现自己的作品被网站上载后,于2000年10月24日向被告提出侵权指控,被告理应在向原告作出解释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停止与非法上载原告作品的网站链接,但被告却以法律并未规定链接是一种侵权行为为由,继续与上载原告作品的网站维持链接,直到11月30日才停止了链接。应指出:被告虽难以对其网站链接的信息内容加以控制,但完全有技术能力控制其网站与其他网站或网页的链接。在原告人提出其链接的网页上有未经权利人许可上载的作品的指控时,被告有责任及时地采取技术措施,停止链接,抑止侵权。但被告在得知原告的权利被侵害后,仍未积极的采取措施,致使侵权状态得以延续,这种结果对权利人是不公平的,有悖于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的法律原则,被告应对其过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原告提出被告在其网站和《北京晚报》上公开赔礼道歉,赔偿10万元的请求,缺乏合理性。鉴于被告现在已停止了链接,并考虑到被告主观过错程度和行为结果等因素,本院酌定赔礼道歉的方式和赔偿数额。综上所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第(八)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书面向原告刘京胜赔礼道歉(内容须经本院核准);逾期不执行,本院将在一家北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本判决书内容,所需费用由被告承担;
二、被告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赔偿原告刘京胜人民币3000元。
案件受理费3510元,由被告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负担2000元(本判决书生效后7日内交纳);由原告刘京胜负担1510元(已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王范武代理审判员 邵明艳代理审判员 何 暄二000年十二月十九日书记员梁立君
第二篇: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8)海民初字第31332号
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郑立,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戎朝,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谭耀文,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朱晓明,副总裁。
委托代理人缪欣言,北京市天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刘一宏。
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观视公司)诉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间房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观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戎朝、谭耀文,被告六间房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缪欣言、刘一宏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观视公司诉称,我公司系电视连续剧《凤穿牡丹》(以下简称《凤》剧)之信息网络传播权人。六间房公司系六间房网(网址为)之经营者,六间房网存储诸多的网友未经我公司许可而上传的《凤》剧视频文件,上网者可以在线播放上述《凤》剧视频文件。六间房公司在网友向六间房网上传《凤》剧视频文件之时,未尽著作权审查义务,改变网友向六间房网所上传的《凤》剧视频文件,且其通过广告方式直接从《凤》剧视频文件中获得经济利益,故六间房公司应与上传侵权《凤》剧视频文件的网友共同向我公司承担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之责任。六间房公司之侵权行为已给我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故我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六间房公司向我公司赔偿经济损失30万元、公证费1000元、差旅费6000元以及律师费2.3万元。
被告六间房公司辩称,我公司对观视公司系《凤》剧之信息网络传播权人不持异议。我公司经营的六间房网确曾向上网者提供《凤》剧视频文 1
件的在线播放服务,但我公司仅系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凤》剧视频文件均系由网友上传至六间房网,我公司并未改变网友上传的《凤》剧视频文件。我公司已在六间房网提示网友不得上传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视频文件,且我公司所具备的审查能力主要限于审查网友上传的视频文件是否包含反动、黄色等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内容。我公司已于收到本案起诉书之后将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从六间房网删除。我公司并不存在侵权行为,故不同意观视公司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确认如下事实: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2007年4月1日为浙江华新影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新公司)颁发编号为甲第130号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浙江省广播电视局于2008年4月25日为《凤》剧颁发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其中载明制作单位为华新公司,合作单位为浙江广厦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厦公司)和东阳华视影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视公司),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编号为甲第130号,长度为38集X46分钟等。
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凤》剧DVD封套注明:出品单位为广厦公司、华新公司和华视公司。
广厦公司和华新公司于2008年2月8日共同出具授权书,主要内容为:授权方为广厦公司和华新公司,领权方为华视公司;华视公司为华新公司之子公司,华新公司为广厦公司之子公司;授权节目为38集的《凤》剧,授权期限为2008年2月8日至2012年2月7日,授权地区为中国大陆;授权权利包括国内电视台播映、信息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广播、提供等在内的所有著作权的独家行使权利;领权方有权转授权第三方全部或者部分行使上述权利,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或者允许第三方以第三方的名义,独立采取法律行动,调查、制止侵权,进行证据保全公证,提起索赔诉讼等。
华视公司于2008年7月7日出具授权书,主要内容为:华视公司授权观视公司38集的《凤》剧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独家使用权和转授权;授权区域为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授权范围为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信息网络传播独占许可使用权和转授权权利,使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点播、定时直播、下载等;观视公司有权以法律手段单独或与华视公司一并对本授权书授权后或授权前的其他第三方侵犯本授权书所涉权利的行为进行维权;授权期限为2008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等。
六间房公司经营的六间房网(网址为)为网友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该信息存储空间主要存储视频文件。六间房网首页及其他页面下方均载有声明,内容为“本站所有视频均由用户自主上传。如有版权异议,请和本站联系”。六间房公司称六间房网对用户上传内容不做改变,如发现六间房网所载的用户上传内容涉嫌侵权的著作权人书面通知六间房公司,六间房公司承诺在收到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后将依法采取包括移除在内的相应措施。六间房网的“帮助中心”栏目关于“上传完成后,我为什么不能立即看到视频?”问题的解释为:“视频上传完成后,需要经过两个处理过程,才能够正式发布:第一,格式转换。所有视频都必须由服务器统一转换成FLV格式。第二,人工审核内容的合法性。这两个过程通常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另,六间房网首页及其他页面多处登载广告。
在六间房网首页设置的搜索栏输入“凤穿牡丹”进行搜索,可以搜索到45个视频文件结果,视频文件简介信息包括截图、文件名称、“房东”(上传网友)、播放次数和上传时间等,其中视频文件截图均出自《凤》剧。选择视频文件结果列表中的“凤穿牡丹(38集)”,显示信息包括:频道为影视,视频数为38,订阅为1,播放为278 619,更新为2008年6月21日等;选择其中的部分视频文件进行在线播放,播放之时左上角交替显示“六间房”及“6.cn”标识,播放器底部登载有广告。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于2008年8月5日在上海市静安公证处公证人员监督之下对六间房网向上网者提供《凤》剧视频文件的在线播放服务之情况进行证据保全,并于2008年10月24日向上海市静安公证处支付公证费1000元。六间房公司称其已于收到本案起诉书之后将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从六间房网删除,观视公司对此予以认可。
观视公司认为六间房公司将网友上传的视频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在《凤》剧视频文件中添加贴片广告和设置拼图游戏、在《凤》剧视频文件播放页面交替显示“六间房”及“6.cn”标识等行为,已改变了网友上传的《凤》剧视频文件。
观视公司曾与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签订聘请律师合同,并曾于2008年10月22日向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支付律师费3万元。观视公司称其在本案中仅主张律师费2.3万元。
上述事实,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广厦公司和华新公司共同出具的授权书、华视公司授权书、《凤》剧DVD、上海市静安公证处公证书、公证费发票、聘请律师合同、律师费发票以及本院庭审笔录等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且在无相反证明情况下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凤》剧DVD封套注明出品单位为广厦公司、华新公司和华视公司,且华新公司持有甲第130号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凤》剧的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载明《凤》剧的制作单位为华新公司,合作单位为广厦公司和华视公司,故本院在六间房公司对此未提交任何相反证据情况下,依据现有证据确认广厦公司、华新公司和华视公司系38集的《凤》剧之制片者。广厦公司和华新公司已将《凤》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独家授权华视公司行使,且授权华视公司转授权以及以自己的名义制止侵权之权利;此后华视公司将《凤》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观视公司行使,且授权观视公司转授权以及以自己的名义维权之权利;且六间房公司对观视公司系《凤》剧之信息网络传播权人不持异议,故本院依据现有证据确认观视公司系《凤》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人,观视公司系本案的适格原告。
六间房公司作为六间房网之经营者应对该网站承担法律责任。六间房网所载视频文件结果列表中的“凤穿牡丹(38集)”显示视频数为38,该数字与《凤》剧之实际集数相互对应,且证据保全公证之时所选择的视频文件均可正常在线播放,本院在六间房公司未提交相反证据情况下,依据现有证据确认六间房网存储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涉及《凤》剧全部内容且均可正常在线播放。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播放之时,左上角交替显示“六间房”及“6.cn”标识,播放器底部登载广告,上述标识以及广告并非《凤》剧中所有,亦非网友向六间房网上传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时所添加,而系六间房网使用的视频文件播放器所预置,本院认为“六间房”及“6.cn”标识已产生指示视频文件来源之作用,且视频文件播放之时播放器底部登载的广告亦有违《凤》剧著作权人之本意,六间房公司已改变网友所上传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观视公司称六间房公司在《凤》剧视频文件中添加贴片广告和设置拼图游戏,缺乏证据支持,本院不予采信。
六间房公司在经营六间房网过程中,鼓励网友向六间房网上传视频文件,并使六间房网形成较大经营规模。六间房网向上网者提供数量巨大的视频文件在线播放服务,六间房网之经营意义已非简单地鼓励原创和为视频文件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而系使用网友上传的电影、电视剧和原创等各类视频文件以丰富充实六间房网内容、吸引上网者关注和增加浏览量,并进而吸引广告投放且获得经济利益。虽六间房网存储的视频文件数量巨大致使六间房公司客观上确实难以对每个视频文件之权属状况进行详细审核,但从六间房网将“影视”设置为独立的频道一节,可见六间房公司明知六间房网存储的视频文件中包括大量的非原创的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六间房公司在此种主观状态之下应对“影视”频道之下的非原创的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承担相应的审查义务;且涉案《凤》剧视频文件已涉及《凤》剧之全部内容,此种情况已有异于视频文件爱好者将其原创作品陆续上传之正常情形;且作为个人之网友信息网络传播《凤》剧已经相关著作权人合法授权之可能性微乎其微,六间房公司应对网友上传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之情况特别加以注意,并应通过审核和查询以确认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是否涉嫌侵权。本院认为六间房公司在客观上具备完成此种审查和核实工作之能力,但在本案中六间房公司仅采取在六间房网首页及其他页面登载声明等方式为相关著作权人设置发现涉嫌侵权视频文件之补救措施,而并不对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之上传网友是否已经相关著作权人合法授权进行实际审查,六间房公司对于六间房网存储的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著作权之实际注意程度显未达到与六间房网存储视频文件之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注意义务程度。如六间房公司仅将其著作权审查义务定位于任由网友上传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而后等待相关著作权人发现侵权并事后采取补救措施,必将致使六间房公司实际占有数量巨大的电影、电视剧视频文件资源而无须进行任何主动的著作权审查工作,致使六间房网形成较大经营规模并由此获得经济利益,故本院认为六间房公司之行为系属不负责任地随意占有他人知识成果、以消极方式放任或默许侵害结果发生并据此获得经济利益之行为。
六间房公司作为向网友提供内容主要为视频文件的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其已改变网友所上传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且不属不知道亦无合理理由应当知道网友提供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涉嫌侵权之情形,故六间房公司应与上传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之网友共同向观视
公司承担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之责任。
观视公司认可六间房公司已将涉案《凤》剧视频文件从六间房网删除,本院对此予以确认。六间房公司应向观视公司赔偿经济损失,本院综合考虑《凤》剧的制作成本和知名度、六间房公司的经营规模及侵权持续时间、证据保全公证之时的涉案《凤》剧视频文件点播次数、网络用户在六间房网完整观看《凤》剧之可能性、六间房公司的主观过错以及其他侵权情节等因素依法确定该经济损失数额,不再全额支持观视公司的诉讼请求。六间房公司对于观视公司为本案诉讼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亦应一并予以赔偿。观视公司对于其不合理的部分诉讼请求所对应的诉讼费用应自行予以负担。
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赔偿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诉讼合理支出费用共计一万五千元;
二、驳回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未按本判决所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则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六千二百五十元(原告预交),由原告上海观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担四千二百五十元(已交纳),由被告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负担二千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如在上诉期满后七日内不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的,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审 判 长 陈 坚
人民陪审员 祖砚铭
人民陪审员 施燕涛
二○○九年一月十三日
书 记 员 郭振华
第三篇:北京领克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广州摩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
北京领克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广州摩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0)朝民初字第18458号
原告北京领克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朴润奉,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王志恒,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广州摩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佘晓成。
原告北京领克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领克特公司)与被告广州摩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摩拉公司)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0年5月10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同年7月12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领克特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志恒到庭参加了诉讼。摩拉公司经本院传票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领克特公司诉称,2009年1月1日,我公司与摩拉公司签订《网络联盟营销服务协议书》,约定摩拉公司为推广其产品或服务同意按照约定在我公司的营销平台上发布广告,按互联网用户产生的“效果”支付服务费用。双方约定,通过电子邮件确认业绩,并于下个月10个工作日内将应付服务费汇入我公司指定账号,如摩拉公司延期付款按照服务费金额的每日0.5%计算违约金,并赔偿我公司因此产生的各项费用和开支。签约后,我公司积极履行了合同义务,但自2009年8月起,摩拉公司除继续用电子邮件核对我公司的业务数据外,没有支付服务费用,截至2009年12月,根据摩拉公司确认的业务数据共拖欠我公司服务费59 128.11元未付。我公司将摩拉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拖欠的服务费59 128.11元,支付2009年12月20日至2010年4月20日的违约金35 476元,赔偿我公司律师费6000元。我公司起诉后,摩拉公司先后于2010年5月28日和2010年7月2日分两次付清了所欠服务费。因此,我公司现要求摩拉公司按照每日0.5%的标准支付违约金,其中33 968.91元自2010年2月20日计算至2010年5月28日,25 159.20
元自2010年2月20日计算至2010年7月2日,赔偿我公司律师费5000元。
摩拉公司未答辩。
经审理查明:2009年1月1日,摩拉公司(甲方)与领克特公司(乙方)签订了一份协议书。该协议书约定:乙方为甲方提供网络联盟营销平台服务及系统使用;甲方从2009年1月1日起使用乙方的CPS(COST PER SALES,即按实际销售提成佣金模式)服务,甲方每月给乙方按实际销售产品的定单交易价格中分成,分成比例采用分级分成制,分成比例最高为12%,具体是:实际销售额人民币5万元以下部分分成比例8%;实际销售额10万元以下部分分成比例10%;实际销售额10万元以上部分分成比例12%;乙方以通过技术接口获得甲方向乙方返回的销售数据为基准,以返回的销售数据中的有效销售数据为最终的结算依据,甲方每月5号至10号核对上上个月的数据,每月15号之前以邮件方式确认,数据一经确认不得更改;双方核对数据的往来电子邮件即为确定数据量的有效证件,任何一方不得对邮件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有效性提出质疑,双方之间用以沟通联络的QQ/MSN对话记录,甲乙双方均应完好保存,该记录均为双方确定数据量或解释其他争议的证据;甲方业绩数据确认联系人为孙金刚,E-MAIL:sunjingang@moonbasa.com,乙方业绩数据确认联系人为陈魏兰,E-MAIL:sucai1986@linktech.cn;每月20日前,依据双方核对的有效数据向乙方支付上上月佣金;甲方在迟延支付佣金的情况下,法定节假日期间除外,向乙方支付一定的滞纳金(每天按佣金支付额的0.5%计算);若因违约方违反本协议而使非违约方发生任何费用或开支或额外责任,或遭受损失(利润亏损或其他间接损失除外),违约方应就该等费用、开支、责任或损失、包括已付、应付或将付的利息、给予非违约方补偿;本协议有效期1年,协议到期后,如双方均未书面提出终止协议要求,视为均同意继续合作,本协议继续有效,可不另续约,有效期延长一年。合同履行过程中,该协议中约定的甲方(即摩拉公司)业绩数据确认联系人孙金刚曾于2009年10月26日发送邮件声明:“8月份款项对账由我的同事吕志娟今日提供(以后对账也由她来执行)。款项事宜我来落实。”此后,摩拉公司就通过吕志娟以电子邮件形式来进行业绩数据确认。
2010年5月6日,领克特公司以摩拉公司拖欠上述协议约定的服务费为由将摩拉公司诉至本院,要求摩拉公司支付拖欠的服务费即佣金59 128.11元及违约金35 476元,并赔偿律师费6000元。摩拉公司在收到起诉状后,先后于2010年5月28日向领克特公司支付了33 968.91元,2010年7月2日向领克特公司支付了25 159.20元,合计59 128.11元。为此,领克特公司在庭审过程中变更诉讼请求,只要求摩拉公司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律师费5000元。就摩拉公司支付的59 128.11元,均是摩拉公司的吕志娟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的确认,其中2009年10月28日确认2009年8月份的业绩为9783.76元、2009年12月8日确认2009年9月份的业绩是12 923.75元、2010年1月6日确认2009年10月份的业绩是11 261.4元、2010年3月3日确认2009年11月份的业绩是13 292.54元、12月份的业绩是11 705.66元,以及161元的丢单。
领克特公司为本案支出律师费5000元。
上述事实,有协议书、往来邮件、银行收款回单、律师费发票,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在案佐证。本院认为:领克特公司与摩拉公司签订的协议书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根据协议书的约定,摩拉公司应当在每月20日前,依据双方核对的有效数据向领克特公司支付上上月佣金。摩拉公司先后于2009年10月28日确认了2009年8月份的业绩数据、于2009年12月8日确认了2009年9月份的业绩数据、于2010年1月6日确认了2009年10月份的业绩数据、于2010年3月3日确认了2009年11月和12月的业绩数据。依据约定的付款期限,摩拉公司应分别于2009年11月20日支付2009年8月的佣金、于2009年12月20日支付2009年9月的佣金、于2010年1月20日支付2009年10月的佣金、于2010年3月20日支付2009年11月和12月的佣金。但直至领克特公司提起本案诉讼之后,才分别于2010年5月28日和2010年7月2日将所确认的佣金支付给领克特公司。因此,摩拉公司的行为已经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在摩拉公司并未主张约定违约金标准过高的情况下,领克特公司要求摩拉公司依据协议书的约定按照每日0.5%支付违约金,于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对于违约金的起算时间,领克特公司主张从2010年2月20日计算。但由于2009年11月和12月的业绩数据摩拉公司在2010年3月3日才做出确认,因此该笔佣金只能从2010年3月20日计算违约金,其余的佣金可以从2010年2月20日起计算违约金。摩拉公司在领克特公司起诉后分两笔支付的佣金数额分别是33 968.91元和25 159.2元,与2009年8月至10月的佣金总额33 968.91元和2009年11月至12月的佣金总额25 159.2元相等。因此,摩拉公司需支付的违约金数额应分两部分计算,其中33 968.91元从2010年2月20日计算至2010年5月27日,25 159.2元从2010年3月20日计算至2010年7月1日。
同时,由于协议书约定违约金的计算应将法定节假日期间除外,因此本院在计算违约金时扣除应计算违约金期间的法定节假日。
至于领克特公司主张的律师费,依据的是协议书中“若因违约方违反本协议而使非违约方发生任何费用或开支或额外责任,或遭受损失(利润亏损或其他间接损失除外),违约方应就该等费用、开支、责任或损失、包括已付、应付或将付的利息、给予非违约方补偿”的约定。但我国并未强制规定律师代理诉讼的制度,本案的律师费并非摩拉公司违约而使领克特公司发生的必然费用,因此对该项主张本院不予支持。摩拉公司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应诉,不影响本院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裁判。
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
三十条之规定,缺席判决如下:
一、广州摩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北京领克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支付违约金二万零四百八十元;
二、驳回北京领克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广州摩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881元,由北京领克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担400元(已交纳);由广州摩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担481元(于本判决生效后7日内交纳)。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谢甄珂人民陪审员李世明人民陪审员闫月琴二O一O 年 七 月 二十九 日书 记 员薄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