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第十一、十二、十三答案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第十一、十二、十三答案
一、填空题
1、公民 法人
2、行政程序行政收费
3、物质 精神
4、公民 组织
5、国家费收
6、公务员7、2003.8.278、行政
9、步骤方式顺序
10、职权分配机构设置责任
二、单选
1.B2.B3.D4.B5.C6.A7.A8.A9.D
10.A
三、多选
1.BCD2.ACD3.4.ABCD5.AB6.ABCD7.AC
8.ABCD9.AC10.ABC
四、判断题
1.√2.×3.×4.√5.√6.√7.×8.×9.√
10.√
五、简答题
一、行政处罚的原则是什么
行政处罚的原则是由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原则。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没有法定依据不能行政处罚;二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
施行政处罚;三是行政机关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即无效。
2、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决权,保证行政处罚的合理性;公开原则要求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开放、以接受社会的民主监督,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行政机关给予行为人行政处罚,必须为其提供救济途径,否则,就不应对其实施处罚。例如受到行政处罚的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申请复议、向法院起诉、请求行政赔偿等,就属于救济途径。
二、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行政许可原则是行政许可机关履行行政许可职能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它贯穿于整个行政许可的全过程,对行政机关设定行政许可、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活动提出了总体和普遍性要求,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制定行政许可原则的目的是保障行政许可的顺利实施,进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许可虽然是现代行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行政许可权作为一种行政权力,如果运行不当很容易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有必要对其加以规制,而且对行政许可权利的规制合理与否,也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对行政许可进行规制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行政许可法定原则;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许可便民和效率原则;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平等原则;行政许可先申请主义原则;通知利害关系人的原则;行政许可均衡、比例、适度和责任的原则等等。我国《行政许可法》采取了前四种原则作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申明了我国建立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
三、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征:
一、目的在于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
二、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包括人身、财物和行为;
三、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理决定紧密相连,常常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前奏和准备;
四、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并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实施。
四、行政指导的特征有哪些?
(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2)行政指导适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其方法多样。如可采取指导、劝告、建议、告诫等。(3)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而区别“消极”的传统行政。(4)行政指导是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一种具有行政活动性质的行为,是对传统上依法行政原则的一种必要补充。(5)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
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它主要以指导、劝告、建议、鼓励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进行,并辅以利益诱导机制。(6)行政指导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因此,不属于严格的行政行为范畴。
五、行政程序的内涵是什么?
答:程序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预先设定好的方式、方法或步骤。对于行政程序,目前尚无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行政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政程序之有关行政的程序,包括行政行为的程序、解决行政案件的程序等。狭义的行政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行政主体实行行政管理的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其实体行政法权利,履行其实体行政法义务,依法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实现的总合。其中,步骤是指行政过程的必须阶段;步骤是指行政活动过程的方法和形式;时限是指行政行为完成限定的期限;顺序是指行政活动完成的先后次序。
(1)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必须有法律规定,不得有行政部门自行设定、变更或撤销。
(2)行政程序必须向利害关系人公开,并设置适当的程序规则予以保障。
(3)公民的权利或义务因某中行政行为而受到影响时,在该行政为作出以前,应当有适合的程序规则保障其获得陈述意见和提供证据的机会,并预先告知行政相对人寻求救济的渠道和方式。
(4)行政程序具有中立性原则,保障行政裁判人员的独立性,建立回辟制度,引入分权制衡机制等。
(5)凡是可能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都必须设有有效地行政救济程序。
(6)行政程序的设置应以最小成本尽可能获得最大收益,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充分体现合理的原则。
六、论述题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5条的规定,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述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
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七、案例分析
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指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在本题中,乙砸伤甲,而富有安全保障义务的酒店保安见状未出面制止,则酒店具有过错,因此甲的医疗费应由乙承担,酒店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第二篇: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答案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上篇:第八、九、十讲
一、填空题
1、有限且有为、透明廉洁、诚信负责
2、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据意识 3行政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
4、决策咨询、决策执行
5、定员、结构比例
6、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7、职务和级别8、2011年1月1日
9、国务院
10、善后、查明原因、舆论导向、改进
二、单项选择题
1.D 6.C 2.C 7.C
3.A 8.C
4.B 9.B
5.D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6.ABD 2.ABCD 7.ABCD
3.BC 8.AB
4.ABCD 9.ABCD
5.AB 10.ABD
四、判断题
1.√ 6.√ 2.√ 7.√
3.× 8.√
4.× 9.×
5.× 10.×
五、简答题
1、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不是一句口号,而且具有特定内涵和具体要求的法律原则。这些基本要求包括: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一致。
2、行政法律规范适用的一般原则指的是各机关在适用行政法律规范时均应该遵守的原则,在法律上与惯例上具有最广泛的意义。通常认为,包括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后法优于前法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等。
3、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任命公务员职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有编制、有职数、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前两个条件即有编制、有职数,这是根据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所规定的。按照现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对机关实行“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在此基础上设置职位。各机关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根据该机关所负担的职能任务、工作性质、机构规格、编制总数、各级职务的比例关系等因素进行确定。也就是说,任何机关的编制数额都是确定的,能够容纳多少工作人员是固定的,不能突破;机关的职数即职务的比例和数额也是确定的,也不能突破。这种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目的是保证机关因事设职、以职选人、精简高效。因此,任何机关任命公务员职务,都必须在本机关的编制数额和职数限额之内进行,决不能随意突破。否则都是违反规定的行为,都要予以纠正,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个条件即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是根据机关职位管理的需要作出的规定。机关的职数是确定的,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总数确定。比如,一个单位设置七个处长职位和十八个副处长职位,就不能突破;二是这些职位的具体分布也是确定的。即该单位各个内设机构的处长、副处长职位数额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根据第二方面的规定,任命公务员职务,就需要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比如任命某人为甲处副处长,甲处就必须有副处长的职位空缺,如没有空缺则不能任职。尽管不突破该单位副处长总数限额,也是不允许的。这种规定,目的是保证机关内设机构职位管理科学,人员构成合理,有效完成承担的职能,避免机关职位管理混乱、履行职能不平衡。
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应达到相应的任职标准,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并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一)巡视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副局级职务五年以上;
(二)助理巡视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正处级职务 五年以上;
(三)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副处级职务四年以上;
(四)助理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正科级 职务四年以上;
(五)主任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副科级职务三年以上;
(六)副主任科员应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七)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八)办事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国家机关新录用人员初定职务按有关规定办理。
对德才表现突出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国家公务员担任非领导职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上述资格条件要求。
其他具体任职条件,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5、行政决策要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还应着重建立这样几项制度: 第一,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决策者掌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信息,使行政决策建立在充分科学的基础上;
第二、公共参与制度;第三、听证制度;第四、责任机制; 第五、对行政决策的检查、评估和社会监督。
六、论述题
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协调统一,立法法对各种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做出了明确规定。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法的位阶就是指法的效力等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上级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自治地方内优先适用,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优先适用。
2、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 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实践中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因此,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章之间具有同等的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如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应根据该事项属谁权限范围来确定如何适用规章。若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则应根据该事项是属中央管理的事项还是地方管理的事项来确定如何适用。
3、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所谓特别规定,就是根据某种特殊情况和需要规定的调整某种特殊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一般规定就是为调整某种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这项规则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情形。
4、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在新法与旧法之间,新的规定和旧的规定之间产生冲突时,就要确立这一规则选择适用。
5、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是关于法律规范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即法律规范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法是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肯定这一原则的同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溯及既往。以上适用规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应当统筹运用。
七、案例分析
1、(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处分决定是经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作出的,并且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本案中李某没有收到书面形式的处分决定,该省外事办的处分程序不符合规定。
(2)李某应当向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外事办的上级机关进行申诉。(3)公务员自知道对其的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直接提出申诉。本案中李某应当在这年12月31日以内提出申诉。
2、(1)应该受理。
理由: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此法院应该受理。但行政处分的诉讼请求将不予支持(行政处分不属于受案范围)。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2)由海关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理由:海关处理的案件一审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中篇:第十一、十二、十三讲
一、填空题
1、公民、法人
2、行政程序、行政收费
3、物质、精神
4、公民、组织
5、税收
6、公务员7、2003.8.278、行政
9、步骤、方式、顺序
10、职权分配、机构设置、责任
二、单项选择题
1.B 6.A 2.B 7.A
3.D 8.A
4.B 9.D
5.C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6.ABCD 2.ACD 7.AC
3.ABCD 8.ABCD
4.ABCD 9.AC
5.AB 10.ABC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四、判断题
1.√ 6.√ 2.× 7.×
3.× 8.×
4.√ 9.√
5.√ 10.√
五、简答题
1、行政处罚的原则是由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原则。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依据,没有法定依据不能行政处罚;二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三是行政机关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即无效。
(2)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中的自由裁决权,保证行政处罚的合理性;公开原则要求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开放、以接受社会的民主监督,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行政机关给予行为人行政处罚,必须为其提供救济途径,否则,就不应对其实施处罚。例如受到行政处罚的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申请复议、向法院起诉、请求行政赔偿等,就属于救济途径。
2、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对行政许可进行规制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行政许可法定原则;行政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许可便民和效率原则;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平等原则;行政许可先申请主义原则;通知利害关系人的原则;行政许可均衡、比例、适度和责任的原则等等。
我国《行政许可法》采取了前四种原则作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申明了我国建立有限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
3、(1)目的在于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2)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包括人身、财物和行为;(3)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理决定紧密相连,常常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前奏和准备;(4)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并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实施。
4、(1)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2)行政指导适用的范围极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其广泛,其方法多样。如可采取指导、劝告、建议、告诫等。(3)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而区别“消极”的传统行政。(4)行政指导是符合现代法治原则的一种具有行政活动性质的行为,是对传统上依法行政原则的一种必要补充。(5)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它主要以指导、劝告、建议、鼓励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进行,并辅以利益诱导机制。(6)行政指导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因此,不属于严格的行政行为范畴。
5、程序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达到某个目标,预先设定好的方式、方法或步骤。对于行政程序,目前尚无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行政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政程序之有关行政的程序,包括行政行为的程序、解决行政案件的程序等。狭义的行政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行政主体实行行政管理的程序,即行政主体实施其实体行政法权利,履行其实体行政法义务,依法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实现的总合。其中,步骤是指行政过程的必须阶段;步骤是指行政活动过程的方法和形式;时限是指行政行为完成限定的期限;顺序是指行政活动完成的先后次序。
(1)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必须有法律规定,不得有行政部门自行设定、变更或撤销。
(2)行政程序必须向利害关系人公开,并设置适当的程序规则予以保障。(3)公民的权利或义务因某中行政行为而受到影响时,在该行政为作出以前,应当有适合的程序规则保障其获得陈述意见和提供证据的机会,并预先告知行政相对人寻求救济的渠道和方式。
(4)行政程序具有中立性原则,保障行政裁判人员的独立性,建立回辟制度,引入分权制衡机制等。
(5)凡是可能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都必须设有有效地行政救济程序。
(6)行政程序的设置应以最小成本尽可能获得最大收益,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充分体现合理的原则。
六、论述题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5条的规定,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1)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2)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3)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4)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5)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6)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7)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七、案例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在本题中,乙砸伤甲,而富有安全保障义务的酒店保安见状未出面制止,则酒店具有过错,因此甲的医疗费应由乙承担,酒店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下篇:第十四、十五讲
一、填空题
1、行政行为
2、监察、审计
3、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
4、公民、法人
5、立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法及制度建设
6、广度
7、权利侵害
8、被申请人
9、风险责任
10、国家
二、单项选择题
1.A 6.B 2
B 7.A
3.D 8.B
4.A 9.D
5.A 10.C 有两个第5小题,两个都选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6.ABD 2.ABCD 7.AC
3.ABC 8.ABD
4.BC 9.ABCD
5.ABCD 10.ABC
四、判断题
1.× 6.√ 2.√ 7.√
3.× 8.√
4.√ 9.×
5.× 10.×
五、简答题
1、行政监督的原则是指行政监督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它对行政监督的实施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我国行政监督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依法原则。也就是说,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既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也是实施监督所须遵循的原则。
(2)经常性原则。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而且变化大,随机因素多,为使行政管理工作不出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发生重大损失,行政监督必须贯彻经常性的原则,常年不懈地进行监督,防止出现漏监失监的现象。
(3)广泛性原则。包括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对象、范围的广泛性两个方面,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包括政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等等,监督对象和范围的广泛性应当包括对一切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行政措施、行政法规的实施等进行监督。
(4)民主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同时,宪法也赋予全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其中包括监督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民主权利,其中包括监督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民主权利,依靠人民群众实行民主监督,既有利于克服官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僚主义和改进不正之风,又有利于维护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对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置之不理甚至刁难、打击、报复,都为党纪国法所不容。(5)公开性原则。要把行政管理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必须不断提高政务活动的公开程度,只要不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党与政府的核心机密以及必要保密的,都应给予公开,这样便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也有利于防止某些行政人员在暗地里搞阴谋诡计,以权谋私。
(6)公正性原则。行政管理工作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的问题又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行政监察工作必须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用法律和政纪上人人平等,切忌受感情和利害关系左右,做到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
这六个原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贯穿在行政监督的全过程。
2、强化社会监督,是保证执政为民、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只有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政府工作人员才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保持清正和廉洁。因此,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要为人民群众的监督行政机关创造有利条件:更加接受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单位宣传报道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并对重大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做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3、问责制的终极目标:从问责制到问责法治。
将问责机制中最核心的策略和方法上升为法律并给予良好的实施,这是我国问责机制得以良性发展的归宿,从问责法治才是最终目标。在问责法制基础上演进而成的问责法制化,属于是指行政的范畴,正契合了法治政府下责任政府的真正要义。因此,只有法制视野之下运行的行政问责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才能将行政官员的责任追究到底,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权利和公共利益。具体而言,要确保问责机制这一公共物品必须而且只能由中央统一供给,即由全国人大制定统一的《行政官员问责法》是问责机制得以真正实现规范化的最终归宿,更是唯一出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为问责机制在中国的法治化积极主动地创造内在条件和外部运行条件,构件明溪化的权责划分机制,实现信息公开与政务透明,重塑官员问责文化并增强官员的伦理道德意识以及培育成熟发达的公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民社会,这构成推进问责机制法制化的必要保障。
4、行政复议基本原则,是指由行政复议法确立和体现的,反映行政复议基本特点,贯穿于行政复议全过程,并对行政复议起规范和指导作用的基本行为准则。(1)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原则。合法原则,是任何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复议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公开原则,此原则要求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其结果都要公开,复议参加人有获得相关情报资料的权利。及时原则,是指复议机关应当在法律许可的期限内,以效率为目标,及时完成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便民原则,要求行政复议要方便行政相对人获得该种行政救济,而不因此遭受拖累。
(2)书面审查原则。行政复议则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它具有行政性,它不仅要追求公平,更要追求效率。行政复议不可能像行政诉讼那样要经过严格的开庭辩论程序,只需根据双方提供的书面材料就可以审理定案,以求实现行政效率。(3)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行政复议机关在实施行政复议时,不仅应当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还要审查它的合理性。
5、行政诉讼执行程序的启动条件:
(1)行政诉讼的判决或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2)生效的判决或裁定具有可以执行的内容;(3)义务人拒绝履行生效判决或裁定设定的义务。
在行政机关自己依法强制执行时,上述3个条件的满足已经可以启动执行程序。但如果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则还须满足第4个条件,即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执行申请。
根据《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4条的规定,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一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六、论述题
我国的纠纷化解制度已经实现多元化,接下来的任务是实现纠纷化解制度的体系化,充分发挥纠纷化解制度体系的优势,是每一个社会纠纷都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化解。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大致而言,我国现有的纠纷化解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组织化解纠纷位于第一层次,行政机关化解纠纷位于第二层次,法院化解纠纷位于第三层次。我国应当首先依靠社会组织将纠纷化解在基层,其次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纠纷的作用,并且让法院成为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一,依靠社会组织将纠纷化解在基层。第二,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化解纠纷的作用。第三,让法院成为化解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七、案例分析
1、(1)。行政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道德责任。
(2)各级政府首长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以及不当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公务人员。
(3)一方面,实行问责不能代替党纪政纪处分,党纪政纪处分也不能代替问责,问责后仍可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被问责者党纪政纪处分;另一方面,并不是对实行问责的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在实行问责后,是否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应当根据党纪政纪处分的有关规定执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第四条对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以及刑事处罚的衔接做了规定,即:“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1)能。某乙与此次罚款有利害关系,可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法》第十条:“„„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行政复议机构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2)不正确。工商局属于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申请人对经国务院批准实行省以下垂直领导的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选择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 青海省“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
下册
答案
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不正确。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
《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篇: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第八、九、十答案
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下册
第八、九、十答案
一、填空
1、有限且有为、透明廉洁、诚信负责。
2、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据意识。3行政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
4、决策咨询、决策执行。
5、定员、结构比例。
6、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7、职务和级别。
8、2011.1.1。
9、国务院。
10、善后、查明原因、舆论导向、改进。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BC 4ABCD 5AB 6ABD 7ABCD 8AB 9ABCD 10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一、答: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不是一句口号,而且具有特定内涵和具体要求的法律原则。这些基本要求包括:
1、合法行政
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
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6、权责一致。
二、答:行政法律规范适用的一般原则指的是各机关在适用行政法律规范时均应该遵守的原则,在法律上与惯例上具有最广泛的意义。通常认为,包括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后法优于前法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等。
三、答: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四、答:本条规定任命公务员职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有编制、有职数、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前两个条件即有编制、有职数,这是根据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所规定的。按照现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对机关实行“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在此基础上设置职位。各机关的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都是根据该机关所负担的职能任务、工作性质、机构规格、编制总数、各级职务的比例关系等因素进行确定。也就是说,任何机关的编制数额都是确定的,能够容纳多少工作人员是固定的,不能突破;机关的职数即职务的比例和数额也是确定的,也不能突破。这种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目的是保证机关因事设职、以职选人、精简高效。因此,任何机关任命公务员职务,都必须在本机关的编制数额和职数限额之内进行,决不能随意突破。否则都是违反规定的行为,都要予以纠正,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第三个条件即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是根据机关职位管理的需要作出的规定。机关的职数是确定的,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总数确定。二是这些职位的具体分布也是确定的。
五、答:行政决策要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还应着重建立这样几项制度:第一,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决策者掌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信息,使行政决策建立在充分科学的基础上。第二、公共参与制度。第三、听证制度。第四、责任机制。第五、对行政决策的检查、评估和社会监督。
六、论述题 答: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协调统一,立法法对各种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作出了明确规定。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法的位阶就是指法的效力等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上级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自治地方内优先适用,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优先适用。
2、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 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实践中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是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因此,立法法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的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如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应根据该事项属谁权限范围来确定如何适用规章。若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发生冲突,则应根据该事项是属中央管理的事项还是地方管理的事项来确定如何适用。
3、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所谓特别规定,就是根据某种特殊情况和需要规定的调整某种特殊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一般规定就是为调整某种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这项规则适用于同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情形。
4、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在新法与旧法之间,新的规定和旧的规定之间产生冲突时,就要确立这一规则选择适用。
5、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是关于法律规范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问题,即法律规范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法是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肯定这一原则的同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溯及既往。以上适用规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应当统筹运用。
七、案例分析
一、答:
1、外事办对李某的处分程序不合法。处分决定是经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后作出的,并且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本案中李某没有收到书面形式的处分决定,该省外事办的处分程序不符合规定;
2、李某应当向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外事办的上级机关进行申诉;
3、公务员自知道对其的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直接提出申诉。本案中李某应当在这年12月31日以内提出申诉。
二、答:问题一:应该受理。【理由】: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此法院应该受理。但行政处分的诉讼请求将不予支持(行政处分不属于受案范围)。【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问题二:由海关所在地 中级人民法院 管辖。【理由】:海关处理的案件一审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第四篇: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集十四十五论述题答案
七、案例分析
1、(1)行政问责制中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政治责任、工作责任和法律责任。
(2)根据责任行政的原则,任何一个行政主体或行政公务员再被授予行政权力的同时,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且手里的权力越大,身上的责任也就越重。也就是说,上至行政首长,下至一般行政公务人员,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应当无一例外地成为行政问责的对象。
(3)《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并不相同,在具体适用时要注意正确把握。一方面,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不能相互替代,在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后,仍然可以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另一方面,实行问责与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一执行也可以共同执行,并不是对实行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都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是否给予处分应当依照有关党纪政纪处分的规定执行。
2、(1)不能,乙不是当事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无利害关系,没有权利提起行政复议。
(2)正确。应该向上一级工商局申请复议,而且乙无权提起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工商部门也是垂直管理的(3)不正确。应该书面告知。
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 【复议的受理】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第五篇:公务员学法用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
翻开报纸,打开网页,随处可见某某某因为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断送前程;某某某因为小偷小抢而难逃法网,过着铁窗生涯;某某某因为纠纷仇恨在草草了结他人的同时也奉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每每看到这些报道,当人们在大声称快,感叹“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在痛心的思索着:“要是法制健全了,人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那么这种现象是不是就会变少了呢?”
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时,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更何况是科技、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更是离不开法律的束缚。
如果在企业,你就离不开合同法、经济法;如果你想炒股,你就离不开证券法;如果你想消费,你就离不开消费法;如果你出门了,你就离不开交通法……宪法、刑法、诉讼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正是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法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有序,我们的社会才会长治久安。
然而,如果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法、守法、护法,再多的法律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再健全的法律制度也只是形同虚设。于是,为了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普法工作已经进行了二十年,通过这四个五年的普法工作,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今年是“五五”普法的第四个年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公务员学法用法是的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为作为人民的公仆,作为依法治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的主力军,作为依法行使政府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他们能否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和引导依法行政,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为一个刚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年轻人,我深知知法、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在领导和前辈们的带领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认真学习宪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学习《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行政处分条例》,时刻牢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学习《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税务人员涉税违规违纪若干问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关廉政的法律法规,反复研读那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坚持严于律己,时刻为自己敲响廉洁勤政的警钟。
作为一名税务部门的工作者,我更是认真学习税法,仔细研读各条例,定时上网查看各发函文件,尽量做到各文件的融会贯通,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比如,纳税人丢失了发票,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实施细则》五十条,以及对其进行处罚。纳税人没有按时进行申报,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六十二条进行处罚。
当然,我在学法的过程中坚持学用结合,不错过每一个与社会接
触的机会。我参加了苏州市文明城市建设交通志愿者,通过站马路的实践感受,是我对平时接触不多的交通法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刻的印象。
学法而后知法,知法才能自觉地守法,有效地用法。通过公务员学法用法,有效提高了人民公仆的法治能力,提高了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制引导和示范。为全民普法,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稳定是我国家创造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