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中学生补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补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1年3月—5月,我们就中学生补课现象,对西平乐中学的12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张,收回117张。
一、中学生补课的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有63名中学生在补课。众所周知,初二学生要参加地理、生物的会考,初三学生要参加中考,因此,有些学生透露说,一进中学就要“充电”,要不以后就跟不上了。
参加补课的同学成绩一般的占44.2%,平时考试即轮不到好名次,也坐不了倒数的位置,有些成绩还有点“悬”,于是大多有了向上挤的念头。成绩较差的同学占41%,他们面对的是能不能升学,能不能跟上班的问题,用补课来调节成绩上的差距,也是一个普遍的方式。成绩较好的占14.8%,他们为有更好的成绩也去参加补课。
据了解,现在补课时间每一科每次约2小时,调查结果显示50.5%的学生每周补课时间在4小时以上,说明一半学生补课每周在两次以上。以此类推,每周补课1—2次的学生也有1/3,只有不到1/5的学生每周补课一次。更有些学校的学生以从高一起每周六到少要到校上半天的课,有些甚至要上一天的课。将近一半学生的补课内容都局限于书本,无非是指导老师上课的东西再复习一遍;另外的学生都是在深度、广度上作文章。前者是要及格,后者是要高分。补课的原因,有62.8%的学生自愿通过补课提高成绩,有27.7%的学生是受父母的安排,还有9.5%的随大流,说明学生及家长都对补课的效果十分信任。补课关键是要看补课的实质效果。由调查来看,补课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因为72.6%的同学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达到了目的。
我们在问卷中作了一个假设,如果补课后成绩没提高,同学们会怎么办?85%的同学将会更加努力,继续补课。他们对补课是非常信任的,而且对成绩也是非常重视的。放弃补课但更加努力的那同学,和放弃补课失去信心的同学为13%,也就是说,如果补课没有什么成效,这一部分人将首先放弃补课,但这是极少数人的选择。
最后一题,是同学们对理想补课环境的设想。普遍的答案都是环境安静、舒
适,老师能认真讲课,同学能认真听课,即营造良好的补课环境要老师学生两方配合。也有一部分同学提到了补课人数的问题,说到人数少一些更好,2—3人一起补课,即有比较,教师又能进行个别辅导,还便于教师管理。大家也强调了课堂气氛要轻松。同学们希望不要考试,不要站起来回答问题等等。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环境无所谓,只要能提高成绩就行。还有几个初二的同学在问卷上写道:没想过什么环境,老师让我们都要补课。他们看来显然是不赞成补课的了。还有的干脆写“不要补课”。
在我们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向身边的同学发问卷时,大多数同学都不愿意接受问卷,有些同学对补课避而不谈,有些成绩好的同学正在补课,却不愿协助我们完成问卷。看得出补课对中学生来说是件非常敏感的事。
同时,我们以一些当今的大学生进行了询问,了解到他们的中学时期很少有同书法家补课,而且补课的同学也一般是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补的科目较少,补课时间也不长,我们又询问了一些年龄在30—40岁的人,他们中大部分说那时根本不知道补课这回事。
另外,我们调查到的资料也显示,现在学生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各种节假日来补课,一次补课的人数一般较多(10人以上),地点是在老师的家中。有些同学有这样的描述:补课的同学挤满了老师的家,客厅、卧室、阳台„„
以上内容都是我们对中学生补课现状的调查结果。当今中学生补课的总体趋势令人深思。因此,我们应对补课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学生补课的根源
如今,“补课”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必备大餐,刚进初中,学习上较大的跨跃无疑会让一些同学难以适应,于是“补课”便成了他们适应学习的催化剂。
读到二年级,大家的学习基本上步入了正轨,竞争越来越激烈,“补课”自然成为他们的课外充电器。到了毕业班,“一考定乾坤”的形势步步逼近为了增强战斗力,大多数同学拿起了“补课”这种锐利的武器。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中学生补课热与以下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一)现代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繁重
一进中学,主科猛增为七门,且每个科任老师都将本学科视为重中之重,就
向学生下达了具体任务,如某单元考试80分以下请家长,60分以下补考等。同时,一些副科如修自行车、缝纫、打柳钉等也搬上了考场,并规定不达多少分便会在评优秀时被一票否决,面以这样的要求,不少同学失去方向感,丝毫不敢厚此薄彼,于是开始了补课。
同学四说:“进初一的第一天,家庭作业有五门课的基础训练以及三门课的书上练习题。小学时半个钟头可完成作业的我,第一次学习到了晚上十点。我感到焦虑,担心是不是自己的成绩太差,更不敢想象如果这样下去会是个么样子。后经人介绍,补习能够提高成绩,于是我二话不说,加入了补课的行列”。同学乙打趣地说:“要期中考试了,七个科任老师都说每天至少复习其所教学科一小时,不然必定失败。可是我一寻思,一个小时虽然不长,但七个小时就难安排了。我从七点开始,也得学到凌晨两点呀,这可不行,得找个老师提取点精华,不然,我是非败不可的了”。同学丁说:“我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去补课。老师拓宽加深了不少知识,这些内容学校里虽不能接受到,但考试时必不可少。看样子补课不真有必要!”
现将当代中学生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生相比,补课人数比率悬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学生眼里,补课是极不正常的,只有个别个同学因学习跟不上才会适当进行补习。当然,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教师基本上按部就按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不像现在,光学完课本上的知识很难应付那高难度的试卷。
这也难怪老师,他们为了三年后的一博,只好快马加鞭地赶着学生跑。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速度是存在极限的,过了最大值,必然就会出现一些不自然的东西。
(二)中学生的学习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知识难度不断加深,没有谁能够轻易地将知识彻底弄通,于是成绩好的同学也学不完内容。补课能让他们比别人知道得更多,理解得更深,精益求精的道理使他们也热衷于补课。基础好的同学都补课,那些不如他们的人不没了不补的理由。大家都全力投入到学校中,加上城市里优越的学习环境,竞争力便日益增强了。而竞争力的增强又加大了获得优势的难度,补课便成了不少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动力。但更多的动力总是与更强的竞争力相统一的。于是补课,竞争力增强;竞争力再增强,再补课。如此反复,看得出补课与竞争力的增强是相互推动的。
同学甲说:“现在竞争可强了,稍不留神就会落得很远,这期段考与期考的前十名中,有五名都是不同的人,我段考没进前十名,被爸妈拖着去补课,效果还不错,期末到了第八名,爸妈将功劳归于补课,看样子我得一直补下去了!”教师乙说:“有十人学生在我这儿补课,他们的成绩都不错,听说在班里也排得上前十名,超过别人当然是越远越好。”家长丙说:“又不是没条件,咱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学得少。别人都补习,我们的孩子不补也不行。反正看形势,竞争嘛!”
归根结底,由竞争而引起的补课热主要有两种情况:程度较差的希望消除差距,而程度较好的希望扩大差距,这两种矛盾的意识统一于同一种事,中间必然就会产生一些强制性的环节以减少两种矛盾的冲突。
(三)分数高低是衡量中国中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尺度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于中国民间的话道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华民族可以算得上是考过千余年的国度,不少状元,大学生都诞生于考场。也正是一考,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古人希望高中状元,给未来的道路铺上金色的地毯;今天的人们期待一个好的大学,以便今后能找个好工作。说到底,古人的十年寒窗以及现代学生的小学、中学都是为了最后的考场一搏。
于是,中国学生都对考试十分重视。哪怕是为了一分,他们也愿意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无非就是加倍地刻苦;或挑战题山题海,或聘请家教。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聘请家教似乎更让人觉得比较高效。高一补高二的课,高二补高三的课,到了高三就得一心为高考而进一步大补了。反正题是做不完的,补课自然也是无止境的了。
同学甲说:“每学期评先进,三好标兵得各科90分以上,三好学生各科80分以上,文明学生也要60分。于是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目标。毕竟走出去别人看重的是分数跟名誉。我虽然成绩不好,但讲文明应该是做得到的,可不能因分数连文明学生都落选。没办法,只好补课!”家长乙说:“我们的孩子上次期考英语没及格,听同事介绍可让孩子去补补课,效果不错。于是我们四处打听,为
孩子找了一位知名家教。半年下来,孩子的英语考了70分,咱们都尝到了补课的甜头。看样子,这课还得长期补下去。”教师丙说:“学生成绩的好坏是衡量老师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也不想让学生整天补课,但达不到那个分数就是失败的。还不如暂时吃点苦,有洞补洞,无洞提高,分数是不嫌多的。因此,我十分支持自己的学生去补课。”
如果将中国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较,就会发现中国的学生更加刻苦。只是这里的“刻苦”是狭隘的啃书本,如为一个单调的物理公式而翻来覆去地做题、补课。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国家中学生的路似乎要比中国中学生的宽,因为他们的教育推崇的是自由发展。也就是说他们的人才不是单纯地从考场上脱颖而出的,他们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也意味着西方的中学生不必背上考试决定一切的包袱。他们有精力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甚至脱离书本的有意义的事情。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料想应该没有谁会整天抱着均衡教科书“补得浑身是伤”吧。但中国学生正是有了考试的压力,才不得不将一门心思放在补课做题上。
三、对目前中学生补课现状的反思
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补课经历中抽象出一条线索:当考试没有达到某定分数时,就表明你的成绩有所欠缺;为了弥补这个欠缺,你便开始了补课;等到第二次考试分数出来,如果达到了预定分数,就说明你的成绩有了提高,你若想保住这个成绩,就必须补下去;如果没有达到预定分数,则说明你的成绩仍然很差,那么你得别无选择地继续补课。在这条线索中,人们的出发点是为提高成绩,而成绩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分数,提高分数的最佳办法便是去补课。可见,分数是补课的原动力。
同时,我们能够学习的负担以及竞争最终为是分数,而它们的产物就是补课。随着补课热潮不断升温,有的地方教委出台了一些禁止中学生补课的规定,可是规定下的对策便是对补课的遮掩,而并没有使这一现象发生质的改变,因为高考是摆在中学生眼前最迫切的问题。对120名中学生的随机调查中,有57名中学生认为学习说到底就是为了拿高分,为此他们不得不补课。只要有了分数,补课热就不会因某种规定而降温。
研究表明,补课的根源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决定了中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的许多小环节也不得不顺着应试的大方向去发展。补课的畸
形发展就是其中的缩影。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应该体制,单纯地依靠一些很难执行的规定规范这一问题,是行不通的。因为目标没有变,那么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在短期内我们无法改变应试教育的的模式,因此我们只能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提出一些方案,尽可能地规范这一问题。
教育部门为了把握全局,提出了不补课的主张。有关人士认为,补课的普遍性是极不正常的,我们应该尽早扭转这个时局。
许多老师认为,补课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要对内容进行规范。当补课学生限定一成绩较差的同学后,补课内容就应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充分体现“补”的特点。如果将补课内容不断提升,就会使学生的程度普遍提高,超过常规水平,使按部就班的课堂反而成了“辅助品”,补课就不能缩短学生成绩差距。
大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应该让补课公开化,透明化。不要以补课遮遮掩掩,而应将它当成一种平常的学习方式,以轻松的心情去进行,这样才不会因自己是“补习生”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同时可以交补课与学校授课联系起来,加强“补”与“学”的贯通,包括补课老师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及补课内同学和没补课同学的交流,进而,掌握“补”与“学”的特点,才能对补课学生因材施教。而这个过程需要“补”与“学”中各环节的透明化。
第二篇:关于中学生补课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发现:
一、学生为什么要补课?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减轻学生负担,三令五申禁止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可为什么这种现象呈越演越烈之势呢?
1、目前教育体制的“产物”,关于中学生补课调查报告。虽然政府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惟“分”论英雄的事实普遍存在,而整个社会仍在为学校排名次,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另外我国目前的招生,入学,就业体系,以及官民子弟在待遇上的差别,使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享受”在上重点高中时因差一分而掏6000元钱的“待遇”,或者在将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选择了平时花“小钱”,给孩子补课,打“预防针”。
2、家长的“安慰剂”。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正说明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未从根本改变。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名牌大学”才是硬道理。迫于此压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然就要要求补课,暂且不看结果如何,起码能从心理上安慰自己,因为这是在给孩子“充电”啊!
3、学生的“镇定剂”。有的学生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班级排名出现下降,产生焦虑急躁自卑等心理。于是上课外补习班,或是请家教,结果成绩有所提高,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镇定。须知,学生在过渡时期成绩一时跟不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学习方法,一般都可以赶上。
4、老师的“新产业”。一些老师故意在正常的学校课堂对讲课的内容有所保留,将精髓留在“私塾”上讲,有的老师甚至故意在补课中向学生楼考试题,迫使学生加入补课的队伍,显然,这些教师是将补课作为一种“创收”的“新产业”。一个老师可以通过开设补习班,一个月赚到上万元,这与每个月XX多元的工资相比,真令这些“误人子弟之士”动心啊!
二、补课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国家明令禁止学校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给学生补课,那么学生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补课的呢?
1、学校设“新班”,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补课调查报告》。一些学校为了能使自己的补课名正言顺,不与国家相关政策唱反调,而开设课外提高班。说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而所谓的提高班只是提前讲新课。一些没有参加的同学到正常课堂上发现老师的进度是按提高班进行的。自己没参加自然就跟不上了。所以也得“自愿”的去参加了。
2、老师开“私塾”。在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下,公开不可少了。然而老师家里的“私塾”式的补课却多了起来。在调查中,10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参加了“私塾”是不可。不可时间一般都是择在假期、周末或每天放学后,补课地点多是在老师家里或历史租借的房间,不可对象多是毕业班学生。
3、家长请家教。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关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但又不放心孩子能否独立的完成作业。于是就请一些高小的大学生在周六、周日或每天孩子放学后到家里,为孩子辅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以上的孩子都请过家教或正在请家教,且高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以英语、数学为主。
三、补课后的结果如何?家庭花了大量的钱,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补课,那补课的结果如何呢?
1、学生的依赖强了。不少学生尝试过请老师或上补课班的“甜”后,容易产生以来心理,要和家长继续找老师补课,以保持自信和正常上课时的轻松感。一名同学在谈到不可的好处时说:“可以学到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有补课即使上课走神了也不用怕。有时不开心不想听课,有补课垫底就不听。”
2、家庭的负担重了。补课不但增加了学生是学习负担,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校老师一对一补课,一般每节课都要100元以上。如果几个学生一起补,起码要50元一节课。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要几钱元钱。这对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有一定困难。
3、老师的腰包鼓了。一些老师通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循环。四.如何看待当前风行的补课现象?迫于各种形式的压力,学生们纷纷选择了补课,补课已成为当前比较风行的一种现象,那这种现象究竟是否正常呢?学生要求补课,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似乎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我们明白一般事情都有两面性,而要衡量其本身的价值,这就要看是利大还是弊大。中国自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反观现在的一些老师的行为,不免让人寒心。在正常的课堂上把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而留一手于课外的“私塾”。可见老师不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串道收业截获”,至此,我想起来了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在每年九月十日人们庆祝教师节之时,老师们又没有反思自己是否误人子弟又一年。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一切不切实际,与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只会落得害人害己害国家。我们仔细算一下,现在学生一般早晨六点半从家走,下午五点半左右到家,如果有补课,又要上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到家后还有学校的作业和课外补习班的作业需要两三个小时,而他们的睡眠时间只有六个小时左右。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违背其发展规律的,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另外,这是的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少了,自主性减弱,而依赖性增强,如果有一天让他们独立的走向社会,他们能否挑起自己的那一份担子,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而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则需要政府,舆论媒体,社会各界发挥各自的职能,履行各自职权,互相配合,共同面对。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
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让青少年从小就接受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
们以后走上社会,能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在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那里的中学生他们目前的法律知识水平,对中国法治的认识等是怎样的情况呢?2011年8月5日,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寿光的农村中学中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我总结出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低,虽然在某些对他们来说能辨别出是非的题目上看上去比较乐观,比如说其中一题问您认为法律与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100名被调查者中,有77人选A关系密切,有13人选择了B关系不大,有0人选择C没关系,有10人选择D说不清,而在另一题中问如果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选择C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的人数比例高达99.%,从这两题的调查结果看上去似乎农村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还很高,但是落实到具体问题上,问题就出来了,一调查中问你能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吗?只有30%的人选择A能,另外40%和30%的人分别选择了B不一定能和D分不清,同样当问到,如果和其他人发生纠纷您会选择?选择A息事宁人的为62%,B找干部或基层政府的为6%,C找德高望重有权威的人调解的占28%到法院起诉的为4%,可见从农村中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缺乏学习,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法律,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比较低。
2、农村青少年对中国法制的认识有偏差,法制观念淡薄,目前社会上很多不公平、不和谐因素给青少年并不成熟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问道人情与法律哪个重要时,有23%的人选择了A人情重要,51%的人选择B法律重要,3%选C差不多,4%选D不知道,9%选E不知道,做人考良心,那些无所谓。在另一问题你认为权利与法律的关系如何中,20%的人选择A法大于权,2%的人选择B权大于法,56%的人选择C权法并重,22%的人选D互不干涉。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到处都是金钱、权力、荣誉、地位和利益,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念的迷惘,如果得不到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尤为重要。
3、青少年法律知识的获得渠道不完善,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家庭的教育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例如在问到如果父母不遵纪守法,对子女的影响大吗?其中82%选择了A大,13%选择B有影响但不大,5%选择C没有影响,在平时父母有没有对你进行法律教育一问中,3%的人选择A没有,21%的人选择B偶尔有,76%的人选择了C经常有,可见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在问题您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一题中,A电视上B报纸上C学校的课本上D家庭的影响E其他,这五个选项选择比例由大到小分别是B>A>D>E>C,由此可知,目前学校的教育工作存在严重的缺陷,不少学校
只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所以忽视德育,缺少法制教育,消极应付。特别是很多农村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根本没落实,基本留于形式。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无论在教育的力量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优越于其他场所,学校教育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子。
4、国家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和青少年保护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尽管本次调查问卷没有涉及到具体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但从问卷的整个分析结果和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现在日益严重的现状来看,国家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视,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件占65%。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始终是要常抓不懈的一项艰巨任务。
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制观念,丰富法律获得渠道,预防青少年犯罪重点还是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做起。
1、在农村中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自身的素质不高,首先应该提高家长的素质,改进家庭教育,家长要主动学习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法律意识,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也可以和家长共同合作,通过开家长会等形式普及家长的法律知识,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共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生活学习的良好环境。
2、社会要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
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指导学校法制教育建设,制定法制教育计划,随时监督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进展状况,切实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
3、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有责任更有责任有能力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教育方式,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学校还应开设法制教育课程,严格贯彻落实法制教育课程,不走形式主义。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切实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法律知识的缺乏是诱导犯罪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社会,家庭,更是青少年的职责,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提高还是一项有待全社会关注的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农村在校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加强农村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第四篇: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我国是法制社会,并立志建立和谐社会,这就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关乎我国将来的发展前途,在这个追求和谐的社会中我们应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因此,对于我国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素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青少年对于法律的认识仍有其不足的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国家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我们应先看到农村中学生在其法律知识上的进步.(一)农村中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比如,在此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您认为
法律与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一题中有63%的人选择关系密切,虽仍有37%的人仍未充分认清法律的重要,但对比以往可以看出现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法律.这就是一种进步.(二)农村中学生开始逐渐学会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
利和义务”一题中有48%的人选择”知道,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的”,有23%的人选择”大体知道我有什么权利义务”,通过本题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农村中学生已了解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而只有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充分行使权利,充分履行义务.才能不至于做出超越自己权利的事情。在”假如您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时您会选择法律手段解决”吗中有63%的人选择“会”.由此我们可以充分看出已有一半以上的人知道用法律手段解决。这就是一种进步。而且我也相信如果继续扩大宣传效果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如果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应怎么办”中有46%选择”用合法途径解决”.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积极现状.”在”法律有许多不同的用途,您应主要倾向于哪一种”一题中有46%的人选择”用法律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因此题我们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农村中学生已经开始了解到法律的作用。只有真正知道法律的作用才会履行法律。
(三)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生对中国法律现状充满信心与信任。在“您认为在法院打赢
官司主要靠什么”一题中有40%的人选择“法律的公正和法官秉公执法”。只有12%的人选择“权力与金钱”。由此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人选择新人我国的法律,选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力。在“你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司法现状如何”一提中有44%的人选择“公平公正”只有8%的人选择“从不新人法院”。也可以看出中学生对我国法律的信心与信任。
从上述三条可以看到我国农村青少年在法律知识的人事等方面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很多值得我们重视的缺陷。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一)农村中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仍较低下。比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您
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一题中有31%的人选择“大体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
义务”有i21%的人选择“我只知道不犯法”。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人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不是很清楚。如果连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都不清楚就容易导致有些人作出超越自己权利的事,同时也就不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在“您能区分一半为法语犯罪行为”一题中有21%的人选择“不一定能”有28%的人选择“分不清”。这就有将近一半的人对于一般违法与犯罪份不大清楚。这也反映出农村
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的低下。而法律知识水平低下间接导致一些人人不清法律的界限,认不清犯罪与违法的区别而做出犯罪的行为而不自知,从而走上追悔莫及的道路。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水平。
(二)我国农村中学生对中国法制的了解薄弱。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在“如果在商店中买了一件为劣品怎么办”一题中有34%的人选择“只能怨自己
倒霉”有49%的人选择“用合法的渠道解决”,有27%的人选择“到商店与售货
员打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知道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仍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意识到法律的维权效益。在“如果和其他人发生纠纷时您会怎么办”一题中有15%的人选择“息事宁人”,有22%的人选择“找干部或基层政府”有25%的人选择“找德高望重的人条街”,甚至有22%的人选择“暴力解决”,只有u14%的人选择“到法院起诉”。由此题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中学生在处理纠纷时仍有其片极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有人会付诸于武力解决。这将严重危害我国法制水平,破坏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我国农村中学生对于我国法制也有其怀疑的地方,不相信法律、不相信法官。在“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不选择法律手段的原因是什么”一题中有34%的人选择“不信任法院”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三)我国农村中学生对于我国法制现状持消极态度。比如,在“您认为在法院打赢官
司主要靠什么”一题中有22%的人选择“权力、金钱”有26%的人选择“找熟人”,只有40%的人选择“法律的公平正义和法官的秉公执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今农村中学生对于我国法制持不信任态度,认为人情比执法更重要。这也使其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所造成的。
(四)我国农村中学生活的法律知识的渠道较窄。在“您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从什么地方
来的”一厅中有52%的人选择“学校的课本上”。这说明农村中学生了解法律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课本,而从其他渠道获得信息的很少。这也间接体现出我国农村中学生对于法律的不重视。
(五)我国农村中学生处于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中。在“您认为造成法律教育薄弱的原因
是什么”一题中有43%的人选择“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也说明他们本身已经开始认识到社会风气对自己造成的影响。而家庭方面也欠缺对孩子进行法律上的教育。在“平时父母有没有对您进行法律教育”一题中有38%的人选择“没有”,有39%的人选择“偶尔有”。也给中学生造成一定不良影响,造成他们对于法律的忽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国农村中学生在法律方面的认识上有很大进步,但仍有其严重不足的地方。这也就更要我们加大对法制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为此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一)首先是国家方面。我认为国家必须承担起宣传法律的责任。因为它掌握了国家的有力资源有条件承担责任。我认为首先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该省青少年的立法。建立一个全面的青少年立法体系。再次,要明确立法的主旨,真正做出保护青少年合法权利的目的。其次,还要有钱大严明的执法力度。只有加大执法力才能使青少年真正认识到国家对于普法的决心,才能增强青少年对于我国法制现状的信心,才能有效的清除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事物。我认为国家还要大力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就业的困难造成青少年处于无业游民的状态。解决就业困难可以改善青少年就业状况,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二)社会上也要营造文明向上的环境。一个不良的社会环境将诱导人们特别是善于模
仿学习的青少年走上歧途。因此,作为营造社会环境的成年群体,要负责任的营造一个文明向上的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一定要树立争取的价值观,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的公德机制,保障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免受不良社会环境的侵害,批判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学校方面,我认为学校应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法制学习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如旁听审判、听取少年
翻翻丝、开设法制讲座、开设模拟法庭等方式。教师也要以身作则,通过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良好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改进教育方法,及时给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合理引导保护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与思想品德。
(四)家庭方面,我认为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预防控
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环节。父母应该多挤出时间与子女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方法。正确对待社会事务,形成良好的辨识能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为青少年以后树立自主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所以,改善我国农村青少年乃至全国公民的法律认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法律素养,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使其走在健康良好的法制到道路上,创造我国未来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其健康成长。
第五篇:社会调查报告_关于中学生补课调查表
注红色字体内容要细修
3.您是读文科还是理科(如果还没分科,就填想要读的)文科理科
4.您暑假是否有在补课
有没有
5.是否自愿补课
是否
6.补课的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
政治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生物
7.补课的时间
每次补课时间
平均每周补课时间
8.补课班级的规模
一对一制5人以内6-10人
11-20人21-50人几百人的大讲堂500以下500-10001001-20002001-30003001-50005001-70007001-1000010000以上
11.补课的效果
很有效,成绩提高显著
好像有点效果,自己也不知道
完全无效,纯粹浪费时间、如果父母要求的话,不愿意
14.身边补课的人多吗
几乎全部大部分一半左右几乎没有
15.父母对于补课的态度
非常积极,认为孩子很需要补课
无所谓,认为如果孩子成绩好不好,和补课没关系 很厌烦,认为补课是在浪费钱
16.怎样看待补课
这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成绩的方式
现在补课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
纯粹是外面的教育机构赚钱的方式
其它
通过调查发现:
一小部分
4、老师的“新产业”。一些老师故意在正常的学校课堂对讲课的内容有所保留,将精髓留在“私塾”上讲,有的老师甚至故意在补课中向学生楼考试题,迫使学生加入补课的队伍,显然,这些教师是将补课作为一种“创收”的“新产业”。一个老师可以通过开设补习班,一个月赚到上万元,这与每个月XX多元的工资相比,真令这些“误人子弟之士”动心啊!、3、家长请家教。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关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但又不放心孩子能否独立的完成作业。于是就请一些高小的大学生在周六、周日或每天孩子放学后到家里,为孩子辅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以上的孩子都请过家教或正在请家教,且高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以英语、数学为主。、1QQ、学生的依赖强了。不少学生尝试过请老师或上补课班的“甜”后,容易产生以来心理,要和家长继续找老师补课,以保持自信和正常上课时的轻松感。一名同学在谈到不可的好处时说:“可以学到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有补课即使上课走神了也不用怕。有时不开心不想听课,有补课垫底就不听。“
2WW、家庭的负担重了。补课不但增加了学生是学习负担,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校老师一对一补课,一般每节课都要100元以上。如果几个学生一起补,起码要50元一节课。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要几钱元钱。这对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有一定困难。
3、老师的腰包鼓了。一些老师通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循环。、学生要求补课,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似乎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我们明白一般事情都有两面性,而要衡量其本身的价值,这就要看是利大还是弊大。、另外,这是的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少了,自主性减弱,而依赖性增强,如果有一天让他们独立的走向社会,他们能否挑起自己的那一份担子,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站在家长的立场来说,每位家长对于此的初衷都是相同的,一切是为了孩子们1希望孩子们能在新的一学年中更上一层楼。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们更应该体谅。而对于诸多的补习辅导班的看法,相信每人的意见也会有出入。然而报纸杂志上冠冕堂皇的宣传是否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是需要经过每位家长的亲身实践的。补习班们是否真的能把所说的话落到实处,对孩子们负责,对信任他们的家长负责,我们仍旧报以期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