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辅导: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

时间:2019-05-15 07:5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辅导: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辅导: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

第一篇:2010年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辅导: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

(一)编写要求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文字简洁、图文并茂、数据详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准确。

(二)基本内容

报告书至少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总则、拟议规划的概述、环境现状描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推荐方案与减缓措施、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监测与跟踪评价、困难和不确定性、执行总结。

(三)总则

总则部分一般可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的一般背景;

(2)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

(3)环境影响识别(表);

(4)评价范围与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5)与规划层次相适宜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四)规划的概述与分析

规划的概述与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规划的社会经济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和/或可持续发展目标);

(2)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关系和一致性分析:

(3)规划目标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关系和协调性分析;

(4)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要求的可行的各规划(替代)方案概要。

(五)环境现状分析

环境现状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调查工作概述;

(2)概述规划涉及的区域/行业领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历史演变,并预计在没有本规划情况下的环境发展趋势;

(3)环境敏感区域和/或现有的敏感环境问题,以表格一一对应的形式列出可能对规划发展目标形成制约的关键因素或条件;

(4)可能受规划实施影响的区域和/或行业部门。

(六)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应突出对主要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按环境主题(如生物多样性、人口、健康、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气候因子、矿产资源、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描述所识别、预测的主要环境影响;对应于不同规划方案或设置的不同情景,分别描述所识别、预测的主要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在描述环境影响时,说明不同地域尺度(当地、区域、全球)和不同时间尺度(短期、长期)的影响:对不同规划方案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包括环境目标、环境质量和/或可持续性的比较。

(七)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

描述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并概述各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主要环境影响的防护对策、措施和对规划的限制,减缓措施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的综合评述;供有关部门决策的推荐的环境可行规划方案,以及替代方案;规划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八)监测与跟踪评价

要提出对下一层次规划和/或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和监测、跟踪计划。

(九)公众参与

包括:公众参与概况:概述与环境评价有关的专家咨询和收集的公众意见与建议;专家咨询和公众意见与建议的落实情况。

(十)困难和不确定性

概述在编辑和分析用于环境评价的信息时所遇到的困难和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可能对规划过程的影响。

由于规划处于决策链的中高端,与其他政策、计划、规划联系紧密,涉及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很多,所以调整比较频繁。在规划环评报告书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以下以木里河干流水电规划环评的问题与不确定性为例说明。

例:木里河干流水电规划环评的问题与不确定性

(1)工程部分建设内容的不确定性

受设计进度及深度的影响,有关工程部分的许多内容特别是与环境影响关系密切的渣、料场占地具体工程量及布置,施工道路,施工期间“三废”的产生量,移民安置的具体去向和方式尚未确定,难以定量地进行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各种影响。

(2)流域整体规划的不确定性

本次规划范围仅仅为木里县境内的上通坝—阿布地河段,整个木里河流域水电规划工作还未完全完成,故本次评价暂未考虑上游理塘县境内水电规划的叠加影响。

(3)减水河段与下泄流量

在规划阶段也初步确定了部分下泄生态流量,但在单项工作中应重点研究,结合区间支沟分布的情况,进一步落实,保证下泄生态用水的要求,以削弱减水造成的影响。

(4)流域规划环评不够成熟

到目前为止,对于流域环评还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限于认识和经验以及受相关资料限制,定会存在某些不成熟的地方,有待在下阶段单个工程环评中进一步落实、完善。

(十一)执行总结

采用非技术性文字简要说明规划背景、规划的主要目标、评价过程、环境资源现状、预计的环境影响、推荐的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公众参与的主要发现和处理结果、总体评价结论。

编制执行总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决策者和公众等非专业人员理解报告书的内容。

以下以塔里木河规划环评执行总结为例说明。

例:塔里木河规划环评执行总结

(1)规划背景与主要目标

(2)评价过程(评价文件的编制历程)

(3)环境资源现状(地表水资源概况、流域内土地资源、总体结论)

(4)预计的环境影响

①对水环境的影响。

各源流可以保证按近期综合治理规划的要求,向塔里木河干流供水;在多年平均的情况下,向塔里木河干流大西海子断面以下下泄3.5×10m,的水量,水流到台特玛湖,为确保下泄水量的生态效益,在台特玛湖可形成面积约为20km的季节性水面。23

3综合治理规划中各项治理工程实施后,未新增入河污染源,不会对源流水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规划方案的实施,由于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的建设、平原水库的改造与废弃、塔里木河干流退耕封育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流域内部分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但整个塔里木河流域内异质化程度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规划方案的实施对自然系统稳定状况的影响较小,流域自然系统稳定性与恢复稳定性的能力有所增强。规划方案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

大小湖隔堤的修建,不会完全阻隔大小湖间的生物联系,详细的环境影响问题应通过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来予以评价。

③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近期综合治理规划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流域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塔里木河于流上游阿克苏地区退耕封育工程移民安置方向适宜,中游巴州地区退耕封育工程移民安置方向不合适,应予以调整。

(5)规划方案实施前后流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变化情况见表8-4(其他流域情况略)

(6)规划方案的调整与减缓措施

①规划方案的调整:

平原水库的废弃工作,未在规划中安排投资,存在发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因此,建议应尽快开展水库废弃实施方案研究,细化水库库盘防护措施,增加相应投资,避免发生新的环境问题。

塔里木河干流中游退耕区域移民安置过程中,需要通过开荒来满足移民生产需要,因此安置方向不妥,应对移民安置区进行调整,重新选择安置区。在安置区选择的过程中,应本着移民生产用地以调剂现有耕地、安置人数不超过安置区承载力的原则。

表8-4评价指标体系变化情况

注:规划方案实施前后数据均采用P=50%水文年数字。

②减缓措施:

◇管理措施;

◇源流区向塔里木河干流供水水量保证措施;

◇大小湖隔堤环境保护措施;

◇对胡杨林保护区影响的对策;

◇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台特玛湖绿色走廊生态修复措施;

◇塔里木河干流水质保护措施;

◇退耕土地环境保护措施;

◇废弃水库环境保护措施;

◇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

(7)公众参与的主要意见和处理结果经过调查,公众的主要意见为:尽快予以实施;应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与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方案提出修订措施;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建成后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工作;统一地表水与地下水水价,以鼓励使用地下水;正确处理好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实施后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避免受局部、部门、个人利益驱使,使节增水量重新进入农业灌溉系统,无法保证向塔里木河的供水。

已将公众参与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由塔管局在近期对公众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分类,作为规划方案调整与建设项目设计的参考。

(8)总体评价结论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增加向塔里木河干流供水,塔河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的目标,源流与干流各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实现改善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环境的目标,源流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是减少河道引水的基础,增开地下水是流域水资源的有效补充,河道整治是满足向塔河于流输水的条件;而在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退耕封育和灌区节水改造是增加向下游输送生态用水水量的前提,进行堤防建设等河道治理工程是保证将河水输送至下游的条件,通过大西海子水库退出农业灌溉,作为生态调蓄水库,是将生态水输送至台特玛湖的保证。

经分析认为源流区、干流区各项综合治理规划项目布局基本合理。

为确保改善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环境的目标,应尽快开展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工作。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实施后,会对流域的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增加源流向干流的输水量,向大西海子断面以下下泄3.5亿m的水量,水流到台特玛湖;在源流区、干流上中游生态环境得到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初步恢复与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状况;改善灌区灌溉基础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塔里木河干流中游退耕封育移民安置需要重新开荒解决生产用地,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应对移民安置方式、安置区进行调整。

在本次评价中发现,除干流外各源流流域不同程度地出现卫片解译面积大于综合治理统计面积现象,即可能存在“黑地”问题。应杜绝流域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按规划要求保证各河道下泄水量的前提下,认真开展单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并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监测计划,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和监督。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衡量,本规划是可行的。3

第二篇:环评报告书编写标准格式

报告书编写标准格式

一、总论

1.1 评价目的 1.2 编制依据

1.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 1.2.2 环境评价规范

1.2.3 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1.3 总体构思

1.4 评价原则与标准

1.4.1 评价原则 1.4.2 评价标准

1.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确定 1.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5.3 评价因子的确定 1.6 评价等级 1.6.1 环境空气 1.6.2 地表水环境 1.6.3 声环境

1.6.4 风险评价 1.7 评价范围

1.8 评价工作重点 1.9 评价时段

1.10 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 1.10.1 环境保护目标 1.10.2 环境敏感点

二、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地形、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气象 2.1.4 水文

2.1.5 自然资源 2.2 社会环境概况 2.2.1 社会经济概况

2.2.2 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

2.2.3 交通 2.2.4 能源 2.3 区域规划

2.3.1 城乡总体规划 2.3.2 城市总体规划 2.3.3 项目园区规划

2.4 项目工程依托设施概况

三、拟建项目概况

3.1 基本情况 3.2 建设内容

3.3 产品质量指标及原料理化性质 3.4 总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 3.5 主要原辅料及动力消耗 3.6 公用工程 3.6.1 给水 3.6.2 排水

3.6.3 供电、电讯及报警 3.6.4 供热

3.6.5 储运

3.7 主要生产设备

注:本章内容根据项目拟建工程不同需要做调整

四、工程分析

4.1 生产工艺及污染因素分析 4.2 物料平衡分析 4.3 环境保护

4.4 项目运行污染物排放汇总

4.5 非正常工况排污及处置

五、清洁生产分析

5.1 清洁生产概述

5.2 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 5.3 清洁生产的措施 5.4 小结

六、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6.1 环境对拟建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6.2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筛选 6.3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筛选

6.4 评价因子确定(气、水、声、渣)

七、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4 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八、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评价

8.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8.2 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8.1 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

8.1 施工固体废物的影响分析

九、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十、环境风险评价

10.1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10.2 风险识别

10.3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0.4 潜在的风险因素识别 10.5 风险类型

10.6 事故概率分析

10.7 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 10.8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0.9 应急监测方案 10.10 应急预案体系

10.11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十一、总量控制

11.1 总量控制因子

11.2 总量控制建议

十二、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2.1 三废及噪声治理措施

12.2 环保投资估算

十三、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1 概述

13.2 环境保护费用 13.3 环境保护效益

13.4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5 小结

十四、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分析

14.1 环境管理

14.2 环境监测计划

十五、产业政策符合性及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5.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5.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5.3 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5.4 环境容量 15.5 环境风险 15.6 小结

十六、结论与建议

16.1 建设项目内容 16.2 规划符合性分析 16.3 环境现状 16.4 清洁生产

16.5 拟建工程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情况

16.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7 环境风险评价

16.8 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16.9 总结论

第三篇: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影响报告书所需资料

环评所需资料

1.有关建设项目的主要文件

●营业执照、备案通知书

●原环评报告及批文、竣工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或污水纳管证明); ●土地证、房产证;

●厂区平面布置图、车间平面布置图;

●企业关于使用天然气供热的承诺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概况材料。

说明:上述文件若包括下列某些内容,不必重复提供。贵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建设规模;

●项目总投资、分期投资情况;

●各类产品产量、用途;

●人员编制、开工班次、日工作时数和年工作日数;

●厂内生活设施建设内容。工程概况

4.1 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各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图;

●文字介绍各生产线的生产过程,重点是各工序的原理、反应控制条件、流入和流出物料、运行的连续性和周期性;

●工艺的先进性和特点。

4.2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名称(包括化学名称)、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危险特性、毒性; ●日消耗量、年消耗量,或单位产品消耗量;

●物料平衡情况。

4.3 水、电、气、油、煤等资源消耗情况

●小时最大消耗量、年消耗量,或单位产品消耗量;

●水量平衡情况。

4.4 主要生产设备及辅助设施

●名称、类型、数量、用途。

4.5 物料储运情况

●各类物料(包括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废弃物)的运输、装卸、储存方式及其污染预防和应急措施。项目污染源情况

●详细说明废水(含废液、生活污水)、废气、废渣、噪声等污染源情况,废水和废气的产生量、排放量给出小时最大量和年总量。

●废水:各类废水来源、产生量、其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治理措施,排放量、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去向、排放规律(连续或间断等)。

●废气:各类废气来源、产生量(标准态)、气体状态(温度、压力)、其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标准态),治理措施,排放量(标准态)、其中主要污染物

排放浓度(标准态)、排气筒高度、排放规律(连续或间断等)。

●废渣:各类废渣来源、产生量、其中主要污染物含量,治理或处置措施,排放量、排放去向、排放规律(连续或间断等)。

●噪声:主要噪声设备名称、噪声值、空间位置(在平面图上标出)、每天运行时间、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

●同类企业或生产线的排污情况。环境保护设施情况

●各类环境保护设施(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控制设施)的名称、类型、数量、作业流程、治理效果、建设投资、运行费用。

第四篇:水库环评报告书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简析

第十四章

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简析

14.1 引言

该项目为七都溪六级水电开发规划中的的第六梯级水库电站。该项目所在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可使七都溪的水能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但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是一种高度干预河流生态的活动,不但会从根本上改变河流和流域的生态系统、资源情势和社会结构,而且对环境影响也具有群体性、系统性和累积性等特征。对于每一个梯级水电站来说,虽然开发工程发生于点上,但对生态影响却可能上及源头、下至河口,从而造成流域性影响。因此,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持有流域观念,是一种以单项开发工程(点)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兼有流域开发规划(线)环境影响评价性质的工作。由于七都溪六级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尚未进行,故有必要对该项目所在流域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简要分析。14.2 水电梯级开发概况

七都溪是宁德仅次霍童溪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县境内虎贝乡第一旗.流径白岩,洋中,大泽溪,大港,管仓,马坂.在七都注入三沙湾.河流深切,支流派生.沿途有溪坂尾溪,洋中溪,石后溪,华镜溪等支流汇入.干流全长58公里,流域面积333.45平方公里.总落差820米,平均坡降14.13‰.城内大部分为中等切割构造侵蚀之中低山区.河流穿行于崇山峻岭间.河床陡峻,水流湍急.落差主要集中在虎贝桥头村至洋中长潭11.7公里河道和洋中乡下山村至大港之 14-1 间.虎贝至桥头段,长潭至林坂以及溪口以下河段.处于山间盘谷高丘洪冲积地貌单元中,地形起伏小,地势平缓,阶地明显,形成山谷小盆地,宜于修建蓄水工程.流域植被覆盖良好,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2150毫米,径流深1425毫米.七都溪六级水电开发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 桥头水库电站——正常蓄水位810米,坝高55米,控制集雨面积29.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流量1.32秒立方米,有效库容1703万立方米,总装机容量8000kw,保证出力2124kw,多年平均年电能1721万kw·h。

长潭水电站——正常蓄水位572.3米,坝高40米,控制集雨面积6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流量3.1秒立方米,有效库容50万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0000kw,保证出力1610kw,多年平均年电能2934万kw·h。

洋中水电站——正常蓄水位383.5米,坝高2米,控制集雨面积9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流量4.39秒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200kw,保证出力338kw,多年平均年电能559万kw·h。

大泽溪水电站——正常蓄水位319.9米,坝高39米,控制集雨面积18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流量8.61秒立方米,有效库容11万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52000kw,保证出力3364kw,多年平均年电能6281万kw·h。

大港水电站——正常蓄水位154米,坝高22米,控制集雨面积269平

14-2 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流量12.22秒立方米,有效库容72万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4000kw,保证出力2143kw,多年平均年电能4276万kw·h。

官昌水库电站(拟建)——正常蓄水位69米,坝高55.4米,控制集雨面积31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流量13.12秒立方米,有效库容2300万立方米,总装机容量8000kw,保证出力1146kw,多年平均年电能2754万kw·h。

14.3 水电梯级开发主要环境影响概述 14.3.1有利影响简评

(1)由于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将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各座梯级水库均具有日调节性能,可提高保证出力,增加年发电量,对地方电网调峰和补偿起骨干作用,从而有力促进地方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不但能获得良好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能产生显著的间接经济效益。为宁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廉价、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2)由于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将明显减少火电生产年耗煤量,降低煤矿采运压力,减轻地方和跨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腾出环境容量开发经济,从而有力促进清洁生产发展,实现增电减煤、增产减污的目标,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例如,按我省电网火电厂单位电能耗煤约350g/kw·h计,六座水电站年发电总量1.8616亿kw·h,每年可节约火电用煤总量6.480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产生总量1037吨,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总量21061.95吨 14-3(其中灰分16201.45吨,粗渣4860.5吨),并节省大量燃料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减少大量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可见,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有利于减少火电燃煤,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危害,有利于控制酸雨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也为山区以水电能源代替薪柴燃料提供了可能,从而有力地保护森林资源,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对山区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都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由于七都溪梯级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使七都溪枯水期调节流量增加, 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后各座日调节水库调蓄作用,将进一步七都溪下游枯水期流量,从而使七都溪下游河段枯水期径污比提高和水污染物得到更好的净化,并使七都溪入海河口枯水期盐水浓度得到更好的冲淡(枯水期河口正值高盐期),减少咸潮入侵历时和上溯距离。故枯水期流量增大,有利于减轻污染和改善水质,对下游区域工业、农业(包括灌溉和养殖)、生活用水在质量和数量上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4)由于七都溪已建具有季调节、年调节性能的若干电站水库,防洪库容较大,拦蓄洪水、削减洪峰能力较强,因而有效地控制了上游型洪水,提高了七都溪中、下游河段防洪标准。处于七都溪下游的官昌水库电站开发后,其六座水电站水库总库容合计4169万立方米,各座电站水库可利用预报预泄技术而腾出空库迎汛,参与拦蓄上游型洪水,因而对减轻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来自上游型洪水灾害及其生态破坏将起积极作用,发挥

14-4 一定的防洪效益。

(5)由于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将形成六座狭长河道型水库,各座梯级水库与原来水浅、滩多、流急的天然河道相比,水深明显增加,水面明显扩大,水流明显减速,湿地资源增生,加之上游有机物质和营养盐一部分因物理、生物拦截作用而将滞留在各座梯级水库内,库水适度变肥、变清,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鱼类索饵条件将明显改善;由于枯水期各座梯级水库下泄流量都将比建库前增大,冬季各座梯级水库坝下及下游河道水深也都相应增加,鱼类越冬条件将有所改善;由于各座梯级水库库水交换迅速,水温基本不发生变化,每年下泄和入海径流总量不变,中下游地区有机物质和营养盐补充量较大,故拦截在各座梯级水库内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占流域总量的比重不大,中下游河道、河口饵料资源仍然比较丰富;七都溪各座梯级水库形成对七都溪上游河道饵料资源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全流域河海性(过河口性)洄游鱼类和江河性洄游鱼类自然繁殖育苗将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因此,在保护好现有鱼类自然产卵场并加以人工繁殖和放流鱼苗的前提下,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将使鱼类资源总产增加。

(6)由于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将提供一定劳务市场,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劳动就业机会,提高人均经济收入水平。

(7)在七都溪六级水电开发方案中,各座梯级水库电站建设均不涉及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珍稀或濒危

14-5 野生陆生动植物生境和名木古树保护地等陆域生态环境敏感目标,水库淹没区尚未发现可开采的重要矿产资源分布。14.3.2 不利影响简评

(1)在七都溪六级水电开发中,对于河床式电站,由于上一座梯级水库发电尾水位与其坝下方河道枯水位或下一座梯级水库正常蓄水位相接,因而在枯水期形成其坝下跌水段对水环境和生态的不利影响局限于每日水库充水待泄的若干小时;对于引水式电站,不但具有河床式电站枯水期跌水段特征,而且由于渠道引水发电,若水库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不按合理确定的最小下泄流量向坝下放水泄流,则在水库坝址至发电厂址之间河道还会处于较长时期的脱水或半脱水状态,从而造成该河道季节性断流,对水环境和生态的不利影响是较为严重的。

(2)在七都溪六级水电开发中,涉及居民住户搬迁及迁移人口;涉及淹没耕地和林地资源;所有水库电站均不涉及城镇迁建问题。由于七都溪六级水电梯级开发过程中移民人口总数不大,工程占用和水库淹没土地资源总量不多,加上当地人口密度较低,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人均耕地面积中等,人地关系较为缓和,因而所涉及的水库淹没、土地占用和移民安置问题及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不会很突出。

(3)在七都溪六级水电梯级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基开挖、料场开采、14-6 土石填筑和弃碴堆放,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地形地貌,清除原有植被,扰动土体,损坏原有水土保持设施,使土壤松散、搬移、堆填和裸露,容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若不采取科学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无疑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从而加剧流域的水土流失。

(4)由于七都溪各座梯级水库电站所处位置,原生植被早已遭受严重破坏,原始森林早已不存在,现存的植被均为次生自然群落和人工营造群落,主要为灌草丛、果树和作物;陆生脊椎动物以适应农田及灌草丛生活的种类为主;这些陆生动植物属于广布性物种;库区及施工活动区没有地方特有物种分布,也没有珍稀或濒危野生陆生动植物种类分布。因此,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对陆生动植物资源的不利影响仅表现在物种分布范围和生境面积有所缩小,但不会造成任何陆生物种灭绝,不存在危及陆生生物多样性问题。

(5)实践证明,筑坝建库蓄水对河流水生生态有很大的改变,七都溪各座梯级电站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水面明显扩大,水流明显减速,部分泥沙沉积,饵料生物增多,致使喜生活于缓流水或静水环境的鱼类成为优势种类,而原先栖息于该河段适应急流水环境生活的鱼类因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变化而明显减少,结果是鱼类种群趋向单一化;七都溪各座梯级电站水库建成后,虽然低坝深闸和日调节水库能较常泄流放水,不完全阻隔鱼类洄游通道,但由于众多的大坝层层隔断河道和重重阻碍鱼类洄游通道,众

14-7 多的水库蓄水层层改变水文条件(水流变缓对产漂流性卵的鱼类不利)、淹没沙滩水草和重重占领鱼类产卵场,势必严重危害河海性洄游鱼类和江河性洄游鱼类自然繁殖育苗,从而导致全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

(6)由于七都溪六级电站水库的拦沙作用,使其下泄水流含沙量逐级减少,最终致使河道推移质沙源基本被切断,悬移质泥沙大多被拦截,来沙总量明显减少,河床冲淤平衡破坏,冲沙能力增强,由于这种冲刷是逐渐发展的,只要注意加强河道监测,及时采取护岸、加固、整治、改建、疏浚和冲淡等相应措施,不致造成严重危害。

(7)由于水库蓄水,库水流速减缓,紊动扩散能力减弱,复氧能力降低,加上库水滞留时间短,对污染物的降解净化作用小,因而库水及其下泄水污染物浓度会有所增加;土地淹没和泥沙淤积也会释放部分污染物;营养物逐渐积聚也会促进藻类增殖和促使富营养化启程。七都溪各座梯级电站水库建成后,由于众多的水库蓄水层层改变河流水文、水力学条件和重重积累水污染物,势必造成该河段及其下游河流水污染物浓度的提高和环境容量的降低。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强化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努力降低各种污染源强,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确保河流水质达标。

(8)在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座梯级电站水库建设施工作业均具有工程量较大、施工人员较多、施工强度较高、施工期限较长、施工设备较多、能耗物耗较大的特点,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种废水、废

14-8 气、扬尘、噪声和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也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各座梯级电站运行期也有生活污水、垃圾、油烟和机械噪声产生。但这些不利影响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减缓,不致产生严重危害

(9)由于水电梯级开发将重新分配用水权、用水方式,无论怎样平衡,都会有的受益和有的受损,因而可能引发社会矛盾问题。

此外,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还可能产生目前尚未被认识和潜在的生态影响与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对水电开发生态影响与环境问题进行经常调查、长期监测、深化认识、动态管理和及时补救。14.4 水电梯级开发环境保护工作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七都溪水电梯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存,利弊交织。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有直接和间接的、有长期和短期的、有即见和潜在的、有可逆和不可逆的、有重大和轻微的。对于不利影响因素,在采取相应对策和得力措施后,大多可得到有效减缓或避免,从而可使总体影响效应实现利大于弊。因此,只要本着对人民、对后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对不利影响给以高度关注,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落实,使其减小到最低程度或允许限度。为此,对七都溪六水电梯级开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开展七都溪水利水电开发水环境与生态影响问题及其对策调查研 14-9 究,制定和落实全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措施规划及其实施计划。

(2)按照“统一领导、分支管理、分层负责、责任到底”的原则,建立七都溪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水环境与生态监测系统及其预报网络,全面了解和系统掌握水环境与生态因子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3)根据流域水资源季节分布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制定全流域及其各河段梯级水库合理联合调度方案,理顺各座梯级水库水位保有量、发电量和各种用水(生产、生活、生态需水)以及防洪等之间的关系,确定科学限度,实行统一调度和指挥。

(4)七都溪各座梯级水库应合理确定坝下最小下泄流量,可配置备用最小发电机组来充分利用最小下泄水能,确保避免河道枯水期脱水段形成和季节性断流产生。

(5)七都溪流域各座梯级水库应依法建造过鱼设施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促进河流鱼类资源的自然增殖,保护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6)七都溪及水库两岸应严格禁止开山、开矿、采石和取土,其河流和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岸坡和滩地应严格禁止弃土、弃石、堆沙和堆渣。同时,应搞好全流域废弃土地整治和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工作。

(7)七都溪流域及水库两岸应加强封山育林育草和植树造林种草,搞好森林草被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应搞好全流域森林资源合理利

14-10 用监督和保护管理工作。

(8)七都溪流域应建立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搞好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9)七都溪流域各座梯级水库应采取得力的防范和应急措施,注意防治库岸失稳、库区渗漏、坝基破坏和水库垮坝,尽力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和垮坝危害。

(10)七都溪流域各座梯级水库电站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施工期和运行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进行处理达标,并解决好相关问题如移民安置、人群健康和社会安定问题。

14-11

第五篇: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重点考点总结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 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 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环境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 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二类区。

• 标准分级;一类区适适一级浓度标准;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值

• 功能区分类:Ⅰ、Ⅱ、Ⅲ、Ⅳ、Ⅴ类。• 标准分级: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

• 功能区分类:0—4类。• 标准分级:五类。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制订工作方案; •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a)依法评价原则 b)早期介入原则 c)完整性原则d)广泛参与原则 • 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 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 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 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

• 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 关参数。

•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2 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评价因子筛选

• 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 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

•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 建设项目其他专题评价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

• 具体的评价工作等级内容要求或工作深度参阅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 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其他专项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可参照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原则

• 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 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 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 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 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 评价方法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争议或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

• 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特征、评价范围、影响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 工程分析

•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

• 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

• 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行分析后引用;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 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 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 : 主要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 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① 工程基本数据 ② 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③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④ 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 ⑤ 交通运输 ⑥ 公用工程 ⑦ 非正常工况分析

⑧ 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 ⑨ 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 •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 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舍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 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 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 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 有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等。

• 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 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限制。

• 遥感的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 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a)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b)环境敏感区历史环境监测资料收集。c)污染源调查。

d)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分析。e)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 其他环境现状调查 •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掌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预测,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

• 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

• 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已建的和在建的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

• 对于环境质量不符合环境功能要求的,应结合当地环境整治计划进行环境质量变化预测。• 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

• 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等。

• 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

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

• 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

• 类比调查法的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 专业判断法则是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洌(如对文物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生态影响预测采用的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属此类。•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还应分析不同选址、选线方案的环境影响。

•当建设阶段的噪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等的影响程度较重、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预测。

•应预测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放等情况的环境影响。•应进行建设项目服务期满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环境对建设项目影响的承载能力。

•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生产、使用、贮存,存在重大危险源,存在潜在事故并可能对

环境造成危害,包括健康、社会及生态风险(如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风险)的建设项目,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分析所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考虑两个时段:污染影响承载力最差时段和一般时段,如评价时间较短,工作等级较低时可只预测最差时段。•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

• 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讯)等方面的影响评价。

•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

• 收集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筛选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

•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 分析正面和负面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

• 全过程参与,即公众参与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过程中。涉密的建设项目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 充分注意参与公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参与对象应包括可能受到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居民、专家和公众等。

• 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及其他形式在内的一种或者多种形式。

• 在公众知情的情况下开展,应告知公众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患,包括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以及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处理要求

• 按“有关团体、专家、公众”对所有的反馈意见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并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

• 对每一类意见,均应进行认真分析、回答采纳或不采纳并说明理由。•.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 明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

• 结合国家对不同区域的相关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

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对于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

•.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

• 从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确定清洁生产指标和开展评价。•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 从企业、区域或行业等不同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废物处置途径。

•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

• 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清洁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节能减排的原则给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纳入所在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必要时提出具体可行昀区域平衡方案或削减措施,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和目标管理要求。•方案比选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

• 对于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进行比选。• 重点进行选址或选线、工艺、规模、环境影响、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比选。• 对于不同比选方案,必要时应根据建设项目进展阶段进行同等深度的评价。•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 应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环境现状调查应全面、深入,主要环境问题应阐述清楚,重点应突出,论点应明确,环境保护措施应可行、有效,评价结论应明确。

• 文字应简洁、准确,文本应规茫,计量单位应标准化,数据应可靠,资料应翔实,并尽量采用能反映需求信息的图表和照片。

• 跨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或评价内容较多时,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各专项评价根据需要可繁可简,必要时,其重点专项评价应另编专项评价分报告,特殊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

完整版共68页。需要的扣扣三九七零四八零七九。

下载2010年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辅导: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辅导: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