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隐街道“4+1”扶贫帮困工程 让辖区居民四季有春风
灵隐街道深化“4+1”扶贫帮困工程 让辖区居民四季有春风 因为家人先后患病,家住东山弄46-2-202室的汪德芳一家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2008年,灵隐街道启动了“4+1”扶贫帮困工程,不仅为该家庭筹措医药费,同时还帮助申请了杭州市困难家庭,并通过牵线搭桥,与原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灵隐街道负责人等结成了“多助一”对子,积极为她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三年来,通过持续帮扶,汪德芳一家度过了生活困难期,重拾了生活信心。汪德芳感慨地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真不知道生活该怎样过下去。”其实,这只是灵隐街道扶贫帮困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该街道继续深化扶贫帮困“4+1”工程,紧紧围绕社区困难群体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整合辖区资源,创新帮扶思路,进一步加大困难家庭、残疾人、失业人员、老年人四类群体的服务力度,扩大扶贫帮困基金救助范围,让辖区居民四季有春风。
落实民生救助,不让一户家庭因困难而过不下去。该街道针对辖区困难家庭致贫原因各不相同的情况,实行了分类管理机制,并落实街道班子、中层干部、辖区单位等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同时,为使帮扶工作取得实效,还将帮扶工作由以前的“单一生活帮扶”转变为“综合帮扶”,在关注困难群众生活的同时,通过开设“心灵港湾驿站”、“365爱心社”、亲情热线、谈心角等形式,为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的群众进行心理救助,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感到温暖。今年以来,该街道已有442户困难家庭获得了帮扶救助,3户因病、因灾致贫家庭获得专项救助,92位群众通过“心理救助”稳定了思想情绪。
推进“仁爱家园”建设,为残障人士构筑一个温暖的“家”。该街道以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创建工作为抓手,对街道工疗站重新进行装修,进一步完善功能,推进“仁爱家园”建设。同时健全助残帮扶长效机制,加大助残救助力度。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残疾学生、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补助93100元,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残疾参保人员补助28920元,精卫病人住院补助20500元、免费服药补助28000,发放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居家安养补助48000元,集中托养补助20000元。此外,该街道还编制了“爱心助残”工作宣传册,在辖区内营造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为残障人士构筑起一个温暖的“家”。
深化“充分就业街道”创建,让“零就业家庭”实现零增长。该街道依托省级“充分就业街道”创建,积极开展“创业服务月”、“ 就业新政宣传日”、“新杭州人”再就业工作室创建等活动,引导失业人员、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展技能培训、“春风送岗”等措施,今年以来,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527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
巩固“金夕工程”,为辖区老人打造“家门口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圈”。针对辖区8405名60岁以上老年人,该街道以打造“家门口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圈”为目标,积极推进以生活照料网、紧急援助网、医疗保健网、社区服务网为内容的“四网”建设机制。同时,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优化配置老年教育资源、加强老年人法律知识宣传等手段,提高为老服务层次,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一年来,该街道累计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44750元,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助费113500元,举办老年人大型文体活动16次,走访慰问1465人次。进一步完善老年食堂服务措施,推出更新菜肴60多种,进一步推进 “守望工程”,为地区全部空巢老人开展结对服务,进一步加大“五类”老人服务力度,组织开展了“每日一问候”活动,及时掌握老人健康状况。
(郦雨霞徐芳)